背光照明系统、视频显示系统及相关方法

文档序号:7705611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照明系统、视频显示系统及相关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频显示领域,特别涉及液晶显示器LCD等视频显示系统的背光照明。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向审阅人介绍与下述发明各方面相关的诸方面技术。讨论相关技术相信有助于向审阅人提供背景信息,便于审阅人更好地了解本发明的审阅。
背光显示器,如液晶显示器LCD面板,用于各种显示系统。这些系统包括计算机平板显示屏监视器、便携式计算机、数字相机、蜂窝电话、手持设备、平板显示屏电视机TVs和数字表等。这些系统中的LCD面板包含一个
等其它部件调节的光可用于生成图像。
用于生成图像的光为反射光,其穿过LCD前表面并经LCD后的反射镜反射(如在LCD手表内)。在其它LCD中,光由位于LCD面板背面的光源提供,如背光。 一般说来,彩色LCD需要背光,这是由于反射光不足以照亮显示器。例如,用于照亮LCD的光由位于LCD面板后的多个荧光管提供。
由于荧光管发光均匀,所以可将反射器置于荧光管后,用于向LCD正面反射更多的光。此外,正常图像(如均匀亮度的图像)的形成要求来自荧光管的光在LCD表面分布均匀且方向与其基本垂直,但这个需要导致显示器变得更厚而难以令人满意。实际上,不考虑其它因素,光的散射和反射需要足够的距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照明系统、视频显示系统及相关方法,能够增加来自光源的部分光在到达散射板前行进的路径,从而能够减小LCD的厚度。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 一种背光照明系统,包括
用于为显示系统提供照明的光源,所述光源包括至少两个发光器件; 位于所述光源后的多重反射镜系统,所述多重反射镜系统用于将所述光 源发出的一部分光进行多次反射,以增加所述部分光传输的路径。 一种为显示系统提供背光照明的方法,包括 光源发光;
通过多重反射镜系统将所述光源发出的一部分光进行多次反射; 将光源发出的另 一部分光和所述多重反射镜系统的反射光作为混合光提 供给显示系统。
一种视频显示系统,包括
用于提供照明的光源,所述光源包括至少两个发光器件; 位于所述光源后的多重反射镜系统,所述多重反射镜系统用于将所述光 源发出的一部分光进行多次反射后射向LCD面板; 用于利用所接收的光产生图像的LCD面板; 用于将所述LCD面板产生的图像进行显示的屏幕。
本发明实施例的多重反射镜系统接收光源发出的一部分光,通过对这部 分光进行多次反射,增加了这部分光在到达散射板前行进的路径,路径长度 的增加可以使光发生更多散射,从而能够减小LCD的厚度,另外,多重反射 镜系统还可增加到达显示器内其它部件的光量并提高其方向一致性,从而生 成质量更高的图像。


通过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并参考附图,本发明的优点显而易见,其中 图1为依据一个实施方式给出的一种显示系统的方框图; 图2为依据一个实施方式给出的另一种显示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依据一个实施方式给出的反射镜及相邻荧光管的透视图; 图4为依据另一个实施方式给出的反射镜及相邻荧光管的透视图;和 图5为依据一个实施方式给出的为显示系统提供背光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具体实施方式
将在下文说明。为4是供这些实施方式 的简洁说明,在此并未将一个实际实施方式的所有特点全部给予描述。应该 认识到在任何这些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中,正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一 样,为实现开发方的具体目标(因实施方式不同而不同),如为符合与系统相 关和商业相关的约束,必须做出许多具体实施决定。而且,开发过程可能复 杂耗时,但尽管如此,对于那些将受益于本公开发明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这不过是一个设计、加工、制造的例4亍工作。
本发明各实施方式所用液晶显示器(LCD )带有一个改进型背光反射器。 该反射器包括斜面反射器,如三角形反射器,其还包括垂直反射器,如与反 射器表面基本成垂直方向用于从反射器表面向外反射光线的反射器,其位于 两个相邻斜面反射器之间(以下称为"多重反射镜系统")。文中所用描述几 何形状的术语,如三角形、三棱柱形和点等,并非示意性虚拟图形,而是如 描述所述确实存在的三角形、三棱柱形和点。
多重反射镜系统实质上是将光路进行了折叠,与平面反射器相比,多重 反射镜系统增加了从LCD前部发出的光在到达散射板前行进的距离,如下文 所述。光路长度的增加可以使光发生更多散射,从而能够减小LCD的厚度。 另外,多重反射镜系统还可增加到达显示器内其它部件的光量并^^高其方向 一致性,从而生成质量更高的图像。
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LCD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应该说明 的是该LCD系统仅为背光显示器的一个实例,而当前实施方式并不限于LCD 技术。实际上,本发明各实施方式可包含或包括各种类型的背光显示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LCD系统可包含用于计算机、电视等产品的LCD 监视器。LCD系统包括照明系统12。如下文所述,照明系统12包括荧光管 或其它发光器件,这些器件可产生为LCD系统提供背光照明的白色或彩色光 13。
照明系统12还包括其它部件,如下文对图2、图3和图4进行说明时涉 及到的多重反射镜系统等,这些部件增加了荧光管所发光线在到达LCD系统 内其它部件前行进的距离。光路长度的增加可使荧光管更靠近多重反射镜系统,同时也使散射板更靠近LCD显示器内的荧光管。
LCD系统可以包括散射偏光组件14,其包括教射部件14A和偏光部件 14B。散射偏光组件14用于将照明光源12发出的光13进行散射。例如,散 射偏光组件14的散射部件14A可使光13更加平稳和一致从而产生均勻的背 光分布。此外,散射部件14A还可将光13向偏光部件14B进行散射。偏光 部件14B可使照明光源12发出的光13发生线性偏振。这样,散射偏光组件 14即可产生散射偏振光15。
LCD系统工作时,来自散射偏光组件14的散射偏振光15穿过LCD面 板16。在其它实施方式中,LCD面板16可由不同类型的背光面板替代。LCD 面板16中的有源微型器件可对光15进行调节,如根据施加电流改变其偏振 轴,相关内容见下文对图2所作的详细说明。这样,LCD面板16可产生调 节光17。由于调节光光量与施加给孩史型器件的电流成正比,因此可对图^^中 任何一个由某一特定微型器件控制的单个点(如一个像素)的亮度进行调节。
LCD系统工作时,来自LCD面板16的调节光17射向偏振光屏18,用 于方便产生图像19。当每个像素处的调节光17在一定程度上被偏振光屏18 阻挡或穿过偏振光屏18时,图像19形成。图像19的亮度由调节光17的偏 振轴与偏振光屏18的偏振轴的一致程度决定。
图2为依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对LCD系统更详细的说明。图2所示 LCD系统给出了依据当前实施方式的一种显示系统(如LCD系统)所包含 的部件。此外,图2还依据各实施方式描述了这些部件相互作生成图像的方 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下文所述形成图像的方法。本技术领域内的普通技术 人员应该知道形成图像的任何其它方法均可用于具有多重反射镜系统的改进 型背光。
如图2所示,反射镜22位于LCD系统的一端,其通常用于将光源24 产生的光沿图像25 (由LCD系统形成的)的轴线进行反射。光源24位于反 射镜22后且更靠近LCD系统的正面。另外,光源24包括带有发光器件的平 板。例如,光源24包括多个为LCD显示器提供照明的荧光管26。光源24 内荧光管的数量因显示器的亮度、价格或质量等控制要素而变化。例如,大
7型LCD系统为增大亮度可使用更多荧光管26 (如16、 18、 22个或更多), 而小型或便携式LCD所用荧光管的数量则较少(如8、 10或14个),以降低 功耗。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光源可以是带有发光二极管(LED)点光源的平 板,这些点光源分布于平板正面。在这些实施方式中,反射镜的构型应作相 应变动,如下文所述。
正如下文对图3和图4所作详细说明,反射镜22可带有斜面反射器28, 其放置方向与每个荧光管26的方向一致或处于两个荧光管26之间。反射镜 22还可带有垂直^^射器30。荧光管26发出的光(如光束27 )射向散射板 32前在垂直反射器30和斜面反射器28间发生多次反射。这样,与不带4殳射 面的平面反射器相比,斜面反射器28和垂直反射器30可使来自荧光管26 的反射光34行进更长的路径。
在图2和图3所示实施方式中,斜面反射器28的放置方向与每个荧光管 26的方向一致,而垂直反射器30则位于斜面反射器28之间。但在其它实施 方式中,可将垂直反射器30置于荧光管26下方,正如下文对图4所作说明。
本技术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知道,除荧光管外,其它光源也可提 供照明光。实际上可使用任何光源(如发光二极管(LED))提供照明。若所 选用的光源为点光源而非图2所示的线光源,则应对反射镜的设计做相应调 整。例如,可用推体状反射镜替代斜面反射镜28,此时,可将垂直反射器30 围绕推体状反射镜放置,形成一个箱形结构。推体状反射器可处于LED正下 方,也可位于两个LED之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LCD系统包括散射板32。散射板32可以是一块不 透明或半透明的塑料膜或薄玻璃板,能够使荧光管26发出的光和反射镜22 反射的光平稳一致从而分布更均勻。此外,正常图像的产生取决于光源24 发出的光在到达LCD面板38前的偏振程度。而LCD系统的偏光能力则取决 于光射在偏振滤光器40上时的角分布。因此,若光的角分布太宽则可导致照 明背光仅部分发生偏振。这将致使图像对比度下降,和暗色调太亮。散射板 32通过散射光(向显示器正面以小角度发射或反射的光)对宽角分布进行补 偿,如光束42。在各实施方式中,来自散射板32的散射光36射向位于散射图2中所示。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则无光 纤屏44。在那些实施方式中,偏光板40与散射板32合并为一个单独器件。
光纤屏44是由大量光纤以垂直方式(即与图像25的轴线方向一致)结 合在一起形成的板或屏。光纤可由玻璃、塑料或透明陶瓷等多种材料制成。 光纤屏44可阻挡与光纤元件方向不够一致的散射光通过,如光束46。但光 纤屏44可使那些与其垂直方向的入射角仅有几度(5。、 10°或15。)的光通过。 这就减少了来自偏光4反40的部分偏4展光光量,从而显著提高了 LCD系统所 产生的图像25的对比度。角度一致的光48然后射在偏光板40上。
偏光板40由偏光材料构成,如掺杂聚合物、玻璃或类似材料。此外, 偏光板40位于LCD系统内,其偏振轴沿相对于LCD系统的第 一方向取向, 如箭头50所示。这样,偏光板40将来自光纤屏44的角度一致的光48沿第 一方向进行偏振,产生偏振光52。而后,偏振光52经LCD面板38调节产 生图像。
LCD面板38由包含液晶材料的有源或无源微型器件构成。例如,在一 种实施方式中,LCD面板38由有源微型器件矩阵构成,有源微型器件使用 薄膜晶体管(TFT),薄膜晶体管(TFT)沿组成显示矩阵栅格的像素交叉点 放置。LCD面板38的像素亮度由TFT所施加的电流控制。在另一个实施 方式中,LCD面板38由使用导体栅格的无源矩阵构成,像素沿显示矩阵交 叉点放置。在此实施方式中,像素由两个导体间的驱动电流控制,而导体则 沿构成像素矩阵的栅格放置。对于有源矩阵TFT,单个像素的亮度由TFT所 施加的电流控制。
在LCD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扭曲向列相液晶由LCD面板38内的微 型器件控制来形成图像。本技术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知道任何用于生 成图像的其它技术,无论现有的还是将来的,均可受益于本发明所用的多重 反射镜系统。
在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器中,LCD面板38 —被:位于两个偏振滤光器之 间,如偏光板40和偏振光屏54之间。偏光板40的偏振轴50和偏振光屏54 的偏振轴56的取向通常相互垂直。例如,如果偏光板40的偏振轴50沿第一方向取向,则偏振光屏54的偏振轴56即沿第二方向取向。
在LCD面板38中,未加电单元58中的液晶分子将来自偏光4反40的光 的偏振方向旋转90° (如从第一方向旋转至第二方向)。如果偏振光屏54的 偏振轴56与偏光板40垂直,则来自LCD面板38的旋转光60将穿过偏振光 屏54形成图像25。相反,加电单元68中的液晶分子则排为一行,这样可允 许光70在穿过时偏振轴不发生旋转,因为在此实施方式中,由偏光板40射 出的光52的偏振方向未发生旋转,其基本与偏振光屏54垂直,从而被阻挡。 因此,穿过偏振光屏54并形成图像25的光70通常是通过未加电单元58的 光。
本技术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知道上述结构并非用于扭曲向列型 LCD的唯一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偏光板40的偏振轴50与偏振光屏54的 偏振轴58的取向可以一致。在此实施方式中,来自未加电单元58的旋转光 被偏振光屏54阻挡。
上述每个部件都将阻挡一部分由光源24发出的光27 ,因此P争低了图傳^ 25的亮度。为提高亮度,可增大光源24和反射镜22间以及光源24和散射 板32间的距离,使更多由光源发出的光27向散射板32散射。但增大距离 74和76也将增加LCD面板的厚度,这通常难以令人接受。本发明所用多重 反射镜系统可为反射光34提供更长的路径,其本质是将光路进行折叠,这种 方法既可得到增加距离74和76带来的益处而又不会使LCD面板变厚。
依据一种实施方式,图3更详尽的示出了一种多重反射镜系统。如图3 所示,荧光管26—M光均匀。从荧光管26发出的光与LCD显示轴78(其 方向表示LCD面板所成图像25的方向)成各种角度传播。大致沿显示轴78 方向射出的光80可用于形成图像25。但远离显示轴78方向的光经反射后有 助于形成图像25。下文仅对发射光和反射光几种可能的角路径作为示例进行 说明。
如图3所示, 一部分远离显示轴78方向的光,如光束82,可直接射到 反射镜22的平面上并大致沿显示轴78方向反射,形成光束84。然而,在各 实施方式中,反射镜22所带斜面反射器28的上方均有一个荧光管26。斜面
10反射器28可为三棱形,其顶棱线一般与上方的荧光管26取向一致。而垂直 反射器30通常位于两个斜面反射器28之间。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 一部分发出的光,如光束86,射到一个斜面反射器 28上并向反射镜22反射,形成光束88。然后,反射光88在反射镜22的平 面向一个垂直反射器30反射,形成光束90。反射光90被进一步向后反射, 射向斜面反射器28,形成光束92。反射光92再次经斜面反射器28反射后大 致沿显示轴78方向射出,形成光束94,反射光束94有助于形成图像25。若
反射(如光束96),则其将继续大致沿显示轴78方向前进,有助于形成图像 25。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荧光管26发出的一部分光,如光束98,可直接射 到一个垂直反射器30上并向一个斜面反射器28反射,形成光束IOO。然后, 反射光100大致沿显示轴78方向发生反射,形成光束102。本技术领域内的 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知道上述反射路径仅为说明示例,实际上,为了实现光大 致沿显示轴78方向反射存在多种路径。
通过控制每个斜面反射器28的形状可调整反射光的角度并进而控制反 射路径的长度。例如,通过调整每个斜面反射器28的表面104与反射镜22 水平面间的夹角可在斜面反射器28和垂直反射器30之间产生更多反射,如, 减小斜面反射器28顶部的内角106。为产生更多反射而调整内角106时需要 与反射光的方向达到平衡。例如,尽管较小的内角106可为反射光提供更长 的路径,但同时也^^射光偏离显示轴78的角度更大,如更接近于与显示轴 78垂直。如上文对图2的说明,若没有光纤屏44,增加与显示轴78几近垂 直的光的光量可导致图像25的质量不佳,若有光纤屏44,则图像25变暗。
另外,通过调整垂直反射器30的形状可改变反射光的光路长度及反射方 向。例如,使用与反射镜22表面夹角108更小的表面替代与反射镜22表面 夹角108为90。的垂直面107,这样就形成了第二组斜面反射器。在一种实 施方式中,尽管可使用较小的角度,但角度108仍取较大数值,如约75。至 90°。相对于调整斜面反射器28的内角106,优先调整夹角108可使更多的
11光射向显示轴78方向。
斜面反射器28和垂直反射器30的高度与光源(如荧光管26 )在反射镜 22上的高度相适配。例如,每个斜面反射器28和垂直反射器30凸出反射镜 22的高度为反射镜22到荧光管26距离的10%至90%,有的约50%。在各实 施方式中,反射镜22与荧光管26间的距离约为2毫米(mm)至10mm之 间。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二者的距离约为5mm。
反射镜22、斜面反射器28和垂直反射器30可由多种材料制成,包括玻 璃、金属、陶瓷或塑料。由于这些材料主要用来反射光,所以并不要求透明。 材料的选择基于其功能特性,如刚性、耐热性和重量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使用的塑料包括高冲击聚苯乙烯(HIPS)、聚碳酸酯(PC)、聚丙烯酸酯、聚 笨硫醚和聚氯乙烯(PVC),等。
斜面反射器28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在反射镜22表面上加工成型。通常, 成型后在反射面上镀膜,例如反射镜膜。例如,可使用模铸、蚀刻、光刻, 或其它适合的已知技术手段使斜面反射器28和反射镜22成为一个整体。或 将斜面反射器28单独成型后再使用粘合剂、超声焊接、热熔或可使表面接合 在一起的任何相似技术将其固定在反射镜22表面上。带有斜面反射器28的 反射镜22成型后镀膜。对垂直反射器30可使用相似技术并与斜面反射器同 时成型。斜面反射器28和垂直反射器30不必4吏用相同的技术或在相同工艺 步骤内成型,可以各自成型然后再组装在一起。例如,可将垂直反射器30 与带有成型斜面反射器28的面板接合在一起。带有斜面反射器28和垂直反 射器30的反射镜22成型后,对斜面反射器28、垂直反射器30和反射镜22 的反射面进行镀膜(如,镀银)以增加沿显示轴78向LCD正面反射光线的 总量。
斜面反射器28不必位于荧光管26正下方。如图4所示的透^L图,垂直 反射器30总体上与荧光管26放置方向一致且斜面反射器28位于荧光管26 之间。如图3所示,荧光管通常发光均匀, 一部分光大致沿显示轴78的方 向射出,如光束80。而且, 一部分发出的光,如光束82,大致沿显示轴78 的方向/人反射镜22的平面反射,形成光束84,这部分反射光之后用于形成图像25。
此外, 一部分发出的光,如光束112,射在一个斜面反射器28上并向一 个垂直反射器30的方向反射,形成光束114。在可能发生的一个反射实例中, 由于反射光114的入射角可导致在斜面反射器28和垂直反射器30间发生多 次反射,如光束116。光束118从垂直反射器30反射到斜面反射器28上后 最终向显示轴78方向反射,形成光束120。
反射次数和最终出射角度由反射光初始入射角决定。例如, 一部分发出 的光,如光束122,射在一个斜面反射器28上,其入射角导致光束122向垂 直反射器30反射,形成光束124。经垂直反射器30反射的光,如光束126, 而后经反射镜22的平面反射,形成光束128。最后,反射光128经斜面反射 器28反射,大致沿显示轴78的方向射出,形成光束130。
在最后一个实例中,荧光管26发出的一部分光,如光束132,直4妄射到 反射镜22的平面上,但因入射角足够小以至于反射到一个斜面反射器28上, 形成光束134。经斜面反射器28反射的光,如光束136,而后沿显示轴射出, 该光束有助于形成图像25。
如上文对图3所作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材料可用于多重反射 镜系统。同样,相同的技术也可用于斜面反射器28和垂直反射器30。
图5为依据本发明给出的向显示系统提供背光的方法流程,该方法可用 于上述显示系统。该方法在图框202处开始。在该方法中,光源(如,LCD 显示系统的多个焚光管26)向各个方向(图框204)发射光。之后,该方法 继续执行至图框206处,在此,多重反射镜系统接收到一部分发出的光,如 上文所述。
上述斜面反射器、垂直反射器和反射镜表面将向后传播的光向前反射(图 框208 )。如上文所述,斜面反射器和垂直反射器可佳反射光的行进路径更长, 从而更有效地将光射向显示器正面。
之后,在图框210处,光源在图框204处发出的光和在图框208处反射 的光向前传播至LCD面板,经LCD面板调节形成图像。斜面反射器和垂直 反射器可4仪射镜22和散射板32更靠近荧光管26,从而减小了 LCD的厚
13度。
尽管本公开发明允许有各种修改和替代形式,但其具体实施方式
已通过 实例示于简图内并将在此进行说明。然而,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非有意受 限于这些公开的具体形式。相反,本发明旨在涵盖按以上所附权利要求定义 且符合本发明精神和发明范畴的所有修改,等同物和替代物。
权利要求
1. 一种背光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为显示系统提供照明的光源,所述光源包括至少两个发光器件;位于所述光源后的多重反射镜系统,所述多重反射镜系统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出的一部分光进行多次反射,以增加所述部分光传输的路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系统是液晶显示器LCD。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至少包含两个荧光管。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重反射镜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斜面反射器以及位于任意两个斜面反 射器之间的垂直反射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反射器位于荧光管下方,所述斜面反射器的放置方向与所述荧 光管的;^置方向一致。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反射器位于荧光管下方,所述垂直反射器的放置方向与所述荧 光管的放置方向一致。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至少包含两个发光二极管。
8. 才艮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重反射镜系统包含推体状反射器和围绕所述推体状反射器放置以形成箱形结构的垂直反射器。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体状反射器位于发光二极管的正下方或者位于两个发光二极管之间。
10. —种为显示系统提供背光照明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发光;通过多重反射镜系统将所述光源发出的一部分光进行多次反射; 将光源发出的另 一部分光和所述多重反射镜系统的反射光作为混合光提供给显示系统。
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包括多个荧光管。
12. 根据权利要求IO或者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在将所述混合光提供给显示系统中的LCD面板之前,对所述混合光进行偏 振。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给所述 LCD面板上的液晶单元施加电流,以调节偏振光。
14. 根据权利要求IO或者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阻挡与所述显示系统轴线不平行的光。
15. —种视频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提供照明的光源,所述光源包括至少两个发光器件; 位于所述光源后的多重反射镜系统,所述多重反射镜系统用于将所述光 源发出的一部分光进行多次反射后射向LCD面板; 用于利用所接收的光产生图像的LCD面板; 用于将所述LCD面板产生的图像进行显示的屏幕。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视频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至少包含两个荧光管。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视频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重反射镜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三角形斜面反射器以及位于任意两个三角形斜面反射器之间的垂直反射器。
18.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视频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至少包含两个发光二极管。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视频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重反射镜系统包含推体状反射器和围绕所述推体状反射器放置以 形成箱形结构的垂直反射器。
20.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视频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视频显示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光源和所述LCD面板间的光纤屏。
全文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照明系统、视频显示系统及相关方法,其中,背光照明系统包括用于为显示系统提供照明的光源,所述光源包括至少两个发光器件;位于所述光源后的多重反射镜系统,所述多重反射镜系统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出的一部分光进行多次反射,以增加所述部分光传输的路径。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增加来自光源的部分光在到达散射板前行进的路径,从而能够减小LCD的厚度。
文档编号H04N5/74GK101504498SQ20091011862
公开日2009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6日
发明者小埃斯蒂尔·索恩·霍尔 申请人: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