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电子装置与抬升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11810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持式电子装置与抬升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与抬升机构,且特别是关于一种两机体展开具有 一夹角的手持式电子装置,与一种能使两对象展开且具有一夹角的抬升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今信息科技的发达,在日常生活上越来越容易从电子装置上取得所需的信 息。另一方面,凭借工艺技术水准的提高,各类型手持式电子装置莫不朝向轻薄短小的趋势 发展,也因为具有便于随身携带的特性与优势,使得大众普遍接受并将其运用在日常生活 上。以手机为例,为使其被方便携带于身上,并符合不同的喜好与需求,除了传统的直 立式手机,另有掀盖式、旋盖式及滑盖式等常见形式。就滑盖式手机而言,上下两机体相叠 并可相对滑动,以呈现开启与闭合等不同的操作模态。将上下两机体相叠有助于缩小整体 的体积,并可在特定的操作模态下将上下两机体展开。在此以具有键盘的两层滑盖式机体为例,其作动的方式如下施力使显示屏幕滑 动至键盘的一侧,而使得键盘暴露出来,以方便使用者进行输入。然而,在此种设计中,由于 显示屏幕与键盘之间维持平行的状态,常造成使用者必须变更姿势或随时移动手持式电子 装置才能同时符合输入动作与观看屏幕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以及可应用于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抬升机构,其中 借由此抬升机构可让手持式电子装置在展开后成为便于使用者握持与观看的配置方式,增 加操作上的便利性。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与一抬升机构。第 二机体与第一机体重叠,第二机体在面对第一机体的一侧具有一凹陷部。抬升机构配置于 凹陷部内,且连接于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之间,抬升机构与第一机体滑动配合,其中当第一 机体与第二机体相对展开时,第一机体相对于抬升机构滑动,而在第一机体到达一定位后, 第一机体的一端进入凹陷部,并且由抬升机构带动第一机体相对于第二机体转动,使得第 一机体的上表面与第二机体的上表面具有一夹角。本发明提供一种抬升机构,适于连接于一第一对象与一第二对象之间,且位于第 二对象的一凹陷部内,抬升机构与第一对象滑动配合,其中当第一对象与第二对象相对展 开时,第一对象相对于抬升机构滑动,而在第一对象到达一定位后,第一对象的一端进入凹 陷部,并且由抬升机构带动第一对象相对于第二对象转动,使得第一对象的上表面与第二 对象的上表面具有一夹角。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第一机体进入凹陷部后,第一机体的上表面与第二 机体的上表面成为一连续面。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抬升机构包括一抬升模块、一第一板件与一第二板件,其中第二板件固定于第一机体上,第一板件固定于抬升模块,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滑动配合。 此外,抬升模块可包括多个连杆,且各连杆的两端分别枢接于第二机体与第一板件。抬升模 块可包括一四连杆机构,且抬升机构还可包括一弹性件,连接于第二机体与该连杆之间,其 中弹性件可为一扭力弹簧。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的抬升模块包括一扭力转轴。基于上述,使用者使用本发明的手持式电子装置时,会施力于第二机体,使第二机 体与第一机体相对展开。第二机体滑动至一定位后,抬升机构会带动第一机体相对于第二 机体转动并进入第二机体的凹陷部,使第二机体与第一机体之间具有一夹角,让手持式电 子装置适于握持与观看,以增加使用者操作上的便利性。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 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的分解透视示意图。图2A-2C依序示出图1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操作流程。图3A-3C为示出对应于图2A-2C的操作流程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侧视图。图4A-4C所示为对应于图2A-2C的操作流程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剖面结构。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手持式电子装置110:第一机体110a、120a 上表面112:第一机体的末端120 第二机体122:凹陷部130 抬升机构132 第一板件132a 第一板件的末端134 第二板件136 抬升模块136a 第一连杆136b 第二连杆140 弹性件θ 夹角Hl 施力方向Ri 枢转方向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的分解透视图。请参照图1, 手持式电子装置100包括一第一机体110、一第二机体120与一抬升机构130。第一机体110
4与第二机体120例如是滑盖式手机的上下机体,其中第二机体120与第一机体110重叠,且 第二机体120在面对第一机体110的一侧具有一凹陷部122。抬升机构130连接于第一机 体110与第二机体12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抬升机构130包括一抬升模块136、一第一板件132以及一第二板 件134,其中第二板件134固定于第一机体110上,而第一板件132固定于抬升模块136上。 第二板件134连接于第一机体110与第一板件132之间,且第一板件132与第二板件134 滑动配合,使第一机体110能够相对于第二机体120滑动。本实施例的抬升模块136例如 是四连杆机构,其包括一组第一连杆136a与一组第二连杆136b。第一连杆136a与第二连 杆136b分别枢接于第一板件132与第二机体120之间,其中第二连杆136b连接第一板件 132的一末端132a,而第一连杆136a连接第一板件132的另一端。并且,第一连杆136a与 第二连杆136b不等长,以在第一连杆136a与第二连杆136b相对于第二机体120枢转时, 带动第一板件132倾斜进入第二机体120的凹陷部122。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抬升模 块136也可以由其他机构所取代,以抬升第二机体120。举例而言,抬升模块136也可以由 扭力转轴所取代,以便于抬升第二机体120。此外,抬升机构130还可包括一弹性件140,连接于第二机体120与第一连杆136a 之间,其中弹性件140可包括一扭力弹簧,用以提供第一连杆136a相对于第二机体120枢 转的力量。第二板件134与第一板件132之间还可具有另一弹性件(未示出),其例如 是一卷簧(torsion spring)或一螺旋弹簧(coil spring)或其他能够产生半自动滑动 (semi-auto sliding)的弹性组件,以提供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在相对展开或闭合 的过程中所需的回复力与驱动力。换句话说,此手持式电子装置100可以具有半自动滑动 的功能。图2A-2C依序示出前述实施例的手持式电子装置100的操作流程,而图3A-3C为 对应于图2A-2C的操作流程的手持式电子装置100的侧视图。另外,为了清楚表达手持式 电子装置100内部的抬升机构130的作动情形,图4A-4C更进一步示出对应于图2A-2C的 操作流程的手持式电子装置100的剖面结构,并省略了第一机体110。图2A-2C示出手持式电子装置100的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由相互重叠变 为相对展开的过程。首先,请同时参考图2A、3A与4A,手持式电子装置100位于重叠状态, 即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互相重叠,其中第一板件132、第一连杆136a以及第二连 杆136b均位于初始位置。此时,第一机体110仍位于第二机体120上,因此弹性件140对 于第一连杆136a所施加的力矩尚未发挥作用。接着,如图2B、3B与4B所示,当使用者沿着一施力方向Hl施力来推动第一机体 110前进一定行程时,第二板件134相对于第一板件132移动,且在第二板件134到达特定 位置后,第二板件134与第一板件132之间的弹性件会释放原先储存的弹性位能,以带动第 二板件134连同其上的第一机体110相对于第二机体120与第一板件132移动,而可达成 半自动滑动的效果。然后,如图2C、3C与4C所示,第一机体110与第一板件132完全展开而到达图2B、 3B以及4B所示的位置时,第一机体110的末端112滑动至凹陷部122上方,此时弹性件140 对于第一连杆136a所施加的力矩会发挥作用而带动第一连杆136a沿Rl方向相对于第二 机体120枢转。然而,即使本实施例选择不设置弹性件140,仍然可以借由使用者推行第一机体110的下压力来达到相同的效果。由于本实施例将第二连杆136b与第一连杆136a设计为不等长,因此借由第一连 杆136a的驱动以及第二连杆136b的连动,第一板件132连同第一机体110的末端112会 倾斜进入第二机体120的凹陷部122并固定于凹陷部122内。换句话说,第一机体110与 第二机体120之间会保持一夹角θ。如此一来,用户在操作手持式电子装置100时可握持 第二机体120并适于观看第一机体110上的显示界面,因而有助于增加使用者操作上的便 利性。另外,本实施例更可以选择让第一机体110的上表面IlOa与第二机体120的上表 面120a成为一连续面。换句话说,第一机体110的上表面IlOa与第二机体120的上表面 120a之间几乎没有高度差。更详细而言,可借由调整第二机体120的第二凹陷122的深度, 第一连杆136a与第二连杆136b的长度与作动行程以及第一机体110的厚度等设计参数来 达到上述设计要求,以增进手持式电子装置100外形的美观以及使用者操作时的手感。另一方面,当使用者要将展开状态的手持式电子装置100回复至叠合状态时,只 需逆向操作前述的流程,便可使相互展开的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回复至相互重叠 的状态。简略地说,可在图2C、3C与4C所示的状态下,将第一机体110相对于末端112的另 一端下压,使第一板件132以及第一机体110的尾端112离开第二机体120的凹陷部122, 并使第一板件132、第二板件134以及第一机体110回复到如图2B、3B与4B所示的水平状 态。接着,沿Hl的反方向将第一机体110往回推,使第一机体110以及第二板件134由图 2B、3B与4B所示的位置移动到图2A、3A与4A所示的初始位置。在第一机体110以及第二 板件134由图2B、3B与4B所示的位置移动到图2A、3A与4A所示的初始位置的过程中,第 二板件134与第一板件132之间的弹性件同样可提供半自动滑动的效果,使第一机体110 在相对于第二机体120移动一定行程之后,便可借由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的驱动而自动回 复到与第二机体120重叠的状态。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借由抬升机构让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在相对 展开后可成为具有夹角的配置,以让用户便于握持与观看手持式电子装置,增加用户操作 上的便利性。此外,本发明还可进一步让手持式电子装置展开后,其第一机体的上表面与第 二机体的上表面成为连续的折面,以简化手持式电子装置的外观。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 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包括 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与该第一机体重叠,该第二机体在面对该第一机体的一侧具有一凹陷部;以及一抬升机构,连接于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之间,该抬升机构与该第一机体滑动配 合,其中当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相对展开时,该第一机体相对于该抬升机构滑动,而在 该第一机体到达一定位后,该第一机体的一端进入该凹陷部,并且由该抬升机构带动该第 一机体相对于该第二机体转动,使得该第一机体的上表面与该第二机体的上表面具有一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机体进入该凹陷部后,该第一 机体的上表面与该第二机体的上表面成为一连续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其中该抬升机构包括一抬升模块、一第一 板件与一第二板件,其中该第二板件固定于该第一机体上,该第一板件固定于该抬升模块, 该第一板件与该第二板件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其中该抬升模块包括多个连杆,且各连杆 的两端分别枢接于该第二机体与该第一板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其中该抬升模块包括一四连杆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其中该抬升机构还包括一弹性件,连接于 该第二机体与该连杆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其中该弹性件包括一扭力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其中该抬升模块包括一扭力转轴。
全文摘要
一种手持式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与一抬升机构。第二机体与第一机体重叠,第二机体在面对第一机体的一侧具有一凹陷部。抬升机构连接于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之间,抬升机构与第一机体滑动配合,其中当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相对展开时,第一机体相对于抬升机构滑动,而在第一机体到达一定位后,第一机体的一端进入凹陷部,并且由抬升机构带动第一机体相对于第二机体转动,使得第一机体的上表面与第二机体的上表面具有一夹角。
文档编号H04M1/02GK101997936SQ20091016577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3日
发明者庄政洁, 韦志升 申请人: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