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耳式多声道环绕声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25597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入耳式多声道环绕声耳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入耳式多声道环绕声耳机装置是一种电声学的耳机结构,采用入耳式,有独立发声室,多声道环绕声小型化得以提高,可配合多声道功率放大器使用。
背景技术
现在的多声道环绕声还原装置是由音箱组成,或由头戴式多声道环绕声耳机组成,都比较大,效率不高,其中音箱最苯重,对于声音质量来说,性价比最低。头戴式多声道环绕声耳机有本人以前申请专利,不过本人还觉得体积苯重,因为现在声音还原装置越来越小了。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不是从声学结构这方面进行的根本性的发明,不用说大家都明白吧。
发明内容对于多声道环绕声还原装置,小有小的好处,便于携带,不影响他人性价比高等, 本文就是做的更小。要做的小,首先就有入耳式(耳挂式)的方向和要求,第二就是发声室要做好。本人通过实践和不断改进,发觉通过独立发声室做的入耳式耳机可以还原多声道环绕声,这是由于改进了一部分是能量团的作用,一部分是结构作用。即每个发声体在声音出口前发声室的气流互不干扰,每个有独立结构以加强互不干扰,每边最少有两个这样的独立结构,然后由两边的耳塞组成一个完整的耳机。

本附图说明顺便把发明的内容也在一起说,因为这样更明白。结构如图所示图1 为耳机主视图(KK剖视图),图2为耳机左视图。所有的R代表半径R1 = 0. 7997MM,R2 = 2. 5319MM, R3 = 4. 1261MM, R4 = 5. 1815MM, R5 = 7. 6097MM, R6 = 8. 765mm 所有的 L 代表长度L1 = 6. 4985,L2 = 6. 3252,L3 = 1. 1781,L4 = 7. 7956,L5 = 3. 2392,L6 = 16. 8095 所有的0代表直径01=1OMM。Gl、Ε、H组成一个独立发声室(腔),G2、D组成另一个独立发声室。发声元件放在后盖F1、F2即发声体G1、G2后面。发声室的能量团在出口即入耳处会合。G2、D组成另一个直通发声室,G1、E、H组成一个向外拐发声室。或者说入耳式多声道环绕声耳机一个发声室锥形直通,一个发声室锥形中多一个环形再直通。这些发声室内表面是磨砂,是不光滑内表面。导线引线出口由C中的B组成。由C中的A是是发声体后面能量出口。A、B在左视图的非剖面看是重叠在一起的。F1、F2是耳塞或小喇叭等小型发声体。左视图是剖视图,也就外壁的斜线是剖视线,是按照机械行业通行画法,我是按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机械专科的画法。图中还应加一个耳挂,是弹性的或软性的,外加弹性耳挂是通常做法,所以没有画出来。两声室实际工作是处于前后水平或上下垂直位置。图中尺寸仅供参考,其中入耳口 J即声音出口尺寸不能大于耳朵的耳孔尺寸,否则装不进耳朵。 后盖Fl、F2尺寸不能小于发声体尺寸,发声体可用通常耳塞发声体,整个外壳可用塑料或木头组成。因此本文可四声道或八声道发声。每个发声室内发声路径长度不小于发声体的一半或一倍,即发声的小喇叭表面到出口合成处长度不小于小喇叭半径,即是图中16. 8095 大于R7. 6097半径一倍或两倍(R7. 6097是半径标注,直径是15. 2194MM,本文长度单位是毫米MM,角的单位是度° )。或者说入耳式多声道环绕声耳机每个发声室内锥形高度大于锥形底部(大圆形那部份)圆形直径的一半。后声室出气口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方形。
具体实施方式显然,这种方式是通过注塑成塑料外壳或雕刻出外壳。注塑或雕刻时可从中间分开一半,或靠进发声体一半,发声腔为另一半,加入导线和小喇叭,之后粘在一起。图中要点尺寸已标出,不是本文权利的要求所以没有标出,但可按长的方向和宽的方向比例量出,这是由于打印贴图时发生大小改变。
权利要求1.由外壳、发声体、导线、耳挂组成的入耳式多声道环绕声耳机装置的特征在于每个发声体最少有两个独立发声室组成,每个发声体的开口和整个发声体的开口在同一个方向, 每个发声室内锥形高度大于锥形底部(大圆形那部份)圆形直径的一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多声道环绕声耳机,其特征在于独立发声的小开口和整个大开口相差一点一七八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多声道环绕声耳机,其特征在于一个发声室锥形直通,一个发声室锥形中多一个环形再直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多声道环绕声耳机,其特征在于每个发声室内表面是磨砂即不光滑表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小型多声道环绕声耳机,采用入耳式,有独立发声室的多声道环绕声耳机,小型化得以提高。
文档编号H04R5/033GK202059549SQ20092005392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3日
发明者梁晓 申请人:梁晓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