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式单指向电容传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02557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数字式单指向电容传声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式传声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数字式单指向电容传声
O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事业的迅速发展,电容传声器系作为一种声电转换器件,其需求随之越 来越大。目前电容传块器主要分为全指向、消噪型以及单指向几种,而单指向电容传声器的 指向特性系用传声器正面0°方向和背面180°方向上的灵敏度差值来体现。目前,现有 的单指向电容传声器均包括外壳、线路板、金属连接单元、背极座、背极板、阻尼、绝缘垫片 及振动膜片等构件,然而,在现有的单指向电容传声器中,其输出的是都是模拟音频信号, 这样其通过屏蔽线缆传输到编解码器的过程中,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各种电磁波信号(诸如 电视、手机高频段电磁波及动力电源低频段电磁波等)的干扰,使信号传输质量下降,附加 噪声加大,故越来越缺乏竞争力。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声学信号处理渐渐朝数 字化领域发展,因此将声学传感器产生的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是业界所急需解决的课 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数字式单指向电容传声器,其运用简单的改良 设计及简易的构件组合而可实现一种输出数字信号的单指向电容传声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数字式单指向电容传声器,包括一具有容置腔的外壳,该外壳底板设有声孔, 在该容置腔中由里到外依次设有振动膜片、绝缘垫片、背极板、阻尼垫、背极座以及线路板, 该背极板、背极座、线路板上均设有声孔,背极板与线路板之间通过金属连接单元电连接, 该线路板上设置有一用于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数字芯片。优选的,所述数字芯片设置于线路板的内底面。优选的,所述金属连接单元包括有一接触电极、一第一金属弹簧和一第二金属弹 簧,该接触电极两极分别与该第一金属弹簧和第二金属弹簧抵接,并该第一金属弹簧系与 线路板电性连接,该第二金属弹簧系与背极板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阻尼垫与背极板之间设有海棉垫。优选的,所述背极座开设有一容置接触电极的中空孔,该背极座的底部绕该中空 孔开设有第一容置空间及第二容置空间,所述阻尼垫与海棉垫设于该第一容置空间内,所 述背极板设于该第二容置空间内。优选的,所述外壳底板内侧设有一金属编织网,该金属编织网由振动膜片的支撑 环压紧。 优选的,所述金属编织网为钢网。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
3方案可知,其主要系利用该数字芯片以实现一种全数字输出的新型电容传声器件,使得这 种新型数字电容传声器上各种数字设备连接更加方便,接口更加兼容,同时更有利于保证 数字信号传输的完整性。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 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截面示图;附图标识说明10、外壳81、中空孔11、容置腔82、声孔12、底板83、第一容置空间13、声孔84、第二容置空间20、金属编织网90、线路板30、振动膜片91、声孔40、绝缘垫片92、数字芯片50、背极板100、电连接单元60、海棉垫101、接触电极70、阻尼垫102、第一金属弹簧80、背极座103、第二金属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外壳10、 金属编织网20、振动膜片30、绝缘垫片40、背极板50、海棉垫60、阻尼垫70、背极座80以及 线路板90,其中外壳10系为金属材料,其具有一向上开口的容置腔11,其底板12上设有声孔13。金属编织网20可为钢网,系设于外壳10的底板12内侧,用以防尘。振动膜片30设于金属编织网20上方,且振动膜片30的支撑环31压紧该金属编 织网30。绝缘垫片40系设于振动膜片30上。背极板50系设于绝缘垫片40上,该背极板50上设有声孔51。海棉垫60系设于背极板50上,其作用在于改变进声孔的压强,以提高产品质量。阻尼垫70设于海棉垫60上。背极座80开设有中空孔81及声孔82,在该背极座80的底部绕该中容孔81开设 有第一容置空间83及第二容置空间84,所述阻尼垫70与海棉垫60设于该第一容置空间 83内,所述背极板50设于该第二容置空间84内。线路板90开设有声孔91,该线路板90系设于背极座80上封住外壳10之容置腔 11的上端开口。该线路板90与背极板50之间系由一电连接单元100连接,该电连接单元100系由接触电极101、第一金属弹簧102、第二金属弹簧103构成,其中该第一金属弹簧101 —端 紧接于接触电极101 —极端,另一端紧接于线路板90上;该第二金属弹簧102 —端紧接于 接触电极101另一极端,而另一端则紧接于背极板50上。如此,组配时,由线路板90压紧 后,使第一金属弹簧102、第二金属弹簧103呈弹性形变,从而使组配紧凑,且可保证相互间 的充分电接触以及,该线路板90上设置有一用于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数字芯片92,本 实施例中的数字芯片92设置于线路板90的内底面上。利用该数字芯片92实现一种全数字 输出的新型电容传声器件,使得这种新型数字电容传声器上各种数字设备连接更加方便, 接口更加兼容,同时更有利于保证数字信号传输的完整性。本实施例工作状态下具有两路声音来源,一路系从线路板90上声孔91进处外壳 10的容置腔11内,然后经背极座80上声孔81通过阻尼垫70、海棉垫60到达振动膜片30 产生背面声音,另一路则从外壳10底板12上声孔13经金属编织网20直接到达振动膜片 30产生正面声音,从而正面声音与背面声音会进行差值运算使振动膜片30受振,使振动膜 片30、背极板50等组成的平行板电容器的容量发生变化,然后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最终通过接触电极101等将信号传到线路板90上。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 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 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数字式单指向电容传声器,包括一具有容置腔的外壳,该外壳底板设有声孔,在该容置腔中由里到外依次设有振动膜片、绝缘垫片、背极板、阻尼垫、背极座以及线路板,该背极板、背极座、线路板上均设有声孔,背极板与线路板之间通过金属连接单元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该线路板上设置有一用于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数字芯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式单指向电容传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芯片设置 于线路板的内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式单指向电容传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连接单元 包括有一接触电极、一第一金属弹簧和一第二金属弹簧,该接触电极两极分别与该第一金 属弹簧和第二金属弹簧抵接,并该第一金属弹簧系与线路板电性连接,该第二金属弹簧系 与背极板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式单指向电容传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垫与背极 板之间设有海棉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字式单指向电容传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极座开设有 一容置接触电极的中空孔,该背极座的底部绕该中空孔开设有第一容置空间及第二容置空 间,所述阻尼垫与海棉垫设于该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背极板设于该第二容置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式单指向电容传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底板内侧 设有一金属编织网,该金属编织网由振动膜片的支撑环压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式单指向电容传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编织网为 钢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式传声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数字式单指向电容传声器,包括一具有容置腔的外壳,该外壳底板设有声孔,在该容置腔中由里到外依次设有振动膜片、绝缘垫片、背极板、阻尼垫、背极座以及线路板,该背极板、背极座、线路板上均设有声孔,背极板与线路板之间通过金属连接单元电连接,该线路板上设置有一用于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数字芯片,利用该数字芯片以实现一种全数字输出的新型电容传声器件,使得这种新型数字电容传声器上各种数字设备连接更加方便,接口更加兼容,同时更有利于保证数字信号传输的完整性。
文档编号H04R19/04GK201742551SQ201020228929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3日
发明者温增丰, 郑虎鸣, 靳海泉 申请人:东莞泉声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