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lte和lte-a的预编码粒度的信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50254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针对lte和lte-a的预编码粒度的信令的制作方法
针对LTE和LTE-A的预编码粒度的信令
背景技术
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用户设备”和“UE”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代表具有通信能力的移动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手持或膝上型计算机及类似设备。这种UE可以由UE及其相关联的可移除存储器模块组成,该可移除存储器模块例如但不限于包括订户身份模块(SIM)应用、通用通用订户身份模块(USIM)应用或可移除用户身份模块(R-UIM)应用的集成电路卡(UICC)。备选地,这种UE可以由该设备本身组成,而不需要这种模块。在其他情况下,输入“UE”可以表示具有类似能力但非便携式的设备,例如台式电脑、机顶盒或网络电器。输入“UE”也可以表示能够终止针对用户的通信会话的任何硬件或软件组件。此夕卜,这里可以同义地使用术语“用户设备”、“UE”、“用户代理”、“UA”、“用户装置”以及“用户节点”。随着电信技术的演进,已经引入了能够提供之前不可能的服务的更高级的网络接 入设备。此网络接入设备可以包括是传统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等同的设备的改进的系统和设备。在演进的无线通信标准(例如长期演进(LTE))中可能包括这种高级的或下一代设备。例如,LTE系统可以包括演进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node B(eNB)、无线接入节点或类似组件。如这里所使用,术语“接入节点”表示无线网络的任意组件,例如传统的基站、无线接入节点或LTE eNB,所述接入节点创建允许UE或中继节点访问电信系统中其他组件的接收和传输覆盖地理区域。接入节点可以由多个硬件和软件组成。可以说LTE对应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 Release 8(Rel_8或R8)和Release 9 (Rel_9或R9),而增强型LTE (LTE-A)可以说对应于Release 10 (Rel-10或R10)以及ReleaselO以后可能的发布版本。


为了更加完整地理解本公开,现结合附图和详细描述参考以下简要说明,其中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类似的部分。图I是针对Release 8、Release 9以及之后发布版本的公共参考信号(RS)和专用参考信号分配的示例的示意图。图2是公共参考信号和专用参考信号传输链的示意图。图3是使用相同预编码或波束成形(BF)向量的资源块的示意图。图4是用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预编码粒度的双重(two-tier)高层信号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开环和闭环预编码以及其与预编码粒度的链接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预编码粒度配置而不具有开环预编码的显式配置的示意图。图7是针对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预编码粒度备选的示意图。图8是针对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二预编码粒度备选的示意图。
图9是针对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三预编码粒度备选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预编码单元的不同映射的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于资源块组的预编码粒度的示意图。图12包括与本公开的实施例相关的表。图13示出了适用于实现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的处理器和相关组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开始应当理解,虽然下文提供了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示意性实现,可以使用当前已知的或存在的任意多个技术实现所公开的系统和/或方法。本公开决不限于下述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和技术(包括这里阐述和描述的示例性设计和实现),而是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连同等同物的其全部范围内作出修改。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当专用参考信令用于数据解调时,针对LTE和LTE-A下行链路传输的发信号通知预编码粒度的多种方式。预编码粒度的信息允许UE进行精确的信道估计和提高其整体性能。本实施例覆盖了针对发信号通知预编码粒度的多种各种不同的方式,包括动态发信号通知、半静态发信号通知、物理层发信号通知、高层发信号通知、显式发信号通知、隐式发信号通知或这些类型的发信号通知的组合。在3GPP LTE(Rel-8和9)和LTE-A (Rel-ΙΟ)中,针对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传输,指定了多种传输模式,包括发射分集、开环和闭环空间复用、双层波束成形(BF)传输及其他传输模式。针对UE解调I3DSCH的参考信号可以包括公共参考信号(CRS或小区特定参考信号)和/或专用参考信号(DRS或UE特定参考信号)。LTE和LTE-A中指定的多个传输模式使用用于I3DSCH解调的DRS,包括支持单层波束成形传输的Rel-8中的传输模式7、支持双层波束成形传输的Rel-9中的传输模式8和Rel-IO中要指定的新传输模式。图I示出了针对Rel-8和Rel_9的CRS和DRS分配的示例,其中画有垂直的阴影线的子载波用于发送CRS而画有水平的阴影线的子载波用于发送DRS。可以在图中看出,在所有资源块(RB)上发送CRS (如图所示作为示例的RB#1 110、RB#2 120和RB#3 130),而仅在特定的RB上发送DRS (在本示例中是RB#2 120和RB#3 130)并将DRS分配给特定的UE0使用CRS用于数据解调的好处是CRS在所有RB上和在所有子帧中发送。这允许UE在信道估计中进行内插值/外插值,并从而提高了信道估计的性能,特别是针对具有低移动性的UE和相对平坦的信道。使用图I作为示例,可以使用跨越多个RB (例如RB#1 110、RB#2 120和RB#3 130)的内插值/外插值进行基于CRS的信道估计。然而,如图2所示,因为CRS没有作为数据(PDSCH)进行预编码,为了使UE估计数据经历的等同的信道,接入节点将其用于UE的预编码向量或预编码矩阵通知该UE。向UE提供此信息可能增加下行链路控制信令的开销。此外,当在接入节点使用传统的波束成形技术时,向UE发信号通知在接入节点处使用的波束成形权重可能是有问题的,并可能影响UE解码的性能。为了下文讨论的清晰,输入“预编码向量”可以在下文中表示预编码向量或波束成形权重。此外,术语“预编码向量”可能暗指单层,并且可能存在术语“预编码矩阵”可能更适合的情况。在下文中,术语“预编码向量”可以表示预编码向量或预编码矩阵。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使用DRS意味着将具有与数据(PDSCH)相同的预编码向量的参考信号应用到特定的UE,并且仅在分配给此UE的RB中发送这种DRS。这导致与CRS相比更少的开销,并导致节省一些控制信令,例如预编码向量和功率分配,因为已经通过DRS传输传递了这种信息。然而,使用DRS产生的问题与UE处的信道估计期间的信道内插值/外插值有关。UE首先需要知道相同的预编码向量应用在哪些RB上,使得其能够仅在这些RB中应用具有相同预编码向量的信道内插值/外插值。此外,因为不在没有分配给特定的UE的RB中发送DRS,不能在分配给UE的RB的边界上或跨越分配给UE的RB的边界进行信道内插值/外插值,并因此造成一些性能降低。将图I中的阐述作为示例,如果使用DRS作为解调参考信号(DM-RS)仅将RB#2120和RB#3 130分配给特定的UE用于发送,则如图所示,该DRS将仅在RB#2 120和RB#3130中发送。这可以允许UE跨越RB#2 120和RB#3130进行信道内插值/外插值,以提高信道估计性能。如果用于RB#2 120和RB#3 130的预编码向量不相同,或者如果UE没有注意到用于RB#2 120和RB#3 130的预编码向量相同因而认为其不同,此约束可能被进一步限制。此外,即使仅将RB#2 120和RB#3 130分配给特定的UE,该UE会使用RB#1 110、RB#2120和RB#3 130中的CRS执行基于CRS的信道内插值/外插值。这将对信道估计性能有 益,特别对于在资源分配的边界上的那些子载波(例如与RB#2 120相邻的RB#1 110中的那些子载波)有益。然而,如果信道估计基于DRS,则不能采用这种过程,因为可以从图I看出,在RB#1 110中没有发送DRS,其没有被分配给UE。总之,使用DRS比使用CRS有一些优点,包括低参考信号开销以及节省预编码和功率分配的下行链路控制信令。然而,针对DRS,UE需要知道相同的预编码应用在哪些RB上,因为这将允许其在信道估计期间跨越这些RB有效地进行信道内插值/外插值。这在图3中阐述,图3示出了针对使用DRS的UE的六个RB 310的分配,其中3个(310a、310b和310c)使用一个预编码向量而其他三个(310d、3IOe和3IOf)使用另一个预编码向量。如果UE知道跨越三个RB 310使用了相同的预编码向量,其可以跨越这3个RB进行信道内插值/外插值而不需要知道准确的预编码向量。另一方面,如果UE不知道接入节点在哪些RB上使用了相同的预编码向量,其仅能假定预编码向量在一个RB中没有变化,并因此仅能在该相同的RB中应用信道内插值/外插值。这会折中信道估计的性能,特别是针对具有低或中等移动性和具有相对平坦或较少频率选择性的信道的UE。从之前讨论中可以看到,如果将DRS用作DM-RS,接入节点没有必要发信号通知精确的预编码向量,但是UE需要知道预编码向量不变化的RB的范围。应用相同的预编码向量的连续RB的个数称为预编码粒度值。需要将这个值提供给UE,使得当使用DRS时,UE可以进行信道内插值/外插值。然而,在针对传输模式7 (Rel-8)和传输模式8(Rel-9)的当前设计中,没有机制可以起到将预编码粒度值提供给UE的作用。UE可以简单地假定预编码向量在一个RB中是不变化的,并因此仅在一个RB中应用信道内插值/外插值。这可能导致差的信道估计性能,因为特别是当信道相对平坦时,跨越多个RB的信道内插值/外插值可以改善信道估计。针对LTE-A(Rel-IO),关于发信号通知预编码粒度已经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一些提议建议使用两个RB的固定的预编码粒度值是足够的。其他提议建议大于I的预编码粒度值仅能适用于高级传输。在各种实施例中,当将DRS用作DM-RS时,以各种方式将预编码粒度值发信号通知UE。提供了 4种解决方案的实施例,其中任意一个可以单独地使用或者与其他解决方案中任意一个合并使用。在第一解决方案中,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动态地将预编码粒度值发信号通知UE。为了达到此效果,可以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加入例如一个比特或两个比特,用来指示不同的预编码粒度选择。图12中的表I和表2示出了这种信令的一些示例。在表I的示例中,一个比特用于预编码粒度信令。当该比特具有第一值时,将一个资源块的预编码粒度发信号通知UE,而当该比特具有第二值时,将六个资源块的预编码粒度发信号通知UE。在其他实施例中,比特的值可以指示其他个数的资源块的预编码粒度。在表2中,两个比特用于预编码粒度信令,因此可以发信号通知预编码粒度的4个不同值。在此示例中,当两个比特具有第一值时,将一个资源块的预编码粒度发信号通知UE ;当两个比特具有第二值时,将两个资源块的预编码粒度发信号通知UE;当两个比特具有第三值时,将六个资源块的预编码粒度发信号通知UE ;并且当两个比特具有第四值时,假定所有已调度的资源块使用相同的预编码向量。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比特的值指示其他个数的资源块的预编码粒度。除预编码粒度值以外,将预编码单元的起始点也发信号通知UE。信令可以是隐式的,例如起始点可以是资源分配的起始RB(从频率的较低端开始计算)。备选地,信令可以是显式的,例如起始点可以是动态地或半静态地发信号通知UE其指标的指定RB。在此解决方案的变体中,当不是所有时间都需要预编码粒度时,如图12中表3中所示,可以在DCI中使用一比特信令,用来启用或禁用预编码粒度。如果禁用预编码粒度,不能使用预编码粒度的指示,并且UE可以假定预编码粒度是一个RB。如果启用预编码粒度,UE可以假定缺省的预编码粒度值。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半静态地配置此缺省值,或者可以用其他参数例如UE预编码矩阵指标(PMI)反馈粒度。在第二解决方案中,使用高层信令半静态地发信号通知预编码粒度值。高层信令可以是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介质访问控制(MAC)控制元素的传输或类似信令。针对预编码粒度半静态地使用高层信令的益处是其比DCI中的动态信令使用更少的信令开销。然而,针对这种目的使用高层信令的缺陷是其对于信道改变的缓慢反应和更新预编码粒度值的缓慢节奏。为了使用高层信令发信号通知预编码粒度,可以像动态发信号通知的情况一样,使用一个比特或两个比特。例如针对一比特信令,信令比特可以解释为如表I所示。备选地,例如可将信令比特看作针对如表3所示的用于预编码粒度的使能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接入节点没有发送该信令,UE可以假定没有预编码粒度,并可以假定相同的预编码向量应用在相同的RB中。如果单独的比特发送给UE,UE可以假定预编码粒度是启用的,并可以假定具有预定值(例如两个或六个RB)的预编码粒度。备选的是,在启用之后,预编码粒度值可以与其他参数(例如上行链路反馈粒度)链接。例如,如果启用了预编码粒度且预编码反馈粒度子带大小是四个RB,则UE假定下行链路预编码粒度值也可以是四个RB。如果将两比特高层信令用于预编码粒度,两个比特可以一起用作一个高层信令,并且比特的含义可以类似地解释为例如表2中示出动态发信号通知的情况。备选地,两个比特可以单独地使用,一个用于启用具有缺省值的预编码粒度,而另一个用于指示缺省值的修正。例如,如果发送了预编码粒度使能比特,UE可以假定预编码粒度的缺省值是六个RB。如果需要,接入节点也可以发送预编码粒度修正信令。例如,如果修正信令取“O”值,可指示2个RB的预编码粒度,而如果修正信令取“I”值,可指示4个RB的预编码粒度。这种修正信令也可以用作与第一信令启用的缺省值相关的增量值(delta value)。例如,如果预编码粒度使能信令触发的预编码粒度的缺省值是4个RB,则“O”修正信号可以将预编码粒度改变为4-2 = 2个RB,而“I”修正信号可以将预编码粒度改变为4+2 = 6个RB。取决于系统带宽,增量值可以预定的,并且修正信号可以仅指示应用增量值的方向(加或减)。图4示出了接入节点400和UE 420之间的这种双重信令的过程的实施例。在事件430,接入节点410可发送预编码粒度使能信号。在事件440,如果接入节点410不发送预编码粒度使能信号,UE 420假定没有预编码粒度,或等同地,预编码粒度值为一个资源块。在事件450,如果接入节点410发送预编码粒度使能信号,UE 420假定启用预编码粒度并且 预编码粒度值具有缺省值。在事件460,如果接入节点410已经发送预编码粒度使能信号,接入节点410也可以发送预编码粒度修正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在事件470,UE 420可以使用在修正信号中所接收的值,用来调整缺省值。备选地,一比特高层信令可以将三个不同种类的消息向UE传输。如果UE不接收预编码粒度使能信号,其可以假定没有预编码粒度,或可以假定一个资源块的预编码粒度值。如果UE接收到具有“O”值的预编码粒度使能信号,其可以假定启用了预编码粒度并且可以假定预编码粒度取#1值。如果UE接收到具有“I”值的预编码粒度使能信号,其可以假定启用了预编码粒度并且可以假定预编码粒度取#2值。在图12中的表4的列1210中示出了此备选,其中可以看到,当没有发送预编码粒度使能信号时,UE假定一个资源块的预编码粒度值。当发送具有“O”值的预编码粒度使能信号时,UE假定预编码粒度为PG115当发送具有“I”值的预编码粒度使能信号时,UE假定预编码粒度为PG2。在此备选的变体中,预编码粒度修正信号可以作为调整预编码粒度的相对值与预编码粒度使能信号结合使用。例如在图4的列1220和1230中示出了这种使用的示例,其中PG1和PG2是RB单元中的预编码粒度值#1和#2, A是用于预编码粒度修正的相对值。在列1220中,当发送都具有“O”值的预编码粒度使能信号和预编码修正使能信号时,UE假定预编码粒度为PG1-A。当发送具有“I”值的预编码粒度使能信号以及具有“O”值的预编码修正使能信号时,UE假定预编码粒度为PG2-A。在列1230中,当发送具有“O”值的预编码粒度使能信号以及具有“ I ”值的预编码修正使能信号时,UE假定预编码粒度为PG1+ Δ。当发送都具有“ I ”值的预编码粒度使能信号和预编码修正使能信号时,UE假定预编码粒度为 PG2+ Δ。如上所述,针对Rel-8和Rel_9,针对都使用DM-RS的传输模式7和8没有指定预编码粒度。为了提高其性能,可以引入预编码粒度。然而,因为规范的这两个发布版本接近完成,对它们的改变可能不受欢迎。相信使用如上所述的高层信令可以通过引入具有对规范有限的影响的这种特征,提供对此可行的解决方案。在第三解决方案中,针对预编码粒度一起使用动态信令和高层信令。例如,高层信令可用于传递半静态地更新的预定义的预编码粒度值,而动态信令可用于启用或禁用预编码粒度。换句话说,例如动态信令可用于指定表I或2的左列中的比特的当前值。高层信令可以用于周期性地更新表I或2的左列值参考的右列中的值。上述三种解决方案使用具有动态信令、高层信令或动态信令和高层信令的显式信令。即,通过空中提供信令比特,用于传递预编码粒度信息的特定目的。在第四解决方案中,隐式信令用于信号预编码粒度。即,预编码粒度与针对其他目的发送的一个或多个现有参数链接。在此第四解决方案中提供了六种不同的备选。在第一备选中,预编码粒度的使能隐式地与反馈模式链接。可以配置各种反馈模式,其中可以在UE测量关于下行链路信道的信息并将其反馈到接入节点。可以使用宽带反馈,可以使用子带反馈或可以禁用反馈。利用宽带反馈,可以测量整个带宽,并且将一个反馈值提供给接入节点。利用子带反馈,可以测量系统带宽的不同部分,并且将针对每个部分的值反馈给接入节点。在此第一备选的实施例中,如果没有配置反馈模式(默认不包括反馈),或者如果 配置了宽带反馈,则不使用预编码粒度。当不使用预编码粒度时,UE可以假定预编码粒度值是一个RB。如果配置了子带反馈,启用预编码粒度并且预编码粒度与反馈粒度或与预定义的值链接。即,预编码粒度值可能由子带的带宽推导而来,并且可能与反馈子带粒度相同,或者预编码粒度值可能相同而与子带宽度无关。在第二备选中,预编码粒度的使能隐式地与传输模式链接。一种传输模式是闭环预编码,其中UE向接入节点反馈关于UE喜欢的预编码向量的信息。当UE固定或缓慢移动时,典型地使用闭环预编码,因为需要一些时间用于下行链路信道测量和信息反馈。在接入节点接收到反馈信息时,该反馈信息可能不再相关,除非反馈信息改变缓慢。另一个传输模式是开环预编码模式,其中UE不反馈信息或者仅反馈有限的信息。如果UE移动非常迅速,则传输信道也可能迅速改变。在UE可以提供关于其喜欢的预编码向量的任何反馈时,该信息可能已经过时。典型地,在这种情况中不提供PMI的反馈。在此第二备选的实施例中,针对传输模式8,如果使用DCI格式2B,可以启用预编码粒度。另一方面,如果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C-RNTI)和DCI格式IA —起使用,则不须采用预编码粒度,因为要使用发射分集。针对具有中或高移动性的UE,闭环预编码可能不会很好地工作,因为从UE反馈的预编码向量反馈可能老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引入开环预编码模式,在开环预编码模式中预编码向量可以在不同RB中循环。如果引入了这种传输模式,如图5所示,预编码粒度值可以与其链接。可以从图中看出,如果使用了开环预编码模式,UE可以假定单独的RB或预定义的固定个数的RB的预编码粒度值,而如果配置了闭环预编码,可以使用并发信号通知不同的预编码粒度。S卩,在图5的方框510中,接入节点估计UE的移动性或UE移动得多快或估计一些其他度量。在方框520,接入节点确定移动性是否超过阈值。如果UE的移动性不超过阈值,在方框530中接入节点将UE配置为闭环预编码模式。如果UE的移动性超过阈值,在方框540中接入节点将UE配置为开环预编码模式。在实施例中,如果接入节点将UE配置为闭环预编码模式,则在方框550,接入节点针对多个不同的预编码粒度值配置UE并将该预编码粒度值发信号通知UE。如果接入节点将UE配置为开环预编码模式,则在方框560,接入节点将UE配置为固定的预编码粒度值(例如一个资源块)。即,预编码粒度值与传输模式隐式地链接。在实施例中,如果在方框560中接入节点以一个资源块的预编码粒度值来配置UE,则可以使用在方框570中描述的预编码循环过程。即,可能存在不同预编码向量的预定义集合,接入节点和UE可能都知道集合中预编码向量的模式。集合中每个预编码向量可以应用于单个资源块或应用于固定个数的资源块。接入节点和UE可以在集合中循环,使得接入节点和UE中的每一个都知道哪个预编码向量应用于哪个资源块。引入大量传输模式(如在Rel-8中)可能不是一个适用于所有传输场景的期望方式。在实施例中,预编码粒度信令可以隐式地指示传输模式。在图6中示出此备选。在方框610中,接入节点获取UE的移动性的估计。在方框620,接入节点确定移动性是否超过阈值。如果UE的移动性低于阈值,则类似于图5中方框550的过程,在方框630中使用闭环预编码,并且接入节点将对应的预编码粒度发信号通知UE。如果UE的移动性高于阈值,则类似于图5中方框560的过程,在方框640中以跨越RB的循环预编码配置其传输,并且将单个RB的预编码粒度发信号通知UE。这避免了显式地确定要使用开环预编码还是闭环预编码传输模式的需要。即,在图5中示出的方法中,基于UE的移动性确定传输模式,并且将预编码粒度与 传输模式链接。另一方面,在图6中示出的方法中,基于UE的移动性直接地确定预编码粒度,并且如果期望,可以从预编码粒度推断出传输模式。在第三备选中,预编码粒度的使能隐式地与传输等级反馈链接。传输等级可以被视为在下行链路上UE可以支持的空间层的个数。可以通过UE将此数反馈到接入节点,并且/或者可以在接入节点处确定此数。接入节点和UE都可以知道当传输等级低于特定的值时,不启用预编码粒度,并且当传输等级高于特定的值时,启用预编码粒度。可以在预编码粒度和传输等级之间建立链接,因为预编码粒度可以为较高等级传输提供比较低等级传输更多的性能效益,部分地由于较高等级传输中每个端口相对低的DM-RS密度,例如Rel-IO中的8x8传输。作为示例,如果传输等级大于4,可以启用预编码粒度。接入节点和UE都可以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启用了预编码粒度,并因此针对这种启用,不需要显式的信令。所使用的预编码粒度值可以是UE和接入节点都知道的预定值,或者可以将此值(例如I比特)显式地发信号通知UE。在第四备选中,从当前资源分配大小(如在资源块的总数中所测量)中隐式地获取当前预编码粒度值。例如,如果假定Npkb是UE的资源分配中的资源块的总数,则预编码粒度值(Nre)可以是小于等于某个预定义的最大值Nmax的Npkb的最高因子。针对Nmax的可能值可以是例如3、5或6。如果不存在这种因子,则可以假定Nrc等于I或某个其他预定义的值。作为示例,如果Nmax = 5并且Npkb = 7,小于最大值的最大因子是1,则使用一个资源块的预编码粒度。如果Nmax = 5并且Npeb = 8,小于最大值的最大因子是4,则使用四个资源块的预编码粒度。在第五备选中,使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上的UE的C-RNTI值,将两个不同预编码粒度值中的一个隐式地发信号通知UE。UE通过查看DCI的循环冗余校验(CRC)识别HXXH上特定的资源分配传输旨在针对该UE。如果CRC与UE的C-RNTI混合,则UE知道该资源分配是针对其自身。在实施例中,CRC可以与或可以不与FF16(即二进制的全I)做异或掩码,以向UE提供两个不同值中的一个。这样,两个值中的每个可以与不同的预编码粒度值隐式地链接。如果在HXXH上接收到DCI的CRC与UE的C-RNTI加扰的DCI,则发信号通知第一预编码粒度值。如果在roCCH上接收到DCI的CRC与UE的C-RNTI加扰并且该DCI的CRC与FF16进行了异或掩码,则发信号通知第二预编码粒度值。在第六备选中,接入节点经由资源分配大小的参数将两个不同的预编码粒度值隐式地发信号通知UE。取决于资源分配类型,可以以资源块或资源块组的总个数定义资源分配大小。在实施例中,预编码粒度值是基于资源分配大小的奇偶校验,其中奇偶校验表示资源分配大小是偶数还是奇数。例如,如果资源单元的总数是奇数,则UE假定接入节点发信号通知第一预编码粒度值。相反地,如果资源单元的总数是偶数,则UE假定接入节点发信号通知第二预编码粒度值。之前的讨论聚焦于将预编码粒度值发信号通知UE。现在讨论转到发信号通知的预编码粒度值在不同类型的资源分配中的应用。LTE中存在已定义的多个类型的资源分配,以满足不同资源分配的需要。例如,在资源分配类型O中,可以一起分配连续的RB的集合(或资源块组(RBG))作为单元。使用位图指示分配了哪些RBG以及可以连续地或不连续地分配RBG。因为RBG大小(每个RBG 中物理资源块的个数)取决于系统带宽而变化,可能不会碰巧与预编码粒度值相匹配。例如,RBG可能具有3个RB的大小,但预编码粒度可能具有值2。在这种情况下,不一定向RBG中所有的RB应用相同的预编码粒度值。在实施例中,当这种不匹配发生在RBG大小和预编码粒度值之间时,在将预编码粒度应用到RBG的RB中使用四个备选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前三个备选是基于RB的解决方案,而第四个备选是基于RBG的解决方案。在第一备选中,在每个所分配的RBG中应用预编码粒度,并且UE假定预编码粒度值是通过上述技术中的一个显式地或隐式地发信号通知的。其个数小于预编码粒度值的每个RBG中的任意剩余RB采用其自己的预编码向量。所分配的RBG可以彼此连续地或不连续地放置。图7中示出了示例,其中分配了两个不连续的RBG 710,每个RBG 710由3个RB组成。如果预编码粒度值指定为2个RB,则在每个RBG中,前2个RB遵照所指定的预编码粒度并具有相同的预编码向量,而剩余的一个RB 720采用其自己的预编码向量。在第二备选中,假定连续的RBG分配,并且在每个所分配的RBG中的所有RB中连续地应用预编码粒度值。仅其个数小于所指定的预编码粒度值的位于末端的那些剩余RB采用其自己的预编码向量。图8中示出了示例,其中分配了三个连续的RBG 810,每个RBG810由3个RB组成。如果预编码粒度值指定为两个RB,则UE假定四对连续的RB,每对中具有相同的预编码向量。具有相同的预编码向量的一对RB可以跨越两个不同的RBG,如在以下情况中可以看到第一 RBG 810a中的最后一个RB和第二 RBG 810b中的第一个RB。假定位于末端的剩余的一个RB 820具有其自己的预编码向量。第三备选可以被视为第二备选的变体。在此情况下,位于末端的剩余的RB具有与符合预编码粒度条件的在其之前的RB相同的预编码。图9中示出了示例,其中分配了三个连续的RBG 910,每个RBG 910由3个RB组成。如果指定预编码粒度值为两个RB,则UE假定三对连续的RB,并且假定每对中具有相同的预编码向量。在末端剩余的一个RB 920包括在之前的两个RB中,并假定RB 920具有和它们相同的预编码向量。即,UE可以假定最后三个RB使用相同的预编码向量。以下是在第二和第三备选中适用不同资源分配和不同预编码粒度值的一般过程。
I.假定在针对UE的资源分配中分配多个RB集合,其中每个集合包括多个连续的RB。将每个集合中连续RB的个数指定为其中上标k表示组号。将预编码粒度(RB的个数)指定为NPC。2.针对每个集合k,如果>= JV^b则UE应当假定针对该集合中所有RB使用相同的预编码向量。3.针对每个集合k,如果#PG < Nlrb,则应当将连续的RB分为两种类型的预编码单元。一些单元具有Nrc的大小而一些可以具有比Npe更小的大小(例如小一个RB)。以下提供了建造这种预编码单元的更具体的步骤
厂Nka.集合k中不同的预编码单元的个数可以由iVb = 计算。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指示预编码粒度值的方法,包括 接入节点执行以下至少一个步骤 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动态地发信号通知所述预编码粒度值, 通过高层信令半静态地发信号通知所述预编码粒度值,以及 通过与所述接入节点针对另一目的发送的至少一个参数的链接,隐式地发信号通知所述预编码粒度值。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在所述DCI中动态地发信号通知所述预编码粒度值时,所述DCI中的至少一个比特的第一值指示第一预编码粒度值,并且所述DCI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比特的第二值指示第二预编码粒度值。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中,当通过高层信令半静态地发信号通知所述预编码粒度值时,所述高层信令是以下至少一种 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以及 介质访问控制MAC控制元素。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中,当使用隐式信令时,所述接入节点针对另一目的发送的所述至少一个参数是以下至少一个 反馈模式; 传输模式; 传输等级; 资源分配大小; 循环冗余校验CRC的加扰状态;以及 所述资源分配大小的奇偶校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参数是所述传输模式,并且当所述传输模式是闭环预编码时,所述接入节点发信号通知多个不同的预编码粒度值,并且当所述传输模式是开环预编码时,所述接入节点发信号通知一个资源块或固定个数的资源块的预编码粒度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参数是所述传输模式,并且当所述接入节点确定用户设备UE以低于阈值的速率移动时,所述接入节点向UE发信号通知多个不同的预编码粒度值并使用闭环预编码传输模式,并且当所述接入节点确定UE以高于所述阈值的速率移动时,所述接入节点向所述UE发信号通知一个资源块或固定个数的资源块的预编码粒度值并使用开环预编码传输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参数是传输等级,并且当所述传输等级低于阈值时,不启用预编码粒度,并且当所述传输等级高于阈值时,以预定的和/或显式地发信号通知的值启用预编码粒度。
8.一种无线电信系统中的接入节点,包括 处理器,被配置使得所述接入节点执行以下至少一项 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动态地发信号通知预编码粒度值, 通过高层信令半静态地发信号通知所述预编码粒度值,以及 通过与所述接入节点针对另一目的发送的至少一个参数的链接,隐式地发信号通知所述预编码粒度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入节点,其中,当在DCI中动态地发信号通知所述预编码粒度值时,所述DCI中的至少一个比特的第一值指示第一预编码粒度值,并且所述DCI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比特的第二值指示第二预编码粒度值。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入节点,其中,当通过高层信令半静态地发信号通知所述预编码粒度值时,所述高层信令是以下至少一种 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以及 介质访问控制MAC控制元素。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入节点,其中,当使用隐式信令时,所述接入节点针对另一目的发送的所述至少一个参数是以下至少一个 反馈模式; 传输模式; 传输等级; 资源分配大小; 循环冗余校验CRC的加扰状态;以及 所述资源分配大小的奇偶校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入节点,其中所述参数是所述传输模式,并且当所述传输模式是闭环预编码时,所述接入节点发信号通知多个不同的预编码粒度值,并且当所述传输模式是开环预编码时,所述接入节点发信号通知一个资源块的预编码粒度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入节点,其中所述参数是所述传输模式,并且当所述接入节点确定用户设备UE以低于阈值的速率移动时,所述接入节点向所述UE发信号通知多个不同的预编码粒度值并使用闭环预编码传输模式,并且当所述接入节点确定所述UE以高于所述阈值的速率移动时,所述接入节点向所述UE发信号通知一个资源块或固定个数的资源块的预编码粒度值并使用开环预编码传输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入节点,其中所述参数是传输等级,并且当所述传输等级低于阈值时,不启用预编码粒度,并且当所述传输等级高于阈值时,以预定的和/或显式地发信号通知的值启用预编码粒度。
15.一种用户设备UE,包括 处理器,被配置使得所述UE接收以下至少一项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的预编码粒度值的动态信令, 通过高层信令的所述预编码粒度值的半静态信令,以及 通过与针对另一目的发送的至少一个参数的链接的所述预编码粒度值的隐式信令。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UE,其中,当在DCI中动态地发信号通知所述预编码粒度值时,所述DCI中的至少一个比特的第一值指示第一预编码粒度值,并且所述DCI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比特的第二值指示第二预编码粒度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UE,其中,当通过高层信令半静态地发信号通知所述预编码粒度值时,所述高层信令是以下至少一种 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以及 介质访问控制MAC控制元素。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UE,其中,当使用隐式信令时,针对另一目的发送的所述至少一个参数是以下至少一个 反馈模式; 传输模式; 传输等级; 资源分配大小; 循环冗余校验(CRC)的加扰状态;以及 所述资源分配大小的奇偶校验。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UE,其中所述参数是所述传输模式,并且当所述传输模式是闭环预编码时,所述UE接收多个不同的预编码粒度值,并且当所述传输模式是开环预编码时,所述UE接收一个资源块的预编码粒度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UE,其中所述参数是所述传输模式,并且当确定所述UE以低于阈值的速率移动时,所述UE接收多个不同的预编码粒度值并使用闭环预编码传输模式,并且当确定所述UE以高于所述阈值的速率移动时,所述UE接收一个资源块或固定个数的资源块的预编码粒度值并使用开环预编码传输模式。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UE,其中所述参数是所述传输等级,并且当所述传输等级低于阈值时,不启用预编码粒度,并且当所述传输等级高于阈值时,以预定的和/或显式地发信号通知的值启用预编码粒度。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UE,其中,当所述UE接收与包含应用预编码粒度值的至少一个资源块的资源块组的大小不同的预编码粒度值时,所述预编码粒度值应用于所述资源块组中尽可能多的资源块,并且所述资源组中任意剩余的资源块采用与应用于所述资源块组中任意其他资源块的任意预编码向量不同的预编码向量。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UE,其中,当所述UE接收与包含应用预编码粒度值的至少一个资源块的资源块组的大小不同的预编码粒度值时,所述预编码粒度值应用于所述资源块组中尽可能多的资源块,并且所述资源组中任意剩余的资源块采用与相邻的资源块的预编码向量相同的预编码向量。
24.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UE,其中,基于资源块组应用预编码粒度。
25.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UE,其中,当使用类型O资源分配时,基于资源块组应用预编码粒度,并且当使用不同于类型O的资源分配时,基于资源块应用预编码粒度。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指示预编码粒度值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执行下述操作之一的接入节点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动态地发信号通知预编码粒度值,通过高层信令半静态地发信号通知预编码粒度值,和通过与接入节点针对另一目的发送的至少一个参数的链接隐式地发信号通知预编码粒度值。
文档编号H04W72/12GK102948243SQ201180029418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6日
发明者蔡志军, 安德鲁·马克·厄恩肖, 房慕娴, 许允亨, 余东升, 许华 申请人: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