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装置、通信控制方法以及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85285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信装置、通信控制方法以及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通信装置、通信控制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近来,已经广泛地使用了被称为机器类型通信(MTC)通信或机对机(M2M)通信的通信形式,在该通信形式中,连接至通信网络的终端装置独立地执行通信而不涉及人的介入。例如,家用气量表被用作为MTC终端,并且气的余量周期性地从气量表发送到供应商的服务器,以使得供应商不需要检查员执行读表操作便可以了解每家所使用的气量。此外,MTC通信例如可以用于各种目的,诸如从自动售货机发送存货量、从复印机发送调色剂余量、运输业中的运输管理以及用于安保的监控。MTC通信的用途还期待在未来得到扩展。当MTC的用途变得广泛时,要由通信网络所容纳的终端数量显著地增加。结果,在通信网络中发生通信量拥塞,并且通信失败或服务质量(QoS)的恶化可能成为问题。以下专利文献I提出了用于监控移动通信网络中的通信节点的状态并且当检测到拥塞或异常时改变来自终端的信号的转发路径的技术。引文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JP2OO9-13O657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但是,上述专利文献I中所公开的技术旨在当已经发生拥塞时减小拥塞的影响,而并非旨在避免拥塞发生本身。在此,考虑到MTC通信的上述目的,该MTC通信包含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区域中数据发送集中的风险。但是,因为MTC通信通常是有计划地执行的,所以MTC通信不同于来自由人所使用的终端的通信并且足够可以预知在MTC通信中数据发送集中的风险。此外,在MTC通信中,如在语音通信、实时流传输等中严格需要低时延的情况相对较少。因此,估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有计划地并且平稳地对MTC通信的通信路径进行控制来避免或减轻在MTC通信中的通信量拥塞。期望提供能够避免或减轻在MTC通信中的通信量拥塞的新颖以及改进的机制。问题的解决方案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有一种在包括多个通信节点的通信网络中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接收从终端装置所发送的数据包或被发送到终端装置的数据包;通信控制单元,当终端装置是机器类型通信(MTC)终端时,从多个转发目的节点候选中选择数据包的转发目的节点;以及发送单元,将数据包发送到由通信控制单元所选择的转发目的节点。另外,通信控制单元可以基于数据包中的控制信息来选择数据包的转发目的节点。另外,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转发目的数据的存储单元,在该转发目的数据中,数据包的分类与转发目的节点相关联。通信控制单元根据控制信息对数据包进行分类,并且选择转发目的数据中与数据包的分类相关联的转发目的节点作为数据包的转发目的节点。另外,控制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装置的终端标识符(ID)、类别或群组,或可以包括与该数据包相关的应用的应用ID或类别。另外,通信控制单元可以根据控制信息来对每个数据包进行分类,并且选择每个数据包的转发目的节点,以使得属于相同分类的数据包的转发目的分散到多个转发目的节点。另外,通信控制单元可以不考虑与到数据包的目的节点的路径相关的路由度量来从多个转发目的节点候选中选择数据包的转发目的节点。另外,通信控制单元可以将中间节点指定信息插入到数据包的目的字段中,该中间节点指定信息对在到数据包的目的节点的路径上不同于目的节点的中间节点进行指定。另外,通信控制单元可以将在接收到数据包时目的字段中所描述的信息转录到另外的字段。 另外,通信控制单元可以将指示目标字段发生改变的标志添加至数据包。另外,通信网络可以是蜂窝通信系统的核心网络。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有一种用于在包括多个通信节点的通信网络中的通信装置中使用的通信控制方法,该通信控制方法包括:接收从终端装置所发送的数据包或被发送到终端装置的数据包;当终端装置是MTC终端时,从多个转发目的节点候选中选择数据包的转发目的节点;以及将数据包发送到所选择的转发目的节点。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有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通信装置和作为转发目的节点候选的多个通信节点,该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接收从终端装置所发送的数据包或被发送到终端装置的数据包;通信控制单元,当终端装置是MTC终端时,从多个转发目的节点候选中选择数据包的转发目的节点;以及发送单元,将数据包发送到由通信控制单元所选择的转发目的节点。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有一种在包括多个通信节点的通信网络中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接收从终端装置所发送的数据包或被发送到终端装置的数据包;发送单元,将数据包发送到下述通信节点:当终端装置是MTC终端时,该通信节点从多个转发目的节点候选中选择数据包的转发目的节点;以及通信控制单元,将控制信息插入到数据包中,该控制信息用于在为了选择所述转发目的节点而由所述通信节点对上述数据包进行的分类中使用。本发明的有利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以避免或减轻在MTC通信中的通信量拥塞。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概要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终端装置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3是示出包格式的示例的说明图。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数据发送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基站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控制信息插入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转发节点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图8A是示出转发目的数据的第一示例的说明图。图SB是示出转发目的数据的第二示例的说明图。图9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数据转发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图10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概要的示意图。图11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终端装置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图12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数据发送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图13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基站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图14A是示出中间节点数据的第一示例的说明图。图14B是示出中间节点数据的第二示例的说明图。图15A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目的字段更新处理的第一示例的说明图。图15B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目的字段更新处理的第二示例的说明图。图15C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目的字段更新处理的第三示例的说明图。图15D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目的字段更新处理的第四示例的说明图。图15E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目的字段更新处理的第五示例的说明图。图16A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由基站进行的数据转发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图16B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由基站进行的数据转发处理的流程的另一个示例的流程图。图17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中间节点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图18是示出目的节点数据的示例的说明图。图19A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由中间节点进行的数据转发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图19B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由中间节点进行的数据转发处理的流程的另一个示例的流程图。图20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能够实施的通信路径的示例的说明图。图21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信息管理服务器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图22是示出更新数据的示例的说明图。图23A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更新数据分发处理的流程的第一示例的流程图。图23B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更新数据分发处理的流程的第二示例的流程图。图24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目的节点数据更新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注意,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以相同附图标记来表示具有基本相同功能和结构的元素,并且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下文中,将按照以下顺序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第一实施例的描述1-1.系统的概要1-2.终端装置1-3.基站1-4.转发节点1-5.第一实施例的总结1-6.应用示例2.第二实施例的描述2-1.系统的概要2-2.终端装置2-3.基站2-4.中间节点2-5.通信路径的示例2-6.信息管理服务器2-7.不连续接收(DRX)的管理2-8.第二实施例的总结2-9.应用示例〈1.第一实施例的描述〉[1-1.系统的概要]首先,将使用图1至图9来描述第一实施例。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I的概要的示意图。参照图1,通信系统I包括多个终端装置IOOa至100e、多个基站120a至120d、多个通信装置140a至140d以及多个应用(AP)服务器190a至190c。多个通信装置140a至140d形成通信系统I中的核心网络10。基站120d以及AP服务器190a和AP服务器190b连接至网络20。在本说明书中,当无需互相区分终端装置IOOa至IOOe时,将其统称为终端装置100。对于基站120 (120a至120d)、通信装置140 (140a至140d)以及AP服务器190 (190a至190c)也同样如此。终端装置100是作为MTC终端工作的无线通信装置。每个终端装置100将无线电信号发送到基站120并且从基站120接收无线电信号,基站120为终端装置100所属的小区(cell)提供无线通信服务。例如,终端装置100生成AP数据(诸如,所使用的气量或自动售货机的存货量),并且将包括所生成的AP数据的数据包发送到基站120。从终端装置100发送到基站120的数据包经由数个通信节点最终递送到期望的AP服务器190。例如,基站120是下述通信节点:该通信节点根据由长期演进(LTE)、先进的LTE(LTE-Advanced)等所代表的蜂窝通信方案在其自身装置周围扩展的小区中提供无线通信服务。基站120例如接收包括由终端装置100所生成的AP数据的数据包,并且将所接收的数据包转发到核心网络10的通信装置140。此外,基站120接收经由核心网络10转发的、被定址到终端装置100的数据包,并且将所接收的数据包转发到目的终端装置100。在图1的示例中,基站120a至基站120c是直接地连接至核心网络10的所谓宏小区基站。另一方面,基站120d是经由网络20连接至核心网络10的毫微微小区基站(在LTE中也被称为家庭eNBA (HeNB))。这些基站120还可以为普通用户终端和MTC终端(如终端装置100)提供无线通信服务。通信装置140是形成核心网络10的通信节点。每个通信装置140例如可以是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移动管理实体(MME)、归属用户服务器(HSS)、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等。此外,每个通信装置140例如可以是连接在通信节点之间的网络装置(诸如交换机或路由器)。通信装置140例如接收从终端装置100所发送的数据包或被发送到终端装置100的数据包,并且顺序地转发所接收的数包以使得将所接收的数据包递送到目的AP服务器190。在图1所示的通信装置140中,例如通信装置140d是具有所谓网关功能的GGSN,并且位于核心网络10与网络20之间的边界中。网络20例如可以是互联网协议(IP)网络(诸如互联网),或可以是非IP网络(诸如异步传输模式(ATM)网络)。AP服务器190例如是具有AP功能(诸如气费充值计划或自动售货机的商品递送计划)的服务器装置。使用从MTC终端所发送的AP数据的服务器装置也被称为MTC服务器。AP服务器190可以连接至网络20或可以位于核心网络10中。在图1的示例中,AP服务器190a和AP服务器190b连接至网络20,并且AP服务器190c位于核心网络10中。AP服务器190c可以与形成核心网络10的通信节点物理地实现在同一装置上。AP服务器190例如最终接收从终端装置100所发送的数据包。AP服务器190通过获取所接收的数据包中所包括的AP数据来执行以上示例中所描述的AP功能。此外,AP服务器190可以为用户提供用于接受与MTC终端相关的设置的输入的用户接口。该与MTC终端相关的设置例如可以包括与AP服务器190与终端装置100之间的MTC通信的调度相关的设置。当在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I中存在大量的MTC终端时,从MTC终端所发送的数据包可能在到目的AP服务器190的通信路径上引起拥塞。具体地,当引入收集周期数据所必须的AP时,在特定时间或特定区域中数据包可以从终端装置100同时地发送。但是,因为MTC通信是有计划地执行的,所以可以在拥塞发生之前避免由MTC通信引起的拥塞。此外,当MTC通信的目的是数据收集时,无需以最大速率将数据包递送到AP服务器19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从下一小节起描述的每个装置的配置来避免或减轻在MTC通信中通信量拥塞的发生。在本说明书中,应当注意的是:当没有附加具体的附图标记时,术语“通信节点”或“通信装置”可以是图1所示的终端装置100、基站120、通信装置140以及AP服务器190中的任何一个。[1-2.终端装置]( I)装置的配置示例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终端装置100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参照图2,终端装置100包括AP单元102、存储单元104、通信控制单元110、无线发送单元112以及无线接收单元114。AP单元102生成要发送到AP服务器190的AP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AP数据输出到通信控制单元110。由AP单元102所生成的AP数据根据AP的目的例如可以包括任意类型的数据(诸如所使用的气量、自动售货机的存货量、复印机的调色剂的余量或用于运输管理的位置数据)。AP数据的生成例如可以按照预定时间或按照预定频率来周期性地执行。替选地,可以使用预定事件(例如,存货量减少的量大于给定的量)作为触发来执行AP数据的生成。存储单元104使用存储介质(诸如硬盘或半导体存储器)来存储用于由AP单元102和通信控制单元110进行的处理的程序和数据。此外,存储单元104存储下述数据:该数据用作用于由AP单元102进行的AP数据的生成的基础。此外,如稍后所述,存储单元104预存储被插入到数据包中的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一部分。当从AP单元102输入要被发送到AP服务器190的AP数据时,通信控制单元110生成包括AP数据的数据包。通信控制单元110使所生成的数据包从无线发送单元112发送。此外,当无线接收单元114接收数据包时,通信控制单元110获取在数据包中所包括的AP数据并且将所获取的AP数据输出到AP单元102。无线发送单元112和无线接收单元114具有天线和射频(RF)电路。无线发送单元112将由通信控制单元110所生成的数据包作为在空中接口上的无线电信号发送到基站120。此外,无线接收单元114接收作为在空中接口上的无线电信号从基站120所发送的数据包,并且将所接收的数据包输出到通信控制单元110。(2)包格式的示例图3是示出由本实施例中的终端装置100所发送的数据包的包格式的示例的说明图。参照图3,根据本实施例的数据包包括报头域HS和数据域DS。如图3所示,报头域HS具有在其中存储控制信息的八个字段Fl至F8。数据域DS是用于存储上述AP数据的区域。在报头域HS的目的字段Fl中存储了对数据包的目的节点进行指定的信息。在目的字段Fl中存储的信息例如可以是目的节点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介质访问控制地址(MAC)地址、主机名称或另外的唯一标识符。当终端装置100发送AP数据时,提供对应的AP功能的AP服务器190变为目的节点。此外,当终端装置100接收数据包时,终端装置100变为目的节点。在发送源字段F2中存储了对数据包的发送源节点进行指定的发送源节点信息。当终端装置100将AP数据发送到AP服务器190时,生成AP数据的终端装置100变为发送源节点。应用(AP)类别字段F3和AP标识符(ID)字段F4分别是用于存储AP类别和AP ID的字段。AP类别和AP ID是关于与数据包相关的AP的控制信息。AP类别是当AP被分类为数个类别时单个AP所属的类别。例如,根据QoS要求而分类的QoS类别可以用作AP类别。AP ID是用于唯一地识别各个AP的ID。每个终端装置100所支持的AP类别的值和APID的值可以由存储单元104预存储。终端类别字段F5、终端群组(Grp)字段F6以及终端ID字段F7是用于存储终端类另O、终端群组以及终端ID的字段。终端类别、终端群组以及终端ID是关于MTC终端的控制信息。当MTC终端被分类为数个类别和群组时,终端类别和终端群组分别是各个终端装置所属的类别和群组。例如,根据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技术规格(TS) 22.368,MTC终端可以根据其服务领域而被分类为安全设备、交通运输相关的设备、支付设备、健康保健设备、遥控设备、测量设备、消费设备等。此外,例如如同在用于支付设备的自动售货机设备或销售点(POS)设备中、用于测量设备的电表或气表中一样,MTC终端可以根据其目的而被进一步细分。终端类别例如可以是对应于服务领域或服务目的MTC终端的类别。此外,例如3GPP TS22.368提出将MTC终端部署到依据QoS策略、最大比特率等而限定的一个或更多个群组。终端群组,例如可以是为了基于上述群组来管理MTC终端而限定的群组。当然,可以使用根据另外的概念的MTC终端的分类。终端ID是用于唯一地识别各个终端装置的ID。每个终端装置100的终端类别的值、终端群组的值以及终端ID的值可以由存储单元104预存储。供应商ID字段F8是用于存储供应商ID的字段,该供应商ID唯一地规定了提供与由每个终端装置100所发送的数据包相关的AP的供应商。此外,供应商ID也可以由存储单元104预存储。(3)数据发送处理的流程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由终端装置100进行的数据发送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参照图4,首先,终端装置100的AP单元102周期性地或根据预定事件的发生来生成AP数据(步骤S102)。接下来,通信控制单元110从存储单元104获取关于AP的控制信息(诸如用于所生成的AP数据的AP类别、AP ID等)(步骤S104)。此外,通信控制单元110从存储单元104获取关于终端装置100的MTC终端的控制信息(诸如终端类别、终端群组、终端ID等)(步骤S106)。接下来,通信控制单元110使用所获取的控制信息和AP数据生成具有图3所示的包格式的数据包(步骤S108)。在此,所生成的数据包的目的例如可以与AP数据相关联地由AP单元102进行指定。无线发送单元112将由通信控制单元110所生成的数据包发送到基站120 (步骤S110)。尽管描述了终端装置100将控制信息插入到数据包中的示例,但是另外的通信节点(例如,基站120、通信装置140等)而不是终端装置100也可以将控制信息插入到数据包中。将控制信息插入到数据包中的装置可以是未在图1中示出的装置(例如,能够介于终端装置100与基站120之间的中继站等)。在下一小节中将描述基站120将控制信息的一部分插入到数据包中的示例。[1-3.基站](I)装置的配置示例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基站120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参照图5,基站120包括无线接收单元122、无线发送单元124、发送单元126、接收单元128、存储单元130以及通信控制单元132。无线接收单元122和无线发送单元124具有用于在多个终端装置100之间执行无线通信的天线和RF电路。无线接收单元122接收从终端装置100所发送的数据包,并且将所接收的数据包输出到通信控制单元132。此外,当从通信控制单元132输入被定址到终端装置100的数据包时,无线发送单元124将该数据包发送到终端装置100。发送单元126和接收单元128是用于使基站120能够执行与核心网络10的通信装置140的通信的通信接口。当从通信控制单元132输入数据包时,发送单元126将该数据包发送到核心网络10。当从核心网络10接收数据包时,接收单元128将该数据包输出到通信控制单元132。存储单元130使用存储介质来存储用于由通信控制单元132进行的处理的程序和数据。此外,存储单元130可以预存储图3所示的、与每个终端装置100的终端ID或地址信息相关联的控制信息中的一部分。通信控制单元132例如使基站120作为用于根据LTE、LTE_A等的标准规格的蜂窝通信的基站来工作。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通信控制单元132而不是终端装置100可以将上述控制信息插入到从终端装置100所发送的数据包中。例如,当从无线接收单元122输入来自终端装置100的数据包时,通信控制单元132从存储单元130获取与在数据包中所描述的终端ID或发送源地址相关联的控制信息。通信控制单元132将所获取的控制信息插入到数据包中。(2)控制信息插入处理的流程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由基站120进行的控制信息插入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参照图6,首先,基站120的无线接收单元122接收从终端装置100所发送的数据包(步骤S122)。无线接收单元122将所接收的数据包输出到通信控制单元132。接下来,通信控制单元132确定所接收的数据包是否是用于MTC通信的包(步骤S124)。用于MTC通信的包包括发送源是MTC终端的包以及最终目的是MTC终端的包两者。通信控制单元132例如可以通过参考数据包中所包括的终端群组或终端类别,或通过将数据包中所包括的终端ID与预注册的ID列表进行比较,来确定数据包是否是用于MTC通信的包。替选地,通信控制单元132例如可以通过参考数据包中所包括的AP类别,或通过将数据包中所包括的APID与预注册的ID列表进行比较,来确定数据包是否是用于MTC通信的包。在此,如果数据包是用于MTC通信的包,则执行步骤S126和步骤S128的处理。当发送源装置是MTC终端时,通信控制单元132将关于AP的控制信息(AP类别、AP ID等)插入到数据包中(步骤S126)。此外,通信控制单元132将关于MTC终端的控制信息(终端类别、终端群组等)插入到数据包中(步骤S128)。接下来,通信控制单元132重新生成数据包(步骤S130)。将所重新生成的数据包从发送单元126转发到核心网络10 (步骤S132)。当终端装置100如同接下来将描述的那样将要用于由通信装置140 (转发节点)进行的数据转发处理的所有控制信息插入到数据包时,省略图6所示的由基站120进行的控制信息插入处理。在此情况下,如同从普通用户终端所发送的数据包一样,基站120将从终端装置100所发送的数据包转发到核心网络10。[1-4.转发节点](I)装置的配置示例图7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40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参照图7,通信装置140包括接收单元142、发送单元144、存储单元150以及通信控制单元152。接收单元142和发送单元144是用于使通信装置140能够执行与其它通信装置的通信的通信接口。当从另外的通信装置接收数据包时,接收单元142将数据包输出到通信控制单元152。当从通信控制单元152输入数据包时,发送单元144将数据包发送到另外的通信装置。
存储单元150使用存储介质来存储用于由通信控制单元152进行的处理的程序和数据。此外,存储单元150存储与基于数据包中的控制信息的分类相关联并且与数据包的转发目的节点关联的转发目的数据。稍后将描述由存储单元150所存储的转发目的数据的示例。当由接收单元142所接收的数据包的发送源装置是MTC终端时,通信控制单元152从多个转发目的节点候选中选择数据包的转发目的节点,以使得对通信量进行分发。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通信控制单元152基于数据包中的控制信息来选择数据包的转发目的节点。例如,通信控制单元152可以根据数据包中的控制信息对数据包进行分类,并且选择由存储单元150所存储的转发目的数据中与数据包的分类相关联的转发目的节点作为数据包的转发目的节点。替选地,通信控制单元152例如可以选择每个数据包的转发目的节点,以使得属于相同分类的数据包的转发目的可以分散到多个转发目的节点。由通信控制单元152进行的转发目的节点的选择典型地不考虑与到数据包的目的节点的路径相关的路由度量而执行。也就是说,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40无需选择在其中使度量(诸如到目的节点的跳数)或通信路径的成本最小化的转发目的节点。图8A和图SB是每个均示出可用于由通信装置140进行的转发目的节点选择的转发目的数据的示例的说明图。参照图8A,转发目的数据151a被示为第一示例。转发目的数据151a具有三个数据项:“AP类别”、“终端ID”以及“转发目的节点”。在第一示例中,通信控制单元152根据在数据包中的控制信息中所包括的AP类别和终端ID来将数据包分类为六个种类。例如,当AP类别是“Cl”时,根据终端ID的两个低位比特将数据包分类为第一种类至第四种类中的一个种类。被分类为第一种类(终端ID的两个低位比特=
)的数据包的转发目的节点是节点NI。被分类为第二种类(终端ID的两个低位比特=
)的数据包的转发目的节点是节点N2。被分类为第三种类(终端ID的两个低位比特=[10])的数据包的转发目的节点是节点N3。被分类为第四种类(终端ID的两个低位比特=[11])的数据包的转发目的节点是节点N4。此外,当AP类别是“C2”时,数据包被分类为与终端ID无关的第五种类。被分类为第五种类的数据包的转发目的节点是节点N5。当AP类别是“C3”时,数据包被分类为与终端ID无关的第六种类。被分类为第六种类的数据包的转发目的节点是节点N6。AP类别“Cl”例如是在其中推荐了与QoS相关的低时延(例如,指定了所允许的时延的上限)的类别。在此情况下,可以如同在第一示例中一样,通过根据终端ID将数据包的转发目的分散到多个转发目的节点来避免拥塞的发生并且减小违背QoS的风险。通信控制单元152例如可以不使用终端ID而按照循环方案或随机方案将AP类别“Cl”的数据包的转发目的分散到四个转发目的节点NI至N4。此外,在第一示例中,将不同AP类别的数据包转发到不同的转发目的节点。例如,节点N5和节点N6可以是其吞吐量不高于节点NI至节点N4的吞吐量的节点或是具有低速链路的节点。通过为每个AP选择不同的转发目的节点,不太可能引起通信量的拥塞。参照图SB,转发目的数据151b被示为第二示例。转发目的数据151b具有两个数据项,诸如“终端类别”和“转发目的节点”。在第二示例中,通信控制单元152根据数据包的控制信息中所包括的终端类别将数据包分类为四个种类。例如,当终端类别是“Tl”时,数据包被分类为第一种类,并且选择用作转发目的节点的节点NI。当终端类别是“T2”时,数据包被分类为第二种类,并且选择用作转发目的节点的节点N2。当终端类别是“T3”时,数据包被分类为第三种类,并且选择用作转发目的节点的节点N3。当终端类别是“T4”时,数据包被分类为第四种类,并且选择用作转发目的节点的节点N4。在第二示例中,因为将不同终端类别的数据包转发到不同的转发目的节点,所以数据包的转发目的按照终端类别而分散。因此,减小了数据包拥塞的可能性。通信控制单元152例如可以按照循环方案或随机方案将来自相同终端类别的终端装置100的数据包的转发目的分散到四个转发目的节点NI至N4。此外,可以使用终端群组而不是终端类别进行上述处理。核心网络10中的所有通信装置140可以不都具有用作在此所述的转发目的节点的功能。此外,对于用作转发目的节点的每个通信装置140,转发目的节点数据的内容可以不同。也就是说,第一转发目的节点可以具有图8A所示的转发目的数据,而第二转发目的节点可以具有图8B所示的转发目的数据。转发目的节点数据可以在每个转发目的节点中分别地注册和更新,或可以在如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信息管理服务器中被共同管理并且动态地更新。(2)数据转发处理的流程图9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由通信装置140进行的数据转发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参照图9,首先,通信装置140的接收单元142接收从终端装置100所发送的数据包(步骤S142)。接收单元142将所接收的数据包输出到通信控制单元152。接下来,通信控制单元152确定所接收的数据包是否是用于MTC通信的包(步骤S144)。在此,如果数据包是用于MTC通信的包,则处理继续至步骤S146。另一方面,如果数据包不是用于MTC通信的包,则处理继续至步骤S154。在步骤S146中,通信控制单元152获取在数据包的报头域中所包括的控制信息(步骤S146)。接下来,通信控制单元152根据所获取的控制信息将数据包分类到多个种类中的一个种类中(步骤S148)。接下来,通信控制单元152确定在存储单元150中所存储的转发目的节点数据中是否存在对应于该数据包所属的种类的转发目的节点(步骤S150)。在此,当在转发目的节点数据中存在对应的转发目的节点时,处理继续至步骤S152。另一方面,当在转发目的节点数据中不存在对应的转发目的节点时,处理继续至步骤S154。在步骤S152中,通信控制单元152在转发目的节点数据中选择与数据包所属的种类相关联的转发目的节点作为数据包的转发目的节点(步骤S152)。另一方面,在步骤S154中,通信控制单元152选择预定的转发目的节点作为数据包的转发目的节点(步骤S154)。在此,预定的转发目的节点例如可以是预先固定地限定的转发目的节点,或可以是根据路由度量而动态选择的转发目的节点。发送单元144将数据包发送到由通信控制单元152所选择的转发目的节点(步骤S156)。[1-5.第一实施例的总结]以上使用图1至图9描述了第一实施例。根据本实施例,当从MTC终端发送数据包时,根据在通信网络中的转发节点来从多个转发目的节点候选中选择转发目的节点,并且将数据包转发到所选择的转发目的节点。由此,可以将MTC通信的通信量路由到多个路由器并且避免或减轻拥塞。此外,因此可以增加能够由通信系统所容纳的MTC终端的数量。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转发节点基于数据包中的控制信息来选择转发目的节点。该控制信息可以用于依据与MTC通信相关的AP或依据MTC终端的类型来对数据包进行分类。根据此配置,可以根据AP的类型或终端的类型来有计划地对数据包进行分发。例如,还可以将来自有可能同时传送数据的相同类型AP或相同类型终端的数据包的转发目的分散到多个转发目的节点。因此,可以预先避免由MTC通信引起的拥塞的发生或有效地减轻拥塞。此外,可以正常地使用数据包中所包括的、作为控制信息的信息,引入用于上述避免拥塞的机制而不对现存装置(诸如MTC终端或基站)施加影响(诸如处理逻辑的改变)。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可以不考虑与到目的节点的路径相关的路由度量而在转发节点中执行转发目的节点的选择。这是针对于MTC通信的特性的构思,在MTC通信中,与由普通(人所使用的)用户终端进行的通信相比,在很多情况下可以无需以最快速率将数据递送到目的。因此,MTC通信的数据包不集中在就路由度量而言的所谓“最优”通信路径上。因此,例如减小了 MTC通信干扰非MTC通信(诸如具有高优先级的语音通信或实时流传输)的风险。[1-6.应用示例]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了从MTC终端所发送的数据包的转发目的主要分散到多个转发目的节点候选的示例。但是,上述转发目的节点的选择机制还适用于发送到MTC终端的数据包。例如,图1所示的通信装置140具有额外的转发目的数据,该额外的转发目的数据描述了用于发送到终端装置100的数据包的多个转发目的节点候选,并且基于在数据包中的控制信息和额外的转发目的数据来对通信量进行分发,以使得可以从多个转发目的节点候选中选择发送到终端装置100的数据包的转发目的节点。<2.第二实施例的描述〉接下来,使用图10至图24来描述第二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中,转发节点对MTC通信的通信量进行分发并且因此预先防止在特定通信路径上通信量的集中。在本小节中要描述的第二实施例中,将MTC通信的通信量引导到经由中间节点(稍后描述)的路径,并且因此最终防止在特定通信路径上通信量的集中。[2-1.系统的概要]图10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通信系统2的概要的示意图。参照图10,通信系统2包括:多个终端装置200a至200d ;多个基站220a至220c ;在核心网络10中的通信装置140,240a以及240b ;信息管理服务器270 ;以及多个AP服务器190a至190c。如同第一实施例的终端装置100 —样,终端装置200是作为MTC终端工作的无线通信装置。每个终端装置200将无线电信号发送到基站220并且从基站220接收无线电信号,基站220为终端装置200所属的小区提供无线通信服务。终端装置200例如生成AP数据并且将包括所生成的AP数据的数据包发送到基站220。从终端装置200发送到基站220的数据包经由数个通信节点最终递送到期望的AP服务器190。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装置200可以在数据包的目的字段中指定下述信息:该信息对与作为最终目的的目的节点不同的通信节点进行指定。在本说明书中,如上所述,被指定为从MTC终端所发送的数据包的临时目的(非最终目的)的通信节点被称为中间节点。如同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基站220 —样,基站220是下述通信节点:该通信节点例如根据由LTE、先进的LTE等所代表的蜂窝通信原理在其自身装置周围扩展的小区中提供无线通信服务。基站220例如接收包括由终端装置200所生成的AP数据的数据包,并且将所接收的数据包转发到核心网络10的通信节点。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基站220可以将对中间节点进行指定的信息插入到所转发的数据包的目的字段中。此外,基站220接收经由核心网络10转发的、被定址到终端装置200的数据包,并且将所接收的数据包转发到目的终端装置200。通信装置240是可能被指定为中间节点的通信节点。每个通信装置240例如可以是RNC、MME、HSS、SGSN、GGSN等,或可以是建立通信节点之间的连接的交换机或路由器。通信装置240例如接收在目的字段中以其自身装置指定的数据包,使用该数据包中的控制信息来识别适当的目的节点,以及将该数据包朝向所识别的目的节点进行转发。信息管理服务器270是管理当中间节点识别目的节点时要使用的目的节点数据的母版(master)的通信装置。在图10的示例中,信息管理服务器270连接至网络20。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本示例,并且信息管理服务器270例如可以位于核心网络10中。此外,信息管理服务器270可以与形成核心网络10的通信节点物理地实现在同一装置上。信息管理服务器270除了可以管理目的节点数据的母版之外还可以管理在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转发目的数据的母版。[2-2.终端装置](I)装置的配置示例图11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终端装置200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参照图11,终端装置200包括AP单元102、存储单元204、通信控制单元210、无线发送单元112以及无线接收单元114。存储单元204使用存储介质来存储用于由AP单元102和通信控制单元210进行的处理的程序和数据。此外,如同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终端装置100的存储单元104—样,存储单元204存储下述数据:该数据用作用于由AP单元102进行的AP数据的生成的基础。此外,存储单元204预存储被插入到数据包中的控制信息。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存储单元204例如预存储下述中间节点指定信息:该中间节点指定信息对在到与AP相关联的数据包的最终目的节点的路径上的不同于目的节点的中间节点进行指定。中间节点指定信息例如可以是中间节点的IP地址、MAC地址、主机名称或另外的唯一 ID。当从AP单元102输入要被发送到AP服务器190的AP数据时,通信控制单元210生成包括AP数据的数据包。此时,通信控制单元210可以将在存储单元204中与AP相关联地存储的中间节点指定信息插入到数据包的目的字段中。通信控制单元210使所生成的数据包从无线发送单元112发送。此外,当由无线接收单元114接收数据包时,通信控制单元210获取在数据包中所包括的AP数据并且将所获取的AP数据输出到AP单元102。(2)数据发送处理的流程图12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由终端装置200进行的数据发送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参照图12,首先,终端装置200的AP单元102周期性地或根据预定的事件来生成AP数据(步骤S202)。接下来,通信控制单元210从存储单元204获取关于AP的控制信息(诸如用于所生成的AP数据的AP类别、AP ID等)(步骤S204)。此外,通信控制单元210从存储单元204获取关于终端装置200的MTC终端的控制信息(诸如终端类别、终端群组、终端ID等)(步骤S206)。接下来,通信控制单元210从存储单元204获取要被插入到数据包的目的字段中的中间节点指定信息(步骤S208)。接下来,通信控制单元210生成下述数据包:该数据包包括报头域中的所获取的中间节点指定信息和控制信息以及数据域中的AP数据(步骤S210)。无线发送单元112将由通信控制单元210所生成的数据包发送到基站 220 (步骤 S212)。尽管在此描述了终端装置200将控制信息插入到数据包中的示例,但是另外的节点(例如,基站220、通信装置240等)而不是终端装置200也可以将控制信息插入到数据包中。此外,如接下来将要描述的,其它通信节点而不是终端装置200可以将中间节点指定信息插入到目的字段中。将中间节点指定信息插入到目的字段中的装置可以是未在图10中示出的装置(例如,能够在介于终端装置200与基站220之间的中继站)。在下一小节中将描述基站220将控制信息的一部分插入到数据包中的示例。在下一小节的示例中,终端装置200可以如同在普通的数据发送处理中一样将对最终目的节点进行指定的目的节点指定信息插入到目的字段中。[2-3.基站](I)装置的配置示例图13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基站220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参照图13,基站220包括:无线接收单元122、无线发送单元124、发送单元126、接收单元128、存储单元230以及通信控制单元232。存储单元230使用存储介质来存储用于由通信控制单元232进行的处理的程序和数据。此外,存储单元230可以预存储图3所示的、与每个终端装置200的终端ID或地址信息相关联的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一部分。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存储单元230预存储通过列出用于要为数据包而指定的中间节点的候选来获得的中间节点数据。图14A和14B是每个均示出中间节点数据的示例的说明图。参照图14A,中间节点数据231a被示为第一示例。中间节点数据231a具有两个数据项诸如“AP类别”和“中间节点”。在此情况下,中间节点数据231a是限定了要为数据包的每个AP类别指定的中间节点的数据。另一方面,参照图14B,中间节点数据231b被示为第二示例。中间节点数据231b具有两个数据项诸如“终端类别”和“中间节点”。在此情况下,中间节点数据231b是限定了要为数据包的每个终端类别指定的中间节点的数据。本公开不限于这些示例。中间节点数据可以是限定了与如图3所示的任意控制信息相关联的中间节点的数据。通信控制单元232例如使基站220作为用于根据LTE、LTE_A等标准规格的蜂窝通信的基站来工作。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通信控制单元232可以将对不同于数据包的最终目的节点的中间节点进行指定的中间节点指定信息插入到由无线接收单元122所接收的数据包的目的字段中。例如,当从无线接收单元122输入来自终端装置200的数据包时,通信控制单元232可以使用由存储单元230所存储的上述中间节点数据来规定与数据包中所描述的AP类别或终端类别相关联的中间节点。通信控制单元232将对所规定的中间节点进行指定的中间节点指定信息插入到数据包的目的字段中。在此,稍后将在示例中详细描述对目的字段进行更新的处理的多种方式。通信控制单元232可以例如按照循环方案或随机方案从多个中间节点候选中为每个数据包指定不同的中间节点。
此外,通信控制单元232而不是终端装置200可以将要被用于使中间节点能够识别数据包的最终目的节点的控制信息插入到从终端装置200发送的数据包中。要被用于识别最终目的节点的控制信息例如可以包括使用图3所描述的各个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一个。(2)目的字段更新处理的示例图15A至图15E是每个均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由通信控制单元232进行的目的字段更新处理的示例的说明图。在每个附图中,示出了由通信控制单元232进行更新前和更新后的目的字段的内容。在图15A所示的第一示例中,通信控制单元232简单地将关于插入到数据包的目的字段Fl中的目的节点的信息重写为中间节点指定信息(例如,中间节点的IP地址、主机名称等)。在此情况下,可以最容易地实现目的字段更新处理。在图15B所示的第二示例中,通信控制单元232将关于插入到数据包的目的字段Fl中的目的节点的信息重写为中间节点指定信息(Flb),并且将指示目的字段Fl已经改变的标志(Fla)添加到数据包。在此情况下,接收更新之后的数据包的中间节点可以通过参照该标志而得知目的字段Fl是否已经发生改变。该标志在数据包中的位置可以是不同于如图15B所示的位置。在图15C所示的第三示例中,将目的字段Fl预分成标志子字段Fla和节点信息子字段Fib。在此情况下,例如终端装置200发送下述数据包:在该数据包中,子字段Fla的标志被设置为零并且关于目的节点的信息已经被插入到子字段Flb中。基站220的通信控制单元232可以将子字段Fla的标志更新为I,并且将子字段Flb重写为中间节点指定信息。在此情况下,所有接收该数据包的通信节点可以通过参考标志子字段Fla而得知目的字段Fl是否已经发生改变。在图1 所示的第四示例中,通信控制单元232将标志更新为1,将中间节点指定信息插入到目的字段Fl中,以及将在接收到数据包时目的字段Fl中所描述的信息转录到保留字段F9。在此情况下,接收更新之后的数据包的中间节点可以通过参考在保留字段F9中所描述的关于目的节点的信息而识别最终目的节点。图15E所示的第五示例是当在转发一个数据包的情况下顺序地对多个中间节点进行指定时能够采用的目的字段更新处理的示例。在此情况下,首先,基站220的通信控制单元232将中间节点指定信息插入到目的节点字段Fl中,并且将对最终目的节点(目的节点I)进行指定的信息转录到保留字段F9。接下来,接收数据包的中间节点将新的中间节点指定信息插入到目的字段Fl中,并且再将目的字段Fl中所描述的原始中间节点指定信息转录到保留字段F9。此时,期望的是将指示更新次数的信息(递增更新次数),而不是将指示存在更新和不存在更新的两个值的标志添加到数据包。由此,接收更新之后的数据包的中间节点可以容易地得知被转录到保留字段F9的节点信息的数量。在第五示例中,因为保留字段F9表述出指定中间节点的历史,所以可以防止因多次指定一个中间节点而形成环形通信路径。(3)数据转发处理的流程图16A和图16B是每个均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由基站220进行的数据转发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图16A示出了包括图15A至15C所示的目的字段更新处理的流程的示例。在图16A的示例中,首先,基站220的无线接收单元122接收从终端装置200所发送的数据包(步骤S222)。无线接收单元122将所接收的数据包输出到通信控制单元232。接下来,通信控制单元232确定所接收的数据包是否是用于MTC通信的包(步骤S224)。在此,如果该数据包是用于MTC通信的包,则执行步骤S226至步骤S232的处理。当发送源装置是MTC终端时,通信控制单元232使用中间节点数据规定要在数据包的目的字段中指定的中间节点(步骤S226)。接下来,通信控制单元232将对所规定的中间节点进行指定的中间节点指定信息插入到数据包的目的字段中(步骤230)。接下来,通信控制单元232在数据包中设置指示目的字段已经发生改变的标志(例如,Flag=D (步骤S232)。将该数据包从发送单元126转发到核心网络10 (步骤S234)。图16B示出包括图MD和图15E所示的目的字段更新处理的流程的示例。在图16B的示例中,首先,基站220的无线接收单元122接收从终端装置200所发送的数据包(步骤S222)。无线接收单元122将所接收的数据包输出到通信控制单元232。接下来,通信控制单元232确定所接收的数据包是否是用于MTC通信的包(步骤S224)。在此,如果该数据包是用于MTC通信的包,则执行步骤S226至步骤S233的处理。当发送源装置是MTC终端时,通信控制单元232使用中间节点数据规定要在数据包的目的字段中指定的中间节点(步骤S226)。接下来,通信控制单元232将与在接收到数据包时目的字段中所描述的目的节点有关的信息转录到另外的字段(诸如保留字段)(步骤S228)。接下来,通信控制单元232将对所规定的中间节点进行指定的中间节点指定信息插入到数据包的目的字段中(步骤S230)。接下来,通信控制单元232更新标志(步骤S233)。将数据包从发送单元126转发到核心网络10 (步骤S234)。[2-4.中间节点](I)装置的配置示例图17是示出作为中间节点来工作的通信装置240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参照图17,通信装置240包括接收单元142、发送单元144、存储单元250、通信控制单元252以及信息管理单元254。存储单元250使用存储介质来存储用于由通信控制单元252和信息管理单元254进行的处理的程序和数据。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存储单元250可以存储下述目的节点数据:在该目的节点数据中,如稍后所述,数据包中的控制信息与数据包的目的节点相关联。此外,如同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40的存储单元150,存储单元250可以存储下述转发目的数据:在该转发目的数据中,数据包中的控制信息与数据包的转发目的节点相关联。当接收单元142接收在目的字段中对其自身装置进行指定的数据包时,通信控制单元252根据不同于目的字段的字段中所包括的信息来识别数据包的最终目的节点。更具体地,通信控制单元252例如可以使用目的节点数据来识别每个数据包的最终目的节点,在该目的节点数据中数据包中的控制信息与数据包的目的节点相关联。图18是示出能够由存储单元250所存储的目的节点数据的示例的说明图。参照图18,作为示例,目的节点数据251具有四个数据项诸如“AP类别”、“终端类别”、“供应商”以及“目的节点”。在这些数据项中,“AP类别”、“终端类别”以及“供应商”的组合成为用于识别一个目的节点的标识键。例如,其中AP类别是“Cl”、终端类别是“T3”以及供应商是“J01”的数据包对应于目的节点Dl。其中AP类别是“Cl”、终端类别是“T3”以及供应商是“J02”的数据包对应于目的节点D2 (省略对其余记录的描述)。可用作用于识别目的节点的标识键的控制信息不限于此示例。例如,图3所示的控制信息(或其它控制信息)中的任意项可以用作用于识别目的节点的标识键。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图10所示的信息管理服务器270中管理上述目的节点数据,并且可以在中间节点之间共享上述目的节点数据。通信控制单元252可以使用上述目的节点数据将对应于数据包中的控制信息的目的节点识别为最终目的节点。当对中间节点进行指定的装置(例如,上述基站220)将关于目的节点的信息转录到保留字段时,通信控制单元252可以不使用目的节点数据而识别最终目的节点。在此情况下,存储单元250可以不存储图18所示的目的节点数据。通信控制单元252将对如上所述识别的目的节点进行指定的目的节点指定信息插入到数据包的目的字段中。也就是说,通信控制单元252将临时指定的目的字段的信息修改为数据包应该最终到达的目的节点的信息。通信控制单元252使发送单元144发送下述数据包:在该数据包中,目的字段中包括最终目的节点指定信息。通信控制单元252可以从多个转发目的节点候选中选择数据包的转发目的节点(下一跳),以使得如同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转发节点中一样对通信量进行分发。此外,通过将对单独的中间节点而不是最终目的节点进行指定的中间节点指定信息插入到目的字段中,通信控制单元252还可以将数据包转到该单独的中间节点。信息管理单元254从信息管理服务器270获取用于更新由存储单元250所存储的目的节点数据的更新数据,并且使用所获取的更新数据来更新目的节点数据。信息管理单元254可以请求信息管理服务器270按照固定频率来周期性地对更新数据进行分发。替选地,当从信息管理服务器270接收更新数据时,信息管理单元254可以被动地更新目的节点数据。(2)数据转发处理的流程图19A和图19B是每个均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由通信装置240进行的数据转发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图19A示出了包括使用目的节点数据的目的节点识别处理的流程的示例。在图19A的示例中,首先,通信装置240的接收单元142接收从终端装置200所发送的数据包(步骤S242)。接收单元142将所接收的数据包输出到通信控制单元252。接下来,通信控制单元252确定所接收的数据包是否是用于MTC通信的包(步骤S244)。在此,如果该数据包是用于MTC通信的包,则处理继续至步骤S246。另一方面,如果该数据包不是用于MTC通信的包,则处理继续至步骤S254。在步骤S246中,通信控制单元252获取在数据包的报头域中所包括的控制信息(步骤S246)。接下来,通信控制单元252例如使用目的节点数据来识别与在所获取的控制信息中所包括的AP类别、终端类别以及供应商的组合对应的转发目的节点(步骤S248)。通信控制单元252将对所识别的目的节点进行指定的目的节点指定信息插入到数据包的目的字段中(步骤S250)。此时,通信控制单元252在需要时更新数据包中的标志的值。发送单元144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跳(例如,使得通信量分发而选择的转发目的节点或预定的通信节点)(步骤S254)。图19B示出不使用目的节点数据的数据转发处理的流程的示例。在图19B的示例中,首先,通信装置240的接收单元142接收从终端装置200所发送的数据包(步骤S242)。接收单元142将所接收的数据包输出到通信控制单元252。接下来,通信控制单元252确定所接收的数据包是否是用于MTC通信的包(步骤S244)。在此,如果该数据包是用于MTC通信的包,则处理继续至步骤S247。另一方面,如果该数据包不是用于MTC通信的包,则处理继续至步骤S254。在步骤S247中,通信控制单元252通过参考数据包中的标志来确定目的字段是否已经发生改变(步骤S247)。在此,当目的字段已经发生改变时,处理继续至步骤S249。另一方面,当目的字段未发生改变时,处理继续至步骤S254。在步骤S249中,通信控制单元252根据被转录到数据包中的保留字段的信息来识别目的节点(步骤S249)。通信控制单元252将对所识别的目的节点进行指定的目的节点指定信息插入到数据包的目的字段中(步骤S252)。此时,通信控制单元252在需要时更新数据包中的标志的值。发送单元144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跳(例如,使得通信量分发而选择的转发目的节点或预定的通信节点)(步骤S254)。[2-5.通信路径的示例]图20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能够实施的通信路径的示例的说明图。参照图20,作为示例,示出了在作为MTC通信的发送源的通信装置200与作为目的的AP服务器190之间的简化的三个通信路径R1、R2以及R3。在附图中未示出并行地执行的控制信令(诸如确认(ACK)和否定确认(NACK))。通信路径Rl是终端装置200与AP服务器190之间的最短路径(具有最优的路由度量)。另一方面,通信路径R2和通信路径R3是绕开通信路径Rl中所包括的一些链路的冗余路径。例如,当终端装置200或基站220在数据包的目的字段中指定了中间节点Ml时,该数据包可以经由通信路径R2到达AP服务器190。此外,例如,当终端装置200或基站220指定了中间节点M2,并且中间节点M2还指定了中间节点M3时,数据包可以经由通信路径R3到达AP服务器190。通过使MTC通信的数据包绕开上述最短路径,对通信量进行分发并且预先防止在特定通信路径上通信量的集中。[2-6.信息管理服务器](I)装置的配置示例图21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信息管理服务器270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参照图21,信息管理服务器270包括接收单元272、发送单元274、存储单元280以及信息管理单元282。接收单元272和发送单元274是用于使信息管理服务器270能够与其它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存储单元280使用存储介质来存储与图18所示的目的节点数据具有基本相同的数据项的目的节点数据的母版。此外,存储单元280可以存储与图14A和14B所示的中间节点数据具有基本相同的数据项的中间节点数据的母版。另外,存储单元28可以存储在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转发目的数据的母版。信息管理单元282提供用于由存储单元280所存储的信息的母版管理功能。例如,当将AP服务器190新引入到通信系统2中时,信息管理单元282提供用于接受关于AP的新信息的注册的接口。该接口例如可以是接受用户在装置的屏幕上输入的信息的图形用户接口(GUI)。替选地,该接口例如可以是从AP服务器190接收注册信息的应用程序接口(API)。此外,由信息管理单元282所提供的接口可以接受注册信息的改变和删除。当母版发生更新(信息的增加、改变或删除)时,信息管理单元282基于母版的差异将更新数据分发到通信系统2中所包括的通信节点。(2)更新数据的示例图22是示出更新数据的示例的说明图。例如,假设供应商JOl引入了新的AP服务器D1、D3以及D5。在此情况下,供应商JOl的用户(工程师)经由信息管理单元282所提供的用户接口来在信息管理服务器270中注册与AP服务器Dl、D3以及D5中的每个AP服务器相关的信息。在此,注册信息例如可以包括对应于每个AP服务器的AP类别、终端类另|J、MTC通信的通信调度等。因此,信息管理单元282更新由存储单元280所存储的目的节点数据的母版,并且生成如图22所示的更新数据283。参照图22,更新数据283是使用供应商ID作为键描述与用于每个应用服务器的对应的AP类别、终端类别以及通信调度有关的信息的数据,其中,上述每个应用服务器可以用作目的节点候选。将具有“增加”、“改变”、“删除”等的值的“更新划分”分配给更新数据283的每个记录。从信息管理服务器270接收上述更新数据283的中间节点使用更新数据283来使分别地存储的目的节点数据与最新的母版同步。(3)更新数据分发处理的流程图23A和图23B是每个均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由信息管理服务器270进行的更新数据分发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图23A示出了每次更新母版时将更新数据分发到中间节点的示例。在图23A的示例中,首先,信息管理服务器270的信息管理单元282经由⑶I (或从AP服务器190)获取用于AP服务器190的注册信息(步骤S272)。接下来,信息管理单元282使用所获取的注册信息来更新由存储单元280所存储的目的节点数据的母版(步骤S274)。接下来,信息管理单元282基于通过更新所生成的母版的差异来生成如图22所示的更新数据(步骤S276)。发送单元274将由信息管理单元282所生成的更新数据分发到每个中间节点(步骤S278)。可以将更新数据广播到每个中间节点,并且也可以将更新数据独立地单播或组播到每个中间节点。图23B示出了根据来自中间节点的请求将更新数据分发到中间节点的示例。在图23B的示例中,当信息管理服务器270的接收单元272从中间节点接收更新数据分发请求时,处理继续至步骤S284 (步骤S282)。在步骤S284中,信息管理单元282确定在更新数据的上次分发之后在目的节点数据的母版中是否产生了差异(步骤S284)。在此,当在目的节点数据的母版中产生差异时,信息管理单元282基于母版的差异而生成更新数据(步骤S286)。发送单元274将由信息管理单元282所生成的更新数据分发到请求源的中间节点(步骤S278)。另一方面,当在目的节点数据的母版中没有产生差异时,信息管理单元282将不存在差异通知给请求源的中间节点(步骤S289)。本公开不限于图23A和图23B的示例,并且信息管理服务器270例如可以按照固定的频率周期性地确定母版中存在/不存在差异,以及当产生差异时主动地将更新数据分发到每个中间节点。
(4)数据更新处理的流程图24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由中间节点进行的目的节点数据更新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参照图24,首先,通信装置240的接收单元142接收从信息管理服务器270所分发的目的节点数据的更新数据(步骤S291)。接下来,信息管理单元254确定更新数据中是否存在新的AP类别(步骤S292)。在此,当更新数据中存在新的AP类别时,将新的AP类别添加到图18所示的目的节点数据251 (步骤293)。此外,信息管理单元254确定更新数据中是否存在新的终端类别(步骤S294)。在此,当更新数据中存在新的终端类别时,将新的终端类别添加到目的节点数据251 (步骤S295)。另外,信息管理单元254确定更新数据中的供应商ID是否是新供应商的供应商ID (步骤S296)。在此,当更新数据中的供应商ID是新供应商的供应商ID时,将新供应商的供应商ID添加到目的节点数据251 (步骤S297)。信息管理单元254将与更新数据中的AP类别、终端类别和供应商ID的组合对应的目的节点(诸如其IP地址或主机名称的信息)添加到目的节点数据251,或更新现存的目的节点(步骤 S298)。[2-7.DRX 的管理]可以将图22所示的更新数据283中所包括的通信调度信息从中间节点进一步分发到每个对应的终端装置200。替选地,信息管理服务器270可以将与更新数据283相分离的通信调度信息分发到每个终端装置200。接收通信调度信息的每个终端装置200根据该通信调度信息来控制其自身装置的休眠时间,并且执行间歇操作(DRX:不连续接收)。可以根据简单的参数(诸如,如图22所示的通信调度信息的每天一次(“每天”)或每周一次(“每周”))来执行终端装置200的间歇操作的控制。例如,当指定了每天一次(“每天”)的参数时,终端装置200的无线接收单元122和无线发送单元124每天仅一次地在任意时间段醒来,并且通过在该时间段中生成AP数据来将上述数据包发送到AP服务器190。通信调度信息除了可以包括间歇操作的周期之外还可以包括与醒来的时间段有关的信息(例如,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时长等)。此外,在每个终端装置200中,根据基站220或另外的通信节点,可以确定在上述醒来时间段中的更短的辅助间歇操作的周期。在此情况下,终端装置200的无线接收单元122和无线发送单元124例如除了在已经调度了用于其自身装置的通信资源时不可以休眠之外,即使在所指定的醒来时间段中也可以休眠。由此,可以进一步地降低终端装置200的功耗。[2-8.第二实施例的总结]以上使用图10至图24描述了第二实施例。根据本实施例,将对在到数据包的目的节点的路径上不同于目的节点的中间节点进行指定的中间节点指定信息插入到从MTC终端发送的数据包的目的字段中。由此,MTC通信的通信量不集中在特定通信路径上,并且绕到经由所指定的中间节点的路径。因此,对通信量进行分发并且避免或减轻MTC通信中的
通信量拥塞。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将中间节点指定信息插入到目的字段中的装置可以是从MTC终端接收数据包的通信节点(例如,基站等)。当上述通信节点将中间节点指定信息插入到数据包中时,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引入避免拥塞的技术而不对MTC终端施加影响(诸如处理逻辑的改变)。此外,根据本实施例,所指定的中间节点根据插入在数据包中的、关于MTC终端的控制信息或根据转录到保留字段的信息来识别数据包的最终目的节点。因此,即使当数据包的目的字段发生改变时,也可以经由中间节点将数据包适当地递送到最终目的节点(例如,对应的AP服务器)。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当使用关于MTC终端的控制信息来识别目的节点时无需将关于目的节点的信息转录到保留字段,所以可以有效地利用现存的包格式。另一方面,因为当根据被转录到保留字段的信息来识别目的节点时每个中间节点都不保存目的节点数据,所以可以减小用于参考目的节点数据所需的处理成本或减少存储介质资源。[2-9.应用示例]在第二实施例中,主要描述了从MTC终端所发送的数据包绕到经由中间节点的路径的示例。但是,用于设置上述中间节点的机制也可应用到发送到MTC终端的数据包。例如,图10所示的通信装置140可以根据图1 或图15E所示的目的字段更新处理将中间节点指定信息插入到发送到终端装置200的数据包的目的字段中,并且将诸如目的字段中所描述的终端装置200的地址的信息转录到保留字段。由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每个装置进行的一系列控制处理可以使用软件、硬件以及软件与硬件的结合中的一种来实现。例如,将构成软件的程序预存储在设置在每个装置的内部或外部的存储介质中。例如,在执行期间将每个程序读取到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并且由处理器(诸如中央处理单元(CPU ))来执行该程序。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主要描 述了作为MTC终端的终端装置100和终端装置200根据无线通信来访问网络的示例。但是即使当MTC终端根据有线通信访问网络时,也同样可以获得上述两个实施例的效果。以上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当然不限于上述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获得各种替选和修改,并且应当理解的是这些替选和修改自然地归入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附图标记列表1,2 通信系统10核心网络20网络100,200 终端装置120,220 基站140 通信装置(转发节点)240 通信装置(中间节点)270 信息管理服务器190 AP 服务器。
权利要求
1.一种在包括多个通信节点的通信网络中的通信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接收从终端装置所发送的数据包或被发送到所述终端装置的数据包; 通信控制单元,当所述终端装置是机器类型通信(MTC)终端时,从多个转发目的节点候选中选择所述数据包的转发目的节点;以及 发送单元,将所述数据包发送到由所述通信控制单元所选择的转发目的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基于所述数据包中的控制信息来选择所述数据包的所述转发目的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包括: 存储单元,存储转发目的数据,在所述转发目的数据中数据包的分类与转发目的节点相关联,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对所述数据包进行分类,并且选择所述转发目的数据中与所述数据包的分类相关联的转发目的节点作为所述数据包的所述转发目的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装置的终端标识符(ID)、类别或群组,或包括与所述数据包相关的应用的应用ID或类别。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对每个数据包进行分类,并且选择每个数据包的转发目的节点,以使得属于相同分类的数据包的转发目的分散到多个转发目的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不考虑与到所述数据包的目的节点的路径相关的路由度 量来从所述多个转发目的节点候选中选择所述数据包的所述转发目的节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将中间节点指定信息插入到所述数据包的目的字段中,所述中间节点指定信息对在到所述数据包的所述目的节点的路径上不同于所述目的节点的中间节点进行指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将在接收到所述数据包时所述目的字段中所描述的信息转录到另外的字段。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将指示所述目的字段发生改变的标志添加到所述数据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网络是蜂窝通信系统的核心网络。
11.一种用于在包括多个通信节点的通信网络中的通信装置中使用的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从终端装置所发送的数据包或被发送到所述终端装置的数据包; 当所述终端装置是MTC终端时,从多个转发目的节点候选中选择所述数据包的转发目的节点;以及 将所述数据包发送到所选择的转发目的节点。
12.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接收从终端装置所发送的数据包或被发送到所述终端装置的数据包;通信控制单元,当所述终端装置是机器类型通信(MTC)终端时,从多个转发目的节点候选中选择所述数据包的转发目的节点;以及发送单元,将所述数据包发送到由所述通信控制单元所选择的转发目的节点;以及 多个通信节点,其为所述转发目的节点候选。
13.—种在包括多个通信节点的通信网络中的通信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接收从终端装置所发送的数据包或被发送到所述终端装置的数据包; 发送单元,将所述数据包发送到下述通信节点:当所述终端装置是机器类型通信(MTC)终端时,所述通信节点从多个转发目的节点候选中选择所述数据包的转发目的节点;以及 通信控制单元,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将控制信息插入到所述数据包中,所述控制信息用于在为了选择所述转 发目的节点而由所述通信节点对所述数据包进行的分类中使用。
全文摘要
所提供的是一种通信装置、通信控制方法以及通信系统,在包括多个通信节点的通信网络中的通信装置包括接收单元,接收从终端装置所发送的数据包或被发送到终端装置的数据包;通信控制单元,当终端装置是机器类型通信(MTC)终端时,从多个转发目的节点候选中选择数据包的转发目的节点;以及发送单元,将数据包发送到由通信控制单元所选择的转发目的节点。
文档编号H04W4/04GK103155649SQ20118004688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4日
发明者木村亮太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