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99222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出了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执行的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方法和装置。在其中不同类型的UCI通过相同的PUCCH格式发送的情形中,如果UCI的信息比特的数目属于特定的范围,则通过执行排列/交织使得具有高重要性的UCI被信道编码而对每一个UCI的比特流进行信道编码,从而具有高的解码性能。
【专利说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为了使有限的无线资源的效率最大化,已在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提出了有效的发送与接收方案以及利用该方案的各种方法。考虑将具有低复杂性、能够减少符号间干扰
(ISI)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作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种。在OFDM中,串行输入的数据符号被转换成N个并行的数据符号,并且然后通过在单独的N个载波中的每一个上被携带来发送。副载波维持频率维度内的正交性。每个正交信道均经历互相独立的频率选择衰减。结果,在接收端中降低了复杂性并且提高了发送符号的间隔,由此使ISI最小化。
[0003]在使用OFDM作为调制方案的系统中,正交频分多址(OFDMA)是一种其中通过向每个用户独立地提供可用副载波的一部分而实现多址的多址方案。在OFDMA中,为相应用户提供频率资源(即,副载波),并且由于相应频率资源是独立地提供给多用户的,因此它们通常彼此不重叠。因此,以互斥方式将频率资源分配给相应用户。在OFDMA系统中,可通过使用频率选择调度来获得针对多用户的频率分集,并且根据针对副载波的排列规则可以不同地分配副载波。此外,使用多天线的空间复用方案可用于提高空间域的效率。
[0004]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使用多发送天线和多接收天线来提高数据发送/接收效率。在MMO系统中实现分集的示例性方法包括空频块码(SFBC)、空时块码(STBC)、循环延迟分集(CDD)、频率切换发射分集(FSTD)、时间切换发射分集(TSTD)、预编码矢量切换(PVS)、空间复用(SM)等。取决于接收天线的数量和发送天线的数量的MIMO信道矩阵可被分解为多个独立信道。每个独立信道称作层或流。层的数量称作秩。
[0005]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可通过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发送。UCI可包括各种类型的信息,诸如调度请求(SR)、针对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肯定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信号、信道质量指示符(CQ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秩指示符(RI)等。PUCCH根据格式携带各种类型的控制信息。
[0006]载波聚合系统近来已受到关注。当无线通信系统意图支持宽带时,载波聚合系统指的是这样一种系统,该系统通过聚合具有比目标宽带更小的带宽的一个或更多个载波来配置宽带。
[0007]需要一种在载波聚合系统中有效地和可靠地发送各种类型的UCI的方法。

【发明内容】

[0008]技术问题
[0009]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0010]技术方案[0011]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提出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执行的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生成按照第一 UCI和第二 UCI的顺序链接的比特流,其中所述第一 UCI包括确认/非确认(ACK/NACK),所述第二 UCI是周期性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并且所述链接的比特流按照指示所述第二 UCI的比特被添加在指示所述第一 UCI的比特的末尾的方式而被获得;如果所述链接的比特流的比特的数目具有特定的范围,则按照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的顺序排列所述链接的比特流,其中所述第一分段包括所述链接的比特流的其比特索引是偶数的比特,并且所述第二分段包括所述链接的比特流的其比特索引是奇数的比特;对所述第一分段和所述第二分段的每一个执行信道编码;以及发送经信道编码的UCI。
[0012]在本发明的前述方面中,所述特定的范围可以大于11并且小于或等于22。
[0013]另外,所述第一分段和所述第二分段的每一个可以通过Reed-Muller (RM)码来信道编码。
[0014]另外,如果所述第一 UCI包括ACK/NACK和调度请求(SR),所述链接的比特流通过将指示所述周期性的CSI的比特添加到按照指示所述ACK/NACK的比特和指示所述SR的比特的顺序链接的比特流的末尾而被获得。
[0015]另外,指示所述SR的所述比特是可以一个比特。
[0016]另外,所述第一UCI和所述第二 UCI可以被配置为在相同的上行链路子帧中发送,并且所述配置可以通过较高层信号来接收。
[0017]另外,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交织所述经信道编码的UCI,其中所述交织是交替地链接从信道编码的第一分段的比特和第二分段的比特的每一个获得的2比特。
[0018]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射频(RF)单元,所述射频单元用于发送或接收无线电信号;以及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射频单元,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生成按照第一 UCI和第二 UCI的顺序链接的比特流,其中所述第一 UCI包括确认/非确认(ACK/NACK),所述第二UCI是周期性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并且所述链接的比特流按照指示所述第二 UCI的比特被添加在指示所述第一 UCI的比特的末尾的方式而被获得;如果所述链接的比特流的比特的数目具有特定的范围,则按照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的顺序排列所述链接的比特流,其中所述第一分段包括所述链接的比特流的其比特索引是偶数的比特,并且所述第二分段包括所述链接的比特流的其比特索引是奇数的比特;对所述第一分段和所述第二分段的每一个执行信道编码;以及发送经信道编码的UCI。
[0019]有益效果
[0020]当需要在相同的子帧中发送不同类型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时,可以有效地复用和发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示出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中的无线帧的结构。
[0022]图2示出针对一个下行链路(DL)时隙的资源网格的示例。
[0023]图3示出DL子帧的结构。
[0024]图4示出上行链路(UL)子帧的结构。[0025]图5示出对单载波系统和载波聚合系统进行比较的示例。
[0026]图6示出在普通循环前缀(CP)情形中针对一个时隙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2/2a/2b的信道结构。
[0027]图7示出在普通CP情形中针对一个时隙的PUCCH格式la/lb。
[0028]图8示出在普通CP情形中确认/非确认(ACK/NACK)的星座映射的示例和PUCCH格式2a/2b。
[0029]图9示出在扩展CP情形中在ACK/NACK和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之间的联合编码的示例。
[0030]图10示出对ACK/NACK和调度请求(SR)进行复用的方法。
[0031]图11示出在同时发送ACK/NACK和SR时的星座映射。
[0032]图12示出将信道编码比特映射到码时间频率资源的示例。
[0033]图13示出PUCCH格式3的信道结构的示例。
[0034]图14不出双Reed-Muller (RM)编码过程的不例。
[0035]图15示出对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比特流进行分段的方法的示例。
[0036]图1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使用双RM的信道编码方法。
[0037]图17详细地示出图16的交织器。
[0038]图18是参考图16和图17描述的方法的流程图。
[0039]图19示出当通过复用发送ACK/NACK和CSI时的资源布置的示例。
[0040]图20是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的示例。
[0041]图21示出当能够通过使用相同的格式通过复用发送ACK/NACK和CSI时的资源选择方法的示例。
[0042]图22示出在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中的UI配置的示例。
[0043]图23是ACK/NACK和CSI的单独编码的示例。
[0044]图24是UCI的编码方案的示例。
[0045]图25示出包括UCI内容指示符的示例。
[0046]图2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站和用户设备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可在诸如码分多址(C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或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系统的各种无线接入系统中使用下面的技术。CDMA系统可使用诸如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或CDMA2000的无线技术实现。TDMA系统可使用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或GSM演进的增强型数据率(EDGE)的无线技术实现。OFDMA系统可使用诸如IEEE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1 (W1-Fi)、IEEE802.16 (WiMAX)、IEEE802-20 或演进的 UTRA(E-UTRA)的无线技术实现。IEEE802.16m是IEEE802.16e的演进,并且它提供与基于IEEE802.16e的系统的向后兼容性。UTRA是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是使用演进的UMTS陆地无线接入(E-UTRA)的演进的UTMS(E-UMTS)的一部分。3GPP LTE在下行链路中采用OFDMA并且在上行链路中采用SC-FDMA。LTE-A(高级)是3GPP LTE的演进。尽管为了清楚,下面的描述集中在LTE/LTE-A,但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不限制于此。
[0048]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基站(BS)。每一个BS提供到具体的地理区域的通信服务。用户设备(UE)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动的,并且可以用另外的术语称呼,诸如移动站(MS)、用户终端(UT)、用户站(SS)、无线设备、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调制解调器、手持设备等。BS通常是与UE通信的固定站,并且也可以用另外的术语称呼,诸如演进的NodeB(eNB)、基站收发器系统(BTS)、接入点等。
[0049]UE通常属于一个小区。UE所属的小区称为服务小区。提供到服务小区的通信服务的BS称为服务BS。服务BS可提供一个或多个服务小区。
[0050]该技术可应用于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通常,下行链路指代从BS到UE的通信,并且上行链路指代从UE到BS的通信。
[0051]基于通信系统中公知的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的下三层,UE与BS之间的无线接口协议的层可被划分成第一层(LI)、第二层(L2)以及第三层(L3)。
[0052]物理层(即第一层),通过传输信道连接到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即更高层)。MAC层与物理层之间的数据通过传输信道被传送。此外,在不同的物理层之间(即在发送侧的物理层与接收侧的物理层之间),数据通过物理信道传送。
[0053]无线数据链路层(即第二层)由MAC层、RLC层和HXP组成。MAC层是管理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的层。MAC层选择恰当的传输信道以发送从RLC层传递的数据,并且将必要控制信息添加到MAC协议数据单元(PDU)的头。
[0054]RLC层位于MAC层上方并且支持可靠的数据发送。另外,RLC层对从上层传递的RLC服务数据单元(SDU)进行分段和连接,以针对无线部分配置具有适当大小的数据。接收器的RLC层支持数据重组功能以从接收到的RLC PDU中恢复原始RLCSDU。
[0055]PDCP层仅在分组交换区域中使用,并且可以通过对IP分组的头进行压缩而执行发送,以提高无线信道中分组数据的发送效率。
[0056]RRC层(即第三层),除了控制下层之外,还在UE与网络之间交换无线资源控制信息。根据UE的通信状态,定义了各种RRC状态(例如,空闲模式、RRC连接模式等),并且RRC状态之间的过渡也是可选的。在RRC层中,定义了与无线资源管理相关的各种过程,诸如系统信息广播、RRC接入管理过程、多分量载波设置过程、无线承载控制过程、安全过程、测量过程、移动性管理过程(切换)等。
[0057]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多输入单输出(MISO)系统、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或者单输入多输出(SIMO)系统中的任何一个。MIMO系统使用多个发送天线和多个接收天线。MISO系统使用多个发送天线和一个接收天线。SISO系统使用一个发送天线和一个接收天线,SIMO系统使用一个发送天线和多个接收天线。下文中,发送天线表示用于发送一个信号或流的物理或逻辑天线。接收天线表示用于接收一个信号或流的物理或逻辑天线。
[0058]图1示出3GPP LTE中的无线帧结构。
[0059]3GPP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S36.211V8.2.0(2008-03)的第五部分“技术规范组无线接入网络、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UTRA)、物理信道和调制(版本8)”可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参考图1,无线帧由10个子帧组成。包括在无线帧中的时隙以时隙号#0至#19来编号。发送一个子帧所需的时间被定义为发送时间间隔(TTI)。TTI可以是数据发送的调度单元。例如,一个无线帧可具有10毫秒(ms)的长度,一个子帧可具有Ims的长度,并且一个时隙可具有0.5ms的长度。
[0060]一个时隙在时域中包括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并且在频域中包括多个副载波。由于3GPP LTE在下行链路(DL)发送中使用0FDMA,因此OFDM符号用于呈现一个符号周期,并且可以用其它术语称呼。例如,当使用SC-FDMA作为上行链路(UL)多址方案时,OFDM符号也可以被称为SC-FDMA符号。资源块(RB)是资源分配单位,并且在一个时隙中包括多个连续的副载波。以上无线帧仅出于示例性目的示出。因而,包括在无线帧中的子帧的数量或包括在子帧中的时隙的数量或包括在时隙中的OFDM符号的数量可进行各种改变。
[0061]在3GPP LTE中,定义以使得在普通循环前缀(CP)中一个时隙包括7个OFDM符号并且在扩展CP中一个时隙包括6个OFDM符号。
[0062]无线通信系统可简要划分为基于频分双工(FDD)方案的系统和基于时分双工(TDD)方案的系统。在FDD方案中,在占用不同频带的同时实现上行链路发送和下行链路发送。在TDD方案中,在占用同一频带的同时在不同时间实现上行链路发送和下行链路发送。基于TDD方案的信道响应在实践中是相互的。这指的是在给定频域中,下行链路信道响应与上行链路信道响应几乎相同。因此,在基于TDD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可以从上行链路信道响应中有利地获得下行链路信道响应。在TDD方案中,完整的频带被时间划分为UL发送和DL发送,并且因而BS执行的DL发送和UE执行的UL发送可同时实现。在UL发送和DL发送在子帧的基础上被划分的TDD系统中,UL发送和DL发送在不同子帧中执行。
[0063]图2示出针对一个DL时隙的资源网格的示例。
[0064]DL时隙包括时域内多个OFDM符号和频域内Neb个资源块(RB)。包括在下行链路时隙中的资源块的数量Nkb取决于设置在小区中的下行链路发送带宽。例如,在LTE系统中,资源块的数量Nkb可以是6到110中的任何一个。在频域内,一个RB包括多个副载波。UL时隙的结构可以与DL时隙的结构相同。
[0065]资源网格上的各个单元称为资源元素(element)(下文中称为‘RE’)。资源网格上的RE可通过时隙内的索引对(k,l)来识别。这里,k(其中k=0,...,NebX 12-1)是频域内的副载波索引,并且I (其中1=0,...,6)是时域内的OFDM符号索引。
[0066]尽管这里描述了一个资源块包括时域中的7个OFDM符号和频域中的12个副载波,导致7 X 12个RE,但是这仅用于示例性的目的。因此,资源块内的OFDM符号的数量和副载波的数量不限于此。OFDM符号的数量和副载波的数量可根据循环前缀(CP)、频率间隔等以各种方式改变。例如,在普通CP的情况下,OFDM符号的数目为7,而在扩展CP的情况下,OFDM符号的数目为6。在一个OFDM符号中的副载波的数目可从128、256、512、1024、1536和2048中选择。
[0067]图3示出DL子帧的结构。
[0068]DL子帧在时域中包括两个时隙。在普通CP的情况中,每一时隙包括7个OFDM符号。位于子帧内第一时隙的前部中的多达三个OFDM符号(B卩,在1.4MHz带宽的情况下,多达4个OFDM符号)与分配有控制信道的控制区域对应。其余OFDM符号与分配有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数据区域对应。
[0069]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可携带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的资源分配(称为下行链路(DL)授权)和发送格式、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的资源分配信息(称为上行链路(UL)授权)、与PCH有关的寻呼信息、与DL-SCH有关的系统信息、高层控制消息的资源分配(诸如通过I3DSCH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针对包括在任何UE组内的单独的UE的发送功率控制命令,互联网语音(VoIP)的激活等。多个HXXH可在控制区域内发送,并且UE可监视该多个roCCH。PDCCH在一个或多个连续的控制信道元素(CCE)的聚合上发送。CCE是用于基于无线信道的状态为roccH提供编码速率的逻辑分配单位,CCE与多个资源元素组(REG)对应。根据CCE的数量和CCE提供的编码速率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HXXH的格式和可用HXXH的位数。
[0070]BS根据将要被发送到UE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确定PDCCH格式,并且将循环冗余校验(CRC)附接到控制信息。根据HXXH的所有者或使用,利用唯一标识符(称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对CRC进行掩码。如果HXXH用于特定UE,则可以将UE的唯一标识符(例如,小区-RNTI (C-RNTI))掩码至CRC。另选地,如果HXXH用于寻呼消息,则可以将循环指示符标识符(例如,寻呼-RNTI (P-RNTI))掩码至CRC。如果I3DCCH用于系统信息块(SIB),则可以将系统信息标识符和系统信息RNTI (S1-RNTI)掩码至CRC。为了指示作为对发送UE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响应的随机接入响应,可将随机接入-RNTI (RA-RNTI)掩码至 CRC。
[0071]图4示出UL子帧的结构。
[0072]UL子帧在频域内可被划分为控制区域和数据区域。用于携带UL控制信息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被分配给控制区域。用于携带数据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被分配给数据区域。
[0073]当由高层指示时,UE可支持PUSCH与PUCCH的同时发送。
[0074]在RB对内分配用于一个UE的PUCCH。属于RB对的RB在第一时隙和第二时隙中的每一个中占据不同的副载波。由属于被分配给PUCCH的RB对的RB所占据的频率在时隙边界处改变。这被称为被分配给PUCCH的RB对在时隙边界处跳频。由于UE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不同的副载波发送UL控制信息,因此可获得频率分集增益。
[0075]PUSCH可以是映射到作为传输信道的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的信道。在PUSCH上发送的UL数据可以是传输块,该传输块是在TTI期间用于发送的UL-SCH的数据块。传输块可以包括用户信息。另外,UL数据可以是复用数据。该复用数据可以通过对控制信息和用于UL-SCH的传输块进行复用达到。被复用到数据的控制信息的示例包括信道质量指示符(CQ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HARQ ACK/NACK、秩指示符(RI)等。可选地,UL数据可仅由控制信息组成。
[0076]同时,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载波聚合系统。这里,载波聚合是通过聚合比宽带具有更小带宽的一个或更多个载波而构成宽带。在无线通信系统意图支持宽带时,载波聚合系统可以通过聚合具有比目标宽带带宽小的一个或更多个分量载波来配置宽带。
[0077]图5示出对单载波系统和载波聚合系统进行比较的示例。
[0078]参考图5,在单载波系统中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针对UE仅支持一个载波。该载波可具有各种带宽,但是仅向UE指派一个载波。同时,在载波聚合系统中可向UE指派多个分量载波(CC)。例如,可指派三个20MHz的CC,以向UE指派60MHz的带宽。CC包括DLCC 和 UL CCo
[0079]载波聚合系统可划分为其中载波彼此连续的连续载波聚合系统和其中载波彼此分开的非连续载波聚合系统。在下文中,当简称为载波聚合系统时,应当解释为包括连续CC和连续CC的两种情况。
[0080]作为在聚合一个或更多个CC时的目标的CC,可直接使用在传统系统中使用的带宽,以便于提供与传统系统的向后兼容性。例如,3GPP LTE系统可支持1.4MHz、3MHz、5MHz、10MHz、15MHz、和20MHz的带宽,而3GPP LTE-A系统可通过仅使用3GPP LTE系统的每一个载波作为CC来配置20MHz或更高的带宽。另选地,可通过定义新带宽来配置宽带,而不必直接使用传统系统的带宽。
[0081]无线通信系统的频带划分为多个载波频率。这里,载波频率指的是小区的中心频率。在下文中,小区可指的是下行链路频率资源和上行链路频率资源。另选地,小区也可指的是下行链路频率资源与上行链路频率资源组合。通常,如果不考虑载波聚合(CA),则下行链路频率资源与上行链路频率可总是在一个小区中成对存在。
[0082]为了通过特定小区发送并接收分组数据,UE首先必须完成对特定小区的配置。这里,配置指的是完整地接收用于小区的数据发送和接收所需的系统信息的状态。例如,该配置可包括需要数据发送和接收所需的公共物理层参数、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参数或无线资源控制(RRC)层中特定操作所需的参数的总体过程。当仅接收到指示分组数据可被发送的信息时,完成了配置的小区处于能够立即发送和接收分组的状态中。
[0083]处于完成其配置的状态中的小区可以以激活或去激活状态存在。这里,激活指的是数据发送或接收执行或处于准备状态中。UE可监视或接收被激活小区的控制信道(即PDCCH)和数据信道(PDSCH),以便于确认分配给UE的资源(例如,频率、时间等)。
[0084]去激活指的是可以进行业务数据的发送或接收并且可以进行最小信息的测量或发送/接收。UE可接收对于从去激活小区中接收分组所需要的系统信息(SI)。另一方面,为了确认分配给UE的资源(例如,频率、时间等),UE不监视或接收去激活小区的控制信道(即roccH)和数据信道(即roscH)。
[0085]小区可被分类为主要小区、次要小区、服务小区。
[0086]主要小区指的是以主要频率操作的小区,而且也指的是执行初始连接建立过程或连接重建过程的小区或在切换过程中指示为主要小区的小区。
[0087]次要小区指的是如下的小区,S卩,该小区以次要频率操作,并且一旦建立RRC连接就被配置,并且被用来提供额外的无线资源。
[0088]在没有配置CA或者不能提供CA的UE的情况下,服务小区配置有主要小区。如果配置了 CA,则术语‘服务小区’用于指示由主要小区和全部次要小区中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组成的集合。
[0089]S卩,主要小区指的是一个服务小区,该服务小区在RRC建立或重建状态中提供安全输入和NAS移动性信息。根据UE能力,可配置为使得至少一个小区与主要小区一起构成服务小区,在这种情况下,至少一个小区被称为次要小区。
[0090]因此,仅针对一个UE配置的一组服务小区可仅由一个主要小区组成,或者可由一个主要小区和至少一个次要小区组成。
[0091]主要载波分量(PCC)表示与主要小区对应的CC。PCC是多个CC当中与BS建立初始连接(或RRC连接)的CC。PCC充当针对与多个CC有关的信令的连接(或RRC连接),并且是管理UE上下文的CC,该UE上下文是与UE有关的连接信息。另外,PCC与UE建立连接,因而在RRC链接模式中总是存在于激活状态中。
[0092]次要载波分量(SCC)表示与次要小区对应的CC。S卩,SCC是除了 PCC之外分配给UE的CC。SCC是除了 PCC之外由UE使用的扩展载波以用于额外的资源分配等,并且可被划分为激活状态和去激活状态。
[0093]与主要小区对应的下行链路CC称为下行链路主要载波分量(DL PCC),并且与主要小区对应的上行链路CC称为上行链路主要载波分量(UL PCC)0另外,在下行链路中,与次要小区对应的CC称为下行链路次要CC(DL SCC)。在上行链路中,与次要小区对应的CC称为上行链路次要CC (UL SCC)。
[0094]主要小区和次要小区都具有以下特征。
[0095]首先,主要小区用于I3UCCH发送。
[0096]其次,主要小区总是被激活,而次要小区是根据特定条件被激活/去激活的小区。
[0097]第三,当主要小区经历无线链接失败(RLF)时,RRC重建被触发,而当次要小区经历RLF时,不触发RRC重建。
[0098]第四,主要小区可通过伴随有随机接入信道(RACH)过程的切换过程或安全密钥修改而改变。
[0099]第五,通过主要小区接收到非接入层(NAS)信息。
[0100]第六,主要小区总是由一对DL PCC和UL PCC组成。
[0101]第七,针对各个UE,可配置不同的CC作为主要小区。
[0102]第八,可由RRC层执行主要小区的重新配置、添加和去除。当添加新的次要小区时,RRC信令可用于专用的次要小区的系统信息的发送。
[0103]DL CC可构成一个服务小区。此外,DL CC可连接到UL CC以构成一个服务小区。然而,仅利用一个UL CC不构成服务小区。
[0104]CC的激活/去激活与服务小区的激活/去激活的概念等同。例如,如果假设服务小区I由DL CCl组成,则服务小区I的激活指的是DL CCl的激活。如果假设服务小区2通过连接DL CC2和UL CC2来配置,则服务小区2的激活指的是DL CC2和UL CC2的激活。在这种情况下,每个CC可与小区对应。
[0105]在下行链路与上行连接之间聚合的CC的数量可进行不同地确定。在DL CC的数量等于UL CC的数量的情况下是对称聚合。在DL CC的数量与UL CC的数量不同的情况下是不对称聚合。另外,CC可具有不同的大小(S卩,带宽)。例如,如果使用5个CC来配置70MHz频带,则可配置为诸如5MHz CC (载波#0) +20MHz CC (载波#1) +20MHz CC (载波#2) +20MHzCC (载波 #3) +5MHz CC (载波 #4)。
[0106]如上所述,与单载波不同的是,载波聚合系统可支持多载波分量(CC)。S卩,一个UE可通过多个DL CC接收多个roSCH。另外,UE可通过一个UL CC(例如,UL PCC)发送用于多个roSCH的ACK/NACK。S卩,由于在传统的单载波系统中在一个子帧中只有一个I3DSCH被接收,因此,只够发送仅至多两条HARQ ACK/NACK(下文中,出于方便说明的目的简称为ACK/NACK)信息。然而,在载波聚合系统中,由于可通过一个UL CC发送用于多个F1DSCH的ACK/NACK,因此需要ACK/NACK发送方法。
[0107]现在,将描述传统的PUCCH格式。
[0108]根据格式,PUCCH携带各种类型的控制信息。PUCCH格式I携带调度请求(SR)。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通断键控(OOK)方案。PUCCH格式Ia携带针对一个码字通过使用位相移键控(BPSK)调制的肯定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PUCCH格式Ib携带针对两个码字通过使用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的ACK/NACK。PUCCH格式2携带通过使用QPSK调制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PUCCH格式2a和2b携带CQI和ACK/NACK。
[0109]表1示出了根据TOCCH格式的调制方案和子帧内的比特数。
[0110][表1]
[0111]
【权利要求】
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执行的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生成按照第一 UCI和第二 UCI的顺序链接的比特流,其中所述第一 UCI包括确认/非确认(ACK/NACK),所述第二 UCI是周期性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并且所述链接的比特流按照指示所述第二 UCI的比特被添加在指示所述第一 UCI的比特的末尾的方式而被获得;如果所述链接的比特流的比特的数目具有特定的范围,则按照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的顺序排列所述链接的比特流,其中所述第一分段包括所述链接的比特流的比特索引是偶数的比特,并且所述第二分段包括所述链接的比特流的比特索引是奇数的比特; 对所述第一分段和所述第二分段的每一个执行信道编码;以及 发送经信道编码的UC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特定的范围大于11并且小于或等于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分段和所述第二分段的每一个通过Reed Muller (RM)码来进行信道编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第一UCI包括ACK/NACK和调度请求(SR),则所述链接的比特流通过将指示所述周期性的CSI的比特添加到按照指示所述ACK/NACK的比特和指示所述SR的比特的顺序链接的比特流的末尾而被获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指示所述SR的所述比特是一个比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UCI和所述第二 UCI被配置为在相同的上行链路子帧中被发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置通过较高层信号来接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交织所述经信道编码的UCI,其中所述交织是交替地链接从信道编码的第一分段的比特和第二分段的比特的每一个获得的2比特。
9.一种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射频(RF)单元,所述射频单元用于发送或接收无线电信号;以及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射频单元,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 生成按照第一 UCI和第二 UCI的顺序链接的比特流,其中所述第一 UCI包括确认/非确认(ACK/NACK),所述第二 UCI是周期性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并且所述链接的比特流按照指示所述第二 UCI的比特被添加在指示所述第一 UCI的比特的末尾的方式而被获得;如果所述链接的比特流的比特的数目具有特定的范围,则按照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的顺序排列所述链接的比特流,其中所述第一分段包括所述链接的比特流的比特索引是偶数的比特,并且所述第二分段包括所述链接的比特流的比特索引是奇数的比特; 对所述第一分段和所述第二分段的每一个执行信道编码;以及 发送经信道编码的UCI。
【文档编号】H04L27/26GK103828319SQ201280046498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3日
【发明者】徐东延, 梁锡喆, 安俊基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