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式激振器以及使用该电动式激振器的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93461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电动式激振器以及使用该电动式激振器的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在电动式激振器中,提高其振动特性,并且充分确保对磁路单元的支持强度。作为相对于线圈支持部件(40)而将磁路单元在上下方向可移位地支持的悬架(50),设为具备在同一圆周方向延伸的3个可挠性臂(54)的构成。由此,充分确保各可挠性臂(54)的长度而提高振动特性。而且,在线圈支持部件(40)的圆周方向的3个部位,形成具有与各可挠性臂(54)大致相同的上下宽度的臂插入槽(40g)。而且,将各可挠性臂(54)的前端部(54a)向所述同一圆周方向插入至这些各臂插入槽(40g),且使可挠性臂的前端部(54a)的折回部(54a1)与扣合部(40f1)扣合而防止各可挠性臂(54)脱落。由此,在各可挠性臂(54)的前端部(54a)在圆周方向上以某种长度支持磁路单元,从而提高其支持强度。
【专利说明】电动式激振器以及使用该电动式激振器的车辆用灯具
【技术领域】
[0001]本案发明涉及一种为了使激振用面板振动,而在安装在该激振用面板的状态下使用的电动式激振器以及使用该电动式激振器的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作为便携设备等的扬声器,已知有以使其触控面板振动的方式构成的扬声器。而且,作为用以驱动该扬声器的致动器之一已知有电动式激振器。
[0003]该电动式激振器构成为包括:线圈;磁路单元,形成有收纳该线圈的下端部的磁隙;线圈支持部件,以配置在这些线圈以及磁路单元的上方侧的状态固定支持线圈;以及悬架,相对于该线圈支持部件而将磁路单元在上下方向可移位地支持。而且,该电动式激振器以在该电动式激振器的线圈支持部件的上表面安装在激振用面板的方式构成。
[0004]在“专利文献I”中,作为此种电动式激振器,记载有将车辆的内装材作为激振用面板的车载用的电动式激振器。
[0005]该“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电动式激振器的悬架构成为具备将磁路单元与线圈支持部件在多个部位连结的多个可挠性臂。此时,这些各可挠性臂以俯视时自磁路单元侧的基端部向线圈支持部件侧的前端部在同一圆周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0006]先前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1803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0]所述“专利文献I”记载的电动式激振器由于以其悬架的各可挠性臂在同一圆周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因此可充分确保各可挠性臂的长度。而且,借此可将电动式激振器的最低共振频率H)设定为较低的值,因此可提高其振动特性。
[0011]然而,该“专利文献I”记载的电动式激振器由于构成为其各可挠性臂的前端部相对于线圈支持部件自下方通过螺丝紧固而固定,因此其磁路单元在上下方向振动时容易在螺丝紧固部分产生应力集中,因此存在无法充分确保对磁路单元的支持强度的问题。
[0012]本案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电动式激振器中,可提高其振动特性,并且充分确保对磁路单元的支持强度的电动式激振器以及使用该电动式激振器的车辆用灯具。
[0013][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4]本案发明通过在线圈支持部件以及悬架的构成下工夫而达成所述目的。
[0015]即,本案发明的电动式激振器包括:
[0016]线圈;磁路单元,形成有收纳该线圈的下端部的磁隙;线圈支持部件,以配置在这些线圈以及磁路单元的上方侧的状态固定支持所述线圈;以及悬架,相对于该线圈支持部件而将所述磁路单元在上下方向可移位地支持;且所述电动式激振器以在所述线圈支持部件的上表面安装在激振用面板的方式构成,且所述电动式激振器的特征在于:
[0017]所述悬架具备将所述磁路单元与所述线圈支持部件在多个部位连结的多个可挠性臂,
[0018]这些各可挠性臂以俯视时自所述磁路单元侧的基端部向所述线圈支持部件侧的前端部在同一圆周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0019]在所述线圈支持部件的圆周方向的多个部位,形成有具有与所述各可挠性臂大致相同的上下宽度的臂插入槽,
[0020]所述各可挠性臂的前端部向所述同一圆周方向插入至所述各臂插入槽,
[0021]用以防止所述各可挠性臂的前端部自所述各臂插入槽脱落的防脱构造,设置在至少1个所述可挠性臂与插入有该可挠性臂的臂插入槽之间。
[0022]在所述构成中,“下端部”或“上方侧”等表示方向性的用语是为了明确构成电动式激振器的各部件相互间的位置关系而方便地使用的用语,并不由此限定实际使用电动式激振器时的方向性。
[0023]所述“可挠性臂”是指在上下方向可挠曲变形地形成的臂。
[0024]所述各“可挠性臂”只要以在俯视时自磁路单元侧的基端部向线圈支持部件侧的前端部在同一圆周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则其具体的形状并未特别限定。
[0025]所述各“臂插入槽”只要以与各可挠性臂大致相同的上下宽度形成,则其具体的形状并未特别限定。
[0026]所述各“防脱构造”只要为可使向同一圆周方向插入至各臂插入槽的各可挠性臂的前端部不自各臂插入槽脱落的构造,则其具体的构成并未特别限定。
[0027]关于本案发明的电动式激振器的安装对象(即,具备应在电动式激振器的线圈支持部件的上表面壁安装的激振用面板的安装对象),其种类或具体的构成并未特别限定。
[0028][发明的效果]
[0029]如所述构成所示,本案发明的电动式激振器中,相对于线圈支持部件而将磁路单元在上下方向可移位地支持的悬架,具备将磁路单元与线圈支持部件在多个部位连结的多个可挠性臂,而且,这些各可挠性臂以俯视时自磁路单元侧的基端部向线圈支持部件侧的前端部在同一圆周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因此可充分确保各可挠性臂的长度。而且,借此可将电动式激振器的最低共振频率设定为较低的值,因此可提高其振动特性。
[0030]而且,本案发明的电动式激振器在其线圈支持部件的圆周方向的多个部位,形成有具有与各可挠性臂大致相同的上下宽度的臂插入槽,而且,各可挠性臂的前端部向所述同一圆周方向插入至各臂插入槽,另外,用以使各可挠性臂的前端部不自各臂插入槽脱落的防脱构造设置在至少1个可挠性臂与这些可挠性臂插入的臂插入槽之间,因此可获得如下的作用效果。
[0031]S卩,各可挠性臂的前端部向所述同一圆周方向插入至各臂插入槽,由此成为由线圈支持部件自上下两侧夹持的状态。因此,可利用已在与磁路单元的振动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插入的各可挠性臂的前端部与线圈支持部件的扣合作用,而将在上下方向振动的磁路单元在圆周方向上以某程度的长度予以支持。而且,由此可缓和在各可挠性臂的前端部产生的应力集中,从而可充分确保对磁路单元的支持强度。[0032]此时,用以使各可挠性臂的前端部不自各臂插入槽脱落的防脱构造设置在至少1个可挠性臂与插入有该可挠性臂的臂插入槽之间,因此可预先防止在电动式激振器的使用中悬架意外地向与所述同一圆周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所致各可挠性臂的前端部自各臂插入槽脱落。
[0033]如此,根据本案发明,在电动式激振器中,可提高其振动特性,并且可充分确保对磁路单元的支持强度。
[0034]进而,通过采用本案发明的构成,可获得如下的作用效果。
[0035]S卩,在悬架与线圈支持部件的连结如所述以往例般,通过将各可挠性臂的前端部利用螺丝紧固在线圈支持部件而进行的构成的情况下,存在因磁路单元反复进行上下方向的振动而导致螺丝松动的担忧,因此有在电动式激振器的使用中最低共振频率变化的担忧。另外,在代替螺丝紧固,而将各可挠性臂的前端部粘接在线圈支持部件的构成的情况下,有在粘接时产生粘接剂下垂、或由于磁路单元反复进行上下方向的振动而导致产生粘接剂剥离的担忧,最终仍有最低共振频率变化的担忧。
[0036]相对于此,如本案发明般,构成为悬架与线圈支持部件的连结通过以将各可挠性臂的前端部插入至线圈支持部件的各臂插入槽的状态实现防脱而进行,由此,即便磁路单元反复进行上下方向的振动,也可将对磁路单元的支持维持为大致固定的状态,因此可消除在电动式激振器的使用中最低共振频率变化的担忧。
[0037]而且,通过采用本案发明的构成,无须利用螺丝紧固等而将各可挠性臂的前端部完全固定在线圈支持部件,因此在磁路单元上下方向振动时,可使各可挠性臂遍及其全长而挠曲变形,由此可将最低共振频率设定为更低的值。此时,如果无须将最低共振频率F0设定为更低的值,则相应地可使各可挠性臂形成为厚壁,由此可提高悬架的耐久性。
[0038]另外,如此通过采用不将各可挠性臂的前端部完全固定在线圈支持部件的构成,可使最低共振频率的峰值降低而实现高减振性能。
[0039]在所述构成中,具体的防脱构造并未特别限定的情况如上所述般,但如果以使该至少1个可挠性臂的前端部与插入有该可挠性臂的臂插入槽扣合的扣合构造构成,则仅将悬架与磁路单元一起向所述同一圆周方向旋转,即可将所述可挠性臂的前端部机械性地确实地紧固在线圈支持部件。
[0040]在所述构成中,如果为各可挠性臂配置在线圈的内周侧的构成,则可在有限的空间中增大线圈的缠绕直径并且也可增大磁路单元的磁体,由此可增大电动式激振器的输出。
[0041]在该情况下,如果设为各可挠性臂以在所述同一圆周方向蜿蜒延伸的方式形成的构成,则可不管各可挠性臂配置在线圈的内周侧而充分确保其长度。
[0042]本案发明的电动式激振器的安装对象并未特别限定的情况如上所述般,在以配置在车辆的前端部或后端部的车辆用灯具为安装对象的情况下,可获得如下的作用效果。
[0043]S卩,在近年来推进开发的混合型汽车或电动汽车中,在车辆利用电动机行驶时不会产生如引擎声音般的较大的驱动声音,因此不容易对车辆前方的步行者等告知车辆的接近。
[0044]因此,如果设为将电动式激振器安装在配置在车辆的前端部的车辆用灯具的构成,则容易通过利用所述电动式激振器的驱动而自车辆用灯具发出的声音的作用来对车辆前方的步行者等告知车辆的接近。另外,即便在设为将电动式激振器安装在配置在车辆的后端部的车辆用灯具的构成的情况下,也可在车辆后退时获得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此时,与将电动式激振器安装在车辆的前端部或后端部的保险杠等的情况相比,可由高硬度的材质构成激振用面板,由此,可提高电动式激振器的振动特性。
[0045]在该情况下,一般来说车辆用灯具成为将透光罩安装在灯主体的前端开口部的构成,因此如果为将该透光罩设为激振用面板的构成,则可由硬度充分高的材质构成激振用面板,由此可充分提高电动式激振器的振动特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6]图1(a)是自斜上方观察本案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式激振器而表示的立体图,(b)是自斜下方观察所述电动式激振器而表示的立体图。
[0047]图2是沿图1 (a)的I1-1I线的剖视图。
[0048]图3是以将所述电动式激振器的罩部件卸除的状态,将所述电动式激振器分解为上部单元与下部单元并自斜上方观察而表示的立体图。
[0049]图4是以将所述电动式激振器的罩部件卸除的状态,将所述电动式激振器分解为上部单元与下部单元并自斜下方观察而表示的立体图。
[0050]图5是在图4的V-V线剖面的位置自下方观察所述电动式激振器的主要部分而表示的图。
[0051]图6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作用的与图5相同的图。
[0052]图7是表示搭载有所述电动式激振器的车辆用灯具的侧剖视图。
[0053]图8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电动式激振器的变化例的与图5相同的图,(a)是表示第1变化例的图,(b)是表示第2变化例的图。
[0054]图9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电动式激振器的变化例的与图6相同的图,(a)是表示第3变化例的图,(b)是表示第4变化例的图,(c)是表示第5变化例的图,(d)是表示第6变化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5]以下,使用图式对本案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56]图1(a)是自斜上方观察本案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式激振器10而表示的立体图,该图的(b)是自斜下方观察其而表示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沿图1(a)的I1-1I线的首1J视图。
[0057]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式激振器10构成为包括:线圈20 ;磁路单元30,形成有收纳该线圈20的下端部的磁隙;线圈支持部件40,以配置在这些线圈20以及磁路单元30的上方侧的状态固定支持线圈20 ;以及悬架50,相对于该线圈支持部件40而将磁路单元30在上下方向可移位地支持。
[0058]而且,该电动式激振器10以在所述线圈支持部件40的上表面40a安装在作为激振用面板的透光罩74(关于其将于下文叙述)的状态使用。此时,该电动式激振器10以如下方式构成,即通过对其线圈20供电而使磁路单元30在上下方向振动,且通过其振动反作用力而使透光罩74振动。[0059]该电动式激振器10包括:上部单元10A ;下部单元10B,安装在该上部单元10A ;以及罩部件10C,以自下方侧覆盖该下部单元10B的方式而安装在上部单元10A。
[0060]图3是以将该电动式激振器10的罩部件10C卸除的状态,将该电动式激振器10分解为上部单元10A与下部单元10B并自斜上方观察而表示的立体图,图4是自斜下方观察这些部件而表示的立体图。另外,图5是在图4的V-V线剖面的位置自下方观察电动式激振器10的主要部分而表示的图。
[0061]也如这些图所示,线圈支持部件40为形成为大致圆板状的树脂成形品,其外径设定为(630~40mm左右(例如35mm左右)的值。在该线圈支持部件40的中心部,形成有在上下方向贯通该线圈支持部件40的圆柱状的贯通孔40c。
[0062]该线圈支持部件40的上表面40a形成为平面状,但位于其外周缘部的环状区域以轻微逐渐降低状形成。而且,在该上表面40a的环状区域嵌入固定有向上方突出的定位销42。
[0063]另一方面,该线圈支持部件40的下表 面40b形成为凹凸状。
[0064]即,在该下表面40b的中央部,形成有以包围贯通孔40c的方式而向下方突出的凸出部40d。另外,在该下表面40b的外周缘部的附近,在其圆周方向的3个部位以相互等间隔而形成有第1突起部40e,在较这些第1突起部40e更内周侧且在圆周方向错开的3个部位的位置,以相互等间隔而形成有第2突起部40f。而且,位于较该下表面40b的3个部位的第1突起部40e更内周侧的部分,除了 3个部位的第2突起部40f的部分以外而形成为包围凸出部40d的环状凹部40h。
[0065]线圈20相对于该线圈支持部件40的固定是隔着绕线筒22而进行。即,线圈20缠绕在形成为直径较线圈支持部件40的外径小一圈的圆筒状的绕线筒22的外周面。而且,该绕线筒22以在其上端部由3个部位的第1突起部40e与3个部位的第2突起部40f夹持的方式利用粘接等固定在线圈支持部件40。
[0066]该线圈20的1对线圈终端(未图示)向其外周侧延伸,在配置在线圈支持部件40的连接部62连接于1对配线电线60。此时,该连接部62以填埋形成在线圈支持部件40的上表面40a的环状区域的凹部的方式配置,且以与所述环状区域大致同一平面地形成。
[0067]而且,这些线圈20、绕线筒22、线圈支持部件40、定位销42以及1对配线电线60作为上部单元10A而一体地构成。
[0068]磁路单元30是磁体32配置在线圈20的内周侧的内磁型的磁路单元,且以由固定在磁体32的下表面的剖面大致U字形的基座34与固定在磁体32的上表面的平板状的磁轭36形成磁隙的方式构成。
[0069]在这些磁体32、基座34以及磁轭36,分别形成有直径较线圈支持部件40的凸出部40d大一圈的开口部。此时,在磁轭36的上表面的内周缘部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环状突起部36a,另外,在基座34的下表面的内周缘部形成有逐渐上升的环状切口部34a。而且,该磁路单元30在悬架50载置在其磁轭36的环状突起部36a的上表面的状态下,通过具有上端凸缘部38a以及下端凸缘部38b的圆筒状的铆钉38而压紧固定。此时,该铆钉38的上端凸缘部38a与悬架50扣合,所述下端凸缘部38b与基座34的环状切口部34a扣合。
[0070]而且,这些磁路单元30、铆钉38以及悬架50作为下部单元10B而一体地构成。
[0071]罩部件10C以大致U字形的剖面且呈圆环状延伸的方式形成,且在其中央部形成有大致圆柱状的柱状开口部lOCa。而且,该罩部件10C在使其内周侧的上端部扣合于线圈支持部件40的凸出部40d的外周面,并且使其外周侧的上端部扣合于线圈支持部件40的3个部位的第1突起部40e的外周面,且使其内周侧以及外周侧的上端面抵接在线圈支持部件40的下表面40b的状态下,固定在线圈支持部件40。
[0072]该固定是通过将形成在线圈支持部件40的下表面40b的外周缘部的附近的3个扣合用突起部40k嵌入至形成在罩部件10的外周侧的上端部的3个扣合用开口部10Cc (参照图1)而进行。此时,3个扣合用开口部10Cc在圆周方向上隔开等间隔地形成,另外,3个扣合用突起部40k形成在与3个第1突起部40e的各者在圆周方向上大致邻接的位置。
[0073]此外,在该罩部件10C的底面部,在圆周方向的2个部位形成有通气孔10Cb。
[0074]悬架50是通过将具有0.5?1.5mm左右(例如1mm左右)的板厚的不锈钢等金属板打孔而形成为板弹簧状。该悬架50包含形成为环状的中心部52、以及自该中心部52延伸的3个可挠性臂54。而且,该悬架50于在其中心部52载置在磁轭36的环状突起部36a的上表面的状态下,所述各可挠性臂54位于线圈20的内周侧的空间中的线圈支持部件40的环状凹部40h的下方附近。
[0075]这些3个可挠性臂54在圆周方向以等间隔配置,且以自其磁路单元30侧的基端部(即中心部52)向线圈支持部件40侧的前端部54a在同一圆周方向(图5中为逆时针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0076]此时,这些各可挠性臂54以在同一平面内在所述同一圆周方向蜿蜓延伸的方式形成,其前端部54a以向圆周方向稍微前端变细的方式形成。
[0077]在这些各可挠性臂54的前端部54a,在其内周侧的端面的最前端部形成有楔状的折回部54al。即,这些各可挠性臂54的前端部54a形成为具有向与所述同一圆周方向相反的方向朝内周侧倾斜突出的折回部54al的扣合片。
[0078]另一方面,在线圈支持部件30中的圆周方向的3个部位,形成有具有与各可挠性臂54大致相同的上下宽度(具体来说,较悬架50的板厚稍微大的上下宽度)的臂插入槽40g。这些各臂插入槽40g以在线圈支持部件30的各第2突起部40f在与所述同一圆周方向相反的方向开口的方式形成。而且,各可挠性臂54的前端部54a向所述同一圆周方向插入至这些各臂插入槽40g。
[0079]此时,这些各臂插入槽40g的上表面由线圈支持部件40的下表面40b构成,且其下表面以及内周面由各第2突起部40f构成。而且,这些各臂插入槽40g的外周侧开放。
[0080]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以使前端部54a已插入至各臂插入槽40g的各可挠性臂54不向与所述同一圆周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而自各臂插入槽40g脱落的防脱构造,设置在各可挠性臂54与各臂插入槽40g之间。
[0081]S卩,在线圈支持部件30的各第2突起部40f中的形成各臂插入槽40g的内周面的部分,形成有楔状的扣合部40fl。这些各扣合部40fl以向所述同一圆周方向朝外周侧倾斜突出的方式形成。而且,在各可挠性臂54的前端部54a向所述同一圆周方向插入至各臂插入槽40g时,各第2突起部40f的扣合部40fl扣合于其折回部54al。
[0082]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各可挠性臂54的扣合部40fl与各臂插入槽40g的扣合部40fl扣合的扣合构造构成所述防脱构造。而且,借此将下部单元10B安装于上部单元 10A。[0083]图6是表示将各可挠性臂54的前端部54a向所述同一圆周方向插入至各臂插入槽40g时的情况的与图5相同的图。
[0084]首先,如图6(a)所示,将下部单元10B自下方压抵于上部单元10A。此时,以各可挠性臂54相对于各第2突起部40f在与所述同一圆周方向相反的方向配置在稍微离开的位置的方式而设置下部单元10B。
[0085]为了自该状态将各可挠性臂54的前端部54a顺利地插入至各臂插入槽40g,必须在设置下部单元10B时,使各可挠性臂54的上表面与线圈支持部件40的下表面40b成为大致同一平面。为了实现此情况,而在相对于各第2突起部40f而在所述同一圆周方向邻接的位置,以与线圈支持部件40的下表面40b大致同一平面地形成有臂载置部40i。而且,通过使各可挠性臂54抵接在这些各臂载置部40i,而使其上表面与线圈支持部件40的下表面40b成为大致同一平面。
[0086]其次,使下部单元10B相对于上部单元10A在所述同一圆周方向旋转,如图6(b)所示,将各可挠性臂54的前端部54a插入至各臂插入槽40g。由此,各可挠性臂54以形成在其前端部54a的楔状的折回部54al撞上形成在各第2突起部40f的楔状的扣合部40H的方式而移动。此时,各可挠性臂54弯曲,其前端部54a向外周侧移位,但各臂插入槽40g由于其外周侧开放,因此所述前端部54a不会与线圈支持部件40干涉。
[0087]然后,如果使下部单元10B相对于上部单元10A在所述同一圆周方向进一步旋转,则如图6(c)所示,各可挠性臂54的前端部54a的折回部54al与各第2突起部40f的扣合部40H扣合。此时,在各臂插入槽40g的开口位置,各第2突起部40f?抵接在各可挠性臂54的前端部54a的内周面。而且 ,由此将各可挠性臂54的前端部54a机械性地紧固在线圈支持部件40,从而确实地实现所述防脱。
[0088]如图1(a)以及图6(a)所示,在线圈支持部件40中,在所述各臂插入槽40g所处的部分形成有将该线圈支持部件40自其上表面40a至下表面40b在上下方向贯通的小直径的粘接剂注入孔40 j。而且,在下部单元10B组装于上部单元10A的状态下,根据需要,通过将粘接剂自上方注入至这些各粘接剂注入孔40 j,而将各可挠性臂54的前端部54a在各臂插入槽40g中粘接于线圈支持部件40,从而可更确实地实现各可挠性臂54的防脱。
[0089]图7是表75搭载有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式激振器10的车辆用灯具70的侧剖视图。
[0090]如该图所示,该车辆用灯具70是配置在车辆的前端部的头灯(head lamp),且构成为在包含灯主体72以及安装在该灯主体72的前端开口部的透光罩74的灯室内收纳有灯具单元80。而且,在该灯室内的透光罩74的后方附近的位置,以包围灯具单元80的方式配置有扩展板76。
[0091]透光罩74例如包含聚碳酸酯树脂等硬质树脂。该透光罩74具有沿着车体形状的表面形状,但以其下部区域相对于其他一般区域向后方侧凹陷的方式形成。该下部区域以沿着大致铅直面延伸的方式形成,且构成为用以安装电动式激振器10的激振器安装部74a。而且,在该激振器安装部74a的前方,配置有以与透光罩74的一般区域的表面为大致同一平面地在车宽方向延伸的暗沟道78。
[0092]电动式激振器10相对于透光罩74的激振器安装部74a而自其后方侧安装。此外,在透光罩74,在所述激振器安装部74a的上端位置形成有向后方侧大致水平地延伸的凸缘部74b,由此,不会透过透光罩74的一般区域直接观察到电动式激振器10。[0093]图2是在以电动式激振器10朝向上方的方式旋转90°的状态下将图7的II部放大而表示的图。
[0094]在图2中,作为激振用面板的透光罩74成为所述激振器安装部74a在水平方向延伸的状态。而且,电动式激振器10以将所述线圈支持部件40的上表面40a压抵在激振器安装部74a的下表面(在车辆用灯具70的状态下为后表面)的状态通过螺丝紧固而固定。
[0095]为了实现此情况,在透光罩74的激振器安装部74a形成有螺丝孔74al,另外,在该激振器安装部74a中的自螺丝孔74al离开的位置,形成有用以插入线圈支持部件40的定位销42的销接受孔74a2。
[0096]而且,在将电动式激振器10的定位销42插入至销接受孔74a2,并且使所述线圈支持部件40的贯通孔40c相对于螺丝孔74al位置对准的状态下,将螺丝90经由罩部件10C的柱状开口部10Ca而插入至线圈支持部件40的贯通孔40c,进而插入至激振器安装部74a的螺丝孔74al,进行螺丝紧固直至其螺丝头部抵接于线圈支持部件40的凸出部40d为止,由此,将电动式激振器10固定在透光罩74的激振器安装部74a。此时,通过形成为将定位销42插入至销接受孔74a2的构成,而预先防止在螺丝紧固时电动式激振器10意外旋转。
[0097]此外,在激振器安装部74a,分别形成有用以不使所述螺丝孔74al以及销接受孔74a2贯通激振器安装部74a的鼓出部74a3、74a4。
[0098]其次,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0099]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式激振器10中,相对于线圈支持部件40而将磁路单元30在上下方向可移位地支持的悬架50,具备将磁路单元30与线圈支持部件40在3个部位连结的3个可挠性臂54,而且,这些各可挠性臂54以俯视时自磁路单元30侧的基端部向线圈支持部件40侧的前端部54a在同一圆周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因此可充分确保各可挠性臂54的长度。而且,借此可将电动式激振器10的最低共振频率设定为较低的值,因此可提高其振动特性。
[0100]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式激振器10在所述线圈支持部件40中的圆周方向的3个部位,形成有具有与各可挠性臂54大致相同的上下宽度的臂插入槽40g,而且,各可挠性臂54的前端部54a向所述同一圆周方向插入至各臂插入槽40g,另外,用以使所述前端部54a不自各臂插入槽40g脱落的防脱构造设置在各可挠性臂54与各臂插入槽40g之间,因此可获得如下的作用效果。
[0101]S卩,各可挠性臂54的前端部54a向所述同一圆周方向插入至各臂插入槽40g,由此,成为由线圈支持部件40自上下两侧夹持的状态。因此,可通过在与磁路单元的振动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插入的各可挠性臂54的前端部54a与线圈支持部件40的扣合作用,而将在上下方向振动的磁路单元30在圆周方向上以某程度的长度支持。而且,由此可缓和在各可挠性臂54的前端部54a产生的应力集中,从而可充分确保对磁路单元30的支持强度。
[0102]此时,用以使各可挠性臂54的前端部54a不自各臂插入槽40g脱落的防脱构造设置在各可挠性臂54与各臂插入槽40g之间,因此可预先防止在电动式激振器10的使用中悬架50意外地向与所述同一圆周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而使各可挠性臂54的前端部54a自各臂插入槽40g脱落。
[0103]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电动式激振器10中,可提高其振动特性,并且可充分确保对磁路单元30的支持强度。[0104]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悬架50与线圈支持部件40的连结是通过以将各可挠性臂54的前端部54a插入至线圈支持部件40的各臂插入槽40g的状态实现所述防脱而进行,因此即便磁路单元30反复进行上下方向的振动,也可将对磁路单元30的支持维持为大致固定的状态。而且,借此可消除如以往般在电动式激振器10的使用中最低共振频率变化的担忧。
[0105]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可挠性臂54的前端部54a未完全固定在线圈支持部件40,因此在磁路单元30在上下方向振动时,可使各可挠性臂54遍及其全长而挠曲变形,由此可将最低共振频率设定为更低的值。此时,如果无须将最低共振频率设定为更低的值,则相应地可使各可挠性臂54形成为厚壁,由此可提高悬架50的耐久性。
[0106]另外,通过如此般采用不将各可挠性臂54的前端部54a完全固定在线圈支持部件40的构成,可使最低共振频率的峰值降低而实现高减振性能。
[0107]在本实施方式中,在3个可挠性臂54中均为其前端部54a与线圈支持部件40的各臂插入槽40g扣合,因此在电动式激振器10的使用中,在3个部位的任一者均可容易地维持扣合状态。因此,在将零件精度设定得稍粗的情况下,也可确实地防止各可挠性臂54的前端部54a自各臂插入槽40g脱落。
[0108]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防脱构造由使形成在各可挠性臂54的前端部54a的楔状的折回部54al与形成在各臂插入槽40g的楔状的扣合部40H扣合的扣合构造构成,因此仅通过将悬架50与磁路单元30 —起向所述同一圆周方向旋转,即可将各可挠性臂54的前端部54a机械性地确实地紧固在线圈支持部件40。
[0109]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式激振器10中,各可挠性臂54配置在线圈20的内周侧,因此可在有限的空间中增大线圈20的缠绕直径并且也可增大磁路单元30的磁体32,由此可增大电动式激振器10的输出。
[0110]此时,这些各可挠性臂54以在所述同一圆周方向蜿蜒延伸的方式形成,因此可不管各可挠性臂54配置在线圈20的内周侧而充分确保其长度。
[0111]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式激振器10以配置在车辆的前端部的车辆用灯具70为安装对象,因此即便在车辆利用电动机行驶时不会产生如引擎声音般的较大的驱动声音的混合型汽车或电动汽车中,也可容易地通过利用电动式激振器10的驱动而自车辆用灯具70发出的声音的作用来对车辆前方的步行者等告知车辆的接近。而且,与将电动式激振器10安装在车辆的前端部的保险杠等的情况相比,可由高硬度的材质构成激振用面板,由此可提高电动式激振器10的振动特性。
[0112]此时,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70将安装在所述灯主体72的前端开口部的透光罩74设定为激振用面板,因此可由充分高硬度的材质构成激振用面板,由此可充分提高电动式激振器10的振动特性。
[0113]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式激振器10的组装大部分通过机械性紧固而进行,粘接剂的使用量极少,因此即便在配置在车辆用灯具70的灯室内的情况下,也可有效地抑制产生如下事态,即因伴随灯具单元80的点亮而产生的灯室内的温度上升导致自粘接剂产生气体,从而使透光罩74变得模糊。
[0114]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悬架50,说明了成为包括3个可挠性臂54的构成的悬架,但也可为包括2根或4根以上的可挠性臂的构成。[0115]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所述防脱构造由使形成在各可挠性臂54的前端部54a的楔状的折回部54al与形成在各臂插入槽40g的楔状的扣合部40H扣合的扣合构造构成,但当然也可采用除此以外的扣合构造,另外,也可代替这样的扣合构造而采用使用螺丝紧固或粘接等的防脱构造。
[0116]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配置在车辆的前端部的车辆用灯具70的透光罩74设定为电动式激振器10的激振用面板,但即便在配置在车辆的后端部的车辆用灯具的透光罩等设定为激振用面板的情况下,也可获得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0117]其次,对所述实施方式的变化例进行说明。
[0118]首先,对所述实施方式的第1变化例进行说明。
[0119]图8(a)是表示本变化例的电动式激振器110的主要部分的与图5相同的图。
[0120]本变化例的电动式激振器110的基本性的构成与所述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但其悬架150的构成与所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
[0121]S卩,本变化例的悬架150构成为:3个可挠性臂154中仅1个可挠性臂154的前端部154a形成为具有楔状的折回部154al的扣合片,作为所述防脱构造的扣合构造仅设置在一个部位。
[0122]如本变化例般,通过设为可挠性臂154的前端部154a的折回部154al与臂插入槽40g的扣合部40fl仅在圆周方向的一个部位扣合的构成,可预先避免在各可挠性臂154的前端部154a插入至各臂插入槽40g的状态下对悬架150施加不必要的张力的顾虑。
[0123]此时,在线圈支持部件40的各臂插入槽40g形成有扣合部40fl,因此即便在将下部单元110B相对于上部单元110A在圆周方向3个部位的任意角度位置压抵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使下部单元110B向所述同一圆周方向旋转,而使形成在3个可挠性臂154中的1个的前端部154a的折回部154al与任一个臂插入槽40g的扣合部40fl扣合。
[0124]其次,对所述实施方式的第2变化例进行说明。
[0125]图8(b)是表示本变化例的电动式激振器210的主要部分的与图5相同的图。
[0126]本变化例的电动式激振器210的基本性的构成与所述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但其线圈支持部件240的构成与所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
[0127]即,本变化例的线圈支持部件240构成为仅在3个臂插入槽240g中的1个臂插入槽240g形成有楔状的扣合部240H,且作为所述防脱构造的扣合构造仅设置在一个部位。
[0128]如本变化例般,通过设为可挠性臂54的前端部54a的折回部54al与臂插入槽240g的扣合部240fl仅在圆周方向的一个部位扣合的构成,可预先避免对各可挠性臂54的前端部54a插入至各臂插入槽240g的悬架50施加不必要的张力的顾虑。
[0129]此时,在各可挠性臂54的前端部54a形成有折回部54al,因此在将下部单元210B相对于上部单元210A在圆周方向3个部位的任意角度位置压抵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使下部单元210B向所述同一圆周方向旋转,而使形成在任一个可挠性臂54的前端部54a的折回部54al扣合在形成在3个臂插入槽240g中的1个臂插入槽240g的扣合部240H。
[0130]其次,对所述实施方式的第3变化例进行说明。
[0131]图9(a)是表示本变化例的电动式激振器310的主要部分的与图6(c)相同的图。
[0132]本变化例的电动式激振器310的基本性的构成与所述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但其线圈支持部件340与悬架350的扣合构造与所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0133]即,在本变化例中,在线圈支持部件340的各臂插入槽340g,形成有自其内周面突出的大致圆弧状的突起部340fl,并且在各可挠性臂354的前端部354a的内周面形成有大致圆弧状的凹部354al。而且,在各可挠性臂354的前端部354a插入至各臂插入槽340g时,各臂插入槽340g的突起部340H与各可挠性臂354的凹部354al扣合,从而实现各可挠性臂354的防脱。
[0134]即便在采用本变化例的构成的情况下,也可获得与所述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0135]其次,对所述实施方式的第4变化例进行说明。
[0136]图9(b)是表示本变化例的电动式激振器410的主要部分的与图6(c)相同的图。
[0137]本变化例的电动式激振器410的基本性的构成与所述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但其线圈支持部件440与悬架450的扣合构造与所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
[0138]S卩,在本变化例中,在线圈支持部件440的各臂插入槽440g,未形成如所述实施方式的扣合部40f 1般的部件,在各可挠性臂454的前端部454a插入至各臂插入槽440g时,形成在其前端部454a的楔状的折回部454al以卡在臂插入槽440g的内周面上的方式进入,在插入结束时,以陷入至臂插入槽440g的内周面的状态,实现各可挠性臂454的防脱。
[0139]此外,在各可挠性臂454的前端部454a向各臂插入槽440g插入特定量时,在其前端部454a向所述同一圆周方向形成的端面部454a2抵接在线圈支持部件440的第2突起部440f的与所述同一圆周方向相反侧的端面,从而确实地阻止进一步的插入。
[0140]即便在采用本变化例的构成的情况下,也可获得与所述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0141]其次,对所述实施方式的第5变化例进行说明。
[0142]图9(c)是表示本变化例的电动式激振器510的主要部分的与图6(c)相同的图。
[0143]本变化例的电动式激振器510的基本性的构成与所述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但其线圈支持部件540与悬架550的扣合构造与所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
[0144]S卩,在本变化例中,在线圈支持部件540的各臂插入槽540g,未形成如所述实施方式的扣合部40H般的部件,另外,在各可挠性臂554的前端部554a,未形成如所述实施方式的折回部54al般的部件。在本变化例中,代替此而在各可挠性臂554的前端部554a形成有在上下方向贯通该前端部554a的贯通孔554al。
[0145]而且,在将各可挠性臂554的前端部554a向各臂插入槽540g插入特定量时,通过销502插入至形成在其前端部554a的贯通孔554al,而实现各可挠性臂554的防脱。此时,作为销502的插入构造,例如可采用将该销502插入至与形成在线圈支持部件540的所述实施方式的粘接剂注入孔40j相同的小孔,进而插入至贯通孔554al为止的构造等。
[0146]在采用本变化例的构成的情况下,也可获得与所述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0147]其次,对所述实施方式的第6变化例进行说明。
[0148]图9(d)是表示本变化例的电动式激振器610的主要部分的与图6(a)相同的图。
[0149]本变化例的电动式激振器610的基本性的构成与所述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但其线圈支持部件640与悬架650的扣合构造与所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
[0150]S卩,在本变化例中,在线圈支持部件640的各臂插入槽640g,未形成如所述实施方式的扣合部40H般的部件,另外,在各可挠性臂654的前端部654a,未形成如所述实施方式的折回部54al般的部件。在本变化例中,代替此而在各可挠性臂654的前端部654a的下表面形成有沿直径方向延伸的槽部654al,另外,线圈支持部件640的各第2突起部640f中的各臂插入槽640g的下表面壁640fl向所述同一圆周方向形成为悬臂梁状,进而,在该下表面壁640fl的上表面形成有沿直径方向延伸的突起部640f2。
[0151]而且,在各可挠性臂654的前端部654a向各臂插入槽640g插入特定量时,各突起部640f2扣合在形成在其前端部654a的槽部654al,从而实现各可挠性臂654的防脱。此时,各第2突起部640f的形成为悬臂梁状的下表面壁640fl挠曲,由此各可挠性臂654的前端部654a顺利地插入至各臂插入槽640g。
[0152]在采用本变化例的构成的情况下,也可获得与所述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0153]在所述第3~第6 变化例中,对线圈支持部件340~640与悬架350~650的扣合构造设置在3个部位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形成为设置在其中的1个部位或2个部位的构成。
[0154]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化例中作为诸要素而表示的数值只不过为一例,当然也可将这些适当设定为不同的值。
[0155][符号的说明]
[0156]10、110、210、310、410、510、610 电动式激振器
[0157]10A、110A、210A上部单元
[0158]10B、110B、210B下部单元
[0159]10C罩部件
[0160]10Ca柱状开口部
[0161]10Cb通气孔
[0162]10Cc扣合用开口部
[0163]20线圈
[0164]22绕线筒
[0165]30磁路单元
[0166]32磁体
[0167]34基座
[0168]34a环状切口部
[0169]36磁轭
[0170]36a环状关起部
[0171]38铆钉
[0172]38a上端凸缘部
[0173]38b下端凸缘部
[0174]40、240、340、440、540、640线圈支持部件
[0175]40a上表面
[0176]40b下表面
[0177]40c贯通孔[0178]40d凸出部
[0179]40e第1突起部
[0180]40f、440f、640f第 2 突起部
[0181]40fl、240fl扣合部
[0182]40g、240g、340g、440g、540g、640g 臂插入槽
[0183]40h环状凹部
[0184]40 i臂载置部
[0185]40 j粘接剂注入孔
[0186]40k扣合用突起部
[0187]42定位销 [0188]50、150、350、450、550、650悬架
[0189]52中心部
[0190]54、154、354、454、554、654可挠性臂
[0191]54a、154a、354a、454a、554a、654a 前端部
[0192]54al、154al、454al折回部
[0193]60配线电线
[0194]62连接部
[0195]70车辆用灯具
[0196]72灯主体
[0197]74透光罩
[0198]74a激振器安装部
[0199]74al螺丝孔
[0200]74a2销接受孔
[0201]74a3、74a4鼓出部
[0202]74b凸缘部
[0203]76扩展板
[0204]78暗沟道
[0205]80灯具单元
[0206]90螺丝
[0207]340fl、640f2突起部
[0208]354al凹部
[0209]454a2、654al端面部
[0210]502销
[0211]554al贯通孔
[0212]640fl下表面壁
[0213]654al槽部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式激振器,包括:线圈;磁路单元,形成有收纳该线圈的下端部的磁隙;线圈支持部件,以配置在这些线圈以及磁路单元的上方侧的状态固定支持所述线圈;以及悬架,相对于该线圈支持部件而将所述磁路单元在上下方向可移位地支持;且所述电动式激振器以在所述线圈支持部件的上表面安装在激振用面板的方式构成,且所述电动式激振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悬架具备将所述磁路单元与所述线圈支持部件在多个部位连结的多个可挠性臂, 这些各可挠性臂以俯视时自所述磁路单元侧的基端部向所述线圈支持部件侧的前端部在同一圆周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在所述线圈支持部件的圆周方向的多个部位,形成有具有与所述各可挠性臂大致相同的上下宽度的臂插入槽, 所述各可挠性臂的前端部向所述同一圆周方向插入至所述各臂插入槽, 用以防止所述各可挠性臂的前端部自所述各臂插入槽脱落的防脱构造,设置在至少I个所述可挠性臂与插入有该可挠性臂的臂插入槽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式激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脱构造由使所述至少I个可挠性臂的前端部与插入有该可挠性臂的臂插入槽扣合的扣合构造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式激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可挠性臂配置在所述线圈的内周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式激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可挠性臂以在所述同一圆周方向蜿蜒延伸的方式形成。
5.一种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其配置在车辆的前端部或后端部,且安装有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式激振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灯具包括灯主体、以及安装在该灯主体的前端开口部的透光罩,且所述透光罩设定为所述激振用面板。
【文档编号】H04R9/04GK103999481SQ201280058655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5日
【发明者】安池诚, 佃保德, 杉本笃, 远藤修, 多多良直树 申请人:星精密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