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耳机缠绕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27820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新型耳机缠绕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耳机缠绕器,它包括壳体、螺旋转轴、电机和按钮;所述的壳体呈中空圆柱体结构,其上端外表面与侧边接触部位设有弧形开口,开口连通壳体内部,外表面设有螺旋状凹槽,便于耳机线的缠绕;所述的螺旋转轴位于壳体内,外表面为螺纹,其一端连接在壳体上端内表面,另一端连接着电机的转轴;所述的电机位于壳体内螺旋转轴的下端,连接着按钮;所述的按钮位于壳体上表面,连接着电机。本实用新型既能通过螺旋转轴将耳机线缠绕在螺旋转轴上,避免耳机线相互缠绕,又能通过按钮控制电机的旋转,从而带动螺旋转轴的旋转。
【专利说明】新型耳机缠绕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缠绕器,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耳机缠绕器。

【背景技术】
[0002]耳塞型耳机属于个人的音响,用于随身听音乐使用。根据其换能方式分类,主要有动圈方式、动铁方式、静电式和等磁式;从结构上分开方式进行分类,可分为半开放式和封闭式;从佩带形式上分类则有耳塞式,挂耳式和头带式。
[0003]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耳塞型耳机的身影,因其结构简单,方便携带,深受人们的喜爱,但其仍有不足之处,由于耳机线通常比较长,人们在收放时,耳机线容易缠绕在一起,有时还会形成死结,使用时十分不方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耳机缠绕器,它利用壳体内的螺旋转轴将耳机线缠绕在螺旋转轴上,避免耳机线的错乱缠绕形成打结现象。
[0005]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耳机缠绕器,它包括壳体、螺旋转轴、电机和按钮;所述的壳体呈中空圆柱体结构,其上端外表面与侧边接触部位设有弧形开口,开口连通壳体内部,外表面设有螺旋状凹槽,便于耳机线的缠绕;所述的螺旋转轴位于壳体内,外表面为螺纹,其一端连接在壳体上端内表面,另一端连接着电机的转轴;所述的电机位于壳体内螺旋转轴的下端,连接着按钮;所述的按钮位于壳体上表面,连接着电机。
[0006]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既能通过螺旋转轴将耳机线缠绕在螺旋转轴上,避免耳机线相互缠绕,又能通过按钮控制电机的旋转,从而带动螺旋转轴的旋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0009]图中,1-按钮、2-开口、3-壳体、4-螺旋转轴、5-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1]图1、图2示意性的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新型耳机缠绕器的结构。
[0012]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新型耳机缠绕器,它包括壳体、螺旋转轴、电机和按钮;螺旋转轴位于壳体内,电机的转子连接着螺旋转轴,其电机的转速和旋转方向通按钮调节。
[0013]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壳体呈中空圆柱体结构,其上端外表面与侧边接触部位设有弧形开口,开口连通壳体内部,外表面设有螺旋状凹槽,便于耳机线的缠绕;开口处用于耳机线的放入,开口的位置可根据不同需求而设定。
[0014]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螺旋转轴位于壳体内,外表面为螺纹,其一端连接在壳体上端内表面,另一端连接着电机的转轴;螺旋转轴外表面外用防滑材料制成,其增大螺旋转轴与耳机线的摩擦力,便于将耳机线缠绕在螺旋转轴上。
[0015]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电机位于壳体内螺旋转轴的下端,连接着按钮;电机的转子连接着螺旋转轴,从而使得电机的旋转带动螺旋转轴的旋转。
[0016]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按钮位于壳体上表面,连接着电机;按钮控制着电机的转速与旋转方向。
[0017]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耳机线通过壳体的开口处放入,耳机线与螺旋转轴接触,按动按钮,螺旋转轴旋转,带动耳机线的旋转,使得耳机线通过壳体外表面的螺旋状凹槽缠绕在螺旋转轴。
[0018]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至少一个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耳机缠绕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螺旋转轴、电机和按钮;所述的壳体呈中空圆柱体结构,其上端外表面与侧边接触部位设有弧形开口,开口连通壳体内部,夕卜表面设有螺旋状凹槽;所述的螺旋转轴位于壳体内,外表面为螺纹,其一端连接在壳体上端内表面,另一端连接着电机的转轴;所述的电机位于壳体内螺旋转轴的下端,连接着按钮;所述的按钮位于壳体上表面,连接着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耳机缠绕器,其特征在于:螺旋转轴外表面外用防滑材料制成。
【文档编号】H04R1/10GK203933901SQ201420232666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7日
【发明者】王丛 申请人:王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