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通道大功率音频放大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29070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通道大功率音频放大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双通道大功率音频放大电路,设置有第一信号差模输入单元、第一恒流负载偏置电路、第一信号电压放大电路、第一热耦合偏置单元、第一电流放大电路、第二信号差模输入单元、第二恒流负载偏置电路、第二信号电压放大电路、第二热耦合偏置单元、第二电流放大电路和静音待机控制电路。该双通道大功率音频放大电路具有噪声低、失真小、功耗少的特点,能够提高电路的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通道大功率音频放大电 路。 一种双通道大功率音频放大电路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音响系统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音频功率放大器,简称: 音频功放,是音响系统中最基本的设备,它的任务是把来自信号源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 以驱动扬声器发出声音。一套良好的音响系统,音频功放的作用功不可没。因此,音频功放 的性能直接决定音响系统的效果。
[0003] 由于考虑到功率、阻抗、失真、动态以及不同的使用范围和控制调节功能,不同的 功放在内部的信号处理、线路设计和生产工艺上也各不相同。
[0004] 现有技术的大功率首频放大电路多存在噪声1?、损耗大的问题,不能满足1?品质 使用条件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双通道大功率音 频放大电路,该双通道大功率音频放大电路具有噪声低、失真小、功耗少的特点,能够提高 电路的工作效率。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0007] -种双通道大功率音频放大电路,设置有第一信号差模输入单兀、第一;111流负载 偏置电路、第一信号电压放大电路、第一热耦合偏置单元、第一电流放大电路、第二信号差 模输入单元、第二恒流负载偏置电路、第二信号电压放大电路、第二热耦合偏置单元、第二 电流放大电路和静音待机控制电路;
[0008] 第一信号差模输入单兀设有电阻R1、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 ;第一;〖亘流负载偏置电 路设有三极管Q5、三极管Q6、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和二极管D1 ;
[0009] 第一信号电压放大电路设有三极管Q3和电容C1,第一热稱合偏置单兀设置有电 阻R2、电阻R3和三极管Q4 ;第一电流放大电路设有电阻R21、电阻R22、三极管Q8、三极管 Q18、三极管Q9和三极管Q19 ;
[0010] 第二信号差模输入单元设有电阻R9、三极管Q16和三极管Q17;第二恒流负载偏置 电路设有三极管Q14、三极管Q15、电阻R10、电阻R11和电阻R12,第二信号电压放大电路设 有三极管Q12和电容C2,第二热耦合偏置单元设置有电阻R7、电阻R8和三极管Q13 ;第二 电流放大电路设有电阻R23、电阻R24、三极管Q10、三极管Q20、三极管Q11和三极管Q21 ;
[0011] 静音待机控制电路设置有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三极管Q7、电容C3和二极 管D2 ;
[0012] 电阻R1的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电阻R9的一端、三极管 Q16的集电极、三极管Q12的发射极与引脚8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电容C1的一端、三极 管Q3的基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引脚11连接,三极管Q1的发 射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与引脚12连接,电 容C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电阻R2 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 极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9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8的集 电极、三极管Q18的集电极、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三极管Q20的集电极与引脚3连接,三极 管Q8的射极、三极管Q18的基极与电阻R21的一端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三极管Q18的 射极与引脚4连接,三极管Q19的射极、三极管Q9的基极与电阻R22的一端连接,电阻R22 的另一端、三极管Q9的射极与引脚5连接,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三极管Q19的集电极、三极 管Q11的集电极、三极管Q21的集电极与引脚2连接,三极管Q21的基极与电阻R8的一端 连接,三极管Q21的射极、三极管Q11的基极与电阻R24的一端连接,电阻R24的另一端、三 极管Q11的射极与引脚7连接,三极管Q10的射极、三极管Q20的基极与电阻R23的一端连 接,电阻R23的另一端、三极管Q20的射极与引脚6连接,三极管Q10的基极与电容C2的一 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三极管Q12的基极、电阻R9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7的集电极连 接,三极管Q12的集电极、三极管Q13的集电极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电 阻R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3的射极与三极管Q14的集电极连接, 三极管Q16的基极与引脚14连接,三极管Q17的基极与引脚15连接,三极管Q16的射极、 三极管Q17的射极与三极管Q1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4的基极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 电阻R10的另一端、三极管Q15的基极、电容C3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 二极管D1的正极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4的射极与电阻R11的一端连接,三极 管Q15的射极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电阻R6的一 端、二极管D21的负极、电阻R5的一端、电阻R15的一端与引脚1连接,三极管Q15的射极 与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与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6的射极与电 阻R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4的一端与引脚10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电阻R15的另一端 与引脚13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三极管Q7 的射极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
[0013] 本实用新型的双通道大功率音频放大电路,具有噪声低、失真小、功耗少的特点, 能够提高电路的工作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 任何限制。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通道大功率音频放大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在图1中,包括:
[0017] 第一信号差模输入单兀11、
[0018] 第一恒流负载偏置电路21、
[0019] 第一信号电压放大电路31、
[0020] 第一热耦合偏置单元41、
[0021] 第一电流放大电路51、
[0022] 第二信号差模输入单元12、
[0023] 第二恒流负载偏置电路22、
[0024] 第二信号电压放大电路32、
[0025] 第二热耦合偏置单元42、
[0026] 第二电流放大电路52、
[0027] 静音待机控制电路6。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9] 实施例1。
[0030] 一种双通道大功率音频放大电路,如图1所示,设置有第一信号差模输入单元11、 第一 ;〖亘流负载偏置电路21、第一信号电压放大电路31、第一热稱合偏置单兀41、第一电流 放大电路51、第二信号差模输入单兀12、第二恒流负载偏置电路22、第二信号电压放大电 路32、第二热耦合偏置单元42、第二电流放大电路52和静音待机控制电路6。
[0031] 第一信号差模输入单兀设有电阻R1、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 ;第一;〖亘流负载偏置电 路设有三极管Q5、三极管Q6、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和二极管D1 ;
[0032] 第一信号电压放大电路设有三极管Q3和电容C1,第一热稱合偏置单兀设置有电 阻R2、电阻R3和三极管Q4 ;第一电流放大电路设有电阻R21、电阻R22、三极管Q8、三极管 Q18、三极管Q9和三极管Q19。
[0033] 第二信号差模输入单元设有电阻R9、三极管Q16和三极管Q17;第二恒流负载偏置 电路设有三极管Q14、三极管Q15、电阻R10、电阻R11和电阻R12,第二信号电压放大电路设 有三极管Q12和电容C2,第二热耦合偏置单元设置有电阻R7、电阻R8和三极管Q13 ;第二 电流放大电路设有电阻R23、电阻R24、三极管Q10、三极管Q20、三极管Q11和三极管Q21。
[0034] 静音待机控制电路设置有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三极管Q7、电容C3和二极 管D2。
[0035] 电阻R1的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电阻R9的一端、三极管 Q16的集电极、三极管Q12的发射极与引脚8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电容C1的一端、三极 管Q3的基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引脚11连接,三极管Q1的发 射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与引脚12连接,电 容C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电阻R2 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 极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9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8的集 电极、三极管Q18的集电极、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三极管Q20的集电极与引脚3连接,三极 管Q8的射极、三极管Q18的基极与电阻R21的一端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三极管Q18的 射极与引脚4连接,三极管Q19的射极、三极管Q9的基极与电阻R22的一端连接,电阻R22 的另一端、三极管Q9的射极与引脚5连接,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三极管Q19的集电极、三极 管Q11的集电极、三极管Q21的集电极与引脚2连接,三极管Q21的基极与电阻R8的一端 连接,三极管Q21的射极、三极管Q11的基极与电阻R24的一端连接,电阻R24的另一端、三 极管Q11的射极与引脚7连接,三极管Q10的射极、三极管Q20的基极与电阻R23的一端连 接,电阻R23的另一端、三极管Q20的射极与引脚6连接,三极管Q10的基极与电容C2的一 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三极管Q12的基极、电阻R9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7的集电极连 接,三极管Q12的集电极、三极管Q13的集电极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电 阻R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3的射极与三极管Q14的集电极连接, 三极管Q16的基极与引脚14连接,三极管Q17的基极与引脚15连接,三极管Q16的射极、 三极管Q17的射极与三极管Q1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4的基极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 电阻R10的另一端、三极管Q15的基极、电容C3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 二极管D1的正极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4的射极与电阻R11的一端连接,三极 管Q15的射极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电阻R6的一 端、二极管D21的负极、电阻R5的一端、电阻R15的一端与引脚1连接,三极管Q15的射极 与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与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6的射极与电 阻R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4的一端与引脚10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电阻R15的另一端 与引脚13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三极管Q7 的射极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
[0036] 该双通道大功率音频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正常供电后会主动给引脚 13 -个3. 5V飞.5V的直流电压信号,使第一恒流负载偏置电路21部分正常起恒流作用,以 致整个电路退出静音待机状态;音频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分别从引脚11、引脚12输入,经 差模放大电路11后,输入的信号在第一信号电压放大电路31部分进行电压放大,最后到第 一电流放大电路51部分进行电流放大,对外扬声器进行功率输出。对于41部分,其主要作 用为对高发热的第一电流放大电路51部分中的Q8、Q9两个大功率输出管作热耦合,使电路 能一直保持在稳定的偏置状态,并消除交越失真。静音待机控制电路6,当引脚13输入电压 信号时,电压信号通过D2,使Q7打开,然后通过R13给第一恒流负载偏置电路21部分供电 进行偏置,从而使得电路进入工作状态。R15的作用是提高引脚13的信号的撤去效率,防止 产生影响。
[0037] 第二信号差模输入单元12、第二恒流负载偏置电路22、第二信号电压放大电路 32、第二热耦合偏置单元42、第二电流放大电路52的工作原理与上述相同。
[0038] 实践证明,该双通道大功率音频放大电路具有噪声低、失真小、功耗少的特点,能 够提高电路的工作效率。
[0039]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 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 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双通道大功率音频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第一信号差模输入单元、第 一;〖亘流负载偏置电路、第一信号电压放大电路、第一热稱合偏置单兀、第一电流放大电路、 第二信号差模输入单元、第二恒流负载偏置电路、第二信号电压放大电路、第二热耦合偏置 单元、第二电流放大电路和静音待机控制电路; 第一信号差模输入单兀设有电阻R1、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 ;第一;〖亘流负载偏置电路设 有三极管Q5、三极管Q6、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和二极管D1 ; 第一信号电压放大电路设有三极管Q3和电容C1,第一热稱合偏置单兀设置有电阻R2、 电阻R3和三极管Q4 ;第一电流放大电路设有电阻R21、电阻R22、三极管Q8、三极管Q18、三 极管Q9和三极管Q19 ; 第二信号差模输入单元设有电阻R9、三极管Q16和三极管Q17 ;第二恒流负载偏置电路 设有三极管Q14、三极管Q15、电阻R10、电阻R11和电阻R12,第二信号电压放大电路设有三 极管Q12和电容C2,第二热耦合偏置单元设置有电阻R7、电阻R8和三极管Q13 ;第二电流 放大电路设有电阻R23、电阻R24、三极管Q10、三极管Q20、三极管Q11和三极管Q21 ; 静音待机控制电路设置有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三极管Q7、电容C3和二极管 D2 ; 电阻R1的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电阻R9的一端、三极管Q16 的集电极、三极管Q12的发射极与引脚8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电容C1的一端、三极管Q3 的基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引脚11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三 极管Q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与引脚12连接,电容C1的 另一端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电阻R2的一端 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三 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9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三 极管Q18的集电极、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三极管Q20的集电极与引脚3连接,三极管Q8的 射极、三极管Q18的基极与电阻R21的一端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三极管Q18的射极与 引脚4连接,三极管Q19的射极、三极管Q9的基极与电阻R22的一端连接,电阻R22的另一 端、三极管Q9的射极与引脚5连接,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三极管Q19的集电极、三极管Q11 的集电极、三极管Q21的集电极与引脚2连接,三极管Q21的基极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三 极管Q21的射极、三极管Q11的基极与电阻R24的一端连接,电阻R24的另一端、三极管Q11 的射极与引脚7连接,三极管Q10的射极、三极管Q20的基极与电阻R23的一端连接,电阻 R23的另一端、三极管Q20的射极与引脚6连接,三极管Q10的基极与电容C2的一端连接, 电容C2的另一端、三极管Q12的基极、电阻R9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7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 Q12的集电极、三极管Q13的集电极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8的另 一端与三极管Q1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3的射极与三极管Q14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6 的基极与引脚14连接,三极管Q17的基极与引脚15连接,三极管Q16的射极、三极管Q17 的射极与三极管Q1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4的基极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 另一端、三极管Q15的基极、电容C3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二极管D1的 正极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4的射极与电阻R11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15的射 极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电阻R6的一端、二极管 D21的负极、电阻R5的一端、电阻R15的一端与引脚1连接,三极管Q15的射极与电阻R5的 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与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6的射极与电阻R6的另一 端连接,电阻R14的一端与引脚10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电阻R15的另一端与引脚13连 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三极管Q7的射极连接, 三极管Q7的集电极、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
【文档编号】H04R3/00GK203896315SQ201420325457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8日
【发明者】颜达远, 洪学毅, 黄锦云, 余丽萍 申请人:珠海市华晶微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