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6337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主机模式及从机模式进行工作的双模式用通信装置以及使用该通信装置的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搭载于车辆等移动体的音响主机(以下记作HU)是既具有无线LAN(L 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的主机(AP;Acces s Point(接入点))的功能又具有从机(STA;Station(终端))功能的双模式终端。通过由该HU作为主机来进行工作,从而提供利用无线通信将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化视频光盘)等的视频发送至从机终端并在从机终端上进行重放这一服务。

此处,设定移动通信终端(主机)与平板终端(从机)被带入到存在H U的车内的情况。该情况下,由于HU的网络与将移动通信终端及平板终端进行无线LAN连接而构建的网络独立,因此平板终端无法同时既接受HU的服务又接受移动通信终端的服务(互联网等)。

为了使得平板终端能同时接受HU的服务又接受移动通信终端的服务,需要将平板终端、HU以及移动通信终端通过无线LAN来进行连接。然而,为此会存在如下(1)、(2)的问题。

(1)首先,必须将主机的SSID(Service Set Ide ntifier:服务集标识符)及通行短语等网络连接信息输入从机,这对于用户来说较为烦琐。

在本次的情况下,用户必须将作为主机的移动通信终端或HU的网络连接信息输入作为从机的平板终端或HU。另外,用户必须预先记住多个网络连接信息。由此,网络连接信息的输入对于用户来说造成较大负担。

(2)其次,需要使得平板终端能同时接受HU的服务又接受移动通信终端的服务,且不对移动通信终端造成负担的网络结构。

在HU与平板终端参与到以移动通信终端为主机的网络的情况下,平板终端在接受来自HU的服务时也需要经由移动通信终端,使得移动通信终端始终进行工作。由此,引起移动通信终端的耗电增加及通信速度下降。

在专利文献1中,以具有两个网络作为前提。第1网络由以主机模式进行工作的主机终端以及既以主机模式又以从机模式进行工作的双模式终端来构成。第2网络由双模式终端彼此构成。此外,还具有利用LAN电缆与主机终端连接的管理装置。管理装置存储各终端的网络连接信息并对网络结构进行管理。

在属于第1网络的一个双模式终端想要将连接对象变更为第2网络的情况下,通过从该双模式终端对管理装置进行指示,从而能重建最佳的第2网络。

然而,由于管理装置利用事先存储的各终端的网络连接信息来重建网络,因此在存在管理装置未掌握的网络及终端的情况下,无法进行重建。因此,用户需要利用网络连接信息来手动重建网络,从而无法解决上述问题(1)。

专利文献2中,在以从机模式进行工作的打印机参与到连接有以主机模式进行工作的主机终端以及以从机模式进行工作的从机终端的网络时,仅在重建网络时使打印机以主机模式进行动作。

上述专利文献2中,仅在重建网络时使打印机以主机模式进行工作,但在专利文献3中,始终使打印机以主机模式进行工作。

以往,需要用户根据步骤来变更主机终端、从机终端与打印机的无线L AN的设定。对此,在专利文献2、3中,在用户指示变更从机终端与打印机的连接对象的情况下,打印机能够以主机模式进行工作,从从机终端接收网络连接信息,并利用该信息来参与到主机终端的网络。由此,与现有的设定步骤相比,能够更方便地重建网络,能够减轻用户的操作负担。

然而,用户需要指示来变更打印机与从机终端的连接对象,或者需要对从机终端输入打印机的网络连接信息,因此无法完全解决上述问题(1)。

另外,由于打印机与从机终端参与到主机终端的网络,因此主机终端始终进行工作。专利文献3中设了主机终端使用不可移动式家用路由器的情况,但在使用了利用电池来进行工作的移动路由器的情况下,上述(2)的耗电等成为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13-2149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特开2003-143156号公报

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特开2007-22180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上所述,在现有的通信系统中,存在重建网络时用户的操作负担较大,设定烦琐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得以完成,其目的在于,减轻重建网络时设定的烦琐程度。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装置是既以主机模式进行工作又以从机模式进行工作的双模式的通信终端,该通信装置包括:信息获取部,在从正参与主机终端所提供的第1无线网络中的从机终端被通知了请求连接至以通信终端作为主机所提供的第2无线网络的连接请求的情况下,该信息获取部从从机终端获取为了参与到第1无线网络所需的网络连接信息;以及网络构建部,该网络构建部使用信息获取部所获取到的网络连接信息,重建至少由通信装置、主机终端以及从机终端参与的第3无线网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信装置在从从机终端接收到连接请求的情况下,从从机终端获取网络连接信息,以重建无线网络,因此能够减轻重建网络时用户的操作负担,从而减轻设定的烦琐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网络构建示例的图。

图2是作为用于辅助理解实施方式1的参考例而示出网络构建示例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通信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通信装置进行无线LAN连接的从机终端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通信装置重建网络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从机终端重建网络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主机终端重建网络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通信装置在将重建的网络复原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从机终端在将重建的网络复原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主机终端在将重建的网络复原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网络构建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为了对本发明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首先,利用图1对使用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网络构建示例的概要进行说明。图1的示例中,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通信装置即HU10被设置于车内。HU10是既以主机模式进行工作又以从机模式进行工作的双模式通信装置的一个示例。平板终端20是以从机模式进行动作的从机终端的一个示例。移动通信终端30是以主机模式进行动作的主机终端的一个示例。

以下由从从机终端指向主机终端的黑色箭头来表示无线LAN连接。另外,由分别指向终端的白色箭头来表示近场型无线通信(例如NFC;Ne 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

图1(a)中,设定将移动通信终端30与平板终端20进行无线LAN连接而成的网络B被带入到存在HU10的网络A的车内的情况。

该情况下,平板终端20能够接受移动通信终端30所提供的服务(互联网等)。另一方面,由于未通过无线LAN与HU10连接,因此平板终端20无法接受HU10所提供的服务(利用无线通信将视频发送至平板终端20并在平板终端20上重放等)。

平板终端20为了既能接受移动通信终端30的服务又能接受HU10的服务,需要重建网络。

图1(b)中,用户使平板终端20的近场型无线部靠近HU10的近场型无线部,从而使平板终端20与HU10进行近场型无线通信。由此存在如下优点。

(1)“手持”这一用户动作本身意味用户对网络重建意图的确认,由此能够更加简单地执行意图确认。

(2)能够在HU10与平板终端20之间收发用于重建网络的网络连接信息。

此外,在现有技术中,不存在从平板终端20向HU10发送作为用于重建网络的网络连接信息之一的“移动通信终端30的网络连接信息”的技术。对此,实施方式1中,能够在平板终端20中准备用于获取“移动通信终端30的网络连接信息”的应用程序、以及将获取的“移动通信终端30的网络连接信息”发送至HU10并接收“HU10的网络连接信息”的近场型无线通信功能。由此,无需用户将用于重建网络的网络连接信息输入至HU10及平板终端20的操作。

图1(c)示出了重建后的网络C。该网络C中,HU10起到移动通信终端30与平板终端20的中继设备的作用,确认移动通信终端30为主机、HU10为从机的无线LAN连接,并且确认HU10为主机、平板终端20为从机的无线LAN连接网络C中,以移动通信终端30、HU10、平板终端20的顺序或平板终端20、HU10、移动通信终端30的顺序来传输数据。

网络C的结构存在如下优点。

(1)平板终端20通过无线LAN既与移动通信终端30进行连接又与HU10进行连接,因此能够同时接受双方的服务。

(2)与图2的结构、即移动通信终端30为主机,HU10与平板终端20为从机来构成网络D的情况相比,图1(c)的网络C能够减少移动通信终端30所收发的数据量。另外,能够抑制移动通信终端30的耗电增加及通信速度下降。

图2的网络D的情况下,分别在移动通信终端30与HU10之间、以及移动通信终端30与平板终端20之间收发数据。因此,在平板终端20从HU10接受服务的情况下,需要经由移动通信终端30,因此移动通信终端30始终进行工作。由此,引起移动通信终端的耗电及通信速度下降。

另一方面,在图1(c)的网络C的情况下,在平板终端20从HU10接受服务的情况下,无需经由移动通信终端30,因此移动通信终端30仅在对平板终端20提供服务时收发数据。因此,能够抑制移动通信终端30的耗电及通信速度下降。

接着,对实施方式1的HU10、平板终端20以及移动通信终端30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表示HU10的内部结构的框图。HU10包含:控制部11、AP动作部12、STA动作部13、无线LAN管理部14、近场型无线部15、存储部16、网络构建部17、媒体播放器18以及输入部19。

此外,无线LAN管理部14相当于“无线网络管理部”,近场型无线部15相当于“信息获取部”。

图4是表示平板终端20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平板终端20包含:控制部21、STA动作部22、存储部23、近场型无线部24、应用程序执行部25、输入部26以及显示部27。

HU10具有以下特征。

(1)HU10将HU10的主机模式的网络连接信息发送至平板终端20。

(2)HU10从平板终端20接收移动通信终端30的网络连接信息。

(3)HU10使用从平板终端20接收到的移动通信终端30的网络连接信息来与移动通信终端30进行无线LAN连接。

(4)HU10存储有使平板终端20执行的重建应用程序存在于互联网上的URL。

(5)HU10对车内的无线状况(信道等)进行管理,降低无线LAN的电波干扰。

控制部11是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 t:中央处理器)等构成的单元,控制HU10的各单元。

AP动作部12及STA动作部13是用于使HU10起到移动通信终端30与平板终端20的无线LAN中继设备的作用的单元。AP动作部12在与作为从机终端的平板终端20进行无线LAN连接及通信时,起到主机(AP)的作用。STA动作部13在与作为主机终端的移动通信终端30进行无线LAN连接及通信时,起到从机(STA)的作用。

无线LAN管理部14是对车内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备的信道等进行管理的单元。该无线LAN管理部14监视天线的电波强度,对AP动作部12以及STA动作部13分配合适的信道(频带)及时间(通信定时)中的至少一方,以使得不产生作为通信障碍原因的无线LAN的电波干扰。

此处,对无线LAN管理部14的动作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首先,无线LAN管理部14通过HU10的天线、AP动作部12以及STA动作部13对车内通信设备的信道信息进行扫描。接着无线LAN管理部14预先基于扫描出的信道信息选出几个未发生无线干扰的信道来作为备选,对于移动通信终端30与STA动作部13的无线LAN通信使用其中一个备选信道。另外,无线LAN管理部14从剩余的备选信道中选出平板终端20与AP动作部12之间的无线LAN通信所使用的信道,并生成信道信息,通过后述的近场型无线部15来向平板终端20进行通知。

近场型无线部15是用于在与平板终端20的近场型无线部24之间进行近场型的无线通信的单元。近场型无线通信使用NFC、红外线、蓝牙(注册商标)等。

该近场型无线部15在过于远离平板终端20时将无法进行通信。例如,在NFC的情况下,若远离超过10cm则难以进行通信。因此,用户需要使平板终端20靠近HU10的近场型无线部15。由此,“靠近”这一用户动作意味着用户对网络重建意图的确认,由此能够省略通过按钮等输入意图确认的输入操作。

在通过由用户使平板终端20靠近HU10,从而由近场型无线部15检测出平板终端20并开始近场型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控制部11将其视作从平板终端20获得连接请求,对网络构建部17发出网络重建的指示。

近场型无线部15能够将存储在存储部16中的重建应用程序存在于互联网上的URL、以及存储在存储部16中的HU10的网络连接信息(AP动作部12的SSID等)发送至平板终端20。另外,近场型无线部15能够从平板终端20接收移动通信终端30的网络连接信息(SSID等)。

例如,在NFC的情况下,若用户使处于重建应用程序已启动的状态下的平板终端20靠近HU10的近场型无线部15,则HU10的近场型无线部15从平板终端20的近场型无线部24接收移动通信终端30的网络连接信息,并向平板终端20的近场型无线部24发送HU10的网络连接信息。

另外,例如,在红外线的情况下,若用户将处于重建应用程序已启动的状态下的平板终端20朝向HU10的近场型无线部15,则HU10的近场型无线部15从平板终端20的近场型无线部24接收移动通信终端30的网络连接信息,并向平板终端20的近场型无线部24发送HU10的网络连接信息。

另外,例如,在蓝牙(注册商标)的情况下,若用户将处于重建应用程序已启动的状态下的平板终端20带入车内(即、进入无线通信圈内)、或者用户在车内启动平板终端20的重建应用程序,则在平板终端20的近场型无线部24与HU10的近场型无线部15之间开始无线通信。该状态下,HU10的近场型无线部15从平板终端20的近场型无线部24接收移动通信终端30的网络连接信息,并将HU10的网络连接信息发送至平板终端20的近场型无线部24。

存储部16是由硬盘驱动器(HDD)、半导体存储器等存储装置构成的单元。该存储部16存储如下信息:AP动作部12的网络连接信息、移动通信终端30的网络连接信息、使平板终端20执行的重建应用程序存在于互联网上的URL、以及重建前的网络结构信息等。

移动通信终端30的网络连接信息由近场型无线部15来获取,在重建网络时由网络构建部17来使用。

构成为能够通过互联网来从web服务器获取重建应用程序。HU10的近场型无线部15通过将重建应用程序的URL发送至平板终端20,从而能够由平板终端20当场下载重建应用程序并执行。

此外,也可以构成为预先在存储部16中存储重建应用程序,由平板终端20从HU10的存储部16直接获取重建应用程序。

本发明中,也能够将重建后的网络(例如图1(c))恢复成重建前的网络(例如图1(a))。因此,由存储部16存储网络重建前与HU10无线LAN连接的终端(未图示)的网络连接信息,以作为重建前的网络结构信息。例如由近场型无线部15来获取重建前的网络结构信息,在恢复网络时由网络构建部17来使用。

网络构建部17是变更无线LAN的设定的单元。在如下情况下需要变更无线LAN的设定,即、将图1(a)所示的网络重建为图1(c)所示的网络的情况、以及恢复至重建前的网络的情况。

在重建网络的情况下,网络构建部17使用存储在存储部16中的移动通信终端30的网络连接信息来变更STA动作部13的无线LAN设定。由此,STA动作部13与移动通信终端30进行无线LAN连接。

AP动作部12与平板终端20之间的无线LAN连接由平板终端20执行的重建应用程序来进行。也就是说,若平板终端20中通过重建应用程序的动作来变更无线LAN设定,则平板终端20与HU10的AP动作部12进行无线LAN连接。

网络构建部17在完成网络重建后,通过无线LAN通知平板终端20网络重建已完成的意思。

在恢复到重建前的网络的情况下,网络构建部17使用存储在存储部16中的网络结构的信息。网络构建部17基于该信息来变更无线LAN的设定,从而切断与重建后和HU10连接的终端之间的连接,与重建前和HU10连接的终端连接。

媒体播放器18是用户从DVD、CD(Compact Disc:光盘)、HDD、半导体存储器等存储媒介读出内容数据并进行重放的单元。

控制部11能够将媒体播放器18进行重放的内容数据通过AP动作部12的无线LAN通信发送至平板终端20,并由平板终端20进行重放。

输入部19是由按钮等输入设备构成的单元。用户在想要将重建后的网络复原的情况下,例如通过按下输入部19的按钮等来输入使网络复原的指示。

控制部11在对输入部19输入将网络复原的指示后,对网络构建部17进行指示以将网络复原。

平板终端20具有以下特征。

(1)平板终端20从HU10接收HU10的主机模式的网络连接信息。

(2)平板终端20存储先前登录过的移动通信终端30的网络连接信息。

(3)平板终端20将先前登录过的移动通信终端30的网络连接信息发送至HU10。

控制部21是由CPU等构成的单元,控制平板终端20的各单元。

STA动作部22在与主机进行无线LAN连接及通信时,起到从机的作用。此处所称的主机是HU10的AP动作部12及移动通信终端30。

存储部23是由HDD、半导体存储器等存储装置构成的单元。该存储部23存储有重建应用程序、重建网络前进行了无线LAN连接的移动通信终端30的网络连接信息等。

重建应用程序是用于重建网络的应用程序,在重建网络时由应用程序执行部25来使用。

移动通信终端30的网络连接信息是为了将平板终端20与移动通信终端30进行无线LAN连接而由STA动作部22使用的信息。该网络连接信息是过去为了构建图1(a)的网络B而由用户输入的信息,用户无需在重建图1(c)的网络C时再次输入。

近场型无线部24是具有与搭载于HU10的近场型无线部15相同的功能的单元。近场型无线部24的目的在于,将存储在存储部23中的移动通信终端30的网络连接信息发送至HU10的近场型无线部15,从近场型无线部15接收HU10的网络连接信息。

另外,近场型无线部24在存储部23中没有重建应用程序的情况下,以用户使平板终端20靠近HU10为触发,从HU10的近场型无线部15接收重建应用程序存在于互联网上的URL。

控制部21基于该URL并通过STA动作部22与移动通信终端30的无线LAN通信来下载重建应用程序,并存储至存储部23。

应用程序执行部25是执行重建应用程序的单元。例如,通过构成控制部21的CPU执行重建应用程序,从而实现应用程序执行部25的功能。

应用程序执行部25通过执行重建应用程序来执行如下所述那样的动作。

应用程序执行部25催促用户在重建应用程序启动后,使平板终端20的近场型无线部24靠近HU10的近场型无线部15。催促用户的方法可以是任意的方法,例如应用程序执行部25在显示部27显示消息等,或由未图示的扬声器来输出语音。

用户使平板终端20的近场型无线部24靠近HU10的近场型无线部15的期间,应用程序执行部25将存储在存储部23中的移动通信终端30的网络连接信息经由近场型无线部24发送至HU10,并从HU10接收HU10的网络连接信息。

应用程序执行部25使用所接收到的HU10的网络连接信息来变更STA动作部22的无线LAN设定。由此,STA动作部22与HU10的AP动作部12进行无线LAN连接。

此外,在将重建后的网络恢复成重建前的网络的情况下,通过无线LAN通信从HU10接收到“将网络复原”这一指示后,应用程序执行部25使用存储在存储部23中的重建前进行无线LAN连接的移动通信终端30的网络连接信息来变更STA动作部22的无线LAN设定。由此,STA动作部22与移动通信终端30进行无线LAN连接。

输入部26是由触摸面板等输入设备构成的单元。用户在想要重建网络的情况下,操作输入部26的触摸面板来启动重建应用程序。

控制部21在对输入部26输入重建应用程序启动的指示后,对应用程序执行部25进行指示以启动重建应用程序。

显示部27是由显示器构成的单元。例如,也可以将显示部27的显示器与输入部26的触摸面板构成为一体。

显示部27例如显示重建网络的连接对象,或显示重建完成作为应用程序执行部25的执行画面。另外,通过控制部21的控制使显示部27显示从HU10发送来的内容数据。

接着,对实施方式1的HU10、平板终端20以及移动通信终端30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说明网络重建时的动作,接着说明将重建后的网络复原的动作。

图5是表示网络重建时的HU10的动作的流程图。

此处,以在平板终端20中安装有重建应用程序,且近场型无线为NFC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在构建图1(a)所示的网络的状态下,如图1(b)所示,用户使重建应用程序已启动的状态下的平板终端20靠近HU10的近场型无线部15。在步骤ST101中,近场型无线部15检测出能通过NFC进行无线通信的平板终端20、即靠近近场型无线部15的平板终端20。

在步骤ST102中,近场型无线部15在使平板终端20靠近近场型无线部15的期间,通过利用NFC进行无线通信,从平板终端20接收移动通信终端30的网络连接信息。近场型无线部15将所接收到的移动通信终端30的网络连接信息存储至存储部16。

在步骤ST103中,近场型无线部15在使平板终端20靠近近场型无线部15的期间,通过利用NFC进行无线通信,将HU10的网络连接信息发送至平板终端20。

该网络连接信息中也可以包含无线LAN管理部14所决定的信道信息。

平板终端20在使用所接收到的HU10的网络连接信息来变更无线LAN的设定的情况下,将与移动通信终端30之间的无线LAN连接切断。然后,在步骤ST104中,开始HU10的AP动作部12与平板终端20之间的无线LAN连接。

在步骤ST105中,网络构建部17使用存储在存储部16中的移动通信终端30的网络连接信息来变更无线LAN的设定,开始与移动通信终端30之间的无线LAN连接。

网络构建部17在重建完成图1(c)所示那样的网络C之后(步骤ST106为“是”),通过AP动作部12的无线LAN通信将重建完成这一信息发送至平板终端20(步骤ST107),并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无法重建网络C的情况下(步骤ST106为“否”),若AP动作部12与平板终端20处于无线LAN连接,则网络构建部17通过该无线LAN将重建失败这一信息发送至平板终端20(步骤ST108),并返回步骤ST101。此外,在AP动作部12与平板终端20之间的无线LAN连接失败的情况下,网络构建部17跳过步骤ST108,并返回至步骤ST101。

图6是表示网络重建时的平板终端20的动作的流程图。

此处,与图5相同,以在平板终端20中安装有重建应用程序,且近场型无线为NFC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在构建成图1(a)所示的网络的状态下,用户将重建应用程序启动的指示输入至平板终端20的输入部26。步骤ST201中,应用程序执行部25根据用户的指示来启动重建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执行部25在启动的情况下首先将当前正处于无线LAN连接的移动通信终端30的网络连接信息存储至存储部23。

步骤ST202中,应用程序执行部25将表示“所要重建的网络的结构”及“是否允许网络重建”的画面显示于显示部27。

应用程序执行部25例如在画面上显示“是否将移动通信终端←平板终端的网络重建为移动通信终端←HU←平板终端的网络”这一消息,或在画面上显示“在允许重建网络的情况下,请使平板终端靠近HU”这一消息。

若用户根据显示部27的显示使平板终端20的近场型无线部24靠近HU10的近场型无线部15,则在步骤ST203中,近场型无线部24检测出能通过NFC进行无线通信的HU10。

由此,通过使平板终端20靠近HU10等对于用户来说简单的动作就能使平板终端20检测出HU10,并且能够确认用户允许重建网络的意图。

在步骤ST204中,应用程序执行部25在平板终端20靠近HU10的期间,通过利用NFC进行无线通信,将存储在存储部23的移动通信终端30的网络连接信息发送至HU10。

在步骤ST205中,应用程序执行部25在平板终端20靠近HU10的期间,通过利用NFC进行无线通信,从HU10接收HU10的网络连接信息。应用程序执行部25将所接收到的HU10的网络连接信息存储至存储部23。

在步骤ST206中,应用程序执行部25使用存储在存储部23中的HU10的网络连接信息来变更无线LAN的设定。由此,STA动作部22切断与移动通信终端30之间的无线LAN连接,开始与HU10进行无线LAN连接。

在步骤ST207中,应用程序执行部25通过STA动作部22的无线LAN通信,从HU10接收网络重建完成或重建失败的信息。重建完成的信息在图5的步骤ST107中由HU10发送,重建失败的信息在图5的步骤ST108中由HU10发送。

应用程序执行部25在接收到重建完成的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T208为“是”),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接收到重建失败的信息后的情况下,或者等待规定时间HU10也未响应的情况下(步骤ST208为“否”),应用程序执行部25在显示部27显示“网络重建失败”、“请再一次使平板终端靠近HU”等(步骤ST209),并返回至步骤ST203。

此外,图6的示例中,通过显示来对用户进行各种通知,但也可以通过语音等来进行通知。

图7是表示网络重建时的移动通信终端30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构建图1(a)所示的网络A、B的状态下,在图6的步骤ST206中由平板终端20变更无线LAN设定的情况下,将平板终端20与移动通信终端30之间的无线LAN连接切断(步骤ST301)。

图5的步骤ST105中由HU10变更STA动作部13的无线LAN设定的情况下,HU10的STA动作部13与移动通信终端30开始无线LAN连接(步骤ST302)。

图8是表示将重建后的网络复原时的HU10的动作的流程图。

网络构建部17在检测出将重建后的网络复原的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T111为“是”),进行步骤ST112~ST115的处理。另一方面,网络构建部17在未检测出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T111为“否”),结束处理。

HU10中,将重建后的网络复原的条件设定为以下(1)~(5)中的至少一个。

(1)HU10通过无线LAN通信从平板终端20接收到将网络复原的请求的情况。

在用户下车等时,将网络复原的许可输入至平板终端20的输入部26。接收到许可指示的应用程序执行部25通过STA动作部22将网络复原的请求发送至HU10。HU10中,由AP动作部12接收到该请求的情况下,向网络构建部17进行通知。

(2)在网络已重建的状况下,HU10的近场型无线部15检测出平板终端20的近场型无线部24的情况。

用户在网络已重建的状况下进行动作以使平板终端20靠近HU10的近场型无线部15的情况下,HU10将该动作视作对网络复原意图的确认。也就是说,若在网络已重建的状况下,近场型无线部15检测出平板终端20,则向网络构建部17进行通知。

(3)用户将网络复原许可输入至HU10的输入部19的情况。

上述(1)、(2)中,用户对平板终端20输入复原许可,但也可以对HU10输入。(3)的情况下,若用户将网络复原许可输入至HU10的输入部19,则许可指示被通知至网络构建部17。

(4)AP动作部12及STA动作部13所接收到的无线LAN的电波强度下降的情况。

无线LAN管理部14对AP动作部12与平板终端20之间的无线LAN的电波强度、以及STA动作部13与移动通信终端30之间的无线LAN的电波强度进行监视。无线LAN管理部14在监视中的电波强度下降为小于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通知网络构建部17将网络复原。

(5)AP动作部12及STA动作部13的无线LAN的通信速度下降的情况。

控制部11对AP动作部12与平板终端20之间收发的数据、以及STA动作部13与移动通信终端30之间收发的数据进行控制时,对通信速度进行监视。控制部11在监视中的通信速度下降为小于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无线LAN连接不稳定,通知网络构建部17将网络复原。

网络构建部17在检测出上述(1)~(5)中的任意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T111为“是”),在步骤ST112中,通过无线LAN通信将重建网络复原的指示发送至平板终端20。

平板终端20在从HU10接收到将重建网络复原的指示的情况下,使用存储在存储部23中的重建前所连接的移动通信终端30的网络连接信息,来变更无线LAN设定。由此,切断平板终端20与HU10之间的无线LAN连接(重建网络)(步骤ST113)。

在步骤ST114中,网络构建部17变更STA动作部13的无线LAN设定,切断与移动通信终端30之间的无线LAN连接。

在步骤ST115中,网络构建部17在存储部16中存储有重建前所连接的终端的网络连接信息(即、重建前的网络结构信息)的情况下,使用该网络连接信息来变更无线LAN设定。由此,HU10开始与重建前所连接的终端之间的无线LAN连接。

此外,在步骤ST115中,在存储部16中不存在构建前的网络结构信息的情况下,网络构建部17直接结束处理。

由此,从图1(c)所示的网络C恢复至重建该网络C之前的图1(a)的网络A。

图9是表示将重建后的网络复原时的平板终端20的动作的流程图。

应用程序执行部25在检测出将重建后的网络复原的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T211为“是”),进行步骤ST212~ST215的处理。另一方面,应用程序执行部25在未检测出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T211为“否”),结束处理。

平板终端20中,将重建后的网络复原的条件为以下(1)。

(1)用户将网络复原许可输入至平板终端20的输入部26的情况。

由于该情况相当于图8的步骤S111的(1),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应用程序执行部25在通过输入部26从用户接收到网络复原许可的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T211为“是”),在步骤ST212中,通过STA动作部22的无线LAN通信将网络复原请求发送至HU10。

在步骤ST213中,应用程序执行部25通过STA动作部22的无线LAN通信,从HU10接收网络复原的指示。网络复原的指示在图8的步骤ST112中由HU10发送。

应用程序执行部25在接收到网络复原的指示的情况下,使用存储在存储部23中的网络重建前所连接的移动通信终端30的网络连接信息,来变更STA动作部22的无线LAN设定。

由此,切断平板终端20与HU10之间的无线LAN连接(步骤ST214)。然后,开始平板终端20与移动通信终端30之间的无线LAN连接(步骤ST215)。

由此,从图1(c)所示的网络C恢复至重建该网络C之前的图1(a)的网络B。

图10是表示将重建后的网络复原时的移动通信终端30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构建图1(c)所示的网络C的状态下,在图8的步骤ST114中由HU10变更STA动作部13的无线LAN设定的情况下,将HU10的STA动作部13与移动通信终端30之间的无线LAN连接切断(步骤ST311)。

图9的步骤ST215中由平板终端20变更无线LAN设定的情况下,平板终端20与移动通信终端30开始无线LAN连接(步骤ST312)。

由此,从图1(c)所示的网络C恢复至重建该网络C之前的图1(a)的网络B。

由此,根据实施方式1,HU10包括:近场型无线部15,若从参与到移动通信终端30所提供的网络的平板终端20接到连接至以HU10作为主机所提供的网络的连接请求的通知,则该近场型无线部15从平板终端20获取为了参与到移动通信终端30的网络所需的网络连接信息;以及网络构建部17,该网络构建部17使用近场型无线部15所获取到的网络连接信息重建至少有HU10、平板终端20及移动通信终端30参与的网络。由此,能够减轻重建网络时的用户操作负担,并减少设定的烦琐程度。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1,重建后的网络构成为由HU10对移动通信终端30与平板终端20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在连接至移动通信终端30的终端数增加的情况下,会导致电池消耗增加及通信速度下降,但通过由HU10作为中继设备,从而能减少移动通信终端30的连接终端数,并能抑制电池消耗增加及通信速度下降。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1,HU10构成为具备无线LAN管理部14,该无线LAN管理部14对重建后的网络中使用的频带(信道)或通信定时进行管理,以抑制电波干扰。通过将车内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备的信道等信息集中于HU10,从而能恰当地分配信道及时间,以防止电波干扰的产生造成通信障碍。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1,HU10的近场型无线部15构成为通过近场型的无线通信,接收来自平板终端20的连接请求以及网络连接信息。由此,能够通过使平板终端20靠近HU10这一简单的动作来确认用户的网络重建意图。另外,通过能够在HU10与平板终端20之间对重建所需的网络连接信息进行收发,因此用户无需记住网络连接信息,也无需对各终端输入网络连接信息。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1,平板终端20构成为以向HU10通知连接至HU10的AP动作部12所提供的网络的连接请求这一情况为触发,从外部获取重建应用程序,由应用程序执行部25根据该重建应用程序进行动作,从而向HU10通知参与到移动通信终端30所提供的网络时所使用的网络连接信息。由此,平板终端20中即使不安装重建应用程序,也能简单地在车内获取重建应用程序。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1,平板终端20构成为包括存储部23,该存储部23存储有参与到移动通信终端30所提供的网络时所使用的网络连接信息,在连接至重建后的网络的连接被切断的情况下,使用存储在存储部23中的网络连接信息来重新参与到移动通信终端30所提供的网络。由此,能够减轻从重建网络切换成原网络时的用户操作负担,并减少设定的烦琐程度。

实施方式2

上述实施方式1中,对与HU10的AP动作部12进行无线LAN连接的平板终端20为一台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实施方式2中对多台平板终端20进行无线LAN连接的情况进行说明。

利用图11对使用了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通信系统的网络构建示例的概要进行说明。图11(a)中,设定将移动通信终端30与平板终端20-1、20-2进行无线LAN连接而成的网络B被带入到存在HU10的网络A的车内的情况。图11(c)示出了重建后的网络C。

此外,实施方式2的HU10的内部结构与图3相同,平板终端20-1、20-2各自的内部结构与图4相同,因此延用图3及图4的符号来进行说明。另外,设定为所有平板终端20-1、20-2均已安装有重建应用程序。

以下,以图5~图10的流程图中与实施方式1动作不同的步骤为重点来进行说明。

图11(a)的状况下,以平板终端20-1、20-2中的某一个与HU10之间进行近场型无线通信为契机(图5的步骤ST101),由HU10的网络构建部17来实施网络重建(步骤ST102~ST108)。

图11(b)的示例中,平板终端20-1与HU10的近场型无线部15进行近场型无线通信。平板终端20-2与HU10之间不进行近场型无线通信。

步骤ST102中,网络构建部17通过近场型无线通信从平板终端20-1接收移动通信终端30的网络连接信息。

步骤ST103中,网络构建部17通过近场型无线通信对平板终端20-1发送HU10的AP动作部12的网络连接信息。

平板终端20-1通过无线LAN通信对平板终端20-2发送从HU10接收到的HU10的网络连接信息,在平板终端20-1、20-2分别变更无线LAN的连接设定的情况下,在步骤ST104中,AP动作部12与平板终端20-1、20-2进行无线LAN连接。

在步骤ST107或步骤ST108中,网络构建部17通过无线LAN通信对平板终端20-1、20-2发送重建完成或重建失败的信息。

平板终端20-1的应用程序执行部25以与HU10之间进行近场型无线通信为契机(图6的步骤ST203),实施网络重建(步骤ST204~ST209)。

在步骤ST203中,平板终端20-1的应用程序执行部25通过与移动通信终端30的无线LAN通信,向其它平板终端20-2发送实施网络重建的指示。

平板终端20-2的应用程序执行部25跳过步骤ST203而从平板终端20-1接收到实施网络重建的指示的情况下,将表示“所要重建的网络的结构”及“是否允许网络重建”的画面显示于显示部27。

用户对平板终端20-2允许重建网络的情况下,利用HU10、平板终端20-1、平板终端20-2以及移动通信终端30来构建图11(c)的网络C。

在步骤ST205中,平板终端20-1的应用程序执行部25通过与HU10的近场型无线通信,接收HU10的网络连接信息。另外,平板终端20-1的应用程序执行部25通过与移动通信终端30的无线LAN通信,向被允许网络重建的其它平板终端20-2发送HU10的网络连接信息。

平板终端20-2的应用程序执行部25使用从平板终端20-1接收到的HU10的网络连接信息来与HU10进行无线LAN连接。

用户对平板终端20-2拒绝重建网络的情况下,平板终端20-2维持与移动通信终端30之间的无线LAN连接。另一方面,平板终端20-1以HU10为中继与移动通信终端30重新连接。

该情况下,平板终端20-2不接受HU10所提供的服务,而仅接受移动通信终端30所提供的服务。

接着,对从图11(c)所示的网络C恢复至图11(a)所示的网络A、B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图8的步骤ST112中,HU10的网络构建部17通过无线LAN通信对所有平板终端20-1、20-2发送将重建网络复原的指示。

平板终端20-1、20-2在图9的步骤ST211中检测出将由本终端重建后的网络复原的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T211为“是”),必然实施步骤ST214、ST215的处理,但即使在未检测出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T211为“否”),若从HU10接收到网络复原指示(相当于步骤ST213的处理),则也实施步骤ST214、ST215的处理。

此外,上述说明中,以作为从机终端的平板终端20为两台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三台以上。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2,HU10的网络构建部17构成为:在多台平板终端20正参与到移动通信终端30所提供的网络的情况下,使用从多台平板终端20中的一台获取到的网络连接信息,重建有HU10、移动通信终端30以及多台平板终端20参与的网络。由此,能够一并重建有多台平板终端20参与的网络,能够减轻用户操作负担,并减少设定的烦琐程度。另外,通过将多台平板终端20连接至HU10的AP动作部12,从而一台平板终端20所具有的内容数据能在其它平板终端20之间共享。

此外,本发明可以在该发明的范围内对各实施方式进行自由组合,或对各实施方式的任意构成要素进行变形、或在各实施方式中省略任意的构成要素。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通信装置在从从机终端接收到连接请求的情况下,从从机终端获取网络连接信息,以重建无线网络,因此能够适用于通过无线网络对从机终端提供服务的音响主机等车载装置。

标号说明

10HU(通信装置);11控制部;12AP动作部;13ST A动作部;14无线LAN管理部(无线网络管理部);15近场型无线部(信息获取部);16存储部;17网络构建部;18媒体播放器;19输入部;20、20-1、20-2平板终端(从机终端);21控制部;22STA动作部;23存储部;24近场型无线部;25应用程序执行部;26输入部;27显示部;30移动通信终端(主机终端);A~D网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