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投影终端梯形校正方法、装置及投影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28093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投影终端梯形校正方法、装置及投影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投影终端图像校正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投影终端梯形校正方法、装置及投影终端。



背景技术:

投影终端在放置时,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很难做到垂直于投影幕并且正对投影幕的中心点,这样,投影终端到投影幕的投射光线较近时,在投影幕上的光线扩散较小;而投影终端到投影幕的投射光线较远时,在投影幕上的光线扩散较大,在投影幕上投放出来的影像会出现上下两边宽度不同的现象,即在投影幕上会出现梯形的影像。

在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梯形校正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梯形校正的原理为:利用电子装置并通过插值算法对投影前的图像进行形状调整和补偿,使投影幕上投放出来的影像变为矩形影像。在现有的梯形校正技术中,自动梯形校正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先探测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投影面(投影幕)的夹角,例如,在投影终端内设置一个加速度感应器,利用该加速度感应器来探测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投影面(投影幕)的夹角;在得知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投影面的夹角之后,根据该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投影面的夹角自动校正影像的梯形变形。

目前采用自动梯形校正技术的投影终端,只能在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一定角度时,进行正确的梯形校正。其原因在于,当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较大时,无法判断投影面的方向是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如果投影面的方向是水平方向,例如,投影面是天花板或地面,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投影面的夹角等于投影终端与水平面的夹角;如果投 影面的方向是垂直方向,例如,投影面是墙面,此时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投影面的夹角等于90度减去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水平面投影面的夹角。因此,当无法判断投影面的方向是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时,计算出的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投影面的夹角就可能出现错误,进而也不能进行正确的梯形校正。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投影终端梯形校正方法、装置及投影终端,能够准确得出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投影面的夹角,从而对投影终端进行有效的梯形校正。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投影终端梯形校正方法,包括:

当所述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设定的锐角角度时,根据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一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与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二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的大小关系,判断所述投影面的方向,所述第一投射线和所述第二投射线具有不同的投射角度;

根据所述投影面的方向对所述投影终端进行梯形校正。

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一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与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二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的大小关系,判断所述投影面的方向,包括:

获取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一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和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二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

当所述第一投射线的投射角度小于所述第二投射线的投射角度时,如果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一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大于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二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则所述投影面的方向为水平方向;否则所述投影面的方向为垂直方向;

当所述第一投射线的投射角度大于所述第二投射线的投射角度时,如果所 述投影终端沿第一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小于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二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则所述投影面的方向为水平方向;否则所述投影面的方向为垂直方向。

上述方案中,所述获取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一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和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二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包括:

依次获取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一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和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二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或者同时获取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一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和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二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投射线和所述第二投射线为以下三条投射线中的任意两条投射线:所述投影终端到投影面的各条投射线中投射角度最大的投射线和投射角度最小的投射线、以及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

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投影面的方向对所述投影终端进行梯形校正包括:

根据所述投影面的方向、以及所述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得出所述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投影面的角度;

基于所述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投影面的角度,对所述投影终端进行梯形校正。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投影终端梯形校正装置,包括判断模块和梯形校正模块;其中,

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设定的锐角角度时,根据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一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与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二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的大小关系,判断所述投影面的方向,所述第一投射线和所述第二投射线具有不同的投射角度;

梯形校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投影面的方向对所述投影终端进行梯形校正。

上述方案中,所述判断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一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和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二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当所述第一投射线的投射角度小于所述第二投射线的投射角度时,如果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一投射线 到投影面的距离大于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二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则所述投影面的方向为水平方向;否则所述投影面的方向为垂直方向;当所述第一投射线的投射角度大于所述第二投射线的投射角度时,如果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一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小于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二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则所述投影面的方向为水平方向;否则所述投影面的方向为垂直方向。

上述方案中,所述判断模块,用于依次获取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一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和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二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或用于同时获取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一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和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二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投射线和所述第二投射线可以为以下三条投射线中的任意两条投射线:所述投影终端到投影面的各条投射线中投射角度最大的投射线和投射角度最小的投射线、以及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

上述方案中,所述梯形校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投影面的方向、以及所述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得出所述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投影面的角度;基于所述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投影面的角度,对所述投影终端进行梯形校正。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投影终端,所述投影终端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影终端梯形校正方法、装置及投影终端,在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45度时,通过对投影终端沿投影终端的多条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进行比较,判断出投影面的方向,从而得出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投影面的夹角,实现对投影终端的自动梯形校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投影终端梯形校正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投影终端梯形校正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投影终端梯形校正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判断投影面方向的第 一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投影终端梯形校正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判断投影面方向的第二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投影终端梯形校正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判断投影面方向的第三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投影终端梯形校正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判断投影面方向的第四原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投影终端梯形校正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投影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投影仪以及其他投影产品;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指投影终端的各条投射线的中心线,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0度到90度。

第一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投影终端梯形校正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0:当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设定的锐角角度时,根据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一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与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二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的大小关系,判断所述投影面的方向,所述第一投射线和所述第二投射线具有不同的投射角度。

这里,设定的锐角角度可以是大于40度的角度,投影终端的投射线的投射角度为:投影终端的投射线与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夹角,投影终端的投射线的投射角度的取值范围为0度到180度。

本步骤中,根据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一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与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二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的大小关系,判断所述投影面的方向包括:

获取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一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和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二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如果所述第一投射线的投射角度小于所述第二投射线的投射角度且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一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大于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二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或所述第一投射线的投射角度大于所述第二投射线的投射角度且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一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小于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二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则所述投影面的方向为水平方向;否则所述投影面的方向为垂直方向。

这里,在获取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一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和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二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时,可以依次获取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一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和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二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也可以同时获取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一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和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二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

本步骤中,所述第一投射线和所述第二投射线可以为以下三条投射线中的任意两条投射线:所述投影终端到投影面的各条投射线中投射角度最大的投射线和投射角度最小的投射线、以及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例如,所述第一投射线和所述第二投射线中的一个投射线为所述投影终端到投影面的各条投射线中投射角度最大的投射线,另一个投射线为所述投影终端到投影面的各条投射线中投射角度最小的投射线。

本步骤中,当所述投影面的方向为水平方向时,投影面可以为与水平面平行的投影幕、天花板或地面;当投影面的方向为垂直方向时,投影面可以为与水平面垂直的投影幕或墙面。

步骤101:根据所述投影面的方向对所述投影终端进行梯形校正。

具体地,根据所述投影面的方向对所述投影终端进行梯形校正包括:根据所述投影面的方向、以及所述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得出所述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投影面的角度;这里,如果投影面的方向是水平方向,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投影面的夹角等于投影终端与水平面的夹角;如果投影面的方向是垂直方向,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投影面的夹角等于90 度减去投影终端与水平面的夹角。

在得出所述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投影面的角度之后,基于所述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投影面的角度,对所述投影终端进行梯形校正。

在获知所述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投影面的角度之后,对所述投影终端进行梯形校正可以采用多种现有的实现方式,例如,将所述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投影面的角度输入至位于投影机主板上的投影机主控芯片中,投影机主控芯片根据所述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投影面的角度,对投影终端进行梯形校正。这里,投影机主控芯片的型号包括但不限于DDP2000和DDP2230。

第二实施例:

为了进一步地说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举例说明。图2为本发明投影终端梯形校正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0:将投影仪位置固定。

本步骤中,还可以利用以下方法检测投影仪的位置是否固定:当投影仪投射出光线时,投影仪的投射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则结束流程,待投影仪的投射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变化时,再执行步骤201;如果不发生变化,则说明投影仪的位置已经固定,执行步骤201。如此,只有当投影仪的位置固定时,才进行后续的步骤,当投影仪的位置因各种原因发生变化时,就需要重新进行投影仪梯形校正。

步骤201:当投影仪投射出光线时,通过测量得出投影仪的投射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如果投影仪的投射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在0度到45度之间,则判定投影面的方向是垂直方向,即投影面与水平面垂直;如果投影仪的投射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45度且小于90度,则执行步骤202。

这里,投影仪的投射中心线可以朝向水平面的斜上方或正上方、也可以朝向水平面的斜下方或正下方。投影仪的投射中心线朝向水平面的斜上方时,投影面可以是与水平面垂直的投影幕、墙面、天花板或与水平面平行的投影幕;投影仪的投射中心线朝向水平面的斜下方时,投影面可以是与水平面垂直的投 影幕、墙面、地面或与水平面平行的投影幕。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角度测量模块测量得出投影仪的投射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角度测量模块位于投影仪内,角度测量模块包括但不限于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

步骤202:在所述投影仪到投影面的各条投射线中,如果投射角度最大的投射线的投射角度大于等于90度,则判定投影面的方向为水平方向;如果投射角度最大的投射线的投射角度小于90度,则执行步骤203。

本步骤中,当投射角度最大的投射线的投射角度大于等于90度时,由于投影仪的投射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45度且小于90度,根据几何分析可知,投影面不可能是垂直投影面。这时因为如果投影面是垂直投影面,则投射角度最大的投射线不能投射到该投影面上。

下面分两种情况进行说明,第一种情况:投影仪的投射中心线朝向水平面的斜上方或正上方。

图3为本发明投影终端梯形校正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判断投影面方向的第一原理示意图,如图3所示,点O代表投影仪所在位置,垂直的直线代表垂直投影面,经过的点O的三条射线分别代表投射角度最大的投射线、投射中心线和投射角度最小的投射线;可以看出,此时,投影仪的投射中心线可以朝向水平面的斜上方,投射角度最大的投射线的投射角度大于90度,显然该投射角度最大的投射线与垂直投影面不相交。

第二种情况:投影仪的投射中心线朝向水平面的斜下方或正下方。

图4为本发明投影终端梯形校正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判断投影面方向的第二原理示意图,如图4所示,点P代表投影仪所在位置,垂直的直线代表垂直投影面,经过的点P的三条射线分别代表投射角度最大的投射线、投射中心线和投射角度最小的投射线;可以看出,此时,投影仪的投射中心线可以朝向水平面的斜下方,投影终端的投射线的投射角度的取值范围为0度到180度,即投影终端的投射线的投射角度取正值;如此,在图4中可以看出,投射角度最大的投射线的投射角度大于90度,显然该投射角度最大的投射线与垂直投影面 不相交。

步骤203:在所述投影仪到投影面的各条投射线中,选取出以下两条投射线:投影仪到投影面的各条投射线中投射角度最大的投射线和投射角度最小的投射线;

得出投影仪沿投射角度最大的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以及投影仪沿投射角度最小的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

这里,投影仪到投影面的各条投射线中投射角度最大的投射线是投影仪到投影面的各条投射线的上投影边界,而投影仪沿投射角度最小的投射线到投影面是投影仪到投影面的各条投射线的下投影边界。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测距仪测量得出投影仪沿每条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测距仪位于投影仪内部,测距仪包括但不限于激光测距仪、红外测距仪或超声波测距仪,在测距仪工作时,测距仪可以按照投射线的投射角度进行旋转,进而在相应的投射角度测量出对应的投影仪到投射面的距离。

这里,可以采用单个测距仪或两个测距仪来测量投影仪沿上述选取出的两条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

在采用单个测距仪测量投影仪沿上述选取出的两条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时,测距仪对投影仪沿这两条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进行依次测量。在采用两个测距仪来测量投影仪沿上述选取出的两条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时,这两个测距仪中的一个测距仪测量投影仪沿上述选取出的两条投射线中的一条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同时,另一测距仪测量投影仪沿上述选取出的两条投射线中的另一条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在采用两个测距仪进行距离测量时,可以减少距离测量时间。

步骤204:判断投影仪沿投射角度最小的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是否大于投影仪沿投射角度最大的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如果是,则判定投影面的方向为水平方向,执行步骤205;如果否,则判定投影面的方向为垂直方向,执行步骤205。

下面同样分两种情况说明本步骤中判断投影面方向的原理。

第一种情况:投影仪的投射中心线朝向水平面的斜上方或正上方。

图5为本发明投影终端梯形校正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判断投影面方向的第三原理示意图,如图5所示,点A表示投影仪所在位置,线段BF表示水平投影面,线段EI表示垂直投影面,射线AD(由点A发出经过点D的射线)表示投影仪的投射中心线,投影仪的投射中心线的投射角度为射线AD与X轴正向的夹角;射线AD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45度且小于90度,即射线AD与X轴正向的夹角大于45度且小于90度。射线AB(由点A发出经过点B的射线)表示投影仪到投影面的各条投射线中投射角度最大的投射线,投影仪到投影面的各条投射线中投射角度最大的投射线的投射角度为射线AB与X轴正向的夹角;射线AC(由点A发出经过点C的射线)表示投影仪到投影面的各条投射线中投射角度最小的投射线,投影仪到投影面的各条投射线中投射角度最小的投射线的投射角度为射线AC与X轴正向的夹角。

如果投影面是线段BF表示的水平投影面,如图5所示,投影仪沿投影仪投射中心线到水平投影面的距离为线段AG的长度,投影仪沿射线AC到水平投影面的距离为线段AF的长度,投影仪沿射线AB到水平投影面的距离为线段AB的长度。由于射线AD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45度且小于90度,则角ABF为钝角,同理,角AGF为钝角;由于钝角三角形的钝角所对的边大于其余任意一边,所以线段AF的长度大于线段AG的长度,线段AG的长度大于线段AB的长度,也就是说,投影仪沿投射角度最小的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大于投影仪到投影面的投射角度最大的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

如果投影面是线段EI表示的垂直投影面,如图5所示,投影仪沿投影仪投射中心线到垂直投影面的距离为线段AK的长度,投影仪沿射线AC到水平投影面的距离为线段AJ的长度,投影仪沿射线AB到水平投影面的距离为线段AE的长度。由于射线AD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45度且小于90度,根据几何关系可知角AKE为钝角,同理,角AJE为钝角;由于钝角三角形的钝角所对的边大于其余任意一边,所以线段AE的长度大于线段AK的长度,线段AK的长度大于线段AJ的长度,也就是说,投影仪沿投射角度最小的投射线到投影 面的距离小于投影仪到投影面的投射角度最大的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

第二种情况:投影仪的投射中心线朝向水平面的斜下方或正下方。

图6为本发明投影终端梯形校正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判断投影面方向的第四原理示意图,如图6所示,点A’表示投影仪所在位置,线段B’F’表示水平投影面,线段E’I’表示垂直投影面,射线A’D’(由点A’发出经过点D’的射线)表示投影仪的投射中心线,投影仪的投射中心线的投射角度为射线A’D’与X轴正向的夹角,取正值;射线A’D’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45度且小于90度,即射线A’D’与X轴正向的夹角大于45度且小于90度。射线A’B’(由点A’发出经过点B’的射线)表示投影仪到投影面的各条投射线中投射角度最大的投射线,投影仪到投影面的各条投射线中投射角度最大的投射线的投射角度为射线A’B’与X轴正向的夹角;射线A’C’(由点A’发出经过点C’的射线)表示投影仪到投影面的各条投射线中投射角度最小的投射线,投影仪到投影面的各条投射线中投射角度最小的投射线的投射角度为射线A’C’与X轴正向的夹角。

如果投影面是线段B’F’表示的水平投影面,如图6所示,投影仪沿投影仪投射中心线到水平投影面的距离为线段A’G’的长度,投影仪沿射线A’C’到水平投影面的距离为线段A’F’的长度,投影仪沿射线A’B’到水平投影面的距离为线段A’B’的长度。由于射线A’D’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45度且小于90度,则角A’B’F’为钝角,同理,角A’G’F’为钝角;由于钝角三角形的钝角所对的边大于其余任意一边,所以线段A’F’的长度大于线段A’G’的长度,线段A’G’的长度大于线段A’B’的长度,也就是说,投影仪沿投射角度最小的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大于投影仪到投影面的投射角度最大的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

如果投影面是线段E’I’表示的垂直投影面,如图6所示,投影仪沿投影仪投射中心线到垂直投影面的距离为线段A’K’的长度,投影仪沿射线A’C’到水平投影面的距离为线段A’J’的长度,投影仪沿射线A’B’到水平投影面的距离为线段A’E’的长度。由于射线A’D’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45度且小于90度,根据几何关系可知角A’K’E’为钝角,同理,角A’J’E’为钝角;由于钝角三角形的钝角所对的边大于其余任意一边,所以线段A’E’的长度大于线段A’K’的长度,线段 A’K’的长度大于线段A’J’的长度,也就是说,投影仪沿投射角度最小的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小于投影仪到投影面的投射角度最大的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

步骤205:得出投影仪的投射中心线与投影面的夹角,如果投影面的方向是水平方向,则投影仪的投射中心线与投影面的夹角等于投影仪与水平面的夹角;如果投影面的方向是垂直方向,则投影仪的投射中心线与投影面的夹角等于90度减去投影仪与水平面的夹角。例如,投影仪的投射中心线与投影面的夹角为74度,如果投影面的方向是水平方向,则投影仪的投射中心线与投影面的夹角为74度;如果投影面的方向是垂直方向,则投影仪的投射中心线与投影面的夹角为16度。

根据投影仪的投射中心线与投影面的夹角,对投影仪进行梯形校正。这里,根据投影仪的投射中心线与投影面的夹角对投影仪进行梯形校正有多种现有的实现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第三实施例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投影终端梯形校正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判断模块700和梯形校正模块701;其中,

判断模块700,用于在所述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设定的锐角角度时,根据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一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与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二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的大小关系,判断所述投影面的方向,所述第一投射线和所述第二投射线具有不同的投射角度。

梯形校正模块701,用于根据所述投影面的方向对所述投影终端进行梯形校正。

所述判断模块700,用于获取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一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和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二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当所述第一投射线的投射角度小于所述第二投射线的投射角度时,如果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一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大于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二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则所述投影面的方向为水平方向;否则所述投影面的方向为垂直方向;当所述第一投射线的投射角度大于所述第二投射线的投射角度时,如果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一投射线到投影 面的距离小于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二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则所述投影面的方向为水平方向;否则所述投影面的方向为垂直方向。具体地,判断模块可以依次获取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一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和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二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也可以同时获取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一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和所述投影终端沿第二投射线到投影面的距离。所述第一投射线和所述第二投射线可以为以下三条投射线中的任意两条投射线:所述投影终端到投影面的各条投射线中投射角度最大的投射线和投射角度最小的投射线、以及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

所述梯形校正模块701,用于根据所述投影面的方向、以及所述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得出所述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投影面的角度;基于所述投影终端的投射中心线与投影面的角度,对所述投影终端进行梯形校正。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判断模块700和梯形校正模块701均可由位于投影终端中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Micro Processor Unit,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实现。

第四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投影终端,该投影终端包括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任意一种投影终端梯形校正装置。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 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