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干扰消除方法和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9925049发布日期:2020-02-14 16:49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自干扰消除方法和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自干扰消除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双工技术包括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duplex,简称fdd)、时分双工(timedivisionduplex,简称tdd)以及全双工(fullduplex)。其中,全双工可以同时同频进行信号的双向传输。

全双工模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两个通信设备在同时同频进行通信的时候,接收天线不仅会收到来自对端的有用信号,也会收到自己发送的信号,即为自干扰信号。并且由于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距离相当近,则自干扰信号的强度往往远高于对端的有用信号。

全双工技术是针对以上问题而产生一种自干扰信号消除技术。基本原理是:由于通信设备知晓自己的发射信号,则可以通过某种手段在接收天线处将这种自干扰信号给消除掉。自干扰消除技术主要和对端发射信号功率(有用信号)、自身发射信号功率(自干扰信号)以及自干扰消除能力紧密相关。自干扰消除技术基本分为三类:天线干扰消除、射频干扰消除、数字干扰消除。其中,数字干扰消除是一系列自干扰消除措施的最后一步,是对天线干扰消除和射频干扰消除的补充。

数字干扰消除过程中,接收机会在两个发射机发送冲突的时候从期望的发射机提取信息,接收机需要先对不期望的发射机的数据进行解码,然后对其按到达接收机模拟数字转换器adc的链路系数在数字域上进行重建,再将其从接收的原始冲突信号中减去,剩下的有用信号再解调得到期望的发射机的信息。然而上述数字干扰对消的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干扰消除方法和设备,以提高数字干扰对消的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干扰消除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一资源上,所述第二设备停止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数据;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资源上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并获取自干扰信道;

所述第一设备在全双工模式下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时,所述第一设备利用所述自干扰信道进行自干扰消除。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资源上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并获取自干扰信道,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资源上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测试序列;

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资源上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所述测试序列;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测试序列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并获取自干扰信道。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利用所述自干扰信道进行自干扰消除,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和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数据获取自干扰信号;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对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自干扰消除;

其中,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的数据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数据和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资源的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二资源上,所述第一设备停止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三资源的位置;

在所述第三资源上,所述第一设备停止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资源包括多个资源单元re,所述多个re之间的时域间隔或者频域间隔由自干扰信道估计精度的要求和自干扰信道的变化情况中至少一项决定。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干扰消除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位置;

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一资源上停止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资源的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二资源上,所述第一设备停止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数据;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二资源上进行所述第二设备的自干扰信道估计,并获取自干扰信道。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三资源的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三资源上,所述第一设备停止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数据;

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三资源上进行所述第二设备的自干扰信道估计,并获取自干扰信道。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在全双工模式下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数据时,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和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获取自干扰信号;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对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自干扰消除;

其中,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的数据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数据和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资源包括多个资源单元re,所述多个re之间的时间间隔或者频域间隔由自干扰信道估计精度的要求和自干扰信道的变化情况中至少一项决定。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一资源上,所述第二设备停止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数据;

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资源上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并获取自干扰信道;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所述第一设备在全双工模式下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时,利用所述自干扰信道进行自干扰消除。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资源上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测试序列;

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资源上接收所述发送模块发送的所述测试序列;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测试序列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并获取自干扰信道。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利用所述自干扰信道进行自干扰消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和所述发送模块发送的数据获取自干扰信号;

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对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信号数据进行自干扰消除;

其中,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包括所述发送模块发送的数据和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

结合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资源的位置,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发送模块在所述第二资源上,停止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数据。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三资源的位置;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发送模块在所述第三资源上,停止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数据。

结合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资源包括多个资源单元re,所述多个re之间的时间间隔或者频域间隔由自干扰信道估计精度的要求和自干扰信道的变化情况中至少一项决定。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位置;

处理模块和发送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发送模块在所述第一资源上停止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数据。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资源的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二资源上,所述第一设备停止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数据;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二资源上进行所述第二设备的自干扰信道估计,并获取自干扰信道。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三资源的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三资源上,所述第一设备停止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数据;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三资源上进行所述第二设备的自干扰信道估计,并获取自干扰信道。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所述第二设备在全双工模式下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数据时,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和所述发送模块发送的数据获取自干扰信号;

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对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自干扰消除;

其中,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数据和所述发送模块发送的数据。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资源包括多个资源单元re,所述多个re之间的时间间隔或者频域间隔由自干扰信道估计精度的要求和自干扰信道的变化情况中至少一项决定。

本发明实施例自干扰消除方法和设备,第一设备通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位置,使得第二设备根据该第一配置信息在第一资源上不发送任何数据或者信令给第一设备,第一设备在第一资源上可以精确的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进而更好的完成自干扰消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全双工点对点通信示意图;

图2为全双工中继通信场景示意图;

图3为全双工小基站通信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实施例六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实施例七的信令交互图;

图11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资源分布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资源分布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资源分布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资源分布实施例四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实施例八的信令交互图;

图16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资源分布实施例五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资源分布实施例六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资源分布实施例七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资源分布实施例八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实施例九的信令交互图;

图21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资源分布实施例九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资源分布实施例十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资源分布实施例十一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资源分布实施例十二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第一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第二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的干扰消除方法适用于多种通信网络系统,包括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简称lte)系统、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division-synchronouscodedivisionmultiple,简称td-scdma)系统、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access,简称wimax)系统等。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全双工的应用场景。

全双工的应用场景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全双工点对点通信、全双工中继(relay)以及全双工小基站。

具体的,图1为全双工点对点通信示意图,如图1所示,通信设备a具有两个天线,一个天线用于接收数据,一个天线用于发送数据,从而可以实现通信设备a同时同频进行数据接收和发送,通信设备b与通信设备a工作原理相同,本示意图仅以两个天线做示意性举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不以此作为限制。通信设备a的接收数据的天线在接收到通信设备b发送的数据的同时,还可以接收到自身的发送数据的天线发送的数据,该自身的发送数据天线发送的数据即为自干扰信号,通信设备a需要消除自干扰信号,相同的原理,通信设备b也需要消除自身的自干扰信号。下面实施例中会对在本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中如何使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干扰消除方法完成干扰消除进行具体解释说明。

图2为全双工中继通信场景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基站、中继relay以及终端,其中,下行方向:基站将下行数据发送给relay,relay将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上行方向:终端将上行数据发送给relay,relay将上行数据发送给基站,在该场景中,relay接收到的信号是远端信号(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和自干扰信号的混合,因此只有relay需要进行自干扰消除,relay进行自干扰消除过程中,对于下行方向,relay只需要采用本发明下述实施例的方式对基站侧的资源进行静默,对于上行方向,relay只需要采用本发明下述实施例的方式对终端侧的资源进行静默。下面实施例中会对在本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中如何使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干扰消除方法完成干扰消除进行具体解释说明。

图3为全双工小基站通信场景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基站、终端1以及终端2,其中,终端1和终端2均是fdd模式或tdd模式,基站在某些子帧上是全双工模式,终端1和终端2分别对应下行和上行,在这种应用场景中,只有基站需要进行自干扰消除,基站进行自干扰消除过程中,只需要采用本发明下述实施例的方式对终端2的资源进行静默。下面实施例中会对在本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中如何使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干扰消除方法完成干扰消除进行具体解释说明。

本发明的下述实施例的自干扰消除方法中的第一设备可以具体为图1所示的通信设备a、可以具体为图2所示的中继(relay)、也可以是图3所示的基站,相应的,第二设备可以具体为图1所示的通信设备b、可以具体为图2所示的基站、也可以是图3所示的终端2。其中,终端可以是(但不限于)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简称ue),即可以是智能手机、个人平板电脑(personalcomputer,简称pc)、电视、掌上型视频游戏装置等等。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不限于以上举例的局限。对于第一设备,可以为任何能够使用全双工通信模式的通信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资源”、“第二资源”和“第三资源”均是指通信网络系统中的一个资源块,该资源块的大小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灵活设置,例如可以是通信网络系统中的最小资源块,不同的通信网络系统的最小资源块大小不同,举例而言,对于lte系统,一个最小资源块的大小是1/14ms×15khz,即时域1/14ms,频域15khz。可以理解的,该资源块也可以是一个子帧等不同的大小。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资源”、“第二资源”和“第三资源”仅用于区分不同功能或来源的资源。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资源”具体指第一设备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第一设备在该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处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与第一设备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相同位置处的第二设备的时频资源可以为第二设备的静默资源,“第二资源”具体指第一设备的静默资源,第一设备在该静默资源处不发送任何数据或者信令给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的静默资源相同位置处的第二设备的时频资源可以为第二设备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第二设备可以在该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处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综上所述,即第一设备的第一资源,与该第一设备的第一资源位置相同处的第二设备的时频资源为静默资源,第一设备的第二资源,与该第一设备的第二资源位置相同处的第二设备的时频资源为自干扰信道估计。即,第一设备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与该第一设备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相同位置处的第二设备的时频资源为静默资源,第一设备的静默资源,与该第一设备的静默资源相同位置处的第二设备的时频资源为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在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并获取自干扰信道,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在其他时频资源处(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可以利用该自干扰信道进行自干扰消除。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在静默资源处不发送任何数据或信令给对端设备,以使对端设备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并获取自干扰信道。这里的对端设备具体指发送数据的目的设备,举例而言,图1所示实施例中,通信设备a的对端设备即为通信设备b。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例中的“第三资源”具体指第二设备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具体的,在第一设备利用自身配置生成“第一资源”,在该第一资源上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还可以接收第二设备利用第二设备自身配置生成的用于指示该第三资源的位置的配置信息,第二设备在该第三资源上进行第二设备的自干扰信道估计,第一设备将相同位置处的资源设置为静默资源,即在该第三资源上第一设备不发送任何数据或者信令给第二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干扰消除方法具体是一种数字干扰消除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可以精确的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进而可以更好的完成自干扰消除,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下述实施例的解释说明。

图4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第一设备,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1、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一资源上,所述第二设备停止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数据。

具体的,此处该第一资源具体指第一设备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的具体方式可以是单独向第二设备发送,也可以采用广播的方式发送。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配置信息后,在与第一资源的位置信息相同的时频资源处不发送任何数据或信令给第一设备。

步骤102、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资源上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并获取自干扰信道。

具体的,经过步骤101的模式配置,第一设备在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过程中,第二设备发送的信号数据相对于第一设备自身发送的信号数据是噪声信号,其对第一设备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有一定影响,因此,本实施例第一设备在该第一资源处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时,使第二设备不发送任何数据或信令,从而可以有效减小噪声信号对自干扰信道估计准确性的影响。

其中,第一设备在该第一资源处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可以采用最小二乘(least-square,简称ls)算法或最小均方(leastmeansquare,简称lms)算法等,获取自干扰信道,该自干扰信道具体可以为自干扰信道值,即该自干扰信道用于反应自干扰信道的幅度、相位等特性。

进一步的,步骤102具体可以为: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资源上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测试序列;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资源上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测试序列;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测试序列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并获取自干扰信道。

即,具体的,第一设备在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处发送测试序列,同时同频第一设备接收自身发送的测试序列,即第一设备在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上,可以仅接收自身的测试序列,之后,第一设备可以将发送的测试序列和接收到的测试序列作为输入,采用ls算法或lms算法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获取第一设备的自干扰信道。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设备接收到的测试序列可能会与第一设备自身发送测试序列不同,所以需要进行上述操作,以获取自干扰信道,以利后续准确的消除自干扰信号。

步骤103、所述第一设备在全双工模式下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时,所述第一设备利用所述自干扰信道进行自干扰消除。

具体的,第一设备在非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的其他资源上利用该自干扰信道进行自干扰消除。

进一步的,步骤103的所述第一设备利用所述自干扰信道进行自干扰消除,具体可以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和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数据获取自干扰信号;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对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的信号数据进行自干扰消除;其中,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的数据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数据和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

具体的,由于第一设备工作于全双工模式,所以第一设备接收到的数据包括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和第一设备自身发送的数据,第一设备需要将自身发送的数据消除,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为,第一设备知晓自己发送的数据,第一设备可以利用步骤102获取到的自干扰信道乘以第一设备发送的数据,获取该第一设备的自干扰信号,进而从第一设备接收的数据中去除该第一设备的自干扰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资源包括多个资源单元(resourceelement,简称re),所述多个re之间的时间间隔或者频域间隔,由自干扰信道估计精度的要求和自干扰信道的变化情况中至少一项决定。具体的,第一资源在频域上分布的越密,则自干扰信道估计的准确性越高,而第一资源在时域上分布越密,则其动态跟踪性越高。但是,第一资源越多,会使得数据传输量变低,因此需要根据需求对第一资源的分布密度进行合理设置。除此之外,第一资源的分布密度还可以考虑天线干扰消除、射频干扰消除和本发明实施例的数字干扰消除三者之间的协同处理,从而实现整体干扰消除性能的最大化。而自干扰信道的变化情况具体指设备周围环境中物体的相对移动而引起的设备的信道发生变化,该信道变化可以指信道的幅度特性、相位特性等变化,即当自干扰信道变化较快时,需要第一资源在时域上分布更密集些,即使其动态跟踪性提升,当自干扰信道变化较慢时,可以使第一资源在时域上分布稀疏些,即可以降低动态跟踪性,避免资源浪费。

本实施例,第一设备通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位置,使得第二设备根据该第一配置信息在第一资源处不发送任何数据或者信令给第一设备,第一设备在第一资源上可以精确的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进而更好的完成自干扰消除。

图5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与图4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资源的位置,该第二资源即为第一设备的静默资源,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1、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位置和第二资源的位置。

其中,在所述第一资源上,所述第二设备停止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数据,在所述第二资源上,所述第一设备停止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位置和第二资源的位置,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第一配置信息可以以一个消息的形式由第一设备发送给第二设备,也可以是第一配置信息仅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位置,以一个消息的形式由第一设备发送给第二设备,另一个第一配置信息仅用于指示第二资源的位置,以另一个消息的形式由第一设备发送给第二设备。

具体的,第一设备在第二资源上不发送任何数据或信令给第二设备,第二设备在第一资源上不发送任何数据或信令给第一设备,即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配置信息后,第二设备在与第一资源的位置相同的时频资源上不发送任何数据或信令给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在与第二资源的位置相同的时频资源上进行第二设备的自干扰信道估计。

步骤202、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一资源上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测试序列。

步骤203、所述第一设备根据发送的测试序列和接收到的测试序列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并获取自干扰信道。

步骤204、所述第一设备在全双工模式下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时,所述第一设备利用所述自干扰信道进行自干扰消除。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设备也可以在该第二资源上完成第二设备自身的自干扰信道估计,从而也可以执行与步骤202至步骤204相同的处理以实现自身的自干扰消除。这样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上下行数据同时同频传输均可以较好的完成干扰消除。

本实施例,第一设备通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位置和第二资源的位置,使得第二设备根据该第一配置信息在与第一设备的第一资源相同位置处的时频资源处不发送任何数据或者信令给第一设备,第一设备在第一资源处可以精确的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也可以使得第二设备根据该第一配置信息在与第一设备的第二资源相同位置处的时频资源处精确完成第二设备自身的自干扰信道估计,从而实现设备之间上下行数据同时同频传输均可以较好的完成干扰消除。

图6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与图4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设备还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本实施例是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01、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一资源上,所述第二设备停止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数据。

其中,步骤301的具体解释可以参见图4所示实施例的步骤101,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2、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三资源的位置。

其中,第三资源即为第二设备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相应的,即为第一设备的静默资源,具体的,与图5所示实施例的第一设备自身配置生成静默资源不同,本实施例的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该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三资源的位置,在该第三资源上,第一设备停止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即第三资源的位置是由第二设备生成的,第二设备在第三资源上可以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而在与第二设备的第三资源相同位置处的第一设备的时频资源处,第一设备不发送任何数据给第二设备。

步骤303、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在所述第三资源上停止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数据。

具体的,第一设备在第三资源上不发送任何数据或信令给第二设备,第二设备在第一资源上不发送任何数据或信令给第一设备,即第二设备接收到该第一配置信息后,第二设备在与第一资源的位置信息相同的时频资源处不发送任何数据或信令给第一设备,第一设备接收到该第二配置信息后,第一设备在与第三资源的位置信息相同的时频资源处不发送任何数据或信令给第二设备。

步骤304、所述第一设备在第一资源上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测试序列。

步骤305、所述第一设备根据发送的测试序列和接收到的测试序列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并获取自干扰信道。

步骤306、所述第一设备在全双工模式下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时,所述第一设备利用所述自干扰信道进行自干扰消除。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设备也可以在该第三资源处完成第二设备自身的自干扰信道估计,从而也可以执行与步骤304至步骤306相同的处理以实现自身的自干扰消除。这样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上下行数据同时同频传输均可以较好的完成干扰消除。

可选的,第三资源包括多个re,所述多个re之间的时间间隔或者频域间隔由自干扰信道估计精度的要求和自干扰信道的变化情况中至少一项决定。

本实施例,第一设备通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位置,并且第一设备还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该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三资源的位置,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三资源上停止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数据,使得第二设备根据该第一配置信息在与第一设备的第一资源相同位置处的时频资源处不发送任何数据或者信令给第一设备,第一设备在第一资源处可以精确的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也可以使得第一设备根据该第二配置信息在与第二设备的第三资源相同位置处的时频资源处不发送任何数据或者信令给第二设备,使得第二设备可以在第三资源处精确完成第二设备自身的自干扰信道估计,从而实现设备之间上下行数据同时同频传输均可以较好的完成干扰消除。

图7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第二设备,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401、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位置。

步骤402、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一资源上停止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数据。

本实施例,第二设备通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位置,第二设备根据该第一配置信息在第一资源上停止向第一设备发送任何数据或者信令,进而可以使得第一设备在第一资源上可以精确的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更好的完成自干扰消除。

图8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与图7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资源的位置,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501、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位置和第二资源的位置。

步骤502、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在第一资源上停止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数据。

步骤503、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在第二资源上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测试序列,所述第二设备根据发送的测试序列和接收到的测试序列在第二资源上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并获取自干扰信道。

其中,在所述第二资源上,所述第一设备停止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数据。

步骤504、所述第二设备在全双工模式下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数据时,所述第二设备利用所述自干扰信道进行自干扰消除。

本实施例,第二设备通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位置和第二资源的位置,第二设备根据该第一配置信息在第一资源上不发送任何数据或者信令给第一设备,可以使得第一设备在第一资源上精确的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在第二资源上,第一设备不发送任何数据或者信令给第二设备,第二设备根据该第一配置信息在第二资源上可以精确的完成第二设备自身的自干扰信道估计,从而实现设备之间上下行数据同时同频传输均可以较好的完成干扰消除。

图9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实施例六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与图7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二设备还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601、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位置。

步骤602、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在第一资源上停止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数据。

步骤603、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三资源的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三资源上,所述所述第一设备停止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601和步骤603可以并行进行,不以上述先后顺序进行限制。

步骤604、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三资源上进行所述第二设备的自干扰信道估计,并获取自干扰信道。

步骤605、所述第二设备在全双工模式下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数据时,所述第二设备利用所述自干扰信道进行自干扰消除。

具体的,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和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获取自干扰信号;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对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自干扰消除。

本实施例,第二设备通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位置,第二设备还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三资源的位置,在所述第三资源上,所述第一设备停止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第二设备根据该第一配置信息在第一资源上不发送任何数据或者信令给第一设备,可以使得第一设备在第一资源上精确的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也可以使得第一设备根据该第二配置信息在与第二设备的第三资源相同位置处的时频资源处不发送任何数据或者信令给第二设备,使得第二设备可以在第三资源上精确完成第二设备自身的自干扰信道估计,从而实现设备之间上下行数据同时同频传输均可以较好的完成干扰消除。

下面采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在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中如何使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干扰消除方法完成干扰消除进行具体解释说明。

图10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实施例七的信令交互图,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a可以对应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通信设备b可以对应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二设备,可以理解的通信设备a也可以对应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二设备,通信设备b可以对应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此处仅作示意性解释说明,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701:通信设备a向通信设备b发送资源模式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资源模式配置信息包括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的位置信息和静默资源的位置信息。其中,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用于通信设备a在该资源上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而静默资源用于通信设备b进行对端的自干扰信道估计。具体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的分布密度和静默资源的分布密度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灵活设置。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频域上分布越密,自干扰信道估计的准确性越高,时域上分布越密,其动态跟踪性越高,相同的原理,静默资源,频域上分布越密,通信设备b的自干扰信道估计的准确性越高,时域上分布越密,通信设备b的动态跟踪性越高。然而,若这两者资源分布过于密集,则会导致数据传输量变低,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本实施例选取几个资源分布实例进行举例说明。

图11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资源分布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资源分布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资源分布实施例三的示意图,图11至图13示出了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和静默资源的不同的分布情况,图中的一个最小方格代表一个最小时频资源块,如图所示,与通信设备a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相同位置处的通信设备b的时频资源为静默资源,与通信设备a的静默资源相同位置处的通信设备b的时频资源为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图11至图13给出了以最小时频资源块为单位的资源分布,这是较为细化的资源分布。

具体的,如图11所示,通信设备a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和静默资源的分布方式具体为,这里以lte系统做示意性举例说明,即图11中的一个最小方格的时频资源的大小为1/14ms×15khz,相同时域不同频域的时频资源为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或静默资源,如图11所示,相同时域(图11所示的第一列)中,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以三个15khz的间隔,平均分布在该时域上,在相邻时域(图11所示的第二列)中,静默资源以三个15khz的间隔,平均分布在该时域上,进一步的,在与第一列间隔3个1/14ms的时域(图11所示的第5列),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以三个15khz的间隔,平均分布在该时域上,在相邻时域(图11所示的第5列),静默资源以三个15khz的间隔,平均分布在该时域上,依次类推,各个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和各个静默资源按照上述规律分布,各个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和各个静默资源均匀分布。这样的分布方式可以使得通信设备a的自干扰信道估计的准确性、动态跟踪性能、以及数据传输量这三方面的性能均处于一个较好的水平,即三方面性能折中的资源分布方式。

具体的,如图12所示,通信设备a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和静默资源的分布方式具体为,相同时域的所有频域的时频资源为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或静默资源,如图12所示,通信设备a,相同时域(图12所示的第一列)中,所有的频域资源均为静默资源,与该时域间隔3个1/14ms的时域(图12所示的第五列)中,所有的频域资源均为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进一步的,在与第一列间隔10个1/14ms的时域(图12所示的第12列)中,所有的频域资源均为静默资源,与该时域间隔3个1/14ms的时域(图12所示的第16列)中,所有的频域资源均为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依次类推,各个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和各个静默资源按照上述规律分布。这样的分布方式,由于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的频域分布较为密集,可以使得通信设备a的自干扰信道估计的准确性较高,而由于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的时域分布较为稀疏,所以使得通信设备a的动态跟踪性不高。

具体的,如图13所示,通信设备a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和静默资源的分布方式具体为,相同频域的所有时域的时频资源为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或静默资源,如图13所示,通信设备a,相同频域(图13所示的第一行)中,所有的时域资源均为静默资源,与该频域间隔2个15khz的频域(图13所示的第4行)中,所有的时域资源均为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进一步的,在与第一行间隔5个15khz的频域(图13所示的第7行)中,所有的时域资源均为静默资源,与该频域间隔2个15khz的频域(图13所示的第10行)中,所有的时域资源均为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依次类推,各个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和各个静默资源按照上述规律分布。这样的分布方式,由于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的时域分布较为密集,可以使得通信设备a的动态跟踪性较高,而由于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的频域分布较为稀疏,所以使得通信设备a的自干扰信道估计的准确性不高,并且由于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和静默资源占用时频资源较多,所以会使得数据传输量较低。

当然,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和静默资源也可以有其他的分布方式,例如,图14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资源分布实施例四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图14给出了以整个子帧资源作为单位的资源分布,具体的分布情况可以如图14所示,与图10至图13相同,通信设备a的一个子帧为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那么,与该子帧同时同频位置处的通信设备b的子帧为静默资源,通信设备a的一个子帧为静默资源,那么,与该子帧同时同频位置处的通信设备b的子帧为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与图10至图13不同,图14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粒度更大,即时域间隔1ms的时频资源均为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这样的分布方式较图10至图13所示的分布方式,数据传输量较低。

s702:通信设备a按照该资源模式配置信息在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处发送测试序列。

s703:通信设备a在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处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

s704:通信设备b按照该资源模式配置信息在静默资源处发送测试序列。

s705:通信设备b在静默资源处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

其中,s702和s703与s704和s705可以同时进行,此处不限制先后顺序。

s706:通信设备a和通信设备b分别进行自干扰消除。

s707:通信设备a和通信设备b的上下行数据同时同频传输。

本实施例,通信设备a通过向通信设备b发送资源模式配置信息,该资源模式配置信息包括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的位置信息和各静默资源的位置信息,使得通信设备b根据该资源模式配置信息在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不发送任何数据或者信令给第一设备,通信设备a在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处可以精确的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也可以使得通信设备b根据该资源模式配置信息在各静默资源处精确完成自身的自干扰信道估计,从而实现设备之间上下行数据同时同频传输均可以较好的完成干扰消除,从而提高全双工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静态性能。

下面采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在图2所示的应用场景中如何使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干扰消除方法完成干扰消除进行具体解释说明。

图15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实施例八的信令交互图,对于下行方向,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继可以对应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基站可以对应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二设备,对于上行方向,中继可以对应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终端可以对应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二设备,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801:中继向基站发送资源模式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资源模式配置信息包括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的位置信息,具体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的分布密度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灵活设置,其中,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用于自身在该资源上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基站接收到该资源模式配置信息,将与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相同位置处的资源设置为静默资源,即基站在与中继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同时同频的位置处不向中继发送任何数据或信令。中继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频域上分布越密,自干扰信道估计的准确性越高,时域上分布越密,其动态跟踪性越高。然而,若这一资源分布过于密集,则会导致数据传输量变低,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本实施例选取几个资源分布实例进行举例说明。

图16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资源分布实施例五的示意图,图17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资源分布实施例六的示意图,图18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资源分布实施例七的示意图,图16至图18示出了下行方向时中继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和基站的静默资源的不同的分布情况,图中的一个最小方格代表一个最小时频资源块,如图所示,与中继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相同位置处的基站的时频资源为静默资源。图16至图18给出了以最小时频资源块为单位的资源分布,这是较为细化的资源分布。

具体的,根据图2所示实施场景的分析,可知本实施例只有中继需要进行自干扰消除,如图16所示,中继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的分布方式具体为,这里以lte系统做示意性举例说明,即图16中的一个最小方格的时频资源的大小为1/14ms×15khz,相同时域(图16所示的第一列)中,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以三个15khz的间隔,平均分布在该时域上,进一步的,在与第一列间隔3个1/14ms的时域(图16所示的第5列),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以三个15khz的间隔,平均分布在该时域上,依次类推,各个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按照上述规律均匀的分布。这样的分布方式可以使得中继的自干扰信道估计的准确性、动态跟踪性越高、以及数据传输量这三方面的性能均处于一个较好的水平,即三方面性能折中的资源分布方式。

具体的,如图17所示,中继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的分布方式具体为,相同时域的所有频域的时频资源为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如图17所示,相同时域(图17所示的第一列)中,所有的频域资源均为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与该时域间隔10个1/14ms的时域(图17所示的第12列)中,所有的频域资源均为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依次类推,各个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按照上述规律分布。这样的分布方式,由于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的频域分布较为密集,可以使得中继的自干扰信道估计的准确性较高,而由于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的时域分布较为稀疏,所以使得中继的动态跟踪性不高。

具体的,如图18所示,中继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的分布方式具体为,相同频域的所有时域的时频资源为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如图18所示,相同频域(图18所示的第一行)中,所有的时域资源均为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与该频域间隔5个15khz的频域(图18所示的第7行)中,所有的时域资源均为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依次类推,各个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按照上述规律分布。这样的分布方式,由于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的时域分布较为密集,可以使得中继的动态跟踪性较高,而由于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的频域分布较为稀疏,所以使得中继的自干扰信道估计的准确性不高。

当然,中继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也可以有其他的分布方式,例如,图19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资源分布实施例八的示意图,如图19所示,图19给出了以整个子帧资源作为单位的资源分布,具体的分布情况可以如图19所示,与图16至图18相同,中继的一个子帧为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那么,与该子帧同时同频位置处的基站的子帧为静默资源。可以理解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的粒度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灵活设置,与图16至图18不同,图19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粒度更大,即时域间隔1ms的时频资源均为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这样的分布方式较图16至图18所示的分布方式,数据传输量较低,动态跟踪性较差。

s801’:中继向终端发送资源模式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资源模式配置信息包括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的位置信息。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见s801,此处不再赘述。s801或s801’执行完成后均执行s802至s804。区别在于,之后,下行方向执行s805,上行方向执行s805’。

s802:中继按照该资源模式配置信息在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处发送测试序列。

s803:中继在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处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

s804:中继进行自干扰消除。

s805:基站向中继进行下行数据传输。

s805’:终端向中继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本实施例,中继通过向基站发送资源模式配置信息,该资源模式配置信息包括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的位置信息,使得基站根据该资源模式配置信息在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不向中继发送任何数据或者信令,中继在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处可以精确的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进而更好的完成自干扰消除,从而提高全双工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静态性能。

下面采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在图3所示的应用场景中如何使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干扰消除方法完成干扰消除进行具体解释说明。

图20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实施例九的信令交互图,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基站可以对应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终端2可以对应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二设备,如图20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901:基站向终端2发送资源模式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资源模式配置信息包括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的位置信息,具体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的分布密度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灵活设置,其中,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用于基站自身在该资源上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终端2接收到该资源模式配置信息,将与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相同位置处的资源设置为静默资源,即终端2在与基站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同时同频的位置处不向基站发送任何数据或信令。基站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频域上分布越密,自干扰信道估计的准确性越高,时域上分布越密,其动态跟踪性越高。然而,若这一资源分布过于密集,则会导致数据传输量变低,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本实施例选取几个资源分布实例进行举例说明。

图21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资源分布实施例九的示意图,图22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资源分布实施例十的示意图,图23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资源分布实施例十一的示意图,图21至图23示出了基站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和终端2的静默资源的不同的分布情况,图中的一个最小方格代表一个最小时频资源块,如图所示,与基站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相同位置处的终端2的时频资源为静默资源。图21至图23给出了以最小时频资源块为单位的资源分布,这是较为细化的资源分布。

具体的,根据图3所示实施场景的分析,可知本实施例只有基站需要进行自干扰消除,如图21所示,基站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的分布方式具体为,这里以lte系统做示意性举例说明,即图21中的一个最小方格的时频资源的大小为1/14ms×15khz,相同时域(图21所示的第一列)中,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以三个15khz的间隔,平均分布在该时域上,进一步的,在与第一列间隔3个1/14ms的时域(图21所示的第5列),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以三个15khz的间隔,平均分布在该时域上,依次类推,各个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按照上述规律均匀的分布。这样的分布方式可以使得基站的自干扰信道估计的准确性、动态跟踪性越高、以及数据传输量这三方面的性能均处于一个较好的水平,即三方面性能折中的资源分布方式。

具体的,如图22所示,基站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的分布方式具体为,相同时域的所有频域的时频资源为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如图22所示,相同时域(图22所示的第一列)中,所有的频域资源均为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与该时域间隔10个1/14ms的时域(图22所示的第12列)中,所有的频域资源均为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依次类推,各个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按照上述规律分布。这样的分布方式,由于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的频域分布较为密集,可以使得基站的自干扰信道估计的准确性较高,而由于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的时域分布较为稀疏,所以使得基站的动态跟踪性不高。

具体的,如图23所示,基站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的分布方式具体为,相同频域的所有时域的时频资源为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如图23所示,相同频域(图23所示的第一行)中,所有的时域资源均为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与该频域间隔5个15khz的频域(图23所示的第7行)中,所有的时域资源均为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依次类推,各个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按照上述规律分布。这样的分布方式,由于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的时域分布较为密集,可以使得基站的动态跟踪性较高,而由于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的频域分布较为稀疏,所以使得基站的自干扰信道估计的准确性不高。

当然,基站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也可以有其他的分布方式,例如,图24为本发明自干扰消除方法资源分布实施十二的示意图,如图24所示,图24给出了以整个子帧资源作为单位的资源分布,具体的分布情况可以如图24所示,与图21至图23相同,基站的一个子帧为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那么,与该子帧同时同频位置处的终端2的子帧为静默资源。可以理解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的粒度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灵活设置,与图21至图23不同,图24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粒度更大,即时域间隔1ms的时频资源均为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这样的分布方式较图21至图23所示的分布方式,数据传输量较低,动态跟踪性较差。

综上所述,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的粒度和分布方式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灵活设置。

s902:基站按照该资源模式配置信息在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处发送测试序列。

s903:基站在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处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

s904:基站进行自干扰消除。

s905:基站与终端1进行下行数据传输。

s906:基站与终端2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本实施例,基站通过向终端2发送资源模式配置信息,该资源模式配置信息包括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的位置信息,使得终端2根据该资源模式配置信息在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不发送任何数据或者信令至中继,基站在各自干扰信道估计资源处可以精确的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进而更好的完成自干扰消除,从而提高全双工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静态性能。

图25为本发明第一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设备可以包括:发送模块11和处理模块12,其中,发送模块11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一资源上,所述第二设备停止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数据,处理模块12用于在所述第一资源上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并获取自干扰信道,所述处理模块12还用于所述第一设备在全双工模式下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时,利用所述自干扰信道进行自干扰消除。

进一步的,所述发送模块11,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资源上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测试序列;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接收模块13,用于在所述第一资源上接收所述发送模块11发送的所述测试序列,所述处理模块1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测试序列进行自干扰信道估计,并获取自干扰信道。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模块12,用于利用所述自干扰信道进行自干扰消除,具体可以包括: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和所述发送模块11发送的数据获取自干扰信号;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对所述接收模块13接收到的信号数据进行自干扰消除;其中,所述接收模块13接收到的数据包括所述发送模块11发送的数据和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

进一步的,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资源的位置,所述处理模块12还用于控制所述发送模块11在所述第二资源上,停止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数据。

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所述接收模块13,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三资源的位置;所述处理模块12,还用于控制所述发送模块11在所述第三资源上,停止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资源包括多个资源单元re,所述多个re之间的时间间隔或者频域间隔,由自干扰信道估计精度的要求和自干扰信道的变化情况中至少一项决定。

本实施例的第一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26为本发明第二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6所示,所述第二设备可以包括接收模块21、处理模块22和发送模块23,该接收模块21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资源的位置,该处理模块22用于控制该发送模块23在所述第一资源上停止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数据。

进一步的,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资源的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二资源上,所述第一设备停止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数据,所述处理模块22,还用于控制所述发送模块23在所述第二资源上进行所述第二设备的自干扰信道估计,并获取自干扰信道。

进一步的,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所述发送模块23用于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三资源的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三资源上,所述第一设备停止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相应的,所述处理模块22,用于在所述第三资源上进行所述第二设备的自干扰信道估计,并获取自干扰信道。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模块22,还用于所述第二设备在全双工模式下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数据时,根据所述自干扰信道和所述发送模块23发送的数据获取自干扰信号;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对所述接收模块21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自干扰消除;其中,所述接收模块21接收到的数据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数据和所述发送模块23发送的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资源包括多个re,所述多个re之间的时间间隔或者频域间隔,由自干扰信道估计精度的要求和自干扰信道的变化情况中至少一项决定。

本实施例的第二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接收模块13可以与第一设备的接收器对应,也可以对应第一设备的收发器。发送模块11可以与第一设备的发送器对应,也可以对应第一设备的收发器。处理模块12可以与第一设备的处理器对应,这里处理器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或者完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第一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代码,处理器调用存储器的指令代码,控制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发送模块11和接收模块13执行上述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发送模块23可以与第二设备的发送器对应,也可以对应第二设备的收发器。接收模块21可以与第二设备的接收器对应,也可以对应第二设备的收发器。处理模块22可以与第二设备的处理器对应,这里处理器可以是一个cpu,或者是asic,或者完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第二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代码,处理器调用存储器的指令代码,控制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发送模块23和接收模块21执行上述操作。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