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空洞检测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01019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覆盖空洞检测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覆盖空洞检测装置及方法;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利用计时信息及位置信息的覆盖空洞检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蓬勃地发展。为了服务更多使用者且为了提供更好的通信品质,营运商需考虑到基站布建的完整性(例如:其所布建的所有基站所形成的整体信号覆盖范围是否具有覆盖空洞(coverage hole)、移动装置是否会在某些区域出现接收不良等情况)。

为克服前述问题,营运商过去是通过大量的专业工程人员进行覆盖测试(drive test)以了解基站覆盖的完整性,营运商再依测试结果调整基站的布建方式(例如:增加基站数目、调整基站的天线角度等)。然而,由专业工程人员进行覆盖测试,其成本过高。

为了降低覆盖测试的成本,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标准利用无线连结失败(Radio Link Failure;RLF)报告机制。具体而言,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以消费者所使用的移动装置作为覆盖测试的工具。若移动装置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无线连结失败,则与该无线连结失败相关的信息(例如:该移动装置的上一服务基站、该服务基站的邻近基站、该服务基站的位置等信息)会被传送到后端网络,以供后端网络评估基站覆盖的完整性。尽管如此,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标准并未具体地规范如何确认无线网络系统的信号覆盖范围是否具有覆盖空洞,故本领域仍亟需一种能检测覆盖空洞的机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覆盖空洞(coverage hole)检测装置,其是包含一收发接口及一处理单元,且二者彼此电性连接。该收发接口接收一第一时间长度、一第二时间长度、一第一位置信息及一第二位置信息。该第一时间长度为自一使用者装置检测到与一第一基站失去连线至该使用者装置判断已发生一无线连结失败(Radio Link Failure;RLF)的时间长度。该第二时间长度为自该使用者装置从一第二基站接收一无线连结失败报告(RLF report)请求信号至该使用者装置传送一无线连结失败报告回应信号至该第二基站的时间长度。该第一位置信息为该使用者装置判断已发生该无线连结失败时的位置信息。该第二位置信息为该使用者装置传送该无线连结失败报告回应信号时的位置信息。该处理单元根据该第一时间长度及一移动速率计算一第一距离,根据该第二时间长度及该移动速率计算一第二距离,根据该第一位置信息及该第一距离决定一覆盖空洞的一第一边界位置,根据该第二位置信息及该第二距离决定该覆盖空洞的一第二边界位置,且根据该第一边界位置、该第二边界位置及该使用者装置的一感应范围决定该覆盖空洞。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覆盖空洞检测方法,其是适用于一电子装置。该覆盖空洞检测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接收一第一时间长度、一第二时间长度、一第一位置信息及一第二位置信息,其中,该第一时间长度为自一使用者装置检测到与一第一基站失去连线至该使用者装置判断已发生一无线连结失败的时间长度,该第二时间长度为自该使用者装置从一第二基站接收一无线连结失败报告请求信号至该使用者装置传送一无线连结失败报告回应信号至该第二基站的时间长度,该第一位置信息为该使用者装置判断已发生该无线连结失败时的位置信息,且该第二位置信息为该使用者装置传送该无线连结失败报告回应信号时的位置信息,(b)根据该第一时间长度及一移动速率计算一第一距离,(c)根据该第二时间长 度及该移动速率计算一第二距离,(d)根据该第一位置信息及该第一距离决定一覆盖空洞的一第一边界位置,(e)根据该第二位置信息及该第二距离决定该覆盖空洞的一第二边界位置,以及(f)根据该第一边界位置、该第二边界位置及该使用者装置的一第一感应范围决定该覆盖空洞。

本发明利用一第一时间长度(亦即,自一使用者装置检测到与一第一基站失去连线至该第一使用者装置判断已发生一无线连结失败的时间长度)及第一位置信息(亦即,该使用者装置判断已发生该无线连结失败时的位置信息)推算出一第一边界位置(亦即,该使用者装置检测到与该第一基站失去连线时的位置信息)。此外,本发明利用一第二时间长度(亦即,自该使用者装置从一第二基站接收一无线连结失败报告请求信号至该使用者装置传送一无线连结失败报告回应信号至该第二基站的时间长度)及第二位置信息(亦即,该使用者装置传送该无线连结失败报告回应信号时的位置信息)推算出一第二边界位置(亦即,该使用者装置检测到该第二基站时的位置信息)。本发明便根据第一边界位置、第二边界位置及使用者装置的一感应范围决定覆盖空洞。

由于第一边界位置相当于该使用者装置检测到与第一基站失去连线时的位置信息,且第二边界位置相当于使用者装置检测到第二基站时的位置信息,故以此二边界位置及使用者装置的感应范围所决定出的覆盖空洞确实为使用者装置无法或较难取得基站服务的区域。另外,本发明亦可进一步地参考时间信息及地理信息以更正确地决定出覆盖空洞。

以下结合图式阐述本发明的详细技术及较佳实施方式,俾使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能理解所请求保护的发明的特征。

【附图说明】

图1A是描绘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网络系统1的架构示意图;

图1B是描绘覆盖空洞检测装置11、基站13、15及使用者装置17间的信号传递示意图;

图1C是描绘覆盖空洞检测装置11决定一覆盖空洞170的示意图;

图1D是描绘利用该有效范围更新该覆盖空洞170的示意图;

图2是描绘第二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3是描绘第三实施方式的流程图;以及

图4是描绘第四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无线网络系统

111:收发接口

113:处理单元

13、15:基站

17:使用者装置

130、150:信号覆盖范围

A、B、C、D、E、F:位置

t1、t2、t3、t4、t5、t6:时间点

T1、T2、T3:时间长度

102:无线连结重建请求信号

104:无线连结重建回应信号

106:无线连结重建完成信号

108:无线连结失败报告请求信号

110、112、114:无线连结失败报告回应信号

D1、D2:距离

170:覆盖空洞

G:有效位置

19:使用者装置

190:有效范围

172:覆盖空洞

S201~S217:步骤

S301、S302:步骤

S401、S402: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通过实施方式来解释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覆盖空洞(coverage hole)检测装置及方法。然而,该多个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需在如该多个实施方式所述的任何环境、应用或方式方能实施。因此,关于实施方式的说明仅为阐释本发明的目的,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应理解,在以下实施方式及图式中,与本发明非直接相关的元件已省略而未绘示。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为一无线网络系统1,其架构示意图是描绘于图1A。无线网络系统1包含一覆盖空洞检测装置11、二个基站13、15及一使用者装置17,其中,基站13、15分别具有一信号覆盖范围130、150。需说明者,本发明并未限制一无线网络系统可包含的基站的数目及一基站装置所能服务的使用者装置的数目。此外,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使用者装置为任何能与基站通信的移动装置。

覆盖空洞检测装置11包含一收发接口111及一处理单元113,且二者彼此电性连接。处理单元113可为各种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或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知悉的其他计算装置其中的任一者。收发接口111可为任何能与一基站通信连线的接口。于本实施方式中,覆盖空洞检测装置11为一服务器,故收发接口111是以有线的方式(例如:双绞线、光纤、同轴电缆)连接至基站13、15。于其他实施方式中,覆盖空洞检测装置11可为一基站,收发接口111是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例如:基站天线)连接至基站 13、15。

于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者装置17被由位置A移动至位置F,其移动路径如图1A所示的粗虚线。需说明者,图1A所绘示的移动路径仅为例示而已,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使用者装置17被由位置A移动至位置F的过程会发生无线连结失败(Radio Link Failure;RLF),而覆盖空洞检测装置11会利用与无线连结失败相关的信息来检测覆盖空洞。

请一并参阅图1B,其是描绘在使用者装置17被由位置A移动至位置F的过程中,覆盖空洞检测装置11、基站13、15及使用者装置17间的信号传递示意图。

一基站所发出的信号的强度会随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因此,当使用者装置17被移动至基站13的信号覆盖范围130的边缘时,便可能与基站13失去连线。于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者装置17于时间点t1检测到与基站13失去连线(亦即,已无法接收到基站13),因而启动一第一计时器。于经过一第一预设时间长度后的时间点t2,使用者装置17检测到自己仍与基站13失去连线。由于使用者装置17与基站13失去连线已持续了第一预设时间长度,故使用者装置17判断已发生一无线连结失败。当使用者装置17判断已发生无线连结失败时(亦即,时间点t2),使用者装置17会停止该第一计时器,且会记录使用者装置17于该时间点(亦即,判断已发生无线连结失败的时)所在的第一位置信息(亦即,图1A所绘示的位置C)。依据前述使用者装置17对第一计时器的操作,第一计时器是记录自使用者装置17检测到其与基站13失去连线至使用者装置17判断已发生无线连结失败的时间长度T1。

由于使用者装置17判断已发生无线连结失败,因此会搜寻其他可连线的基站。于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者装置17于时间点t3搜寻到基站15,并随即与基站15进行一无线连结重建程序。具体而言,使用者装置17传送一无线连结重建请求信号102至基站15,基站15因应地传送一无线连结重建回应信号104至使用者装置17,使用者装置17再因应地传送一无线连结 重建完成信号106至基站15。通过三向交握(3-way handshake),使用者装置17与基站15便完成无线连结重建程序。

于时间点t5,使用者装置17接收到基站15所传送的一无线连结失败报告(RLF report)请求信号108,故启动一第二计时器。基站15传送无线连结失败报告请求信号108的目的在于向使用者装置17索取与无线连结失败相关的信息。于时间点t6,使用者装置17已准备好要回复给基站15的无线连结失败相关信息(例如:使用者装置17的上一服务基站(亦即,基站13)的识别码、该上一服务基站的邻近基站的识别码、该上一服务基站的位置信息等),故使用者装置17会记录其于时间点t6所在的第二位置信息(亦即,图1A所绘示的位置E),传送一无线连结失败报告回应信号110至基站15,并停止该第二计时器。

需说明者,前述时间点t6亦可视为使用者装置17传送无线连结失败报告回应信号110的时间点,而第二位置信息亦可视为使用者装置17传送无线连结失败报告回应信号110时所在的位置信息。另外,依据前述使用者装置17对第二计时器的操作,第二计时器是记录自使用者装置17接收到无线连结失败报告请求信号108至使用者装置17传送无线连结失败报告回应信号110至基站15的时间长度T2。再者,无线连结失败报告回应信号110载有无线连结失败相关信息、第一位置信息(亦即,图1A所绘示的位置C)、第二位置信息(亦即,图1A所绘示的位置E)、时间长度T1及时间长度T2。

之后,基站15传送一无线连结失败报告回应信号112至基站13。类似的,无线连结失败报告回应信号112载有无线连结失败相关信息、第一位置信息(亦即,图1A所绘示的位置C)、第二位置信息(亦即,图1A所绘示的位置E)、时间长度T1及时间长度T2。接着,基站13传送一无线连结失败报告回应信号114至覆盖空洞检测装置11。类似的,无线连结失败报告回应信号114载有无线连结失败相关信息、第一位置信息(亦即,图1A所绘示的位置C)、第二位置信息(亦即,图1A所绘示的位置E)、时间长度T1及时间长度T2。

需说明者,于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者装置17是将无线连结失败相关信息、第一位置信息、第二位置信息、时间长度T1及时间长度T2整合于同一信号(亦即,无线连结失败报告回应信号110、112、114)中传送,而基站15及基站13亦是如此。然而,于其他实施方式中,使用者装置17可分别传送无线连结失败相关信息、第一位置信息、第二位置信息、时间长度T1及时间长度T2;同理,基站15及基站13亦是如此。

由覆盖空洞检测装置11的角度观的,其收发接口111会自基站13接收第一位置信息(亦即,位置C)、第二位置信息(亦即,位置E)、时间长度T1及时间长度T2。请一并参阅图1C,其是描绘覆盖空洞检测装置11决定一覆盖空洞170的示意图。处理单元113根据时间长度T1(亦即,自使用者装置17检测到其与基站13失去连线至使用者装置17判断已发生无线连结失败的时间长度)及一移动速率计算一第一距离D1。另外,处理单元113根据时间长度T2(亦即,自使用者装置17接收到无线连结失败报告请求信号108至使用者装置17传送无线连结失败报告回应信号110至基站15的时间长度)及一移动速率计算一第二距离D2。需说明者,前述移动速率可为一预设值、一般使用者装置的平均移动速率、使用者装置17的历史平均移动速率或其他类似数值。

接着,处理单元113根据第一位置信息(亦即,位置C)及第一距离D1决定覆盖空洞170的一第一边界位置(亦即,位置B)。具体而言,处理单元113是以第一位置信息(亦即,位置C)为出发点,沿着使用者装置17的移动路径往回计算出相隔为第一距离D1的位置信息(亦即,位置B),并以此位置信息作为第一边界位置。换言之,处理单元113利用第一位置信息(亦即,位置C)及第一距离D1,推测出第一边界位置为使用者装置17开始检测到与基站13失去连线时所在的位置信息。

此外,处理单元113根据第二位置信息(亦即,位置E)及第二距离D2决定覆盖空洞170的一第二边界位置(亦即,位置D)。具体而言,处理单元113是以第二位置信息(亦即,位置E)为出发点,沿着使用者装 置17的移动路径往回计算出相隔为第二距离D2的位置信息(亦即,位置D),并以此位置信息作为第二边界位置。换言之,处理单元113利用第二位置信息(亦即,位置E)及第二距离D2,推测出使用者装置17搜寻到基站15时所在的位置信息。

之后,处理单元113根据第一边界位置(亦即,位置B)、第二边界位置(亦即,位置D)及使用者装置17的一感应范围(未绘示)决定覆盖空洞170。简言之,覆盖空洞检测装置11是以使用者装置17开始检测到与基站13失去连线时所在的位置信息、使用者装置17搜寻到基站15时所在的位置信息及使用者装置17的感应范围决定覆盖空洞170。

于某些实施方式中,覆盖空洞检测装置11的收发接口111亦会接收使用者装置17或/及其他使用者装置所传送的有效位置。收发接口111可通过基站13或/及基站15接收该多个有效位置。有效位置是指一使用者装置能接收到基站13或/及基站15所传送的信号时所在的位置。针对一有效位置,处理单元113会根据该有效位置及传送该有效位置的使用者装置的一感应范围决定一有效范围。处理单元113再利用该有效范围更新该覆盖空洞170。兹以一具体范例进行说明,请参图1D。收发接口111接收使用者装置19所直接传送或通过一基站所传送的有效位置G。处理单元113根据有效位置G及使用者装置19的感应范围决定一有效范围190。处理单元113再计算覆盖空洞170与有效范围190的重叠区域,并将覆盖空洞170扣除重叠区域作为更新后的覆盖空洞172。

于某些实施方式中,覆盖空洞检测装置11可进一步地参考其他时间信息(亦即,使用者装置17搜寻到基站15至使用者装置17与基站15完成无线连结重建程序的时间长度),以避免利用错误的信息来计算覆盖空洞。兹进一步地说明覆盖空洞检测装置11如何取得此一时间信息,请一并参考图1A。当使用者装置17于时间点t3搜寻到基站15时,会启动一第三计时器。当使用者装置17于时间点t4传送无线连结重建完成信号106至基站15,会停止该第三计时器。依据前述使用者装置17对第三计时器的操作, 第三计时器是记录使用者装置17搜寻到基站15至使用者装置17与基站15完成无线连结重建程序的时间长度T3。于该多个实施方式中,此时间长度T3会被传送至覆盖空洞检测装置11,例如:载于无线连结失败报告回应信号110、112、114。于该多个实施方式中,收发接口111接收到时间长度T1、时间长度T2及时间长度T3后,处理单元113会判断时间长度T1、时间长度T2及时间长度T3的一总和是否小于一第二预设时间长度。若时间长度T1、时间长度T2及时间长度T3的总和不小于该第二预设时间长度时,代表使用者装置17极可能在一信号不良的位置停留许久,因此处理单元113不会根据该次无线连结失败所搜集到的相关信息来决定覆盖空洞。若处理单元113判断时间长度T1、时间长度T2及时间长度T3的总和小于该第二预设时间长度时,处理单元113方会利用第一位置信息、第二位置信息、时间长度T1及时间长度T2,以前述运作来决定覆盖空洞170。

于某些实施方式中,覆盖空洞检测装置11可进一步地参考其他地理信息,以避免利用错误的信息来计算覆盖空洞。具体而言,处理单元113可利用第一位置信息(亦即,使用者装置17判断已发生无线连结失败时的位置信息——位置C)及第二位置信息(亦即,使用者装置17传送无线连结失败报告回应信号110时的位置信息——位置E)计算一第三距离(未绘示)。处理单元113会判断第三距离是否小于一基站(例如:基站13)的一覆盖半径。当第三距离不小于一基站的覆盖半径时,代表使用者装置17极可能快速地出现在其他非邻近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内(例如:搭乘飞机),因此处理单元113不会根据该次无线连结失败所搜集到的相关信息来决定覆盖空洞。若处理单元113判断第三距离小于一基站的一覆盖半径,处理单元113方会利用第一位置信息、第二位置信息、时间长度T1及时间长度T2,以前述运作来决定覆盖空洞170。

于某些实施方式中,覆盖空洞检测装置11的收发接口111可进一步地接收使用者装置17所直接传送或通过一基站所传送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及一接收信号强度指 标(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于该多个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113会在判断使用者装置17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小于一第一门槛值,且判断使用者装置17未进行一换手程序后,才利用第一位置信息、第二位置信息、时间长度T1及时间长度T2,以前述运作来决定覆盖空洞170。此外,处理单元113会依据使用者装置17的接收信号强度指标及一第二门槛值,决定覆盖空洞170的一类型。具体而言,当使用者装置17的接收信号强度指标大于第二门槛值时,处理单元113决定该覆盖空洞170为由干扰所形成的覆盖空洞。当使用者装置17的接收信号强度指标不大于第二门槛值时,处理单元113决定该覆盖空洞170为一般的覆盖空洞。

由上述说明可知,覆盖空洞检测装置11可利用第一时间长度(亦即,使用者装置17检测到与基站13失去连线至使用者装置17判断已发生一无线连结失败的时间长度)及第一位置信息(亦即,使用者装置17判断已发生该无线连结失败时的位置信息)推算出一第一边界位置(亦即,使用者装置17检测到与基站13失去连线时的位置信息)。此外,覆盖空洞检测装置11可利用第二时间长度(亦即,使用者装置17从基站15接收无线连结失败报告请求信号108至使用者装置17传送无线连结失败报告回应信号110至基站15的时间长度)及第二位置信息(亦即,使用者装置17传送无线连结失败报告回应信号110时的位置信息)推算出一第二边界位置(亦即,使用者装置17检测到基站15时的位置信息)。覆盖空洞检测装置11便根据第一边界位置、第二边界位置及使用者装置17的一感应范围决定覆盖空洞170。由于第一边界位置相当于使用者装置17检测到与基站13失去连线时的位置信息,且第二边界位置相当于使用者装置17检测到基站15时的位置信息,故以此二边界位置及使用者装置17的感应范围所决定出的覆盖空洞170确实为使用者装置17无法或较难取得基站服务的区域。另外,覆盖空洞检测装置11亦可进一步地参考时间信息及地理信息以更正确地决定出覆盖空洞170。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为一种覆盖空洞检测方法,其流程图 是描绘于图2。此覆盖空洞检测方法适用于一电子装置,例如第一实施方式所描述的覆盖空洞检测装置11。

首先,执行步骤S201,由电子装置接收一第一时间长度、一第二时间长度、一第一位置信息及一第二位置信息。该第一时间长度为自一第一使用者装置检测到与一第一基站失去连线至该第一使用者装置判断已发生一无线连结失败的时间长度。该第二时间长度为自该第一使用者装置从一第二基站接收一无线连结失败报告请求信号至该第一使用者装置传送一无线连结失败报告回应信号至该第二基站的时间长度。该第一位置信息为该第一使用者装置判断已发生该无线连结失败时的位置信息。该第二位置信息为该第一使用者装置传送该无线连结失败报告回应信号时的位置信息。

接着,执行步骤S203,由该电子装置根据该第一时间长度及一移动速率计算一第一距离。于步骤S205,由该电子装置根据该第二时间长度及该移动速率计算一第二距离。于步骤S207,由该电子装置根据该第一位置信息及该第一距离决定一覆盖空洞的一第一边界位置。于步骤S209,由该电子装置根据该第二位置信息及该第二距离决定该覆盖空洞的一第二边界位置。需说明者,于其他实施方式中,步骤S203、步骤S205、步骤S207及步骤S209可以其他顺序执行,只要步骤S203早于步骤S207且步骤S205早于步骤S209即可。之后,于步骤S211,由该电子装置根据该第一边界位置、该第二边界位置及该第一使用者装置的一第一感应范围决定该覆盖空洞。

于某些实施方式中,覆盖空洞检测方法可进一步地执行步骤S213,由该电子装置接收一第二使用者装置的一有效位置。于步骤S215,由该电子装置根据该有效位置及该第二使用者装置的一第二感应范围决定一有效范围。之后,于步骤S217,由该电子装置利用该有效范围更新该覆盖空洞。

于某些实施方式中,覆盖空洞检测方法可执行一步骤以由该电子装置判断该第一使用者装置的一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小于一第一门槛 值,执行另一步骤由该电子装置判断该第一使用者装置未进行一换手程序,之后才执行前述步骤S201至步骤S217。于某些实施方式中,覆盖空洞检测方法可再执行一步骤,由该电子装置根据该第一使用者装置的一接收信号强度指标及一第二门槛值决定该覆盖空洞的一类型。

除了上述步骤,第二实施方式亦能执行第一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所有运作及步骤,具有同样的功能,且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直接了解第二实施方式如何基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以执行此等运作及步骤,具有同样的功能,并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故不赘述。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为一种覆盖空洞检测方法,其流程图是描绘于图3。此覆盖空洞检测方法适用于一电子装置,例如第一实施方式所描述的覆盖空洞检测装置11。

首先,执行步骤S301,由电子装置接收一第一时间长度、一第二时间长度、一第三时间长度、一第一位置信息及一第二位置信息。该第一时间长度为自一第一使用者装置检测到与一第一基站失去连线至该第一使用者装置判断已发生一无线连结失败的时间长度。该第二时间长度为自该第一使用者装置从一第二基站接收一无线连结失败报告请求信号至该第一使用者装置传送一无线连结失败报告回应信号至该第二基站的时间长度。该第三时间长度为自该第一使用者装置搜寻到该第二基站至该第一使用者装置与该第二基站完成一无线连结重建程序的时间长度。该第一位置信息为该第一使用者装置判断已发生该无线连结失败时的位置信息。该第二位置信息为该第一使用者装置传送该无线连结失败报告回应信号时的位置信息。

之后,执行步骤S302,由该电子装置判断该第一时间长度、该第二时间长度及该第三时间长度的一总和是否小于一预设时间长度。若步骤S302判断该第一时间长度、该第二时间长度及该第三时间长度的总和小于一预设时间长度,覆盖空洞检测方法才回接着执行步骤S203至步骤 S211。若步骤S302的判断结果为否,则直接结束覆盖空洞检测方法。

除了上述步骤,第三实施方式亦能执行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所有运作及步骤,具有同样的功能,且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直接了解第三实施方式如何基于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以执行此等运作及步骤,具有同样的功能,并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故不赘述。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为一种覆盖空洞检测方法,其流程图是描绘于图4。此覆盖空洞检测方法适用于一电子装置,例如第一实施方式所描述的覆盖空洞检测装置11。

首先,执行步骤S201,由电子装置接收一第一时间长度、一第二时间长度、一第一位置信息及一第二位置信息。该第一时间长度为自一第一使用者装置检测到与一第一基站失去连线至该第一使用者装置判断已发生一无线连结失败的时间长度。该第二时间长度为自该第一使用者装置从一第二基站接收一无线连结失败报告请求信号至该第一使用者装置传送一无线连结失败报告回应信号至该第二基站的时间长度。该第一位置信息为该第一使用者装置判断已发生该无线连结失败时的位置信息。该第二位置信息为该第一使用者装置传送该无线连结失败报告回应信号时的位置信息。

接着,执行步骤S401,由该电子装置利用该第一位置信息及该第二位置信息计算一第三距离。之后,执行步骤S402,由该电子装置判断该第三距离是否小于一基站(例如:该第一基站)的一覆盖半径。若步骤S402判断该第三距离小于该覆盖半径,覆盖空洞检测方法才回接着执行步骤S203至步骤S211。若步骤S402的判断结果为否,则直接结束覆盖空洞检测方法。

除了上述步骤,第四实施方式亦能执行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所有运作及步骤,具有同样的功能,且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直接了解第四实施方式如何基于上 述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以执行此等运作及步骤,具有同样的功能,并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故不赘述。

需说明者,于本发明专利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中,第一预设时间长度及第二预设时间长度中的「第一」及「第二」仅用来表示不同预设时间长度而已。同理,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及第三距离中的「第一」、「第二」及「第三」仅用来表示不同距离而已。第一边界位置及第二边界位置中的「第一」及「第二」仅用来表示不同边界位置而已。第一位置信息及第二位置信息中的「第一」及「第二」仅用来表示不同位置信息而已。第一门槛值及第二门槛值中的「第一」及「第二」仅用来表示不同门槛值而已。

由上述各实施方式可知,本发明利用一第一时间长度(亦即,自一使用者装置检测到与一第一基站失去连线至该第一使用者装置判断已发生一无线连结失败的时间长度)及第一位置信息(亦即,该使用者装置判断已发生该无线连结失败时的位置信息)推算出一第一边界位置(亦即,该使用者装置检测到与该第一基站失去连线时的位置信息)。此外,本发明利用一第二时间长度(亦即,自该使用者装置从一第二基站接收一无线连结失败报告请求信号至该使用者装置传送一无线连结失败报告回应信号至该第二基站的时间长度)及第二位置信息(亦即,该使用者装置传送该无线连结失败报告回应信号时的位置信息)推算出一第二边界位置(亦即,该使用者装置检测到该第二基站时的位置信息)。本发明便根据第一边界位置、第二边界位置及使用者装置的一感应范围决定覆盖空洞。

由于第一边界位置相当于该使用者装置检测到与第一基站失去连线时的位置信息,且第二边界位置相当于使用者装置检测到第二基站时的位置信息,故以此二边界位置及使用者装置的感应范围所决定出的覆盖空洞确实为使用者装置无法或较难取得基站服务的区域。另外,本发明亦可进一步地参考时间信息及地理信息以更正确地决定出覆盖空洞。

上述实施方式仅用来例举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态样,以及阐释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而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畴及范围。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属于本发明所主张的范围,而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以申请专利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