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读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84926发布日期:2019-09-13 23:51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读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读取方法。



背景技术:

关于对图像读取装置或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原稿的歪斜进行校正的技术,已知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报No.2013-146034(第[0099]至[0106]段,图6和图7)以及No.2015-18328(第[0026]至[0044]段,图5)中讨论如下的技术。

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报No.2013-146034描述了一种通过基于原稿G的由前边缘检测器30确定的前边缘的检测角度使图像处理器32旋转图像而对原稿G的歪斜进行校正的技术。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报No.2013-146034还描述了一种基于原稿信息和模式选择而在配准辊模式和无配准模式之间切换的技术。具体地说,在配准辊模式中,使原稿G与预配准辊144抵靠,从而对原稿G的歪斜进行校正。在无配准模式中,歪斜由图像处理器32进行校正。

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报No.2015-18328描述了一种从原稿M的读取图像数据Di获得原稿M在输送方向上的前边缘区段的检测图像数据Dd并通过执行霍夫变换而从该检测图像数据Dd来确定歪斜角度θm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由用户所期望的原稿歪斜检测方法,该方法与从原稿的前边缘的图像信息检测原稿歪斜的情况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读取构件以及歪斜检测器。读取构件在原稿输送路径上预设的读取位置处读取经过的原稿的图像。歪斜检测器通过基于指定用于检测所述原稿的歪斜的方法的信息选择第一歪斜检测模式和第二歪斜检测模式中的一种模式来检测所述原稿的歪斜。所述第一歪斜检测模式是基于输送方向上的前边缘区段的由所述读取构件读取的图像来检测所述原稿相对于所述输送方向的歪斜的模式。所述第二歪斜检测模式是基于由所述读取构件读取的整个图像来检测所述原稿相对于所述输送方向的歪斜的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如果在所述第一歪斜检测模式中检测到的歪斜量的可靠性基于该歪斜量和预设的确定量而被确定成低,则所述歪斜检测器可通过切换到所述第二歪斜检测模式来检测所述原稿的歪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所述歪斜检测器可通过选择第三歪斜检测模式、所述第一歪斜检测模式和所述第二歪斜检测模式中的任一种模式来检测所述原稿的歪斜。所述第三歪斜检测模式是基于经由可操作部输入并用于检测所述原稿的歪斜的读取图像范围来检测所述原稿的歪斜的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第一至第三任一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如果要基于原稿读取设置将所述原稿的整个图像都存储到存储器内,则所述歪斜检测器可以选择所述第二歪斜检测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根据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记录装置,该图像记录装置基于由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读取的图像将图像记录到介质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读取方法,该图像读取方法包括:在原稿输送路径上预设的读取位置处读取经过的原稿的图像;以及通过基于指定用于检测所述原稿的歪斜的方法的信息选择第一歪斜检测模式和第二歪斜检测模式中的一种模式来检测所述原稿的歪斜。所述第一歪斜检测模式是基于输送方向上的前边缘区段的读取图像来检测所述原稿相对于所述输送方向的歪斜的模式。所述第二歪斜检测模式是基于整个读取图像来检测所述原稿相对于所述输送方向的歪斜的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读取构件、第一歪斜检测模式、第二歪斜检测模式和歪斜检测器。所述读取构件在原稿输送路径上预设的读取位置处读取经过的原稿的图像。所述第一歪斜检测模式是基于输送方向上的前边缘区段的图像来检测所述原稿相对于所述输送方向的歪斜的模式。所述第二歪斜检测模式是基于由所述读取构件读取的整个图像来检测所述原稿相对于所述输送方向的歪斜的模式。所述歪斜检测器通过基于指定用于检测所述原稿的歪斜的方法的信息选择所述第一歪斜检测模式和所述第二歪斜检测模式中的一种模式来检测所述原稿的歪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第五、第六和第七方面,与从原稿的前边缘的图像信息来检测原稿的歪斜的情况不同,可以提供一种用户所期望的原稿歪斜检测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不确定歪斜量的可靠性的情况相比,可以提高歪斜检测精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可以通过允许知道将要读取的原稿的用户设置读取图像范围来检测原稿歪斜。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在要将原稿的整个图像都存储到存储介质中时执行第一歪斜检测模式的构造相比,可以提高歪斜检测精度,同时可以抑制总体处理速度的下降。

附图说明

将基于如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总体视图;

图2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见图像形成设备的放大视图;

图3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总体视图;

图4示出了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原稿输送装置中输送构件和检测构件的位置关系;

图5是示出了包括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器中的功能的框图;

图6A至图6C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歪斜检测图像,图6A示出了在设置了读取速率优先模式的情况下的检测图像,图6B示出了在设置了读取精度优先模式的情况下的检测图像,而图6C示出了在设置了用户设置模式的情况下的检测图像;

图7A和图7B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歪斜检测模式的示例,图7A示出了前边缘区域,图7B是图7A中的相关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8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歪斜量检测过程的流程图;

图9A至图9C示出了在原稿的前边缘弯曲的情况下如何检测歪斜,图9A示出了前边缘,图9B为图9A中的左角部区段的放大图,图9C是图9A中的右角部区段的放大图;以及

图10示出了具有索引部分的原稿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如下示例性实施方式。

为了更容易理解如下描述,在附图中,将前后方向限定为X轴方向,将左右方向限定为Y轴方向,将上下方向限定为Z轴方向。而且,将由箭头X、-X、Y、-Y、Z和-Z表示的方向或侧分别限定为向前方向、向后方向、向右方向、向左方向、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或分别限定为前侧、后侧、右侧、左侧、上侧和下侧。

此外,在每幅附图中,中心处具有点的圆圈表示从附图平面的远侧朝向近侧延伸的箭头,而中心处具有x的圆圈表示从附图平面的近侧朝向远侧延伸的箭头。

在用于说明如下描述的附图中,在合适的情况下,将省略除了使该描述更容易理解之外的那些部件。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总体视图。

图2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见图像形成设备的放大图。

在图1中,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的复印机U具有可操作部UI、作为图像读取装置的示例的扫描仪部U1、作为介质供送装置的示例的供送部U2、作为图像记录装置的示例的图像形成部U3和介质处理装置U4。

可操作部UI

可操作部UI具有用于开始复印和用于设置复印张数的输入按钮UIa。此外,可操作部UI具有显示通过输入按钮UIa输入的内容以及复印机U的状态的显示器UIb。

扫描仪部U1

图3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总体视图。

在图1和图3中,扫描仪部U1具有作为图像读取装置本体的在其上端处具有透明原稿基座PG的扫描仪本体U1b。原稿输送装置U1a布置在该扫描仪本体U1b的上表面处。原稿输送装置U1a以可开闭方式支撑,从而其能够揭开和覆盖原稿基座PG。

原稿输送装置U1a具有作为原稿装载部的示例的容纳一叠多张待复印原稿Gi的原稿供送托盘U1a1。原稿输送部U1a2设置在原稿供送托盘U1a1的左侧。原稿输送部U1a2将原稿供送托盘U1a1上的原稿Gi输送到原稿基座PG上。作为原稿输出部的示例的原稿输出托盘U1a3设置在原稿供送托盘U1a1下方。已经在原稿基座PG上行进的每个原稿Gi被从原稿输送部U1a2输出到原稿输出托盘U1a3上。

在图3中,作为第一读取表面的示例的读取窗口PG1(原稿在该读取窗口PG1上行进)布置在原稿基座PG的左端。读取窗口PG1与原稿输送装置U1a的输送路径中的预定的第一面读取位置P1对应地形成。由原稿输送装置U1a输送的每个原稿Gi在读取窗口PG1上行进。支撑由用户设置的原稿Gi的稿台玻璃PG2布置在读取窗口PG1的右侧。作为引导件的示例的原稿引导件PG3被支撑在读取窗口PG1和稿台玻璃PG2之间。原稿引导件PG3将已经在读取窗口PG1上行进的每个原稿Gi引导到原稿输送装置U1a内。

光学曝光系统A被支撑在扫描仪本体U1b内。来自原稿Gi的反射光经由光学曝光系统A的多个光学构件而通过作为第一读取构件的示例的固态成像元件CCD转换成红色R、绿色G和蓝色B的电信号,并且被输入到图像处理器GS。

图像处理器GS将从固态成像元件CCD输入的R、G和B电信号转换成黑色K、黄色Y、洋红色M和青色C的图像信息,临时存储该图像信息,并且在预定时刻将该图像信息作为潜像形成图像信息输出到图像形成部U3的潜像形成装置驱动电路D。

如果原稿图像为单色图像,则仅仅将黑色图像信息输入到潜像形成装置驱动电路D。

原稿基座PG、光学曝光系统A、固态成像元件CCD和图像处理器GS构成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扫描仪本体U1b。

供送部U2

在图1中,供送部U2具有作为介质容器的示例的供送托盘TR1、TR2、TR3和TR4。此外,供送部U2具有例如介质供送路径SH1,该介质供送路径SH1拿取容纳在每个供送托盘TR1至TR4中的作为介质的示例的记录片材S并将该纪录片材S输送到图像形成部U3。

图像形成部U3和介质处理装置U4

参照图1和图2,在图像形成部U3中,潜像形成装置驱动电路D基于例如从扫描仪部U1输入的图像信息将驱动信号输出到相应颜色的潜像形成装置ROSy至ROSk。例如,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示例的感光鼓Py至Pk和充电辊CRy至CRk布置在潜像形成装置ROSy至ROSk下方。静电潜像通过潜像形成装置ROSy至ROSk形成在感光鼓Py至Pk的表面上,并且通过显影装置Gy至Gk显影成作为可见图像的示例的色调剂图像。从附装至显影剂供应装置U3b的色调剂盒Ky至Kk向显影装置Gy至Gk供应显影剂。感光鼓Py至Pk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由一次转印辊T1y至T1k在一次转印区域Q3y至Q3k中转印到作为中间转印本体的示例的中间转印带B上。在一次转印过程之后,由清洁器Cly至CLk清洁感光鼓Py至Pk。

中间转印装置BM被支撑在潜像形成装置ROSy至ROSk下方。中间转印装置BM具有作为中间转印构件的示例的中间转印带B以及用于该中间转印组件的支撑构件Rd+Rt+Rw+Rf+T2a。中间转印带B在由箭头Ya表示的方向上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二次转印单元Ut布置在对置构件T2a下方。二次转印单元Ut具有二次转印构件T2b。二次转印构件T2b与中间转印带B进行接触从而形成二次转印区域Q4。对置构件T2a与供电构件T2c接触。该供电构件T2c供应有极性与色调剂的电荷极性相同的二次转印电压。

输送路径SH2布置在中间转印装置BM下方,记录片材S从供送部U2沿着该输送路径SH2输送。在输送路径SH2中,记录片材S由作为输送构件的示例的输送辊Ra输送到作为输送定时调节构件的示例的配准辊Rr。配准辊Rr根据中间转印带B上的色调剂图像被输送到二次转印区域Q4的时刻将记录片材S输送到二次转印区域Q4。

当中间转印带B上的色调剂图像经过二次转印区域Q4时,色调剂图像通过二次转印单元T2转印到记录片材S上。在二次转印过程之后,通过中间转印本体清洁器CLB对中间转印带B进行清洁。上面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片材S被输送到作为输送构件的示例的介质输送带BH,并且随后被输送到定影装置F。在定影装置F中,上面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片材S行进通过其中加热构件Fh和挤压构件Fp彼此接触的定影区域Q5,从而使得色调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片材S上。

如果要将其上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片材S输出,则将记录片材S从输送路径SH3输送到介质处理装置U4中的输送路径SH5。介质处理装置U4具有对记录片材S中的卷曲进行校正的卷曲校正构件U4a,并且还具有输出构件Rh,通过该输出构件Rh将记录片材S输出到输出托盘TH1上。如果要在记录片材S的第二面上记录图像,则将已经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片材从输送路径SH3输送到倒置路径SH4和循环路径SH6,从而进行翻转,然后沿着介质供送路径SH1行进,从而被再次输送到二次转印区域Q4。输送目的地之间的切换是通过切换构件GT1至GT3进行的。片材输送路径SH由用附图标记SH1至SH7表示的部件构成。此外,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片材输送装置SU由用附图标记SH、Ra、Rr、Rh、SGr、SG1、SG2、BH和GT1至GT3表示的部件构成。

原稿输送装置

图4示出了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原稿输送装置U1a中输送构件和检测构件的位置关系。

在图3和图4中,作为原稿容器的示例的原稿供送托盘U1a1具有作为装载构件的示例的供送托盘本体1。供送托盘本体1具有朝向右上侧呈对角地延伸的板状。

作为介质对齐构件的示例的侧引导件2由供送托盘本体1的后部支撑。侧引导件2在前后方向即原稿Gi的宽度方向上以可移动的方式被支撑。侧引导件2通过与原稿Gi的宽度方向边缘接触而将原稿Gi对齐。此外,供送托盘本体1支撑作为第四检测构件的示例的托盘宽度传感器3。托盘宽度传感器3检测侧引导件2的宽度方向位置,即原稿Gi的宽度。

供送托盘本体1还支撑作为检测构件的示例的托盘尺寸传感器4。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托盘尺寸传感器4包括布置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的第一托盘尺寸传感器4a和布置在右侧的第二托盘尺寸传感器4b。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托盘尺寸传感器4检测原稿Gi的存在或不存在。因而,当原稿Gi被两个托盘尺寸传感器4a和4b检测到时,可以确定原稿Gi是在其输送方向上较长的最大尺寸原稿。如果原稿Gi仅被第一托盘尺寸传感器4a检测到,则可确定原稿Gi为中间尺寸原稿。如果原稿Gi没有被两个托盘尺寸传感器4a和4b中的任一个传感器检测到,则可确定原稿Gi为小尺寸原稿。

作为介质对齐构件的示例的设置门6布置在原稿供送托盘U1a1的左端处。设置门6被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在输送原稿Gi之前,设置门6被保持在悬置状态下,从而可通过使原稿Gi在输送方向上的前边缘与设置门6抵靠而使原稿Gi对齐。当原稿Gi的输送开始时,设置门6被释放,并且变成可朝向下游侧旋转,从而不会干涉原稿Gi的输送。

此外,作为检测构件的示例的设置传感器7布置于在前后方向上从设置门6偏移的位置处。设置传感器7检测抵靠设置门6的原稿或多个原稿Gi的存在或不存在。

作为原稿拿取构件的示例的轻推辊(nudging roller)11在原稿输送方向上布置在设置门6上方及其上游。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轻推辊11被构造成可上升和可下降。

作为原稿输送构件的示例的供送辊12布置在设置门6的下游。作为原稿分离构件的示例的延迟辊13布置在供送辊12下方从而与供送辊12面对。

作为检测构件的示例的送入传感器16布置在供送辊12和延迟辊13的下游。送入传感器16检测原稿Gi的存在或不存在。

作为第一检测构件的示例的送出传感器17布置在送入传感器16的下游。送出传感器17检测原稿Gi的存在或不存在。

作为原稿输送构件的示例并且还作为歪斜校正构件的示例的取走辊18布置在送出传感器17的下游。

作为第二检测构件的示例的原稿宽度传感器19布置在取走辊18的下游。在图4中,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原稿宽度传感器19包括在原稿Gi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的多个原稿宽度传感器19。具体地说,原稿宽度传感器19包括布置在与B5尺寸原稿Gi对应的位置处的一对前和后第一原稿宽度传感器19a、布置在与A4尺寸原稿Gi对应的位置处的一对前和后第二原稿宽度传感器19b和布置与B4尺寸原稿Gi对应的位置处的一对前和后第三原稿宽度传感器19c。

作为第三检测构件的示例的预配准传感器21布置在原稿宽度传感器19的下游。预配准传感器21检测原稿Gi的存在或不存在。

作为输送构件的示例的预配准辊22布置在预配准辊21的下游。

作为原稿输送构件的示例的原稿配准辊23布置在预配准辊22的下游。原稿配准辊23调节用于将原稿Gi朝向第一面读取位置P1输送的时刻。

作为原稿输送构件的示例的外辊24在第一面读取位置P1的下游的位置处布置在原稿配准辊23的下游。

第二面读取位置P2设置在外辊24的下游。作为第二读取构件的示例的读取传感器26布置在第二面读取位置P2处。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读取传感器26是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

作为读取辅助构件的示例的读取辊27布置在读取传感器26的下游。将原稿Gi输出到输出托盘U1a3上的输出辊28布置在读取辊27的下游。

扫描仪本体U1b和原稿输送装置U1a的功能

当具有以上描述的构造的扫描仪本体U1b将要从放置在稿台玻璃PG2上的原稿Gi读取图像时,光学曝光系统A从原稿Gi的左边缘到右边缘对原稿Gi进行扫描。从原稿Gi反射的光由固态成像元件CCD接收,从而读取出原稿Gi的图像。

当要读取由原稿输送装置U1a输送的原稿Gi的图像时,轻推辊11下降从而与原稿Gi的最上表面接触。然后,轻推辊11旋转,从而供送原稿Gi。由轻推辊11供送的原稿Gi被供送辊12和延迟辊13一张一张地分离。每个分离的原稿Gi都被取走辊18输送到预配准辊22。

由预配准辊22输送的原稿Gi被原稿配准辊23根据预定时刻输送到第一面读取位置P1。从经过第一面读取位置P1的原稿Gi反射的光由固态成像元件CCD接收,从而读出原稿Gi的图像。已经经过第一面读取位置P1的原稿Gi由外辊24输送到第二面读取位置P2。如果要读取原稿Gi的两面,则读取传感器26读取第二面的图像,该第二面与由固态成像元件CCD读取的第一面相反。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要由读取传感器26读取图像时,读取辊27保持原稿Gi,使得可以容易地使原稿Gi和读取传感器26之间的间隙稳定。已经经过第二面读取位置P2的原稿Gi由输出辊28输出到原稿输出托盘U1a3。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控制器

图5是示出了包括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器中的功能的框图。

在图5中,复印机U的控制器C具有用于从外部接收信号和将信号输出到外部的输入输出接口I/O。控制器C还具有存储例如用于执行过程所用的程序和信息的只读存储器(ROM)。而且,控制器C具有暂时存储数据的随机访问存储器(RAM)。控制器C还具有根据存储在例如ROM中的程序执行过程的中央处理单元(CPU)。因此,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控制器C由尺寸信息处理装置即所谓的微计算机构成。因而,控制器C能够通过执行存储在例如ROM中的程序而实现各种功能。

连接至控制器C的信号输出部件

控制器C从信号输出部件如可操作部UI、固态成像元件CCD、读取传感器26和传感器3、4、7、16、17、19和21接收输出信号。

可操作部UI包括诸如用于输入打印张数的按钮之类的输入按钮Uia和箭头按钮、作为通知构件的示例的显示器UIb以及作为用于复印操作或原稿读取操作开始的输入构件的示例的复印开始按钮UIc。

固态成像元件CCD读取原稿Gi的第一面图像。

读取传感器26读取经过第二面读取位置P2的原稿Gi的第二面图像。

托盘宽度传感器3基于侧引导件2的宽度方向位置来检测原稿Gi的宽度。

托盘尺寸传感器4检测原稿Gi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

设置传感器7检测抵靠设置门6的原稿Gi的存在或不存在。

送入传感器16检测在供送辊12附近原稿Gi的存在或不存在。

送出传感器17检测在取走辊18的上游侧原稿Gi的存在或不存在。

原稿宽度传感器19检测原稿Gi的宽度。

预配准传感器21检测在预配准辊22的上游侧原稿Gi的存在或不存在。

连接至控制器C的受控部件

控制器C连接至驱动源驱动电路D1、原稿输送驱动电路D2、扫描驱动电路D3、电源电路E和其他受控部件(未示出)。控制器C向例如电路D1至D3以及电路E输出控制信号。

驱动源驱动电路D1经由作为驱动源的示例的马达M1旋转地驱动例如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示例的感光鼓Py至Pk以及中间转印带B。

作为原稿输送装置驱动电路的示例的原稿输送驱动电路D2驱动作为原告输送驱动源的示例的输送辊马达M2,从而旋转地驱动例如布置在原稿输送路径GH上的轻推辊11、供送辊12和取走辊18。

扫描驱动电路D3驱动作为扫描驱动源的示例的扫描马达M3,从而借助于例如齿轮(未示出)沿着原稿基座PG的下表面在作用方向上移动光学曝光系统A。

电源电路E包括显影电源电路Ea、充电电源电路Eb、转印电源电路Ec和定影电源电路Ed。

显影电源电路Ea向显影装置Gy至Gk的显影辊供应显影电压。

充电电源电路Eb向充电辊CRy至CRk供应充电电压,从而将感光鼓Py至Pk的表面静电充电。

转印电源电路Ec经由一次转印辊T1y至T1k和供电构件T2c向二次转印构件T2b供应转印电压。

定影电源电路Ed供应用于加热定影装置F的加热辊Fh的电力。

控制器C的功能

控制器C具有根据来自信号输出部件的输入信号执行处理并将控制信号输出到受控部件的功能。具体地,控制器具有以下功能。

图像形成控制器C1例如根据从固态成像元件CCD或扫描仪部U1的读取传感器26输入的图像信息来控制复印机U中的每个部件的驱动以及电压施加时刻,从而执行作为图像形成操作的作业。

驱动源控制器C2经由驱动源驱动电路D1控制马达M1的驱动,从而控制例如感光鼓Py至Pk的驱动。

电源电路控制器C3控制电源电路Ea至Ed,从而控制将要施加至每个部件的电压以及将被供应至每个部件的电力。

设置存储器C4存储复印机U的各种类型的设置信息,该设置信息包括读取过程设置信息和歪斜检测设置信息。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读取过程设置信息的示例包括表示原稿尺寸是典型尺寸还是非典型尺寸的设置信息、表示原稿尺寸是否相同(即,非混合尺寸模式)或包括多个尺寸的混合(即,混合尺寸模式)的设置信息、表示待读取原稿是否被扩大或缩小的设置信息以及表示是否向单个记录片材S分配多个原稿页的设置信息。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歪斜检测设置信息的示例包括表示是否在读取速度优先模式中执行歪斜检测的设置信息、表示是否在读取精度优先模式中执行歪斜检测的设置信息以及表示是否基于由用户经由可操作部UI输入的设置执行歪斜检测的设置信息。当用户经由可操作部UI输入信息时,根据输入内容对每个设置信息进行更新。

读取设置确定器C5基于存储在设置存储器C4中的读取过程设置信息来确定将要执行的图像读取过程所用的设置。

歪斜检测设置确定器C6基于存储在设置存储器C4中的歪斜检测设置信息来确定设置哪种方法来检测原稿Gi的歪斜。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歪斜检测设置确定器C6中,如果读取设置确定器C5确定存在原稿尺寸的混合即混合尺寸模式,则设置读取精度优先检测方法,而不管歪斜检测设置信息如何。

图像读取器C7获取由读取构件CCD和26读取的图像。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器C7具有作为暂时存储器的示例的图像缓冲单元C7A并且还具有读取图像存储器C7B。

图像缓冲单元C7A暂时存储由固态成像元件CCD读取的图像。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缓冲单元C7A暂时存储例如原稿Gi在其输送方向上的15mm范围的图像。当在更早读取时间点获取的区域图像被输出到图像形成部U3或读取图像存储器C7B时,将更早区域的图像删除。每当新的图像被固态成像元件CCD读取时,都根据需要将所存储的图像更新,从而添加新读取的图像。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果在读取速度优先模式中没有设置非混合尺寸模式、扩大/缩小模式或多页分配模式,而是设置了歪斜检测方法,则由固态成像元件CCD读取的图像数据经由图像缓冲单元C7A输出到图像形成部U3。此时,由于原稿Gi的歪斜角度从固态成像元件CCD开始读取时就由稍后将描述的前边缘检测器C9A快速计算,因此存储在图像缓冲单元C7A中的图像数据被倾斜地读出以抵消歪斜角度,从而可在校准歪斜角度的同时将图像数据输出到图像形成部U3。

读取图像存储器C7B存储由读取构件CCD和26读取的读取图像。在设置了混合尺寸模式、扩大/缩小模式或多页分配模式的情况下或在读取精度优先模式(即稍后将描述的存储类型无配准模式)下或在用户设置模式下设置了歪斜检测方法的情况下,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读取图像存储器C7B获取并存储暂时存储在图像缓冲单元C7A中的图像数据。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果针对读取设置而设置了扩大/缩小模式,则将扩大或缩小的图像存储在读取图像存储器C7B中,并且随后将其输出到图像形成部U3。如果设置了多页分配模式,则将分配之后的图像存储在读取图像存储器C7B中,并且随后将其输出到图像形成部U3。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果针对读取设置而设置了混合尺寸模式,则对于原稿Gi的每个页面都存储整页的读取图像,从而确定原稿Gi的每个页面的原稿尺寸。读取图像然后被输出到图像形成部U3。而且,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果在读取速度优先模式中设置了歪斜校正方法,则针对原稿Gi的每个页面都存储整个页面的图像。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果在用户设置模式中设置了歪斜检测方法,则读取图像存储器C7B根据设置区域的尺寸从图像缓冲单元C7A获取并存储来自读取开始位置的图像。而且,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即使在设置了读取速度优先模式并且读取图像数据没有存储在读取图像存储器C7B中的状态下,如果确定了稍后将描述的歪斜量L0的可靠性较低,则读取图像存储器C7B在获得较低可靠性确定结果的时间点从原稿Gi的前边缘获取在图像缓冲单元C7A中剩余的图像,然后按照需要获取随后读取的图像,由此获取原稿Gi的整个页面的图像。

图6A至图6C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歪斜检测图像。具体地,图6A示出了在设置了读取速度优先模式的情况下的检测图像,图6B示出了在设置了读取精度优先模式的情况下的检测图像,而图6C示出了在设置了用户设置模式的情况下的检测图像的示例。

检测图像获取单元C8根据由歪斜检测设置确定器C6确定的歪斜检测方法从由固态成像元件CCD读取的读取图像获取歪斜检测图像。如图6A所示,在设置了读取速度优先模式的情况下,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检测图像获取单元C8从图像缓冲单元C7A获取原稿Gi在其输送方向上的前边缘区段的预设区域A1的图像。如图6B所示,在设置了读取精度优先模式的情况下,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检测图像获取单元C8从读取图像存储器C7B获取原稿Gi的整个区域A2的图像。此外,在用户经由可操作部UI指定并设置了区域A3的情况下,如图6C所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检测图像获取单元C8从读取图像存储器C7B获取设置区域A3的图像。尽管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作为区域A1的示例设置了距离固态成像元件CCD的读取开始位置10mm的区域,但是区域A1不限于该10mm区域,而是可以设置为长度相当于五排即五行的区域(包括原稿Gi的前边缘)。而且,在设置了混合尺寸模式的情况下,通过获取原稿Gi的存储在读取图像存储器C7B中的全部读取图像信息来获取区域A2的图像。

歪斜检测器C9具有作为第一歪斜检测器的示例的前边缘检测器C9A、可靠性阈值存储器C9B、可靠性确定器C9C、作为第二歪斜检测器的示例的完整图像检测器C9D和作为第三歪斜检测器的示例的用户设置检测器C9E。歪斜检测器C9根据由歪斜检测设置确定器C6获得的确定结果选择歪斜检测方法并检测原稿Gi的歪斜。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歪斜检测器C9在一张一张的基础上执行原稿Gi的歪斜检测。

图7A和图7B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歪斜检测模式的示例。具体地说,图7A示出了前边缘区域,而图7B是图7A中的相关部分的放大视图。

前边缘检测器C9A基于原稿Gi在其输送方向上的前边缘区段的区域A1来检测原稿Gi相对于其输送方向的歪斜。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果在歪斜检测设置信息中设置了读取速度优先模式,则选择前边缘检测器C9A来检测歪斜。在该说明书中,有时将使用前边缘检测器C9A的歪斜检测方法称为作为第一歪斜检测模式的示例的“实时前边缘歪斜检测模式”。在图7A和图7B中,在前边缘区域A1中,相对于原稿Gi的侧边缘1相对于原稿输送方向2的歪斜角θ而言,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边缘检测器C9A将宽度方向上相对于输送方向上的400mm而言的长度L0计算为歪斜量。具体地说,在图7B中,假定将从前边缘区域A1的角部11到区域A1在输送方向上的一端12的距离定义为L1,并且将从该一端12到原稿Gi在宽度方向上的侧边缘13的距离定义为L2,则基于tanθ=L2/L1=L0/400,L0=400×L2/L1。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区域A1中的读取图像中的距离L1和L2,通过计算来检测歪斜量L0。

可靠性阈值存储器C9B存储作为确定量的示例的可靠性阈值La。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阈值La用来确定输送方向上的长度L1的可靠性,而不是使用歪斜量L0。尽管可以根据例如设计和规格而适当地改变阈值La,但是作为示例,可以使用La=1mm。

可靠性确定器C9C确定歪斜量L0的可靠性。具体地说,可靠性确定器C9C确定歪斜量L0与原稿Gi的实际歪斜量匹配的可能性是否高。如果输送方向上的长度L1小于或等于阈值La,则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靠性确定器C9C确定歪斜量L0的可靠性较低。

完整图像检测器C9D基于原稿Gi的整个区域A2的图像来检测原稿Gi相对于输送方向的歪斜。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果在歪斜检测设置信息中设置了读取精度优先模式,则选择完整图像检测器C9D来检测歪斜。而且,如果在读取设置中设置了混合尺寸模式,则选择完整图像检测器C9D来检测歪斜。此外,如果可靠性确定器C9C确定了可靠性较低,则选择完整图像检测器C9D检测歪斜。在该说明书中,使用完整图像检测器C9D进行的歪斜检测方法有时可以被成为作为第二歪斜检测模式的示例的“存储类型无配准模式”。类似于图7A和图7B中所示的情况,在整个区域A2中,相对于原稿Gi的侧边缘1相对于原稿输送方向2的歪斜角θ而言,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完整图像检测器C9D将宽度方向上相对于输送方向上的400mm而言的长度L0计算为歪斜量。完整图像检测器C9D与前边缘检测器C9A的不同之处在于,完整图像检测器C9D基于原稿Gi在区域A2中的整个侧边缘1来计算歪斜量L0。

用户设置检测器C9E基于经由可操作部UI输入并用于检测原稿Gi的歪斜的读取图像区域A3来检测原稿Gi的歪斜。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果将歪斜检测设置为基于由用户经由可操作部UI输入的设置来进行,则选择用户设置检测器C9E检测歪斜。在该说明书中,使用用户设置检测器C9E进行的歪斜检测方法有时可以被称为作为第三歪斜检测模式的示例的“用户设置模式”。类似于图7A和图7B中所示的情况,在由用户设置的区域A3中,相对于原稿Gi的侧边缘1相对于原稿输送方向2的歪斜角θ而言,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户设置检测器C9E将宽度方向上相对于输送方向上的400mm而言的长度L0计算为歪斜量。用户设置检测器C9E与前边缘检测器C9A的不同之处在于,用户设置检测器C9E基于原稿Gi在区域A3中的整个侧边缘1来计算歪斜量L0。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接下来,将参照流程图来描述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复印机U中执行的控制流程。

歪斜量检测过程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歪斜量检测过程的流程图。

根据存储在复印机U的控制器C中的程序执行图8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T。此外,该过程与复印机U中的其他各种过程并行地执行。

当复印机U的电力接通时开始图8中所示的流程图。

在图8中的步骤ST1中,确定是否已经开始作业,如复印操作、扫描操作或传真发送操作。如果为是,则过程继续到步骤ST2。如果为否,则重复步骤ST1。

在步骤ST2中,获取已经开始的作业中的读取过程设置信息和歪斜检测设置信息。该过程然后继续至步骤ST3。

在步骤ST3中,确定该作业的读取过程是否是在混合尺寸模式中设置的。如果为否,则过程继续至步骤ST4。如果为是,则该过程继续至步骤ST12。

在步骤ST4中,确定歪斜检测方法是否是在读取速度优先模式中设置的。如果为是,则该过程继续至步骤ST5。如果为否,则该过程继续至步骤ST11。

在步骤ST5中,设置实时读取边缘歪斜检测模式。该过程然后继续至步骤ST6。

在步骤ST6中,确定是否已经读取第一页原稿Gi的前边缘区域A1。如果为是,则该过程继续至步骤ST7。如果为否,则重复步骤ST6。

在步骤ST7中,基于区域A1计算长度L1和L2。该过程然后继续至步骤ST8。

在步骤ST8中,确定输送方向上的长度L1是否大于或等于可靠性阈值La。如果为否,则该过程继续至步骤ST9。如果为是,则该过程继续至步骤ST10。

在步骤ST9中,将该模式改变为存储类型无配准模式。该过程然后继续至步骤ST14。

在步骤ST10中,计算并输出歪斜量L0。该过程然后继续至步骤ST18。

在步骤ST11中,确定歪斜检测方法是否是在读取精度优先模式中设置的。如果为是,则该过程继续至步骤ST12。如果为否,则该过程继续至步骤ST15。

在步骤ST12中,设置存储类型无配准模式。该过程然后继续至步骤ST13。

在步骤ST13中,确定是否已经完全读取了第一页原稿Gi。如果为是,则该过程继续至步骤ST14。如果为否,则重复步骤ST13。

在步骤ST14中,基于区域A2计算歪斜量L0。该过程然后继续至步骤ST18。

在步骤ST15中,将歪斜检测方法设置为用户设置模式。该过程然后继续至步骤ST16。

在步骤ST16中,确定是否已经读取第一页原稿Gi的区域A3。如果为是,则该过程继续至步骤ST17。如果为否,则重复步骤ST16。

在步骤ST17中,基于区域A3计算歪斜量L0。该过程然后继续至步骤ST18。

在步骤ST18中,确定作业是否已经完成。如果为是,则过程返回到步骤ST1。如果为否,则重复步骤ST18。

扫描仪本体U1b和原稿输送装置U1a的具体功能

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具有上述构造的复印机U中,当在原稿Gi被堆叠在原稿供送托盘U1a1上的状态下输入复印开始按钮UIc时,执行自动读取操作。具体是说,堆叠在原稿供送托盘U1a1上的每个原稿Gi都被供送并输送到原稿输送路径GH。关于沿着原稿输送路径GH输送的每个原稿Gi,由固态成像元件CCD或读取传感器26在读取位置P1或P2读取原稿Gi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作业开始时,根据读取过程设置信息和歪斜检测设置信息选择实时前边缘歪斜检测模式、存储类型无配准模式和用户设置模式中的任一种模式作为歪斜量检测方法。

当设置实时前边缘歪斜检测模式时,在原稿Gi的前边缘区域A1经过时的点计算歪斜量L0。因此,即使原稿G没有完全经过第一面读取位置P1,也能够获得歪斜量L0。假定通过恒定读取整个原稿Gi来测量歪斜量,则在原稿Gi已经完全经过之后测量该歪斜量。随后,在执行歪斜校正过程从而抵消歪斜量之后,执行图像形成过程。其问题在于,在实际执行图像形成过程之前需要花费时间。相反,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整个原稿Gi经过之前获得歪斜量L0,由此最终允许读取过程更快。

此外,当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设置存储类型无配准模式时,基于原稿Gi的整个区域A2检测歪斜量L0。参照图6B,在存储类型无配准模式中,通过使用原稿Gi的整个侧边缘1来计算歪斜量L0。在实时前边缘歪斜检测模式的情况下,侧边缘1的长度小于存储类型无配准模式中的长度。因此,例如,在实时前边缘歪斜检测模式中,如果侧边缘1由于移除订书机时角部的一部分破裂而具有丢失部分或者损坏,则歪斜量L0的检测精度有时可能劣化。相比而言,与单独基于前边缘检测歪斜量L0的情况相比,在存储类型无配准模式中,使用整个侧边缘1计算歪斜量L0,从而可以提高精度。

图9A至图9C示出了在原稿的前边缘弯曲的情况下如何检测歪斜。具体而言,图9A示出了前边缘,图9B为图9A中的左角部区段的放大图,而图9C为图9A中的右角部区段的放大图。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果即使在设置实时前边缘歪斜检测模式时歪斜量L0的可靠性也较低,则将该模式切换到存储类型无配准模式。如果原稿Gi的前边缘弯曲,如在图9A至图9C中一样,由于如图9B中所示角部11位于区域A1外或者如图9C中所示长度L1和L2小于阈值La,则有时可能难以测量前边缘区域A1中的长度L1和L2。在这种情况下,存在计算歪斜量L0时误差较大的可能,从而可能导致较低精度。因此,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果在实时前边缘歪斜检测模式中检测到的歪斜量L0的可靠性较低,则将该模式切换到存储类型无配准模式,在该模式中,从整个区域A2计算歪斜量L0。因此,可以计算高度精确的歪斜量L0。

图10示出了具有索引部分的原稿的情况。

如图10所示,存在要读取设置有索引部分21的原稿Gi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实时前边缘歪斜检测模式中,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即,歪斜量L0可以使用索引部分21的前边缘21a或侧边缘21b来计算,从而可能使得难以精确检测歪斜量L0。因此,如果歪斜量L0的可靠性较低,则在存储类型无配准模式中检测歪斜量L0。在用户知道在具有弯曲前边缘的原稿Gi(如图9A至图9C所示)或在设置有索引部分21的原稿Gi(如图10所示)上执行读取过程并且指定比前边缘区域A1充分宽而比整个区域A2充分窄的区域的情况下,如图6C所示,则可以比在存储类型无配准模式中更早地获取歪斜量L0,同时相对于实时前边缘歪斜检测模式中的检测精度而言,可以提高歪斜量L0的检测精度。

因此,与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报No.2013-146034和No.2015-18328(其中从原稿Gi的前边缘的图像信息检测原稿Gi的歪斜)相比,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种用户所期望的原稿歪斜检测方法。

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果一叠原稿Gi包括不同尺寸原稿的混合,则自动选择存储类型无配准模式。在不同尺寸原稿混合的情况下,读取图像被完全存储并且检测原稿尺寸。即使在与原稿尺寸检测并行地在存储类型无配准模式中计算歪斜量L0时,在整个过程中也几乎没有任何延迟。因此,与在不同尺寸原稿混合的情况下在实时前边缘歪斜检测模式中执行检测的构造相比,可以提高歪斜量L0的检测精度,同时可以抑制读取过程中的延迟。

变型

尽管以上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上示例性实施方式,而是允许在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下面将描述变型H01至H09。

在第一变型H01中,根据以上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不限于复印机U,而是可以为例如传真设备或具有这种设备的多个功能的多功能设备。此外,以上示例性实施方式不限于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而是可以应用于任何图像形成类型的图像形成设备,诸如喷墨记录类型或热打印头类型的平板印刷机。而且,以上示例性实施方式不限于多色图像形成设备,而是可以应用于所谓的单色图像形成设备。以上示例性实施方式不限于所谓串联式图像形成设备,而是可以应用于例如旋转式图像形成设备。

以上示例性实施方式应用于具有作为图像读取器装置的示例的扫描仪部U1的复印机U。另选地,在第二变型H02中,以上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只应用于扫描仪部U1。

以上示例性实施方式应用于能够执行自动读取操作和手动读取操作的扫描仪部U1。另选地,例如在第三变型H03中,其中只可以执行自动读取操作而手动读取操作被省略的构造也是可行的。

在以上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原稿输送装置U1a理想地使用读取构件CCD和26在两个读取位置P1和P2读取原稿Gi的图像。另选地,第四变型H04可以提供其中省略了读取传感器26并且原稿颠倒输送路径被设置成使得原稿Gi的图像只在读取位置P1处读取的构造或者只读取原稿Gi的一面的构造。

作为以上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型H05,例如,可以通过使原稿Gi与取走辊18抵靠而在读取过程之前对原稿Gi执行歪斜校正过程。另选地,可以通过使原稿Gi与原稿配准辊23而不是取走辊18抵靠而执行歪斜校正过程。

在以上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理想的是允许用户设置模式。另选地,在第六变型H06中,可以不设置用户设置模式。

在以上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理想的是设置用于确定歪斜量L0的可靠性的构造。另选地,在第七变型H07中,可以不设置这种构造。而且,尽管基于输送方向上的长度L1来确定歪斜量L0的可靠性,但是容许进行变型,诸如基于长度L2确定歪斜量L0的可靠性或当角度θ过度大于假定范围时则确定可靠性较低。

在以上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理想的是在不同尺寸原稿混合的情况下选择存储类型无配准模式。另选地,在第八变型H08中,可以使用实时前边缘歪斜检测模式。

在以上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歪斜量计算方法不限于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方法。例如,在第九变型H09中,可以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任何公知方法来计算歪斜量,诸如采用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报No.2015-18328中描述的霍夫变换。

为了图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并不是为了将本发明穷尽或限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许多变型和改变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是明显的。选择和描述所述实施方式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由此使得本发明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具有各种实施方式并具有适合于所设想的具体应用的各种变型。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