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79359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口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公开涉及口罩。



背景技术:

在使用智能手机等信息便携终端在室内等进行通话的情况下,由于通话者的声音会被周围的人听到,所以存在通话的内容被周围的人得知的可能性,存在给周围的人带来不快的可能性。

于是,为了降低这样的可能性,作为信息便携终端用的辅助工具,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口罩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使口罩为两重构造,从而使口罩内的声音在内侧与外侧之间的通气路中衰减,使其难以漏到外部。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通过将外廓通气口9设置于下方,将内廓通气口8设置于上方,增长通气路11,由此,成为了容易使从内围通气口8漏到外围通气口9的声音、尤其是低频~中频域的声音衰减(减声)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2287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但是,以往例中,关于通过覆盖通话者的嘴来使通话者的声音难以漏到外部的口罩的通气路中的声音的衰减效果没有进行充分研究。

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方面)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提供一种口罩,在通过覆盖通话者的嘴来使通话者的声音难以漏到外部的口罩中,能够使通气路中的声音的衰减效果比以往提高。

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口罩具备:罩,其覆盖人的嘴;和管状的通气路,其使所述罩的内部与外部通气,所述通气路在所述罩的纵向和横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折回(折返)。

根据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在通过覆盖通话者的嘴来使通话者的声音难以漏到外部的口罩中,实现能够使通气路中的声音的衰减效果比以往提高这一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口罩的一例的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1实施例的口罩的一例的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2实施例的口罩的一例的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3实施例的口罩的一例的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4实施例的口罩的一例的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8实施例的口罩的一例的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9实施例的口罩的一例的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10实施例的口罩的一例的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13实施例的口罩的一例的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14实施例的口罩的一例的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15实施例的口罩的一例的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16实施例的口罩的一例的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18实施例的口罩的一例的图。

图14是示出以往的口罩的一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罩;10E罩;10F罩;10G罩;10H罩;11通气路;11A通气路;11B通气路;11C通气路;11D通气路;11E通气路;11F通气路;11G通气路;11GA通气路;11GB通气路;12A通气路;12B通气口;12E通气口;12GA通气口;12GB通气口;14开口部;14E通气口;14G开口部;20内表面;21外表面;23分隔壁;24分隔壁;25间隙;30 分岔部;31第1分岔路;32第2分岔路;33汇合部;40固定体;41切换器(旋转体);42遮断器(底面);43底部;50麦克风;60第2开口部;61阀;100口罩;110E树脂成形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发明人对通过覆盖通话者的嘴来使通话者的声音难以漏到外部的口罩的通气路中的声音的衰减效果进行锐意研究,得到了以下见解。

专利文献1的口罩中,通气路11的长度被口罩的上下方向的距离所限定。因此,通气路11中的声音的衰减受到口罩大小的制约,真正的衰减效果有时不够。

于是,本实施方式的口罩具备:罩,其覆盖人的嘴;和管状的通气路,其使罩的内部与外部通气,通气路在罩的纵向和横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折回。

根据该结构,在通过覆盖通话者的嘴来使通话者的声音难以漏到外部的口罩中,能够使通气路中的声音的衰减效果比以往提高。具体而言,罩的佩戴面形成为贴合于通话者的嘴边(嘴形)的形状,以使得通话者的声音难以漏到外部,所以罩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空气在通气路中流通。并且,通过通气路在罩的纵向和横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折回,能够增长通气路。因此,能够使通气路中的声音的衰减效果比以往提高。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和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说明的具体例都只是示出本公开的一例。例如,以下的具体例中示出的形状、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形态等只不过是一例,并非限定本公开。另外,关于以下的具体例的构成要素中没有记载于表示本公开的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来进行说明。另外,附图中,有时省略对标注有相同附图标记的部件的说明。另外,为了使附图便于理解,示意性地示出各构成要素,所以关于形状和尺寸比等有时没有准确显示。

[装置结构]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口罩的一例的图。此外,图1是从罩10的底面侧斜向观察口罩100而得到的图。

图1所示的例子中,口罩100具备罩10和通气路11。

罩10覆盖人的嘴。罩10只要能够覆盖人的嘴,则可以是任意的结构。例如,罩10的佩戴面以贴合于通话者的嘴边的形状和材料构成,以使得在将罩10戴在通话者的嘴上的情况下,通话者的声音难以漏到外部。

通气路11是使罩10的内部与外部通气的管状的路径。通气路11只要是使罩10的内部与外部通气的管状的路径,则可以是任意的结构。

例如,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通气路11是从设置于罩10的内部的通气口12A起在罩10的内部延伸,通过罩10的开口部14而到达设置于罩10的外部的通气口12B的路径,但不限于此。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对通气路11的其他具体例进行说明。此外,通气路11可以是挠性管。

开口部14是设置于罩10的贯通孔。开口部14可以设置于罩10的任意的部位。开口部14可以是圆孔也可以是方孔。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14是设置于罩10的底面的圆孔。

在此,通气路11在罩10的纵向和横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折回。罩10的纵向和横向可以取为在罩10中彼此正交的任意的方向。例如,在将罩10戴在通话者的嘴边的情况下,可以将从嘴边朝向罩10的底面的方向取为纵向,将从与之正交的罩10的一方的侧面朝向另一方的侧面的方向取为横向。详情将在实施例中进行说明。

根据以上所述,在通过覆盖通话者的嘴来使通话者的声音难以漏到外部的口罩100中,能够使通气路11中的声音的衰减效果比以往提高。具体而言,罩10的佩戴面形成为贴合于通话者的嘴边的形状,以使得通话者的声音难以漏到外部,所以罩10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空气在通气路11中流通。并且,通过通气路11在罩10的纵向和横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折回,能够增长通气路11。因此,能够使通气路11中的声音的衰减效果比以往提高。

(第1实施例)

对于第1实施例的口罩,在实施方式的口罩中,通气路在罩的内部在罩的纵向和横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折回。

根据该结构,通过通气路在罩的内部在罩的纵向和横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折回,能够增长通气路。因此,能够使通气路中的声音的衰减效果比以往提高。另外,通过将通气路仅设置于罩的内部,口罩的外观美观且整洁。

本实施例的口罩除了上述特征以外,可以与实施方式的口罩同样地构成。

[装置结构]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1实施例的口罩的一例的图。此外,图2是从罩10的底面侧斜向观察口罩100而得到的图。另外,关于罩10的纵向(前后方向)和横向(左右方向),取为如图2所示那样,但如上所述,纵向和横向也可以取为彼此正交的任意的方向。

图2所示的例子中,口罩100具备罩10和通气路11A。关于罩10,与实施方式是同样的,所以省略说明。

本实施例中,通气路11A在罩10的内部在罩10的横向上折回。具体而言,通气路11A在从设置于罩10的内部的通气口12A起、以沿着罩10的底面的圆形缘的方式绕时针方向而向右侧延伸,之后向左侧折回,与罩10的底面的左端附近的开口部14连接。此外,虽然省略图示,但通气路11A既可以在罩10的内部在罩10的纵向上折回,也可以在横向和纵向的两方折回。

根据以上所述,通过通气路11A在罩10的内部在罩10的横向上折回,能够增长通气路11A。因此,能够使通气路11A中的声音的衰减效果比以往提高。另外,通过将通气路11A仅设置于罩10的内部,口罩100的外观美观且整洁。

(第2实施例)

对于第2实施例的口罩,在实施方式的口罩中,通气路在罩的外部在 罩的纵向和横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折回。

根据该结构,通过通气路在罩的外部在罩的纵向和横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折回,能够增长通气路。因此,能够使通气路中的声音的衰减效果比以往提高。另外,通过将通气路仅设置于罩的外部,能够减小罩的大小。另外,能够使罩的外部的通气口朝向所希望的朝向。在该情况下,能够仅向周围的特定的人传递通话者的声音,能够使通话者的声音难以被其他人听到。而且,通过使罩外部的通气口与氧产生器或空气净化器连接,能够吸入与用途相应的所希望的空气。

本实施例的口罩除了上述特征以外,可以与实施方式的口罩同样地构成。

[装置结构]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2实施例的口罩的一例的图。此外,图3是从罩10的底面侧斜向观察口罩100而得到的图。另外,关于罩10的纵向(前后方向)和横向(左右方向),取为如图3所示那样取,但如上所述,纵向和横向也可以取为彼此正交的任意的方向。

图3所示的例子中,口罩100具备罩10和通气路11B。关于罩10,与实施方式是同样的,所以省略说明。

本实施例中,通气路11B在罩10的外部在罩10的纵向上折回。具体而言,通气路11B从开口部14起在罩10的外部向前侧延伸,之后向后侧折回,到达设置于罩10外部的通气口12B。此外,虽然省略图示,但通气路11B既可以在罩10的外部在罩10的横向上折回,也可以在横向和纵向的两方折回。

根据以上所述,通过通气路11B在罩10的外部在罩10的纵向上折回,能够增长通气路11B。因此,能够使通气路11B中的声音的衰减效果比以往提高。另外,通过将通气路11B仅设置于罩10的外部,能够减小罩10的大小。另外,能够使罩10的外部的通气口12B朝向所希望的朝向。在该情况下,能够仅向周围的特定的人传递通话者的声音,能够使通话者的声音难以被其他人听到。而且,通过将罩10外部的通气口12B与氧产生 器或空气净化器连接,能够吸入与用途相应的所希望的空气。

(第3实施例)

对于第3实施例的口罩,在实施方式以及第1实施例~第2实施例中的任一口罩中,通气路在圆周方向上卷绕。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通气路在圆周方向上卷绕,能够增长通气路。因此,能够使通气路中的声音的衰减效果比以往提高。

本实施例的口罩除了上述特征以外,可以与实施方式以及第1实施例~第2实施例中的任一口罩同样地构成。

[装置结构]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3实施例的口罩的一例的图。此外,图4是从罩10的底面的相反侧斜向观察口罩100而得到的图。

图4所示的例子中,口罩100具备罩10和通气路11C。关于罩10,与第1实施例是同样的,所以省略说明。

通气路11C在圆周方向上卷绕。具体而言,通气路11C从设置于罩10内部的通气口12A起,以沿着罩10的底面的圆形缘的方式绕逆时针方向大致一周半,在圆周方向上卷绕,并与罩10侧面的开口部14连接。此外,在此,通气路11C设置于罩10的内部,但不限于此。通气路也可以从开口部14延伸,并在罩10的外部在圆周方向上卷绕。

根据以上所述,通过将通气路11C在圆周方向上卷绕,能够增长通气路11C。因此,能够使通气路11C中的声音的衰减效果比以往提高。

(第4实施例)

对于第4实施例的口罩,在实施方式和第1实施例~第2实施例的任一口罩中,通气路为蜿蜒形状。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通气路成为蜿蜒形状,能够增长通气路。例如,通过将通气口设置于罩的一端附近、将罩的开口部设置于另一端附近,能够确保通气路的长度。因此,能够使通气路中的声音的衰减效果比以往提高。另外,在使通气路例如在圆周方向上卷绕一周以上的情况下,通气路彼此会重叠,存在罩的大小增加的可能性,但通过使通气路成为蜿蜒形状, 能够抑制这样的可能性。

本实施例的口罩除了上述特征以外,可以与实施方式以及第1实施例~第2实施例中的任一口罩同样地构成。

[装置结构]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4实施例的口罩的一例的图。此外,图5是从罩10的底面的相反侧斜向观察口罩100而得到的图。

图5所示的例子中,口罩100具备罩10和通气路11D。关于罩10,与第1实施例是同样的,所以省略说明。

通气路11D是蜿蜒形状。具体而言,在罩10的内部的底面的一端附近设置有通气口12A,在底面的另一端附近的罩10的侧面设置有罩10的开口部14。并且,通气路11D从通气口12A起呈蜿蜒状地向开口部14延伸。此外,在此,通气路11D设置于罩10的内部,但不限于此。通气路也可以从开口部14开始延伸,在罩10的外部呈蜿蜒状延伸。

根据以上所述,通过使通气路11D成为蜿蜒形状,能够增长通气路11D。例如,通过将通气口12A设置于罩10的一端附近,将罩10的开口部14设置于另一端附近,能够确保通气路11D的长度。因此,能够使通气路11D中的声音的衰减效果比以往提高。另外,在将通气路例如在圆周方向上卷绕一周以上的情况下,通气路彼此会重叠,存在罩10的大小增加的可能性,但通过使通气路11D成为蜿蜒形状,能够抑制这样的可能性。

(第5实施例)

对于第5实施例的口罩,在实施方式以及第1实施例~第4实施例中的任一口罩中,罩为杯子形状,通气路设置于杯子底的内表面上和外表面上的至少一方。此外,杯子形状是指呈所有杯子的形状的凹形形状。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通气路设置于杯子的底部,所以口罩的加工变得容易。

本实施例的口罩除了上述特征以外,可以与实施方式以及第1实施例~第4实施例中的任一口罩同样地构成。

此外,本实施例的口罩的装置结构不参照附图也能够容易地理解,所 以省略本结构的图示和详细说明。

(第6实施例)

对于第6实施例的口罩,在第5实施例的口罩中,罩为圆锥形状,通气路设置于圆锥形的内表面上和外表面上的至少一方。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罩成为圆锥形状,无论是在从侧面观察戴上了口罩的人的情况下,还是在从正面观察戴上了口罩的人的情况下,都能够使罩的形状符合人脸的形状,人戴上了口罩的情况下的不协调感(违和感)得以缓和。

本实施例的口罩除了上述特征以外,可以与第5实施例的口罩同样地构成。

此外,本实施例的口罩的装置结构不参照附图也能够容易地理解,所以省略本结构的图示和详细说明。

(第7实施例)

对于第7实施例的口罩,在实施方式以及第1实施例~第6实施例中的任一口罩中,通气路是挠性管。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用挠性管作为通气路,能够容易地变更符合通话者的声音特性的通气路的长度。另外,在管脏了等情况下也容易更换新的管。另外,在将管设置于罩的外部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将管的朝向调整为所希望的方向。而且,在将管设置于罩的内部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将管的通气口的位置调整为通话者的声音难以进入的位置。

本实施例的口罩除了上述特征以外,可以与实施方式以及第1实施例~第6实施例中的任一口罩同样地构成。

此外,本实施例的口罩的装置结构不参照附图也能够容易地理解,所以省略本结构的图示和详细说明。

(第8实施例)

对于第8实施例的口罩,在实施方式以及第1实施例~第6实施例中的任一口罩中,罩具备树脂成形体,通气路设置于树脂成形体内,通气路的通气口设置于树脂成形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通气路设置于树脂成形体内,能够没有间隙地形成通气路。因此,即使是狭小空间也能够确保通气路的长度,所以能够减小罩的大小。

本实施例的口罩除了上述特征以外,可以与实施方式以及第1实施例~第6实施例中的任一口罩同样地构成。

[装置结构]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8实施例的口罩的一例的图。图6的(a)是从罩10的底面的相反侧斜向观察口罩100而得到的图。图6的(b)是图6(a)的口罩100的B方向的箭头方向视图。

图6所示的例子中,口罩100具备罩10E和通气路11E。

罩10E具备树脂成形体110E。另外,通气路11E设置于树脂成形体110E的内部。通气路11E的通气口12E设置于树脂成形体110E的内表面20。通气路11E的通气口14E设置于树脂成形体110E的外表面21。此外,通气路11E的通气口14E相当于罩10E的开口部。

也就是说,如图6所示,通气路11E在圆盘状的内表面20与圆筒状的外表面21之间,使用通过树脂成形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分隔壁而构成。例如,如图6的(b)所示,从通气口12E起的通气路11E沿着半圆形的分隔壁23而呈半圆弧状延伸,在该半圆形的分隔壁23的端与平板形的分隔壁24之间的间隙25折回,在罩10E的内侧进一步呈半圆弧状延伸。此外,关于比通气路11E的间隙25靠下游侧的路径,由图6的(b)的粗点线箭头表示,通过参照该图能够容易地理解,所以省略详细说明。

根据以上所述,通过将通气路11E设置于树脂成形体110E的内部,能够没有间隙地形成通气路11E。因此,在狭小空间中也能够确保通气路11E的长度,所以能够减小罩10E的大小。

(第9实施例)

对于第9实施例的口罩,在实施方式以及第1实施例~第8实施例中的任一口罩中,通气路具备彼此分岔(分支)后汇合的第1分岔路和第2分岔路,第1分岔路和第2分岔路的长度不同。

根据该结构,在通气路存在传播通话者的声音的第1分岔路和第2分岔路。在此,在第1分岔路和第2分岔路的路径长度不同的情况下,分别通过第1分岔路和第2分岔路的声音的相位会变化。并且,通过将第1分岔路和第2分岔路各自的路径长度设计成使得分别在第1分岔路和第2分岔路中传播的声音成为相互抵消的相位差,通气路中的声音的衰减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

本实施例的口罩除了上述特征以外,可以与实施方式以及第1实施例~第8实施例中的任一口罩同样地构成。

[装置结构]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9实施例的口罩的一例的图。图7是从罩10的底面的相反侧斜向观察口罩100而得到的图。

图7所示的例子中,口罩100具备罩10和通气路11F。关于罩10,与第1实施例是同样的,所以省略说明。

通气路11F具备彼此分岔后汇合的第1分岔路31和第2分岔路32,第1分岔路31和第2分岔路32的长度不同。本实施例中,通气路11F构成为在分岔部30分岔为第1分岔路31和第2分岔路32,在汇合部33汇合。并且,通气路11F从汇合部33进一步延伸,与罩10的开口部14连接。此外,本实施例中,第1分岔路31的路径长度比第2分岔路32的路径长度长。

根据以上所述,在通气路11F存在传播通话者的声音的第1分岔路31和第2分岔路32。在此,在第1分岔路31和第2分岔路32的路径长度不同的情况下,分别通过第1分岔路31和第2分岔路32的声音的相位会变化。并且,通过设计第1分岔路31和第2分岔路32各自的路径长度,以使得分别在第1分岔路31和第2分岔路32中传播的声音成为相互抵消的相位差,通气路11F中的声音的衰减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

此外,本实施例中,对通气路11F具备第1分岔路31和第2分岔路32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分岔路的个数不限于此。例如,通话者的声音的频率不唯一。因此,分岔路的个数也可以是3以上。由此,通过进一步增 加分岔路的个数,能够在各种各样的汇合部将分岔路间的路径长度之差设定成各种各样,能够抵消通话者的各种各样频率的声音。

(第10实施例)

对于第10实施例的口罩,在实施方式以及第1实施例~第9实施例中的任一口罩中,在罩内具备麦克风。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罩内设置麦克风,麦克风不会拾取外部的杂音,所以通话者的声音的音质变得清晰。另外,通过将麦克风与智能手机等信息便携终端连接并利用该信息便携终端,通话者能够不对周围的人产生噪音地进行通话。

本实施例的口罩除了上述特征以外,可以与实施方式以及第1实施例~第9实施例中的任一口罩同样地构成。

[装置结构]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10实施例的口罩的一例的图。

图8所示的例子中,口罩100具备:罩10、通气路11A以及麦克风50。关于罩10和通气路11A,与第1实施例是同样的,所以省略说明。

口罩100在罩10内具备麦克风50。麦克风50只要能够设置于罩10内,则可以是任意的结构。

此外,在此,对实施方式的口罩100在罩10内具备麦克风5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第1实施例~第9实施例中的任一口罩100也可以在罩内具备麦克风50。

根据以上所述,通过在罩10内设置麦克风50,麦克风50不会拾取外部的杂音,所以通话者的声音的音质变得清晰。另外,通过将麦克风50与智能手机等信息便携终端连接并利用该信息便携终端,通话者能够不对周围的人产生噪音地进行通话。

(第11实施例)

对于第11实施例的口罩,在实施方式以及第1实施例~第9实施例中的任一口罩中,具备接受从位于罩的外部的通气口出来的声音的麦克风。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麦克风安装于位于罩外部的通气口的附近(紧挨 着的附近),能够通过麦克风来拾取通话者的声音。另外,在头戴式耳机(headset)等难以将麦克风设置于罩的内部的情况下,通话者也能够进行通话。

本实施例的口罩除了上述特征以外,可以与实施方式以及第1实施例~第9实施例中的任一口罩同样地构成。

此外,本实施例的口罩的装置结构不参照附图也能够容易地理解,所以省略本结构的图示和详细说明。

(第12实施例)

对于第12实施例的口罩,在实施方式以及第1实施例~第9实施例中的任一口罩中,在通气路内具备麦克风。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通气路内设置麦克风,不再需要设置麦克风的安装空间。

而且,麦克风不会拾取外部的杂音,所以通话者的音质变得清晰。

本实施例的口罩除了上述特征以外,可以与实施方式以及第1实施例~第9实施例中的任一口罩同样地构成。

此外,本实施例的口罩的装置结构不参照附图也能够容易地理解,所以省略本结构的图示和详细说明。

(第13实施例)

对于第13实施例的口罩,在实施方式以及第1实施例~第12实施例中的任一口罩中,通气路具备长度不同的多个通气路,并具备:遮断器,其将多个通气路的通气口中设置于罩内部的通气口遮断(遮挡);和切换器,其对由遮断器遮断的通气口进行切换。

根据该结构,使用遮断器和切换器,能够变更罩的内部的通气路的长度。因此,通话者能够将自身声音的音量设定成想要衰减的所希望的量。

本实施例的口罩除了上述特征以外,可以与实施方式以及第1实施例~第12实施例中的任一口罩同样地构成。

[装置结构]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13实施例的口罩的一例的图。

图9所示的例子中,口罩100具备罩10G、通气路11G、遮断器42以及切换器41。罩10G和通气路11G除了以下的点以外,与第1实施例是同样的。

通气路11G具备长度不同的多个通气路11GA、11GB。

在此,遮断器42将多个通气路11GA、11GB的通气口中设置于罩10G的内部的通气口12GA、12GB遮断。另外,切换器41对由遮断器42遮断的通气口12GA、12GB进行切换。遮断器42只要能够将多个通气路11GA、11GB的通气口中设置于罩10G的内部的通气口12GA、12GB遮断,则可以是任意的结构。切换器41只要能够对由遮断器42遮断的通气口12GA、12GB进行切换,则可以是任意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罩10G分割为两个圆筒体,具备圆筒状且有底的固定体40和圆筒状且有底的旋转体41。并且,旋转体41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固定体40在圆周方向上旋转。

通气路11G从设置于固定体40的内部的通气口12A起在固定体40的内部延伸,与设置于固定体40的底面42的开口部14G连接。通气路11GA从通气口12GA起在旋转体41的内部延伸,与旋转体41的开口部14连接。通气路11GB从通气口12GB起在旋转体41的内部延伸,与旋转体41的开口部14连接。并且,通气口12GA、12GB分别通过旋转体41旋转而配置于与在上述底面42设置的开口部14G连接的部位。

例如,如图9所示,在通气口12GB与开口部14G连接时,通气路11G与通气路11GB连通,通气口12GA由固定体40的底面42遮断。另外,在旋转体41从图9所示的状态绕时针方向旋转预定角度而通气口12GA与开口部14G连接时,通气路11G与通气路11GA连通,通气口12GB由固定体40的底面42遮断。因此,本实施例中,上述遮断器42由固定体40的底面42构成,上述切换器41由旋转体41构成。

这样,使用遮断器42和切换器41,在通气口12GB与开口部14G连接时,在旋转体41的内部,通气路11G由比通气路11GA长的通气路11GB形成。另外,在通气口12GA与开口部14G连接时,在旋转体41的内部, 通气路11G由比通气路11GB短的通气路11GA形成。

根据以上所述,使用遮断器42和切换器41,能够变更罩10G的内部的通气路11G的长度。因此,通话者能够将自身声音的音量设定成想要衰减的所希望的量。

(第14实施例)

对于第14实施例的口罩,在实施方式以及第1实施例~第13实施例中的任一口罩中,通气路与设置于罩的开口部连接,开口部设置于罩的侧面。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开口部设置于罩的侧面,通话者的声音难以传向对面的人,能够使声音难以被听到。

本实施例的口罩除了上述特征以外,可以与实施方式以及第1实施例~第13实施例中的任一口罩同样地构成。

[装置结构]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14实施例的口罩的一例的图。

图10所示的例子中,口罩100具备罩10和通气路11A。罩10和通气路11A除了以下的点以外,与第1实施例是同样的。

本实施例中,通气路11A与设置于罩10的开口部14连接,开口部14设置于罩10的侧面。也就是说,通气路11从设置于罩10的内部的通气口12A起在罩10的内部延伸,与位于罩10的侧面的开口部14连接。

根据以上所述,通过将开口部14设置于罩10的侧面,通话者的声音难以传向对面的人,能够使声音难以被听到。

(第15实施例)

对于第15实施例的口罩,在第14实施例的口罩中,开口部设置于在人戴上了口罩时成为下侧的侧面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通话者的声音有可能与空气一起从罩的开口部出来,所以通过将开口部设置于罩的侧面中的下侧,能够不使开口部朝向周围的人,能够使通话者的声音难以被周围的人听到。

本实施例的口罩除了上述特征以外,可以与第14实施例的口罩同样地构成。

[装置结构]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15实施例的口罩的一例的图。

图11所示的例子中,口罩100具备罩10和通气路11A。罩10和通气路11A除了以下的点以外,与第14实施例是同样的。

本实施例中,开口部14设置于在人戴上了口罩100时成为下侧的侧面的位置。也就是说,开口部14设置于罩10的侧面且下侧,这意味着如图11所示,在人戴上了口罩100时,开口部14设置于罩10的侧面中的人的下巴侧,而不是人的鼻侧。

根据以上所述,通话者的声音有可能与空气一起从罩10的开口部14出来,所以通过将开口部14设置于罩10的侧面中的下侧,能够不使开口部14朝向周围的人,能够使通话者的声音难以被周围的人听到。

(第16实施例)

对于第16实施例的口罩,在第14实施例的口罩中,通气路设置于罩的底部,通气路构成为能够与罩的底部一起在罩的底部的周向上旋转。

根据该结构,通过罩的底部的旋转,能够使罩的开口部朝向所希望的朝向。例如,能够使开口部朝向想要传递通话者的声音的方向,能够使其他人难以听到通话者的声音。另外,也能够使开口部朝向头戴式耳机的麦克风的方向。

本实施例的口罩除了上述特征以外,可以与第14实施例的口罩同样地构成。

[装置结构]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15实施例的口罩的一例的图。

图12所示的例子中,口罩100具备罩10和通气路11A。罩10和通气路11A除了以下的点以外,与第13实施例是同样的。

本实施例中,通气路11A设置于罩10的底部43,通气路11A构成为能够与罩10的底部43一起在罩10的底部43的周向上旋转。也就是说,罩10的底部43为能够相对于罩10的固定部而在圆周方向上旋转的旋转部。由此,罩10的开口部14的位置能选择为罩10的圆周方向的任意的部 位。

根据以上所述,通过罩10的底部43的旋转,能够使罩10的开口部14朝向所希望的朝向。例如,能够使开口部14朝向想要传递通话者的声音的方向,能够使其他人难以听到通话者的声音。另外,也能够使开口部14朝向头戴式耳机的麦克风的方向。

(第17实施例)

对于第17实施例的口罩,在实施方式以及第1实施例~第16实施例中的任一口罩中,罩是同时覆盖人的嘴和人的鼻的罩。

根据该结构,通过用罩来覆盖到通话者的鼻,通话者有可能容易地听到自身的声音,能够发挥通话者的说话声自然变小这一效果。

本实施例的口罩除了上述特征以外,可以与实施方式以及第1实施例~第15实施例中的任一口罩同样地构成。

此外,本实施例的口罩的装置结构不参照附图也能够容易地理解,所以省略本结构的图示和详细说明。

(第18实施例)

对于第18实施例的口罩,在实施方式以及第1实施例~第17实施例中的任一口罩中,罩具备供通气路连接或通过的第1开口部和与第1开口部不同的第2开口部,第2开口部具备在戴上了口罩的人吸气时打开、在呼气时关闭的阀。

根据该结构,由于呼出的空气会滞留在通气路内,所以通过设置阀能够吸入新鲜的空气。另外,在吸气时阀打开,所以即使用于吸气的吸引力弱,也能够容易地吸入空气。

本实施例的口罩除了上述特征以外,可以与实施方式以及第1实施例~第17实施例中的任一口罩同样地构成。

[装置结构]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18实施例的口罩的一例的图。

图13所示的例子中,口罩100具备:罩10H、通气路11以及阀61。在图13的(a)中,示意性地示出了人戴上罩10并吸气的情况下的样子。 在图13的(b)中,示意性地示出了人戴上罩10并呼气的情况下的样子。

罩10H除了以下的点以外,与实施方式是同样的。

罩10H具备供通气路11连接或通过的第1开口部14和与第1开口部14不同的第2开口部60。此外,在图13中,图示了通气路11通过第1开口部14的例子,但通气路也可以如图2或图3那样,成为与第1开口部14连接的形态。

第2开口部60具备在戴上了口罩100的人吸气时打开、在呼气时关闭的阀61。阀61只要在戴上了口罩100的人吸气时打开、在呼气时关闭的阀,则可以是任意的结构。

根据以上所述,由于呼出的空气会滞留在通气路11内,所以通过设置阀61,能够吸入新鲜的空气。另外,在吸气时阀61打开,所以即使用于吸气的吸引力弱,也能够容易地吸入空气。

根据上述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公开的多个改良以及其他实施方式是明确的。因此,上述说明应该仅被解释为例示,是以向本领域技术人员示范执行本公开的最优技术方案为目的而提供的。可以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而实质性地变更其构造和/或功能的详细情况。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在通过覆盖通话者的嘴来使通话者的声音难以漏到外部的口罩中,能够使通气路中的声音的衰减效果比以往提高。因此,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例如可以作为信息便携终端用的口罩而加以利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