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进行帧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3317511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在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进行帧数据传输的方法和一种在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进行帧数据传输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高速传输大容量数据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我们需要对iq数据以及物理层控制字等数据进行连续高速传输,这样也就对传输协议提出了更高要求。

现有的ir(interfacebetweentherruandthebbu)协议以及cpricpri(commonpublicradiointerface,通用公共无线接口)协议均为较为成熟稳定的通信接口协议,但是ir协议和cpri协议在传输消息数据的过程中会对数据增加k码标志,导致数据无法符合网口接口phy(physicallayer,物理层)转换芯片的时序,因此无法通过网线进行数据传输。同时,ir以及cpri协议并不是每个连续的基本组都传输iq数据,这就会造成iq数据传输不平稳,增大丢包可能性并造成设计困难,造成应用层处理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在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进行帧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相应的一种在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进行帧数据传输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在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进行帧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

近端设备生成自定义帧格式的基本帧;所述近端设备中内置有物理层phy转换芯片;所述基本帧包括:第一个数的超组;所述超组包括:第二个数的基本组;所述基本组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帧结构数据和帧间隙;

匹配所述mac帧结构数据和帧间隙的时长与所述物理层phy转换芯片的输出时序;

通过所述物理层phy转换芯片,将所述基本帧转换为光纤信号发送至远端设备。

优选的,所述mac帧结构数据包括:iq数据;

所述近端设备生成自定义帧格式的基本帧的步骤包括:

所述近端设备获取天线的采样点的iq数据;

按预设的格式顺序将天线的采样点的iq数据放置到基本帧的各个基本组中。

优选的,所述mac帧结构数据还包括:控制管理cm通道;所述cm通道,用于传输控制字;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近端设备接收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基本帧;

从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基本帧的基本组的cm通道中,提取第一控制字;所述第一控制字,用于表示远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

计算近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

采用所述近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以及所述远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计算链路时延值;

采用链路时延值,调节读写帧头的时序。

优选的,所述近端设备接收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基本帧的步骤包括:

所述近端设备接收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光纤信号;

通过所述物理层phy转换芯片,将所述光纤信号恢复为基本帧。

优选的,所述近端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基本帧的基本组的cm通道中还包括:第二控制字;所述第二控制字用于表示所述链路时延值;所述远端设备用于采用所述第二控制字恢复无线帧头。

优选的,所述mac帧结构数据还包括:消息通道;所述消息通道用于传输应用层消息;

所述近端设备生成自定义帧格式的基本帧的步骤包括:

所述近端设备采用8b/10b编码生成应用层消息;

对所述应用层消息设置包头ssd指示和包尾esd指示;所述远端设备用于在检测到ssd时,解析对应的mac帧结构数据,并对所述mac帧结构数据进行循环冗余码校验crc检查;当crc检查正确时,接收所述mac帧结构数据;当crc检查错误时,丢弃所述mac帧结构数据;

将所述应用层消息放置到消息通道中。

优选的,还包括:

所述近端设备获取本地帧头与随路帧头的相对位置;所述本地帧头为所述近端设备的帧头;所述随路帧头为所述远端设备的帧头;

采用所述相对位置,与所述远端设备进行帧头同步。

优选的,还包括:

所述近端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基本帧的基本组的cm通道中,提取第三控制字;所述第三控制字,用于表示超组的帧头起始位置;

所述近端设备获取本地帧头与随路帧头的相对位置的步骤包括:

采用所述第三控制字,计算本地帧头与随路帧头的相对位置。

同时,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在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进行帧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

远端设备接收近端设备发送光纤信号;所述远端设备中内置有物理层phy转换芯片;

通过所述物理层phy转换芯片,按预设输出时序将所述光纤信号恢复为基本帧;所述基本帧包括:第一个数的超组;所述超组包括:第二个数的基本组;所述基本组包括:mac帧结构数据和帧间隙;所述物理层phy转换芯片的输出时序与所述mac帧结构数据和帧间隙的时长匹配。

优选的,所述mac帧结构数据还包括:cm通道;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远端设备计算远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

采用所述远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生成第一控制字;所述第一控制字,用于表示远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

将所述第一控制字放置到基本帧的基本组的cm通道中,生成基本帧;

通过所述物理层phy转换芯片向所述近端设备发送带有所述第一控制字的基本帧;所述近端设备用于采用所述第一控制字计算近端设备的链路时延值。

优选的,还包括:

所述远端设备从所述近端设备发送的基本帧的基本组的cm通道中提取第二控制字;所述第二控制字用于表示所述链路时延值;

采用所述第二控制字恢复无线帧头。

优选的,还包括:

所述远端设备,检测在链路上是否有应用层消息的包头ssd;

当检测到包头ssd时,解析应用层信息对的mac帧结构数据,并对所述mac帧结构数据进行循环冗余码校验crc检查;

当crc检查正确时,接收所述mac帧结构数据;

当crc检查错误时,丢弃所述mac帧结构数据。

优选的,所述远端设备向所述近端发送的基本帧的基本组的cm通道中包括:第三控制字;所述第三控制字,用于表示超组的帧头起始位置。

同时,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在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进行帧数据传输的装置,包括:

位于所述近端设备的近端生成模块,用于生成自定义帧格式的基本帧;所述近端设备中内置有物理层phy转换芯片;所述基本帧包括:第一个数的超组;所述超组包括:第二个数的基本组;所述基本组包括:mac帧结构数据和帧间隙;

位于所述近端设备的近端匹配模块,用于匹配所述mac帧结构数据和帧间隙的时长与所述物理层phy转换芯片的输出时序;

位于所述近端设备的近端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物理层phy转换芯片,将所述基本帧转换为光纤信号发送至远端设备。

优选的,所述mac帧结构数据包括:iq数据;

所述近端生成模块进一步包括:

近端iq数据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天线的采样点的iq数据;

近端iq数据放置子模块,用于按预设的格式顺序将天线的采样点的iq数据放置到基本帧的各个基本组中。

优选的,所述mac帧结构数据还包括:cm通道;所述cm通道,用于传输控制字;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位于所述近端设备的近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基本帧;

位于所述近端设备的近端第一控制字提取模块,用于从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基本帧的基本组的cm通道中,提取第一控制字;所述第一控制字,用于表示远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

位于所述近端设备的近端时延计算模块,用于计算近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

位于所述近端设备的链路时延计算模块,用于采用所述近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以及所述远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计算链路时延值;

位于所述近端设备的近端时序调节模块,用于采用链路时延值,调节读写帧头的时序。

优选的,所述近端接收模块进一步包括:

近端光纤信号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光纤信号;

近端基本帧恢复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物理层phy转换芯片,将所述光纤信号恢复为基本帧。

优选的,所述近端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基本帧的基本组的cm通道中还包括:第二控制字;所述第二控制字用于表示所述链路时延值;所述远端设备用于采用所述第二控制字恢复无线帧头。

优选的,所述mac帧结构数据还包括:消息通道;所述消息通道用于传输应用层消息;

所述近端生成模块进一步包括:

近端应用层消息生成子模块,用于采用8b/10b编码生成应用层消息;

近端指示设置子模块,用于对所述应用层消息设置包头ssd指示和包尾esd指示;所述远端设备用于在检测到ssd时,解析对应的mac帧结构数据,并对所述mac帧结构数据进行循环冗余码校验crc检查;当crc检查正确时,接收所述mac帧结构数据;当crc检查错误时,丢弃所述mac帧结构数据;

近端应用层消息放置子模块,用于将所述应用层消息放置到消息通道中。

优选的,还包括:

位于所述近端设备的帧头相对位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本地帧头与随路帧头的相对位置;所述本地帧头为所述近端设备的帧头;所述随路帧头为所述远端设备的帧头;

位于所述近端设备的近端帧头同步模块,用于采用所述相对位置,与所述远端设备进行帧头同步。

优选的,还包括:

位于所述近端设备的近端第三控制字提取模块,用于从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基本帧的基本组的cm通道中,提取第三控制字;所述第三控制字,用于表示超组的帧头起始位置;

所述帧头相对位置获取模块进一步包括:

近端相对位置计算子模块,用于采用所述第三控制字,计算本地帧头与随路帧头的相对位置。

同时,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在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进行帧数据传输的装置,包括:

位于所述远端设备的远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近端设备发送光纤信号;所述远端设备中内置有物理层phy转换芯片;

位于所述远端设备的远端恢复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物理层phy转换芯片,按预设输出时序将所述光纤信号恢复为基本帧;所述基本帧包括:第一个数的超组;所述超组包括:第二个数的基本组;所述基本组包括:mac帧结构数据和帧间隙;所述物理层phy转换芯片的输出时序与所述mac帧结构数据和帧间隙的时长匹配。

优选的,所述mac帧结构数据还包括:cm通道;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位于所述远端设备的远端时延计算模块,用于计算远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

位于所述远端设备的远端第一控制字生成模块,用于采用所述远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生成第一控制字;所述第一控制字,用于表示远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

位于所述远端设备的远端基本帧生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控制字放置到基本帧的基本组的cm通道中,生成基本帧;

位于所述远端设备的远端基本帧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物理层phy转换芯片向所述近端设备发送带有所述第一控制字的基本帧;所述近端设备用于采用所述第一控制字计算近端设备的链路时延值。

优选的,还包括:

位于所述远端设备的第二控制字提取模块,用于从所述近端设备发送的基本帧的基本组的cm通道中提取第二控制字;所述第二控制字用于表示所述链路时延值;

位于所述远端设备的远端无线帧头恢复模块,用于采用所述第二控制字恢复无线帧头。

优选的,还包括:

位于所述远端设备的远端ssd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在链路上是否有应用层消息的包头ssd;

位于所述远端设备的远端crc检查模块,用于当检测到包头ssd时,解析应用层信息对的mac帧结构数据,并对所述mac帧结构数据进行循环冗余码校验crc检查;

位于所述远端设备的远端数据接收模块,用于当crc检查正确时,接收所述mac帧结构数据;

位于所述远端设备的远端数据丢弃模块,用于当crc检查错误时,丢弃所述mac帧结构数据。

优选的,所述远端设备向所述近端发送的基本帧的基本组的cm通道中包括:第三控制字;所述第三控制字,用于表示超组的帧头起始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自定义帧结构,每个基本帧包括多个超组、每个超组包括多个基本组;每个基本组由mac帧结构数据和帧间隙组成。mac帧结构数据和帧间隙的时长与底层phy转换芯片的输出时序匹配,使得底层phy转换芯片能正常收发数据。

每个基本组的mac帧结构数据中传输基带iq数据,保证iq数据在每个基本帧内连续传输,满足应用层需求。

通过自定义控制字,在mac帧结构数据的cm通道中,传输控制字,保证底层控制信息的正常交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一种在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进行帧数据传输的方法实施例1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基本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基本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一种在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进行帧数据传输的方法实施例2的步骤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iq数据传输的格式顺序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20m带宽小区的采样点的传输顺序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10m带宽小区的采样点的传输顺序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5m带宽小区的采样点的传输顺序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一种在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进行帧数据传输的方法实施例3的步骤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同步状态机的流程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计算链路时延值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的一种在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进行帧数据传输的方法实施例4的步骤流程图;

图13是本申请的一种在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进行帧数据传输的方法实施例5的步骤流程图;

图14是本申请的一种在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进行帧数据传输的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框图;

图15是本申请的一种在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进行帧数据传输的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的核心构思之一在于,自定义基本帧结构,使得基本帧能满足phy转换芯片的时序要求,同时,使得iq数据能连续平稳传输。

参照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在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进行帧数据传输的方法实施例1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近端设备生成自定义帧格式的基本帧;所述近端设备中内置有物理层phy转换芯片;所述基本帧包括:第一个数的超组;所述超组包括:第二个数的基本组;所述基本组包括:mac(mediaaccess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帧结构数据和帧间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近端设备是指基站,远端设备是指射频拉远单元rru(radioremoteunit)。具体的,基站获取小区的iq数据,依据自定义帧格式生成基本帧。

基站与rru通过光纤连接,在基站和rru内部都具有物理层phy转换芯片,phy转换芯片将数据链路层数据帧转换为传输介质相应的信号形式,并在传输介质上传输,然后再转换为数据帧传递给数据链路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传输介质为光纤,信号形式为光纤信号。

phy转换芯片的接口时序包含一个1bit的有效信号做数据使能信号,传输有效数据,标识有效数据的开始与结束。在ir和cpri协议中,在数据中加入帧头帧尾标识,不需对数据有效信号,不满足phy转换芯片时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基本组设置有帧间隙,使得phy转换芯片能在帧间隙时,设置使能信号。

步骤102,匹配所述mac帧结构数据和帧间隙的时长与所述物理层phy转换芯片的输出时序;

基站将每个基本组的mac帧结构数据和帧间隙的时长与物理层phy转换芯片的输出时序匹配。

匹配mac帧结构数据和帧间隙的时长与物理层phy转换芯片的输出时序,使得phy转换芯片能在帧间隙时,设置使能信号来标识mac帧结构数据的开始与结束,保证传输的数据不会混乱。

步骤103,通过所述物理层phy转换芯片,将所述基本帧转换为光纤信号发送至远端设备。

通过物理层phy转换芯片,将基本帧数据转换为光纤信号,然后通过光纤将光纤信号传输到远端设备。

参照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基本帧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基本帧(baseframe)时长为10ms。1个基本帧包括25个超组(supergroup),每个超组包括32个基本组(basegroup)。基本组为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时长为12.5us。每个基本组由一个mac帧结构数据和帧间隙组成。基本组占用1536个字节,其中mac帧结构数据占用1492个字节,帧间隙占44个字节。帧间隙用于与phy芯片的输出时序进行匹配。

参照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基本组的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中,基本组包括:mac帧结构数据和帧间隙;

mac帧结构数据包括:前导码、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长度域、fcs域、帧计数、iq数据、cm通道、消息通道、保留字段。

其中,前导码、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长度域、fcs域为必要传输开销。占用字节数如下:

前导码占用8byte、目的地址占用6byte、源地址占用6byte、类型/长度域占用2byte、fcs域占用4byte。

帧计数、iq数据、cm通道、消息通道、保留字段为实际开销。占用字节数如下:

帧计数占用2byte、iq数据占用1440byte、消息通道占用18byte、cm通道占用4byte、保留字段占用2byte。

帧间隙占用44byte。整个基本组共占用1536byte。

参照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在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进行帧数据传输的方法实施例2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所述近端设备获取天线的采样点的iq数据;

在接收和发送基带数据场景中,基站负责小区内各天线的各个采样点iq数据的传输。

步骤202,按预设的格式顺序将天线的采样点的iq数据放置到基本帧的各个基本组中;

每个基本组的mac帧结构数据中传输基带iq数据,保证iq数据在每个基本帧内连续传输,满足应用层需求。

所述基本组中iq数据占用字节数为:近端设备对应的小区当前带宽的采样点数×位宽×天线数。

目前,小区带宽包括20m、10m、5m的情况。以基本组时长为12.5us,20m小区带宽压缩模式为例(目前可能最大数据量),20m带宽对应的传输线速率为30.72m个采样点/秒,因此在每个基本组的12.5us的情况下一个基本组可传输384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即1个iq数据,1个iq数据包含15bit采样位宽的i数据和15bit采样位宽的q数据,

iq数据量为:384×15bit×2=11520bit=1440byte。

小区带宽为10m时,iq数据量为:720byte;小区带宽为5m时,iq数据量为:360byte。

iq数据的格式顺序具体为,以天线的顺序和采样点的先后顺序来放置,先天线后采样点,即先在基本组中放置0天线0采样点的iq数据、再放1天线0采样点的iq数据、再放2天线0采样点的iq数据……0采样点对应的所有天线放完之后再放0天线1采样点的,再1天线1采样点的……一直往后放,待所有采样点的和天线放完之后再进行循环。

步骤203,匹配所述mac帧结构数据和帧间隙的时长与所述物理层phy转换芯片的输出时序;

步骤204,通过所述物理层phy转换芯片,将所述基本帧转换为光纤信号发送至远端设备。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示例,iq数据的映射规则(即iq数据的格式顺序)规定20m带宽小区对应的i采样位宽为7bit,对应的q采样位宽为7bit;规定10m带宽小区对应的i采样位宽为15bit,对应的q采样位宽为15bit;规定5m带宽小区对应的i采样位宽为15bit,对应的q采样位宽为15bit。

还规定20m带宽小区支持的最大天数为2;10m带宽小区支持的最大天数为2;5m带宽小区支持的最大天数为4。传输iq数据时,先传输顺序在前的天线的iq数据,再传输顺序在后的天线的iq数据。

还规定20m带宽小区支持的最大采样点数为384;10m带宽小区支持的最大采样点数为192;5m带宽小区支持的最大采样点数为96。传输iq数据时,先传输顺序在前的采样点的iq数据,再传输顺序在后的采样点的iq数据。

参照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iq数据传输的格式顺序的示意图,其中,i0为采样点0的i数据,q0为采样点0的q数据,其他数据依次类推,k为采样位宽,传输的格式顺序为:先传输顺序在前的采样点的i数据,再传输该采样点的q数据,按采样点的顺序从前到后进行传输。例如,先传输采样点0的i数据,再传输采样点0的q数据,然后传输采样点1的i数据,再传输采样点1的q数据。

参照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20m带宽小区的采样点的传输顺序示意图。按照千兆网口进行传输,一个12.5us的基本组最大只能传输384*30bit的数据。因此,在20m小区中,一个基本组只能传输一个两天线压缩小区的iq数据,采样点个数为384个。图中,横坐标为byte,纵坐标为bit,每一个小方块就是一个1bit数据,a表示天线,c表示采样点,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天线;一个颜色的区域就表示一个采样点的15bit数据。

首先,传输天线0的采样点0的数据a0c0,然后传输天数1的采样点0的数据a1c0,然后传输天线0的采样点1的数据a0c1,然后传输天线1的采样点1的数据a1c1;然后传输天线0的采样点2的数据a0c2,然后传输天线1的采样点2的数据a1c2……天线0的采样点383的数据a0c383,然后传输天线1的采样点383的数据a1c383。

参照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10m带宽小区的采样点的传输顺序示意图。按照千兆网口进行传输,一个12.5us的基本组最大只能传输192*2*30bit的数据。因此,在10m小区中,一个基本组仅可以传输一个两天线非压缩小区的iq数据,采样点个数为192个。图中,图中,横坐标为byte,纵坐标为bit,每一个小方块就是一个1bit数据,a表示天线,c表示采样点,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天线;一个颜色的区域就表示一个采样点的30bit数据。

首先,传输天线0的采样点0的数据a0c0,然后传输天数1的采样点0的数据a1c0,然后传输天线0的采样点1的数据a0c1,然后传输天线1的采样点1的数据a1c1;然后传输天线0的采样点2的数据a0c2,然后传输天线1的采样点2的数据a1c2……天线0的采样点191的数据a0c191,然后传输天线1的采样点191的数据a1c191。

参照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5m带宽小区的采样点的传输顺序示意图。按照千兆网口进行传输,一个12.5us的基本组最大只能传输96*4*30bit的数据。因此,在5m小区中,一个基本组最多可以传输两个两天线非压缩小区或者一个四天线非压缩小区的iq数据,采样点个数为96个。图中,图中,横坐标为byte,纵坐标为bit,每一个小方块就是一个1bit数据,a表示天线,c表示采样点,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天线;一个颜色的区域就表示一个采样点的30bit数据。

首先,传输天线0的采样点0的数据a0c0,然后传输天数1的采样点0的数据a1c0,然后传输天线2的采样点0的数据a2c0,然后传输天线3的采样点0的数据a3c0;然后传输天线0的采样点1的数据a0c1,然后传输天线1的采样点1的数据a1c1……天线2的采样点95的数据a2c95,然后传输天线3的采样点95的数据a3c95。

参照图9,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在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进行帧数据传输的方法实施例3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近端设备生成自定义帧格式的基本帧;所述近端设备中内置有物理层phy转换芯片;所述基本帧包括:第一个数的超组;所述超组包括:第二个数的基本组;所述基本组包括:mac帧结构数据和帧间隙;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示例,所述mac帧结构数据还包括:消息通道;所述消息通道用于传输应用层消息;

所述步骤301具体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s11,所述近端设备采用8b/10b编码生成应用层消息;

应用层消息用于传输应用层消息,完成近端基站和rru的正常信息交互、版本升级,以及日志提取等功能。消息通道在每个基本组中占18个字节,10ms的基本帧中应用层消息占18byte*8bit*800=115200bit,因此应用层消息带宽以约为11.5mbps。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规定消息通道中的应用层消息采用8b/10b编码生成。

子步骤s12,对所述应用层消息设置包头ssd(startofstreamdelimiter,数据流起始标识符)指示和包尾esd(endofstreamdelimiter,数据流结束标识符)指示;所述远端设备用于在检测到ssd时,解析对应的mac帧结构数据,并对所述mac帧结构数据进行循环冗余码校验crc检查;当crc检查正确时,接收所述mac帧结构数据;当crc检查错误时,丢弃所述mac帧结构数据。

远端设备通过实时检查链路上有无ssd来判断是否存在应用层消息,当检测到ssd时,解析mac帧结构数据,并对mac帧结构数据进行循环冗余码校验crc(cyclicredundancycode)检查;当crc检查正确时,接收mac帧结构数据;当crc检查错误时,丢弃mac帧结构数据。

子步骤s13,将所述应用层消息放置到消息通道中;

当近端设备需要传输应用层消息时,将应用层消息放置到基本组的消息通道中,不需要传输应用层消息时,则在消息通道填充0。

步骤302,匹配所述mac帧结构数据和帧间隙的时长与所述物理层phy转换芯片的输出时序;

步骤303,通过所述物理层phy转换芯片,将所述基本帧转换为光纤信号发送至远端设备;

步骤304,所述近端设备接收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基本帧;所述mac帧结构数据还包括:cm通道;所述cm通道,用于传输控制字;

cm(controlmanagerment,控制管理)通道,主要用于交互底层链路信息,如无线帧帧号、rruid、掉电告警以及协议版本等信息等。cm通道为应用层提供一些接入信息(如:速率匹配,是否接入,是否掉电等等)以及控制从设备的简单方法(如:远程掉电,网线切换等)。cm通道在基本组中仅占用4个字节,利用时分机制占用每个基本组中的cm通道,以一个超组为周期(400us)循环。

对于每个超组共有32个控制字,按每四个控制字一组编为8个子信道,子信道序号ns=0..7,每个子信道里的控制字序号ys=0..3,因此每个超组里的控制字序号位y=ns+8*ys。

具体的,所述控制字包括:y0:传输k28.5字段,用于指示超组起始,其他控制字段内容不可以与该字段相同;

y1:传输当前协议版本号;y2:传输rruid更新方式,递增或者递减;y3:传输远端设备掉电告警信息;y4:传输当前发送消息包计数信息,用于接收端消息包传输监测;y8:传输超组号,用于指示无线帧起始;y9:传输远端设备复位信号;y10:传输y2,y18,y26三者的异或值;y11:传输近端设备通知远端设备的链路环回命令等;y16:传输无线帧号,低字节;y17:传输远端设备上下行内部时延值之和,单位为个clk;y18:传输rruid;y19:传输近端设备通知远端设备的网口切换命令;y24:传输无线帧号,高字节;y25:传输网线链路时延值;y26:传输rruid有效范围值;y27:传输近端设备网口号;其他字段:保留。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示例,所述步骤304具体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s21,所述近端设备接收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光纤信号;

子步骤s22,通过所述物理层phy转换芯片,将所述光纤信号恢复为基本帧。

步骤305,从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基本帧的基本组的cm通道中,提取第一控制字;所述第一控制字,用于表示远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

远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表示近端设备与网线上下行时延值。

第一控制字具体可以为上述控制字中的y17控制字。

步骤306,计算近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

近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表示远端设备与网线上下行时延值。

步骤307,采用所述近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以及所述远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计算链路时延值;

具体的,链路时延值=(近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远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2;

步骤308,采用链路时延值,调节读写帧头的时序。

在计算到链路时延值后,输出给近端设备的帧头管理模块,调节内置缓冲池读写帧头的时序。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示例,所述近端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基本帧的基本组的cm通道中还包括:第二控制字;所述第二控制字用于表示所述链路时延值;所述远端设备用于采用所述第二控制字恢复无线帧头。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示例,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309,所述近端设备获取本地帧头与随路帧头的相对位置;所述本地帧头为所述近端设备的帧头;所述随路帧头为所述远端设备的帧头;

本地帧头是近端设备自身的时钟所产生的帧头,随路帧头是指其他设备通过网线所传输过来的数据可以解析恢复出来的帧头,两者不能差的太远,否则无法传输数据。

步骤310,采用所述相对位置,与所述远端设备进行帧头同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帧头同步的状态机包括:失步状态、超组同步状态、无线帧同步状态。

失步状态也即初始状态,表示超组帧头的未达到同步。

超组同步状态,表示设备可以每次在期望的位置检测到超组帧头,且各个超组间的超组号连续,由于超组是从0到24,因此sgn从24变为0时认为是连续的。当进入该状态后,远端端可以解析cm通道,消息通道以及基于超组恢复无线帧头。

无线帧同步状态,表示近端设备可以根据本地无线帧头在误差范围δ内找无线帧头。当进入该状态后,接收端可以正常传输基带数据。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示例,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311,所述近端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基本帧的基本组的cm通道中,提取第三控制字;所述第三控制字,用于表示超组的帧头起始位置;

具体的所述第三控制字为上述控制字中的y0:传输k28.5字段,用于指示超组起始,超组起始即超组帧头的起始位置。

所述步骤309具体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s31,采用所述第三控制字,计算本地帧头与随路帧头的相对位置。

根据远端设备发送的基本帧的基本组的cm通道中的第三控制字,确定远端设备的帧头位置,也即随路帧头的位置。

根据本地帧头的位置,以及随路帧头的位置,计算相对位置。

参照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同步状态机的流程图。

状态机包括三种状态:失步状态、超组同步状态、无线帧同步状态。

当近端设备上电/复位时或los(lossofsynchronization,失去同步)=1时,状态机为失步状态los;

当sync_counter(synchronouscommunication,同步通信)=sync_n并且sgn_counter=sgn_n(sgn=supergroupnumber超组号)时,状态机从失步状态变为超组同步状态;

当losscomma(comma是在光链路上传输的特殊编码数据,用以表示k28.5同步字)或者losssgn时,状态机从超组同步状态变为失步状态;当无线帧头与本地帧头的相对位置小于误差范围时,状态机从超组同步状态变为无线帧同步状态;当无线帧头与本地帧头的相对位置大于误差范围时,状态机从无线帧同步状态变为超组同步状态;当losscomma或者losssgn时,状态机从无线帧同步状态变为失步状态。

参照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计算链路时延值的方法的示意图。其中,近端设备包括:近端发送端和近端接收端;远端设备包括:远端发送段和远端接收端。

链路时延值为近端发送端发送的一个基本帧到达远端接收端的时延,或者远端设备发送一个基本帧到达近端设备的时延。

链路时延值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链路时延值=(近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远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2;

近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为:近端发送端发送一个基本帧,依次经过远端接收端、远端发送端、近端接收端的时间;时延器由近端发送断发送基本帧开始计时,由近端接收端接收到基本帧停止计数。

远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为:远端发送端发送一个基本帧,依次经过近端接收端、近端发送端、远端接收端的时间;时延器由远端发送断发送基本帧开始计时,由远端接收端接收到基本帧停止计数。

参照图1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在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进行帧数据传输的方法实施例4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远端设备接收近端设备发送光纤信号;所述远端设备中内置有物理层phy转换芯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远端设备具体为rru,近端设备具体为基站。rru接收基站通过光纤发送过来的光纤信号。

步骤402,通过所述物理层phy转换芯片,按预设输出时序将所述光纤信号恢复为基本帧;所述基本帧包括:第一个数的超组;所述超组包括:第二个数的基本组;所述基本组包括:mac帧结构数据和帧间隙;所述物理层phy转换芯片的输出时序与所述mac帧结构数据和帧间隙的时长匹配。

通过rru内部的phy转换芯片将光纤信号恢复为基本帧。

参照图13,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在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进行帧数据传输的方法实施例5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远端设备接收近端设备发送光纤信号;所述远端设备中内置有物理层phy转换芯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远端设备具体为rru,近端设备具体为基站。rru接收基站通过光纤发送过来的光纤信号。

步骤502,通过所述物理层phy转换芯片,按预设输出时序将所述光纤信号恢复为基本帧;所述基本帧包括:第一个数的超组;所述超组包括:第二个数的基本组;所述基本组包括:mac帧结构数据和帧间隙;所述物理层phy转换芯片的输出时序与所述mac帧结构数据和帧间隙的时长匹配。

通过rru内部的phy转换芯片将光纤信号恢复为基本帧。

步骤503,所述远端设备计算远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

远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表示近端设备与网线上下行时延值。

步骤504,采用所述远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生成第一控制字;所述第一控制字,用于表示远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

第一控制字具体可以为上述控制字中的y17控制字。

步骤505,将所述第一控制字放置到基本帧的基本组的cm通道中,生成基本帧;

rru在生成基本帧时,将第一控制字放置到基本帧的基本组的cm通道中。

步骤506,通过所述物理层phy转换芯片向所述近端设备发送带有所述第一控制字的基本帧;所述近端设备用于采用所述第一控制字计算近端设备的链路时延值。

rru的phy转换芯片将基本帧转换为光纤信号,然后发送至基站。

基站的phy转换芯片将光纤信号恢复为基本帧,然后从基本帧的基本组的cm通道中提取第一控制字,根据第一控制字获取到rru内部上下行时延值。基站采用自身的内部上下行时延值以及rru内部上下行时延值,计算链路时延值。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示例,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507,从所述近端设备发送的基本帧的基本组的cm通道中提取第二控制字;所述第二控制字用于表示所述链路时延值;

基站根据链路时延值,生成第二控制字;然后将第二控制字放置到基本帧的基本组的cm通道中。

rru从基站发送的基本帧的基本组的cm通道中提取第二控制字。

步骤508,采用所述第二控制字恢复无线帧头。

rru根据链路时延值恢复无线帧头。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示例,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509,检测在链路上是否有应用层消息的包头ssd;

phy转换芯片将光纤信号恢复为链路层数据,远端设备检测链路上是否有应用层消息的包头ssd。

步骤510,当检测到包头ssd时,解析应用层信息对的mac帧结构数据,并对所述mac帧结构数据进行循环冗余码校验crc检查;

步骤511,当crc检查正确时,接收所述mac帧结构数据;

步骤512,当crc检查错误时,丢弃所述mac帧结构数据。

远端设备通过实时检查链路上有无ssd来判断是否存在应用层消息,当检测到ssd时,解析mac帧结构数据,并对mac帧结构数据进行循环冗余码校验crc(cyclicredundancycode)检查;当crc检查正确时,接收mac帧结构数据;当crc检查错误时,丢弃mac帧结构数据。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示例,所述远端设备向所述近端发送的基本帧的基本组的cm通道中包括:第三控制字;所述第三控制字,用于表示超组的帧头起始位置。

基站根据rru发送的基本帧的基本组的cm通道中的第三控制字,确定rru的帧头位置,也即随路帧头的位置。基站计算本地帧头与随路帧头的相对位置,从而与rru进行帧头同步。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申请实施例所必须的。

参照图14,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在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进行帧数据传输的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框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位于所述近端设备的近端生成模块61,用于生成自定义帧格式的基本帧;所述近端设备中内置有物理层phy转换芯片;所述基本帧包括:第一个数的超组;所述超组包括:第二个数的基本组;所述基本组包括:mac帧结构数据和帧间隙;

位于所述近端设备的近端匹配模块62,用于匹配所述mac帧结构数据和帧间隙的时长与所述物理层phy转换芯片的输出时序;

位于所述近端设备的近端发送模块63,用于通过所述物理层phy转换芯片,将所述基本帧转换为光纤信号发送至远端设备。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示例,所述mac帧结构数据包括:iq数据;

所述近端生成模块进一步包括:

近端iq数据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天线的采样点的iq数据;

近端iq数据放置子模块,用于按预设的格式顺序将天线的采样点的iq数据放置到基本帧的各个基本组中。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示例,所述mac帧结构数据还包括:cm通道;所述cm通道,用于传输控制字;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位于所述近端设备的近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基本帧;

位于所述近端设备的近端第一控制字提取模块,用于从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基本帧的基本组的cm通道中,提取第一控制字;所述第一控制字,用于表示远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

位于所述近端设备的近端时延计算模块,用于计算近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

位于所述近端设备的链路时延计算模块,用于采用所述近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以及所述远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计算链路时延值;

位于所述近端设备的近端时序调节模块,用于采用链路时延值,调节读写帧头的时序。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示例,所述近端接收模块进一步包括:

近端光纤信号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光纤信号;

近端基本帧恢复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物理层phy转换芯片,将所述光纤信号恢复为基本帧。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示例,所述近端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基本帧的基本组的cm通道中还包括:第二控制字;所述第二控制字用于表示所述链路时延值;所述远端设备用于采用所述第二控制字恢复无线帧头。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示例,所述mac帧结构数据还包括:消息通道;所述消息通道用于传输应用层消息;

所述近端生成模块进一步包括:

近端应用层消息生成子模块,用于采用8b/10b编码生成应用层消息;

近端指示设置子模块,用于对所述应用层消息设置包头ssd指示和包尾esd指示;所述远端设备用于在检测到ssd时,解析对应的mac帧结构数据,并对所述mac帧结构数据进行循环冗余码校验crc检查;当crc检查正确时,接收所述mac帧结构数据;当crc检查错误时,丢弃所述mac帧结构数据;

近端应用层消息放置子模块,用于将所述应用层消息放置到消息通道中。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示例,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位于所述近端设备的帧头相对位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本地帧头与随路帧头的相对位置;所述本地帧头为所述近端设备的帧头;所述随路帧头为所述远端设备的帧头;

位于所述近端设备的近端帧头同步模块,用于采用所述相对位置,与所述远端设备进行帧头同步。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示例,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位于所述近端设备的近端第三控制字提取模块,用于从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基本帧的基本组的cm通道中,提取第三控制字;所述第三控制字,用于表示超组的帧头起始位置;

所述帧头相对位置获取模块进一步包括:

近端相对位置计算子模块,用于采用所述第三控制字,计算本地帧头与随路帧头的相对位置。

参照图15,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在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进行帧数据传输的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框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位于所述远端设备的远端接收模块71,用于接收近端设备发送光纤信号;所述远端设备中内置有物理层phy转换芯片;

位于所述远端设备的远端恢复模块72,用于通过所述物理层phy转换芯片,按预设输出时序将所述光纤信号恢复为基本帧;所述基本帧包括:第一个数的超组;所述超组包括:第二个数的基本组;所述基本组包括:mac帧结构数据和帧间隙;所述物理层phy转换芯片的输出时序与所述mac帧结构数据和帧间隙的时长匹配。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示例,所述mac帧结构数据还包括:cm通道;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位于所述远端设备的远端时延计算模块,用于计算远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

位于所述远端设备的远端第一控制字生成模块,用于采用所述远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生成第一控制字;所述第一控制字,用于表示远端设备内部上下行时延值;

位于所述远端设备的远端基本帧生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控制字放置到基本帧的基本组的cm通道中,生成基本帧;

位于所述远端设备的远端基本帧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物理层phy转换芯片向所述近端设备发送带有所述第一控制字的基本帧;所述近端设备用于采用所述第一控制字计算近端设备的链路时延值。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示例,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位于所述远端设备的第二控制字提取模块,用于从所述近端设备发送的基本帧的基本组的cm通道中提取第二控制字;所述第二控制字用于表示所述链路时延值;

位于所述远端设备的远端无线帧头恢复模块,用于采用所述第二控制字恢复无线帧头。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示例,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位于所述远端设备的远端ssd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在链路上是否有应用层消息的包头ssd;

位于所述远端设备的远端crc检查模块,用于当检测到包头ssd时,解析应用层信息对的mac帧结构数据,并对所述mac帧结构数据进行循环冗余码校验crc检查;

位于所述远端设备的远端数据接收模块,用于当crc检查正确时,接收所述mac帧结构数据;

位于所述远端设备的远端数据丢弃模块,用于当crc检查错误时,丢弃所述mac帧结构数据。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示例,所述远端设备向所述近端发送的基本帧的基本组的cm通道中包括:第三控制字;所述第三控制字,用于表示超组的帧头起始位置。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在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进行帧数据传输的方法和一种在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进行帧数据传输的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