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终端机的工业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79080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基于网络终端机的工业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工业监控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基于网络终端机的工业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控制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工业环境以及工业生产设备的监控需求量日益增大。现有的工业监控平台通常是放在PC机或者服务器上,监控终端体积巨大、沉重而不易搬运、布线困难、监控位置相对固定,为了保证防水、防火、防静电以及防盗等安全性,只能将工业监控终端设置在机房里,可移动性几乎为零。

工作人员通过PC机或服务器进行在工业监控平台进行监控,通常只能由一人完成,若想增加监控人数,需要增加PC机或者服务器,这样提高了监控成本,而且不易迁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网络终端机的工业监控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监控设备可移动性差,不能由多人进行监控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网络终端机的工业监控系统,包括网络终端机、数据服务器、web服务器、监控主机和显示器,所述网络终端机与所述显示器一一对应,所述监控主机通过网络分别与所述web服务器和所述网络终端机连接,所述网络终端机包括第一网络终端机和第二网络终端机,所述显示器包括第一显示器和第二显示器,所述第一显示器和所述第一网络终端机与摄像仪组成视频监控系统;所述第二显示器和所述第二网络终端机与数据采集模块组成数据监控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摄像仪包括全方位摄像仪、球型摄像仪和固定摄像仪,所述全方位摄像仪、球型摄像仪和固定摄像仪分别将拍摄到的视频信号发送至解码器,所述解码器与所述摄像仪一一对应,所述解码器与视频分配器连接,将解码后的视频信号发送至所述视频分配器,所述视频分配器分别将接收到的视频信号发送至数据服务器和所述第一网络终端机,所示第一网络终端机发送至所述第一显示器,所述第一显示器显示该视频信号。

进一步的,数据采集模块包括若干传感器节点,所述传感器节点用于采集工业设备的运行数据以及工业设备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数据,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分别发送至所述数据服务器和所述第二网络终端机,所述第二网络终端机发送数据至所述第二显示器,所述第二显示器显示接收到的数据,所述数据服务器存储接收到的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服务器包括备份数据服务器,所述web服务器从数据服务器中抽取数据,发送至所述监控主机,所述监控主机通过所述第一网络终端机和第二网络终端机在所述第一显示器和所述第二显示器建立相应的监控账号。

进一步的,所述网络终端机还包括第三网络终端机,所述显示器包括第三显示器,所述监控主机通过网络与所述第三网络终端机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三网络终端机在所述第三显示器建立相应的监控账号。

进一步的,还包括地下视频监控系统,所述地下视频监控系统用于监控矿井,所述地下视频监控系统包括若干光纤摄像仪,所述光纤摄像仪包括红外光纤摄像仪和隔爆光纤摄像仪,所述光纤摄像仪通过阻燃光纤网将拍摄到的视频信号发送至所述数据服务器和所述第三网络终端机,所述第三网络终端机发送数据至所述第三显示器,所述第三显示器显示接收到的视频信号,所述数据服务器储存接收到的视频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视频分配器将视频信号分割成四画面或九画面,发送至电视墙进步播放,所述电视墙包括LED显示屏。

进一步的,还包括声光报警模块,所述声光报警模块与所述监控主机连接,所述监控主机控制所述声光报警模块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监控主机、网络终端机和配套的显示器,能够在显示器上独立运行,并且接收视频监控系统和数据监控系统发送来的视频信息或数据信息,由专人分别进行监控,提高了监控的可靠性,无需添置电脑主机或服务器,降低了成本,具有较高的可移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基于网络终端机的工业监控系统的电路方框图;

图2为视频监控系统的电路方框图;

图3为地下视频监控系统的电路方框图。

图中,1-数据服务器、2-web服务器、3-监控主机、4-数据采集模块、5-摄像仪、6-第一网络终端机、7-第二网络终端机、8-第一显示器、9-第二显示器、10-全方位摄像仪、11-球型摄像仪、12-固定摄像仪、13-解码器、14-视频分配器、15-红外光纤摄像仪、16-隔爆光纤摄像仪、17-阻燃光纤网、18-第三网络终端机、19-第三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终端机的工业监控系统,包括网络终端机、数据服务器1、web服务器2、监控主机3和显示器,网络终端机与显示器一一对应,监控主机3通过网络分别与web服务器2和网络终端机连接,网络终端机包括第一网络终端机6和第二网络终端机7,显示器包括第一显示器8和第二显示器9,第一显示器8和第一网络终端机6与摄像仪5组成视频监控系统;第二显示器9和第二网络终端机7与数据采集模块4组成数据监控系统。

本发明利用监控主机3、网络终端机和配套的显示器,能够在显示器上独立运行,并且接收视频监控系统和数据监控系统发送来的视频信息或数据信息,由专人分别进行监控,提高了监控的可靠性,无需添置电脑主机或服务器,降低了成本,具有较高的可移动性。

具体的,监控主机3为整套的电脑设备,监控主机3可以设置多账号,并将账号与网络终端机进行一一匹配和绑定,只要将网络终端机与显示器进行连接,显示器就可以直接操作,无需工作人员输入账号和密码,可以直接进行操作。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安全性,可在网络终端机或者显示器上设置指纹识别或人脸识别。

监控主机3可以连接一个采集器,采集器用于采集不同工作人员的身份证信息,将身份证信息与网络终端机匹配,工作人员将身份证放置到网络终端机上,从而实现对显示器的解锁,提高了安全性。

网络终端机的重量比较小,占用的空间小,为了方便,不同的网络终端机可以放置在不同的房屋内,比如工业园区比较大,那么可以将所有的网络终端机分布在不同区域,实现不同区域同一园区的监控。

摄像仪5包括全方位摄像仪10、球型摄像仪11和固定摄像仪12,全方位摄像仪10、球型摄像仪11和固定摄像仪12的具体个数,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按照具体的需求进行设置,比如在工业园区内的十字路口,可以设置全方位摄像仪10,使得监控的角度增大,从而减少摄像仪5的个数。具体的,在室内,可采用室内智能球型摄像仪11,在室外,可采用室外智能球型摄像仪11,包括防水装置和恒温装置。固定摄像仪12设置在室内。

全方位摄像仪10、球型摄像仪11和固定摄像仪12分别将拍摄到的视频信号发送至解码器13,解码器13与摄像仪5一一对应,解码器13与视频分配器14连接,将解码后的视频信号发送至视频分配器14,视频分配器14分别将接收到的视频信号发送至数据服务器1和所述第一网络终端机6,所示第一网络终端机6发送至所述第一显示器8,第一显示器8显示该视频信号。具体,第一显示器8实时显示全方位摄像仪10、球型摄像仪11和固定摄像仪12拍摄到的视频画面,第一显示器8可以多画面显示视频信号,也可以单一画面显示视频信号,在视频画面的某一个边角处,显示数字编号,数字编号与摄像仪5一一对应。当然,也可以用文字来表示。

第一显示器8用来监控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第一显示器8的个数至少为一个,具体的,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设定。

数据采集模块4包括若干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用于采集工业设备的运行数据以及工业设备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数据,数据采集模块4将采集到的数据分别发送至数据服务器1和所述第二网络终端机7,所述第二网络终端机7发送数据至所述第二显示器9,第二显示器9显示接收到的数据,数据服务器1存储接收到的数据。

数据服务器1包括备份数据服务器1,web服务器2从数据服务器1中抽取数据,发送至监控主机3,监控主机3通过第一网络终端机6和第二网络终端机7在第一显示器8和第二显示器9建立相应的监控账号。

网络终端机还包括第三网络终端机18,显示器包括第三显示器19,监控主机3通过网络与第三网络终端机18连接,并通过第三网络终端机18在第三显示器19建立相应的监控账号。

具体的,还包括地下视频监控系统,地下视频监控系统用于监控矿井,地下视频监控系统包括若干光纤摄像仪5,光纤摄像仪5包括红外光纤摄像仪15和隔爆光纤摄像仪16,光纤摄像仪5通过阻燃光纤网17将拍摄到的视频信号发送至所述数据服务器1和所述第三网络终端机18,所述第三网络终端机18发送数据至所述第三显示器19,第三显示器19显示接收到的视频信号,数据服务器1储存接收到的视频信号。

视频分配器14将视频信号分割成四画面或九画面,发送至电视墙进步播放,电视墙包括LED显示屏。

具体的,还包括声光报警模块,声光报警模块与监控主机3连接,监控主机3控制声光报警模块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为了提高本发明的实用性,还可在工业园区内设置局域网,将移动终端,比如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等,加入到局域网内,移动终端通过网络,访问web服务器2,获取监控数据。最终实现监控的可移动性。利用工作人员本就存在的移动设备,无需添置其他设备,降低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