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声USB电容音头话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79364阅读:808来源:国知局
立体声USB电容音头话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声USB电容音头话筒。



背景技术:

话筒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麦克风。麦克风英文是microphone(音译),英文简称:MIC。USB话筒是麦克风中的一种新型话筒,它把USB声卡和麦克风合在一起,通过内部的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电路,实现录音与监听的功能,而现有的常见的话筒一般只是满足功能性的要求,不太考虑美观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了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新型立体声USB电容音头话筒,结构简单,外形美观,话质清晰,网身一体化设计,壳身由铝合金打造,较轻便易携带,音头由三个驻极体音头组成,通过排列组合形成多种指向性,螺钉内置,整体简洁,给人美观清爽的感受。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立体声USB电容音头话筒,包括互相连接的音头组件、电路板组件、与壳身组件,还包括铝或铝合金材料制成的话筒支架与外接的USB接口;话筒支架铰接于壳身组件两侧;电路板组件连接USB接口;

所述的音头组件包括三只音头44,分别通过音头套安装于音头座39上,并且三只音头44朝向不同的方向;

所述的壳身组件包括的铝或铝合金材料制成上壳体9、下壳体10与内部的支撑架以及顶部的网头组件,音头座39安装于支撑架上,电路板组件安装于支撑架上。

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包括四块。

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包括主控制电路、MIC输入电路、类型控制电路、增益调节电路、A/D转换电路、MCU控制电路、显示屏、USB接口电路,D/A转换电路、音量控制电路、耳放输出电路与为各电路供电的电源电路;

MIC输入电路、类型控制电路、增益调节电路、MCU控制电路与显示屏依次连接;类型控制电路还连接MCU控制电路,增益调节电路通过A/D转换电路与主控制电路连接;主控制电路通过D/A转换电路连接音量控制电路再连接耳放输出电路;USB接口电路连接主控制电路;音量控制电路连接MCU控制电路。

所述的电路板组件还包括指示灯,与电源电路连接。

所述的立体声USB电容音头话筒,还包括的显示组件,显示组件设于上壳体9侧开孔处与电路板组件连接。

所述的话筒支架包括底盘21、立柱7、U型支架20与铰接旋钮24,立柱7连接底盘21中心与U型支架20底部中心,U型支架20两臂顶部通过铰接旋钮24与上壳体9两侧铰接。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立体声USB电容音头话筒,结构简单,外形美观,话质清晰,网身一体化设计,壳身由铝合金打造,较轻便易携带,音头由三个驻极体音头组成,通过排列组合形成多种指向性,螺钉内置,整体简洁,给人美观清爽的感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声USB电容音头话筒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声USB电容音头话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声USB电容音头话筒的电路框图;

图4至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声USB电容音头话筒的各部份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提到的描述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除特殊说明均不特指该方位,只是为了描述方便,所述产品的放置方向不同其描述也不尽相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可理解的方位,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立体声USB电容音头话筒,除包括常用话筒的互相连接的音头组件、电路板组件与壳身组件外,还包括铝或铝合金材料制成的话筒支架与外接的USB接口;话筒支架铰接于壳身组件两侧;电路板组件连接USB接口。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的缩写,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

所述的音头组件包括三只音头44,音头44采用Φ16驻极体音头;分别通过音头套安装于音头座39上,具体的音头套包括两种,一个第一音头套40,可以安装一只音头44,另一个第二音头套41,可以安装另两只音头44,并且三只音头44朝向不同的方向;三个驻极体音头通过排列组合形成多种指向性。

所述的壳身组件包括的铝或铝合金材料制成上壳体9、下壳体10与内部的支撑架以及顶部的网头组件,音头座39安装于支撑架上,电路板组件安装于支撑架上;

支撑架包括两个上六棱柱11、内支架22、固定盘13与底座17;网头组件包括绒布筒33、绒布垫32、网身35、网头座34、顶网42与顶网压环43;网身35套于绒布筒33外,顶部由下至上安装顶网压环43、绒布垫32、顶网42与网头座34;网头座34与两个上六棱柱11上端固定,两个上六棱柱11下端通过第一螺钉3固定于固定盘13上,第一螺钉3可以使用M3X10十字盘头螺钉。内支架22上端安装于固定盘13下面,可以通过螺钉连接,再从下方套入上壳体9、下壳体10,下方通过第二螺钉5连接底座17与内支架22下端固定。第二螺钉5可以使用M3X6内六角圆柱头螺钉。音头座39通过第三螺钉8固定于固定盘13上方,第三螺钉8可以使用ST2.9X10自攻螺钉。

所述的话筒支架包括底盘21、立柱7、U型支架20与两个铰接旋钮24,立柱7下端连接底盘21中心,具体的通过转接螺钉37由底盘21中心孔下方与立柱7下端的内螺纹连接;立柱7上端与U型支架20底部中心连接,具体的转轴螺母38通过第四螺钉6固定于U型支架20底部中心,第四螺钉6可以使用M5X8十字沉头螺丝;立柱7上端的外螺纹与转轴螺母38连接。U型支架20两臂顶部通过铰接旋钮24与上壳体9两侧铰接,具体的铰接处还设有两套塑料垫14与橡胶垫27,分别在两侧起一定的限位作用,使话筒本体可以停留在任何的位置。同时,底盘21还设有脚垫36。

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包括四块互相连接,具体的是第一电路板组件28、第二电路板组件29、第三电路板组件30与第四电路板组件31;第一电路板组件28与第二电路板组件29分别通过第五螺钉4固定于内支架22前后两侧面;第五螺钉4可以使用M3X4十字盘头螺钉;第三电路板组件30通过两个下六棱柱12与第六螺钉1安装于第一电路板组件28下前方的底座17上;第六螺钉1可以使用M2.5X4十字盘头螺钉;第四电路板组件31通过第七螺钉2安装于第一电路板组件28上前方,第七螺钉2可以使用M2X4十字盘头螺钉。

所述的立体声USB电容音头话筒,还包括的显示组件,显示组件设于上壳体9侧开孔处与电路板组件连接,具体的是连接第四电路板组件31。显示组件包括屏幕外框15、屏幕挡板16、显示屏支柱25与显示屏,显示屏是焊在第四电路板组件31上,由显示屏支柱25支撑固定。

另外,与电路控制配合的还有音量旋钮23、开关旋钮45与控制按键18,控制按键18上还设有按键盖19。音量旋钮23设于上壳体9前方中部连接第一电路板组件28;控制按键18设于上壳体9前方下部连接第一电路板组件28;开关旋钮45设于底座17下方连接第三电路板组件30。上壳体9后还设有铭牌26。

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包括主控制电路(采用主控制芯片SA9023或SA9024)、MIC输入电路、类型控制电路、增益调节电路、A/D转换电路(模拟/数字转换器)、MCU控制电路(MCU,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显示屏、USB接口电路,D/A转换电路(数字/模拟转换器)、音量控制电路、耳放输出电路与为各电路供电的电源电路;

MIC输入电路、类型控制电路、增益调节电路、MCU控制电路与显示屏依次连接;类型控制电路还连接MCU控制电路,增益调节电路通过A/D转换电路与主控制电路连接;主控制电路通过D/A转换电路连接音量控制电路再连接耳放输出电路;USB接口电路连接主控制电路;音量控制电路连接MCU控制电路。所述的电路板组件还包括指示灯,与电源电路连接由指示灯按键控制其开关。

本例采用USB供电,USB接口电路的电源经电源电路后向各电路进行供电以保证各电路的正常工作;

放音时USB接口电路所提供的数字信号经主控制电路处理后再通过D/A转换电路后经音量控制电路的电位器(此电位器同时将信号送入MCU控制电路)和耳放输出电路后输出到耳机;

录音时录音MIC输入电路输入的信号经类型控制电路(同时将信号送入MCU控制电路)再经过增益调节电路的电位器(此电位器同时将信号送入MCU控制电路)后将模拟信号送入A/D转换电路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再由主控制电路处理后送入USB接口电路进行录音;

MCU控制电路接收各信号(类型控制电路、增益调节电路、音量控制电路)后再将这些信号以图形的方式在显示屏上显示;

指示灯按键(控制按键18)按下,指示灯(商标指示灯)直接点亮,不按指示灯熄灭。

具体的电路介绍如下,如图4所示,主控制电路及A/D,D/A转换电路部分,USB音频解码,USB接口电路输入信号经9023 24bit音频解码芯片解码后将信号送入U4(AK4430)D/A转换成模拟信号后再经下一步耳机放大后输出,此部分作为音乐播放录音播放的前级转换部分。话筒输出的MIC信号经过U3(AK5720)A/D转换成数字信号经9023后通过USB接口电路进入电脑,此部分作为话筒录音播放的后级级输出部分。

如图5所示,音量控制电路与耳放输出电路,模拟信号输出(耳机信号)放大部分,此部分为D/A转换后对模拟信号进行功率放大推动耳机输出部分,RV3为耳机输出的音量调节电位器,可以使用户根据自身需要调节音量大小;功率放大部分采用482运算放大器具有线路简单,频响好,失真度低等特点。

如图6所示,类型控制电路与增益调节电路,也就是音头信号控制部分,还包括及指示灯控制部分;此部分采用三个音头组合输出作为整个线路的MIC输出,多音头组合输出的方式可有效对多种指向性进行控制,在此可实现圆型、心型、“8”字型、立体声,四种指向控制;其控制方式通过指向性控制开关K6实现,信号经指向性控制开关K6后再次通过运放33178放大两次后经模拟开关(静音控制部分)送入A/D转换进入9023最终进入电脑;运放的两级放大可有效提高话筒的灵敏度,第一级运放U23处加入了增益调节电位器RV4可以使用户根据自身需要调节话筒的灵敏度,使该产品使用起来灵活方便。商标指示控制部分(配合D04板使用)可以点亮商标使产品看起来更加丰富多彩。

如图7所示,MCU控制电路,此部分作为显示控制部分使用,MIC增益电位器,耳机音量电位器,静音开关S7及指向性控制开关,都经过单片机后以图形的方式在显示屏中显示。单片机ISP程序烧录采用如图8所示经典的ISP烧录方式,使烧录更加方便灵活。

如图9所示,电源电路,此部分是整机的供电部分,采用多电源模块供电,多电源模块供电可有效避免噪声干扰,使产品更加稳定可靠。

如图10所示,显示部份电路,此部分用0.91寸OLED显示屏由单片机控制来进行显示,此显示屏体积小,分辨率高,控制方便。

如图11所示,商标指示灯控制开关,可对商标指示灯进行灵活控制,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点亮或关掉商标指示灯。

本例中的所有螺钉均设于内部,外表没有螺钉裸露,整体简洁。整个结构的主体由轻质铝打造,网身由不锈钢制作,并采用激光焊接结束记性焊接,再进行精细抛光,给人以一体美得感觉,螺丝进行隐藏式设计,给人以整体简单大方的美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