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医疗病例信息访问的安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9423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用于医疗病例信息访问的安全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数据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医疗病例信息访问的安全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医疗病历信息系统为人们提供实时、全面、权威的健康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共享与处理功能,然而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问题:1)医疗病历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容易被窃取并传播;2)医疗信息规模极大,海量信息的存储存在安全隐患;3)医疗病历信息的访问控制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医疗用户移动终端的敏感资料可以轻易被进入医疗系统中的任何人获取。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用于医疗病例信息访问的安全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提供了用于医疗病例信息访问的安全系统,其包括医疗用户移动终端、访问用户移动终端、云存储服务中心和访问管理系统;所述云存储服务中心用于提供医疗病例信息的存储服务;所述医疗用户移动终端用于医疗用户注册并提供存储医疗病例信息的接口;所述访问用户移动终端,用于提供用户访问病例信息的接口;所述访问管理系统用于对病例信息进行处理,保证病历信息的访问安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设置医疗用户移动终端、访问用户移动终端、云存储服务中心和访问管理系统,能够防止医疗病历信息的泄露,有效保护医疗用户移动终端的医疗病历信息的安全,具有较强的易用性和实用性,从而解决了上述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访问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医疗用户移动终端1、访问用户移动终端2、云存储服务中心3、访问管理系统4、数据预处理系统41、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控制系统43、安全管理中心44。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应用场景1

参见图1、图2,本应用场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医疗病例信息访问的安全系统,其包括医疗用户移动终端1、访问用户移动终端2、云存储服务中心3和访问管理系统4;所述云存储服务中心3用于提供医疗病例信息的存储服务;所述医疗用户移动终端1用于医疗用户注册并提供存储医疗病例信息的接口;所述访问用户移动终端2,用于提供用户访问病例信息的接口;所述访问管理系统4用于对病例信息进行处理,保证病历信息的访问安全。

优选的,所述云存储服务中心3包括本地存储器和云存储器。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设置医疗用户移动终端1、访问用户移动终端2、云存储服务中心3和访问管理系统4,能够防止医疗病历信息的泄露,有效保护医疗用户移动终端1的医疗病历信息的安全,具有较强的易用性和实用性,从而解决了上述的技术问题。

优选的,所述云存储器包括客户端和云端,所述客户端负责监控和捕获本地的系统操作,所述云端设置有数据管理中心,负责医疗病例信息的存储、备份及查询,所述数据管理中心下设有各专业数据中心。

本优选实施例云端设置数据管理中心,实现了云存储器中对医疗病例信息的存储、备份及查询的管理,便于实现数据统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

优选的,所述负责医疗病例信息的存储、备份及查询,包括:

(1)对数据格式进行转换,建立适用于非关系数据库进行存储的格式;

(2)将数据分为基础数据和专业数据,采用集中式和分布式结合的策略对数据进行存储,存储时所有数据都进行备份;所述集中式和分布式结合的策略包括:对于高于预设频率的基础数据采用集中式存储,由数据管理中心统一维护,对于低于预设频率的专业数据采用分布式存储,由各专业数据中心分别维护;

(3)建立相应的数据检索算法,对数据进行快速检索,所述数据检索算法采用目录检索和搜索引擎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包括:建立数据目录,根据目录对数据进行初步检索;在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对数据进行精确检索;搜索引擎按照一定的方式寻找匹配的数据,并根据数据与关键词的匹配程度进行排序反馈给客户。

本优选实施例采用目录检索和搜索引擎结合的检索算法,能够快速、准确的获取数据。

优选的,所述访问管理系统4包括数据预处理系统41、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控制系统43和安全管理中心44;所述数据预处理系统41用于将用户需要上传的医疗病历信息数据进行预处理;所述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用于按照优化的访问控制安全策略对需存储到云存储器中的医疗病历信息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所述控制系统43用于将用户需要上传的医疗病历信息数据存储至云存储服务中心3中的相应设备;所述安全管理中心44用于对各系统安全进行统一监控管理。

本优选实施例构建了访问管理系统4的系统结构。

优选的,所述对各系统安全进行统一监控管理,包括:

(1)针对云存储服务中心3、数据预处理系统41、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控制系统43不同的安全防护要求采取对应的安全防护技术,配备相关的安全防护设备,形成完整的安全防护体制;

(2)建立有效的数据安全策略,对医疗病历信息数据存储、传输、访问过程中的安全进行综合考虑,不仅对医疗病历信息数据进行加密,同时对医疗病历信息数据的传输协议进行加密;

(3)建立病毒和木马防御机制,定期更新病毒库和升级防火墙,更新周期为T,T取值为6-10天,对检测到的异常数据要进行分析,并发出预警。

本优选实施例实现了对各系统安全的统一监控管理。

优选的,所述数据预处理系统41包括数据分割单元、数据抽取单元和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优化单元,所述数据分割单元用于对所述用户需要上传的医疗病历信息数据分割成多个互斥的数据集合;所述数据抽取单元用于对所述互斥的数据集合按照自定义的排序规则进行排序,将每个数据集合中的第一个数据单元按序抽取出来,与所述排序规则一起保存作为小块数据,其中所述互斥表示数据集合中的两两数据单元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所述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优化单元用于基于细粒度资源分割的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优化方法生成系统的访问控制安全策略,包括:

(1)基于被数据抽取单元处理后的互斥的数据集合,构建层次化数据数结构,所述层次化数据树结构为三层数据树结构,其包括服务层、逻辑层和物理层,所述服务层为与数据调度服务相关的树根节点,所述逻辑层为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中关联的数据,所述物理层包含所有互斥的数据集合中的数据单元;

(2)基于访问控制标记语言XACML制定针对不同安全等级的数据的访问控制安全策略,将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中与数据关联的规则投影到所述互斥的数据集合中的数据单元上,从而将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中的规则细化到数据维度;

(3)在每个所述互斥的数据集合中的数据单元上进行规则优化,以删除分配在每个数据单元上的规则的冲突和冗余;

(4)合并优化后的规则,生成优化的访问控制安全策略。

优选的,所述将用户需要上传的医疗病历信息数据存储至云存储服务中心中的相应设备,包括:

(1)将小块数据存储至本地存储器,并采用用户定义的加密技术对小块数据进行加密;

(2)将通过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加密后的剩余需存储到云存储器中的数据通过Internet网络传输到云端;其中,当云端接收到数据后,云对该数据进行完整性校验后保存在存储节点中。

上述两个优选实施例设置数据预处理系统41,先对需要存储到云存储服务中心3中的医疗病历信息数据进行数据分割和数据抽取处理,再进行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中的规则细化,可以减少数据存储的物理存储空间,降低存储的开销,并消除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中的冲突和冗余,提高访问控制决策效率;通过数据抽取处理抽取部分数据存储到本地存储器中,其余数据设置相应的访问控制安全策略后存储至云存储器中,解决了传统的基于单纯加密技术的云存储数据隐私保障机制在实际的数据操作过程中带来的比较大的系统开销和繁琐,可以有效防止恶意用户或云存储管理员非法窃取、篡改用户的隐私数据,提高了医疗病历信息数据存储的安全性能。

优选的,所述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主要由数据拥有者、属性机构、云、可信三方、用户五个实体构成,所述对需存储到云存储器中的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包括:

(1)可信三方为用户和属性机构分别分配用户身份标识UAID和属性机构身份标识AID,包括:

A、进行初始化,可信三方设定系统参数为其中α为随机整数;

B、对于每个合法用户,可信三方分配UAID并为其生成证书:

<mrow> <mi>C</mi> <mi>e</mi> <mi>r</mi> <mi>t</mi> <mi>i</mi> <mi>f</mi> <mi>i</mi> <mi>c</mi> <mi>a</mi> <mi>t</mi> <mi>e</mi> <mrow> <mo>(</mo> <mi>U</mi> <mi>A</mi> <mi>I</mi> <mi>D</mi> <mo>)</mo> </mrow> <mo>=</mo> <mover> <mi>E</mi> <mo>^</mo> </mover> <msup> <mrow> <mo>(</mo> <mi>H</mi> <mo>(</mo> <mrow> <mi>U</mi>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o>)</mo> <mo>,</mo> <mi>g</mi> <mo>)</mo> </mrow> <msub> <mi>C</mi> <mrow> <mi>U</mi>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sup> </mrow>

同时,公布合法用户的身份验证参数其中,CUAID∈ZP

C、为数据拥有者和合法用户生成身份密钥对;

(2)生成基于身份的加解密密钥、属性加解密密钥以及代理重加密密钥,其中所述基于身份的加解密密钥包括身份公钥GKUAID和身份私钥CKUAID,所述属性加解密密钥包括属性公钥GKAID和属性私钥CKAID:

<mrow> <msub> <mi>GK</mi> <mrow> <mi>U</mi>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o>=</mo> <mover> <mi>E</mi> <mo>^</mo> </mover> <msup> <mrow> <mo>(</mo> <mi>g</mi> <mo>,</mo> <mi>g</mi> <mo>)</mo> </mrow> <msub> <mo>&Proportional;</mo>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sup> </mrow>

<mrow> <msub> <mi>GK</mi>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o>=</mo> <mo>{</mo> <mo>&ForAll;</mo> <mi>x</mi> <mo>&Element;</mo> <msub> <mi>AS</mi>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GK</mi> <mi>X</mi> </msub> <mo>=</mo> <mi>H</mi> <msup> <mrow> <mo>(</mo> <mi>x</mi> <mo>)</mo> </mrow> <mrow> <msub> <mi>B</mi> <mi>x</mi> </msub> <msub> <mi>&beta;</mi>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row> </msup> <mo>}</mo> </mrow>

CKUAID=(∝AIDAID)

<mrow> <msub> <mi>CK</mi>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o>=</mo> <mrow> <mo>(</mo> <msub> <mi>K</mi> <mn>0</mn> </msub> <mo>=</mo> <msup> <mi>g</mi> <msub> <mo>&Proportional;</mo>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sup> <msup> <mi>g</mi> <mrow> <mi>&alpha;</mi> <mi>&gamma;</mi> </mrow> </msup> <mo>,</mo> <msub> <mi>K</mi> <mn>1</mn> </msub> <mo>=</mo> <msup> <mi>g</mi> <mrow> <mi>&alpha;</mi> <mi>&gamma;</mi> </mrow> </msup> <mo>,</mo> <mo>&ForAll;</mo> <mi>x</mi> <mo>&Element;</mo> <msub> <mi>AS</mi> <mrow> <mi>U</mi> <mi>A</mi> <mi>I</mi> <mi>D</mi> <mo>,</mo>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K</mi> <mi>x</mi> </msub> <mo>=</mo> <mi>H</mi> <msup> <mrow> <mo>(</mo> <mi>x</mi> <mo>)</mo> </mrow> <mrow> <msub> <mi>B</mi> <mi>x</mi> </msub> <msub> <mi>&beta;</mi>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i>&gamma;</mi> </mrow> </msup> <mo>)</mo> </mrow> </mrow>

其中,ASAID为单个属性机构能够分配的属性集合,GKx为属性x的公钥,Bx为属性x的版本号,∝AID为属性机构的私钥参数,βAID为属性更新参数,ASUAID,AID为根据属性机构的身份分配的属性集合,γ为属性机构随机选择的参数,γ,∝AIDAID∈ZP

(3)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利用数据密钥对需存储到云存储器中的数据加密,得到密文CT,然后分别利用身份公钥和属性公钥对数据密钥加密,生成身份密钥密文CTU和属性密钥密文CTA,包括:

A、随机生成两个固定长度的字符串IK,AK,合并生成数据密钥DK:

DK=IK||AK

B、利用数据密钥DK对剩余需存储到云存储器中的数据加密,得到密文CT后,利用属性公钥对AK加密,生成属性密钥密文CTA,利用身份公钥对IK加密,生成身份密钥密文CTU

(4)进行代理重加密,当收到用户的数据请求时,云利用代理重加密密钥将身份密钥密文CTU转化为指定用户可解密的密文,其中所述代理重加密密钥由数据拥有者用自身私钥和身份公钥计算生成;

(5)进行数据解密时,用户收到数据后,分别利用身份私钥CKUAID和属性私钥CKAID解密身份密钥密文CTU和属性密钥密文CTA,然后重构数据密钥,解密密文CT;

(6)进行属性和身份密钥的更新。

本优选实施例通过设置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能够实现对多类型的大数据的细粒度访问控制和隐私保护,同时抵御用户和属性机构共谋;对需存储到云存储器的数据,分别构造基于身份的加解密密钥、属性加解密密钥,合并构成数据加密密钥对该数据进行加密,从而只有同时满足身份和属性双重条件的用户可以解密,极大提高了大数据共享的安全性能。

在此应用场景中,更新周期T取6,系统的安全性相对提高了12%。

应用场景2

参见图1、图2,本应用场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医疗病例信息访问的安全系统,其包括医疗用户移动终端1、访问用户移动终端2、云存储服务中心3和访问管理系统4;所述云存储服务中心3用于提供医疗病例信息的存储服务;所述医疗用户移动终端1用于医疗用户注册并提供存储医疗病例信息的接口;所述访问用户移动终端2,用于提供用户访问病例信息的接口;所述访问管理系统4用于对病例信息进行处理,保证病历信息的访问安全。

优选的,所述云存储服务中心3包括本地存储器和云存储器。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设置医疗用户移动终端1、访问用户移动终端2、云存储服务中心3和访问管理系统4,能够防止医疗病历信息的泄露,有效保护医疗用户移动终端1的医疗病历信息的安全,具有较强的易用性和实用性,从而解决了上述的技术问题。

优选的,所述云存储器包括客户端和云端,所述客户端负责监控和捕获本地的系统操作,所述云端设置有数据管理中心,负责医疗病例信息的存储、备份及查询,所述数据管理中心下设有各专业数据中心。

本优选实施例云端设置数据管理中心,实现了云存储器中对医疗病例信息的存储、备份及查询的管理,便于实现数据统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

优选的,所述负责医疗病例信息的存储、备份及查询,包括:

(1)对数据格式进行转换,建立适用于非关系数据库进行存储的格式;

(2)将数据分为基础数据和专业数据,采用集中式和分布式结合的策略对数据进行存储,存储时所有数据都进行备份;所述集中式和分布式结合的策略包括:对于高于预设频率的基础数据采用集中式存储,由数据管理中心统一维护,对于低于预设频率的专业数据采用分布式存储,由各专业数据中心分别维护;

(3)建立相应的数据检索算法,对数据进行快速检索,所述数据检索算法采用目录检索和搜索引擎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包括:建立数据目录,根据目录对数据进行初步检索;在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对数据进行精确检索;搜索引擎按照一定的方式寻找匹配的数据,并根据数据与关键词的匹配程度进行排序反馈给客户。

本优选实施例采用目录检索和搜索引擎结合的检索算法,能够快速、准确的获取数据。

优选的,所述访问管理系统4包括数据预处理系统41、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控制系统43和安全管理中心44;所述数据预处理系统41用于将用户需要上传的医疗病历信息数据进行预处理;所述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用于按照优化的访问控制安全策略对需存储到云存储器中的医疗病历信息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所述控制系统43用于将用户需要上传的医疗病历信息数据存储至云存储服务中心3中的相应设备;所述安全管理中心44用于对各系统安全进行统一监控管理。

本优选实施例构建了访问管理系统4的系统结构。

优选的,所述对各系统安全进行统一监控管理,包括:

(1)针对云存储服务中心3、数据预处理系统41、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控制系统43不同的安全防护要求采取对应的安全防护技术,配备相关的安全防护设备,形成完整的安全防护体制;

(2)建立有效的数据安全策略,对医疗病历信息数据存储、传输、访问过程中的安全进行综合考虑,不仅对医疗病历信息数据进行加密,同时对医疗病历信息数据的传输协议进行加密;

(3)建立病毒和木马防御机制,定期更新病毒库和升级防火墙,更新周期为T,T取值为6-10天,对检测到的异常数据要进行分析,并发出预警。

本优选实施例实现了对各系统安全的统一监控管理。

优选的,所述数据预处理系统41包括数据分割单元、数据抽取单元和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优化单元,所述数据分割单元用于对所述用户需要上传的医疗病历信息数据分割成多个互斥的数据集合;所述数据抽取单元用于对所述互斥的数据集合按照自定义的排序规则进行排序,将每个数据集合中的第一个数据单元按序抽取出来,与所述排序规则一起保存作为小块数据,其中所述互斥表示数据集合中的两两数据单元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所述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优化单元用于基于细粒度资源分割的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优化方法生成系统的访问控制安全策略,包括:

(1)基于被数据抽取单元处理后的互斥的数据集合,构建层次化数据数结构,所述层次化数据树结构为三层数据树结构,其包括服务层、逻辑层和物理层,所述服务层为与数据调度服务相关的树根节点,所述逻辑层为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中关联的数据,所述物理层包含所有互斥的数据集合中的数据单元;

(2)基于访问控制标记语言XACML制定针对不同安全等级的数据的访问控制安全策略,将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中与数据关联的规则投影到所述互斥的数据集合中的数据单元上,从而将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中的规则细化到数据维度;

(3)在每个所述互斥的数据集合中的数据单元上进行规则优化,以删除分配在每个数据单元上的规则的冲突和冗余;

(4)合并优化后的规则,生成优化的访问控制安全策略。

优选的,所述将用户需要上传的医疗病历信息数据存储至云存储服务中心中的相应设备,包括:

(1)将小块数据存储至本地存储器,并采用用户定义的加密技术对小块数据进行加密;

(2)将通过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加密后的剩余需存储到云存储器中的数据通过Internet网络传输到云端;其中,当云端接收到数据后,云对该数据进行完整性校验后保存在存储节点中。

上述两个优选实施例设置数据预处理系统41,先对需要存储到云存储服务中心3中的医疗病历信息数据进行数据分割和数据抽取处理,再进行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中的规则细化,可以减少数据存储的物理存储空间,降低存储的开销,并消除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中的冲突和冗余,提高访问控制决策效率;通过数据抽取处理抽取部分数据存储到本地存储器中,其余数据设置相应的访问控制安全策略后存储至云存储器中,解决了传统的基于单纯加密技术的云存储数据隐私保障机制在实际的数据操作过程中带来的比较大的系统开销和繁琐,可以有效防止恶意用户或云存储管理员非法窃取、篡改用户的隐私数据,提高了医疗病历信息数据存储的安全性能。

优选的,所述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主要由数据拥有者、属性机构、云、可信三方、用户五个实体构成,所述对需存储到云存储器中的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包括:

(1)可信三方为用户和属性机构分别分配用户身份标识UAID和属性机构身份标识AID,包括:

A、进行初始化,可信三方设定系统参数为其中α为随机整数;

B、对于每个合法用户,可信三方分配UAID并为其生成证书:

<mrow> <mi>C</mi> <mi>e</mi> <mi>r</mi> <mi>t</mi> <mi>i</mi> <mi>f</mi> <mi>i</mi> <mi>c</mi> <mi>a</mi> <mi>t</mi> <mi>e</mi> <mrow> <mo>(</mo> <mi>U</mi> <mi>A</mi> <mi>I</mi> <mi>D</mi> <mo>)</mo> </mrow> <mo>=</mo> <mover> <mi>E</mi> <mo>^</mo> </mover> <msup> <mrow> <mo>(</mo> <mi>H</mi> <mo>(</mo> <mrow> <mi>U</mi>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o>)</mo> <mo>,</mo> <mi>g</mi> <mo>)</mo> </mrow> <msub> <mi>C</mi> <mrow> <mi>U</mi>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sup> </mrow>

同时,公布合法用户的身份验证参数其中,CUAID∈ZP

C、为数据拥有者和合法用户生成身份密钥对;

(2)生成基于身份的加解密密钥、属性加解密密钥以及代理重加密密钥,其中所述基于身份的加解密密钥包括身份公钥GKUAID和身份私钥CKUAID,所述属性加解密密钥包括属性公钥GKAID和属性私钥CKAID:

<mrow> <msub> <mi>GK</mi> <mrow> <mi>U</mi>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o>=</mo> <mover> <mi>E</mi> <mo>^</mo> </mover> <msup> <mrow> <mo>(</mo> <mi>g</mi> <mo>,</mo> <mi>g</mi> <mo>)</mo> </mrow> <msub> <mo>&Proportional;</mo>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sup> </mrow>

<mrow> <msub> <mi>GK</mi>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o>=</mo> <mo>{</mo> <mo>&ForAll;</mo> <mi>x</mi> <mo>&Element;</mo> <msub> <mi>AS</mi>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GK</mi> <mi>x</mi> </msub> <mo>=</mo> <mi>H</mi> <msup> <mrow> <mo>(</mo> <mi>x</mi> <mo>)</mo> </mrow> <mrow> <msub> <mi>B</mi> <mi>x</mi> </msub> <msub> <mi>&beta;</mi>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row> </msup> <mo>}</mo> </mrow>

CKUAID=(∝AIDAID)

<mrow> <msub> <mi>CK</mi>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o>=</mo> <mrow> <mo>(</mo> <msub> <mi>K</mi> <mn>0</mn> </msub> <mo>=</mo> <msup> <mi>g</mi> <msub> <mo>&Proportional;</mo>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sup> <msup> <mi>g</mi> <mrow> <mi>&alpha;</mi> <mi>&gamma;</mi> </mrow> </msup> <mo>,</mo> <msub> <mi>K</mi> <mn>1</mn> </msub> <mo>=</mo> <msup> <mi>g</mi> <mrow> <mi>&alpha;</mi> <mi>&gamma;</mi> </mrow> </msup> <mo>,</mo> <mo>&ForAll;</mo> <mi>x</mi> <mo>&Element;</mo> <msub> <mi>AS</mi> <mrow> <mi>U</mi> <mi>A</mi> <mi>I</mi> <mi>D</mi> <mo>,</mo>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K</mi> <mi>x</mi> </msub> <mo>=</mo> <mi>H</mi> <msup> <mrow> <mo>(</mo> <mi>x</mi> <mo>)</mo> </mrow> <mrow> <msub> <mi>B</mi> <mi>x</mi> </msub> <msub> <mi>&beta;</mi>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i>&gamma;</mi> </mrow> </msup> <mo>)</mo> </mrow> </mrow>

其中,ASAID为单个属性机构能够分配的属性集合,GKx为属性x的公钥,Bx为属性x的版本号,∝AID为属性机构的私钥参数,βAID为属性更新参数,ASUAID,AID为根据属性机构的身份分配的属性集合,γ为属性机构随机选择的参数,γ,∝AIDAID∈ZP

(3)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利用数据密钥对需存储到云存储器中的数据加密,得到密文CT,然后分别利用身份公钥和属性公钥对数据密钥加密,生成身份密钥密文CTU和属性密钥密文CTA,包括:

A、随机生成两个固定长度的字符串IK,AK,合并生成数据密钥DK:

DK=IK||AK

B、利用数据密钥DK对剩余需存储到云存储器中的数据加密,得到密文CT后,利用属性公钥对AK加密,生成属性密钥密文CTA,利用身份公钥对IK加密,生成身份密钥密文CTU

(4)进行代理重加密,当收到用户的数据请求时,云利用代理重加密密钥将身份密钥密文CTU转化为指定用户可解密的密文,其中所述代理重加密密钥由数据拥有者用自身私钥和身份公钥计算生成;

(5)进行数据解密时,用户收到数据后,分别利用身份私钥CKUAID和属性私钥CKAID解密身份密钥密文CTU和属性密钥密文CTA,然后重构数据密钥,解密密文CT;

(6)进行属性和身份密钥的更新。

本优选实施例通过设置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能够实现对多类型的大数据的细粒度访问控制和隐私保护,同时抵御用户和属性机构共谋;对需存储到云存储器的数据,分别构造基于身份的加解密密钥、属性加解密密钥,合并构成数据加密密钥对该数据进行加密,从而只有同时满足身份和属性双重条件的用户可以解密,极大提高了大数据共享的安全性能。

在此应用场景中,更新周期T取7,系统的安全性相对提高了11%。

应用场景3

参见图1、图2,本应用场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医疗病例信息访问的安全系统,其包括医疗用户移动终端1、访问用户移动终端2、云存储服务中心3和访问管理系统4;所述云存储服务中心3用于提供医疗病例信息的存储服务;所述医疗用户移动终端1用于医疗用户注册并提供存储医疗病例信息的接口;所述访问用户移动终端2,用于提供用户访问病例信息的接口;所述访问管理系统4用于对病例信息进行处理,保证病历信息的访问安全。

优选的,所述云存储服务中心3包括本地存储器和云存储器。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设置医疗用户移动终端1、访问用户移动终端2、云存储服务中心3和访问管理系统4,能够防止医疗病历信息的泄露,有效保护医疗用户移动终端1的医疗病历信息的安全,具有较强的易用性和实用性,从而解决了上述的技术问题。

优选的,所述云存储器包括客户端和云端,所述客户端负责监控和捕获本地的系统操作,所述云端设置有数据管理中心,负责医疗病例信息的存储、备份及查询,所述数据管理中心下设有各专业数据中心。

本优选实施例云端设置数据管理中心,实现了云存储器中对医疗病例信息的存储、备份及查询的管理,便于实现数据统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

优选的,所述负责医疗病例信息的存储、备份及查询,包括:

(1)对数据格式进行转换,建立适用于非关系数据库进行存储的格式;

(2)将数据分为基础数据和专业数据,采用集中式和分布式结合的策略对数据进行存储,存储时所有数据都进行备份;所述集中式和分布式结合的策略包括:对于高于预设频率的基础数据采用集中式存储,由数据管理中心统一维护,对于低于预设频率的专业数据采用分布式存储,由各专业数据中心分别维护;

(3)建立相应的数据检索算法,对数据进行快速检索,所述数据检索算法采用目录检索和搜索引擎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包括:建立数据目录,根据目录对数据进行初步检索;在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对数据进行精确检索;搜索引擎按照一定的方式寻找匹配的数据,并根据数据与关键词的匹配程度进行排序反馈给客户。

本优选实施例采用目录检索和搜索引擎结合的检索算法,能够快速、准确的获取数据。

优选的,所述访问管理系统4包括数据预处理系统41、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控制系统43和安全管理中心44;所述数据预处理系统41用于将用户需要上传的医疗病历信息数据进行预处理;所述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用于按照优化的访问控制安全策略对需存储到云存储器中的医疗病历信息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所述控制系统43用于将用户需要上传的医疗病历信息数据存储至云存储服务中心3中的相应设备;所述安全管理中心44用于对各系统安全进行统一监控管理。

本优选实施例构建了访问管理系统4的系统结构。

优选的,所述对各系统安全进行统一监控管理,包括:

(1)针对云存储服务中心3、数据预处理系统41、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控制系统43不同的安全防护要求采取对应的安全防护技术,配备相关的安全防护设备,形成完整的安全防护体制;

(2)建立有效的数据安全策略,对医疗病历信息数据存储、传输、访问过程中的安全进行综合考虑,不仅对医疗病历信息数据进行加密,同时对医疗病历信息数据的传输协议进行加密;

(3)建立病毒和木马防御机制,定期更新病毒库和升级防火墙,更新周期为T,T取值为6-10天,对检测到的异常数据要进行分析,并发出预警。

本优选实施例实现了对各系统安全的统一监控管理。

优选的,所述数据预处理系统41包括数据分割单元、数据抽取单元和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优化单元,所述数据分割单元用于对所述用户需要上传的医疗病历信息数据分割成多个互斥的数据集合;所述数据抽取单元用于对所述互斥的数据集合按照自定义的排序规则进行排序,将每个数据集合中的第一个数据单元按序抽取出来,与所述排序规则一起保存作为小块数据,其中所述互斥表示数据集合中的两两数据单元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所述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优化单元用于基于细粒度资源分割的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优化方法生成系统的访问控制安全策略,包括:

(1)基于被数据抽取单元处理后的互斥的数据集合,构建层次化数据数结构,所述层次化数据树结构为三层数据树结构,其包括服务层、逻辑层和物理层,所述服务层为与数据调度服务相关的树根节点,所述逻辑层为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中关联的数据,所述物理层包含所有互斥的数据集合中的数据单元;

(2)基于访问控制标记语言XACML制定针对不同安全等级的数据的访问控制安全策略,将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中与数据关联的规则投影到所述互斥的数据集合中的数据单元上,从而将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中的规则细化到数据维度;

(3)在每个所述互斥的数据集合中的数据单元上进行规则优化,以删除分配在每个数据单元上的规则的冲突和冗余;

(4)合并优化后的规则,生成优化的访问控制安全策略。

优选的,所述将用户需要上传的医疗病历信息数据存储至云存储服务中心中的相应设备,包括:

(1)将小块数据存储至本地存储器,并采用用户定义的加密技术对小块数据进行加密;

(2)将通过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加密后的剩余需存储到云存储器中的数据通过Internet网络传输到云端;其中,当云端接收到数据后,云对该数据进行完整性校验后保存在存储节点中。

上述两个优选实施例设置数据预处理系统41,先对需要存储到云存储服务中心3中的医疗病历信息数据进行数据分割和数据抽取处理,再进行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中的规则细化,可以减少数据存储的物理存储空间,降低存储的开销,并消除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中的冲突和冗余,提高访问控制决策效率;通过数据抽取处理抽取部分数据存储到本地存储器中,其余数据设置相应的访问控制安全策略后存储至云存储器中,解决了传统的基于单纯加密技术的云存储数据隐私保障机制在实际的数据操作过程中带来的比较大的系统开销和繁琐,可以有效防止恶意用户或云存储管理员非法窃取、篡改用户的隐私数据,提高了医疗病历信息数据存储的安全性能。

优选的,所述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主要由数据拥有者、属性机构、云、可信三方、用户五个实体构成,所述对需存储到云存储器中的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包括:

(1)可信三方为用户和属性机构分别分配用户身份标识UAID和属性机构身份标识AID,包括:

A、进行初始化,可信三方设定系统参数为其中α为随机整数;

B、对于每个合法用户,可信三方分配UAID并为其生成证书:

<mrow> <mi>C</mi> <mi>e</mi> <mi>r</mi> <mi>t</mi> <mi>i</mi> <mi>f</mi> <mi>i</mi> <mi>c</mi> <mi>a</mi> <mi>t</mi> <mi>e</mi> <mrow> <mo>(</mo> <mi>U</mi> <mi>A</mi> <mi>I</mi> <mi>D</mi> <mo>)</mo> </mrow> <mo>=</mo> <mover> <mi>E</mi> <mo>^</mo> </mover> <msup> <mrow> <mo>(</mo> <mi>H</mi> <mo>(</mo> <mrow> <mi>U</mi>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o>)</mo> <mo>,</mo> <mi>g</mi> <mo>)</mo> </mrow> <msub> <mi>C</mi> <mrow> <mi>U</mi>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sup> </mrow>

同时,公布合法用户的身份验证参数其中,CUAID∈ZP

C、为数据拥有者和合法用户生成身份密钥对;

(2)生成基于身份的加解密密钥、属性加解密密钥以及代理重加密密钥,其中所述基于身份的加解密密钥包括身份公钥GKUAID和身份私钥CKUAID,所述属性加解密密钥包括属性公钥GKAID和属性私钥CKAID:

<mrow> <msub> <mi>GK</mi> <mrow> <mi>U</mi>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o>=</mo> <mover> <mi>E</mi> <mo>^</mo> </mover> <msup> <mrow> <mo>(</mo> <mi>g</mi> <mo>,</mo> <mi>g</mi> <mo>)</mo> </mrow> <msub> <mo>&Proportional;</mo>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sup> </mrow>

<mrow> <msub> <mi>GK</mi>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o>=</mo> <mo>{</mo> <mo>&ForAll;</mo> <mi>x</mi> <mo>&Element;</mo> <msub> <mi>AS</mi>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GK</mi> <mi>x</mi> </msub> <mo>=</mo> <mi>H</mi> <msup> <mrow> <mo>(</mo> <mi>x</mi> <mo>)</mo> </mrow> <mrow> <msub> <mi>B</mi> <mi>x</mi> </msub> <msub> <mi>&beta;</mi>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row> </msup> <mo>}</mo> </mrow>

CKUAID=(∝AIDAID)

<mrow> <msub> <mi>CK</mi>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o>=</mo> <mrow> <mo>(</mo> <msub> <mi>K</mi> <mn>0</mn> </msub> <mo>=</mo> <msup> <mi>g</mi> <msub> <mo>&Proportional;</mo>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sup> <msup> <mi>g</mi> <mrow> <mi>&alpha;</mi> <mi>&gamma;</mi> </mrow> </msup> <mo>,</mo> <msub> <mi>K</mi> <mn>1</mn> </msub> <mo>=</mo> <msup> <mi>g</mi> <mrow> <mi>&alpha;</mi> <mi>&gamma;</mi> </mrow> </msup> <mo>,</mo> <mo>&ForAll;</mo> <mi>x</mi> <mo>&Element;</mo> <msub> <mi>AS</mi> <mrow> <mi>U</mi> <mi>A</mi> <mi>I</mi> <mi>D</mi> <mo>,</mo>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K</mi> <mi>x</mi> </msub> <mo>=</mo> <mi>H</mi> <msup> <mrow> <mo>(</mo> <mi>x</mi> <mo>)</mo> </mrow> <mrow> <msub> <mi>B</mi> <mi>x</mi> </msub> <msub> <mi>&beta;</mi>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i>&gamma;</mi> </mrow> </msup> <mo>)</mo> </mrow> </mrow>

其中,ASAID为单个属性机构能够分配的属性集合,GKx为属性x的公钥,Bx为属性x的版本号,∝AID为属性机构的私钥参数,βAID为属性更新参数,ASUAID,AID为根据属性机构的身份分配的属性集合,γ为属性机构随机选择的参数,γ,∝AIDAID∈ZP

(3)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利用数据密钥对需存储到云存储器中的数据加密,得到密文CT,然后分别利用身份公钥和属性公钥对数据密钥加密,生成身份密钥密文CTU和属性密钥密文CTA,包括:

A、随机生成两个固定长度的字符串IK,AK,合并生成数据密钥DK:

DK=IK||AK

B、利用数据密钥DK对剩余需存储到云存储器中的数据加密,得到密文CT后,利用属性公钥对AK加密,生成属性密钥密文CTA,利用身份公钥对IK加密,生成身份密钥密文CTU

(4)进行代理重加密,当收到用户的数据请求时,云利用代理重加密密钥将身份密钥密文CTU转化为指定用户可解密的密文,其中所述代理重加密密钥由数据拥有者用自身私钥和身份公钥计算生成;

(5)进行数据解密时,用户收到数据后,分别利用身份私钥CKUAID和属性私钥CKAID解密身份密钥密文CTU和属性密钥密文CTA,然后重构数据密钥,解密密文CT;

(6)进行属性和身份密钥的更新。

本优选实施例通过设置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能够实现对多类型的大数据的细粒度访问控制和隐私保护,同时抵御用户和属性机构共谋;对需存储到云存储器的数据,分别构造基于身份的加解密密钥、属性加解密密钥,合并构成数据加密密钥对该数据进行加密,从而只有同时满足身份和属性双重条件的用户可以解密,极大提高了大数据共享的安全性能。

在此应用场景中,更新周期T取8,系统的安全性相对提高了10%。

应用场景4

参见图1、图2,本应用场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医疗病例信息访问的安全系统,其包括医疗用户移动终端1、访问用户移动终端2、云存储服务中心3和访问管理系统4;所述云存储服务中心3用于提供医疗病例信息的存储服务;所述医疗用户移动终端1用于医疗用户注册并提供存储医疗病例信息的接口;所述访问用户移动终端2,用于提供用户访问病例信息的接口;所述访问管理系统4用于对病例信息进行处理,保证病历信息的访问安全。

优选的,所述云存储服务中心3包括本地存储器和云存储器。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设置医疗用户移动终端1、访问用户移动终端2、云存储服务中心3和访问管理系统4,能够防止医疗病历信息的泄露,有效保护医疗用户移动终端1的医疗病历信息的安全,具有较强的易用性和实用性,从而解决了上述的技术问题。

优选的,所述云存储器包括客户端和云端,所述客户端负责监控和捕获本地的系统操作,所述云端设置有数据管理中心,负责医疗病例信息的存储、备份及查询,所述数据管理中心下设有各专业数据中心。

本优选实施例云端设置数据管理中心,实现了云存储器中对医疗病例信息的存储、备份及查询的管理,便于实现数据统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

优选的,所述负责医疗病例信息的存储、备份及查询,包括:

(1)对数据格式进行转换,建立适用于非关系数据库进行存储的格式;

(2)将数据分为基础数据和专业数据,采用集中式和分布式结合的策略对数据进行存储,存储时所有数据都进行备份;所述集中式和分布式结合的策略包括:对于高于预设频率的基础数据采用集中式存储,由数据管理中心统一维护,对于低于预设频率的专业数据采用分布式存储,由各专业数据中心分别维护;

(3)建立相应的数据检索算法,对数据进行快速检索,所述数据检索算法采用目录检索和搜索引擎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包括:建立数据目录,根据目录对数据进行初步检索;在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对数据进行精确检索;搜索引擎按照一定的方式寻找匹配的数据,并根据数据与关键词的匹配程度进行排序反馈给客户。

本优选实施例采用目录检索和搜索引擎结合的检索算法,能够快速、准确的获取数据。

优选的,所述访问管理系统4包括数据预处理系统41、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控制系统43和安全管理中心44;所述数据预处理系统41用于将用户需要上传的医疗病历信息数据进行预处理;所述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用于按照优化的访问控制安全策略对需存储到云存储器中的医疗病历信息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所述控制系统43用于将用户需要上传的医疗病历信息数据存储至云存储服务中心3中的相应设备;所述安全管理中心44用于对各系统安全进行统一监控管理。

本优选实施例构建了访问管理系统4的系统结构。

优选的,所述对各系统安全进行统一监控管理,包括:

(1)针对云存储服务中心3、数据预处理系统41、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控制系统43不同的安全防护要求采取对应的安全防护技术,配备相关的安全防护设备,形成完整的安全防护体制;

(2)建立有效的数据安全策略,对医疗病历信息数据存储、传输、访问过程中的安全进行综合考虑,不仅对医疗病历信息数据进行加密,同时对医疗病历信息数据的传输协议进行加密;

(3)建立病毒和木马防御机制,定期更新病毒库和升级防火墙,更新周期为T,T取值为6-10天,对检测到的异常数据要进行分析,并发出预警。

本优选实施例实现了对各系统安全的统一监控管理。

优选的,所述数据预处理系统41包括数据分割单元、数据抽取单元和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优化单元,所述数据分割单元用于对所述用户需要上传的医疗病历信息数据分割成多个互斥的数据集合;所述数据抽取单元用于对所述互斥的数据集合按照自定义的排序规则进行排序,将每个数据集合中的第一个数据单元按序抽取出来,与所述排序规则一起保存作为小块数据,其中所述互斥表示数据集合中的两两数据单元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所述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优化单元用于基于细粒度资源分割的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优化方法生成系统的访问控制安全策略,包括:

(1)基于被数据抽取单元处理后的互斥的数据集合,构建层次化数据数结构,所述层次化数据树结构为三层数据树结构,其包括服务层、逻辑层和物理层,所述服务层为与数据调度服务相关的树根节点,所述逻辑层为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中关联的数据,所述物理层包含所有互斥的数据集合中的数据单元;

(2)基于访问控制标记语言XACML制定针对不同安全等级的数据的访问控制安全策略,将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中与数据关联的规则投影到所述互斥的数据集合中的数据单元上,从而将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中的规则细化到数据维度;

(3)在每个所述互斥的数据集合中的数据单元上进行规则优化,以删除分配在每个数据单元上的规则的冲突和冗余;

(4)合并优化后的规则,生成优化的访问控制安全策略。

优选的,所述将用户需要上传的医疗病历信息数据存储至云存储服务中心中的相应设备,包括:

(1)将小块数据存储至本地存储器,并采用用户定义的加密技术对小块数据进行加密;

(2)将通过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加密后的剩余需存储到云存储器中的数据通过Internet网络传输到云端;其中,当云端接收到数据后,云对该数据进行完整性校验后保存在存储节点中。

上述两个优选实施例设置数据预处理系统41,先对需要存储到云存储服务中心3中的医疗病历信息数据进行数据分割和数据抽取处理,再进行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中的规则细化,可以减少数据存储的物理存储空间,降低存储的开销,并消除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中的冲突和冗余,提高访问控制决策效率;通过数据抽取处理抽取部分数据存储到本地存储器中,其余数据设置相应的访问控制安全策略后存储至云存储器中,解决了传统的基于单纯加密技术的云存储数据隐私保障机制在实际的数据操作过程中带来的比较大的系统开销和繁琐,可以有效防止恶意用户或云存储管理员非法窃取、篡改用户的隐私数据,提高了医疗病历信息数据存储的安全性能。

优选的,所述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主要由数据拥有者、属性机构、云、可信三方、用户五个实体构成,所述对需存储到云存储器中的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包括:

(1)可信三方为用户和属性机构分别分配用户身份标识UAID和属性机构身份标识AID,包括:

A、进行初始化,可信三方设定系统参数为其中α为随机整数;

B、对于每个合法用户,可信三方分配UAID并为其生成证书:

<mrow> <mi>C</mi> <mi>e</mi> <mi>r</mi> <mi>t</mi> <mi>i</mi> <mi>f</mi> <mi>i</mi> <mi>c</mi> <mi>a</mi> <mi>t</mi> <mi>e</mi> <mrow> <mo>(</mo> <mi>U</mi> <mi>A</mi> <mi>I</mi> <mi>D</mi> <mo>)</mo> </mrow> <mo>=</mo> <mover> <mi>E</mi> <mo>^</mo> </mover> <msup> <mrow> <mo>(</mo> <mi>H</mi> <mo>(</mo> <mrow> <mi>U</mi>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o>)</mo> <mo>,</mo> <mi>g</mi> <mo>)</mo> </mrow> <msub> <mi>C</mi> <mrow> <mi>U</mi>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sup> </mrow>

同时,公布合法用户的身份验证参数其中,CUAID∈ZP

C、为数据拥有者和合法用户生成身份密钥对;

(2)生成基于身份的加解密密钥、属性加解密密钥以及代理重加密密钥,其中所述基于身份的加解密密钥包括身份公钥GKUAID和身份私钥CKUAID,所述属性加解密密钥包括属性公钥GKAID和属性私钥CKAID:

<mrow> <msub> <mi>GK</mi> <mrow> <mi>U</mi>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o>=</mo> <mover> <mi>E</mi> <mo>^</mo> </mover> <msup> <mrow> <mo>(</mo> <mi>g</mi> <mo>,</mo> <mi>g</mi> <mo>)</mo> </mrow> <msub> <mo>&Proportional;</mo>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sup> </mrow>

<mrow> <msub> <mi>GK</mi>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o>=</mo> <mo>{</mo> <mo>&ForAll;</mo> <mi>x</mi> <mo>&Element;</mo> <msub> <mi>AS</mi>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GK</mi> <mi>x</mi> </msub> <mo>=</mo> <mi>H</mi> <msup> <mrow> <mo>(</mo> <mi>x</mi> <mo>)</mo> </mrow> <mrow> <msub> <mi>B</mi> <mi>x</mi> </msub> <msub> <mi>&beta;</mi>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row> </msup> <mo>}</mo> </mrow>

CKUAID=(∝AIDAID)

<mrow> <msub> <mi>CK</mi>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o>=</mo> <mrow> <mo>(</mo> <msub> <mi>K</mi> <mn>0</mn> </msub> <mo>=</mo> <msup> <mi>g</mi> <msub> <mo>&Proportional;</mo>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sup> <msup> <mi>g</mi> <mrow> <mi>&alpha;</mi> <mi>&gamma;</mi> </mrow> </msup> <mo>,</mo> <msub> <mi>K</mi> <mn>1</mn> </msub> <mo>=</mo> <msup> <mi>g</mi> <mrow> <mi>&alpha;</mi> <mi>&gamma;</mi> </mrow> </msup> <mo>,</mo> <mo>&ForAll;</mo> <mi>x</mi> <mo>&Element;</mo> <msub> <mi>AS</mi> <mrow> <mi>U</mi> <mi>A</mi> <mi>I</mi> <mi>D</mi> <mo>,</mo>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K</mi> <mi>x</mi> </msub> <mo>=</mo> <mi>H</mi> <msup> <mrow> <mo>(</mo> <mi>x</mi> <mo>)</mo> </mrow> <mrow> <msub> <mi>B</mi> <mi>x</mi> </msub> <msub> <mi>&beta;</mi>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i>&gamma;</mi> </mrow> </msup> <mo>)</mo> </mrow> </mrow>

其中,ASAID为单个属性机构能够分配的属性集合,GKx为属性x的公钥,Bx为属性x的版本号,∝AID为属性机构的私钥参数,βAID为属性更新参数,ASUAID,AID为根据属性机构的身份分配的属性集合,γ为属性机构随机选择的参数,γ,∝AIDAID∈ZP

(3)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利用数据密钥对需存储到云存储器中的数据加密,得到密文CT,然后分别利用身份公钥和属性公钥对数据密钥加密,生成身份密钥密文CTU和属性密钥密文CTA,包括:

A、随机生成两个固定长度的字符串IK,AK,合并生成数据密钥DK:

DK=IK||AK

B、利用数据密钥DK对剩余需存储到云存储器中的数据加密,得到密文CT后,利用属性公钥对AK加密,生成属性密钥密文CTA,利用身份公钥对IK加密,生成身份密钥密文CTU

(4)进行代理重加密,当收到用户的数据请求时,云利用代理重加密密钥将身份密钥密文CTU转化为指定用户可解密的密文,其中所述代理重加密密钥由数据拥有者用自身私钥和身份公钥计算生成;

(5)进行数据解密时,用户收到数据后,分别利用身份私钥CKUAID和属性私钥CKAID解密身份密钥密文CTU和属性密钥密文CTA,然后重构数据密钥,解密密文CT;

(6)进行属性和身份密钥的更新。

本优选实施例通过设置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能够实现对多类型的大数据的细粒度访问控制和隐私保护,同时抵御用户和属性机构共谋;对需存储到云存储器的数据,分别构造基于身份的加解密密钥、属性加解密密钥,合并构成数据加密密钥对该数据进行加密,从而只有同时满足身份和属性双重条件的用户可以解密,极大提高了大数据共享的安全性能。

在此应用场景中,更新周期T取9,系统的安全性相对提高了9%。

应用场景5

参见图1、图2,本应用场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医疗病例信息访问的安全系统,其包括医疗用户移动终端1、访问用户移动终端2、云存储服务中心3和访问管理系统4;所述云存储服务中心3用于提供医疗病例信息的存储服务;所述医疗用户移动终端1用于医疗用户注册并提供存储医疗病例信息的接口;所述访问用户移动终端2,用于提供用户访问病例信息的接口;所述访问管理系统4用于对病例信息进行处理,保证病历信息的访问安全。

优选的,所述云存储服务中心3包括本地存储器和云存储器。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设置医疗用户移动终端1、访问用户移动终端2、云存储服务中心3和访问管理系统4,能够防止医疗病历信息的泄露,有效保护医疗用户移动终端1的医疗病历信息的安全,具有较强的易用性和实用性,从而解决了上述的技术问题。

优选的,所述云存储器包括客户端和云端,所述客户端负责监控和捕获本地的系统操作,所述云端设置有数据管理中心,负责医疗病例信息的存储、备份及查询,所述数据管理中心下设有各专业数据中心。

本优选实施例云端设置数据管理中心,实现了云存储器中对医疗病例信息的存储、备份及查询的管理,便于实现数据统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

优选的,所述负责医疗病例信息的存储、备份及查询,包括:

(1)对数据格式进行转换,建立适用于非关系数据库进行存储的格式;

(2)将数据分为基础数据和专业数据,采用集中式和分布式结合的策略对数据进行存储,存储时所有数据都进行备份;所述集中式和分布式结合的策略包括:对于高于预设频率的基础数据采用集中式存储,由数据管理中心统一维护,对于低于预设频率的专业数据采用分布式存储,由各专业数据中心分别维护;

(3)建立相应的数据检索算法,对数据进行快速检索,所述数据检索算法采用目录检索和搜索引擎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包括:建立数据目录,根据目录对数据进行初步检索;在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对数据进行精确检索;搜索引擎按照一定的方式寻找匹配的数据,并根据数据与关键词的匹配程度进行排序反馈给客户。

本优选实施例采用目录检索和搜索引擎结合的检索算法,能够快速、准确的获取数据。

优选的,所述访问管理系统4包括数据预处理系统41、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控制系统43和安全管理中心44;所述数据预处理系统41用于将用户需要上传的医疗病历信息数据进行预处理;所述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用于按照优化的访问控制安全策略对需存储到云存储器中的医疗病历信息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所述控制系统43用于将用户需要上传的医疗病历信息数据存储至云存储服务中心3中的相应设备;所述安全管理中心44用于对各系统安全进行统一监控管理。

本优选实施例构建了访问管理系统4的系统结构。

优选的,所述对各系统安全进行统一监控管理,包括:

(1)针对云存储服务中心3、数据预处理系统41、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控制系统43不同的安全防护要求采取对应的安全防护技术,配备相关的安全防护设备,形成完整的安全防护体制;

(2)建立有效的数据安全策略,对医疗病历信息数据存储、传输、访问过程中的安全进行综合考虑,不仅对医疗病历信息数据进行加密,同时对医疗病历信息数据的传输协议进行加密;

(3)建立病毒和木马防御机制,定期更新病毒库和升级防火墙,更新周期为T,T取值为6-10天,对检测到的异常数据要进行分析,并发出预警。

本优选实施例实现了对各系统安全的统一监控管理。

优选的,所述数据预处理系统41包括数据分割单元、数据抽取单元和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优化单元,所述数据分割单元用于对所述用户需要上传的医疗病历信息数据分割成多个互斥的数据集合;所述数据抽取单元用于对所述互斥的数据集合按照自定义的排序规则进行排序,将每个数据集合中的第一个数据单元按序抽取出来,与所述排序规则一起保存作为小块数据,其中所述互斥表示数据集合中的两两数据单元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所述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优化单元用于基于细粒度资源分割的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优化方法生成系统的访问控制安全策略,包括:

(1)基于被数据抽取单元处理后的互斥的数据集合,构建层次化数据数结构,所述层次化数据树结构为三层数据树结构,其包括服务层、逻辑层和物理层,所述服务层为与数据调度服务相关的树根节点,所述逻辑层为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中关联的数据,所述物理层包含所有互斥的数据集合中的数据单元;

(2)基于访问控制标记语言XACML制定针对不同安全等级的数据的访问控制安全策略,将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中与数据关联的规则投影到所述互斥的数据集合中的数据单元上,从而将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中的规则细化到数据维度;

(3)在每个所述互斥的数据集合中的数据单元上进行规则优化,以删除分配在每个数据单元上的规则的冲突和冗余;

(4)合并优化后的规则,生成优化的访问控制安全策略。

优选的,所述将用户需要上传的医疗病历信息数据存储至云存储服务中心中的相应设备,包括:

(1)将小块数据存储至本地存储器,并采用用户定义的加密技术对小块数据进行加密;

(2)将通过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加密后的剩余需存储到云存储器中的数据通过Internet网络传输到云端;其中,当云端接收到数据后,云对该数据进行完整性校验后保存在存储节点中。

上述两个优选实施例设置数据预处理系统41,先对需要存储到云存储服务中心3中的医疗病历信息数据进行数据分割和数据抽取处理,再进行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中的规则细化,可以减少数据存储的物理存储空间,降低存储的开销,并消除访问控制安全策略中的冲突和冗余,提高访问控制决策效率;通过数据抽取处理抽取部分数据存储到本地存储器中,其余数据设置相应的访问控制安全策略后存储至云存储器中,解决了传统的基于单纯加密技术的云存储数据隐私保障机制在实际的数据操作过程中带来的比较大的系统开销和繁琐,可以有效防止恶意用户或云存储管理员非法窃取、篡改用户的隐私数据,提高了医疗病历信息数据存储的安全性能。

优选的,所述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主要由数据拥有者、属性机构、云、可信三方、用户五个实体构成,所述对需存储到云存储器中的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包括:

(1)可信三方为用户和属性机构分别分配用户身份标识UAID和属性机构身份标识AID,包括:

A、进行初始化,可信三方设定系统参数为其中α为随机整数;

B、对于每个合法用户,可信三方分配UAID并为其生成证书:

<mrow> <mi>C</mi> <mi>e</mi> <mi>r</mi> <mi>t</mi> <mi>i</mi> <mi>f</mi> <mi>i</mi> <mi>c</mi> <mi>a</mi> <mi>t</mi> <mi>e</mi> <mrow> <mo>(</mo> <mi>U</mi> <mi>A</mi> <mi>I</mi> <mi>D</mi> <mo>)</mo> </mrow> <mo>=</mo> <mover> <mi>E</mi> <mo>^</mo> </mover> <msup> <mrow> <mo>(</mo> <mi>H</mi> <mo>(</mo> <mrow> <mi>U</mi>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o>)</mo> <mo>,</mo> <mi>g</mi> <mo>)</mo> </mrow> <msub> <mi>C</mi> <mrow> <mi>U</mi>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sup> </mrow>

同时,公布合法用户的身份验证参数其中,CUAID∈ZP

C、为数据拥有者和合法用户生成身份密钥对;

(2)生成基于身份的加解密密钥、属性加解密密钥以及代理重加密密钥,其中所述基于身份的加解密密钥包括身份公钥GKUAID和身份私钥CKUAID,所述属性加解密密钥包括属性公钥GKAID和属性私钥CKAID:

<mrow> <msub> <mi>GK</mi> <mrow> <mi>U</mi>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o>=</mo> <mover> <mi>E</mi> <mo>^</mo> </mover> <msup> <mrow> <mo>(</mo> <mi>g</mi> <mo>,</mo> <mi>g</mi> <mo>)</mo> </mrow> <msub> <mo>&Proportional;</mo>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sup> </mrow>

<mrow> <msub> <mi>GK</mi>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o>=</mo> <mo>{</mo> <mo>&ForAll;</mo> <mi>x</mi> <mo>&Element;</mo> <msub> <mi>AS</mi>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GK</mi> <mi>x</mi> </msub> <mo>=</mo> <mi>H</mi> <msup> <mrow> <mo>(</mo> <mi>x</mi> <mo>)</mo> </mrow> <mrow> <msub> <mi>B</mi> <mi>x</mi> </msub> <msub> <mi>&beta;</mi>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row> </msup> <mo>}</mo> </mrow>

CKUAID=(∝AIDAID)

<mrow> <msub> <mi>CK</mi>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o>=</mo> <mrow> <mo>(</mo> <msub> <mi>K</mi> <mn>0</mn> </msub> <mo>=</mo> <msup> <mi>g</mi> <msub> <mo>&Proportional;</mo>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sup> <msup> <mi>g</mi> <mrow> <mi>&alpha;</mi> <mi>&gamma;</mi> </mrow> </msup> <mo>,</mo> <msub> <mi>K</mi> <mn>1</mn> </msub> <mo>=</mo> <msup> <mi>g</mi> <mrow> <mi>&alpha;</mi> <mi>&gamma;</mi> </mrow> </msup> <mo>,</mo> <mo>&ForAll;</mo> <mi>x</mi> <mo>&Element;</mo> <msub> <mi>AS</mi> <mrow> <mi>U</mi> <mi>A</mi> <mi>I</mi> <mi>D</mi> <mo>,</mo>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K</mi> <mi>x</mi> </msub> <mo>=</mo> <mi>H</mi> <msup> <mrow> <mo>(</mo> <mi>x</mi> <mo>)</mo> </mrow> <mrow> <msub> <mi>B</mi> <mi>x</mi> </msub> <msub> <mi>&beta;</mi> <mrow> <mi>A</mi> <mi>I</mi> <mi>D</mi> </mrow> </msub> <mi>&gamma;</mi> </mrow> </msup> <mo>)</mo> </mrow> </mrow>

其中,ASAID为单个属性机构能够分配的属性集合,GKx为属性x的公钥,Bx为属性x的版本号,∝AID为属性机构的私钥参数,βAID为属性更新参数,ASUAID,AID为根据属性机构的身份分配的属性集合,γ为属性机构随机选择的参数,γ,∝AIDAID∈ZP

(3)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利用数据密钥对需存储到云存储器中的数据加密,得到密文CT,然后分别利用身份公钥和属性公钥对数据密钥加密,生成身份密钥密文CTU和属性密钥密文CTA,包括:

A、随机生成两个固定长度的字符串IK,AK,合并生成数据密钥DK:

DK=IK||AK

B、利用数据密钥DK对剩余需存储到云存储器中的数据加密,得到密文CT后,利用属性公钥对AK加密,生成属性密钥密文CTA,利用身份公钥对IK加密,生成身份密钥密文CTU

(4)进行代理重加密,当收到用户的数据请求时,云利用代理重加密密钥将身份密钥密文CTU转化为指定用户可解密的密文,其中所述代理重加密密钥由数据拥有者用自身私钥和身份公钥计算生成;

(5)进行数据解密时,用户收到数据后,分别利用身份私钥CKUAID和属性私钥CKAID解密身份密钥密文CTU和属性密钥密文CTA,然后重构数据密钥,解密密文CT;

(6)进行属性和身份密钥的更新。

本优选实施例通过设置云存储加解密系统42,能够实现对多类型的大数据的细粒度访问控制和隐私保护,同时抵御用户和属性机构共谋;对需存储到云存储器的数据,分别构造基于身份的加解密密钥、属性加解密密钥,合并构成数据加密密钥对该数据进行加密,从而只有同时满足身份和属性双重条件的用户可以解密,极大提高了大数据共享的安全性能。

在此应用场景中,更新周期T取10,系统的安全性相对提高了8%。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