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唤醒方法、联机服务器及具有休眠模式的连网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82987阅读:603来源:国知局
远程唤醒方法、联机服务器及具有休眠模式的连网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讯系统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远程唤醒方法、联机服务器及具有休眠模式的连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已被广泛应用于家庭智能设施、移动终端设备及工业系统环境等。在物联网架构下,每个人周遭的各种装置都可以连接至网络,并且用户可以透过网络对于这些装置进行相关控制与存取等。为了能长时间提供服务,物联网架构中的连网装置要同时具有省电与连网的能力。其中,连网装置在闲置时会进入休眠以节省电力。在进入休眠之际,必须要有一方法能够远程唤醒连网装置,以继续提供装置服务。然而,要透过因特网或是路由器唤醒连网装置并不容易。

然而,现有唤醒技术须具备大量网络知识,以了解主板、网络卡、防火墙等设定,方能实现网络唤醒的功能。再者,现有唤醒技术多利用路由器广播方式来唤醒装置,并无法直接唤醒远程的连网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远程唤醒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远程唤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来自第一装置的唤醒要求封包、根据唤醒要求封包取得唤醒信息、根据唤醒要求封包与唤醒信息生成装置唤醒封包、根据唤醒要求封包取得对应第二装置的联机信息、以及基于联机信息向第二装置发送装置唤醒封包。其中,唤醒要求封包包括第二装置的设备标识符(UID),并且装置唤醒封包包括第二装置的设备标识符与唤醒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联机服务器,其包括:

网络模块、储存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连接网络模块与储存模块,并且储存模块储存有对应第二装置的联机信息与唤醒信息。控制模块通过网络模块接收来自第一装置的唤醒要求封包、根据唤醒要求封包取得唤醒信息与联机信息、根据唤醒要求封包与唤醒信息生成装置唤醒封包,并利用网络模块基于联机信息向第二装置发送装置唤醒封包。其中,唤醒要求封包包括第二装置的设备标识符(UID),并且装置唤醒封包包括第二装置的设备标识符与唤醒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休眠模式的连网装置,其包括:

网络单元、储存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连接网络模块与储存单元,并且储存单元储存有设备标识符(UID)以及唤醒信息。在进入休眠模式之前,控制单元根据设备标识符与唤醒信息生成预存特征数据,并储存预存特征数据在储存单元中。预存特征数据包括设备标识符的全部数据或部分数据与唤醒信息。其中,在休眠模式下,网络单元仍保持运作并且在接收到装置唤醒封包时根据预存特征数据与装置唤醒封包进行比对,以进行唤醒连网装置。

综上,根据本发明的远程唤醒方法、联机服务器及具有休眠模式的连网装置,可使第二装置进入超低耗电状态(休眠状态),并且能提供第一装置使用第二装置的设备标识符通过联机服务器对远程的第二装置直接发起唤醒要求(装置唤醒封包),以至于无需任何设定(例如:主板、网络卡、防火墙等装置设定)亦无须通过网络广播,即可唤醒远程的第二装置并且减少本地网络(LAN)下的网络封包量。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A及图1B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网络通讯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网络通讯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一实施例的连网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一实施例的联机服务器的示意图;

图5是一实施例的远程唤醒方法的第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6是一实施例的唤醒要求封包的概要示意图;

图7是一实施例的装置唤醒封包的概要示意图;

图8是一实施例的远程唤醒方法的第二部分的流程图;

图9是一实施例的远程唤醒方法的第三部分的流程图;

图10是一实施例的比对封包的概要示意图;

图11是另一实施例的第二装置的运作状态的辨识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一实施例的休眠登录封包的概要示意图;

图13是一实施例的特征旗标在休眠登录封包中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14是另一实施例的远程唤醒方法的部分流程图;

图15是又一实施例的远程唤醒方法的部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及1B图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网络通讯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网络通讯系统的示意图。参照图1A、图1B及图2,网络通讯系统10包括二连网装置(为了清楚说明,以下分别称之为第一装置110与第二装置130)以及联机服务器150。连网装置(第一装置110与第二装置130)可为任何能链接网络的电子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智能型手机(smart phone)、导航机(PND)、笔记本电脑(notebook)、平版计算机(Tablet or Pad)、视讯摄影机、网络摄影机(IP cam)或智能型家电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假设第一装置110为主动提出联机要求的委托装置,而第二装置130为被动接受联机要求的远程装置。参照图1A及图2,当第一装置110要与第二装置130进行点对点联机时,第一装置110经由网络发送联机要求封包给联机服务器150,以要求与第二装置130进行点对点联机。其中,联机要求封包包括联机目标(第二装置130)的设备标识符(Unique Identification,UID)及指出封包来源的网络位置(即,第一装置110的联机信息)。联机服务器150接收到联机要求封包后,联机服务器150根据第二装置130的设备标识符从其储存模块中读出第二装置130的联机信息并将第二装置130的联机信息回传给第一装置110。并且,联机服务器150基于第二装置130的联机信息向第二装置130传送第一装置110的联机信息,以通知第二装置130与第一装置110进行点对点联机。然后,第二装置130与第一装置110即能分别根据第一装置110的联机信息与第二装置130的联机信息而在彼此之间形成点对点联机,如图1B及图2所示。在此虽然是以第一装置110与第二装置130之间的通讯联机为点对点联机为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装置110与第二装置130之间的通讯联机亦可是经由联机服务器150或另一联机服务器的中继联机。

其中,各联机信息包括连网装置所在的网络地址(IP Address)。在一些实施例中,各联机信息还可包括端口(Port)及/或地址转换器(NAT)的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装置110与第二装置130可位于相同网络,也可位于不同网络。举例来说,参照图1A及图1B,第二装置130位于由地址转换器120所形成的本地网络20中,而第一装置110与联机服务器150位于因特网30中。因此,第二装置130位于地址转换器120的后方(相对于因特网30),并且第二装置130经由地址转换器120连接因特网30。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另一例子中,第一装置110可与第二装置130位于同一本地网络。举例来说,参照图2,第一装置110、第二装置130与联机服务器150位于同一本地网络20中,并且彼此间通过一个或多个网络切换器(switch)或集线器(Hub)140通讯连接。在又另一例子中,第一装置110则可位于由另一地址转换器所形成的另一本地网络中(图中未示出),即第一装置110与第二装置130分别位于不同的本地网络中。

图3是一实施例的连网装置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第二装置130包括控制单元131、网络单元133以及储存单元135。控制单元131连接网络模块133与储存单元135,且网络单元133连接储存单元135。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31、网络单元133与储存单元135可由一网络芯片实现。此外,第二装置130还可包括提供装置主要功能的功能模块(图中未示出)。举例来说,当第二装置130为网络摄影机时,第二装置130还可包括具有摄影功能的功能模块(即,摄影模块)。在另一例子中,当第二装置130为门禁系统时,第二装置130还可包括具有门禁管控功能的功能模块。

在本发明中,第二装置130可为低功耗装置。换句话说,除了正常运作模式外,第二装置130还具有省电模式(即休眠模式)。在省电模式下,第二装置130会进入休眠状态,以节省功耗。然而,当第二装置130的运作状态为休眠状态时(即,在休眠模式下),第二装置130的网络单元133仍保持运作,即网络单元133不休眠。

在正常运作模式下,第二装置130与联机服务器150在正常联机下,控制单元131会通过网络单元133定时发送正常登录封包给联机服务器150,以提供第二装置130所在网络位置的联机信息。并且,在正常联机下,控制单元131还会通过网络单元133向联机服务器150发起各式服务请求,并且联机服务器150对应响应第二装置130各式服务请求。

图4是一实施例的联机服务器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第4图,联机服务器150包括控制模块151、网络模块153以及储存模块155。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装置110要与进入休眠状态的第二装置130进行联机时,第一装置110可先通过联机服务器150唤醒第二装置130。

图5是一实施例的远程唤醒方法的第一部分的流程图。图6是唤醒要求封包的一实施例的概要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5,为唤醒第二装置130,第一装置110生成唤醒要求封包并经由网络(因特网30、或本地网络20及因特网30)将唤醒要求封包发送给联机服务器150(步骤S500)。其中,唤醒要求封包WRP包括一般信息HD与第二装置130的设备标识符ID,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一般信息HD与第二装置130的设备标识符ID可位于唤醒要求封包WRP的表头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唤醒要求封包WRP还可包括封包内容。

控制模块151通过网络模块153接收到来自第一装置110的唤醒要求封包WRP(步骤S510)后,控制模块151根据唤醒要求封包WRP中的设备标识符ID从储存模块155中取得对应第二装置130的唤醒信息(步骤S520)。并且,控制模块151根据唤醒要求封包WRP与唤醒信息生成装置唤醒封包(步骤S530)。

图7是装置唤醒封包的一实施例的概要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51将唤醒要求封包WRP(一般信息HD与设备标识符ID)与唤醒信息WM组合成未加密封包,并对未加密封包进行加密演算而生成装置唤醒封包EWP,如图7所示。其中,加密运算可以是采用加密技术进行未加密封包的加密处理。加密技术可为例如:(但不限于此)讯息摘要算法(Message-Digest Algorithm;MD5)、安全哈希算法(Secure Hash Algorithm;SHA)、RSA(Rivest-Shamir-Adleman)加密算法或凯萨加密法(Caesar Cipher)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控制模块151所产生的未加密封包中,设备标识符ID与唤醒信息WM的数据大小的总和可大于或等于加密演算的一个加密单位。举例来说,当加密演算的加密单位为16bytes(字节)时,设备标识符ID与唤醒信息WM的总和则是大于或等于16bytes。在一些实施例中,唤醒信息WM的数据大小可小于或等于一个加密单位。举例来说,当加密演算的加密单位为16bytes(字节)时,唤醒信息WM则是小于或等于16bytes。

此外,控制模块151亦可根据唤醒要求封包WRP中的设备标识符ID从储存模块155中取得对应第二装置130的联机信息(步骤S540)。换句话说,联机服务器150的储存模块155中储存有对应第二装置130的联机信息与唤醒信息WM。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存模块155记录有第二装置130的设备标识符ID、联机信息AD、唤醒信息WM以及各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一所示。控制模块151从储存模块155中取得对应设备标识符ID的唤醒信息WM与联机信息AD。

表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装置130的设备标识符ID与对应第二装置130的联机信息AD等信息可以是第二装置130与联机服务器150通讯联机时提供给联机服务器150,进而记录在其储存模块155中。

接着,控制模块151通过网络模块153基于取得的联机信息AD向第二装置130发送装置唤醒封包EWP(步骤S550),即将装置唤醒封包EWP经由网络传送给位于联机信息AD中的网络地址的第二装置130。

图8是一实施例的远程唤醒方法的第二部分的流程图。

搭配参照图8,由于第二装置130在休眠状态下其网络单元133仍持续运作,因此第二装置130的网络单元133仍可接收来自联机服务器150的装置唤醒封包EWP(步骤S560)。

当网络单元133接收到装置唤醒封包EWP(步骤S560)时,网络单元133根据既定数据位置从装置唤醒封包EWP取得唤醒特征数据(步骤S570)并从储存单元135读出休眠前预先储存的预存特征数据(步骤S580)。其中,唤醒特征数据的数据大小小于装置唤醒封包EWP的数据大小。在此,唤醒特征数据即为装置唤醒封包EWP的一段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唤醒特征数据的数据大小可为前述的加密演算的至少一个加密单位。换句话说,既定数据位置为装置唤醒封包EWP特定位置的至少一个加密单位。举例来说,当加密演算的加密单位为16bytes时,唤醒特征数据则为16bytes的倍数。在一些实施例中,唤醒特征数据的数据可为装置唤醒封包EWP中最后至少一个加密单位的数据。换句话说,既定数据位置为最后至少一个加密单位。举例来说,当加密演算的加密单位为16bytes时,唤醒特征数据可为装置唤醒封包EWP中最后16bytes或32bytes。特别地,取得的唤醒特征数据包括装置唤醒封包EWP中具有一致性的数据(例如:设备标识符ID与唤醒信息WM等),但不包括动态变化的数据(例如:一般信息HD)。其中,具有一致性的数据是指就发给同一连网装置的多个封包而言不会随着不同环境参数变化而有所不同的数据。动态变化的数据是指就发给同一连网装置的多个封包而言会因环境参数变化而有所不同的数据,例如:一般信息HD中的版本、服务请求代号与发送时间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唤醒特征数据可包括加密后的设备标识符ID与加密后的唤醒信息WM。换句话说,设备标识符ID与唤醒信息WM的数据大小的总和为加密单位的倍数,且此倍数为正整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唤醒特征数据可包括加密后的部分设备标识符ID与加密后的唤醒信息WM。换句话说,此部分设备标识符ID与唤醒信息WM的数据大小的总和为加密单位的倍数,且此倍数为正整数。

接着,网络单元133比对唤醒特征数据与预存特征数据(步骤S590),以判断二者是否相同(步骤S592)。当唤醒特征数据与预存特征数据一致时,网络单元133唤醒整个第二装置130(步骤S600),以致使第二装置130能接受第一装置110通信链接要求(完成点对点联机的形成或中继联机的形成)。当唤醒特征数据与预存特征数据不一致时,网络单元133则忽略(丢弃)装置唤醒封包EWP,即不唤醒整个第二装置130(步骤S602)。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休眠模式下,网络单元133能直接读取控制单元131预存于储存单元135中的预存特征数据,以供网络模块133进行比对而唤醒。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储存单元135可包括复数个储存组件(以下分别称之为主储存单元以及子储存单元)。控制单元131产生预存特征数据后,会将预存特征数据储存于主储存单元中。并且,在进入休眠前,网络单元133会将唤醒所需的数据(如,预存特征数据)从主储存单元加载至子储存单元,以供网络单元133进行比对而唤醒。并且,在休眠模式下,网络单元133与子储存单元均仍保持运作(供电)。其中,子储存单元可设置在网络单元133中。

图9是一实施例的远程唤醒方法的第三部分的流程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在进入休眠模式之前,控制单元131从储存单元135读出第二装置130的设备标识符ID与唤醒信息WM(步骤S710),并且根据设备标识符ID与唤醒信息WM生成比对封包(步骤S720)。其中,在第二装置130(储存单元135)中的唤醒信息WM与联机服务器150(储存模块155)中的唤醒信息WM的相同。

图10是一实施例的比对封包的概要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31将一般信息HD’、设备标识符ID与唤醒信息WM组合成未加密封包,并对此未加密封包进行加密演算而生成比对封包CP,如图10所示。在此,第二装置130与联机服务器150是采用相同的加密技术进行加密演算。其中,加密运算可以是采用加密技术对未加密封包进行加密处理。加密技术可为例如:(但不限于此)讯息摘要算法(Message-Digest Algorithm;MD5)、安全哈希算法(Secure Hash Algorithm;SHA)、RSA(Rivest-Shamir-Adleman)加密算法或凯萨加密法(Caesar Cipher)等。在一些实施例中,一般信息HD’与设备标识符ID可位于比对封包CP的表头中,而唤醒信息WM则为比对封包CP的封包内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控制单元131所产生的未加密封包中,设备标识符ID与唤醒信息WM的数据大小的总和可大于或等于加密演算的一个加密单位。举例来说,当加密演算的加密单位为16bytes(字节)时,设备标识符ID与唤醒信息WM的总和则是大于或等于16bytes。在一些实施例中,唤醒信息WM的数据大小可小于或等于一个加密单位。举例来说,当加密演算的加密单位为16bytes(字节)时,唤醒信息WM则是小于或等于16bytes。

然后,控制单元131根据既定数据位置从比对封包CP取得预存特征数据(步骤S730),并储存此预存特征数据在储存单元135中(步骤S740)。其中,此预存特征数据的数据大小小于比对封包CP的数据大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存特征数据的数据大小可为前述的加密演算的至少一个加密单位。换句话说,既定数据位置为比对封包CP特定位置的至少一个加密单位。举例来说,当加密演算的加密单位为16bytes时,预存特征数据则为16bytes的倍数。在此,唤醒特征数据的数据大小与预存特征数据的数据大小为相同加密演算的相同数量的加密单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存特征数据的数据可为比对封包CP中最后至少一个加密单位的数据。换句话说,既定数据位置为最后至少一个加密单位。举例来说,当加密演算的加密单位为16bytes时,预存特征数据可为比对封包CP中最后16bytes或32bytes。特别地,取得的预存特征数据包括比对封包CP中具有一致性的数据(例如:设备标识符ID与唤醒信息WM等),但不包括动态变化的数据(例如:一般信息HD’)。其中,具有一致性的数据是指就发给同一连网装置的多个封包而言不会随着不同环境参数变化而有所不同的数据。动态变化的数据是指就发给同一连网装置的多个封包而言会因环境参数变化而有所不同的数据,例如:一般信息中的版本、服务请求代号与发送时间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存特征数据可包括加密后的设备标识符ID与加密后的唤醒信息WM。换句话说,设备标识符ID与唤醒信息WM的数据大小的总和为加密单位的倍数,且此倍数为正整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预存特征数据可包括加密后的部分设备标识符ID与加密后的唤醒信息WM。换句话说,此部分设备标识符ID与唤醒信息WM的数据大小的总和为加密单位的倍数,且此倍数为正整数。

在另一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31可单独串接设备标识符ID(部分或全部)与唤醒信息WM,然后将串接后的数据(未加密封包)进行加密演算而生成预存特征数据(即,直接将生成的比对封包作为预存特征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应第二装置130的唤醒信息WM可以是由第二装置130生成并储存在储存单元135中。并且,由第二装置130将生成的唤醒信息WM提供给联机服务器150并记录于联机服务器150的储存模块155中。因此,联机服务器150与第二装置130均具有相同内容的唤醒信息WM。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对应第二装置130的唤醒信息WM可以是由联机服务器150生成并记录于联机服务器150的储存模块155中。并且,在第二装置130与联机服务器150通讯联机时,联机服务器150将生成的唤醒信息WM提供给第二装置130,进而同样记录在第二装置130的储存单元135中。因此,联机服务器150与第二装置130均具有相同内容的唤醒信息WM。在一些实施例中,唤醒信息WM可为授权密钥。

在一些实施例中,联机服务器150可基于有无接收到来自第二装置130的正常登录封包来判定第二装置130的运作状态(正常联机或脱机)并记录第二装置130的运作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装置130第一次以正常登录封包联机并登录联机服务器150时,联机服务器150的控制模块151判定第二装置130的运作状态为正常联机并记录第二装置130的运作状态为正常联机在储存模块155中。在第二装置130登录后,联机服务器150的控制模块151根据既定时间监测来自第二装置130的正常登录封包。当超过既定时间未接收到正常登录封包时,联机服务器150的控制模块151即会判定第二装置130的运作状态为脱机并记录第二装置130的运作状态为脱机在储存模块155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存单元135储存有登录数据。此登录数据是用于提供第二装置130登录联机服务器150。

图11是另一实施例的第二装置的运作状态的辨识方法的流程图。图12是一实施例的休眠登录封包的概要示意图。图13是一实施例的特征旗标在休眠登录封包中的位置的示意图。

参照图11至图13,在进入休眠模式之前,控制单元131从储存单元135读出登录数据LD(步骤S910),并且根据登录数据LD及特征旗标SF生成休眠登录封包SLP(步骤S920)。控制单元131将生成的休眠登录封包SLP储存在储存单元135中(步骤S930),然后第二装置130进入休眠模式(步骤S940)。并且,在休眠模式下,网络单元133可定时对联机服务器150发送休眠登录封包SLP(步骤S940)。换句话说,在休眠模式下,网络单元133能直接读取控制单元131预存在储存单元135中的休眠登录封包SLP。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存单元135可包括复数个储存组件(以下分别称之为主储存单元以及子储存单元)。控制单元131产生休眠登录封包SLP后,会将休眠登录封包SLP储存于主储存单元中。并且,在进入休眠前,网络单元133再将休眠登录封包SLP从主储存单元加载至子储存单元,以供网络单元133在休眠模式下继续间隔发送休眠登录封包SLP给联机服务器150。

在一些实施例中,特征旗标SF可位于休眠登录封包SLP的表头中。

在步骤S940的一些实施例中,网络单元133可以固定时间间隔对联机服务器150发送休眠登录封包SLP。在步骤S940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二装置130长时间未唤醒时,网络单元133可以由固定时间间隔改为由渐增时间间隔对联机服务器150发送休眠登录封包SLP,藉以进一步节省更多电力。举例来说,当第二装置130刚进入休眠模式时,网络单元133每隔25秒对联机服务器150发送休眠登录封包SLP。当第二装置130长时间未唤醒(例如:进入休眠模式达1小时)时,网络单元133可由25秒逐次拉长发送的时间间隔。而当第二装置130被唤醒时,网络单元133则将发送的时间间隔回复为默认值25秒。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单元133利用算法计算下次发送的时间间隔,以致使发送的时间随着休眠的时间而逐次拉长。

联机服务器150的控制模块151通过网络模块153接收来自第二装置130的休眠登录封包SLP(步骤S950)。在接收到休眠登录封包SLP后,联机服务器150的控制模块151根据休眠登录封包SLP中的特征旗标SF判定第二装置130的运作状态为休眠并在储存模块153中记录第二装置130的运作状态为休眠(步骤S960)。

在一些实施例中,休眠登录封包SLP与正常登录封包之间的实质差别仅在于是否具有特征旗标SF。举例来说,当联机服务器150接收到来自第二装置130的登录封包中具有特征旗标SF(即为休眠登录封包SLP)时,联机服务器150的控制模块151则判定第二装置130的运作状态为休眠。反之,当联机服务器150接收到来自第二装置130的登录封包中不具有特征旗标SF(即为正常登录封包)时,联机服务器150的控制单元151则判定第二装置130的运作状态为正常联机。再者,当联机服务器150超过既定时间未接收到来自第二装置130的任何登录封包时,联机服务器150的控制模块151则判定第二装置130的运作状态为脱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特征旗标SF可位于休眠登录封包SLP的标头HD”中,如第12及13图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登录数据LD可包括账号与密码。其中,账号可为第二装置130的设备标识符ID。

图14是另一实施例的远程唤醒方法的部分流程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4,当第一装置110要与第二装置130进行通讯联机时,第一装置110经由网络发送用以要求与第二装置130进行通讯联机的联机要求封包给联机服务器150(步骤S450),以向联机服务器150询问第二装置130的联机信息与第二装置130的运作状态。联机服务器150的控制模块151经由网络模块153接收到来自第一装置110的联机要求封包,并且根据联机要求封包中的第二装置130的设备标识符ID查询(确认)储存模块155中记录的第二装置130的运作状态(步骤S460)。

当确认第二装置130的运作状态为正常联机(步骤S462)时,联机服务器150的控制模块151从储存模块155中读出第二装置130的联机信息(步骤S470)并通过网络模块153将第二装置130的联机信息回传给第一装置110(步骤S472),以致使第一装置110根据第二装置130的联机信息与第二装置130进行通讯联机(步骤S474)。

当确认第二装置130的运作状态为休眠(步骤S464)时,联机服务器150的控制模块151透过网络模块153向第一装置110回复第二装置130的运作状态为休眠(步骤S480),以致使第一装置110发出唤醒要求封包(步骤S500)。

当确认第二装置130的运作状态为脱机(步骤S466)时,联机服务器150的控制模块151通过网络模块153向第一装置110回复第二装置130的运作状态为脱机(步骤S490),以通知第一装置110一段时间后再重新要求联机。

在此虽然是以第一装置110与第二装置130之间的通讯联机为点对点联机为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装置110与第二装置130之间的通讯联机亦可是经由联机服务器150或另一联机服务器的中继联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联机服务器150可仅具有辨识第二装置130的运作状态为正常联机或未联机的能力。此时,当联机服务器150向第一装置110回复第二装置130的运作状态为未联机(步骤S490)时,第一装置110可发送唤醒要求封包至联机服务器150(即,执行步骤S500与其后续步骤)(图中未示出),以进行第二装置130的唤醒程序。

图15是又一实施例的远程唤醒方法的部分流程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5,当第一装置110要与第二装置130进行点对点联机(非首次联机)时,第一装置110可先以先前取得的第二装置130的联机信息尝试对第二装置130进行通讯连接(尝试形成二者之间的点对点联机)(步骤S410)。当通讯连接不成功时(如未收到第二装置的响应),第一装置110才向联机服务器150发出唤醒要求封包(步骤S450)。当通讯连接成功时,第一装置110与第二装置130之间的点对点联机形成(步骤S420)。在此,虽然是以第一装置110与第二装置130之间的通讯联机为点对点联机为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装置110与第二装置130之间的通讯联机亦可是经由联机服务器150或另一联机服务器的中继联机。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联机服务器150向第一装置110回复第二装置130的运作状态为未联机时,第一装置110可以固定时间间隔持续向联机服务器150发出唤醒要求封包(即,反复执行步骤S500与其后续步骤)并且持续尝试对第二装置130进行通讯连接,直至通讯连接成功(图中未示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装置110可以无视第二装置130的运作状态,在每次尝试通讯连接第二装置130的同时执行发出唤醒要求封包(即,执行步骤S500与其后续步骤)(图中未出)。若第二装置130的运作状态为正常联机,联机服务器150则不理会(忽略)唤醒要求封包WRP(不起任何作用)。

需注意的是,虽然前述实施例是依序描述各步骤,但此顺序并非本发明的限制,熟习相关技艺者应可了解在合理情况下部分步骤的执行顺序可同时进行或先后对调。例如:同时取得对应第二装置的唤醒信息与联机信息,即同时进行步骤S520及S540。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网络通讯系统10中,各组件能藉由其控制单元执行其储存单元中所储存的固件或软件算法而实现上述的对应步骤。换句话说,储存单元用于储存相关的软件或固件程序、数据、数据及其组合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储存单元可由一个或多个储存组件组成。在此,储存组件可以是例如内存或缓存器等,但在此并不对其限制。内存可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内存(Random Access Memory;RAM)、非永久性内存、永久性内存、静态内存、易失存储器、闪存和/或任何存储数字信息的设备。

综上,根据本发明的远程唤醒方法、联机服务器及具有休眠模式的连网装置,可使第二装置进入超低耗电状态(休眠状态),并且能提供第一装置110使用第二装置130的设备标识符ID通过联机服务器150对远程的第二装置直接发起唤醒要求(装置唤醒封包WRP),以致于无需任何设定(例如:主板、网络卡、防火墙等装置设定)亦无须透过网络广播,即可唤醒远程的第二装置并且减少本地网络(LAN)下的网络封包量。

虽然本发明以前述的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相关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些许的改进与润饰,而所有这些改进与润饰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