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管理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93564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关于一种管理平台,特别是关于一种智慧管理平台。



背景技术:

机顶盒(settopbox)的主要作用在于电视信号的接收。然而,目前市面上的机顶盒产品并无法与家庭网络设备连接,功能实现上十分有限。在目前的机顶盒设计领域中,电缆网络业者或宽带业者除了赋予机顶盒提供视频娱乐内容之外,似乎并无法提供更进一步的服务,当然更无法提供具有互动性的服务。



技术实现要素: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管理平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全方位的居家智能以及健康管理。其包括一第一网络系统、一信息汇集装置、一操控装置、一显示设备、一第二网络系统、以及一远程装置。其特征在于,信息汇集装置具有一机顶盒以及多个信息源。该机顶盒适于接收以及发送至少一信息,该些信息源系用以传感至少一环境变量,并通过该第一网络系统发送至该机顶盒。其特征在于,机顶盒包括一第一处理单元、一第一通信单元、一第二通信单元、一第一储存单元、一第一输入单元、以及一视讯输出单元。第一通信单元、第二通信单元、第一储存单元、视讯输出单元、以及第一输入单元分别与该第一处理单元电性连接,且第一输入单元适于接收一视频信号。操控装置与机顶盒通讯连接,且该操控装置具有一操作接口。显示设备则与该机顶盒的视讯输出单元电性连接,并显示该环境变量。第二网络系统与第二通信单元通信连接,远程装置则与第二网络系统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一网络系统为一物联网系统,第二网络系统为internet系统,且当第一输入单元与视讯输出单元被关闭时,第一通信单元与该第二通信单元仍可继续运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远程装置为一可携式电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该些信息源包括健康传感单元、温度传感单元、湿度传感单元、影像传感单元以及音频传感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操控装置为一遥控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该远程装置为一远程服务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该远程服务器为一小区管理服务器或是一医疗服务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该信息汇集装置默认有一变量范围,当该环境变量处于该变量范围时,该信息汇集装置系自动地或手动地通过该第一网络系统发送一指示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该些信息源具有一提示单元,且适于接收该指示信息,并依据该指示信息产生提示。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该第一网络系统包括zigbee系统或wifi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该操控装置为一智能型手机、一平板计算机、或一个人数字助理。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远程装置为一桌面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电性连接。

基于上述目的与其他目的,本发明是利用信息汇集装置的多个信息源来传感环境的变化,以产生至少一环境变量。同时,该环境变量会传递至信息汇集装置的机顶盒,并显示于与该机顶盒连接的显示设备中。其特征在于,本发明所定义的环境变化除了包括外在环境变化之外,亦包括人体的健康变化。外在环境变化例如是环境的明亮度变化、温度变化或是湿度变化,亦或是影像变化、音频变化,而人体的健康变化例如是体温的变化或是心跳脉搏的变化。

藉此,使用者即可借由机顶盒汇集各信息源所传感的环境变量,并将其显示于例如是电视的显示设备,藉以让使用者知悉,达到智能家居健康控管的目的。上述关于影像变化以及音频变化的传感应可应用于相关安全监控上,亦即本发明的智慧管理平台亦含括了智慧安全管理。另一方面,本发明的信息汇集装置亦能与一远程服务器连接,远程服务器可以是小区管理服务器或是医院的医疗管理服务器。藉此,本发明的智慧管理平台可实时获取小区中的各项信息,亦或是医疗院所的各项信息。

特别的是,本发明的智能管理平台还提供了互动的方式来与远程使用者进行信息传递。例如是借由输入设备来自动地或手动地通过该第一网络系统发送本机的汇集信息或是指示信息至远程服务器,以进行互动。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智慧管理平台的示意图。

图2所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智慧管理平台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让贵审查委员能更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较佳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

图1所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智慧管理平台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智慧管理平台100a包括一第一网络系统110、一信息汇集装置120、一操控装置150、一显示设备130、一第二网络系统160、以及一远程装置140。其特征在于,信息汇集装置120具有一机顶盒122以及多个信息源124。在本实施例中,机顶盒122适于接受一视频信号,并将视频信号进行处理后传到显示设备130拨放。此外,第一网络系统110为一物联网系统,例如为:zigbee系统与wifi系统,而第二网络系统160则为internet系统。此外,这些信息源124例如是健康传感单元、温度传感单元、湿度传感单元、影像传感单元以及音频传感单元。本实施例的智能管理平台100a系可依据应用需求来选用适当的信息源124。

承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机顶盒122适于接收以及发送至少一信息,这些信息源124系用以传感至少一环境变量,并通过第一网络系统110发送至机顶盒122。详细地说,在本实施例中,机顶盒122例如是包括一第一处理单元122a、一第一通信单元122b、一第二通信单元122e、一第一储存单元122c、一第一输入单元122d、一第二输入单元122g、以及一视讯输出单元122f。其特征在于,第一通信单元122b、第二通信单元122e、第一储存单元122c、视讯输出单元122f、第二输入单元122g、以及第一输入单元122d分别与第一处理单元122a电性连接。因此,当机顶盒122欲进行信息接收以及发送作业时,第一处理单元122a可自第一储存单元122c读取包含环境变量的信息,并传送至第一通信单元122b来进行发送作业,亦或是自第一通信单元122b接收包含环境变量的信息,并储存于第一储存单元122c中。

另外,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130则是与机顶盒122连接,并可显示环境变量。其特征在于,本实施例是借由第一处理单元122a自第一储存单元122c读取包含环境变量的信息,并将环境变量显示于显示设备130中。如此一来,应用本发明的智能管理平台的使用者即可自显示设备130中获知这些信息源124所传感到的环境变量,而可进一步地进行适当的反应。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所定义的环境变量可以是人体之外的变量,亦可以是关于人体的变量。举例来说,人体之外的变量可以是环境亮度、气温或是湿度,亦或是影像变化、音频变化,而关于人体的变量可以是体温、心跳或脉搏。因此,本实施例的智能管理平台可提供许多生活信息予用户。同时,亦可自动判读这些信息来建构智能家居。举例来说,本实施例的智慧管理平台可依据环境亮度来自动调整居家的灯光开启或是关闭。此外,当本实施例的智慧管理平台为一智慧健康管理平台时,信息源124例如是配戴于人体的各式穿戴式装置。这些穿戴式装置可有效地传感配戴者的体温、心跳或脉搏等健康信息,并将配戴者的体温、心跳或脉搏等健康信息发送至机顶盒122,以借由显示于显示设备130上来让配戴者或是相关照护人员知悉。

另一方面,当本实施例的智慧管理平台为一智慧安全管理平台时,信息源124例如是安装于适当位置的影像捕获设备或是音源捕获设备,借由影像识别等适当的技术在影像变化或是音频变化时产生安全信息,并发送至机顶盒122,以借由显示于显示设备130上来让相关人员知悉。

请继续参照图1,视讯输出单元122f设置于第一处理单元122a与显示设备130间。当第一输入单元122d接收视频信号后,会将视频信号送到第一处理单元122a进行处理,之后再传到显示设备130拨放。第二通信单元122e与第二网络系统160通信连接,此第二通信单元122e例如是使用gprs或lte等无线通信方式连入到第二网络系统160,或者也可用以太网络等有线通讯方式连入到第二网络系统160。而且,远程装置140也通讯连接到第二网络系统160,此远程装置140可以是远程服务器,远程服务器例如为一小区管理服务器或是一医疗服务器。

在本实施例中,当远程服务器例如为一小区管理服务器时,使用者可以接收来自小区管理服务器的各种信息。例如,住户访客来访、住户信件通知、住户开会通知、住户缴费通知等关于小区住户权益的各项通知。此外,信息汇集装置120亦可自小区管理服务器接收小区各公共空间的影像,以例如在有访客来访时确认访客的身分。在上述访客来访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智能管理平台100b的使用者例如可以通过操控装置150上的操作接口(未绘示)来向小区管理人员进行访客确认作业,以提高小区安全性。操控装置150例如是遥控器或者是装设有特殊app的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或个人数字助理。进一步地说,用户可在操控装置150输入相关指令,即可发送一指令信息至例如是小区管理服务器的远程装置140,以利小区小区管理人员进行确认,方便安全控管。在本实施例中,操控装置150与机顶盒122是二个分别独立的电子装置,但也可将操控装置150设置在机顶盒122上,例如于机顶盒122上提供操控按钮。

当远程服务器为医疗院所的医疗服务器时,使用者可以接收来自医疗院所的各种信息。例如,健康检查通知、复诊通知、用药信息流行病注意事项通知等各项医疗通知。另一方面,上述信息源124所传感到的配戴者的体温、心跳或脉搏等健康信息亦可经机顶盒处理后,通过第二通信单元122e与第二网络系统160发送至医疗院所的医疗服务器,以让相关医疗人员知悉,进而能有效且完善地掌握配戴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信息汇集装置120系默认有一变量范围,而当环境变量处于变量范围时,信息汇集装置120即可自动地或手动地通过第一网络系统110发送一指示信息。详细地说,部分的环境变量的变化可能不会让使用者实时警觉,因此本发明系提供将环境变量默认于一变量范围内发出指示信息的功能。在将上述功能应用于本发明的智能居家管理平台时,当环境亮度变为较昏暗时,使用者并不会及时察觉,而可能在较昏暗的环境下阅读而影响视力。因此,本发明的智能居家管理平台可于环境亮度低于一亮度时即自动调整居家的灯光开启。

在将上述功能应用于本发明的智能健康管理平台时,若信息源124所传感到的环境变量于危及健康的变量范围时,信息汇集装置120即会自动地通过第一网络系统110发送指示信息至所设定的通知对象,所设定的通知对象例如是医疗院所或是相关的照护人员,以避免信息源124的传感对象因有任何健康情况而无法求救而丧失生命。当然,若环境变量在一适当的可接受的范围内,信息源124的传感对象仍可借由手动设定的方式来让信息汇集装置120通过第一网络系统110发送指示信息至所设定的通知对象。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这些信息源124可设置有一提示单元124a。其特征在于,提示单元124a适于接收信息汇集装置120发出的指示信息,并依据该指示信息产生提示。在本实施例中,提示单元124a所产生的提示例如是声音提示或光闪烁提示等适当的提示方式。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当第一输入单元122d与视讯输出单元122f被关闭时,第一通信单元122b与第二通信单元122e仍可继续运作。也就是说,当使用者不再收看有线电视时,第一通信单元122b仍可借由第一网络系统10而接受从信息源124所传来的信息,而第二通信单元122e仍可通过第二网络系统16而与远程装置140相通信。

此外,远程装置140也可为可携式电子装置,例如:智能型手机、桌面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这样一来,使用者即使不位于家中,也可通过第二网络系统16了解家中的状况。

图2所示本发明再一较佳实施例的智慧管理平台的示意图。请参考图2,本实施例的智慧管理平台200a与图1所示的智慧管理平台100a相似,惟二者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智能管理平台200a包括多个远程装置140,140’。在本实施例中,远程装置140例如为远程服务器,而远程装置140’则为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远程装置140与远程装置140’通过第二网络系统160而互相通信连接。机顶盒122从信息源124所接收到的信息可通过第二通信单元122e而转存到远程服务器(远程装置140),而用户便可借由可携式电子装置(远程装置140’)读取储存在远程服务器远程装置140)中的数据。因此,若因为某些原因而导致远程装置140’无法链接到机顶盒122,使用者仍可连接到远程装置140读取相关数据。。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利用信息汇集装置的多个信息源来传感环境的变化,以产生至少一环境变量。同时,该环境变量会传递至信息汇集装置的机顶盒,并显示于与该机顶盒连接的显示设备中。其特征在于,本发明所定义的环境变化除了包括外在环境变化之外,亦包括人体的健康变化。外在环境变化例如是环境的明亮度变化、温度变化或是湿度变化,亦或是影像变化、音频变化,而人体的健康变化例如是体温的变化或是心跳脉搏的变化。藉此,使用者即可借由例如是机顶盒的机顶盒汇集各信息源所传感的环境变量,并将其显示于例如是电视的显示设备,藉以让使用者知悉,达到智能家居健康控管的目的。

上述关于影像变化以及音频变化的传感应可应用于相关安全监控上,亦即本发明的智慧管理平台亦含括了智慧安全管理。另一方面,本发明的信息汇集装置亦能与一远程服务器连接,远程服务器可以是小区管理服务器或是医院的医疗管理服务器。藉此,本发明的智慧管理平台可实时获取小区中的各项信息,亦或是医疗院所的各项信息。特别的是,本发明的智能管理平台还提供了互动的方式来与远程使用者进行信息传递。例如是借由该机顶盒的输入单元或是操控装置的输入单元来自动地或手动地通过该第一网络系统发送本机的汇集信息或是指示信息至远程服务器,以进行互动。

再进一步地说,本发明的智慧管理平台系可兼具有居家智能家庭的各种应用,例如是居家健康监控以及环境安全监控。除此之外,亦可借由与远程装置的连接来将本发明的智慧管理平台扩及到小区管理以及与医疗院所互动的高层次健康医疗管理。因此,在建立信息互动的智慧管理平台架构下,即可达到全方位的居家智慧以及健康管理。简言之,本发明系以例如是机顶盒的信息汇集装置的机顶盒作为构建智慧管理平台的中心,并借由多个信息源来传感环境变量,再搭配操控装置以及远程装置来达到全方位的居家智能以及健康管理。

此外,当第一输入单元122d与视讯输出单元122f被关闭时,第一通信单元122b仍可借由第一网络系统10而接受从信息源124所传来的信息,而第二通信单元122e仍可通过第二网络系统16而与远程装置140相通信。也就是说,当使用者不收看有线电视时,机顶盒仍会持续运作,当有重要讯息时,用户便可以马上被通知。

本发明无论就目的、手段及功效,在在均显示其迥异于公知技术的特征,为一大突破。惟须注意,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任何熟于此项技术的人士均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及精神下,对实施例作修改与变化。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后述的申请专利范围所述。

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虽遭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任意进行修改,均不会脱离如权利要求书中所欲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