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磁体线圈喇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96000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技术属于电子类喇叭发声体领域(包括音响、手机电视喇叭、设备喇叭等)。



背景技术:

1、喇叭作为电子类产品广泛应用于生活各个方面,使用历史也是比较长的,近现代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喇叭作为发声体主要在高档音响、耳机、手机喇叭、电视喇叭等应用方面做了越来越多的音质优化改造,主要体现在发声膜技术方面的材质优化(如三明治发声膜)、结缘铜线方面的材质优化(赖老化高性能绝缘漆)、永磁体方面的磁性及体积优化和材质优化、从圆形改为类方形、总而言之近几年喇叭技术为了适应市场基本上着力于音质方面改进大部分技术集中体现在膜、线圈绝缘漆和永磁铁方面,少部分为了适应其它产品工业设计要求做了外形改进从圆形改为类方形。

2、基本原理是,通电线圈在有信号电流通过时产生一个电磁力从而将力传导至发声膜通过膜表面的震动做功达到发声效果;其声音完全取决于电信号。

3、与本发明相近的现有实现方案:

与本发明相近的现有实现方案主要体现在高端手机的手机喇叭,其大致是类方形,多层复合膜、单一线圈、单一永磁体;小而功率大音质好等优点。

还有就是高端耳机,圆形、单一线圈、单一永磁体、多层复合膜;优点小而音质好。当然还包括高端音响等等。

4、本发明方案的优点与不同:

一、本方案的优点首先体现在更加容易制造轻薄的喇叭,通过多个永磁体和多个线圈组合更加有利于制造柔性喇叭,用多线圈并联的方式更好的增大喇叭的功率达到更高要求的发声效果。主要是通过这一改造可以满足喇叭极致薄的要求。

二、与现有技术的不同点体现在(1)、多个永磁体,(2)、多个线圈,(3)、线路并联,(4)线圈合并入发声膜中间。



技术实现要素:

将原来的单线圈对应单个永磁体的喇叭改为多线圈对应多块永磁体的组合并且将线圈藏于发声膜中间;不但让喇叭的制造可以更加的做到极致薄的效果,而且还满足了轻、柔等特点;同时还不太受功率极限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多磁体线圈喇叭图;如图1所示,图中的1、2分别代表了连接线圈的正极线焊接点和负极线焊接点;图中的3代表永磁体,图中的4代表连接线圈的负极主线,图中的5表示线圈,图中的6代表连接线圈正极的主线,图中的7代表发声膜。

具体实施方式:

1、先选取几块较小永磁体(磁性强的)固定。

2、将结缘线绕成几个小线圈尽量满足薄一点对应永磁体个数大小,将其按照永磁体的排序对应排列于第一层发声膜上固定(注:接触线圈的发声膜尽量不要是导电体)并且将个线圈的正负极用两根主线将其接通导出可以使线圈正常通电工作,然后将第二层所需发声膜复合于线圈上留长正负极主线。

3、将带有线圈的发声膜的边与永磁体固定物合拢(包括胶粘、高温压合或者其他方式确保发声膜与固定物的密封性)。

4、把两条主线焊接于需要的通电线路上。

5、将焊接制造完的喇叭接入相应的音频设备即可试验其是否完好。

通过多磁体多线圈的改造可以将原来生硬的喇叭达到轻、柔、薄的一次革命性的改变。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多磁体线圈喇叭,本方案属于喇叭电子发声体领域。近些年大量的电子喇叭领域主攻音质,其次是材质技术;忽略了现代电子产品需求中的薄、轻、柔特性;本方案主要解决了薄、轻、柔的技术问题。使用了分散方式将喇叭改造为拥有薄、轻、柔的特性。本方案可以用于首先超薄柔屏手机喇叭,其次高档耳机,高档音响,超薄电视音响及特殊要求的设备喇叭。如附图所示:图中基本属于四大部分,永磁体、线圈、膜、导线。图中1、2表示电源,图中3表示永磁体,图中4表示负极导线,图中5表示线圈,图中6表示正极导线,图中7表示膜。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文斌
技术研发日:2016.10.31
技术公布日:2018.05.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