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0934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音腔组件结构稳固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电子装置的音腔组件的气密均是利用筒体组件的纵向挤压,在筒体组件之间设置软材质的橡胶或海绵,使橡胶或海绵挤压于筒体组件的接合处的间隙。但是,当筒体组件中的一筒体的结构强度较弱时,纵向挤压因接触面积过小,所受到的挤压应力较大而易发生形变,从而造成对橡胶或海绵挤压不完全,而无法气密。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音腔组件结构稳固的电子装置。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音腔组件和壳体组件,所述音腔组件与所述壳体组件共同形成音腔,所述音腔组件包括电声转换器和筒体组件,所述电声转换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上且位于筒体组件内,所述筒体组件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的周壁上设置有挤压部,该挤压部同所述第一筒体发生横向挤压而产生形变并挤压于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

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装置通过挤压部横向挤压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的周壁上,增大了挤压面积,减小了挤压应力,使得音腔组件的结构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子装置100、200

壳体组件11

音腔组件12、22

音腔13、23

音孔14、24

第一壳体111、211

第二壳体112、212

电声转换器121、221

筒体组件122、222

第一筒体123、223

第二筒体124、224

第一连接端1231、2231

第一挤压端1232、2232

倒角1233、2233

第一容置空间1234、2234

第二连接端1241、2241

第二挤压端1242、2242

挤压部1243、2243

第二容置空间1244、2244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电子装置100,该电子装置100包括壳体组件11和音腔组件12,所述壳体组件11与音腔组件12共同构成一音腔13。该电子装置100可为移动电话、平板电脑及pda等。

该壳体组件11包括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该第一壳体111上开设有若干音孔14。该音孔14为出音孔或导音孔,用以将电子装置100内部的声音传递至电子装置100的外部或将电子装置100外部的声音传递至电子装置100内部。可以理解,该音孔14还可设置于第二壳体112上。该壳体组件11可为金属材料、塑料、碳纤维、玻璃、木质材料、竹质材料或陶瓷材料等制成。优选的,该壳体组件11为铝合金或镁合金。

请参阅图3,该音腔组件12包括电声转换器121和筒体组件122。该电声转换器121可为扬声器或麦克风,用以将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或者将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该电声转换器121设置于第一壳体111的内壁上或第二壳体112的内壁上,并位于筒体组件122内。本实施例中,电声转换器121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11的内壁上。该筒体组件122包括第一筒体123和第二筒体124,该第一筒体123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筒体124的外径。第一筒体123中空形成第一容置空间1234。该第一筒体123的一端为第一连接端1231,第一连接端1231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11的内壁。音孔14与第一容置空间1234连通。优选的,第一连接端1231大致垂直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11的内壁。该第一筒体123的另一端为第一挤压端1232,该第一挤压端1232的周壁上设置有倒角1233。该倒角1233可为30度、45度、60度或者其他角度。该倒角1233可设置于所述第一挤压端1232的内壁,或设置于该第一挤压端1232的内壁和外壁。该第一挤压端1232的内径尺寸由其末端向第一连接端的方向减小。第二筒体124中空形成第二容置空间1244。该第二筒体124的一端为第二连接端1241,该第二连接端1241与所述第二壳体112大致垂直连接。该第二筒体124的另一端为第二挤压端1242,该第二挤压端1242的外壁径向向外凸起设置有挤压部1243。该挤压部1243大致呈一圆环体。该挤压部1243由弹性材料制作而成,例如橡胶或海绵,在受压时该挤压部1243可发生形变。该挤压部1243的外径介于所述第一挤压端1232的最大内径与最小内径之间。

所述第二筒体124插入所述第一筒体123内,该挤压部1243经由所述第一挤压端1232滑入该第一筒体123。在插入过程中,该挤压部1243与所述倒角1233接触,并产生横向/径向的挤压,该挤压部1243受压产生形变。随着所述第二筒体124插入所述第一筒体123的深度逐渐增加,该挤压部1243越过所述倒角1233,横向/径向挤压于所述第一筒体123的内周壁和第二筒体124的外周壁,该第二筒体124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筒体123内。该第二筒体124继续插入第一筒体123内至所述挤压部1243抵持于第一壳体111上,或者倒角1233抵持于第二壳体112上,第一筒体123与第二筒体124间通过挤压部1243气密连接。所述壳体组件11、筒体组件122和电声转换器121共同构成一音腔13,且电声转换器121发出的声音在该音腔13内谐振后由音孔14导出,或将电子装置100外部的声音由音孔14传递至音腔13内部。

请一并参阅图4,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电子装置200,该电子装置200包括的壳体组件及音孔24的结构及设置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的对应元件大致相同。

电子装置200包括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12。该第二壳体212上开设有若干音孔24,该音孔24为出音孔或导音孔,用以将电子装置200内部的声音传递至电子装置200的外部或将电子装置200外部的声音传递至电子装置200内部。可以理解,该音孔24还可设置于第一壳体211上。该第一壳体211、第二壳体212与所述第一壳体111、第二壳体112形状、机构、制作材料大致相同。

该音腔组件22包括电声转换器221和筒体组件222,该电声转换器221设置于第一壳体211的内壁上或第二壳体212的内壁上,并位于筒体组件222内。本实施例中,电声转换器221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212的内壁上。该筒体组件222包括第一筒体223和第二筒体224,该第一筒体223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筒体224的内径。第一筒体223中空形成第一容置空间2234。该第一筒体223的一端为第一连接端2231,第一连接端2231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211的内壁。优选的,第一连接端2231大致垂直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211的内壁。该第一筒体223的另一端为第一挤压端2232,该第一挤压端2232的周壁上设置有倒角2233。该倒角2233可为30度、45度、60度或者其他角度。该倒角2233设置于所述第一挤压端2232的外壁,或在该第一挤压端2232的内壁和外壁均开设倒角2233。该第一挤压端2232的外径尺寸由其末端向第一挤压端2232的方向增大。第二筒体224中空形成第二容置空间2244。音孔24与第二容置空间2244连通。该第二筒体224的一端为第二连接端2241,该第二连接端2241与所述第二壳体212大致垂直的连接。该第二筒体224的另一端为第二挤压端2242,该第二挤压端2242的内壁径向向内凸起设置有挤压部2243,该挤压部2243大致呈一圆环体。该挤压部2243由弹性材料制作而成,例如橡胶或海绵,在受压时该挤压部2243可发生形变。该挤压部2243的内径介于所述第一挤压端2232的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间。

所述第一筒体223插入所述第二筒体224内,在插入过程中,该第一挤压端2232的倒角2233与所述挤压部2243接触,并逐渐产生横向/径向的挤压,该挤压部2243受压产生形变。随着所述第一筒体223插入所述第二筒体224的深度逐渐增加,该第一挤压端2232穿过所述挤压部2243,该挤压部2243横向挤压于所述第一筒体223的外壁,所述第一筒体223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筒体224内。该第一筒体223继续插入第二筒体224内至所述第一挤压端2232抵持于第二壳体212上,或者第二挤压端2242抵持于第一壳体211上,第二筒体212与第一筒体223通过挤压部2243气密连接。所述第一壳体211、第二壳体212、筒体组件222和电声转换器221共同构成一音腔23,且电声转换器221发出的声音在该音腔23内谐振后由音孔24导出,或将电子装置200外部的声音由音孔24传递至音腔23内部。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100、200,通过该挤压部1243、2243横向挤压于所述第一筒体123、223的周壁与第二筒体124、224的周壁之间,以气密连接该第一筒体123、223与第二筒体124、224,以使形成的音腔13、23仅通过音孔14、24导出声音。通过挤压部1243、2243横向挤压于第一筒体123、223和第二筒体124、224之间,增大了挤压面积,减小了挤压应力,使得电子装置100、200的音腔组件12、22更加稳定、牢固,不易变形。

综上所述,尽管为说明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不只局限于如上所述的实施例,在不超出本发明基本技术思想的范畴内,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多种变形及应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