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多用户叠加传输(MUST)的方法和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16958发布日期:2018-08-07 20:38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无线通信技术,更具体地,涉及基于dmrs传输的、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处实施的多用户叠加传输(must)的通信方法以及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长期演进(lte)系统,已经提出了一种下行链路(dl)多用户叠加传输(must)技术。利用该技术,在具有从服务基站到用户设备的关于它们在小区内干扰的辅助信息的情况下,可以在lte系统中实现例如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上的小区内多用户叠加传输。对于dlmust,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标准化组织已经提出了如下三种实现方式:(1)使用相同的传输方案以及相同的空间预编码矢量来传输叠加的pdsch;(2)使用相同的发送分集方案来传输叠加的pdsch;以及(3)使用相同的传输方案但是不同的空间预编码矢量来传输叠加的pdsch。

在ran1#86会议中,用于基于dmrs传输的must的第三种实现方式(case3)被支持。与在must的第一种实现方式(case1)和第二种实现方式(case2)中的配对场景不同的是,在must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被配对的终端设备使用不同空间预编码,而该不同的空间预编码在相同的传输方案被传输。因此,用于must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的被配对的终端设备的功率分配不限于一个终端设备显著的大于其他的终端设备的情况,这是由于叠加的pdsch的分开不仅仅依靠在配对的must近处终端设备以及must远处终端设备之间的功率平衡。此外,相较于must的第一种和第二种实现方式,must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的被配对的终端设备的调制阶数不限于qpsk(正交相移键控)。因此,在之前3gpp标准中被认可的用于支持must的第一种和第二种实现方式的传输的信令方案可能不能够直接地用于支持must的第三种实现方式的传输。除此之外,考虑到在基于dmrs的传输中在正交叠加编码occ=2或occ=4的情况下,对应于终端设备的所有可能的配置的大量可能的配对选择,如何指示被配对的终端设备的dmrs端口以及扰码标识符(nscid)的信令在使用盲检的情况下是非常复杂的,进而需要指示终端设备的信令。



技术实现要素:

总体上,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基于dmrs传输的、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处实施的多用户叠加传输(must)的通信方法以及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在第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的多用户叠加传输(must)的通信方法。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比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距离所述网络设备更近。所述方法包括在网络设备处,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基于所接收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配对;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特定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联合编码,所述联合编码仅指示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配对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dmrs端口和扰码标识符。

在第二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的多用户叠加传输(must)的通信方法。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比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距离所述网络设备更近。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处,从网络设备处接收特定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联合编码,所述联合编码仅指示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配对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dmrs端口和扰码标识符;以及基于接收到的特定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对所述联合编码进行解码以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所述dmrs端口和所述扰码标识符。

在第三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支持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的多用户叠加传输(must)。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比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距离所述网络设备更近。所述设备包括:收发器,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所接收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配对;所述收发器还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特定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联合编码,所述联合编码仅指示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配对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dmrs端口和扰码标识符。

在第四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能够与另一终端设备进行多用户叠加传输(must),所述终端设备比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距离网络设备更近,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器,被配置为从网络设备处接收特定于所述终端设备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联合编码,所述联合编码仅指示与所述终端设备配对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dmrs端口和扰码标识符;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接收到的特定于所述终端设备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对所述联合编码进行解码以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所述dmrs端口和所述扰码标识符。

通过下文描述将会理解,通过使用仅仅将被配对的终端设备的dmrs端口和扰码标识符发送给目标终端设备,避免了对应于目标终端设备的所有可能的配置的大量可能的配对选择,并且显著降低了传输过程中的信令开销。

应当理解,发明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公开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

图1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其中实施的示例通信网络;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的示例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其他实施例的示例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的装置的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其他实施例的装置的框图;以及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的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在此使用的术语“网络设备”是指在基站或者通信网络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其他实体或节点。“基站”(bs)可以表示节点b(nodeb或者nb)、演进节点b(enodeb或者enb)、远程无线电单元(rru)、射频头(rh)、远程无线电头端(rrh)、中继器、或者诸如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等的低功率节点等等。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为讨论方便之目的,术语“网络设备”和“基站”可以互换使用,并且可能主要以enb作为网络设备的示例。

在此使用的术语“终端设备”或“用户设备”(ue)是指能够与基站之间或者彼此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任何终端设备。作为示例,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移动终端(mt)、订户台(ss)、便携式订户台(pss)、移动台(ms)或者接入终端(at),以及车载的上述设备。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为讨论方便之目的,术语“终端设备”和“用户设备”可以互换使用。

在此使用的术语“下行链路多用户叠加传输”(或者dlmust)或者简称must是指基站将到多个终端设备的dl信号叠加(或组合)在一起传输。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从基站接收到的信号既包括自己的信号(或者有用信号),也包括其他终端设备的信号(或者干扰信号)。

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其他术语的相关定义将在下文描述中给出。

如上所述,在基于dmrs传输模式下的must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已经提出了可以将包括occ、dmrs端口以及扰码标识符在内的配对的终端设备的辅助信令都被发送给目标终端设备以用于消除干扰。然而,由于对应于该目标终端设备存在大量的被配对的终端设备的可能的配置选择,一旦将这些配置选择都发送给目标终端设备,会导致巨大的信令开销。考虑到使用occ2和occ4的mu-mimo的正交配对应至少在must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被支持,而无需其他辅助信令,因此,对于在must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的目标终端设备以及干扰的终端设备,配置的dmrs端口和扰码标识符的组合能够通过使用具有减小的信令开销的联合编码来表示。因此,在本公开中,提出使用联合编码方法来将dmrs端口和扰码标识符的信令发送给must的终端设备,这能够显著地将信令开销降低至2位。

因此,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用于指示配对的终端设备的dmrs端口和扰码标识符的信令方案,使得能够辅助在基于dmrs传输模式下的must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的目标终端设备获得其配对的终端设备的必要的信息。这能够被用于消除在针对must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传输的目标终端设备处的干扰。

为了解决这些以及其他潜在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多用户叠加传输(must)的通信方法。根据该方法,在启用了两个终端设备(分别称为“近端终端设备”和“远端终端设备”)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以将两个终端设备配成must对或must组,网络设备向近端终端设备发送特定于近端终端设备的dci以及联合编码,该联合编码能够仅指示与这一终端设备配对的远端终端设备的dmrs端口和扰码标识符。

以此方式,第一终端设备能够通过利用特定于其自身的传统dci以及连同该dci一起发送的联合编码,来获知与第一终端设备配对的第二终端设备的dmrs端口和扰码标识符,从而在节省了信令开销的情况下消除在针对must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传输的第一终端设备处的干扰。

图1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其中实施的示例通信网络100。通信网络100包括网络设备130以及两个终端设备,即,第一终端设备110、第二终端设备120。网络设备130可以与两个终端设备110至120通信。相应地,两个终端设备110至120可以通过网络设备130彼此通信。应理解,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数目仅仅是出于说明之目的而无意于限制。网络100可以包括任意适当数目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如图所示,在此示例中,第一终端设备110距离网络设备130较近,而第二终端设备120距离网络设备130较远。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3gpp终端术语来描述,则第一终端设备110是must近端ue,而第二终端设备120是must远端ue。

在某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30可以接收来自该第一终端设备110和第二终端设备120的ucl,并且在之后基于所接收的第一终端设备110和第二终端设备120的ucl,网络设备130可以将第一终端设备110和第二终端设备120配成must对,以进行dlmust。应理解,除了将第一终端设备110与第二终端设备120配对之外,网络设备130还可以将第一终端设备110与网络100中的任意数目的其他终端设备配成must对或must组。

网络100中的通信可以根据任何适当的通信协议来实施,包括但不限于,第一代(1g)、第二代(2g)、第三代(3g)、第四代(4g)和第五代(5g)等蜂窝通信协议、诸如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等的无线局域网通信协议、和/或目前已知或者将来开发的任何其他协议。而且,该通信使用任意适当无线通信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码分多址(cdma)、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频分双工(fdd)、时分双工(tdd)、多输入多输出(mimo)、正交频分多址(ofdm)、和/或目前已知或者将来开发的任何其他技术。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将第一终端设备110和第二终端设备120配成must对之后,网络设备130能够将特定于该第一终端设备110的dci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110,与此同时,该网络设备130能够附加地将特定于与第一终端设备110配对的第二终端设备120的联合编码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110。这个联合编码指示了与第一终端设备110配对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120的dmrs端口和扰码标识符。

如上所述,在此示例中,假设第一终端设备110是近端终端设备,而第二终端设备120是远端终端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为了对抗路径损耗,网络设备130通常会为作为远端的第二终端设备120分配更大的功率,因而在作为近端的第一终端设备110处会产生更大的干扰。网络设备130向作为近端的第一终端设备110发送上述联合编码,就可以更加有效地消除干扰,提高系统性能。

下面将结合图2至图5分别从网络设备130和第一终端设备110的角度,对本公开的原理和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参考图2,其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的示例通信方法200的流程图。可以理解,方法200可以例如在如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130处实施。为描述方便,下面结合图1对方法200进行描述。

如图所示,在205,网络设备130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110和第二终端设备120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例如包括信道质量的指示、秩的指示、以及预编码矩阵的指示中的至少一项。

在210,网络设备130基于所接收的第一终端设备110和第二终端设备120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对第一终端设备110和第二终端设备120进行配对。

在215,网络设备130向第一终端设备110发送特定于第一终端设备110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联合编码,该联合编码能够仅指示与第一终端设备110配对的第二终端设备120的dmrs端口和扰码标识符。

在某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30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110的特定于第一终端设备110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可以包括正交叠加码(occ)、dmrs端口和扰码标识符。此外,网络设备130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110的特定于第一终端设备110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还可以包括秩的指示,该指示用于表明所述下行链路多用户叠加传输的数据层的层数。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其他的实施例的示例通信方法300的流程图。可以理解,方法300可以例如在如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130处实施。为描述方便,下面结合图1对方法300进行描述。

在305,第一终端设备110从网络设备130处接收特定第一终端设备110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联合编码,该联合编码仅指示与第一终端设备110配对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120的dmrs端口和扰码标识符。以此方式,能够显著地将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的配置信息的信令开销降低至2位。

在310,第一终端设备110基于接收到的特定于第一终端设备110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对联合编码进行解码以确定第二终端设备120的dmrs端口和扰码标识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设备110所接收的特定于第一终端设备110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正交叠加码、dmrs端口和扰码标识符。此外,第一终端设备110所接收的特定于第一终端设备110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还包括秩的指示,该指示用于表明所述下行链路多用户叠加传输的数据层的层数。

在某些实施例中,方法300还包括第一终端设备110向所述网络设备130发送第一终端设备110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以使得网络设备130确定与第一终端设备110配对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12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设备110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信道质量的指示、秩的指示以及预编码矩阵的指示中的至少一项。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110对联合编码进行解码包括利用接收到的第一终端设备110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查询与第一终端设备110配对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120的预定义映射,以确定第二终端设备120的dmrs端口和扰码标识符。在下文中将结合表1和表2进一步描述查询与第一终端设备110配对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120的预定义映射以确定第二终端设备120的dmrs端口和扰码标识符的实例。

因为用于在基于dmrs传输中的must的第三种实现方式的终端设备的配置能够被限定在秩=2并且在最多4个dmrs端口上,也就是端口7、8、11和13(在occ=4的情况下),这导致每个物理资源块的12个资源元素的信令开销。在相同的时间,不同的终端设备在相同的dmrs端口上具有不同的扰码标识符,因此,对应于在基于dmrs传输中的终端设备的可能的配置的可能的配对的选择的总量是非常大的。

对于基于dmrs的must的第三实施方式,使用联合编码以发送dmrs端口和扰码标识的信令,其信令开销为2位。考虑到使用occ2和occ4的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正交配对至少在must的第三实施方式中被支持并且不需要进一步地协助,因此,对于目标终端设备和must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配对的终端设备而言,被配置的dmrs端口和扰码标识符的组合具有一些关联性并且能够由使用具有减小的信令开销的联合编码来表示。

一旦目标终端设备从其本身的传统的dci中获得其自身的dmrs端口的值以及扰码标识符的配置,联合编码的值指示配对的终端设备的dmrs端口以及扰码的特定配置,这能够显著地将信令开销降低到2位。因此,至多一层的干扰能够在must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非正交配对的情况下被消除。

以下,出于说明和示范的目的,将结合表1说明在秩(rank)等于1的情况下,与目标终端设备的配置信息对应的配对的终端设备的配置信息的可能情况。需要指出的是,表1中的“目标终端设备”可以指代在此描述的第一终端设备110,而“配对的终端设备”可以指代在此描述的第二终端设备120。在下文描述中,将仍然使用第一和第二终端设备110和120作为示例。在表1的左边列出了第一终端设备110的全部12种配置情况,而在表1的右侧列出了对应于第一终端设备110的每种配置情况的配对的终端设备的配置情况的预定义映射。

表1

在第一终端设备110的秩等于1的情况下,下行链路多用户叠加传输的数据层的层数为1层。对于秩等于1的第一终端设备110,在occ=2的情况下,dmrs端口能够从7和8中选择,而在occ=4的情况下,dmrs端口能够从7、8、11和13中选择,并且扰码标识符nscid可以是0或1。在考虑到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第一终端设备110总共有12种配置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于第一终端设备110的每种传输场景,在must的第三实施方式中至多有3种可能的配对选择。例如,对应于数值为4的情况,在表1的左侧显示第一终端设备110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接收到其配置为“1层,dmrs端口7,nscid=0,(occ=4)”,则能够通过查询与第一终端设备110配对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120的预定义映射,即在表1右侧与之对应的配对终端设备的可能的配置选择为数值0、1和2,分别代表可能的配置情况“1层,dmrs端口8,nscid=1”、“1层,dmrs端口11,nscid=1”以及“1层,dmrs端口13,nscid=1”。以此方式,第一终端设备110能够确定第二终端设备120的dmrs端口和扰码标识符。

因此,仅需要附加的2位来指示配对的终端设备的dmrs端口和扰码标识符。附加的2位以指示配对的终端设备的dmrs端口以及nscid,以使得第一终端设备110能够知晓配对的终端设备是否是对于must第三实施方式的配对的终端设备。如果是,知晓该配对的终端设备在哪个dmrs端口上以及该配对的终端设备的nscid。之后第一终端设备110能够执行干扰消除。因此,能够在这一层上消除must第三实施方式的非正交配对的情况下的干扰。

与表1类似地,表2说明在秩(rank)等于2的情况下,与第一终端设备110的配置信息对应的配对的终端设备的配置信息的可能情况。同样的,表2中的“目标终端设备”可以指代在此描述的第一终端设备110,而“配对的终端设备”可以指代在此描述的第二终端设备120。在下文描述中,将仍然使用第一和第二终端设备110和120作为示例。。在表2的左边列出了第一终端设备110的全部6种配置情况,而在表2的右侧列出了对应于第一终端设备110的每种配置情况的配对的终端设备的配置情况的预定义映射。

表2

在第一终端设备110的秩等于2的情况下,下行链路多用户叠加传输的数据层的层数为2层。对于秩等于2的第一终端设备110,在occ=2的情况下,dmrs端口能够从7和8中选择,而在occ=4的情况下,dmrs端口能够从7、8、11和13中选择,并且扰码标识符nscid可以是0或1。在考虑到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第一终端设备110总共有6种配置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于第一终端设备110的每种传输场景,在must的第三实施方式中至多有4种可能的配对选择。例如,对应于数值为2的情况,在表2的左侧显示第一终端设备110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接收到其配置为“2层,dmrs端口7&8,nscid=0(occ=4)”,则能够通过查询与第一终端设备110配对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120的预定义映射,即在表2右侧与之对应的配对终端设备的可能的配置选择为数值0、1、2和3,分别代表可能的配置情况“1层,dmrs端口7,nscid=1”、“1层,dmrs端口8,nscid=1”、“1层,dmrs端口11,nscid=1”以及“1层,dmrs端口13,nscid=1”。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终端设备110的秩等于2的情况下,即便下行链路多用户叠加传输的数据层的层数为2层,第一终端设备110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旨在消除其中一层上面的干扰。

因此,仅需要附加的2位来指示配对的终端设备的dmrs端口和扰码标识符。附加的2位以指示配对的终端设备的dmrs端口以及nscid,以使得第一终端设备110能够知晓配对的终端设备是否是对于must第三实施方式的配对的终端设备。如果是,知晓该配对的终端设备在哪个dmrs端口上以及该配对的终端设备的nscid。之后第一终端设备110能够执行干扰消除。因此,能够在must第三实施方式的非正交配对的情况下被消除至多一层的干扰。

通过上述对于预定义映射的实例的描述,可以理解第一终端设备110可以通过查询的方式确定第二终端设备120的dmrs端口和扰码标识符。表1和表2能够被预存储在网络设备130和第一终端设备110处。以此方式,能够显著地将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的配置信息的信令开销降低至2位。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的装置400的框图。可以理解,装置400可以实施在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130侧。如图4所示,装置400(例如网络设备130)包括:接收单元405,被配置为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110和第二终端设备120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匹配单元410,被配置为基于所接收的第一终端设备110和第二终端设备120的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对第一终端设备110和第二终端设备120进行配对;以及发送单元415,被配置为向第一终端设备110发送特定第一终端设备110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联合编码,所述联合编码仅指示与第一终端设备110配对的第二终端设备120的dmrs端口和扰码标识符。

在某些实施例中,接收单元405还包括第一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以下至少一项:信道质量的指示、秩的指示以及预编码矩阵的指示。

在某些实施例中,发送单元415还包括第一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向第一终端设备110发送第一终端设备110的正交叠加码、dmrs端口和扰码标识符。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发送单元还被配置为还向第一终端设备110发送秩的指示,该指示用于表明下行链路多用户叠加传输的数据层的层数。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的装置500的框图。可以理解,装置500可以实施在图1所示的第一终端设备110侧。如图5所示,装置500(例如第一终端设备110)包括:接收单元505,被配置为从网络设备140处接收特定于该终端设备110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联合编码,联合编码仅指示与该终端设备110配对的第二终端设备120的dmrs端口和扰码标识符;以及解码装置510,被配置为基于接收到的特定于该终端设备110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对联合编码进行解码以确定第二终端设备120的dmrs端口和扰码标识符。

在某些实施例中,装置500还包括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向网络设备130发送第一终端设备110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以使得网络设备130确定与第一终端设备110配对的120第二终端设备。

在某些实施例中,发送单元还包括第一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发送以下至少一项:信道质量的指示、秩的指示以及预编码矩阵的指示。

在某些实施例中,接收单元505还包括第一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第一终端设备110的正交叠加码、dmrs端口和扰码标识符。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接收单元还被配置为还接收秩的指示,该指示用于表明下行链路多用户叠加传输的数据层的层数。

在某些实施例中,解码单元510还包括第一解码单元,被配置为利用接收到的第一终端设备110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查询与第一终端设备110配对的第二终端设备120的预定义映射,以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120的dmrs端口和扰码标识符。

应当理解,装置400和装置500中记载的每个单元分别与参考图1至图3描述的方法200和300中的每个步骤相对应。因此,上文结合图1至图3描述的操作和特征同样适用于装置400和装置500及其中包含的单元,并且具有同样的效果,具体细节不再赘述。

注意,装置400和/或500中所包括的单元可以利用各种方式来实现,包括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任意组合。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单元可以使用软件和/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存储在存储介质上的机器可执行指令。除了机器可执行指令之外或者作为替代,部分或者全部这些单元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组件来实现。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组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等等。

图4和图5中所示的这些单元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地实现为硬件模块、软件模块、固件模块或者其任意组合。特别地,在某些实施例中,上文描述的流程、方法或过程可以由网络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中的硬件来实现。例如,网络设备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利用其发射器、接收器、收发器和/或处理器或控制器来实现方法200和300。

图6示出了适合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备600的方框图。设备600可以用来实现网络设备,例如图1中所示的网络设备130;和/或用来实现终端设备,例如图1中所示的第一终端设备110。

如图所示,设备600包括控制器610。控制器610控制设备600的操作和功能。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器610可以借助于与其耦合的存储器620中所存储的指令630来执行各种操作。存储器620可以是适用于本地技术环境的任何合适的类型,并且可以利用任何合适的数据存储技术来实现,包括但不限于基于半导体的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和系统、光存储器件和系统。尽管图6中仅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单元,但是在设备600中可以有多个物理不同的存储器单元。

控制器610可以是适用于本地技术环境的任何合适的类型,并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控制器、数字信号控制器(dsp)以及基于控制器的多核控制器架构中的一个或多个多个。设备600也可以包括多个控制器610。控制器610与收发器640耦合,收发器640可以借助于一个或多个天线650和/或其他部件来实现信息的接收和发送。注意,收发器640可以是单独的器件,也可以包括分别用于发送和接收的独立器件。

当设备600充当网络设备130时,控制器610和收发器640可以配合操作,以实现上文参考图2描述的方法200。当设备600充当第一终端设备110时,控制器610和收发器640例如可以在存储器620中的指令630的控制下配合操作,以实现上文参考图3描述的方法300。例如,收发器640可以实现与数据/信息的接收和/或发送有关的操作,而控制器610执行或者触发对数据的处理、运算和/或其他操作。上文参考图2和图3所描述的所有特征均适用于设备600,在此不再赘述。

一般而言,本公开的各种示例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施。某些方面可以在硬件中实施,而其他方面可以在可以由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计算设备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实施。当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各方面被图示或描述为框图、流程图或使用某些其他图形表示时,将理解此处描述的方框、装置、系统、技术或方法可以作为非限制性的示例在硬件、软件、固件、专用电路或逻辑、通用硬件或控制器或其他计算设备,或其某些组合中实施。

作为示例,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机器可执行指令的上下文中被描述,机器可执行指令诸如包括在目标的真实或者虚拟处理器上的器件中执行的程序模块中。一般而言,程序模块包括例程、程序、库、对象、类、组件、数据结构等,其执行特定的任务或者实现特定的抽象数据结构。在各实施例中,程序模块的功能可以在所描述的程序模块之间合并或者分割。用于程序模块的机器可执行指令可以在本地或者分布式设备内执行。在分布式设备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本地和远程存储介质二者中。

用于实现本公开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用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编写。这些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使得程序代码在被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的数据处理装置执行的时候,引起在流程图和/或框图中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计算机上、部分在计算机上、作为独立的软件包、部分在计算机上且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或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包含或存储用于或有关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的程序的任何有形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其任意合适的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详细示例包括带有一根或多根导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储存取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或其任意合适的组合。

另外,尽管操作以特定顺序被描绘,但这并不应该理解为要求此类操作以示出的特定顺序或以相继顺序完成,或者执行所有图示的操作以获取期望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多任务或并行处理会是有益的。同样地,尽管上述讨论包含了某些特定的实施细节,但这并不应解释为限制任何发明或权利要求的范围,而应解释为对可以针对特定发明的特定实施例的描述。本说明书中在分开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也可以整合实施在单个实施例中。反之,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分离地在多个实施例或在任意合适的子组合中实施。

尽管已经以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动作的语言描述了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主题并不限于上文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文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是作为实现权利要求的示例形式而被公开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