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通信状态的验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34790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据通信状态的验证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通信状态的验证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移动通信网络包括电信网络通信和数据通信,电信网络通信主要包括三大运营商的网络通信系统,其主要业务包括语音通话和短信交互。数据通信为终端连接英特网所使用的通信方式,比如终端使用3G网、4G网或者WiFi等方式所接入的网络。目前人们越来越习惯使用移动终端访问英特网,比如通过手机访问各类网站,或者使用各类应用程序。但是,通过终端访问英特网必须使用数据通信的方式,即,其数据流所使用的通道时数据通道。而终端一般都具备关闭和开启数据通道的权限,所以当一个终端需要与另一个终端进行数据通信时,则需要确定另一个终端的数据通信状态为在线状态,从而才能进行数据通信。

在现有的判断方式中,是终端通过数据通道,发送特定的指令给到服务器,服务器根据存储的终端信息返回查询者。这样会造成网络流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通信状态的验证方法,用于终端之间进行验证数据通信状态是否为在线状态,节省网络流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通信状态的验证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通过电信网络向第二终端发送验证信息,所述验证信息用于验证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通信状态是否为在线状态;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电信网络发送的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通信状态为在线状态;

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通信状态为在线状态。

其中,在第一终端通过电信网络向第二终端发送验证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判断所述所述验证信息中是否包含第一预设字符串,若包含,则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数据通信状态为在线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通信状态为在线状态,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判断所述反馈信息中是否包含第二预设字符串,若包含,则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通信状态为在线状态。

其中,若所述第一终端在预设时间内未收到所述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则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通信状态为离线状态。

其中,第一终端通过电信网络向第二终端发送验证信息,包括:

第一终端通过电信网络以短信的方式向第二终端发送验证信息。

其中,所述验证信息为用户不可见的隐藏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电信网络发送的反馈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电信网络以短信的方式发送的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反馈信息为用户不可见的隐藏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通过电信网络向第二终端发送验证信息,所述验证信息用于验证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通信状态是否为在线状态,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电信网络发送的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通信状态为在线状态,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通信状态为在线状态。这样,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则不需要使用数据通道则能够确定对端的数据通信状态是否为在线状态,节省了网络流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通信状态的验证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通信状态的验证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通信状态的验证方法,用于终端之间进行验证数据通信状态是否为在线状态,节省网络流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通信状态的验证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101、第一终端通过电信网络向第二终端发送验证信息,所述验证信息用于验证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通信状态是否为在线状态;

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是手机,或者可以是手机或者其他携带通信功能的设备(如带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其具备短信通信的功能。

比如,第一终端具备一个手机号码,第二终端也具备一个手机号码,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的手机号码,通过电信网络以短信的方式发送一条短信给第二终端,该短信可以设置为用户不可见的隐藏状态,该短信的内容可以为第一预设字符串,比如内容为“***PROB###”。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可以通过预设应用程序进行互相约定,约定包含该字符串的内容的短信为验证对端的数据通信状态是否为在线状态。该应用程序不限定编程语言和编程平台。如编程语言可以是C语言、C++语言或者Java语言等,编程平台可以是Windows或者Linux等。

102、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电信网络发送的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通信状态为在线状态;

当第二终端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验证信息后,若第二终端的预设应用程序为在线状态,则表示第二终端的数据通信状态为在线状态,则会通过电信网络,以短信的方式反馈一条反馈信息给第一终端,该短信可以设置为用户不可见的隐藏状态,该短信的内容可以为第二预设字符串,比如内容为“***OK###”,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可以通过该预设应用程序进行互相约定,约定包含该字符串的内容的短信为确认对端的数据通信状态是否为在线状态。

103、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通信状态为在线状态。

当第一终端接收到第二终端反馈的短信时,解析其短信的具体内容,确定其包含“***OK###”字符串后,则确定第二终端的数据通信状态为在线状态,则第一终端上所安装的预设应用程序则可以更新第二终端所安装的预设应用程序为在线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通过电信网络向第二终端发送验证信息,所述验证信息用于验证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通信状态是否为在线状态,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电信网络发送的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通信状态为在线状态,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通信状态为在线状态。这样,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则不需要使用数据通道则能够确定对端的数据通信状态是否为在线状态,节省了网络流量。

参照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通信状态的验证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201、第一终端通过电信网络向第二终端发送验证信息,所述验证信息用于验证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通信状态是否为在线状态;

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是手机,或者可以是手机或者其他携带通信功能的设备(如带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其具备短信通信的功能。

比如,第一终端具备一个手机号码,第二终端也具备一个手机号码,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的手机号码,通过电信网络以短信的方式发送一条短信给第二终端,该短信可以设置为用户不可见的隐藏状态,该短信的内容可以为第一预设字符串,比如内容为“***PROB###”。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可以通过预设应用程序进行互相约定,约定包含该字符串的内容的短信为验证对端的数据通信状态是否为在线状态。该应用程序不限定编程语言和编程平台。如编程语言可以是C语言、C++语言或者Java语言等,编程平台可以是Windows或者Linux等。

202、所述第二终端判断所述所述验证信息中是否包含第一预设字符串,若包含,则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数据通信状态为在线状态;

当第二终端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验证信息后,还可以判断该验证信息中是否包含第一预设字符串,比如是否包含“***PROB###”,若包含,则第二终端则在预设应用程序上更新第一终端所安装的预设应用程序的状态为在线状态。

203、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通过电信网络发送的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通信状态为在线状态;

当第二终端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验证信息后,若第二终端的预设应用程序为在线状态,则表示第二终端的数据通信状态为在线状态,则会通过电信网络,以短信的方式反馈一条反馈信息给第一终端,该短信可以设置为用户不可见的隐藏状态,该短信的内容可以为第二预设字符串,比如内容为“***OK###”,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可以通过该预设应用程序进行互相约定,约定包含该字符串的内容的短信为确认对端的数据通信状态是否为在线状态。

204、所述第一终端判断所述反馈信息中是否包含第二预设字符串,若包含,则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通信状态为在线状态。

当第一终端接收到第二终端反馈的短信时,解析其短信的具体内容,确定其包含“***OK###”字符串后,则确定第二终端的数据通信状态为在线状态,则第一终端上所安装的预设应用程序则可以更新第二终端所安装的预设应用程序为在线状态。

可选的,若所述第一终端在预设时间内未收到所述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则确定所述第二终端的数据通信状态为离线状态。

为了避免第一终端的长期等待,可以在第一终端发送验证信息后,设置一个等待时间,比如5秒钟,若第一终端在发送验证信息5秒钟之后,还未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反馈信息,则表示第二终端所安装的预设应用程序为离线状态,那么第一终端则在所安装的预设应用程序上更新第二终端所安装的预设应用程序的状态为离线状态。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