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终端联网控制方法和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47219发布日期:2018-06-30 16:50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终端联网控制方法和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终端联网控制方法和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终端提供的数据业务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数据类产品上,如何保证用户快速的浏览互联网是一个各个制造厂家追求的目标。这样不但提升产品的性能和用户体验,更能增加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一般的,终端开机后联网是根据用户识别卡的联网信息进行的。一般终端开机后,需要先对用户识别卡上电,然后对用户识别卡进行初始化,在初始化的过程中,终端需要与用户识别卡进行数据交互,从用户识别卡中获取该卡的联网信息,然后才能联网。进一步地,对数据产品从连上USB口到连接上网络的时间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某数据产品在SIM卡初始化完成之后到连接上网络只需要大概7ms左右,而SIM卡从供电到初始化完成大概需要4s钟的时间,所以SIM卡的初始化时间优化作为优化联网时间的重中之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终端联网控制方法和终端,解决现有技术中终端上的用户识别卡初始化时间长,终端开机后联网所需时间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联网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识别卡的唯一标识信息;

将获取的唯一标识信息与预存的标准唯一标识信息进行匹配;

匹配成功时,获取预存的标准联网信息,作为用户识别卡的联网信息进行联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识别卡的唯一标识信息;

匹配模块,用于将获取的唯一标识信息与预存的标准唯一标识信息进行匹配;

联网处理模块,用于在匹配成功时,获取预存的标准联网信息,作为用户识别卡的联网信息进行联网。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终端联网控制方法和终端,可以获取用户识别卡的唯一标识信息;将获取的唯一标识信息与终端内预存的标准唯一标识信息进行匹配;匹配成功时,从终端内获取预存的标准联网信息,作为用户识别卡的联网信息进行联网。由于终端上预存用户识别卡的联网信息,所以终端开机或者终端使用过程中需要重新联网时,无需与用户识别卡进行复杂的数据交流实时获取用户识别卡的联网信息,大大缩短了联网所需的时间,对于终端开机过程而言,大大缩短了用户识别卡的初始化时间,加快了终端开机后联网的速度,缩短了开机到终端可联网的时间,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终端联网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S102匹配失败后,获取标准唯一标识信息和标准联网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终端联网控制方法的流程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终端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1示出了一种终端联网控制方法,采用本方法,终端中预存用户识别卡的联网信息-标准联网信息,当终端开机时,只需要获取用户识别卡的唯一标识信息,根据该唯一标识信息就可以从预存的标准联网信息中匹配对应的标准联网信息,匹配成功后,终端就可以根据匹配出的联网信息直接联网,大大节约了终端与用户识别卡的进行数据交互获取联网信息的时间,带给用户更优质的服务。

本实施例的终端联网控制方法包括:

S101、获取用户识别卡的唯一标识信息;

S102、将获取的唯一标识信息与预存的标准唯一标识信息进行匹配;

S103、匹配成功时,获取预存的标准联网信息,作为用户识别卡的联网信息进行联网。

一般的,在终端开机的过程中,会进行网络的连接过程,在开机后,终端的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网络重选的可能,所以本实施例的方案适用于终端卡机时的联网过程,同样也适用于终端使用过程中,网络的重新连接过程。

本发明的终端是于用户识别卡上网的终端,用户识别卡可以是标准普通用户识别卡或标准微型用户识别卡。例如,标准微型用户识别卡包括但不限于微型SIM卡、微型UIM卡或者微型USIM卡,标准普通用户识别卡包括但不限于普通SIM卡、普通UIM卡或者普通USIM卡。其中,微型SIM卡、微型UIM卡或者微型USIM卡分别为Micro SIM卡、Micro UIM卡或者Micro USIM卡等具有统一的设计标准(如大小、形状等)的微型SIM卡、微型UIM卡或者微型USIM卡;普通SIM卡、普通UIM卡或者普通USIM卡为采用统一设计标准(如大小、形状等)制成的如Plug-in型SIM卡、Plug-in型UIM卡或者Plug-in型USIM卡等类型的标准SIM卡、标准UIM卡或者标准USIM卡。其中,可以理解的是,除了实体的用户识别卡外,本实施例的用户识别卡还可以是虚拟用户识别卡,包括E-SIM。用户识别卡的唯一标识信息为ICCID(Integrate circuit card identity,集成电路卡识别码)即SIM卡卡号。其中,ICCID为IC卡的唯一识别号码,共由20位数字组成,不同的用户识别卡ICCID不同。

若终端使用的用户识别卡为E-SIM,一般的,终端在出厂时会先预装E-SIM卡在设备里,它不锁定某个运营商网络,用户可以通过系统界面切换运营商服务,同时也不需要将SIM卡拿出和更换,这是E-SIM的优点。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终端会使用这种E-SIM卡,例如,当前的车联网在实现时,车辆上使用的用户识别卡一般为E-SIM。一般而言采用E-SIM时,用户无法自行拆卸E-SIM。所以采用该E-SIM的换卡几率很小,也就是说ICCID一般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当终端采用的是E-SIM时,可以省略判断ICCID的步骤,即S101和S102可以省略。由此,终端开机到联网的时间进一步降低。

本实施例中的用户识别卡的联网信息包括: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FPLMN(Forbidden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禁用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等信息和UST服务表中标志存在的文件。终端中预存的标准联网信息可以以xml的形式存储,考虑到用户识别卡联网信息中包括了用户的私密信息,为了确保这些信息的安全性,进一步的,预存的标准联网信息可以采用加密存储的方式进行存储,在S103中,获取预存的标准联网信息时,按照与加密方法对应的解密方法对获取的预存的标准联网信息进行解密,即可正常使用预存的标准联网信息。进一步的,还可以在终端的存储空间中开辟安全存储空间用于存储预存的标准联网信息。

其中,本实施例的终端上预存的标准唯一标识信息和标准联网信息,可以通过与使用过该用户识别卡的终端进行通信获取,也可以是在本终端上一次使用该用户识别卡时获取的。进一步的,若用户识别卡初次在终端上使用时,终端就获取该用户识别卡的联网信息作为标准联网信息,当终端需要再次开机时,可以直接使用预存的标准联网信息。所以,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标准唯一标识信息和标准联网信息分别为用户识别卡初次在终端中使用的初始化过程中,终端从该用户识别卡中获取的唯一标识信息和用户识别卡联网信息。其中,可以预见,当终端上使用的直接固定在终端上的用户识别卡(例如E-SIM)时,由于出厂时,终端直接绑定了的用户识别卡,则在出厂之前,可以直接将绑定的用户识别卡的联网信息预置在终端中,进一步为用户节约开机时间,降低联网所需时间;当然,对绑定的用户识别卡的联网信息不进行预置,而是在用户购买后初次开机,对用户识别卡进行初始化时获取该用户识别卡的联网信息也是可行的方案。

一般的,终端在开机后,为了从用户识别卡中获取该用户识别卡的唯一标识信息,需要保证用户识别卡处于上电状态,即在S101前,还包括对用户识别卡的上电过程。目前的终端支持的用户识别卡的供电电压包括1.8V和/或3V,在用户识别卡的初始化过程中,一般的终端会首先尝试一个供电电压,例如1.8V,当供电电压为1.8V时,若用户识别卡无法上报响应ATR,说明本次选择的供电电压与用户识别卡需求不匹配,终端尝试3V的电压,若终端可以正常响应,则获取用户识别卡的文件,进行用户识别卡的初始化工作。

从上述的描述可以预见,若终端开机后,从支持的多个供电电压中选择电压为用户识别卡供电,可能需要进行尝试才可以完成用户识别卡供电,降低用户识别卡上电时间达到进一步减少初始化时间的目的,本实施例中,可以利用在终端内预存标准供电电压档实现降低用户识别卡上电时间的目的。进一步的,在S101中从终端的用户识别卡中获取该用户识别卡的唯一标识信息之前,还包括:

从终端内获取预存的标准供电电压档;

通过获取的标准供电电压档为用户识别卡供电;

在用户识别卡供电失败时,从剩余的用户识别卡供电电压档中选择为用户识别卡供电的电压档,并将标准供电电压档替换为选择的电压档。

其中,预存的标准供电电压档可以终端通过与使用过该用户识别卡的其他终端进行通信获取,也可以是在本终端上一次使用该用户识别卡时获取的供电电压档。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预存的标准供电电压档为用户识别卡初次在终端中使用的初始化过程中,使用的供电电压。

一般对于用户识别卡而言,在终端对其成功供电之后,还需要确定该用户识别卡是正常的用户识别卡,才会进行联网信息的获取,所以在本实施例的S102前,终端除了获取ICCID之外,还需要获取用户识别卡中的用于表征该用户识别卡状态的基础文件信息,如获取成功,再将获取的唯一标识信息与终端内预存的标准唯一标识信息进行匹配。具体的,终端获取的基础文件信息包括用户识别卡的安全状态例如PIN码状态等。若这些文件获取正常,则终端上插入的用户识别卡正常。

进一步地,在S102中,将获取的唯一标识信息与终端内预存的标准唯一标识信息进行匹配时,存在匹配失败的可能性,当匹配失败时,就需要按照正常的开机过程获取用户识别卡的联网信息、供电电压等等信息。为了终端下一次开机时的开机速度提升,联网速度提升,在正常的开机过程中,可以获取该用户识别卡的唯一标识信息和联网信息,并存储在终端中作为标准唯一标识信息和标准联网信息,以便终端下一次开机提速。所以,当获取的唯一标识信息与标准唯一标识信息不匹配时,还包括:将标准唯一标识信息更新为获取的唯一标识信息;从用户识别卡内获取用户识别卡联网信息,并将标准联网信息更新为获取的用户识别卡联网信息。

下面结合图2,对S102中,匹配失败后的获取标准唯一标识信息和标准联网信息的过程进行说明。

S201、终端首先尝试用1.8V的电压给用户识别卡上电,如果用户识别卡上电成功,进入S203,如果1.8V失败,进入S202。

S202、终端给用户识别卡尝试3V电压上电,如果上电成功进入S203。

S203、将本次上电成功时的供电电压作为标准供电电压档保存到终端中。

S204、获取用户识别卡的ICCID作为标准唯一标识信息并保存在终端中,获取用户识别卡的联网信息作为标准联网信息存储在终端中。

另外,用户识别卡的联网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终端的使用,终端可能对LOCI FPLMN等文件进行更新,为了保证终端中预存的标准联网信息的实时性和正确性,当用户识别卡的联网信息变化时,终端中预存的标准联网信息需要能随之更新。所以为了确保预存的标准联网信息与用户识别卡当前的联网信息同步,终端可以对用户识别卡的联网信息进行实时的监控,在终端开机完成后,当检测到用户识别卡的用户识别卡联网信息更新时,将标准联网信息进行对应更新。

其中,由于终端对用户识别卡的更新一般包括两种方式,直接调用write指令将更新信息写入用户识别卡文件,以及通过更新指令(refresh)更新用户识别卡文件。所以相应的,对于终端中预存的标准联网信息进行更新的方法包括:在终端调用write将写入用户识别卡文件的同时,写入相同的内容到终端中预存的标准联网信息中;或者,通过更新指令(refresh)更新用户识别卡文件时,终端重新获取用户识别卡文件,将文件更新的内容写入终端中预存的标准联网信息中。若终端中预存的用户识别卡的其他信息在终端的使用过程中被更新,也可以采用上述的类似方式对终端中的预存的其他信息进行更新。

可以预见,本实施例的方案适用于单卡终端和多卡终端,当终端可以使用多张用户识别卡时,在每张卡在终端上初次使用的初始化过程中,终端可以获取每张卡的唯一标识码和用户识别卡联网信息并进行存储。当下一次终端开机时,对多个用户卡的处理过程可以参考上述的方案。

采用本实施例的终端联网控制方法,可以获取用户识别卡的唯一标识信息;将获取的唯一标识信息与终端内预存的标准唯一标识信息进行匹配;匹配成功时,从终端内获取预存的标准联网信息,作为用户识别卡的联网信息进行联网。由此,由于终端上预存用户识别卡的联网信息,所以终端开机或需要重新联网时,无需从用户识别卡中获取用户识别卡的联网信息,大大缩短了联网所需的时间,对于终端开机过程而言,缩短了用户识别卡的初始化时间,加快了终端开机后联网的速度,缩短了开机到终端联网的时间,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在用户识别卡的上电过程中,直接使用预存的标准供电电压档,可以有效降低用户识别卡的上电时间,进一步降低了开机所需时间和开机后终端联网时间。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3,本实施例示出一种终端联网控制方法,包括:

S301、开机。

S302、获取存储在终端中的标准供电电压档,如果标准供电电压档为1.8V就使用1.8V上电,如果标准供电电压档为3V,就使用3V的电压上电。如果上电成功,则使用该电压为用户识别卡供电,进入S304,如果上电不成功,进入S303。

S303、从剩余的用户识别卡供电电压档中选择为用户识别卡供电的电压档,并将标准供电电压档替换为选择的电压档。

S304、从用户识别卡中获取用户识别卡的ARR信息、安全状态(如PIN码状态)等,如果这些文件获取正常,终端插入了正常的用户识别卡,进入S305,否则终端上的用户识别卡不正常。

S305、在用户识别卡上电成功之后,获取用户识别卡中的ICCID值,将该ICCID值与终端中预存的ICCID值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则进入S306,否则进入S307。

S306、从终端中获取预存的标准联网信息,根据该联网信息联网。

S307、将终端中的标准唯一标识信息更新为获取的唯一标识信息;从用户识别卡内获取用户识别卡联网信息,并将终端中的标准联网信息更新为获取的用户识别卡联网信息。进入S308

S308、根据新获取的用户识别卡联网信息进行联网。

采用本实施例,在终端中预存了标准联网信息,终端开机后,只要用户识别卡的ICCID验证通过,即可使用该预存的联网信息进行联网,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施例中终端开机后,终端无需从用户识别卡中获取联网信息,降低了开机时间,降低了终端开机后联网时间。

第三实施例:

参见图4,本实施例示出一种终端,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41,用于获取用户识别卡的唯一标识信息;

匹配模块42,用于将获取的唯一标识信息与预存的标准唯一标识信息进行匹配;

联网处理模块43,用于在匹配成功时,从获取预存的标准联网信息,作为用户识别卡的联网信息进行联网。

其中,本实施例的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车联网终端、平板电脑等等,该终端可以是单卡终端,也可以是多卡终端。

本实施例中的用户识别卡可以是标准普通用户识别卡或标准微型用户识别卡。例如,标准微型用户识别卡包括但不限于微型SIM卡、微型UIM卡或者微型USIM卡,标准普通用户识别卡包括但不限于普通SIM卡、普通UIM卡或者普通USIM卡。其中,微型SIM卡、微型UIM卡或者微型USIM卡分别为Micro SIM卡、Micro UIM卡或者Micro USIM卡等具有统一的设计标准(如大小、形状等)的微型SIM卡、微型UIM卡或者微型USIM卡;普通SIM卡、普通UIM卡或者普通USIM卡为采用统一设计标准(如大小、形状等)制成的如Plug-in型SIM卡、Plug-in型UIM卡或者Plug-in型USIM卡等类型的标准SIM卡、标准UIM卡或者标准USIM卡。其中,可以理解的是,除了实体的用户识别卡外,本实施例的用户识别卡还可以是虚拟用户识别卡,包括E-SIM。用户识别卡的唯一标识信息为ICCID(Integrate circuit card identity,集成电路卡识别码)即SIM卡卡号。其中,ICCID为IC卡的唯一识别号码,共由20位数字组成,不同的用户识别卡ICCID不同。

可以预见,若终端使用的用户识别卡为E-SIM,一般的,终端在出厂时会先预装E-SIM卡在设备里,它不锁定某个运营商网络,用户可以通过系统界面切换运营商服务,同时也不需要将SIM卡拿出和更换,这是E-SIM的优点。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终端会使用这种具有优势的E-SIM卡。例如,目前,车联网在实现时,车辆上使用的用户识别卡一般为E-SIM。一般而言采用E-SIM时,用户无法自行拆卸E-SIM。所以采用该E-SIM的换卡几率很小,也就是说ICCID一般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当终端采用的是E-SIM时,可以省略判断ICCID的步骤,即开机后,联网处理模块43可以直接从终端内获取预存的标准联网信息,作为用户识别卡的联网信息进行联网,匹配模块42可以不进行用户识别卡的唯一标识信息的匹配。由此,终端开机到联网的时间进一步降低。

本实施例中的用户识别卡的联网信息包括: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FPLMN(Forbidden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禁用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等信息和UST服务表中标志存在的文件。其中,本实施例的终端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标准唯一标识信息和标准联网信息可以以xml的形式存储在存储模块中。考虑到用户识别卡联网信息中包括了用户的私密信息,为了确保这些信息的安全性,进一步的,在存储模块中,标准唯一标识信息和标准联网信息可以采用加密存储的方式进行存储。联网处理模块43获取预存的标准联网信息时,按照与加密方法对应的解密方法对获取的预存的标准联网信息进行解密,即可正常使用预存的标准联网信息。

本实施例的终端上预存的标准唯一标识信息和标准联网信息的获取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与使用过该用户识别卡的终端进行通信获取,或者本终端在上一次使用该用户识别卡时获取。进一步的,若用户识别卡初次在终端上使用时,终端就获取该用户识别卡的联网信息作为标准联网信息,当终端需要再次开机时,可以直接使用预存的标准联网信息。所以,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标准唯一标识信息和标准联网信息分别为用户识别卡初次在终端中使用的初始化过程中,终端从该用户识别卡中获取的唯一标识信息和用户识别卡联网信息。其中,可以预见,当终端上使用的直接固定在终端上的用户识别卡(例如E-SIM)时,由于出厂时,终端直接绑定了的用户识别卡,则在出厂之前,可以直接将绑定的用户识别卡的联网信息预置在终端中,进一步为用户节约开机时间,降低联网所需时间;当然,对绑定的用户识别卡的联网信息不进行预置,而是在用户购买后初次开机,终端对用户识别卡进行初始化时获取该用户识别卡的联网信息也是可行的方案。

一般的,终端在开机后,为了从用户识别卡中获取该用户识别卡的唯一标识信息,需要保证用户识别卡处于上电状态,即在信息获取模块从终端的用户识别卡中获取该用户识别卡的唯一标识信息之前还需要对用户识别卡的上电过程。目前的终端支持的用户识别卡的供电电压包括1.8V和/或3V,在用户识别卡的初始化过程中,一般的终端会首先尝试一个供电电压,例如1.8V,当供电电压为1.8V时,若用户识别卡无法上报响应ATR,说明本次选择的供电电压与用户识别卡需求不匹配,终端尝试3V的电压,若终端可以正常响应,则获取用户识别卡的文件,进行用户识别卡的初始化工作。

从上述的描述可以预见,若终端开机后,从支持的多个供电电压中选择电压为用户识别卡供电,可能需要进行尝试才可以完成用户识别卡供电,降低用户识别卡上电时间达到进一步减少初始化时间的目的。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还包括供电控制模块44,用于在信息获取模块从终端的用户识别卡中获取该用户识别卡的唯一标识信息之前,从终端内获取预存的标准供电电压档,通过获取的标准供电电压档为用户识别卡供电,以及用于在用户识别卡供电失败时,从剩余的用户识别卡供电电压档中选择为用户识别卡供电的电压档,并将标准供电电压档替换为选择的电压档。

其中,预存的标准供电电压档可以终端通过与使用过该用户识别卡的其他终端进行通信获取,也可以是在本终端上一次使用该用户识别卡时获取的供电电压档。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预存的标准供电电压档为用户识别卡初次在终端中使用的初始化过程中,使用的供电电压。

一般对于用户识别卡而言,在终端对其成功供电之后,还需要确定该用户识别卡是正常的用户识别卡,才会进行联网信息的获取,所以在本实施例的信息获取模块41还用于获取用户识别卡中的用于表征该用户识别卡状态的基础文件信息,匹配模块42用于在信息获取模块41获取基础文件信息成功后,将获取的唯一标识信息与终端内预存的标准唯一标识信息进行匹配。其中,基础文件信息包括用户识别卡的安全状态例如PIN码状态等。

进一步地,匹配模块42将获取的唯一标识信息与终端内预存的标准唯一标识信息进行匹配时,存在匹配失败的可能性,当匹配失败时,就需要按照正常的开机过程获取用户识别卡的联网信息、供电电压等等信息。为了终端下一次开机时的开机速度提升,联网速度提升,在正常的开机过程中,可以获取该用户识别卡的唯一标识信息和联网信息,并存储在终端中作为标准唯一标识信息和标准联网信息,以便终端下一次开机提速。所以,联网处理模块43还用于在当获取的唯一标识信息与标准唯一标识信息不匹配时,将标准唯一标识信息更新为获取的唯一标识信息,并从用户识别卡内获取用户识别卡联网信息,将标准联网信息更新为获取的用户识别卡联网信息。

另外,用户识别卡的联网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终端的使用,终端可能对LOCI FPLMN等文件进行更新,为了确保预存的标准联网信息与用户识别卡当前的联网信息同步,参见图4,本实施例的终端还包括:更新控制模块45,用于在终端开机完成后,检测到用户识别卡的用户识别卡联网信息更新时,将标准联网信息进行对应更新。

其中,由于终端对用户识别卡的更新一般包括两种方式,直接调用write指令将更新信息写入用户识别卡文件,以及通过更新指令(refresh)更新用户识别卡文件。所以相应的,更新控制模块45对终端中预存的标准联网信息进行更新的方法包括:在终端调用write将写入用户识别卡文件的同时,写入相同的内容到终端中预存的标准联网信息中;或者,通过更新指令(refresh)更新用户识别卡文件时,重新获取用户识别卡文件,将文件更新的内容写入终端中预存的标准联网信息中。

采用本实施例的终端,在终端开机后,终端无需与用户识别卡进行数据交互获取用户识别卡的联网信息,可以直接使用预存在终端中的标准联网信息进行联网,节约了终端从用户识别卡获取联网信息的时间,降低了终端开机时间,降低了终端开机后联网的时间,节约了用户时间,给用户带来更优质的服务,提升了用户体验。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介质(ROM/RAM、磁碟、光盘)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所以,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