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的静音方法及其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35835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终端的静音方法及其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模式选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静音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生活中常常会有需要手机进入静音模式的情况,现有的静音模式主要有两种用法,一种是提前设置时间段(例如睡眠时间段),到点后自动进入静音模式;另一种是手动开启静音模式。

这两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了日常使用,但是仍然会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设定时间段进入的方式下,手机在设定的时间段内会一直处于静音模式,若某天在这个时间段内并不需要静音(例如未睡眠,而是在加班等情况),而是希望能够接到电话、微信等消息的提醒的话,处于静音状态则易导致漏掉信息;并且,若采用手动开启静音模式的话,常常会有之后忘记退出静音模式的情况出现,例如考试或开会时手动进入静音模式,开完会或考完试忘记退出,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会导致漏掉很多重要电话以及其他类型的信息等,造成用户不便。可见,目前的静音模式用户体验较差,使用不够方便。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用户体验好的移动终端的静音方法及其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静音方法及其系统,能够在静音状态下对重要电话或短信进行提醒,避免了用户在静音模式时漏接重要电话或短信的情况出现,用户体验好,可靠性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静音方法,包括:

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智能静音模式;

若是,当接收到联系人的来电或短信时,判断在之前的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所述联系人的来电或短信的重复次数是否已达到第一预设次数,若是,则对当前接收到的来电或短信进行提醒,所述提醒包括预设铃声提醒和/或振动提醒。

优选地,还包括:

在所述智能静音模式下,与预先标记的重要联系人所对应的所述第一预设次数为零。

优选地,还包括:

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正常静音模式,若是,当接收到联系人的来电或短信时,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上进行显示而不进行所述提醒。

优选地,所述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智能静音模式的过程具体为:

判断所述移动终端的时钟时间是否处于第一预设时间范围内,若是,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智能静音模式。

优选地,还包括:

在所述智能静音模式下,判断所述移动终端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的通话次数是否达到第二预设次数,若是,恢复正常提醒模式;其中,所述通话次数为来电次数与去电次数之和。

优选地,还包括:

在所述智能静音模式下,且在预设的睡眠时间段中,每隔预设采样时间段,获得当前采样时刻之前的第三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移动终端的计步次数,若判断所述计步次数超出预设次数,恢复所述正常提醒模式。

优选地,所述退出所述智能静音模式的过程包括:

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上显示预设的退出提示,若接收到外界输入的第一退出指令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恢复所述正常提醒模式;若接收到外界输入的第二退出指令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继续恢复所述正常静音模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静音系统,包括:

智能静音控制模块,用于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智能静音模式,若是,触发智能提醒模块;

所述智能提醒模块,用于当接收到联系人的来电或短信时,判断在之前的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所述联系人的来电或短信的重复次数是否已达到第一预设次数,若是,则对当前接收到的来电或短信进行提醒,所述提醒包括预设铃声提醒和/或振动提醒。

优选地,所述智能提醒模块还用于:

令与预先标记的重要联系人所对应的所述第一预设次数为零,当判断发送来电或短信的联系人属于所述重要联系人时,直接对当前接收到的来电或短信进行所述提醒。

优选地,还包括:

正常静音控制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正常静音模式,若是,当接收到联系人的来电时,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上进行显示而不进行来电提醒。

优选地,所述智能静音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移动终端的时钟时间是否处于第一预设时间范围内,若是,触发智能提醒模块。

优选地,所述智能静音控制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智能静音模式下,判断所述移动终端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的通话次数是否达到第二预设次数,若是,恢复正常提醒模式;其中,所述通话次数为来电次数与去电次数之和。

优选地,所述智能静音控制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智能静音模式下,且在预设的睡眠时间段中,每隔预设采样时间段,获得当前采样时刻之前的第三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移动终端的计步次数,若判断所述计步次数超出预设次数,恢复所述正常提醒模式。

优选地,所述智能静音控制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上显示预设的退出提示,若接收到外界输入的第一退出指令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恢复所述正常提醒模式;若接收到外界输入的第二退出指令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继续恢复所述正常静音模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静音方法,当进入智能静音模式后,一旦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同一联系人超出第一预设次数的多次来电或短信时,表明此时有紧急情况发生,故对当前的来电或短信进行提醒,这里的提醒包括预设铃声提醒和/或振动提醒。该方法保证了对紧急来电或短信进行提醒,避免了用户在静音模式时漏接重要电话或短信的情况出现,用户体验好,可靠性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方法的移动终端的静音系统,也具有上述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静音方法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静音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静音方法及其系统,能够在静音状态下对重要电话或短信进行提醒,避免了用户在静音模式时漏接重要电话或短信的情况出现,用户体验好,可靠性高。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静音方法,参见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静音方法的过程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1: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智能静音模式;若是,进入步骤s102;

步骤s102:当接收到联系人的来电或短信时,判断在之前的第一预设时间段内该联系人的来电或短信的重复次数是否已达到第一预设次数,若是,进入步骤s103;

其中,这里的第一预设时间段可以设置为5分钟,当然,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s103:则对当前接收到的来电或短信进行提醒,提醒包括预设铃声提醒和/或振动提醒。

作为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在智能静音模式下,与预先标记的重要联系人所对应的第一预设次数为零。

可以理解的是,一般当联系人多次来电或发送短信时才表明该联系人有重要的事情联系,需要及时处理,故第一预设次数一般应大于0;但是,对于某些重要的联系人,其发送的每一条短信或来电均需要重要对待时,则需要避免漏接任何一个来电或漏看任何一个短信,故重要联系人对应的第一预设次数为0。

即步骤s102中,当接收到联系人的来电或短信时,首先判断该联系人是否为预先标记的重要联系人,若是,则直接进行提醒,若不是,再判断之前的第一预设时间段内该联系人的来电或短信的重复次数是否已达到普通联系人对应的第一预设次数。其中,这里普通联系人对应的第一预设次数可以为1或2,一般不要设置较大数值,以免影响信息的接收,当然,本发明不限定普通联系人对应的第一预设次数的具体数值。

作为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正常静音模式,若是,当接收到联系人的来电或短信时,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进行显示而不进行提醒。

可以理解的是,移动终端内可以设置两种模块,一种为正常提醒模式,此模式下移动终端接收信息(来电、短信、微信、QQ等)后均根据自身设定的提醒方式进行提醒,另一种为智能静音模式。另外,移动终端内也可设置三种模式,除以上两种模式外,还可包括正常静音模式,即该模式下,不论接收到多少次数的来电或短信均不进行提醒,接收到重要联系人的来电或短信后也不进行提醒。

其中,步骤s101的过程具体为:

判断移动终端的时钟时间是否处于第一预设时间范围内,若是,移动终端处于智能静音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移动终端内可以设置定时时间,例如,21:00~7:00,当移动终端的时钟时间进入该时间范围内后,即自动进入智能静音模式。当然,这里的第一预设时间范围可由用户自行设定。

作为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在智能静音模式下,判断移动终端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的通话次数是否达到第二预设次数,若是,恢复正常提醒模式;其中,通话次数为来电次数与去电次数之和。

可以理解的是,退出智能静音模式的方式一般包括用户手动退出,或超出上述设定的第一预设时间范围后退出。另外,还可采用上述方式恢复正常提醒模式,当一段时间内通话次数较多时,表明用户此时处于较繁忙的工作状态,并不适合开启静音,故应恢复正常提醒模式。当然,这里的第二预设时间段以及第二预设次数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作为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在智能静音模式下,且在预设的睡眠时间段中,每隔预设采样时间段,获得当前采样时刻之前的第三预设时间段内移动终端的计步次数,若判断计步次数超出预设次数,恢复正常提醒模式。

另外,用户可在移动终端内设置睡眠时间段,当移动终端的时钟时间处于该睡眠时间段内,且移动终端此时开启智能静音模式的话,一般表明用户已经处于睡眠状态,但是,有些情况下(例如加班等)用户仍处于活动状态,这时为避免漏接来电或短信,则应恢复正常提醒模式。上述实施例中采用周期性采集计步次数的方式来确定用户是否处于活动状态,当然,也可采用其他方式,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另外,本发明也不限定睡眠时间段的具体起止时间、预设采样时间段和第三预设时间段的长度以及预设次数的具体数值。

另外,本发明中退出智能静音模式的过程包括:

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显示预设的退出提示,若接收到外界输入的第一退出指令后,控制移动终端恢复正常提醒模式;若接收到外界输入的第二退出指令后,控制移动终端继续恢复正常静音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除了以上各个实施例中主动恢复正常提醒模式的操作外,当移动终端因为用户手动退出或定时时间达到而自动退出智能静音模式时,可以显示上述退出提示,供用户选择移动终端退出智能静音模式后进入哪种工作模式,提高了模式选择的便利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静音方法,当进入智能静音模式后,一旦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同一联系人超出第一预设次数的多次来电或短信时,表明此时有紧急情况发生,故对当前的来电或短信进行提醒,这里的提醒包括预设铃声提醒和/或振动提醒。该方法保证了对紧急来电或短信进行提醒,避免了用户在静音模式时漏接重要电话或短信的情况出现,用户体验好,可靠性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静音系统,参见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静音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

智能静音控制模块1,用于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智能静音模式,若是,触发智能提醒模块2;

智能提醒模块2,用于当接收到联系人的来电或短信时,判断在之前的第一预设时间段内联系人的来电或短信的重复次数是否已达到第一预设次数,若是,则对当前接收到的来电或短信进行提醒,提醒包括预设铃声提醒和/或振动提醒。

作为优选地,智能提醒模块2还用于:

令与预先标记的重要联系人所对应的第一预设次数为零,当判断发送来电或短信的联系人属于重要联系人时,直接对当前接收到的来电或短信进行提醒。

作为优选地,该系统还包括:

正常静音控制模块,用于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正常静音模式,若是,当接收到联系人的来电时,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进行显示而不进行来电提醒。

其中,智能静音控制模块1具体用于:

判断移动终端的时钟时间是否处于第一预设时间范围内,若是,触发智能提醒模块2。

作为优选地,智能静音控制模块1还用于:

在智能静音模式下,判断移动终端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的通话次数是否达到第二预设次数,若是,恢复正常提醒模式;其中,通话次数为来电次数与去电次数之和。

作为优选地,智能静音控制模块1还用于:

在智能静音模式下,且在预设的睡眠时间段中,每隔预设采样时间段,获得当前采样时刻之前的第三预设时间段内移动终端的计步次数,若判断计步次数超出预设次数,恢复正常提醒模式。

作为优选地,智能静音控制模块1还用于:

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显示预设的退出提示,若接收到外界输入的第一退出指令后,控制移动终端恢复正常提醒模式;若接收到外界输入的第二退出指令后,控制移动终端继续恢复正常静音模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静音系统,当进入智能静音模式后,一旦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同一联系人超出第一预设次数的多次来电或短信时,表明此时有紧急情况发生,故对当前的来电或短信进行提醒,这里的提醒包括预设铃声提醒和/或振动提醒。该方法保证了对紧急来电或短信进行提醒,避免了用户在静音模式时漏接重要电话或短信的情况出现,用户体验好,可靠性高。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