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成像技术记录输电线路遭遇闪电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2814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监控产品,具体一种基于智能成像技术记录输电线路遭遇闪电的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外目前已有一些电网智能监控的初级产品原型出现,但尚在起步阶段。传统的闪电监控通过闪电定位仪进行判断闪电的方位,而实际的图片资料却少之又少,不能直观反映闪电的状态、位置。

目前,对多闪电地区输电线路闪电的监测,主要采用闪电定位仪,闪电定位仪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对雷声及电磁辐射的判断,确定闪电的距离。由于光速传播极快,所以定位仪要精确判断每一道闪电的位置会出现一定的误差,从而对后期的杆塔检测,责任归属带来不便。

为了避免此类似事故的发生,就需要开发一种更切实可靠的实时监控装置,在闪电发生时能够全面取证,精准判断以便事后研究、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成像技术记录输电线路遭遇闪电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由可见光高清相机、WIFI模块、云台、闪电定位仪、GPS模块、电池管理模块和充电模块组成,充电模块将生产的电能存储在电源管理模块中,电源管理模块给嵌入式设备供电,所述的嵌入式设备包括可见光高清相机、WIFI模块、云台、闪电定位仪和GPS模块;嵌入式设备通过串行总线与检测模块、GPS模块、电源管理模块进行通讯;检测模块通过串行总线与云台信号连接,通过网口连接WIFI模块,所述的检测模块由可见光高清相机和闪电定位仪组成。

进一步说,充电模块中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设备。

进一步说,所述可见光高清相机采用500万像素CMOS低功耗相机。

本实用新型利用闪电定位仪与成像技术判断输电线路雷击状态装置识别来实现检测;可达到三位一体精确、可视化的定位闪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主控板采用低功耗单片机3作为电源主控芯片,控制所有模块的电源开启与关闭状态。主控板使用ARM处理器4处理电网规约协议,图像数据的打包传输处理等工作。主控板的供电来自于电源管理模块(由电源管理系统6和蓄电池5组成),并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和小型风机的风光互补系统10为整个系统供电。

相机1采用500万像素CMOS低功耗相机。相机利用物体的光感成像图用来确定闪电的位置,结合闪电定位仪2来进行精确的分析判断。

通讯模块选用3G GPRS通讯模块9和基于RJ45网络接口的WIFI模块7,云台8选用普通云台。

单片机3控制检测模块、WIFI模块7、云台8、ARM处理器4和GPRS通讯模块9的电源。主控板通过RS232串口和检测模块进行通讯,通过RS485串口和GPRS通讯模块以及电源进行通讯。检测模块通过RS485串口连接云台,通过网口连接WIFI模块。

本实用新型安装于输电线路铁塔(以下简称“铁塔”)上,该产品能够实时监视闪电对输电线路的影响,对闪电做在线的前端分析。一旦发现输电线路附近的闪电,将进行距离的确定以及图像的抓拍(可选是否压缩)并标注闪电具体距离,监控中心同时会收到图像及数据信息。

其主要技术特点如下:

1.有效监视铁塔附近闪电的情况,视觉监视范围:最远3000米。

2.带有Wi-Fi和GPRS无线通信;首次安装时,通过Wi-Fi配置和校准。配置结束之后Wi-Fi关闭,并可通过GPRS无线网络配置启动Wi-Fi;

3.配有云台,云台经串口和主机连接,可进行旋转配置,预置位数量可达200个。

4.可在夜间拍照。

5.通过Wi-Fi可以查看实时视频流,GPRS无线网络下可选择传输单张高清图像。

使用本实用新型后可以极大的精确定位闪电,并留存图片资料,做为日后分析研究的绝佳素材。每年可以为供电局节约上百万资金,同时,对社会的稳定作出了有益贡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