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宠物识别功能的喂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2533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宠物识别功能的喂食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宠物设备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到一种具有宠物识别功能的喂食器。



背景技术:

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催生了我国的宠物养殖与宠物消费。对于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来说,聪明可爱的宠物已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家庭成员”之一。

从统计数据来看,养宠物的家庭每年在宠物方面花费1000-3000元的最多,其次是花费5000-10000元的家庭,花费3000-5000元的家庭和花费10000元以上的家庭分列第三第四,而花费1000元以下的家庭最少。这更能体现出宠物主对宠物的关爱和重视。

现在很多宠物主不仅仅有一只宠物,不管是出于让自己的爱宠有个伴的目的,还是自己喜欢更多爱宠陪伴,一个家庭有多只宠物的情况越来越普遍。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不同宠物的年龄不同,所需要的食物是不同的。比如,幼犬需要吃幼犬犬粮,成犬需要吃成犬犬粮;生病的宠物需要吃针对性的粮食;怀孕的宠物也需要吃孕期的食物。换句话说,不同宠物需要吃各自粮食,不能混淆。但是现在市面上的喂食产品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的多宠物识别喂食系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让每个宠物都能够吃到自己需要吃的粮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宠物识别功能的喂食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具有宠物识别功能的喂食器,包括饮食器具本体和身份标识器;所述饮食器具本体包括

一食物器具腔体,其具有若干用于盛放宠物食物的食物槽;

一中央控制模块,其用于对身份识别模块、马达传动模块、电源模块、显示模块、存储模块、按键模块进行数据的读写、分析处理,控制无线通信模块的收发和通信数据的上传和下载;

一显示模块,其用于显示移动终端的设置信息和报警信息;

一第一身份识别模块,其用于识别宠物的合法身份;

一马达传动模块,其用于翻转食物器具腔体,打开食物器具腔体的食物槽;

一第一电源模块,其用于为整个装置提供能源;

一第一存储模块,其用于存储所有身份标识器的身份数据、每个身份标识器锁对应的食物槽、以及存储宠物进食的时间和进食的频率;

一按键模块,其包括用于开机和关机的开关键、以及用于设置各种阈值的设置键;

一无线通信模块,其用于饮食器具本体与移动通信终端或云端进行数据传输和指令传输,并将存储模块存储的数据上传至云端或移动通信终端;

所述身份标识器包括

一信息处理模块,其用于对身份识别模块和存储模块进行数据的读写、分 析处理,控制无线模块的收发和通信数据的上传和下载;

一第二身份识别模块,当具有第二身份识别模块的身份标识器靠近具有第一身份识别模块的饮食器具本体时,实现身份识别;

一第二电源模块,用于为身份标识器供电;

一第二存储模块,其用于存储佩戴身份识别器的宠物的身份数据;

一用于封装上述信息处理模块、第二身份识别模块、第二电源模块和第二存储模块的识别器壳体。

上述具有宠物识别功能的喂食器还包括软件控制系统,所述软件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通信组件,其设置于饮食器具本体上,用于实现饮食器具本体与移动终端、身份标识器和云端服务系统的无线通信;

第二通信组件,其设置于身份标识器上,用于实现身份标识器与移动终端、饮食器具本体和云端服务系统的无线通信;

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用于对饮食器具本体进行数据传输和指令的下达与反馈;饮食器具本体传输过来的数据在移动终端进行分析和处理后,同步上传到云端服务系统进行更加细致的数据处理;

云端服务系统,所述云端服务系统分别与所述饮食器具本体和移动终端无线通信连接,其用于处理饮食器具本体和移动终端上传的数据,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后给出相对应的反馈指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可对宠物饮食的多少、饮食的时间段进行控制和记录以及跟踪,还能让宠物食用到针对性的口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饮食器具本体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身份识别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软件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喂食器的系统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喂食器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具有宠物识别功能的喂食器,第一部分为饮食器具本体,第二部分为身份标识器,第三部分为软件控制系统。其中,第一部分饮食器具本体和第二部分身份识别器搭配使用可以单独作为套产品进行使用,第三部分必须与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搭配才能够实现价值。

参见图1,饮食器具本体包括中央控制模块、显示模块、身份识别模块、马达传动模块、电源模块、存储模块、按键模块、无线通信模块、饮食器具腔体。

中央控制模块,使用单片机或者MCU、CPU等搭建的中央控制处理模块,用于对身份识别模块、显示模块、马达传动模块、存储模块、按键模块进行数据的读写、分析处理,控制无线模块的收发和通信数据的上传和下载。是整个系统的处理核心。

显示模块,使用但不限于液晶显示器,可以显示移动终端的设置信息,显 示报警信息。

身份识别模块,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使用RF ID、NFC、蓝牙、Zigbee等技术。当带有第二部分身份标识器的宠物靠近第一部分的喂食系统时,此集成于第一部分喂食系统内部的身份识别模块会检测到此宠物的身份信息是否是已经记录在模块内部,确定是合法宠物身份信息后,会将相关数据传送给到中央控制模块,中央控制模块会将该宠物对应的食物腔体打开,宠物就可以吃到自己该吃的粮食。

马达传动模块,接收到来自中央控制模块的指令后,将食物腔体进行转动,打开饮食器具指定的食物槽,是宠物吃到自己对应身份的食物。

电源模块,给整个系统进行供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供电方式。可以使用交流供电,也可以使用电池供电,干电池、充电电池、锂电池等都可以。

存储模块,存储多个第二部分身份识别器的身份数据,存储每个身份对应的食物槽信息,做到一一对应。同时,结合身份识别模块传递的信息,存储宠物进食的时间、进食的频率、等与器具中食物相关的数据,并可以通过中央处理模块控制无线通信模块,上传给移动通信终端或者是云端服务系统。

按键模块,开关键,用来控制此系统的开机和关机。设置键,用来进行各种限制阈值的设置。

无线通信模块,用于食物器具与移动通信终端或者云端进行数据传输和指令传输。包括但不限于蓝牙、wifi、Zigbee、移动通信3G、4G以及其他通信手段。将存储模块存储的数据实时的上传,或者在指定的时间进行传输给到云端或者移动通信终端。

食物器具腔体,腔体分为数个食物槽,具体食物槽的数量可以按照实际需 求来设计,此处不做限定。此腔体通过机械设计与马达传动模块配合,可以确保能够打开第二部分身份识别器对应食物槽。另外,不在第一部分限定范围内的身份识别器对应的食物槽是无法打开的。同步,食物器具腔体需要支持IPX7的防水等级,要能够支持在洗碗机中使用。

参见图2,身份标识器包括信息处理模块、身份识别模块、电源模块、存储模块、标识器外壳。

信息处理模块,使用单片机或者MCU、CPU等搭建的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对身份识别模块、存储模块进行数据的读写、分析处理,控制无线模块的收发和通信数据的上传和下载。是第二部分系统的处理核心。

身份识别模块,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使用RF ID、NFC、蓝牙、Zigbee等技术。当带有此模块的第二部分身份标识器的宠物靠近第一部分的喂食系统时,此集成于第二部分身份标识器的身份识别模块会将宠物的身份信息传递给到第一部分喂食系统。第一部分会根据得到的信息检测该宠物信息是否是已经记录在自己系统内部,确定是合法宠物身份信息后,会将相关数据传送给到中央控制模块,中央控制模块会将该宠物对应的食物腔体打开,宠物就可以吃到自己该吃的粮食。

电源模块,给整个系统进行供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供电方式。可以使用电池供电,纽扣电池、干电池、充电电池、锂电池等都可以。推荐使用纽扣电池。

存储模块,存储佩戴第二部分身份识别器之宠物的身份数据。

参见图3,软件控制系统分为四部分。

一部分烧录在第一部分食物器具本体当中,通过中央控制模块来对其他几 个模块进行控制和数据信息的传递和处理。

一部分烧录在第二部分身份识别器当中,通过信息处理模块对其他模块进行控制和数据信息的传递和处理。

一部分是移动终端的应用软件,分为安卓版本和IOS版本。通过无线通讯与食物器具进行连接,进行数据传输和指令下达与反馈。通过它可以对宠物的种类、年龄、性别、食物种类进行设定,将第一部分的食物槽与第二部分的身份识别器进行绑定,将每个食物槽与每个身份识别器进行一一对应。还可以进行解绑设定,同时,还可以对食物器具上传过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且同步上传到云端进行更加细致的数据处理。

一部分是云端服务系统。具备移动无线通讯的食物器具可以直接将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云端数据进行直接处理之后,下发给到移动通信终端。具备蓝牙、RF ID、NFC等移动通信终端可以直接连接食物器具终端的。

如图4和图5,移动通信终端通过手机应用软件获取数据后,将数据上传到云端,云端数据进行直接处理之后,下发给到移动通信终端。具备近距离无线通讯(比如wifi、Zigbee等)的食物器具,会通过家庭内部局域网将数据上传到通信网络,从而上传数据至云端,云端数据进行直接处理之后,下发给到移动通信终端。同时,云端服务系统会对宠物一段时间的所有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同步与其他宠物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给到宠物主对于自己宠物饮食的建议,并制定出饮食计划,从而统计宠物每天计划的达成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 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