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置电源的耳内式助听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4626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置电源的耳内式助听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助听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外置可充电式电源结构的耳内式助听器。



背景技术:

助听器 (hearing aid) 是有助于听力残疾者改善听觉障碍,进而提高与他人会话交际能力的设备、装置和仪器等。

助听器根据外形的不同,分为耳背式助听器、耳内式助听器和盒式助听器等。其中耳内式助听器一般情况下机器佩戴在用户耳道内,而耳背式助听器则佩戴在耳朵背部。

耳内式助听器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CN201520418670所揭示的耳内式助听器所示,由于耳内式助听器的特殊佩戴方式,其机器体积相对较小,助听器的供电方式一般采用不可充电的锌空气电池作为助听器的供电电源。锌空气电池为一次性电池,当其电量耗电完成后,无法利用充电的方式对其进行循环使用。该供电方式主要存在问题在于:(1)用户使用成本高,一般锌空气电池的电量可供助听器工作5-7天,其价格并不廉价。长期使用,将增加用户的经济负担;(2)电池储存时间短,锌空气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与空气接触后,将产生化学反应,从而使电池电量慢慢减少。则锌空气电池不宜较长时间储存,造成用户购买的不便;(3)电池更换操作不便捷,锌空气电池尺寸较小,对于年纪较大的用户来讲,更换电池的操作十分麻烦,不利于用户体验;(4)对环境具有危害性,由于锌空气电池不可循环使用,丢弃后,其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泄露,对环境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外置电源的耳内式助听器,采用外置可充电式电源结构实现耳内式助听器供电的方案替代传统的采用锌空气电池供电来实现助听器的供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外置电源的耳内式助听器,包括:第一壳体,设置在该第一壳体内的声源输入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及授话模块,第二壳体,设置在该第二壳体内的蓄电池、电源管理模块,设置在第二壳体上的电源显示模块,以及连接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导线;所述第一壳体设有麦克风口及喇叭口,所述声源输入模块设置在麦克风口处,其输出端连接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授话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授话模块设置在喇叭口处,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一充电接口,所述蓄电池的充电端连接该充电接口,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至少包括:充电管理单元、电池保护单元及稳压单元,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与蓄电池双向连接对蓄电池的输入、输出进行监控管理,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电源显示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壳体的蓄电池通过电源管理模块并经连接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导线分别为第二壳体的声源输入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及授话模块提供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一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串接在蓄电池的输出端并设置在第二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一拉线,所述拉线一端设置在第一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一导管,所述导管包覆住该导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声源输入模块为麦克风。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授话模块为动铁喇叭或动圈喇叭。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蓄电池为锂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源显示模块为LED指示灯。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蓄电池替代传统的锌空气电池作为耳内式助听器供电电源,电池可循环充电使用,使用方便,降低电池成本,且未产生额外的电池废弃物,进而对保护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且蓄电池采用可充电的锂电池,体积小,戴上具有助听器主体的第一壳体后,其第二壳体可置于耳后,不影响穿戴。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实施例中耳内式助听器的外观示意图一;

图2所示为实施例中耳内式助听器的外观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置电源的耳内式助听器,包括:第一壳体10,设置在该第一壳体10内的麦克风(未示出)、信号处理模块(未示出)及授话模块(未示出),第二壳体20,设置在该第二壳体20内的蓄电池(未示出)、电源管理模块(未示出),设置在第二壳体20上的LED指示灯50、电源开关60及充电接口40,连接在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的导线(未示出),以及包覆住该导线的导管30;所述第一壳体10设有麦克风口101、喇叭口102及拉线103,所述麦克风设置在麦克风口101处,其输出端连接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授话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授话模块设置在喇叭口102处,所述蓄电池的充电端连接该充电接口40,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至少包括:充电管理单元、电池保护单元及稳压单元,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与蓄电池双向连接对蓄电池的输入、输出进行监控管理,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电源显示模块的输入端,所述蓄电池通过电源管理模块并经连接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导线分别为第二壳体的麦克风、信号处理模块及授话模块提供电源,电源开关60串接在蓄电池的输出端。

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的外形是根据使用者的耳道的形状大小定制的,使使用者戴上后感觉舒适。

本实施例中,麦克风作为声源输入模块,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用音频电感线圈替代。

本实施例中,授话模块为动铁喇叭,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用动圈喇叭替代。

本实施例中,蓄电池为可充电的锂电池,锂电池体积小,容量大。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壳体10上设置一拉线103,用于将戴入耳中的第一壳体10拉出。

本实施例中,信号处理模块为现有技术中用于助听器内对声音信号进行放大、滤杂波等的处理器,在此就不进行展开。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至少包括:充电管理单元、电池保护单元及稳压单元,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与蓄电池双向连接对蓄电池的输入、输出进行监控管理。充电管理单元、电池保护单元及稳压单元均为现有技术,可分别用充电管理芯片、电池保护芯片与稳压芯片设置在相应的电路中实现,其电路的连接方式均为现有技术,是该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轻易掌握和实现的,在此就不对其进行详细展开描述。

本实施例中,LED指示灯作为电量显示模块,其具有体积小、耗能低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蓄电池替代传统的锌空气电池作为耳内式助听器供电电源,电池可循环充电使用,使用方便,降低电池成本,且未产生额外的电池废弃物,进而对保护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且蓄电池采用可充电的锂电池,体积小,戴上具有助听器主体的第一壳体10后,其第二壳体20可置于耳后,不影响穿戴。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