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的插头、插座和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5370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耳机的插头、插座和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文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指一种耳机的插头、一种耳机的插座和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耳机的标准有很多,按照插入孔尺寸区分主要有2.5MM和3.5MM两种;按照有无MIC区分主要有3段式和4段式两种。最主要的区别是存在两种国际标准,即:欧标耳机(如图2所示)和美标耳机(如图1所示),欧标耳机和美标耳机的区别是MIC和GND的位置不同,一种实现方式为:

耳机插头原理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两种标准的耳机的两个声道,即插头本体的最前端和次前端分别为“L”左声道连接区域101和“R”右声道连接区域102,其位置是一致的,区别只是麦克风MIC连接区域103与地线GND连接区域104的位置颠倒。

耳机插座原理示意图如图3所示。插座本体内部的弹片通过和主板不同的电气定义连接,来实现不同标准的耳机插入。其中,“L”左声道连接部201和“R”右声道连接部202的电气连接固定,即:“R”右声道连接部202连接到主板的“R”右声道,“L”左声道连接部201连接到主板的“L”左声道。第一弹片301和第二弹片302连接到主板的“MIC”或者“GND”;即:在第一弹片301连接到“MIC”时,第二弹片302就连接“GND”;在第一弹片301连接到“GND”时,第二弹片302就连接“MIC”。

移动终端上无论插入欧标耳机还是美标耳机,都能实现“耳机自动识别”的功能,实现原理简单,即:先通过检测电路判断是哪种标准的耳机,再相应的去控制若干个开关电路或者芯片,将耳机插座上的“GNG”地信号和“MIC”麦克信号进行相互转换,使耳机上的“GND”地信号和“MIC”麦克信号正确的与系统的信号正确连接。

然而,通过硬件上增加芯片开关、辅以软件配合的方式来实现欧美标不同标准耳机类型的识别,在硬件布局、成本上都会有相应的增加,且开关电路的加入也会引起部分性能的下降,还影响用户体验感受。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耳机的插头和耳机的插座,插头插入插座内可通过旋转插头的方式来实现欧标耳机、美标耳机的兼容识别,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并可保证产生性能、提升用户体验感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的插头,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外侧壁面上包括有沿轴线方向间隔布置的麦克风MIC连接区域和地线GND连接区域,且所述麦克风MIC连接区域和所述地线GND连接区域在周向上均以非环形方式布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本体的外侧壁面上还包括有沿轴线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声道连接区域和第二声道连接区域,且所述第一声道连接区域和所述第二声道连接区域与所述麦克风MIC连接区域和所述地线GND连接区域在轴向上也相互间隔。

可选地,所述第一声道连接区域、所述第二声道连接区域、所述麦克风MIC连接区域和所述地线GND连接区域中的一个、所述麦克风MIC连接区域和所述地线GND连接区域中的另一个自所述第一本体的插入端侧向所述第一本体的连线端侧依次布置。

可选地,所述麦克风MIC连接区域和所述地线GND连接区域的弧度均为π/4。

可选地,所述第一声道连接区域为“L”左声道连接区域,第二声道连接区域为“R”右声道连接区域。

可选地,所述第一声道连接区域和所述第二声道连接区域在周向上均以环形方式布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耳机的插座,包括具有插孔的第二本体,所述插孔的内部包括有沿轴线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环形区域和第二环形区域,且所述第一环形区域和所述第二环形区域内沿周向均相间隔地设置有地线GND连接部和麦克风MIC连接部。

可选地,所述插孔的内部还包括沿轴线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声道连接部和第二声道连接部,所述第一声道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声道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环形区域和所述第二环形区域在轴向上也相互间隔。

可选地,所述第一声道连接部、所述第二声道连接部、所述第一环形区域和所述第二环形区域自所述插孔的孔底侧向所述插孔的孔口侧依次布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声道连接部、所述第二声道连接部、所述地线GND连接部和所述麦克风MIC连接部均为弹片。

可选地,所述第一声道连接部为“L”左声道连接部、所述第二声道连接部为“R”右声道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耳机的插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的插头,插头插入耳机的插座内可通过旋转插头的方式来实现欧标耳机、美标耳机的兼容识别,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并可保证产生性能、提升用户体验感受。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相关技术中美式耳机的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欧式耳机的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相关技术中耳机的插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美式耳机的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美式耳机的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耳机的插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第一环形区域或第二环形区域的一横截面的剖面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1“L”左声道连接区域,102“R”右声道连接区域,103麦克风MIC连接区域103,104地线GND连接区域,201“L”左声道连接部,202“R”右声道连接部,301第一弹片,302第二弹片。

图4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第一本体,11麦克风MIC连接区域,12地线GND连接区域,13第一声道连接区域,14第二声道连接区域,2第二本体,21地线GND连接部,22麦克风MIC连接部,23第一声道连接部,24第二声道连接部,25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耳机的插头、耳机的插座和移动终端,图1、图2、图4和图5中的黑色区域为电隔离区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的插头,如图4和图5所示,包括第一本体1,第一本体1的外侧壁面上包括有沿轴线方向间隔布置的麦克风MIC连接区域11和地线GND连接区域12,且麦克风MIC连接区域11和地线GND连接区域12在周向上均以非环形方式布置。

本申请提供的耳机的插头,插头插入耳机的插座内可通过旋转插头的方式来实现欧标耳机、美标耳机的兼容识别,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并可保证产生性能、提升用户体验感受。

可选地,第一本体1的外侧壁面上还包括有沿轴线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声道连接区域13和第二声道连接区域14,且第一声道连接区域13和第二声道连接区域14与麦克风MIC连接区域11和地线GND连接区域12在轴向上也相互间隔,避免第一声道连接区域13、第二声道连接区域14、麦克风MIC连接区域11和地线GND连接区域12任意之间电连接而影响耳机正常使用。

可选地,第一声道连接区域13、第二声道连接区域14、麦克风MIC连接区域11和地线GND连接区域12中的一个、麦克风MIC连接区域11和地线GND连接区域12中的另一个自第一本体1的插入端侧向第一本体1的连线端侧依次布置。

可选地,第一声道连接区域13为“L”左声道连接区域,第二声道连接区域14为“R”右声道连接区域。

可选地,第一声道连接区域13和第二声道连接区域14在周向上均以环形方式布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的插座,如图6所示,用于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耳机的插头配合使用,包括具有插孔25的第二本体2,插孔25的内部包括有沿轴线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环形区域和第二环形区域,且第一环形区域和第二环形区域内沿周向均相间隔地设置有地线GND连接部21和麦克风MIC连接部22(如图7所示);第一环形区域内的地线GND连接部21和麦克风MIC连接部22分别对应于欧标耳机的地线GND连接区域12和美标耳机的麦克风MIC连接区域,第二环形区域内的地线GND连接部21和麦克风MIC连接部22分别对应于美标耳机的地线GND连接区域12和欧标耳机的麦克风MIC连接区域,即插座上形成与欧标耳机配合的第一位置和与美标耳机配合的第二位置。这样,在插头插入插座内时,无论两种耳机中的哪一种,通过旋转插头至两位置中对应的一个就可与插座正确连接。插入欧标耳机时插头旋转至第一位置、插入美标耳机时插头旋转至第二位置。

当然,也可以将插头的横截面设计成椭圆形、矩形等结构,通过拔出旋转设定角度后再插入到插孔内的方式来实现对应连接,也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但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较好地,插座上和插头上还对应设置有用于正确匹配位置的图形标识,这样就可快速的实现插座和两种插头的对应连接。

可选地,插孔25的内部还包括沿轴线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声道连接部23和第二声道连接部24,第一声道连接部23和第二声道连接部24与第一环形区域和第二环形区域在轴向上也相互间隔。

可选地,第一声道连接部23、第二声道连接部24、地线GND连接部21和麦克风MIC连接部22均设置为弹片,以保证与插头紧实连接、防止出现连接虚电等问题。

可选地,第一声道连接部23、第二声道连接部24、第一环形区域和第二环形区域自插孔25的孔底侧向插孔25的孔口侧依次布置。

可选地,第一声道连接部23为“L”左声道连接部、第二声道连接部24为“R”右声道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的插头,通过对相关技术中的麦克风MIC连接区域和地线GND连接区域进行分割,保留约四分之一圆环面积有电气特性,这样在旋转过程中,大概有二分之一圆周的旋转量程可以实现耳机功能,另外二分之一旋转量程适用于另外一种标准耳机。当然,该分割长度或者面积,并不限于上述描述中的约四分之一圆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的插座,在第一环形区域的同一横截面上,同时对称设置有麦克风MIC连接部和地线GND连接部的弹片。当然,该弹片位置不限于上述描述中的对称设置方式,或者处于同一横截面(如图7所示),也可以是在第一环形区域的不同横截面上(图中未示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图中未示出),包括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耳机的插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不增加成本、不牺牲系统性能的前提下,通过手动旋转耳机的插头,即可轻松实现欧标和美标两种耳机的兼容识别。

并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插头可以和相关技术中的耳机插座配套使用,兼容性也很好。

可选地,移动终端为手机、平板、电脑、MP3或MP4等。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对于美标耳机,当插入耳机后,如果耳机的插头的麦克风MIC连接区域和耳机插座的第一环形区域内的麦克风MIC连接部没有相接触,则通过手动旋转耳机插头,直至麦克风MIC连接区域和耳机插座的麦克风MIC连接部相接触,此时,耳机插头的地线GND连接区域会和耳机插座的地线GND连接部相接触,无论如何旋转,耳机插头的“R”右声道连接区域和“L”左声道连接区域都是分别和耳机插座的“R”右声道连接部和L”左声道连接部相接触的。从而实现了美标耳机的插入实现。

欧标耳机的插入实现方式与美标耳机的插入实现方式相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手动旋转耳机插头,即可轻松实现欧标和美标两种耳机的兼容识别。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的插头,插头插入耳机的插座内可通过旋转插头的方式来实现欧标耳机、美标耳机的兼容识别,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并可保证产生性能、提升用户体验感受。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