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摄像头的防曝光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8202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用摄像头的防曝光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矿用摄像头一般都是在摄像孔的周围布设若干红外灯,以实现在黑暗环境下获取图像。现有技术中的摄像头通常会由于红外灯过于靠近摄像孔而导致图像曝光。若红外灯远离摄像孔,又会由于亮度不够而导致图像拍摄不清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保证摄像孔光线充足又能够避免红外灯干涉摄像孔而导致图像曝光的矿用摄像头的防曝光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用摄像头的防曝光机构,该矿用摄像头的防曝光机构包括:用于遮挡光线的挡光海绵,以及用于固定所述挡光海绵的定位海绵;其中,所述挡光海绵呈中空且开口设置,所述海绵套于摄像孔上,且海绵的第一端口抵接于摄像头的玻璃镜面上,所述海绵的第二端口抵接与所述摄像孔的安装面上;所述定位海绵的内侧壁与所述挡光海绵的外侧壁相抵接,所述定位海绵的外侧壁还与所述红外灯和/或矿用摄像头的内壁相抵接,以夹持固定所述定位海绵。

优选地,所述挡光海绵为黑色的挡光海绵。

优选地,所述定位海绵为黑色的定位海绵。

优选地,所述定位海绵呈弧形设置,且该定位海绵位于所述红外灯与所述挡光海绵之间,且所述定位海绵一侧与所述红外灯相抵接,另一侧与所述挡光海绵相抵接。

优选地,所述定位海绵的第一端面与所述摄像头的玻璃镜面相抵接,所述定位海绵的第二端面与所述摄像孔的安装平面相抵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矿用摄像头的防曝光机构,该防曝光机构通过在摄像孔套上挡光海绵,该挡光海绵能够遮挡红外灯发出的光线,以避免光线干涉摄像孔而导致获取的图像曝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矿用摄像头的防曝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用摄像头的防曝光机构。

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矿用摄像头的防曝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矿用摄像头的防曝光机构。该矿用摄像头的防曝光机构包括:挡光海绵1及定位海绵2。其中,挡光海绵1呈中空且开口设置,挡光海绵1套于摄像孔3上,且海绵的第一端口抵接于摄像头的玻璃镜面4上,海绵的第二端口抵接于摄像孔3的安装面上;定位海绵2的内侧壁与挡光海绵1的外侧壁相抵接,定位海绵2的外侧壁还与红外灯5和/或矿用摄像头的内壁相抵接,以夹持固定定位海绵2。

应当说明的是,矿用摄像头的摄像孔3一般位于车载摄像头的中心位置的下方。红外灯5一般设置三个,且三个红外灯5呈弧形分布在摄像孔3的上方位置。玻璃镜片覆盖在车载摄像头上。为避免红外灯5散发出来的光干涉摄像孔3获取图像,导致图像曝光,在本实施例中,利用挡光海绵1抵挡红外光,避免红外光干涉摄像孔3正常工作。

挡光海绵1用于遮挡光线的挡光海绵1。为避免挡光海绵1干涉摄像孔3获取图像,在本实施例中,挡光海绵1的中空位置正对着摄像孔3。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光从缝隙进入摄像孔3中,在本实施例中,挡光海绵1的第一端口抵接在玻璃镜片上,且挡光海绵1的第二端口抵接在摄像孔3的安装面上,以避免漏光缝隙出现。

定位海绵2用于固定挡光海绵1的定位海绵2。由于矿用摄像头的摄像孔3位于车载摄像头的中心位置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挡光海绵1的厚度足以与摄像头的内壁相抵接。因此,定位海绵2呈弧形设置,且该定位海绵2位于红外灯5与挡光海绵1之间,且定位海绵2一侧与红外灯5相抵接,另一侧与挡光海绵1相抵接。进一步地,为了加强定位海绵2的挡光效果,定位海绵2的第一端面与摄像头的玻璃镜面4相抵接,定位海绵2的第二端面与摄像孔3的安装平面相抵接。

更进一步地,为了增强挡光效果,挡光海绵1为黑色的挡光海绵1。同理,定位海绵2也为黑色的定位海绵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矿用摄像头的防曝光机构,该防曝光机构通过在摄像孔3套上挡光海绵1,该挡光海绵1能够遮挡红外灯5发出的光线,以避免光线干涉摄像孔3而导致获取的图像曝光。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 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