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型客机的机载娱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7643阅读:11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用于大客飞机的机载娱乐系统,尤其涉及对机载娱乐系统的数据处理。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乘客出行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便捷与快速,对乘坐时的舒适感的需求日益明显,尤其是对于乘坐飞机这种比较特殊的交通工具。因飞机起飞后无法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使乘客在乘坐飞机时对娱乐系统的要求日益迫切。为此,近年来很多机型的飞机已经开始安装了可供乘客休闲使用的娱乐系统。

目前,市面上的机载娱乐系统大多只能满足乘客简单的音、视频娱乐功能,不仅设备重量、体积较大,同时还有设备数量较多、舱内布线复杂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布线简单且功能多样化的新型机载娱乐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已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针对大型客机的机载娱乐系统,优化了由于数据交换设备与乘客终端设备相分离导致的复杂的布线问题,同时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大型客机内部的基于以太网的数据交换网络拓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大型客机的机载娱乐系统,包含媒体服务器1和位于客舱内各个座椅上的座椅显示单元4,客舱被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内的各座椅显示单元4通过采用“菊花链”的网络拓扑结构依次相连,与媒体服务器1首尾相连组成闭合回路;

所述媒体服务器1通过VLAN设定来区分隔离不同区域的座椅显示单元4,并通过RSTP协议生成整个机载娱乐系统的网络拓扑,接收座椅显示单元4发出的点播信息并将相关内容反馈给座椅显示单元4。

进一步,所述媒体服务器1还与客舱核心系统存在交联关系。

进一步,所述媒体服务器1传输给客舱核心系统的信息包括预录音频信息、登机音乐,并与客舱核心系统中客舱控制终端有数据通信;同时接收客舱核心系统发来的旅客广播、外景监视视频信息、飞行状态信息、导航数据、客舱失压信号。

进一步,所述媒体服务器1与客舱核心系统分别设有离散量I/O接口。

进一步,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型客机的机载娱乐系统还包含吊装显示单元7,所述吊装显示单元7用于显示由媒体服务器1从客舱核心系统中客舱控制终端接收到的视频信息。

进一步,所述吊装显示单元7与媒体服务器分别设有百兆以太网接口。

进一步,所述媒体服务器1与座椅显示单元4分别设有千兆以太网接口。

进一步,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型客机的机载娱乐系统还包含电源控制单元2,所述媒体服务器1还用于在接收到客舱核心系统发出的失压信号时对电源控制单元2的输出进行控制,以及对电源控制单元2上报的日志进行管理,提供对电源控制单元的工作状态的查询功能。

进一步,所述媒体服务器1与电源控制单元分别设有离散量I/O接口和百兆以太网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传统的机载娱乐系统的数据交换和乘客终端设备作为飞机内部的两个独立的设备进行装配,而本实用新型通过以太网交换模块和乘客娱乐终端设备的整合,减少了机内线缆的走线数量,减轻了线路巡检时的难度;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布线简单,缩短了检修时更换设备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机载娱乐系统架构框图。

图中,1、媒体服务器,2电源控制单元,3、座椅电源盒,4、座椅显示单元,5、乘客电源插座,6、电源指示灯,7、吊装显示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

参照说明附图1,本实施例以C919飞机为例进行机载娱乐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系统架构设计、系统内部数据通讯网络设计等几部分。

1)系统架构设计

一种用于大型客机的机载娱乐系统的主要功能有音视频组播、音视频点播、机上游戏、空中商城、电子航图、机外风景观赏、乘客电源、乘客呼叫、媒体内容加载与更新、系统软件加载与更新、娱乐系统健康管理与维护等功能。

一种用于大型客机的机载娱乐系统可以包含但不限于:媒体服务器1、电源控制单元2、座椅电源盒3、座椅显示单元4、乘客电源插座5、电源指示灯6、吊装显示单元7等多个部件组成。

媒体服务器1是整个机载娱乐系统的核心,控制机载娱乐系统内外部的数据通讯及音视频娱乐内容的分发。媒体服务器1与客舱核心系统存在交联关系。媒体服务器1传输给客舱核心系统的信息包括预录音频信息、登机音乐等,并与客舱核心系统中客舱控制终端(Control Management Terminal)有数据通信;同时能接收客舱核心系统发来的旅客广播(音频)、外景监视视频信息、飞行状态信息、导航数据、客舱失压信号等数据。其中客舱核心系统与机载娱乐系统是完全独立的系统,负责客舱内各系统及设备之间的数据通讯。

媒体服务器1还负责机载娱乐系统内部各部件间的通信,包括对源控制单元2、座椅电源盒3、座椅显示单元4、吊装显示单元7的开机检测;收集上传到媒体服务器1的源控制单元2、座椅电源盒3、座椅显示单元4、吊装显示单元7的日志文件;对源控制单元2、座椅电源盒3、座椅显示单元4、吊装显示单元7的固件升级、内部软件更新的上传下载、媒体文件更新、将ARINC429信号经过处理转换成以太网数据传送给相应下级部件、对全系统产生的日志文件进行汇总并定期上传等。

同时,媒体服务器1自带有多个千/百兆自适应以太网接口,完成数据交联通讯,传送飞行数据信息、控制命令、音视频数据分发等多种任务。在CPU控制下实现对多路硬线输入信号、多路离散输入信号及来自航电核心系统的ARINC429数据的处理,实现对采集的信号、数据进行上传及分发功能。

电源控制单元2、座椅电源盒3、乘客电源插座5与电源指示灯6构成了机载娱乐系统的电源控制子系统。

电源控制单元2是机载娱乐系统电源控制子系统的核心部件,主要功能是将飞机电网电力经过功率管理与分配,通过4个独立的通道为娱乐系统供电,输出为115V/(360-800)Hz三相交流电。

座椅电源盒3是机载娱乐系统中为座椅显示单元4及乘客电源插座5提供电源的设备。座椅电源盒3集成在座椅内,为每组座椅的乘客电源插座5提供110V/60H交流电源,为座椅显示单元4提供28V直流电源,同时为电源指示灯6提供5V直流电源。

乘客电源插座5是电源子系统的终端设备,可兼容至少170个国家的插头,为乘客提供110V/60H交流电源。同时,乘客电源插座5还具备儿童锁功能,可防止儿童将手指或导电物体插入造成触电。

电源指示灯6用于指示乘客电源插座5的实用情况。电源指示灯6亮时,表示乘客电源插座5正在使用。

在每个乘客的座椅上都有一个座椅显示单元4,乘客可以通过多点触摸屏来操作座椅显示单元4,进行娱乐体验。座椅显示单元4提供一个有绳手柄接口,一个耳机接口(可以选择性的安装在座椅臂上)。座椅显示单元4的多媒体数据通过以太网从服务器上下载到本地存储设备中。包括:游戏、影音、3D导航地图及信息发布的信息等。

吊装显示单元7是机载娱乐系统的重要部件之一,乘客可以通过吊装显示单元7收看登机预录广播以及娱乐信息。它从媒体服务器1获取视频信息,通过百兆以太网进行传输,乘务员可以通过客舱控制终端选择播放内容。吊装显示单元7在不使用的时候需要收缩至墙壁内,因此吊装显示单元7内部具有一个收放装置,该装置由框架,转轴以及相应的电力系统构成。在起飞以及降落的过程中,由于飞机穿越大气层会造成强烈的震动,因此为保证安全,吊装显示单元7在起飞以及降落前需要收缩至墙壁内,以防止强烈震动对其造成损害,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收缩功能出现意外将会造成无法预测的影响。同时,在吊装显示单元7正常工作的过程中,为了获得最好的可视效果,其倾斜角度必须严格控制。因此,吊装显示单元7的结构必须保证大量次数的正常工作不会出现差错,收缩过程平稳安全,以及收缩角度精确无偏差。且,由于起飞降落时的震动较为强烈,该结构必须杜绝震动可能造成的松动滑落等现象。

2)系统内部数据通讯网络设计

参见图1,机载娱乐系统内部数据通讯主要包括媒体服务器1和座椅显示单元4之间的千兆网络连接、媒体服务器1和电源控制单元2之间的百兆以太网络连接及系统硬线连接。

一种较佳的选择是将客舱分为4个区域,头等舱与经济舱各占两个区域,媒体服务器具有多路千/百兆自适应以太网口,如图1所示,每个区域内的各座椅显示单元4通过采用“菊花链”的网络拓扑结构依次相连,与媒体服务器1首尾相连组成闭合回路,即媒体服务器的输出端连接到每一区域的第一台座椅显示单元的输入端,第一台座椅显示单元的输出端的连接到第二台座椅显示单元的输入端,以次类推,最后一台座椅显示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到媒体服务器的输入端,每个区域的座椅显示单元与媒体服务器之间组成闭合回路。

媒体服务器1与座椅显示单元4内部均具有独立的以太网交换模块,支持三层网络交换功能,并支持IGMP、SNMP、RSTP、LLDP、TCP、IP、UDP、HTTP等协议。媒体服务器1通过VLAN设定来区分隔离不同区域的座椅显示单元4,并可通过RSTP协议快速生成整个娱乐系统的网络拓扑,抑制广播风暴,避免每个区域中以太网环路的单点故障,且可通过以太网将网络拓扑图发送给客舱管理终端(CMT)。

媒体服务单元1与电源控制单元2之间采用百兆以太网进行通讯,在媒体服务器1中集成了查询服务,可以查询电源控制单元2的工作状态,包括自检、电源输出、软件版本、纠错等。

媒体服务器1可处理并传输多路系统硬线信号。系统硬件架构中,具有8路硬线离散输入信号。这8路硬线离散输入信号是由外部系统客舱核心系统(CCS)输出,媒体服务器1接入CPU作为事件触发,然后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以响应事件。同时,媒体服务器1具有10路离散量输出信号,发送给舱内的两台电源控制单元2,传递从客舱核心系统接收到的失压信号,并对电源控制单元2的4路输出进行控制。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