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联网通信网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8153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联网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物联网通信网关。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

物联网网关,作为一个新的名词,在未来的物联网时代将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将成为连接感知网络与传统通信网络的纽带。作为网关设备,物联网网关可以实现感知网络与通信网络,以及不同类型感知网络之间的协议转换.既可以实现广域互联.也可以实现局域互联。此外物联网网关还需要具备设备管理功能,运营商通过物联网网关设备可以管理底层的各感知节点,了解各节点的相关信息,并实现远程控制。图l示意性地给出了以物联网网关构建的物联网典型拓扑。

通信网络在使用时往往会出现网络不稳定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信网络往往是采取多线路的方案来解决,但是多线路的通信网络在切换时,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物联网通信网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物联网通信网关,包括:通信网络线、信号检测器、通信网络闭合开关、网络接入器、无线信号接收发送模块、远程处理器、调节器,所述的通信网络线为多条通信线路,每条通信网络线线路信号类别不同,所述的信号检测器安装在通信网络线上,所述的通信网络闭合开关安装在通信网络线上,通信网络闭合开关位于信号检测器的后方,通信网络闭合开关与信号检测器一一对应,所述的网络接入器与多条通信网络线同时连接,所述的远程处理器通过无线信号接收发送模块分别与信号检测器、通信网络闭合开关连接,所述的调节器安装在远程处理器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调节器为手动调节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远程处理器上设置有一数字显示屏。

进一步的,所述的远程处理器上设置有一信息储存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结构简单、功能齐全;

2.操作容易、使用方便;

3.自动切换线路、手动调节、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容易、使用效果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通信网络线;2-信号检测器;3-通信网络闭合开关;4-网络接入器;5- 无线信号接收发送模块;6-远程处理器;7-调节器;8-数字显示屏;9-信息储存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的一种物联网通信网关,包括:通信网络线1、信号检测器2、通信网络闭合开关3、网络接入器4、无线信号接收发送模块5、远程处理器6、调节器7,所述的通信网络线1 为多条通信线路,每条通信网络线1线路信号类别不同,所述的信号检测器2安装在通信网络线1上,所述的通信网络闭合开关3安装在通信网络线1上,通信网络闭合开关3位于信号检测器2的后方,通信网络闭合开关3与信号检测器2一一对应,所述的网络接入器4与多条通信网络线1同时连接,所述的远程处理器4通过无线信号接收发送模块5分别与信号检测器2、通信网络闭合开关3连接,所述的调节器7安装在远程处理器6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调节器7为手动调节器。人工手动调节故障率低,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的远程处理器6上设置有一数字显示屏8。数字显示屏8可将信号的强度量化,便于使用者了解信息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远程处理器6上设置有一信息储存器9。信息储存器9可将信号强度进行记录,便于后期的使用与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优点: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物联网通信网关,首先通过设置多条通信网络线1,来接入多线路的网络,并且在每条通信网络线1上设置信号检测器2、通信网络闭合开关3,在通过无线信号接收发送模块5将信号检测器2、通信网络闭合开关3与远程处理器6连接,信号检测器2对通信网络线1中的信号强度进行检测,且多个信号检测器2 中不能同时检测,只能有且只有一个信号检测器2进行检测,检测后的信号强度的信息发送给远程处理器6,远程处理器6通过调节器7控制的需求的信号强度,进行比较,当信号强度足够时,远程处理器6将打开对应的通信网络闭合开关3,将该通信网络线1接通网络接入器4,当不符合要求时,则下一个信号检测器2进行检测,依次类推,当都没达到要求,人工控制调节器7下调信号强度要求,至找到最强信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