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模组及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9493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影像模组及无人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领域,特别是一种影像模组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航拍飞行器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以旋翼无人机为主,旋翼无人机的工作原理是依靠电机驱动螺旋桨提供升力,悬浮于空中进行拍摄。

为了满足拍摄高清照片或录制高清视频的要求,影像模组需要设置减震结构,从而避免影像装置(如:相机或摄像机等)出现抖动,影响拍摄效果。然而,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影像模组的震动问题,将影像模组的结构设计的十分复杂,导致无人机的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影像模组及无人机,旨在简化无人机影像模组的安装结构,在满足减震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无人机的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影像模组包括:第一固定板,包括底板和分设于所述底板两侧并向上延伸的支撑柱;第二固定板,固设于所述支撑柱的顶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若干第一安装通孔;以及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影像装置,所述安装支架对应所述第一安装通孔设有若干第二安装通孔,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之间设有减震球以将所述安装支架挂接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一挂接板,其上设有所述第二安装通孔;以及两安装凸耳,间隔设于所述挂接板的两侧、并向下延伸设置,所述安装凸耳设有轴孔,所述影像装置对应所述轴孔设有转轴。

优选地,所述转轴包括转动部和与所述转动部连接的导入部,所述导入部在远离所述转动部的方向上设有自上向下倾斜设置的导向斜面。

优选地,所述轴孔外侧的安装凸耳上还设有多个沿圆形轨迹间隔分布的定位孔;所述影像装置对应所述定位孔设有定位卡块,以使所述影像装置可转动并定位至不同角度。

优选地,所述减震球包括:减震球本体;设于所述减震球本体的两侧的止挡部,以及分别连接一所述止挡部并向背离所述减震球本体的方向延伸两延伸端,一所述延伸端穿设所述第一安装通孔,以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另一所述延伸端穿设所述第二安装通孔,以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支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有安装缺口;以及影像模组,所述影像模组底板的形状与所述安装缺口适配以盖合所述安装缺口,并将所述影像模组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其中

所述影像模组包括:第一固定板,包括底板和分设于所述底板两侧并向上延伸的支撑柱;第二固定板,固设于所述支撑柱的顶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若干第一安装通孔;以及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影像装置,所述安装支架对应所述第一安装通孔设有若干第二安装通孔,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之间设有减震球以将所述安装支架挂接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无人机还包括避障装置,所述避障装置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

优选地,所述无人机还包括旋翼动力组件,所述机身为中空的长方体状,且所述机身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为镂空的,所述旋翼动力组件设置于所述机身内部。

优选地,所述机身的镂空面积占机身总面积的比例为80%-93%。

优选地,所述机身底部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有可收放支脚,所述可收放支脚包括与所述容纳槽铰接的转动部和用于支撑所述机身的支脚部,所述支脚部与所述容纳槽卡接以收容于所述容纳槽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影像模组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安装支架,其中,所述安装支架用于固定安装影像装置,安装有影像装置的安装支架通过减震球挂接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下方,从而能够避免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的震动影响影像装置的拍摄效果。具体地,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若干第一安装通孔,所述安装支架对应所述第一安装通孔设有若干第二安装通孔,所述减震球穿设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从而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板,本实用新型简化了影像模组的安装过程,降低了无人机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无人机机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影像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安装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影像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减震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影像模组及具有该影像模组的无人机,所述影像模组的安装过程十分简单,大幅降低了无人机的生产成本。

请参照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影像模组100,包括:第一固定板110,第二固定板120以及安装支架130,其中,第二固定板120用于挂接安装支架130,安装支架130用于安装相机、摄像机等影像装置140,第一固定板110用于支撑第二固定板120,进而形成挂接安装支架130的空间。具体地,所述第一固定板110包括底板111和分设于所述底板111两侧并向上延伸的支撑柱112;所述第二固定板120固设于所述支撑柱112的顶部,具体地,所述支撑柱112从所述底板111向上延伸形成,所述支撑柱112内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二固定板120对应向下延伸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内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支撑柱112的螺纹孔为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柱的螺纹孔为盲孔。所述第二支撑柱与所述支撑柱112同轴且均为圆筒状,且所述支撑柱112的直径大于第二支撑柱,以使所述第二支撑柱可以部分伸入到所述支撑柱112的螺纹孔内,对应地,所述第二支撑柱设有止挡组件,所述止挡组件可以是从所述第二支撑柱周向延伸形成的环形凸台,也可以是若干沿第二支撑柱轴向设置的止挡条,以防止第二支撑柱过于伸入到支撑柱112内。所述第二固定板120上设有若干第一安装通孔;所述安装支架130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10和第二固定板120之间,所述安装支架130上设有影像装置140,所述安装支架130对应所述第一安装通孔设有若干第二安装通孔131a,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131a之间设有减震球150以将所述安装支架130挂接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120的下方。

具体地,请继续参照图3,所述安装支架130包括一挂接板131,以及设于所述挂接板131的两侧、并向下延伸设置的安装凸耳132。其中,所述第二安装通孔131a设有三个,且在所述挂接板131上呈三角形分布,因此,挂接板131与第一固定板120之间的稳固性更好,能够更好地防止影像模组100震动。所述安装凸耳132设有轴孔132a,所述影像装置140对应所述轴孔132a设有转轴141,当所述影像装置140与安装支架130安装固定后,所述影像装置140能够在所述安装支架130上转动进而改变拍摄角度。

所述挂接板131包括一矩形板和一弧形板,所述矩形板呈倾斜设置,所述矩形板靠近所述弧形板的一端设置有走线孔131b。所述矩形板和所述弧形板一体成型设置,相对挂接后的影像装置,所述矩形板位于所述影像装置的上方,所述弧形板位于所述影像装置的后方,所述弧形板的侧面向后延伸形成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之间通过一安装台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安装台共同构成一个走线位131c,柔性电路板通过走线孔131b和走线位131c实现影像模组的通讯/供电。所述矩形板先向下延伸、再沿背离矩形板的方向延伸形成两个侧面的安装台,三个所述安装台上各设置有一第二安装通孔131a,且三个所述安装台上的第二安装通孔131a构成等腰三角形或正三角形,如此,挂接板131与第一固定板120固定后更为稳固。所述弧形板背离所述矩形板一边向外延伸并与两支撑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影像模组100将安装有影像装置140的安装支架130通过减震球150挂接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120的下方,从而能够避免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的震动影响影像装置140的拍摄效果。此外,所述第二固定板120上设有若干第一安装通孔,所述安装支架130对应所述第一安装通孔设有若干第二安装通孔131a,所述减震球150穿设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131a,从而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支架130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20,所述影像模组100的安装过程简单、便捷,大幅降低了无人机的生产成本。

请仍参照图2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所述影像装置140更容易与所述安装支架130安装固定,所述转轴141包括转动部141a和与所述转动部141a连接的导入部141b,所述导入部141b在远离所述转动部141a的方向上设有自上向下倾斜设置的导向斜面,如此,影像装置140的转轴141更容易插入所述安装凸耳132的轴孔132a。

请参照图3和图4,考虑到影像模组100拍摄的过程中,影像装置140需要改变拍摄角度,从而获得最佳的拍摄画面,本实用新型在轴孔132a外侧的安装凸耳132上还设有定位孔132b,所述定位孔132b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定位孔132b在所述安装凸耳132上沿圆形轨迹、呈放射状间隔分布,所述影像装置140的两侧对应所述定位孔132b各设有一定位卡块142,以使所述影像装置140可转动并定位至不同角度,如此,所述影像装置140的定位卡块142可以在安装凸耳132的不同定位孔132b之间转动,当定位卡块142与不同的定位孔132b卡接固定后,影像装置140可以转动至不同的角度,进而拍摄到不同角度的画面。

请仍参照图2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减震球150更容易装入所述挂接板131和第二固定板120,所述减震球150包括:呈空心球体设置的减震球本体151;设于所述减震球本体151的两侧的止挡部152,以及分别连接一所述止挡部152并向背离所述减震球本体151的方向延伸两延伸端153,其中,所述减震球本体151上侧的止挡部152与所述减震球本体151之间形成供第二固定板120固定连接的上安装卡位;所述减震球本体151下侧的止挡部152与所述减震球本体151之间形成供挂接板131固定连接的下安装卡位。

现结合图5对本实施例中减震球150方便安装的原理做进一步说明,因为止挡部152的两侧设有延伸端153,因此上安装卡位与第二固定板120的第一安装通孔固定时,以及下安装卡位与挂接板131的第二安装通孔131a固定时,延伸端153起到了引导止挡部152穿出安装通孔(第一安装通孔与第二安装通孔131a的统称)的作用,进而将第二固定板120固定在减震球150的上安装卡位,挂接板131固定在减震球150的下安装卡位,最终完成挂接板131与第二固定板120的固定连接。整个安装过程只需要对减震球150施加压力,将减震球150压入所述挂接板131和第二固定板120即可,延伸端153能够起到导向定位作用,使得安装卡位更容易(上安装卡位和下安装卡位的统称)进入安装通孔,如此,影像模组100的安装过程更为简单、方便。

请继续参照图5,作为一种优选方式,为了使得所述延伸端153更容易进入所述安装通孔,所述延伸端153在远离所述止挡部152的方向上外径呈渐缩设置,如此,当所述减震球150插入所述安装通孔时,所述延伸端153更容易进入所述安装通孔,从而使得减震球150与挂接板131及第二固定板120的安装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无人机,所述无人机设有所述影像模组100,所述影像模组100的具体结构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现结合图1对所述无人机影像模组100的安装过程做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无人机的机身200设有安装槽210,所述安装槽210设有安装缺口;所述底板111的形状与所述安装缺口适配以盖合所述安装缺口,并将所述影像模组100固定于所述安装槽210内,其中底板111与安装槽210底部的安装缺口形状适配,影像装置140的摄像头于所述安装槽210的侧边的缺口露出,从而满足拍摄的要求。所述影像模组100与所述安装槽210的固定是通过底板111与安装槽210底部缺口的卡接固定实现的,因此安装过程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无人机的安装效率。容易想到地,为了增强影像模组100的固定强度,除了底板111与安装槽210的卡接固定外,还可以设置螺钉进一步固定底板111和安装槽210。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出的无人机,请参照图1,为了降低无人机的重量,延长无人机的续航能力,无人机的机身200为中空的长方体状,且所述机身2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为镂空的,所述无人机的旋翼动力组件设置于所述机身200内部。具体地,所述机身200呈扁平长方体,机身2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对应设置成镂空结构,机身200上表面和机身200下表面的边沿通过间隔设置的加强板连接固定。一方面,所述镂空结构的机身200可以减轻无人机重量;另一方面,对于机身200内部设置旋翼动力组件的无人机,机身200需要满足空气流通的要求,因此,无人机的机身200表面呈镂空设置。当所述机身200表面的镂空面积与整个无人机的机身200面积比为80%-93%时,所述无人机的续航能力、空气流通效果最佳。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请仍参照图1,考虑到无人机落地后,机身200直接与地面接触会对机身200造成磨损,因此本实施中,所述无人机的机身200底部设有可收放的支脚。具体地,所述机身200底部设有容纳槽220,所述容纳槽220内设有所述可收放支脚,所述可收放支脚包括与所述容纳槽220铰接的转动部141a和用于支撑所述机身200的支脚部,所述支脚部与所述容纳槽220卡接以收容于所述容纳槽220内。当所述无人机飞行时,所述支脚部收容于所述容纳槽220内,并与所述容纳槽220卡接固定;当所述无人机落地时,所述支脚部伸出所述容纳槽220,从而避免机身200与地面接触,有效地避免了机身200底部受到磨损。

本实施例提出的无人机在机身200的四个周侧面设有至少一个避障装置300,从而实现无人机的避障功能,所述避障装置300可以为红外避障装置、超声波避障装置或视觉测距避障装置等,本实施例中,所述避障装置300设有四个,间隔分设在所述机身200的周侧面,且所述避障装置300均为红外避障装置。具体地,所述无人机机身200的四个周侧面各设有一个安装孔位230,所述避障装置300的红外线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于所述安装孔位230穿出,一方面,安装孔位230对所述避障装置300具有于限位作用;另一方面,安装孔位230供红外探头穿出,使得红外探头能够顺利地进行红外线的发射和收集,进而确定是否存在障碍物以及障碍物的位置。其中,一个侧面的避障装置300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板120的上方,与所述影像模组100一体设置,共同安装到安装槽210内。

本实用新型无人机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无人机还设有光流定位装置。具体地,请参照如图1,所述多个旋翼动力组件安装位置的中心设有一容置腔240,容置腔240具有一可拆卸的底盖,所述光流定位装置设于所述容置腔240内。

具体地,所述光流定位装置包括并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为所述无人机的主控板,执行控制无人机飞行、定位等功能。所述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之间通过减震球150固定连接,进而,能够满足光流定位装置的减震要求,使得光流定位装置实现精确的定位悬停和平稳飞行。本实施例中,所述减振球的结构如图5所示,如此,能够便于减震球插入所述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上的安装通孔,方便光流定位装置的组装,当然,若减震球使用现有技术中一般结构的减震球,也应当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