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防盗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8037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智能防盗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防盗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家居设备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市面上出现了各种智能门,智能门集合了各种不同的智能防盗功能,例如指纹、人脸、语音等识别功能,通常采用无线电对各种防盗功能进行无线遥控操作,但无线电容易受到干扰,导致智能功能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防盗门,用以解决现有智能防盗门的无线遥控操作容易受到干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防盗门,所述防盗门包括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有瞳孔扫描仪和摄像头,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有智能门锁、智能报警器和电动机,所述电动机上连接有齿轮齿条机构,所述PLC控制器与无线传输模块连接,其中,所述无线传输模块包括封装于PCB板上的蓝牙芯片组、滤波器以及晶体振荡器,所述PCB板上集成有电源接口、PIOs接口、UART接口、PCM接口、I2C接口以及天线接口,所述天线接口连接有天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PCB板上集成有提供工作电压的VBAT后备电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接口连接有提供工作电压的外部稳压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晶体振荡器为温度补偿晶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波器为带通滤波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蓝牙芯片组的RF电路与PCB板上的数字模拟电路分离且靠近天线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带有蓝牙芯片的无线传输模块,利用蓝牙的跳频技术,在无线遥控操作防盗门的智能功能时可以很好的防止其他信号干扰。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无线传输模块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智能化防盗门,包括智能门锁、智能报警器、无线传输模块、PLC控制器、摄像头和瞳孔扫描仪;PLC控制器与无线传输模块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有瞳孔扫描仪和摄像头,PLC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有智能门锁、智能报警器和电动机,电动机上连接有齿轮齿条机构,无线传输模块通过无线与遥控器或智能手机连接,实现遥控操作,PLC控制器用于控制整个智能开关防盗门运作;PLC控制器与无线传输模块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有瞳孔扫描仪和摄像头,摄像头可显示来访者的图像新型,瞳孔扫描仪用于扫描人体瞳孔,控制开关门,PLC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有智能门锁、智能报警器和电动机,电动机上连接有齿轮齿条机构;智能报警器内设有火警报警器和防盗报警器。

如图2所示,无线传输模块包括封装于PCB板(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上的蓝牙芯片组、滤波器以及晶体振荡器,PCB板上集成有电源接口、PIOs接口(Programming Input Output,可编程输入输出接口)、UART接口(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 Transmitter,通用型异步接收及发送接口)、PCM接口(Pulse Code Modulation,脉冲编码调制接口)、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接口以及天线接口,天线接口连接有天线。其中,UART接口用来与HCI(Host Control Interface)控制器传输数据和控制信号,PCM接口用来传输数字音频。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PCB板上集成有提供工作电压(VDD)的VBAT后备电池,电源接口连接有提供工作电压的外部稳压器,其中VBAT后备电池为主要供电电源,工作电压可以由VBAT后备电池提供或者由3.3V~4.2V的外部稳压器提供,在深度睡眠模式下的待机电流为118μA;为了控制和管理电源,PCB上还集成了一个LDO(Low Dropout Regulator,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供电模式和DCDC供电模式的转换调节器,其中LDO模式是从VBAT后备电池提供1.8V的电压,LDO模式为优先选择的供电模式。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晶体振荡器为温度补偿晶振,其振荡频率为26MHz;滤波器为带通滤波器,其频段为2.402G~2.480G。该蓝牙无线传输模块的射频输入阻抗为50ohms,射频发射功率为4dBm,最大数据传输率为3Mbps,灵敏度为-89dBm@0.1%BER。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