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基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8635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通信基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信基站。



背景技术:

传统的通信基站一般设置在塔状物件或柱状物件上。因此,传统的通信基站一般暴露在自然环境中。

由于通信基站一般都包括通信电路等电路器件,因此这些器件很容易受到雨水等的侵袭。严重时会导致这些电路器件损坏。

此时,通信基站则无法正常工作。

故,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基站,其能防止通信电路受潮,从而有利于延长通信基站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通信基站,所述通信基站包括:箱体;通信电路,所述通信电路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天线,所述天线与所述通信电路相连,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箱体外;其中,所述箱体包括:主箱体,所述主箱体上设置有窗口;窗板,所述窗板的形状与所述窗口的形状对应,所述窗板设置在所述窗口处,所述窗板与所述主箱体通过铰链连接;第一防水构件;第二防水构件;其中,所述第一防水构件盖设在所述第二防水构件之上,并覆盖所述窗板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主箱体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防水构件设置在所述主箱体的第一边缘部与所述窗板的第二边缘部之间的间隙处。

在上述通信基站中,所述第一防水构件包括:第一柔性板体,所述第一柔性板体覆盖所述间隙;第一肋条;第二肋条;其中,所述第一肋条和所述第二肋条设置在所述第一柔性板体朝向所述窗板的表面上。

在上述通信基站中,所述主箱体上设置有第一扣槽,所述第一扣槽用于与所述第一肋条相卡设;所述窗板上设置有第二扣槽,所述第二扣槽用于与所述第二肋条相卡设。

在上述通信基站中,所述第一扣槽的横截面的形状和面积与所述第一肋条的横截面的形状和面积对应;所述第二扣槽的横截面的形状和面积与所述第二肋条的横截面的形状和面积对应。

在上述通信基站中,所述第一肋条所对应的直线与所述第二肋条所对应的直线平行;所述第一扣槽所对应的直线与所述第二扣槽所对应的直线平行。

在上述通信基站中,所述第二防水构件包括:第二柔性板体,所述第二柔性板体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间隙处;第三肋条;第四肋条;其中,所述第三肋条和所述第四肋条设置在所述第二柔性板体的同一表面上。

在上述通信基站中,所述主箱体上设置有第三扣槽,所述第三扣槽用于与所述第三肋条相卡设;所述窗板上设置有第四扣槽,所述第四扣槽用于与所述第四肋条相卡设。

在上述通信基站中,所述第三扣槽的横截面的形状和面积与所述第三肋条的横截面的形状和面积对应;所述第四扣槽的横截面的形状和面积与所述第四肋条的横截面的形状和面积对应。

在上述通信基站中,所述第三扣槽设置在所述箱体朝向所述窗板的侧面上,所述第四扣槽设置在所述窗板朝向所述箱体的侧面上。

在上述通信基站中,所述第三肋条所对应的直线与所述第四肋条所对应的直线平行;所述第三扣槽所对应的直线与所述第四扣槽所对应的直线平行。

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能防止通信电路受潮,从而有利于延长通信基站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通信基站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通信基站中主箱体、窗板、第一防水构件和第二防水构件的结构关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通信基站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通信基站中主箱体、窗板、第一防水构件和第二防水构件的结构关系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通信基站包括箱体、通信电路102、天线101。所述通信电路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天线与所述通信电路相连。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箱体外。

其中,所述箱体包括主箱体103、窗板104、第一防水构件201、第二防水构件202。

所述主箱体上设置有窗口。

所述窗板的形状与所述窗口的形状对应,所述窗板设置在所述窗口处,所述窗板与所述主箱体通过铰链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防水构件盖设在所述第二防水构件之上,并覆盖所述窗板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主箱体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防水构件设置在所述主箱体的第一边缘部与所述窗板的第二边缘部之间的间隙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通信基站中,所述第一防水构件包括第一柔性板体2011、第一肋条2012、第二肋条2013。

所述第一柔性板体覆盖所述间隙。

其中,所述第一肋条和所述第二肋条设置在所述第一柔性板体朝向所述窗板的表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通信基站中,所述主箱体上设置有第一扣槽,所述第一扣槽用于与所述第一肋条相卡设。

所述窗板上设置有第二扣槽,所述第二扣槽用于与所述第二肋条相卡设。

在本实用新型的通信基站中,所述第一扣槽的横截面的形状和面积与所述第一肋条的横截面的形状和面积对应。

所述第二扣槽的横截面的形状和面积与所述第二肋条的横截面的形状和面积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通信基站中,所述第一肋条所对应的直线与所述第二肋条所对应的直线平行。

所述第一扣槽所对应的直线与所述第二扣槽所对应的直线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通信基站中,所述第二防水构件包括第二柔性板体2021、第三肋条2022、第四肋条2023。

所述第二柔性板体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间隙处。

其中,所述第三肋条和所述第四肋条设置在所述第二柔性板体的同一表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通信基站中,所述主箱体上设置有第三扣槽,所述第三扣槽用于与所述第三肋条相卡设。

所述窗板上设置有第四扣槽,所述第四扣槽用于与所述第四肋条相卡设。

在本实用新型的通信基站中,所述第三扣槽的横截面的形状和面积与所述第三肋条的横截面的形状和面积对应。

所述第四扣槽的横截面的形状和面积与所述第四肋条的横截面的形状和面积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通信基站中,所述第三扣槽设置在所述箱体朝向所述窗板的侧面上,所述第四扣槽设置在所述窗板朝向所述箱体的侧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通信基站中,所述第三肋条所对应的直线与所述第四肋条所对应的直线平行。

所述第三扣槽所对应的直线与所述第四扣槽所对应的直线平行。

所述第一柔性板体所对应的材料和所述第二柔性板体所对应的材料均为橡胶。

本实用新型的通信基站还包括冷凝管、冷却构件、除湿构件,所述冷凝管、所述冷却构件和所述除湿构件均设置在所述箱体内。

所述冷凝管与所述冷却构件连接,所述冷却构件用于吸收所述冷凝管的热量,以使所述冷凝管保持预定温度,所述冷凝管用于接收所述箱体内的水汽,并对所述水汽进行冷却,以使所述水汽转化为水。所述除湿构件用于吸收所述水。

具体地,所述冷凝管包括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所述第一末端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从所述第一末端向四周发散延伸,所述延伸部设置在所述通信电路上。所述冷凝管用于在所述通信电路产生热量时接收所述箱体内由所述热量驱动的所述水汽。所述第二末端与所述除湿构件相连。所述除湿构件内设置有除湿颗粒。

所述除湿颗粒是由石灰、氯化钙、氧化铝、活性炭中的至少一者制成的颗粒。所述除湿颗粒之间的间隙还填充有除湿纤维条组合,所述除湿纤维条组合包括至少两除湿纤维条,至少两所述除湿纤维条扭合为一体。

所述冷却构件为管状,所述冷却构件套接在所述冷凝管的至少一部分的外表面。

所述冷凝管与所述冷却构件对应的部位的内壁设置有冷凝筋条和/或冷凝网,所述冷凝筋条竖立于所述冷凝管与所述冷却构件对应的部位的所述内壁,至少两所述冷凝筋条交错设置在所述内壁上。所述冷凝筋条和所述冷凝网均用于增大所述冷凝管与所述水汽接触的面积,以加快对所述水汽进行冷却的速度。所述冷凝网卡设在所述冷凝管内,所述冷凝管内还设置有卡设部,所述卡设部用于对所述冷凝网进行卡设。

所述冷却构件与所述冷凝管之间的间隙填充有导热胶。

所述冷凝管的内壁设置有褶皱阵列,所述褶皱阵列包括至少两个褶皱,至少两个所述褶皱沿所述冷凝管的长度方向以阵列的形式排列。所述褶皱为环状,所述褶皱沿所述冷凝管的中心轴线环绕设置在所述冷凝管内。所述褶皱包括倒钩部,所述倒钩部的指向与所述水汽的流动方向相反。

所述倒钩部用于增加所述冷凝管与所述水汽的接触面积。

所述冷凝装置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的顶面设置有开孔,所述冷凝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开孔处。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通信电路的上方,所述冷凝管用于通过所述盖体接收所述水汽。

所述冷凝管的所述第二末端处设置有喷头。

所述喷头包括一环状基座,所述环状基座与所述冷凝管的所述第二末端相扣合。所述环状基座的中部设置有一喷管,所述喷管的第三末端与所述环状基座的内侧面相连。所述喷管的第四末端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喷管的横截面的直径自所述第三末端至所述第四末端逐渐递减。这样有利于加快气体从所述出气口排出时的速度。

所述出气口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均涂覆有疏水材料层。

所述出气口的横截面的直径处于0.2毫米至1.4毫米的范围内。例如,所述直径为0.2毫米、0.3毫米、0.4毫米、0.5毫米、0.6毫米、0.7毫米、0.8毫米、0.9毫米、1毫米、1.0毫米、1.1毫米、1.2毫米、1.3毫米、1.4毫米。

所述喷管的所述出气口指向所述除湿构件。所述出气口用于将所述水提供给所述除湿构件。所述除湿构件用于吸收所述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能防止通信电路受潮,从而有利于延长通信基站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