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套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8547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耳套式耳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套式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耳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根据耳机佩戴方式可分为头戴式耳机、入耳式耳机以及耳挂式耳机。目前,入耳式耳机包括耳机主体以及设于耳机主体外侧的耳套,使用时将耳机主体塞入耳道内,并且,耳套紧贴于耳道上,阻隔外界杂音。但是,现有的入耳式耳机整体体积较大,无法适应不同人群,通用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套式耳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入耳式耳机整体体积过大、通用性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耳套式耳机,包括耳套以及耳机组件,所述耳套包括前腔体以及连接于所述前腔体的后腔体,所述前腔体具有柔性,所述后腔体具有容置所述耳机组件的容置空腔,所述前腔体具有用于供所述耳机组件出音的散音空腔,所述散音空腔连通于所述容置空腔,所述前腔体随不同使用者的耳道轮廓发生形变而相互适配。

具体地,所述前腔体呈半球形,所述前腔体上开设有散音口,所述前腔体通过中空管套连接于所述后腔体。

进一步地,还包括收缩环带,所述收缩环带套设于所述中空管套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前腔体远离所述后腔体的端部内设有可发生形变的金属环带。

具体地,所述耳机组件包括喇叭、喇叭座、内盖体以及外盖体,所述内盖体设于所述后腔体内,所述喇叭座盖设于所述内盖体上,并围合形成容置所述喇叭的容置空间,所述外盖体设于所述后腔体的外侧,并通过卡扣结构连接于所述内盖体。

具体地,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若干设于所述外盖体朝向所述内盖体的一侧上的卡扣以及开设于所述内盖体上的卡接孔,所述卡扣穿过所述后腔体,并卡接于对应的所述卡接孔。

具体地,所述喇叭座上开设有散音孔结构。

进一步地,还包括海绵套,所述海绵套盖设于所述喇叭座的外侧。

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垫,所述支撑垫设于所述喇叭与所述外盖体之间。

或者,所述外盖体上开设有散音口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套式耳机,包括耳套以及耳机组件。耳套包括前腔体和后腔体,前腔体连接于后腔体,前腔体具有柔性,前腔体具有用于供耳机组件出音的散音空腔,后腔体具有容置空腔,容置空腔连通于散音空腔,并且,将耳机组件设置于容置空腔内,耳机组件功放的外音则通过散音空腔传递至人耳内。这样,避免了耳机组件设于耳套的外侧,减小了耳套式耳机的整体体积,同时,将耳套的前腔体戴入耳道内,利用前腔体具有柔性的特点,可适应于不同人群的耳道轮廓,提高其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套式耳机的剖面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套式耳机的另一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组件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顶、底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请参考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套式耳机包括耳套1以及耳机组件2。耳套1包括前腔体11以及连接于前腔体11的后腔体12,前腔体11具有柔性,例如,可采用硅胶等材质支撑,后腔体12具有容置耳机组件2的容置空腔121,前腔体11具有用于供耳机组件2出音的散音空腔111,该散音空腔111连通于容置空腔121,前腔体11可根据不同使用者的耳道轮廓发生形变而相互适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套式耳机,包括耳套1以及耳机组件2。耳套1包括前腔体11和后腔体12,前腔体11连接于后腔体12,前腔体11具有柔性,前腔体11具有用于供耳机组件2出音的散音空腔111,后腔体12具有容置空腔121,容置空腔121连通于散音空腔111,并且,将耳机组件2设置于容置空腔121内,耳机组件2功放的外音则通过散音空腔111传递至人耳内。这样,避免了耳机组件2设于耳套1的外侧,减小了耳套式耳机的整体体积,同时,将耳套1的前腔体11戴入耳道内,利用前腔体11具有柔性的特点,可适应于不同人群的耳道,提高其通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耳套1可仅前腔体11具有柔性,也可整体具有柔性,即后腔体12也具有柔性。

具体地,请参考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前腔体11呈半球形,前腔体11上开设有散音口112,耳机组件2功放出的声音通过散音口112传递至人耳内。前腔体11通过中空管套13连接于后腔体12,即中空管套13为过渡连接段。请参考图3,这里,还提供耳套式耳机的另一种佩戴方式,将前腔体11远离后腔体12的一端以中空管套13为对折线,朝向后腔体12翻折,并且,让散音口112穿过后腔体12,最终,前腔体11的内侧壁朝外,将后腔体12包裹住,即整个后腔体12在前腔体11内,此时,将翻折后的前腔体11戴于耳道处,耳机组件2则将功放的声音直接传递至人耳内。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耳机组件2从散音空腔111与容置空腔121的连通处滑脱出至后腔体12,在中空管套13的外侧套设有收缩环带14,收缩环带14的作用防止中空管套13外扩。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在前腔体11远离后腔体12的端部内设有可发生形变的金属环带15,例如,金属环带15可为铝扎环带,这里,前腔体11远离后腔体12的端部为前腔体11具有散音口112的端部。通过调整金属环带15的形状来改变前腔体11的散音口112的外形,形成挂耳结构,以适应不同的人群。

具体地,请参考图1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耳机组件2包括喇叭21、喇叭座22、内盖体23、外盖体24。该喇叭21通过外部直接接线或者蓝牙传输的方式,启动或关闭该喇叭21。内盖体23设于后腔体12内,具体地,内盖体23通过热熔超声工艺被缝合于后腔体12内。将喇叭座22盖设于内盖体23上,喇叭21盖与内盖体23围合形成容置空间,将喇叭21安装于该容置空间内。外盖体24设于后腔体12的外侧,并通过卡扣结构连接于内盖体23。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卡扣结构包括若干设于外盖体24朝向内盖体23的一侧上的卡扣241以及开设于内盖体23上的卡接孔231。将卡扣241穿过后腔体12,并卡接于对应的卡接孔231内。优选地,请参考图5,在本实施例中,外盖体24呈圆形,内盖体23也呈圆形,在外盖体24上设有三个卡扣241,各卡扣241外盖体24的圆心为中心点,呈等间距周向排列,同样地,在内盖体23对应的位置设有三个卡接孔231。当然,也可在外盖体24上开设卡接孔231,在内盖体23上设置卡扣241,同样地可将外盖体24和内盖体23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请参考1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在喇叭座22上开设有散音孔结构221,喇叭21通过该散音孔结构221将声音传递至前腔体11的散音空腔111内。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散音孔结构221为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圆形通孔。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喇叭21的低频音效,在喇叭座22的外侧设有一海绵套25,利用海绵套25将散音孔结构221,以获得低频音效效果。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垫26,该支撑垫26设于喇叭21与外盖体24之间,用于填充多余的空间,防止喇叭21在容置空间内滑动。

或者,图中未示,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另一种的佩戴方式,当在外盖体24上开设散音口结构(图中未示)时,调整喇叭21在容置空间内的摆放方向,使得由外盖体24上的散音口结构出音,此时,将后腔体12戴入耳道内,前腔体11的外侧则封堵在耳道孔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