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设备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92315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网络设备管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网络设备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工具,一旦网络状态出现异常,就会影响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一些经营型企业,日常处理的各种数据、流程、沟通等都是基于网络来实现的,一旦网络瘫痪,整个公司的运营就会跟着瘫痪,从而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并且,网络自身也比较脆弱,特别是局域网,在受到病毒的攻击或者网络处于持续使用的状况下,很容易导致整网瘫痪,比如:常见的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欺骗、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欺骗、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欺骗、广播风暴、网络环路等等。为了解决局域网的这些问题,各种网络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传统的网络解决方案都是采用集中管理设备+能够被集中管理设备监控和管理的处于局域网内的所有网元(如交换机、路由器、AP(Wireless Access Point,无线访问接入点)等)的模式,来实现对局域网内所有网元的集中管理和统一维护。然而,传统的网络解决方案中各集中管理设备只能管理本局域网内的所有网元,应用范围较窄。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解决传统网络解决方案中各集中管理设备只能管理本局域网内的所有网元的问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管理方法。

一种网络设备管理方法,由网络中的网元执行,包括:

获取集中管理设备的IP地址;

根据所述IP地址与所述集中管理设备建立适用于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的传输通道;其中,所述传输通道能够经过路由器;

通过所述传输通道接收来自所述集中管理设备的控制报文并进行相应操作,且向所述集中管理设备发送报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集中管理设备的IP地址的步骤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受控信息;

根据所述受控信息判定用户指定受控于集中管理设备时,获取所述集中管理设备的IP地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IP地址与所述集中管理设备建立适用于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的传输通道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IP地址向所述集中管理设备发送符合所述无连接的传输协议的第一报文;其中,所述第一报文至少能够使所述集中管理设备识别出所述网元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

判断接收到来自所述集中管理设备的符合所述无连接的传输协议的第一确认报文时,确认与所述集中管理设备建立了所述传输通道;其中,所述第一确认报文用于代表所述集中管理设备已经接收到了所述第一报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所述传输通道接收来自所述集中管理设备的控制报文并进行相应操作,且向所述集中管理设备发送报文的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传输通道向所述集中管理设备发送第二报文;其中,所述第二报文包括所述网元的配置信息;

判断通过所述传输通道接收到来自所述集中管理设备的第二确认报文且状态机处于下线状态时,将状态机切换至上线状态;其中,当所述状态机切换至所述上线状态后,所述网元之后再次发送更新配置信息后的所述第二报文后,则无需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二确认报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判断通过所述传输通道接收到来自所述集中管理设备的第二确认报文且状态机处于下线状态时,将状态机切换至上线状态的步骤之后,通过所述传输通道接收来自所述集中管理设备的控制报文并进行相应操作,且向所述集中管理设备发送报文的步骤还包括:

判断通过所述传输通道接收到来自所述集中管理设备的控制报文后,根据所述控制报文执行相关配置操作;

通过所述传输通道向所述集中管理设备发送更新配置信息后的所述第二报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连接的传输协议为用户数据报协议。

一种网络设备管理方法,由网络中的集中管理设备执行,包括:

在网元的请求下与所述网元建立符合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的传输通道;其中,所述传输通道能够经过路由器;

通过所述传输通道向所述网元发送控制报文,并接收来自所述网元的报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网元的请求下与所述网元建立符合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的传输通道的步骤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网元的符合所述无连接的传输协议的第一报文;其中,所述第一报文至少能够使所述集中管理设备识别出所述网元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

向所述网元发送符合所述无连接的传输协议的第一确认报文,以与所述网元建立所述传输通道;其中,所述第一确认报文用于代表所述集中管理设备已经接收到了所述第一报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所述传输通道向所述网元发送控制报文,并接收来自所述网元的报文的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传输通道接收来自所述网元的第二报文;其中,所述第二报文包括所述网元的配置信息;

解析所述第二报文,并将解析出的所述配置信息加入至网元数据库中;其中,所述网元数据库包括受控于所述集中管理设备的所有网元的配置信息;

通过所述传输通道向所述网元发送第二确认报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通过所述传输通道向所述网元发送第二确认报文的步骤之后,通过所述传输通道向所述网元发送控制报文,并接收来自所述网元的报文的步骤还包括:

判断网络管理员要对网元进行配置时,获取网络管理员对所述网元设置的新的配置信息;

通过所述传输通道向所述网元发送包括所述新的配置信息的控制报文。

上述网络设备管理方法具有的有益效果为:在该网络设备管理方法中,网元获取到集中管理设备的IP地址后,根据该IP地址与集中管理设备建立适用于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的传输通道,且该传输通道能够经过路由器,故网元与集中管理设备即使不在同一局域网依然能够正常通信。之后,网元通过该传输通道接收来自集中管理设备的控制报文并进行相应操作,且向集中管理设备发送报文,从而使得集中管理设备能够对网元进行管理。因此,上述网络设备管理方法通过采用无连接的传输协议的传输通道,解除了网元和集中管理设备在地理位置上的束缚,使得一台集中管理设备可以管理多地的局域网,节约了设备成本,也不需要更多的网络管理员,节约了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管理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管理方法中步骤S100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流程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管理方法中步骤S200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流程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管理方法中步骤S300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流程图;

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管理方法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流程图;

图6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图6所示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管理方法中步骤S400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流程图;

图8为图6所示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管理方法中步骤S500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流程图;

图9为图6所示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管理方法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管理方法,由网络中的网元执行。其中,网元是网络管理中可以监视和管理的最小单位,例如交换机、路由器、AP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管理方法包括以下内容,请参考图1。

步骤S100.获取集中管理设备的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地址。

其中,集中管理设备是集网络集中监控、事故预警、管理、维护功能于一体的高效专用运维管理网络系统,在网络故障或中断时通过管理通道对网络进行管理和维护,从而无需网络管理员到现场对网络设备进行直接干预。

另外,网元获取了集中管理设备的IP地址后,代表该网元将期望受控于该集中管理设备。集中管理设备的IP地址可以由用户输入至网元,也可以是网元根据用户的指示自行在网络中获取集中管理设备的IP地址。

步骤S200.根据IP地址与集中管理设备建立适用于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的传输通道。其中,该传输通道能够经过路由器。

本发明实施例中,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是指传输数据之前源端和终端不建立连接,源端直接将数据发送至网络中。传输通道能够经过路由器,代表该传输通道能够跨越局域网进行数据传输,即能够穿过网关。具体的,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可以为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协议,这时,网元与集中管理设备建立的传输通道为UDP通道。

在该步骤中,由于网元已经知道了集中管理设备的IP地址且上述传输通道采用无连接的传输协议,因此网元可以根据该IP地址并利用该无连接的传输协议与集中管理设备进行通信,以使得集中管理设备知晓将要对该网元进行管理,并建立上述传输通道,之后集中管理设备与网元即可利用该传输通道相互传输数据,并且,发送端每次发送数据时无需建立与接收端的连接即可直接发送。另外,由于上述传输通道能够穿越网关,因此即使网元与集中管理设备不在同一个局域网内,两者之间仍然能够正常传输数据,从而实现了跨三层及以上集中管理网元的目的。

步骤S300.通过上述传输通道接收来自集中管理设备的控制报文并进行相应操作,且向集中管理设备发送报文。

该步骤中,网元接收到控制报文后,即可在集中管理设备的控制下进行相应操作,例如更改相关配置信息。并且,网元可以向集中管理设备反馈信息,以使得集中管理设备能够及时知晓网元的实时状态,便于进行统一管理。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网络设备管理方法,通过采用符合无连接的传输协议的传输通道,解除了网元和集中管理设备在地理位置上的束缚,使得一台集中管理设备可以管理多地的局域网,节约了设备成本,也不需要更多的网络管理员,节约了人力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00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以下内容,请参考图2。

步骤S110.接收用户输入的受控信息。

其中,受控信息能够指示该网元是否受控于集中管理设备,换言之,网元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信息来决定是否接受集中管理设备的控制。由于互联网内有不止一台集中管理设备,为了防止非法的集中管理设备获取公司网络信息或恶意攻击,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与集中管理设备建立通信的主动权在网元。网元可以选择是否接受集中管理设备的管理,接受了管理后也可以随时自主断开和集中管理设备的连接。

步骤S120.根据受控信息判定用户指定受控于集中管理设备时,获取集中管理设备的IP地址。

由于可能存在多台集中管理设备,因此,用户可以通过配置集中管理设备的IP地址,来控制网元选择接受哪一台集中管理设备的管理,并且可以只接受一台集中管理设备的管理或者同时接受多台集中管理设备的管理。

具体的,步骤S120可以包括以下内容,请参考图5。

步骤S121.根据受控信息判断用户是否指定受控于集中管理设备,若是,执行步骤S122,否则结束操作。

步骤S122.获取集中管理设备的IP地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00包括以下内容,请参考图3。

步骤S210.根据上述IP地址向集中管理设备发送符合无连接的传输协议的第一报文。其中,第一报文至少能够使集中管理设备识别出网元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

当集中管理设备识别出网元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后,即可与网元相互传输数据。具体的,第一报文可以为满足UDP协议的Hello报文,其具体内容可以包括:网元的名字、MAC地址、设备型号、密钥等。

步骤S220.判断接收到来自集中管理设备的符合无连接的传输协议的第一确认报文时,确认与集中管理设备建立了传输通道。其中,第一确认报文用于代表集中管理设备已经接收到了第一报文。

当集中管理设备接收到第一报文后,即可知晓该网元已经选择接受该集中管理设备的管理。当该集中管理设备发送了第一确认报文后,则代表传输通道成功建立。

具体的,步骤S220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以下内容,请继续参考图5。

步骤S221.判断是否接收到来自集中管理设备的符合无连接的传输协议的第一确认报文,若是,执行步骤S300包括的内容;否则,结束操作。

当网元没有接收到第一确认报文时,可能集中管理设备不存在,或者集中管理设备的IP地址有误,也或者出现了其他突发的意外情况。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先发送第一报文,并检测是否收到第一确认报文的方式,能够尽早发现网络故障,从而避免网络故障的进一步恶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00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以下内容,请参考图4。

步骤S310.通过传输通道向集中管理设备发送第二报文。其中,第二报文包括网元的配置信息。

具体的,第二报文可以为满足上述无连接的传输协议的join报文,具体内容可以包括:设备型号、设备MAC地址、设备IP地址和掩码、设备软件版本号和硬件版本号、端口状态、端口流量等,从而能够供集中管理设备实时查看网络状况和日志信息等,便于对网元进行管理,以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步骤S320.判断通过传输通道接收到来自集中管理设备的第二确认报文且状态机处于下线状态时,将状态机切换至上线状态。其中,当状态机切换至上线状态后,网元之后再次发送更新配置信息后的第二报文后,则无需判断是否接收到第二确认报文。

其中,第二确认报文代表集中管理设备已经成功接收了上述第二报文。另外,第二确认报文还可以用来探测网元,这时,即使没有接收到网元发送的第二报文,集中管理设备也会周期性的发送第二确认报文。具体的,第二确认报文可以为probe报文,其具体内容可以包括:源MAC地址(即集中管理设备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即网元的MAC地址)。

另外,上线和下线是状态机的两种状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状态机处于下线状态时,网元发送第二报文后需要确认集中管理设备是否接收,即需要判断是否接收到第二确认报文;而状态机处于上线状态时,网元发送了第二报文后,则无需等待集中管理设备的回复,而可以直接执行后续操作。

网元开始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管理方法之前,状态机默认是处于下线状态的,因此当网元发送了第二报文后,需要在接收到集中管理设备发送的第二确认报文后,才可以继续执行后续的步骤。并且,在网元接收到第二确认报文后,将状态机切换为上线状态。由于在后续的运行过程中,在集中管理设备的控制下,网元的配置信息随时可能进行更新,即网元还会继续向集中管理设备发送更新配置信息后的第二报文,然而由于此时状态机已经处于上线状态,因此后续再次发送第二报文后,网元则无需等待集中管理设备的回复即可直接执行后续的操作,从而减轻了网元与集中管理设备的运行负担,提高了运行速度。

具体的,步骤S320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以下内容,请参考图6。

步骤S321.判断是否接收到来自集中管理设备第二确认报文,若是,执行步骤S322;否则,执行步骤S324。

步骤S322.判断状态机是否处于上线状态,若是,则执行步骤S330中的具体内容;否则,执行步骤S323。

步骤S323.将状态机切换至上线状态。

步骤S324.第一计数器记录次数n。

具体的,第一计数器是在状态机处于下线状态且网元发送了第二报文后开始,每隔设定时间(例如3秒)记录一次,n的初始值为零,如果发送第二报文3秒内网元收到集中管理设备发送的第二确认报文,第一计数器就将n设为零,并停止记录;如果3秒内网元没有收到集中管理设备发送的第二确认报文,第一计数器就将n加1,如果下一个3秒内还没收到第二确认报文,再将n加1,以此类推。

步骤S325.判断n是否大于设定阈值,若是,执行步骤S326;否则执行步骤S310。

其中,设定阈值例如为3。

步骤S326.判断状态机是否处于下线状态,若是,结束操作;否则,执行步骤S327。

步骤S327.将状态机切换为下线状态。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取上述计数的方式,可以使网元在判断网络发生故障时停止运行。

请继续参考图4,步骤S300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步骤S320之后,还包括以下内容。

步骤S330.判断通过传输通道接收到来自集中管理设备的控制报文后,根据控制报文执行相关配置操作。

其中,集中管理设备可以通过控制报文来更新网元的配置信息。执行相关配置操作,是指网元根据控制报文的内容来更新相关的配置信息。

具体的,步骤S330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以下内容,请继续参考图6。

步骤S331.判断是否通过传输通道接收到来自集中管理设备的控制报文,如果是,执行步骤S332;否则,执行步骤S321。

步骤S332.根据控制报文执行相关配置操作。

请继续参考图4,步骤S300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步骤S330之后,还包括:

步骤S340.通过传输通道向集中管理设备发送更新配置信息后的第二报文。

该步骤执行完毕后,由于集中管理设备仍然可能连续下发控制报文,而且这时网元的状态机处于上线状态,因此无需等待集中管理设备的回复,即可继续执行步骤S331,以避免漏掉集中管理设备下发的控制报文。

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管理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情况,例如在步骤S210中,网元向集中管理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也可以包括第二报文的内容,这时网元则无需再执行发送第二报文的步骤。

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网络设备管理方法,由网络中的集中管理设备执行。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管理方法与上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管理方法相对应。请参考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管理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步骤S400.在网元的请求下与网元建立符合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的传输通道。其中,传输通道能够经过路由器。

该步骤在执行前,网元已经执行了步骤S100,换言之,只有在网元愿意接受该集中管理设备的控制后,该集中管理设备才能够开始执行步骤S400。其中,在网元的请求下,就是代表网元愿意接受本集中管理设备的管理。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出现的所有网元都是指愿意受控于集中管理设备的网元。

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是指传输数据之前源端和终端不建立连接,源端直接将数据发送至网络中。传输通道能够经过路由器,代表该传输通道能够跨越局域网进行数据传输,即能够穿过网关。具体的,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可以为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协议,这时,网元与集中管理设备建立的传输通道为UDP通道。

在该步骤执行前,由于网元已经知道了集中管理设备的IP地址且上述传输通道采用无连接的传输协议,因此网元可以根据该IP地址并利用该无连接的传输协议与集中管理设备进行通信,以使得集中管理设备知晓将要控制该网元,并建立上述传输通道,之后集中管理设备与网元即可利用该传输通道相互传输数据,并且,发送端每次发送数据时无需建立与接收端的连接,即可直接发送。另外,由于上述传输通道可以穿越网关,因此即使网元与集中管理设备不在同一个局域网内,两者之间也可正常传输数据,从而能够实现跨三层及以上集中管理网元的效果。

步骤S500.通过传输通道向网元发送控制报文,并接收来自网元的报文。

该步骤中,集中管理设备发送控制报文后,即可控制网元进行相应操作,例如控制网元更改相关配置信息。并且,网元也可以向集中管理设备反馈信息,以使得集中管理设备能够及时知晓网元的实时状态,便于进行统一管理。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网络管理方法通过采用无连接的传输协议的传输通道,解除了网元和集中管理设备在地理位置上的束缚,使得一台集中管理设备可以管理多地的局域网,节约了设备成本,也不需要更多的网络管理员,节约了人力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400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以下内容,请参考图7。

步骤S410.接收来自网元的符合无连接的传输协议的第一报文。其中,第一报文至少能够使集中管理设备识别出网元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

当网元执行了上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210后,集中管理设备即可接收到第一报文,并对该第一报文进行确认,从而确保传输通道的稳定建立。另外,当集中管理设备收到该第一报文后,首先可以MAC地址为关键字,建立和更新通道数据库。该通道数据库中包含了各受控的网元的名字、MAC地址、设备型号、第一报文的源端口号及源IP地址。

步骤S420.向网元发送符合无连接的传输协议的第一确认报文,以与网元建立传输通道。其中,第一确认报文用于代表集中管理设备已经接收到了第一报文。

该步骤执行完毕后,网元即可执行上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2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500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以下内容,请参考图8。

步骤S510.通过传输通道接收来自网元的第二报文。其中,第二报文包括网元的配置信息。

当网元执行了上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310后,集中管理设备即可接收到第二报文。

具体的,步骤S510包括以下内容,请参考图9。

步骤S511.判断是否通过传输通道接收到来自网元的第二报文,若是,执行步骤S520;否则,执行步骤S512。

步骤S512.第二计数器记录次数n。

具体的,第二计数器在集中管理设备向网元发送了第一确认报文后开始,每隔设定时间(例如3秒)记录一次,n的初始值为零。如果集中管理设备发送第一确认报文3秒内收到来自网元的第二报文,第二计数器就将n设为零,并停止记录;如果集中管理设备3秒内没有收到来自网元的第二报文,第二计数器将n加1,如果下一个3秒内还没收到第二报文,再将n加1,以此类推。

步骤S513.判断n是否大于设定阈值,若是,结束操作;否则执行步骤S511。

其中,设定阈值例如为3。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取上述计数的方式,可以使集中管理设备在发现网络故障时及时停止运行。

步骤S500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步骤S510之后还包括以下内容,请继续参考图8。

步骤S520.解析所述第二报文,并将解析出的配置信息加入至网元数据库中。其中,网元数据库包括受控于集中管理设备的所有网元的配置信息。

集中管理设备通过解析各网元发送的第二报文,从而可以生成包括各网元的配置信息的网元数据库。网元数据库通过整理后,可以形成网络拓扑、日志、统一报表、实时流量、设备列表等,以供网络管理员随时查看各网元的状态。

步骤S530.通过传输通道向网元发送第二确认报文。

该步骤执行后,网元即可执行上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320。

步骤S560.判断网络管理员要对网元进行配置时获取网络管理员对网元设置的新的配置信息。

具体的,网络管理员可以通过登录集中管理设备的web(World Wide Web,全球广域网)页面,来对各网元进行控制,从而实现集中管理、统一维护。

具体的,步骤S560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以下内容,请继续参考图9。

步骤S561.判断网络管理员是否要对网元进行配置,如果是,执行步骤S562;否则,继续执行上述步骤S511。

步骤S562.获取网络管理员设置的新的配置信息。

其中,集中管理设备与网络管理员发生的上述所有交互都可以通过web页面来完成。

步骤S500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步骤S560之后还包括以下内容,请继续参考图8。

步骤S570.通过传输通道向网元发送包括新的配置信息的控制报文。

该步骤执行后,网元即可执行上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330。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考图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网络设备管理方法在步骤S530和步骤S560之间还包括以下内容。

步骤S540.判断网络管理员是否查看配置信息,如果是,执行步骤S550;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511。

如果网络管理员没有查看网元的配置信息,代表网络管理员也不会对网元的配置信息进行更改,因此可以继续执行步骤S511。

步骤S550.显示网络管理员期望查看的配置信息。

具体的,集中管理设备可以通过web页面显示相关网元的配置信息。网络管理员也可以通过web页面向集中管理设备输入信息,以与集中管理设备发生交互。那么,网络管理员通过web管理接口可以跳转到具体的网元界面来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网络设备管理方法,使得网络管理员可以随时了解各局域网的实施状态,并且可以直接配置任意受控的网元,提高了维护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图1至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至图9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至图9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