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闹钟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68502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闹钟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闹钟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应用的日益增多,手机闹钟的使用非常普遍,闹钟能够及时的提醒用户在固定时间处理事务,并且当事情不是很紧急时用户可以选择延迟闹钟提醒。

但是,目前的延迟闹钟提醒功能只能根据用户设定的固定延迟时间来延迟闹钟时间,在有时候(比如睡眠不足时),用户想让闹钟延时时间长一些时,不得不经过复杂的操作进行设置,而且设置之后可能还需要设置回来。

因此当前的技术还是存在影响到用户体验的操作和不足。也就是当前的闹钟时延设置方案过于繁琐,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闹钟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解决现有技术中闹钟时延设置方案繁琐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闹钟控制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

若在移动终端的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接收到用户的延迟指令,则获取需要进行闹钟提醒的预设提醒信息;

在获取到预设提醒信息时,根据所述预设提醒信息确定闹钟延迟时长;

根据所述闹钟延迟时长,控制所述闹钟在对应时间执行提醒操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若在移动终端的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接收到用户的延迟指令,则获取需要进行闹钟提醒的预设提醒信息;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在获取到预设提醒信息时,根据所述预设提醒信息确定闹钟延迟时长;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闹钟延迟时长,控制所述闹钟在对应时间执行提醒操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所述闹钟控制方法通过根据需要进行闹钟提醒的预设提醒信息,确定闹钟延迟时长,进而控制闹钟执行提醒操作;能够自动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不同程度的闹钟延迟,不需要用户再经过复杂的操作来设置闹钟的延迟时长,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闹钟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闹钟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闹钟控制方法具体实例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移动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移动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移动终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技术中闹钟时延设置方案繁琐的问题,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闹钟控制方法,可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

步骤11:若在移动终端的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接收到用户的延迟指令,则获取需要进行闹钟提醒的预设提醒信息。

可以理解为在闹钟响起时,若用户选择延迟闹钟,则获取需要进行闹钟提醒的预设提醒信息;

所述预设提醒信息包括闹钟备注信息和/或日程信息。

步骤12:在获取到预设提醒信息时,根据所述预设提醒信息确定闹钟延迟时长。

不同的预设提醒信息可能对应不同的闹钟延迟时长,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步骤13:根据所述闹钟延迟时长,控制所述闹钟在对应时间执行提醒操作。

根据闹钟延迟时长确定闹钟下一次响起的时间,根据确定的时间控制闹钟的响起。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所述闹钟控制方法通过根据需要进行闹钟提醒的预设提醒信息,确定闹钟延迟时长,进而控制闹钟执行提醒操作;能够自动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不同程度的闹钟延迟,不需要用户再经过复杂的操作来设置闹钟的延迟时长,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考虑到实际应用情况,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闹钟延迟时长,控制所述闹钟在对应时间执行提醒操作之前,所述闹钟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未获取到预设提醒信息时,根据系统默认延迟时长确定闹钟延迟时长。

具体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一种闹钟控制方法,可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

步骤21:若在移动终端的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接收到用户的延迟指令,则获取需要进行闹钟提醒的预设提醒信息。

可以理解为在闹钟响起时,若用户选择延迟闹钟,则获取需要进行闹钟提醒的预设提醒信息;

所述预设提醒信息包括闹钟备注信息和/或日程信息。

步骤22:在获取到预设提醒信息时,根据所述预设提醒信息确定闹钟延迟时长。

不同的预设提醒信息可能对应不同的闹钟延迟时长,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步骤23:在未获取到预设提醒信息时,根据系统默认延迟时长确定闹钟延迟时长。

同样,不同的预设提醒信息可能对应不同的闹钟延迟时长,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步骤24:根据所述闹钟延迟时长,控制所述闹钟在对应时间执行提醒操作。

根据闹钟延迟时长确定闹钟下一次响起的时间,根据确定的时间控制闹钟的响起。考虑到获取的预设提醒信息可能存在三种不同的情况,本实施例提供了针对每种情况的策略:

第一种情况,所述预设提醒信息仅包括与当前提醒时刻相对应的第一提醒信息,所述根据所述预设提醒信息确定闹钟延迟时长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一提醒信息有一个时,获取所述第一提醒信息对应的事件类型;根据所述事件类型得到对应的闹钟延迟时长;或者

在所述第一提醒信息有多个时,获取各个第一提醒信息对应的事件类型;根据所述事件类型得到各个第一提醒信息对应的延迟时长;选取数值最小的延迟时长作为所述闹钟延迟时长。

也就是在获取到的预设提醒信息是与当前提醒时刻相对应的信息时,获取预设提醒信息对应的延迟时长的最小值作为闹钟延迟时长。

进一步,在所述选取数值最小的延迟时长作为所述闹钟延迟时长之前,所述闹钟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延迟时长中获取数值最小的第一延迟时长;判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延迟时长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值的第二延迟时长;

若存在,则判断所述第一延迟时长对应的事件类型的优先等级是否高于所述第二延迟时长对应的事件类型的优先等级;若是,则将所述第一延迟时间作为所述闹钟延迟时间;若否,则将所述第二延迟时间作为所述闹钟延迟时间;

若不存在,则直接执行所述选取数值最小的延迟时长作为所述闹钟延迟时长的步骤。

也就是为了防止闹钟频繁的响起,影响使用感受,在两个闹钟的响起时间接近时,可以选择优先等级较高的事件类型对应的响起时间作为下一次闹钟响起的时间,而另一个响起时间可以忽略。

第二种情况,所述预设提醒信息仅包括与当前提醒时刻之外的其他时刻对应的第二提醒信息,所述根据所述预设提醒信息确定闹钟延迟时长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第二提醒信息有一个时,获取所述第二提醒信息对应的提醒时刻与当前提醒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在所述间隔时长和系统默认延迟时长中选取数值较小的时长作为闹钟延迟时长;或者

在所述第二提醒信息有多个时,获取各个第二提醒信息对应的提醒时刻与当前提醒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在所述间隔时长和系统默认延迟时长中选取数值最小的时长作为闹钟延迟时长。

也就是,在获取到的预设提醒信息是与当前提醒时刻之外的其他时刻对应的信息时,获取信息对应的提醒时刻与当前提醒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和系统默认延迟时长中的最小值作为闹钟延迟时长。

第三种情况,所述预设提醒信息包括与当前提醒时刻相对应的第一提醒信息以及与当前提醒时刻之外的其他时刻对应的第二提醒信息,所述根据所述预设提醒信息确定闹钟延迟时长的步骤包括:获取所述第一提醒信息对应的事件类型;根据所述事件类型得到对应的延迟时长;获取所述第二提醒信息对应的提醒时刻与当前提醒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在所述延迟时长和所述间隔时长中选取数值最小的时长作为闹钟延迟时长。

也就是,在获取到的预设提醒信息既包括与当前提醒时刻相对应的第一提醒信息,又包括与当前提醒时刻之外的其他时刻对应的第二提醒信息,则在第一提醒信息对应的延迟时长和第二提醒信息对应的提醒时刻与当前提醒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中选取最小值作为闹钟延迟时长。

进一步的,在所述根据所述预设提醒信息确定闹钟延迟时长之前,所述闹钟控制方法还包括:设置预设提醒信息与事件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事件类型与延迟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

其中,设置预设提醒信息与事件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预设提醒信息中的关键字进行设置;

设置事件类型与延迟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事件类型的优先等级进行设置。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闹钟控制方法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闹钟时延设置方案繁琐的问题。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闹钟控制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自动匹配闹钟延迟时长的闹钟控制方法,方案举例为:

若用户只设置了闹钟备注,则根据闹钟备注中的信息来确定延迟闹钟时间;

若用户没有设置闹钟备注,但是设置了日程,则根据日程中的信息来确定延迟闹钟时间;

若用户既设置了闹钟备注也设置了日程,则根据闹钟备注和日程中的信息来确定延迟闹钟时间;

若用户既没有设置闹钟备注也没有设置日程,则使用系统默认的闹钟延迟时间。

具体可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31:当闹钟响起,用户选择延迟闹钟后,判断是否存在与当前时刻对应的闹钟备注,若否,进入步骤32,若是,进入步骤35;

步骤32:判断是否存在与当前时刻对应的日程,若是,进入步骤33,若否,进入步骤34;

步骤33:根据日程中的信息计算延迟时间;

获取日程中的信息对应的事件类型(事件重要性),根据事件类型得到对应的延迟时间。

步骤34:使用系统默认延迟时间;

步骤35:判断是否存在与当前时刻对应的日程,若是,进入步骤36,若否,进入步骤37;

步骤36:比较闹钟备注对应的事件和日程对应的事件的重要性;判断是否闹钟备注对应的事件更重要,若是,进入步骤37,若否,进入步骤33;

判断是否闹钟备注对应的事件更重要可以是通过判断闹钟备注对应的事件所对应的延迟时间是否更短来实现。

步骤37:根据闹钟备注中的信息计算延迟时间。

获取闹钟备注中的信息对应的事件类型(事件重要性),根据事件类型得到对应的延迟时间。

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根据当前移动终端中的一些设置自动匹配闹钟延迟时间:当闹钟响起时,用户如果选择延迟闹钟,系统将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例如是否有紧急事务要处理,主要是设置闹钟时,需要与对应的时间进行绑定,闹钟的目的是做什么,如聚餐,开会,上班等,根据这些时间的紧急程度,来设定闹钟重复响闹的时间,如果闹钟的目的是去准备乘坐定点班车,则在设置延迟时间时,会自动提醒用户,请准时起床,并且闹钟延迟时间会自动缩短)来自动计算下一次闹钟时间,避免用户每隔几分钟就被闹钟打扰(比如在睡眠时不断被吵醒来设置闹钟延迟)的情况发生,从而大大提升用户的体验。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41,用于若在移动终端的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接收到用户的延迟指令,则获取需要进行闹钟提醒的预设提醒信息。

可以理解为在闹钟响起时,若用户选择延迟闹钟,则获取需要进行闹钟提醒的预设提醒信息;

所述预设提醒信息包括闹钟备注信息和/或日程信息。

第二处理模块42,用于在获取到预设提醒信息时,根据所述预设提醒信息确定闹钟延迟时长。

不同的预设提醒信息可能对应不同的闹钟延迟时长,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控制模块43,用于根据所述闹钟延迟时长,控制所述闹钟在对应时间执行提醒操作。

根据闹钟延迟时长确定闹钟下一次响起的时间,根据确定的时间控制闹钟的响起。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根据需要进行闹钟提醒的预设提醒信息,确定闹钟延迟时长,进而控制闹钟执行提醒操作;能够自动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不同程度的闹钟延迟,不需要用户再经过复杂的操作来设置闹钟的延迟时长,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考虑到获取的预设提醒信息可能存在三种不同的情况,本实施例提供了针对每种情况的策略:

第一种情况,所述预设提醒信息仅包括与当前提醒时刻相对应的第一提醒信息,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提醒信息有一个时,获取所述第一提醒信息对应的事件类型;第一处理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事件类型得到对应的闹钟延迟时长;或者

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提醒信息有多个时,获取各个第一提醒信息对应的事件类型;第二处理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事件类型得到各个第一提醒信息对应的延迟时长;第一选取子模块,用于选取数值最小的延迟时长作为所述闹钟延迟时长。

也就是在获取到的预设提醒信息是与当前提醒时刻相对应的信息时,获取预设提醒信息对应的延迟时长的最小值作为闹钟延迟时长。

第二种情况,所述预设提醒信息仅包括与当前提醒时刻之外的其他时刻对应的第二提醒信息,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包括:第三获取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提醒信息有一个时,获取所述第二提醒信息对应的提醒时刻与当前提醒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第二选取子模块,用于在所述间隔时长和系统默认延迟时长中选取数值较小的时长作为闹钟延迟时长;或者

第四获取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提醒信息有多个时,获取各个第二提醒信息对应的提醒时刻与当前提醒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第三选取子模块,用于在所述间隔时长和系统默认延迟时长中选取数值最小的时长作为闹钟延迟时长。

也就是,在获取到的预设提醒信息是与当前提醒时刻之外的其他时刻对应的信息时,获取信息对应的提醒时刻与当前提醒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和系统默认延迟时长中的最小值作为闹钟延迟时长。

第三种情况,所述预设提醒信息包括与当前提醒时刻相对应的第一提醒信息以及与当前提醒时刻之外的其他时刻对应的第二提醒信息,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包括:第五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提醒信息对应的事件类型;第三处理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事件类型得到对应的延迟时长;第六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提醒信息对应的提醒时刻与当前提醒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第四选取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延迟时长和所述间隔时长中选取数值最小的时长作为闹钟延迟时长。

也就是,在获取到的预设提醒信息既包括与当前提醒时刻相对应的第一提醒信息,又包括与当前提醒时刻之外的其他时刻对应的第二提醒信息,则在第一提醒信息对应的延迟时长和第二提醒信息对应的提醒时刻与当前提醒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中选取最小值作为闹钟延迟时长。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模块,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预设提醒信息确定闹钟延迟时长之前,设置预设提醒信息与事件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事件类型与延迟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

其中,设置预设提醒信息与事件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预设提醒信息中的关键字进行设置;

设置事件类型与延迟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事件类型的优先等级进行设置。

考虑到实际应用情况,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闹钟延迟时长,控制所述闹钟在对应时间执行提醒操作之前,在未获取到预设提醒信息时,根据系统默认延迟时长确定闹钟延迟时长。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闹钟控制方法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闹钟时延设置方案繁琐的问题。

其中,上述闹钟控制方法的所述实现实施例均适用于该移动终端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四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移动终端500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501、存储器502、至少一个网络接口504和用户接口503。移动终端5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505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50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505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5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505。

其中,用户接口503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或者点击设备(例如,鼠标,轨迹球(trackball)、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5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50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502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操作系统5021和应用程序5022。

其中,操作系统5021,包含各种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应用程序5022,包含各种应用程序,例如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浏览器(Browser)等,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程序可以包含在应用程序5022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存储器502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具体的,可以是应用程序5022中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处理器501用于:若在移动终端的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接收到用户的延迟指令,则获取需要进行闹钟提醒的预设提醒信息;在获取到预设提醒信息时,根据所述预设提醒信息确定闹钟延迟时长;根据所述闹钟延迟时长,控制所述闹钟在对应时间执行提醒操作。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501中,或者由处理器501实现。处理器5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5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5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502,处理器501读取存储器5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 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函数等)来实现本文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可选地,所述预设提醒信息仅包括与当前提醒时刻相对应的第一提醒信息,处理器501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提醒信息有一个时,获取所述第一提醒信息对应的事件类型;根据所述事件类型得到对应的闹钟延迟时长;或者

在所述第一提醒信息有多个时,获取各个第一提醒信息对应的事件类型;根据所述事件类型得到各个第一提醒信息对应的延迟时长;选取数值最小的延迟时长作为所述闹钟延迟时长。

可选地,所述预设提醒信息仅包括与当前提醒时刻之外的其他时刻对应的第二提醒信息,处理器501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提醒信息有一个时,获取所述第二提醒信息对应的提醒时刻与当前提醒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在所述间隔时长和系统默认延迟时长中选取数值较小的时长作为闹钟延迟时长;或者

在所述第二提醒信息有多个时,获取各个第二提醒信息对应的提醒时刻与当前提醒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在所述间隔时长和系统默认延迟时长中选取数值最小的时长作为闹钟延迟时长。

可选地,所述预设提醒信息包括与当前提醒时刻相对应的第一提醒信息以及与当前提醒时刻之外的其他时刻对应的第二提醒信息,处理器501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提醒信息对应的事件类型;根据所述事件类型得到对应的延迟时长;获取所述第二提醒信息对应的提醒时刻与当前提醒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在所述延迟时长和所述间隔时长中选取数值最小的时长作为闹钟延迟时长。

可选地,处理器501还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预设提醒信息确定闹钟延迟时长之前,设置预设提醒信息与事件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事件类型与延迟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处理器501还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闹钟延迟时长,控制所述闹钟在对应时间执行提醒操作之前,在未获取到预设提醒信息时,根据系统默认延迟时长确定闹钟延迟时长。

可选地,所述预设提醒信息包括闹钟备注信息和/或日程信息。

移动终端500能够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根据需要进行闹钟提醒的预设提醒信息,确定闹钟延迟时长,进而控制闹钟执行提醒操作;能够自动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不同程度的闹钟延迟,不需要用户再经过复杂的操作来设置闹钟的延迟时长,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五

具体地,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的移动终端6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或车载电脑等。

图6中的移动终端600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610、存储器620、输入单元630、显示单元640、处理器660、音频电路670、WiFi(Wireless Fidelity)模块680和电源690。

其中,输入单元630可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移动终端6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信号输入。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输入单元630可以包括触控面板631。触控面板63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631上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6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该处理器660,并能接收处理器66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631。除了触控面板631,输入单元6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632,其他输入设备6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显示单元6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移动终端600的各种菜单界面。显示单元640可包括显示面板641,可选的,可以采用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641。

应注意,触控面板631可以覆盖显示面板641,形成触摸显示屏,当该触摸显示屏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66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66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触摸显示屏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

触摸显示屏包括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及常用控件显示区。该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及该常用控件显示区的排列方式并不限定,可以为上下排列、左右排列等可以区分两个显示区的排列方式。该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可以用于显示应用程序的界面。每一个界面可以包含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图标和/或widget桌面控件等界面元素。该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也可以为不包含任何内容的空界面。该常用控件显示区用于显示使用率较高的控件,例如,设置按钮、界面编号、滚动条、电话本图标等应用程序图标等。

其中处理器660是移动终端6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第一存储器621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第二存储器622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6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移动终端600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66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存储该第一存储器621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和/或该第二存储器622内的数据,处理器660用于:若在移动终端的闹钟处于提醒状态时,接收到用户的延迟指令,则获取需要进行闹钟提醒的预设提醒信息;在获取到预设提醒信息时,根据所述预设提醒信息确定闹钟延迟时长;根据所述闹钟延迟时长,控制所述闹钟在对应时间执行提醒操作。

可选地,所述预设提醒信息仅包括与当前提醒时刻相对应的第一提醒信息,处理器660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提醒信息有一个时,获取所述第一提醒信息对应的事件类型;根据所述事件类型得到对应的闹钟延迟时长;或者

在所述第一提醒信息有多个时,获取各个第一提醒信息对应的事件类型;根据所述事件类型得到各个第一提醒信息对应的延迟时长;选取数值最小的延迟时长作为所述闹钟延迟时长。

可选地,所述预设提醒信息仅包括与当前提醒时刻之外的其他时刻对应的第二提醒信息,处理器660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提醒信息有一个时,获取所述第二提醒信息对应的提醒时刻与当前提醒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在所述间隔时长和系统默认延迟时长中选取数值较小的时长作为闹钟延迟时长;或者

在所述第二提醒信息有多个时,获取各个第二提醒信息对应的提醒时刻与当前提醒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在所述间隔时长和系统默认延迟时长中选取数值最小的时长作为闹钟延迟时长。

可选地,所述预设提醒信息包括与当前提醒时刻相对应的第一提醒信息以及与当前提醒时刻之外的其他时刻对应的第二提醒信息,处理器660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提醒信息对应的事件类型;根据所述事件类型得到对应的延迟时长;获取所述第二提醒信息对应的提醒时刻与当前提醒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在所述延迟时长和所述间隔时长中选取数值最小的时长作为闹钟延迟时长。

可选地,处理器660还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预设提醒信息确定闹钟延迟时长之前,设置预设提醒信息与事件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事件类型与延迟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处理器660还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闹钟延迟时长,控制所述闹钟在对应时间执行提醒操作之前,在未获取到预设提醒信息时,根据系统默认延迟时长确定闹钟延迟时长。

可选地,所述预设提醒信息包括闹钟备注信息和/或日程信息。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根据需要进行闹钟提醒的预设提醒信息,确定闹钟延迟时长,进而控制闹钟执行提醒操作;能够自动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不同程度的闹钟延迟,不需要用户再经过复杂的操作来设置闹钟的延迟时长,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