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接来电的处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31603阅读:1074来源:国知局
未接来电的处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未接来电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终端的普及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们通过智能终端可以自由的通话,以了解亲人、朋友、同事的近况,或者及时沟通解决问题的途径等等,让人们在地域和时间上变得无差异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捷。

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终端目前已经发展为触摸式的智能设备。智能终端在来电未被接听时,会生成未接来电弹窗,通常未接来电弹窗显示有未接来电的个数。智能终端处理未接来电时,用户需要点击弹窗查看未接来电的联系人信息,然后进入通讯录寻找对应的联系人进行拨号。这种方式对用户而言,不便于快捷的处理未接来电。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提供一种未接来电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快速选择未接来电。

一种未接来电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对预设界面上的电话图标的按压操作;

检测所述按压操作是否为预设操作;

若是,则在所述预设界面上展示未接来电列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用户对未接来电列表中的目标号码的选择操作拨打电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操作包括对所述电话图标的重按或者长按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预设界面上展示未接来电列表包括:

在所述预设界面上,以弹窗的方式展示所述未接来电列表。

以上未接来电的处理方法中,对于预设界面上的电话图标以未接来电的个数或其它形式显示有未接来电时,用户通过在电话图标上进行预设操作,即可在预设界面上展示未接来电列表,这样用户不必打开通讯录查找未接来电对应的联系人,可以更为直观在预设界面上查看并处理未接来电。

一种未接来电的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预设界面上的电话图标的按压操作;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按压操作是否为预设操作;

显示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按压操作为预设操作时,则在所述预设界面上展示未接来电列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拨号模块,用于根据用户对未接来电列表中的目标号码的选择操作拨打电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操作包括对所述电话图标的重按或者长按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块在所述预设界面上展示未接来电列表具体为:

在所述预设界面上,以弹窗的方式展示所述未接来电列表。

以上未接来电的处理装置中,对于预设界面上的电话图标以未接来电的个数或其它形式显示有未接来电时,用户通过在电话图标上进行预设操作,即可在预设界面上展示未接来电列表,这样用户不必打开通讯录查找未接来电对应的联系人,可以更为直观在预设界面上查看并处理未接来电。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未接来电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预设界面上显示未接来电的示意图;

图3为另一实施例的未接来电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未接来电的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的未接来电的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的未接来电的处理方法包括步骤S120至步骤S160。

步骤S120,接收对预设界面上的电话图标的按压操作;

步骤S140,检测按压操作是否为预设操作;

步骤S160,若是,则在预设界面上展示未接来电列表。

以上未接来电的处理方法中,对于预设界面上的电话图标以未接来电的个数或其它形式显示有未接来电时,用户通过在电话图标上进行预设操作,即可在预设界面上展示未接来电列表,这样用户不必打开通讯录查找未接来电对应的联系人,可以更为直观在预设界面上查看并处理未接来电。

如图2所示,为应用于本实施例的一个预设界面。在该预设界面上包括有电话图标,当有未接来电时,电话图标会显示未接来电的个数,如图2中显示的数字3。其中,这种预设界面只是可实现本实施例的一种应用,本实施例不限于电话图标的改变,包括电话图标在预设界面上的位置、大小以及电话图标的形状等的改变。

如果电话图标上以个数或其他形式显示有未接来电,则表示有未接来电。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系统设置的预设操作显示未接来电。预设操作包括系统中预设可以判断识别的如重按或者长按操作。当用户在电话图标上的按压操作被系统识别为预设操作时,系统即可在预设界面上展未接来电列表。如图2中所示,当电话图标上显示有3个未接来电时,如果用户重按或者长按操作电话图标,在预设界面上则会显示该3个未接来电的联系人信息。

其中,步骤S160在预设界面上展示未接来电列表时,可以在预设界面上,以弹窗的方式展示未接来电列表。如图2所示,其显示的弹窗在电话图标附近,上面展示了两个未接来电,每个未接来电依次显示未接来电的名称及未接来电的个数,未接来电的名称可以为用户预先设置的备录名称,如果是陌生来电,则以未接来电的手机号码作为名称。如图2中所示,其中一个未接来电“妈妈”拨打了两次,另外一个未接来电“13556556565”拨打了一次。明显的,以弹窗的形式在预设界面上直接显示未接来电可以更为直观的查看未接来电的联系人信息。

其中,未接来电列表以弹窗的形式显示时,除了显示未接来电的联系人信息及对应未接来电的个数之外,也可以显示“搜索联系人”和“新建联系人”等,可以直接搜索手机号码,或者存储需要记录的手机号码。

作为另外一种应用方式,未接来电列表以弹窗的形式显示时,每一条未接来电也可以在显示相关的其它应用图标,如QQ、微信等应用程序的相关图标,用户如果需要通过QQ、微信等与联系人联系时,则可以避免需要首先打开相应的应用程序后才能与用户发送信息的繁琐。

如图3所示,另一实施例的未接来电的处理方法还包括步骤S170。

步骤S170,根据用户对未接来电列表中的目标号码的选择操作拨打电话。

在以弹窗的形式显示未接来电后,用户可以直接选择目标号码进行拨号操作,系统自动拨打电话。

如图2所示,用户可以直接选择其中的一个未接来电拨打电话,从而方便了用户对未接来电的处理操作。

其中,本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包括智能手机、平板、IPAD等在内的所有移动终端。

如图4所示,一实施例的未接来电的处理装置包括接收模块120、检测模块140和显示模块160。

接收模块120,用于接收对预设界面上的电话图标的按压操作;

检测模块140,用于检测按压操作是否为预设操作;

显示模块160,用于在检测模块检测到按压操作为预设操作时,则在预设界面上展示未接来电列表。

以上未接来电的处理装置中,对于预设界面上的电话图标以未接来电的个数或其它形式显示有未接来电时,用户通过在电话图标上进行预设操作,即可在预设界面上展示未接来电列表,这样用户不必打开通讯录查找未接来电对应的联系人,可以更为直观在预设界面上查看并处理未接来电。

如图2所示,为应用于本实施例的一个预设界面。在该预设界面上包括有电话图标,当有未接来电时,电话图标会显示未接来电的个数,如图2中显示的数字3。其中,这种预设界面只是可实现本实施例的一种应用,本实施例不限于电话图标的改变,包括电话图标在预设界面上的位置、大小以及电话图标的形状等的改变。

如果电话图标上以个数或其他形式显示有未接来电,则表示有未接来电。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系统设置的预设操作显示未接来电。预设操作包括系统中预设可以判断识别的如重按或者长按操作。当用户在电话图标上的按压操作被系统识别为预设操作时,系统即可在预设界面上展未接来电列表。如图2中所示,当电话图标上显示有3个未接来电时,如果用户重按或者长按操作电话图标,在预设界面上则会显示该3个未接来电的联系人信息。

其中,显示模块160在预设界面上展示未接来电列表时,可以在预设界面上,以弹窗的方式展示未接来电列表。如图2所示,其显示的弹窗在电话图标附近,上面展示了两个未接来电,每个未接来电依次显示未接来电的名称及未接来电的个数,未接来电的名称可以为用户预先设置的备录名称,如果是陌生来电,则以未接来电的手机号码作为名称。如图2中所示,其中一个未接来电“妈妈”拨打了两次,另外一个未接来电“13556556565”拨打了一次。明显的,以弹窗的形式在预设界面上直接显示未接来电可以更为直观的查看未接来电的联系人信息。

其中,未接来电列表以弹窗的形式显示时,除了显示未接来电的联系人信息及对应未接来电的个数之外,也可以显示“搜索联系人”和“新建联系人”等,可以直接搜索手机号码,或者存储需要记录的手机号码。

作为另外一种应用方式,未接来电列表以弹窗的形式显示时,每一条未接来电也可以在显示相关的其它应用图标,如QQ、微信等应用程序的相关图标,用户如果需要通过QQ、微信等与联系人联系时,则可以避免需要首先打开相应的应用程序后才能与用户发送信息的繁琐。

如图5所示,另一实施例的未接来电的处理方法还包括拨号模块170。

拨号模块170,根据用户对未接来电列表中的目标号码的选择操作拨打电话。

在以弹窗的形式显示未接来电后,用户可以直接选择目标号码进行拨号操作,系统自动拨打电话。

如图2所示,用户可以直接选择其中的一个未接来电拨打电话,从而方便了用户对未接来电的处理操作。

其中,本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包括智能手机、平板、IPAD等在内的所有移动终端。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