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公文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9861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速公文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高速公文传输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公文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公文传输系统是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单位对单位、部门对部门文件、刊物、信息等交换提供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单位间各类资料快捷、安全、可靠交换,并与办公系统、业务系统有机结合,实现文件从内部办理到下发、接收的一体化处理。

但是现存在的公文传输系统多只能直接传输数据,不能对数据进行排列处理,不方便用户接收查看,同时现存在的多没有将传输的公文进行备份,丢失后难以找回,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速公文传输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速公文传输系统,包括发送方模块和接收方模块,所述发送方模块包括第一应用单元和第一数据传输平台,所述第一应用单元包括第一数据发送装置和第一数据存储装置,且第一数据发送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数据存储装置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平台包括发送数据接口、第二数据发送装置和日志发送装置,所述发送数据端口分别连接有第一数据发送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数据发送装置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数据发送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日志发送装置的输入端,所述接收方模块包括第二数据传输平台和第二应用单元,所述第二数据传输平台包括数据接收装置和日志接收装置,所述数据接收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二数据发送装置的输出端,所述数据接收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日志接收装置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应用单元包括处理数据接口和第二数据存储装置,所述处理数据接口分别连接有数据接收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数据存储装置的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应用单元用于用户编写公文,所述第一数据发送装置用于根据用户指令发送公文,所述第一数据存储装置用于将第一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公文自动备份。

优选的,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平台用于传输用户编写的公文,所述发送数据接口用于接收第一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公文,所述第二数据发送装置用于接收发送数据接口反馈的公文,并将公文按照设定的顺序排列,同时将排列后公文发送,所述日志发送装置用于发送日志。

优选的,所述第二数据传输平台用于传输排列后的公文,所述数据接收装置用于接收第二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排列后的公文,并将排列后的公文转发,所述日志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日志。

优选的,所述第二应用单元用于用户提取公文,所述处理数据接口用于接收数据接收装置转发的排列后的公文,所述第二数据存储装置用于将处理数据接口接收的排列后的公文备份。

优选的,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平台包括数据压缩装置,所述第二数据发送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有数据压缩模块的输出端,且发送数据接口连接有数据压缩装置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数据传输平台包括数据解压装置,所述数据解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二数据接收装置实物输出端,所述数据解压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处理数据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通过增加第一应用单元,用户能够编写公文,通过增加第一数据发送装置,能够根据用户指令发送公文,通过增加第一数据存储装置,能够将第一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公文自动备份,通过增加第一数据传输平台,能够传输用户编写的公文,通过增加发送数据接口,能够接收第一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公文,通过增加第二数据发送装置,能够接收发送数据接口反馈的公文,并将公文按照设定的顺序排列,同时将排列后公文发送,通过增加日志发送装置,能够将发送日志,通过增加第二数据传输平台,能够传输排列后的公文,通过增加数据接收装置,能够接收第二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排列后的公文,并将排列后的公文转发,通过增加日志接收装置,能够接收日志,通过增加第二应用单元,用户能够提取公文,通过增加处理数据接口,能够接收数据接收装置转发的排列后的公文,通过增加第二数据存储装置,能够将处理数据接口接收的排列后的公文备份,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对公文进行排列处理发送,方便用户接收查看,同时能够对传输前后的公文进行备份,避免公文丢失,满足用户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速公文传输系统的框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速公文传输系统的第一应用单元框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速公文传输系统的第一数据传输平台框图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速公文传输系统的第二数据传输平台框图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速公文传输系统的第二应用单元框图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5,一种高速公文传输系统,包括发送方模块和接收方模块,发送方模块包括第一应用单元和第一数据传输平台,第一应用单元包括第一数据发送装置和第一数据存储装置,且第一数据发送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数据存储装置的输入端,第一数据传输平台包括发送数据接口、第二数据发送装置和日志发送装置,发送数据端口分别连接有第一数据发送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数据发送装置的输入端,第二数据发送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日志发送装置的输入端,接收方模块包括第二数据传输平台和第二应用单元,第二数据传输平台包括数据接收装置和日志接收装置,数据接收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二数据发送装置的输出端,数据接收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日志接收装置的输入端,第二应用单元包括处理数据接口和第二数据存储装置,处理数据接口分别连接有数据接收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数据存储装置的输入端,通过增加第一应用单元,用户能够编写公文,通过增加第一数据发送装置,能够根据用户指令发送公文,通过增加第一数据存储装置,能够将第一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公文自动备份,通过增加第一数据传输平台,能够传输用户编写的公文,通过增加发送数据接口,能够接收第一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公文,通过增加第二数据发送装置,能够接收发送数据接口反馈的公文,并将公文按照设定的顺序排列,同时将排列后公文发送,通过增加日志发送装置,能够将发送日志,通过增加第二数据传输平台,能够传输排列后的公文,通过增加数据接收装置,能够接收第二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排列后的公文,并将排列后的公文转发,通过增加日志接收装置,能够接收日志,通过增加第二应用单元,用户能够提取公文,通过增加处理数据接口,能够接收数据接收装置转发的排列后的公文,通过增加第二数据存储装置,能够将处理数据接口接收的排列后的公文备份,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对公文进行排列处理发送,方便用户接收查看,同时能够对传输前后的公文进行备份,避免公文丢失,满足用户的需求。

本发明中,第一应用单元用于用户编写公文,第一数据发送装置用于根据用户指令发送公文,第一数据存储装置用于将第一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公文自动备份,第一数据传输平台用于传输用户编写的公文,发送数据接口用于接收第一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公文,第二数据发送装置用于接收发送数据接口反馈的公文,并将公文按照设定的顺序排列,同时将排列后公文发送,日志发送装置用于发送日志,第二数据传输平台用于传输排列后的公文,数据接收装置用于接收第二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排列后的公文,并将排列后的公文转发,日志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日志,第二应用单元用于用户提取公文,处理数据接口用于接收数据接收装置转发的排列后的公文,第二数据存储装置用于将处理数据接口接收的排列后的公文备份,第一数据传输平台包括数据压缩装置,第二数据发送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有数据压缩模块的输出端,且发送数据接口连接有数据压缩装置的输入端,第二数据传输平台包括数据解压装置,数据解压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二数据接收装置实物输出端,数据解压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处理数据接口,通过增加第一应用单元,用户能够编写公文,通过增加第一数据发送装置,能够根据用户指令发送公文,通过增加第一数据存储装置,能够将第一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公文自动备份,通过增加第一数据传输平台,能够传输用户编写的公文,通过增加发送数据接口,能够接收第一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公文,通过增加第二数据发送装置,能够接收发送数据接口反馈的公文,并将公文按照设定的顺序排列,同时将排列后公文发送,通过增加日志发送装置,能够将发送日志,通过增加第二数据传输平台,能够传输排列后的公文,通过增加数据接收装置,能够接收第二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排列后的公文,并将排列后的公文转发,通过增加日志接收装置,能够接收日志,通过增加第二应用单元,用户能够提取公文,通过增加处理数据接口,能够接收数据接收装置转发的排列后的公文,通过增加第二数据存储装置,能够将处理数据接口接收的排列后的公文备份,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对公文进行排列处理发送,方便用户接收查看,同时能够对传输前后的公文进行备份,避免公文丢失,满足用户的需求。

使用的时候,用户通过第一应用单元上传或者编辑公文,通过第一数据发送装置将公文发送给发送数据接口,同时第一数据存储装置自动将第一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公文自动备份,发送数据接口接收并转发给数据压缩装置,数据压缩装置将公文压缩发送给第二数据发送装置,第二数据装置对压缩后的公文进行排列整理并发送,同时日志发送装置发送日志,第二数据接收装置接收数据并反馈给数据解压装置,同时日志接收装置接收日志,数据解压装置对排列后公文解压,并将解压后的公文传输给处理数据接口,处理数据接口将公文上传到第二应用单元上,方便用户提取,同时第二数据处理装置自动对公文进行备份,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对公文进行排列处理发送,方便用户接收查看,同时能够对传输前后的公文进行备份,避免公文丢失,满足用户的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