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络连接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11473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网络连接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网络连接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用户通过移动终端不仅可以访问网络,还可以分享自己的网络,但是在用户分享自己的网络给朋友使用时,会出现蹭网的情况,而蹭网的移动终端并不是用户想要分享网络的移动终端,从而导致用户的流量增加而提高花费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提供一种网络连接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装置,旨在解决用户在共享网络时不被用户允许的移动终端也可以连接该共享网络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网络连接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一终端开启网络共享时,检测是否有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包括请求端的标识信息;若有,则判断所述请求端的标识信息与白名单或黑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是否匹配,所述白名单或黑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预先设置;若所述请求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白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不匹配或与所述黑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匹配,则拒绝所述连接请求;若所述请求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白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匹配或与所述黑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不匹配,则允许所述连接请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及存储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收发器及所述存储器电连接;所述收发器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开启网络共享时接受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包括请求端的标识信息;所述处理器用于判断所述标识信息与白名单或黑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是否匹配,并在所述请求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白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不匹配或与所述黑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匹配时,拒绝所述连接请求,在所述请求端的标识信息与所述白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匹配或与所述黑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不匹配时,允许所述连接请求;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白名单或黑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存储装置,该存储装置存储有程序数据,所述程序数据能够被执行以实现上述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通过在第一终端开启网络共享时,检测是否有连接请求,连接请求包括请求端的标识信息;若有,则判断请求端的标识信息与白名单或黑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是否匹配;若请求端的标识信息与白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不匹配或与黑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匹配,则拒绝连接请求;若请求端的标识信息与白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匹配或与黑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不匹配,则允许连接请求的方法,使得移动终端在开启网络共享时,只有与白名单中标识信息匹配或与黑名单中标识信息不匹配的其他移动终端才能连接该共享网络,避免了其他移动终端在用户不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连接该共享网络的情况,提高了网络安全性,节省了用户流量,降低了用户的花费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网络连接管理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白名单或黑名单的一设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白名单或黑名单的另一设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网络连接管理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实施例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网络连接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装置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的网络连接管理方法第一实施例包括:

s11:在第一终端开启网络共享时,检测是否有连接请求;

具体地,当用户开启第一终端的网络共享功能时,检测是否有连接请求,若有,则执行步骤s12,若没有,则结束该步骤。

其中,该连接请求用于请求端请求连接第一终端的共享网络,包括发送连接请求的请求端的标识信息,每一个终端的标识信息是不同的,可根据不同的标识信息区分出不同的终端。

可选的,该共享网络为wifi热点,该标识信息为mac地址信息。

s12:判断第一终端是否设置有白名单或黑名单;

具体地,在检测到第一终端有预先设置的白名单和黑名单中的一个或两者都有时,执行步骤s14,若没有设置白名单也没有设置黑名单,则执行步骤s13。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白名单或黑名单的设置方法有三种:

参阅图2,第一种方法可具体包括:

s101:显示与第一终端历史连接记录中的第二终端列表;

具体地,当用户想要设置白名单或黑名单,查询第一终端作为网络共享端时,与第一终端进行网络连接的所有的第二终端的历史记录,或在一段时间内与第一终端网络连接的第二终端的历史记录,并以列表的形式显示以供用户选择。

其中,在该列表中显示的所有的第二终端记录中包括了这些第二终端的对应的标识信息。

s102:将用户选择的历史连接记录中的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添加至列表以生成白名单或黑名单。

具体地,用户可根据列表中显示的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将允许与第一终端进行网络连接的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添加至列表以生成白名单中,或者将不允许与第一终端进行网络连接的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添加至另一列表以生成黑名单中。

进一步地,将该白名单或黑名单存储在第一终端中。

其中,在该步骤s102中,用户可设置白名单或黑名单中的一个,也可以对两者同时进行设置。

第二种方法为:根据用户输入的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将标识信息添加至列表以生成白名单或黑名单。

具体地,在用户设置白名单或黑名单时,用户可手动输入允许与第一终端网络连接的第二终端对应的标识信息,并将这些标识信息添加至列表以生成白名单,或者手动输入不允许与第一终端网络连接的第二终端对应的标识信息,并将并将这些标识信息添加至列表以生成黑名单。

进一步地,将该白名单或黑名单存储在第一终端中。

其中,在该方法中,用户可设置白名单或黑名单中的一个,也可以对两者同时进行设置。

参阅图3,第三种方法可具体包括:

s201:将用户选择断开连接的当前连接的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添加至列表以生成黑名单;

具体地,显示第一终端作为网络共享端时,当前与第一终端网络连接的所有的第二终端的列表,用户可在列表中选择将不允许与第一终端网络连接的第二终端断开该连接,此时,则将用户断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添加至列表以生成黑名单。

s202:将用户选择没有断开连接的当前的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添加至列表以生成白名单。

具体地,在步骤s201中,若有被用户允许与第一终端网络连接而没有被断开连接的第二终端,则将这些没有被断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添加至列表以生成白名单。

进一步地,将该白名单或黑名单存储在第一终端中。

其中,在该方法中,用户可设置白名单或黑名单中的一个,也可以对两者同时进行设置。

s13:允许连接请求;

s14:判断请求端的标识信息与白名单或黑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是否匹配;

具体地,在检测到有请求端发送的连接请求时,读取该连接请求中请求端的标识信息,并将该标识信息与存储在第一终端内的白名单或黑名单中的标识信息进行比较。

s15:若请求端的标识信息与白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不匹配或与黑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匹配,则拒绝连接请求;

具体地,若第一终端预先设有白名单,则判断白名单存储的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中是否有该请求端的标识信息,若没有,则表示该请求端不被用户允许与第一终端进行网络连接,此时,拒绝该连接请求;若第一终端预先设置有黑名单,则判断黑名单存储的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中是否有该请求端的标识信息,若有,则表示该请求端不被用户允许与第一终端进行网络连接,此时,拒绝该连接请求。

s16:若请求端的标识信息与白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匹配或与黑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不匹配,则允许连接请求;

具体地,若第一终端预先设有白名单,则判断白名单存储的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中是否有该请求端的标识信息,若有,则表示该请求端被用户允许与第一终端进行网络连接,此时,允许该连接请求;若第一终端预先设置有黑名单,则判断黑名单存储的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中是否有该请求端的标识信息,若没有,则表示该请求端被用户允许与第一终端进行网络连接,此时,允许该连接请求。

其中,在步骤s15和s16中,若第一终端同时设置有白名单及黑名单,则将请求端的标识信息与白名单或黑名单中的一个进行匹配判断并执行相应的结果即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请求端的标识信息同时与白名单及黑名单进行匹配判断,此时,会出现三种情况:请求端的标识信息与白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匹配、请求端的标识信息与黑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匹配以及请求端的标识信息与白名单及黑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均不匹配,对于前两种情况,可根据步骤s15或s16执行相应的结果,对于第三种情况,则执行步骤s17及s18。

s17:若请求端的标识信息与白名单及黑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均不匹配,则发出选择指令;

具体地,若请求端的标识信息与白名单及黑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均不匹配,则发出是否让该请求端与第一终端网络连接的选择指令以供用户选择。

s18:根据用户的选择允许连接请求或拒绝连接请求,并将请求端的标识信息添加至白名单或黑名单。

具体地,用户可根据选择指令选择是否让该请求端与第一终端网络连接,若允许,则将该请求端的标识信息添加至白名单,若不允许,则将该请求端的标识信息添加至黑名单。

参阅图4,本发明提供的网络连接管理方法第二实施例中步骤s21、s22、s23、s24、s25、s26、s27及s28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11、s12、s13、s14、s15、s16、s17及s18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还包括:

s29:显示与第一终端当前连接的第二终端列表;

具体地,在第一终端开启网络共享后,以列表的形式显示当前与第一终端连接的所有的第二终端,且该列表在步骤s26及s28中允许请求端的连接请求时,更新该列表。

s30:将用户选择断开连接的当前连接的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从白名单移除或添加至黑名单。

具体地,在步骤s29的列表中,用户可对列表中当前连接的第二终端进行管理,比如,断开某些第二终端的连接,当用户选择断开某些第二终端的连接时,若第一终端存储有白名单,则将断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从白名单移除,若第一终端存储有黑名单,则将断开连接的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添加至黑名单。

参阅图5,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实施例包括:处理器31、存储器32及收发器33,处理器31通过总线与存储器32及收发器33电连接。

处理器31控制移动终端的操作,处理器31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3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31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但不仅限于此。

处理器31用于判断请求端的标识信息与白名单或黑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是否匹配,并在请求端的标识信息与白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不匹配或与黑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匹配时,拒绝连接请求,在请求端的标识信息与白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匹配或与黑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不匹配时,允许连接请求。

存储器32用于存储白名单或黑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

收发器33用于在移动终端开启网络共享时接受连接请求,该连接请求包括请求端的标识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存储装置,该存储装置存储有程序数据,该程序数据能够被执行以实现上述的网络连接管理方法。

可选的,存储装置可以是便携式的存储介质,比如u盘或光盘,也可以是用于存储的服务器。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在第一终端开启网络共享时,检测是否有连接请求,连接请求包括请求端的标识信息;若有,则判断请求端的标识信息与白名单或黑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是否匹配;若请求端的标识信息与白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不匹配或与黑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匹配,则拒绝连接请求;若请求端的标识信息与白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匹配或与黑名单中第二终端的标识信息不匹配,则允许连接请求的方法,使得移动终端在开启网络共享时,只有与白名单中标识信息匹配或与黑名单中标识信息不匹配的其他移动终端才能连接该共享网络,避免了其他移动终端在用户不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连接该共享网络的情况,提高了网络安全性,节省了用户流量,降低了用户的花费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