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互动信息的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03553发布日期:2018-12-08 06:50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互动信息的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互动信息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得到了广泛应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利用智能手机接入互联网,进行网上购物、生活缴费、浏览新闻、娱乐互动等。

在利用智能手机和网络直播平台进行互动时,操作步骤繁琐,而且由于同时接入平台的设备较多,则处理速度比较慢,延迟时间长,影响用户体验。

因此,目前需要一种操作简便、数据处理速度快的互动信息的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互动信息的处理方法,操作简便、数据处理速度快,有效的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互动信息的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10,服务器接收到第一移动终端的接入信息;

步骤11,所述服务器判断本地是否可以接入,如果不可以接入则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返回不可接入结果,如果可以接入则执行步骤12;

步骤12,所述服务器判断本地接入量是否超过接入量阈值,如果超过则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返回接入量超值的结果,如果没有超过接入量阈值则执行步骤13;

步骤13,将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接入服务器;

步骤14,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一提示信息;

步骤15,接收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互动信息,并提取所述第一互动信息的第一发送时刻;

步骤16,将所述第一互动信息与从数据库中调用的第二互动信息进行匹配;如果匹配错误则执行步骤17,如果匹配正确则执行步骤18;

步骤17,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返回匹配错误结果;

步骤18,当所述第一发送时刻为首个时刻时执行步骤19;当所述第一发送时刻并非为首个时刻时,执行步骤20;

步骤19,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返回匹配正确,而且是第一个互动信息的结果,执行步骤21;

步骤20,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返回匹配正确的结果;执行步骤21;

步骤21,所述服务器提取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接入id。

优选的,所述步骤11中还包括,如果不可以接入则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一语音提示信息。

优选的,所述步骤12中还包括,如果超过则向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二语音提示信息。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服务器再次判断本地接入量是否超过接入量阈值。

优选的,所述第一互动信息为数字信息。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22,存储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接入id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互动信息的处理方法,操作简便、数据处理速度快,有效的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互动信息的处理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互动信息的处理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0,服务器接收到第一移动终端的接入信息。

其中,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笔记本等终端设备。

服务器可以接收多个移动终端的接入信息。

步骤11,服务器判断本地是否可以接入。

具体的,服务器可以根据不同的预设规则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可以接入本地的互动群组。

互动群组是服务器在本地建立的一个群组,比如可以是一个聊天室。一个群组在同一时间只能接入接入量阈值的移动终端,接入的移动终端可以与服务器进行互动,互动的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比如回答问题等。

服务器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判断是否可以接入:

第一种是服务器根据预设时间进行判断,比如预设可接入时间为上午8:00-10:00,服务器记录接收到接入信息的时间,并与预设可接入时间进行对比,当收到接入信息的时间在预设可接入时间范围内则可以接入;当收到接入信息的时间不在预设可接入时间范围内,则不可以接入。

第二种是服务器根据互动群组的状态进行判断,互动群组的状态可以分为开启和关闭两种,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对互动群组的状态进行控制,当互动群组的状态为开启时,可以接入;当互动群组的状态为关闭时,不可以接入。

如果不可以接入,则执行步骤23,向第一移动终端返回不可接入结果。

具体的,服务器向第一移动终端返回的不可接入结果可以是文字信息。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确保用户知晓当前没有接入互动群组,服务器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一语音提示信息,第一语音提示信息可以为“很抱歉,互动聊天室还没开放”。

如果可以接入,则执行步骤12,服务器判断本地接入量是否超过接入量阈值。

其中,接入量阈值是指一个互动群组可接入的移动终端数量的最大值,也就是说一个聊天室内能容纳的用户数量的上限值。

如果本地接入量超过接入量阈值,则执行步骤24,向第一移动终端返回接入量超值的结果。

具体的,服务器返回的接入量超值的结果可以是文字信息或音频信息。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确保用户知晓当前接入量已经到达接入量阈值,服务器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二语音提示信息,第二语音提示信息可以为“很抱歉,聊天室现在人数已满”。

在更为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语音提示信息还可以为“很抱歉,聊天室现在人数已满,别着急,聊天室人数空缺时会将您接入,请耐心等待”。在服务器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二语音提示信息之后,服务器再次判断本地接入量是否超过接入量阈值,具体的,服务器可以根据预设的时间间隔对本地接入量是否超过接入量阈值进行判断,这样可以保证用户的及时接入。

如果本地接入量没有超过接入量阈值,则执行步骤13,将第一移动终端接入服务器。

步骤14,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一提示信息。

其中,第一提示信息中包括问题信息、选择答案信息以及选择答案信息对应的选择编号;选择答案信息以及相对应的选择编号之间具有预设的关联关系。

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第一提示信息可以为“电影xx的主演是谁?李**,请按1号键;王*请按2号键”。

步骤15,接收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互动信息,并提取第一互动信息的第一发送时刻。

其中,第一互动信息为数字信息,比如在步骤14所述的例子中,当用户选择李**,第一移动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1号键。

第一发送时刻是指移动终端发送第一互动信息的时间。

具体的,第一用户终端接收用户根据第一提示信息输入的第一互动信息,并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对第一互动信息进行接收,并且对第一互动信息的发送时间进行提取。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器可以同时接收多个移动终端发送的互动信息,并且对每个互动信息的发送时间进行提取。

步骤16,判断第一互动信息与从数据库中调用的第二互动信息是否匹配。

其中,数据库中储存多组第一提示信息和第二互动信息,第二互动信息是指第一提示信息对应的答案信息,第一提示信息和第二互动信息之间具有关联关系。

具体的,服务器根据第一提示信息在数据库中获取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互动信息,并将接收到的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互动信息与获取到的第二互动信息进行匹配。

如果匹配错误则执行步骤17,如果匹配正确则执行步骤18。

步骤17,向第一移动终端返回匹配错误结果。

具体的,匹配错误结果的返回可以是在第一互动信息与第二互动信息匹配之后服务器自动触发的;也可以是服务器在接收到第一互动信息之后的预设时间触发的。

步骤18,判断第一发送时刻是否为首个时刻。

具体的,服务器对提取到的多个互动信息的发送时刻进行时间先后的排序,互动信息的发送时刻最早的定义为首个时刻。

当第一发送时刻为首个时刻时执行步骤19;当第一发送时刻并非为首个时刻时,执行步骤20。

步骤19,向第一移动终端返回匹配正确,而且是第一个互动信息的结果。

具体的,返回的结果可以为“恭喜,您是第一名回答正确的用户”,返回的结果可以是信息形式,也可以是语音形式。

在步骤19之后执行步骤21。

步骤20,向第一移动终端返回匹配正确的结果。

具体的,返回的结果可以为“恭喜,您的回答正确”,返回的结果可以是信息形式,也可以是语音模式。

在步骤20之后执行步骤21。

步骤21,服务器提取第一移动终端的接入id。

具体的,服务器获取的是回答正确的用户的第一移动终端的接入id。

步骤22,存储第一移动终端的接入id。

具体的,将上述提取的接入id进行储存。

进一步的,将第一个回答正确的移动终端的接入id与其他非第一个回答正确的移动终端的接入id进行分开存储。

更进一步的,根据多个非第一个回答正确的移动终端的接入id进行生成统计列表数据;在统计列表数据中随机获取预设数量个接入id。

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通过上述方法,第一个回答正确的用户可以获得特等奖品,在统计列表数据中随机获取的预设数量个用户可以获得参与奖奖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互动信息的处理方法,操作简便、数据处理速度快,有效的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