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37876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信息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用于线上信息咨询服务。



背景技术:

目前信息咨询服务基本通过线下当面咨询,需要先提交表格,人工确认信息,如果有涉及到身份证信息填写,为了保证资料正确,还需要增加人工审核比对的过程,或者由第三方在服务时校验资料的正确性,流程十分复杂,处理方法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的信息处理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移动终端向服务器发送验证信息,所述验证信息中包括身份信息和移动终端码信息;

所述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验证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所述身份信息和移动终端码信息;

所述服务器验证所述身份信息,当所述服务器对所述身份信息验证不通过时,则结束;

当所述服务器对所述身份信息验证通过时,对所述身份信息和移动终端码信息的关联关系进行验证;

如果关联关系验证不通过则结束,如果关联关系验证通过则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连接请求,建立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的通信链路。

进一步地,所述验证信息中还包括咨询信息;

当关联关系验证通过以后还包括: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咨询信息查询所述咨询信息对应的标签,根据所述标签匹配咨询服务列表,从而获取所述标签对应的所述咨询服务列表中可以提供的第一咨询服务。

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器接收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验证信息后,生成第一记录状态;

所述服务器对所述关联关系验证通过时,第一记录状态变更为第二记录状态;

所述服务器对所述关联关系验证不通过时,第一记录状态变更为第五记录状态。

进一步地,当关联关系验证通过以后,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咨询信息查询所述咨询信息对应的标签,第二记录状态变更为第三记录状态,所述第三记录状态为待分配服务状态;

所述服务器获取所述标签对应的所述咨询服务列表中可以提供的第一咨询服务后,第三记录状态变更为第四记录状态,所述第四记录状态为已分配服务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服务器建立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的通信链路后,若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的连接终止,则第四记录状态变更为第五记录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服务器将状态变更信息和变更时刻信息发送数据库。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预先设定时间阈值,当所述服务器接收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验证信息后生成的第一记录状态在所述时间阈值内没有记录状态的改变,则达到所述时间阈值时,将所述第一记录状态变更为第五记录状态;

当所述第一记录状态变更为第二记录状态后,在所述时间阈值内没有记录状态的改变,则达到所述时间阈值时,将所述第二记录状态变更为第五记录状态;

当所述第二记录状态变更为第三记录状态后,在所述时间阈值内没有记录状态的改变,则达到所述时间阈值时,将所述第三记录状态变更为第五记录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第一记录状态至第二记录状态的时间段、第二记录状态至第三记录状态的时间段和第三记录状态至第四记录状态的时间段所产生的费用记为第一通信费用;

所述服务器对所述关联关系验证不通过时,第一记录状态变更为第五记录状态的时间段所产生的费用记为第一通信费用;

将第四记录状态至第五记录状态的时间段所产生的费用记为第二通信费用。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服务器和数据库;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用于向服务器发送验证信息,所述验证信息中包括身份信息和移动终端码信息;

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连接请求,并和第一移动终端建立连接;

所述服务器对接收到的验证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所述身份信息和移动终端码信息;当身份信息验证不通过时,服务器用于结束本次连接,当身份信息验证通过时,服务器用于对所述身份信息和移动终端码信息的关联关系进行验证,服务器还用于对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与线下咨询相比,在身份确认方面更加便捷快速,省去了人工确认的步骤和时间,同时,服务内容也比线下咨询更丰富,知识的普及方法更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信息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

步骤101:第一移动终端向服务器发送验证信息,所述验证信息中包括身份信息和移动终端码信息。

当使用第一移动终端的用户有进行信息咨询的需求时,需要在第一移动终端输入信息咨询命令,输入该信息咨询命令时需要同时输入验证信息,所述验证信息应当包括身份信息和第一移动终端的码信息。所述身份信息可包括个人基本资料,比如姓名、身份证号码,所述移动终端码信息包括开通服务的电话号码等。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关联了用户的身份信息,同时也具有特定的移动终端码信息。第一移动终端根据此信息咨询命令向服务器发送验证信息,请求建立和服务器之间的连接。

步骤102:所述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验证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所述身份信息和移动终端码信息。

服务器接收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连接请求后,首先接收其同时发送的验证信息,并对验证信息进行解码,得到第一移动终端所关联的身份信息和第一移动终端的码信息。所述服务器中应当存在着该身份信息和码信息与第一移动终端关联的关联信息,若不存在此关联信息,则服务器返回该身份信息/码信息不存在的信息,提示用户进行关联操作。

步骤103:所述服务器验证所述身份信息,当所述服务器对所述身份信息验证不通过时,则结束。

若服务器中存在第一移动终端相应的身份信息,则对该身份信息进行匹配验证,例如对身份证号码和姓名进行匹配验证,若该身份信息与服务器已存在的信息可匹配成功,则认为该验证通过,若二者不匹配,即二者的信息不完全相同,则认为验证未通过。当服务器验证未通过时,服务器中止进一步操作。

步骤104:当所述服务器对所述身份信息验证通过时,对所述身份信息和移动终端码信息的关联关系进行验证。

当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验证信息验证通过时,服务器后续对所述身份信息和第一移动终端码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验证。在注册前期,一个身份信息应当对应一个移动终端码信息,若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身份信息和该第一移动终端码信息不具备对应关系,则认为该验证不通过。

步骤105:如果关联关系验证不通过则结束,如果关联关系验证通过则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连接请求,建立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的通信链路。

若服务器判定身份信息和该第一移动终端码信息验证不通过,则服务器中止近一步操作。若关联关系验证通过,则服务器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连接请求,请求建立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的连接关系。方便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进行实时通讯,在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的通讯过程中,若第二移动终端发现第一移动终端情况紧急急需帮助,可为第一移动终端用户联系公共紧急救助服务或者根据该用户填写的基本信息,与其家人进行联系为其提供救助。

步骤106:操作结束。

当服务器验证身份信息未通过、服务器验证身份信息和移动终端码信息的关联关系未通过以及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的通讯结束后,进入操作结束步骤,当操作结束后,若要再次进行咨询,需重新提交连接请求。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建立通讯期间,用户可通过第一移动终端再次进行信息查询,若需要和第三移动终端建立通讯,则可在于第二移动终端的通讯结束后和第三移动终端建立通讯。

步骤101中的所述验证信息中还包括咨询信息。

当关联关系验证通过以后还包括: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咨询信息查询所述咨询信息对应的标签,根据所述标签匹配咨询服务列表,从而获取所述标签对应的所述咨询服务列表中可以提供的第一咨询服务。

为了达到个性化定制服务的效果,在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验证信息中还可以包括咨询信息,比如待咨询的问题、关键词、咨询对象等等。当服务器验证关联关系通过后,根据所述咨询信息查询服务器中存在的数据信息,根据数据信息对应的标签与该咨询信息进行匹配,匹配的结果成立咨询服务列表,并将该列表发送至第一移动终端去。用户通过第一移动终端对该列表进行浏览,选择第一咨询服务。

步骤101中所述服务器接收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验证信息后,生成第一记录状态;所述服务器对所述关联关系验证通过时,第一记录状态变更为第二记录状态;所述服务器对所述关联关系验证不通过时,第一记录状态变更为第五记录状态。

所述服务器接收到第一移动终端的验证信息后,即生成第一记录状态,所述第一记录状态为请求服务状态,顾名思义为第一移动终端请求服务器连接服务。服务器随即对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当验证信息验证通过后,服务器对关联关系进行验证,当身份信息与第一移动终端的码信息关联无误后,服务器将第一记录状态变更为第二记录状态,所述第二记录状态为同意进行服务状态。当验证信息未通过或者关联关系验证未通过时,第一记录状态变更为第五记录状态,所述第五记录状态为服务结束状态。由第一记录状态进入第五服务状态后,服务器可返回身份验证未通过信息或关联关系未通过信息至第一移动终端,提示用户更正身份信息或者变换移动终端。若需要再次进行服务,可以重新发送连接请求。

步骤104中所述关联关系验证通过以后,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咨询信息查询所述咨询信息对应的标签,第二记录状态变更为第三记录状态,所述第三记录状态为待分配服务状态;所述服务器获取所述标签对应的所述咨询服务列表中可以提供的第一咨询服务后,第三记录状态变更为第四记录状态,所述第四记录状态为已分配服务状态。所述服务器建立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的通信链路后,若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的连接终止,则第四记录状态变更为第五记录状态。

上述连接关系通过后,服务器确认此次连接请求真实有效,即提取连接请求中包含的咨询信息,服务器根据咨询信息中包含的指令,查询该资讯信息所能够匹配的信息咨询标签,即用户可能关心的信息所对应的信息咨询标签,此时服务状态由第二服务状态变更为第三服务状态,所述第三服务状态为待分配服务状态。随即服务器获取所述信息咨询标签并生成咨询服务列表并发送至第一移动终端,所述咨询服务列表中包含有需要预约的咨询服务项目,也包含可以立即进行通讯的咨询服务项目,二者均称为第一咨询服务,此时服务器将第三记录状态变更为第四记录状态,所述第四记录状态为已分配服务状态。用户通过第一移动终端选择咨询服务列表中的咨询服务项目后,服务器即建立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的通信链路,当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的通讯结束后,服务器将第四记录状态变更为第五记录状态,所述第五记录状态为服务结束状态。

在上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服务器将状态变更信息和变更时刻信息发送数据库的步骤。

服务器在接收到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连接请求至服务结束这段时间,随时将服务状态变更信息和服务状态变更时刻信息发送到数据库,此外,还随时将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流,比如验证信息、咨询信息、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的通讯信息,发送到数据库存储。当用户再次发起连接请求时,服务器根据数据库中的数据提取用户可能感兴趣的资讯和咨询项目并推送至第一移动终端。

对上述方法做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预先设定时间阈值,当所述服务器接收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验证信息后生成的第一记录状态在所述时间阈值内没有记录状态的改变,则达到所述时间阈值时,将所述第一记录状态变更为第五记录状态;当所述第一记录状态变更为第二记录状态后,在所述时间阈值内没有记录状态的改变,则达到所述时间阈值时,将所述第二记录状态变更为第五记录状态;当所述第二记录状态变更为第三记录状态后,在所述时间阈值内没有记录状态的改变,则达到所述时间阈值时,将所述第三记录状态变更为第五记录状态。

考虑到由于通讯网络故障或者其他原因,可能导致记录状态长期不发生改变,会浪费用户时间和精力,不利用提升用户体验,还可以预先设定一个时间阈值,用于在记录状态长时间不发生变更时,自动进行变更,以节省用户时间。比如,当服务器接收到来自第一移动终端的验证信息后会生成第一记录状态,若第一移动状态在一定时间内未发生变化,且该时间长度达到了时间阈值时,服务器将第一记录状态自动变更为第五记录状态。当所述第一记录状态变更为第二记录状态后,服务器却未能在规定的时间阈值内解析出咨询服务列表,则服务器自动将第二记录状态变更为第五记录状态。当所述第二记录状态变更为第三记录状态后,第一移动终端未能成功选择对应的咨询服务项目,或者在第四记录状态时,第一移动终端未能成功地与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连接,在超过时间阈值后,服务器也将自动变更为第五记录状态,即提前进入服务结束状态。

如果该咨询服务是有偿服务,那么可以采用以下收费方法:将第一记录状态至第二记录状态的时间段、第二记录状态至第三记录状态的时间段和第三记录状态至第四记录状态的时间段所产生的费用记为第一通信费用;所述服务器对所述关联关系验证不通过时,第一记录状态变更为第五记录状态的时间段所产生的的费用记为第一通信费用;将第四记录状态至第五记录状态的时间段所产生的的费用记为第二通信费用。

详细来讲,即将第一记录状态至第二记录状态的时间段设为第一时间段,第二记录状态至第三记录状态的时间段设为第二时间段,第三记录状态至第四记录状态的时间段设为第三时间段,将第四记录状态至第五记录状态的时间段设为第四时间段。其中第一时间段、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属于前期服务阶段,所以将这三个阶段的费用记为第一通信费用;第四时间段为有效服务阶段,所以将其费用记为第二通信费用。所述第一通信费用单价应小于第二通信费用单价。若其中出现了第一记录状态、第二记录状态、第三记录状态直接变更为第五记录状态,由于这种情况未进入到实际提供服务阶段,因此该种情况下产生的费用可以另行规定计算。

图2为本发明信息处理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包括服务器1、第一移动终端2、第二移动终端3,所述第一移动终端2和服务器1通过信号连接,所述第二移动终端3和服务器1通过信号连接。

所述第一移动终端2用于收集用户操作信息并向服务器1发送相关请求或者指令,比如用户通过第一移动终端2向服务器1发送验证信息,所述验证信息中包括身份信息和移动终端码信息,所述身份信息可包括个人基本资料,比如姓名、身份证号码,所述移动终端码信息包括开通服务的电话号码等。

所述第二移动终端3用于接收服务器1发送的连接请求,并和第一移动终端2建立连接。

所述服务器1对接收到的验证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所述身份信息和移动终端码信息,即得到个人基本资料和开通服务的电话号码,并将个人基本资料和开通服务的电话号码和注册时所填写的信息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即身份信息验证通过,当二者不匹配时,即二者的信息不完全一致时,即身份信息验证不通过。当身份信息验证不通过时,服务器1还用于结束本次连接,当身份信息验证通过时,服务器1用于对所述身份信息和移动终端码信息的关联关系进行验证。在注册时,特定的身份信息应当匹配一个特定的移动终端码信息,若第一移动终端2发送的身份信息和移动终端码信息与注册时所填写的信息相同,则认为关联关系验证通过。服务器1从验证信息所包含的咨询信息中解析出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咨询服务项目,并将该咨询服务项目形成列表发送至第一移动终端2,第一移动终端2发送某咨询服务项目的建立连接请求后,所述服务器1还用于为第一移动终端2和第二移动终端3建立连接关系。服务器1还用于将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流和状态信息发送至数据库进行存储,当用户再次提交连接请求时,可自动生成咨询服务项目推送。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