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盒及车载显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3578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接口盒及车载显示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口盒及车载显示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对汽车的依赖越来越强,经常需要驾车上下班、出游等。现有很多汽车都安装有显示屏,人们可以通过显示屏查看导航地图、观看视频等等。现有车载显示屏仅提供汽车生产厂家设计方案内的功能,很多具有专用显示屏的车辆,其能够显示的内容非常有限。

车载外设产品,如行车记录仪、360度车辆盲区影像等等,其品牌和型号各不相同。每一款汽车在出厂时,由于其车载系统中配置的可支持的车载外设产品很有限。用户想要在原有基础上对车载显示设备进行升级,需找原厂进行升级,但有时可能因系统支持的问题致使有些功能无法实现。由此可知,现有车辆存在可扩展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口盒及车载显示系统,用以解决现有车辆存在的可扩展性差的问题。

于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接口盒。该接口盒包括:盒体、设置在所述盒体上的总线接口以及容置在所述盒体内的解码器、控制单元和接口组件;其中,

所述总线接口,用于外接车载总线以使用车载电源向所述解码器、控制 单元和接口组件提供工作电压,并实现所述解码器与接入所述车载总线的车载显示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所述解码器,其输出端与所述总线接口连接;

所述接口组件,其一端设有多个用于分别连接不同车载外设的接口,另一端与所述解码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其与所述接口组件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多个接口中的部分接口与所述解码器接通。

可选的,所述盒体包含有两个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所述总线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上;

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多个接口通过所述通孔伸出所述盒体。

可选的,上述的接口盒还可包括:音视频接线束;所述音视频接线束包含有三个接头,分别为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

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总线接口连接;

所述第二接头和所述第三接头均用于接入所述车载总线。

可选的,上述的接口盒还可包括:控制键;

所述控制键,其设置在所述盒体的外部,并通过导线接入所述总线接口;

所述控制键被触控后,通过所述总线接口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切换指令,以使所述控制单元将通过所述接口组件接入的指定车载外设的信号经由所述解码器解码后发送至所述车载显示设备。

可选的,上述的接口盒中,所述控制单元为拨码开关;

所述拨码开关上设有多个拨码端子;

所述多个拨码端子中的至少一个拨码端子分别与所述多个接口中相应数量的接口对应;

所述拨码端子处于第一位置时,与所述拨码端子对应的接口处于选通状态;

所述拨码端子处于第二位置时,与所述拨码端子对应的接口处于关闭状态。

可选的,上述的还接口盒还可包括:工作指示灯。所述工作指示灯置于所述盒体的外壁;所述工作指示灯与所述解码器、控制单元或接口组件连接,用于在所述解码器、控制单元或接口组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点亮。

可选的,上述的接口盒中,所述工作指示灯设置在设有所述总线接口的外壁上。

可选的,上述的接口盒中,所述盒体包括:上盖和下盖;其中,

所述上盖包括上面板和沿所述上面板边缘环绕设置的第一立板;

所述下盖包括下面板和沿所述下面板边缘环绕设置的第二立板;

所述上盖扣合在所述下盖上;

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的相应位置上设有固定孔;

固定螺钉通过所述固定孔将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固定连接。

可选的,上述的接口盒还可包括:无线网络单元;

所述无线网络单元,其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以使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无线信号控制所述多个接口中的一个接口与所述解码器接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车载显示系统。该车载显示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接口盒;车载显示设备;车载总线;其中,所述接口盒通过连接线接入与所述车载显示设备和所述车载总线连接;所述车载显示设备接入所述车载总线;所述至少一个车载外设与所述接口盒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解码器可将通过接口组件接入的车载外设生成的图像解码为车辆支持的图像格式,并将解码后的图像发送给车载显示设备进行显示,满足了不同种类车载外设的连接需求,提高了车辆的可扩展性。另外,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口盒,能够在现有车载显示设备中插入额外的视频信号,以实现在多种车载外设之间或车载外设与原车图像采集设备之间的视频信号切换,从而给车辆使用者带来便利性。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口盒连接接口简单,安装方便,易于操作,简化了车辆升级的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接口盒的内部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接口盒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接口盒中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接口盒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显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外设选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外设选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消息、设备、模块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接口盒的内部结构框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接口盒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 接口盒包括:盒体10、设置在所述盒体10上的总线接口11以及容置在所述盒体10内的解码器(图1中未示出)、控制单元13和接口组件14。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总线接口11用于外接车载总线以使用车载电源向所述解码器12、控制单元13和接口组件14提供工作电压,并实现所述解码器12与接入所述车载总线的车载显示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所述解码器12包括一输出端和一输入端。其中,所述解码器12的输出端与所述总线接口11连接,所述解码器12的输入端与所述接口组件14连接。所述接口组件14的一端设有多个用于分别连接不同车载外设的接口141(如图1所示),另一端与所述解码器1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13与所述接口组件14连接。所述控制单元13用于控制所述多个接口141中的部分接口与所述解码器12接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解码器可将通过接口组件接入的车载外设生成的图像解码为车辆支持的图像格式,并将解码后的图像发送给车载显示设备进行显示,满足了不同种类车载外设的连接需求,提高了车辆的可扩展性。另外,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口盒,能够在现有车载显示设备中插入额外的视频信号,以实现在多种车载外设之间或车载外设与原车图像采集设备之间的视频信号切换,从而给车辆使用者带来便利性。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口盒连接接口简单,安装方便,易于操作,简化了车辆升级的难度。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盒体10包含有两个相对的第一侧壁101和第二侧壁102。其中,所述总线接口11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101上。所述第二侧壁102上设有通孔。所述多个接口141通过所述通孔伸出所述盒体10。通过将所述总线接口11和所述多个接口141分设在盒体10的两侧,便于数据线的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接口盒还可包括音视频接线束15。在具体实施时,该音视频接线束15可以采用RCA(Radio Corporationof American)线束。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所述音视频接线束的选取并不做具体限定。如图2所示,所述音视频接线束15包含有三个接头,分别 为第一接头151、第二接头152和第三接头153;所述第一接头151与所述总线接口11连接;所述第二接头152和所述第三接头153均用于接入所述车载总线。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到的车载总线可以是: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VAN(Vehicle AreaNetwork,车辆局域网)总线或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串行通讯网络)总线技术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接口盒还可包括控制键16。所述控制键16设在所述盒体10的外部,并通过导线接入所述总线接口11。所述控制键13被触控后,通过所述总线接口11向所述控制单元13发送切换指令,以使所述控制单元13将通过所述接口组件14接入的指定车载外设的信号经由所述解码器12解码后发送至接入所述车载总线的车载显示设备,以在车载显示设备上呈现指定车载外设生成的图像。通过在所述接口盒中增设控制键16,可为用户增加一种手动切换触控方式,方便操作。例如,将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接口盒连接到车辆上后,可设置车辆上的某一个已有按键(例如回车键或标有NAV的按键)作为切换按键。当原车按键不能切换时,可将该控制键作为备用键来使用。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控制单元可选拨码开关。所述拨码开关上设有多个拨码端子。所述多个拨码端子中的至少一个拨码端子分别与所述多个接口中相应数量的接口对应。所述拨码端子处于第一位置时,与所述拨码端子对应的接口处于选通状态。所述拨码端子处于第二位置时,与所述拨码端子对应的接口处于关闭状态。例如,所述拨码端子有8个,分别为拨码端子1、拨码端子2、拨码端子3、拨码端子4、拨码端子5、拨码端子6、拨码端子7和拨码端子8。接口组件包含有4个接口,分别为接口1、接口2、接口3和接口4。上述拨码端子1可与接口1对应、拨码端子2可与接口2对应、拨码端子3可与接口3对应、拨码端子4可与上述控制键对应、拨码端子5可与接口4对应,拨码端子6、拨码端子7和拨码端子8 可作为扩展端子闲置。所述拨码端子可有两个位置状态,如第一位置(拨下位置),第二位置(拨上位置)。例如,当拨码端子1处于拨下位置时,对应的接口1处于选通状态(即接口1与解码器连通)。当拨码端子2处于拨上位置时,对应的接口2处于关闭状态(即接口1与解码器断开)。

接口盒通过拨码开关来设定每路的运行状态(打开或关闭)。在安装的时候,可能只是使用多路视频输入中的一个或多个,因此用户可以用拨码开关设定将不用的通道关闭。这样,使用者进行循环切换的时候,只需在拨码开关设定的通道内进行切换。

例如,将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接口盒连接到车辆上后,用户可设置车辆上的某一个已有按键(例如回车键或标有NAV的按键)作为切换按键。用户每触控一次该切换按键,拨码开关就会在设定的几个通道内进行来回切换。举例来说:假设拨码开关设定的通道有3个,这3个通道分别连接:原车影像设备、行车记录仪和360度影像设备。用户第一次触控切换按键,原车显示屏上显示原车影像设备所产生的图像;用户第二次触控该切换按键,原车显示屏就切换显示行车记录仪所产生的图像;用户第三触控该切换按键,原车显示屏就切换显示360度影像设备所产生的图像。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口盒还可包括工作指示灯17。所述工作指示灯17置于所述盒体10的外壁。例如,所述工作指示灯17设置在设有所述总线接口44的外壁上。所述工作指示灯17与所述解码器、控制单元或接口组件连接,用于在所述解码器、控制单元或接口组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点亮。通过设置工作指示灯,便于观察相应部件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在具体实施时,工作指示灯可仅设置一个,也可设置多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所述工作指示灯的设置数量并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口盒中,所述盒体10可包括:上盖103和下盖104。其中,所述上盖103包括上面板1031和沿所述上面板1031边缘环绕设置的第一立板1032。所述下盖104包括下面板1041和沿所述下面板边缘环绕设置的第二立板1042。所述上盖103扣合在所述下盖104上。所 述第一立板1032和所述第二立板1042的相应位置上设有固定孔。固定螺钉通过所述固定孔将所述上盖103和所述下盖104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接口盒还可包括无线网络单元17。所述无线网络单元17与所述控制单元13连接,可用于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13,以使所述控制单元13根据所述无线信号控制所述多个接口中的一个接口与所述解码器12接通。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显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车载显示系统包括:接口盒20、车载显示设备21、车载总线22和至少一个车载外设23。其中,所述接口盒20通过连接线接入所述车载总线22;所述车载显示设备21接入所述车载总线22;所述至少一个车载外设23与所述接口盒20连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接口盒可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实现,具体的实现结构和工作原理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载外设可以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行车记录仪、盲区影像设备、倒车影像设备、360度影像设备、夜视仪等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接口盒,能够在具有显示屏的车辆上插入额外的视频信号(即车载外设产生的图像),例如倒车影像、行车记录仪、盲区影像(亦称360度影像)等,从而给车辆使用者带来便利性。接口盒与原车显示设备连接,其连接简单,安装方便,易于操作,简化了车辆升级的难度。

用户将接口盒的音视频接线束直接连接到原车的车载总线接头上,这样用户通过原车的按键(例如,回车键或车机上标有NAV的按键)来选择接口盒的各路视频信号的输入。其中,接口盒可以向所述车载总线上传输多种格式的信号,例如,用来传送导航仪的RGB信号,或行车记录仪的RGB信号,或智能终端(如移动电话或3G设备)的输出格式(HDMI(High Definition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格式)。RGB又分成两种分辨 率格式: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格式以及VGA(Video Graphics Array,视频图形阵列)格式。其中,NTSC可以作为普通导航仪的格式,VGA可以作为高清导航的格式。

利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接口盒可实现下面详细阐述的车载外设选取方法。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外设选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601、接收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行驶信号。

602、根据所述行驶信号,确定所述车辆的行驶状态。

603、从多个设备中,选出在所述行驶状态下需启用的目标设备。

604、将所述目标设备采集/生成第一图像发送至车载显示设备,以在所述车载显示设备上进行展现。

其中,所述多个设备可以是多个车载外设,例如,行车记录仪、导航仪、夜视仪、360度盲区影像等等。车载外设为通过接口盒接入所述车辆的设备。所述接口盒可通过接入车辆总线的方式接入所述车辆。或者,所述多个设备可包括至少一个车载外设及至少一个车载设备。车载设备是车辆在原车出厂时所带有的功能设备。

上述601中,所述行驶信号可以是驾驶人员通过触控行车档把、方向盘和/或转向灯档把等后生成的;当然也可以是具有车载陀螺仪的车辆中由车载陀螺仪通过监测车辆的行驶姿态所产生的。例如,当行车档把被置于前进挡时,产生的所述行驶信号为前行信号;当行车档把被置于倒车档时,产生的所述行驶信号为倒车信号;当行车档把被置于行车挡,且转向灯档把置于第一位置(例如被拨到上方)或方向盘顺时针旋转时,产生的所述行驶信号为前行合并右转向信号;当行车档把被置于行车挡,且转向灯档把置于第二位置(例如被拨到下方)或方向盘逆时针旋转时,所述行驶信号为前行合并左转向信号;当行车档把被置于倒车档,且方向盘顺时针旋转时,产生的所述行驶信号为倒车合并右转向信号;当行车档把被置于倒车档,且方向盘逆时针旋转时,产生的行驶信号为倒车合并左转向信号。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案中,上述602可通过识别所述行驶信号来确定车辆的行驶状态。每一种行驶信号都具有其特定的信号特征,即可通过识别信号的方式,确定出当前车辆的行驶状态。例如,若识别出行驶信号为前行信号(即车辆档把处于行车档),则可确定车辆当前处于前行状态;若识别出行驶信号为倒车信号(即车辆档把处于倒车档)则可确定车辆当前处于倒车状态;若识别出行驶信号为前行合并左转向信号,则可确定车辆当前处于前行左转状态;若识别出行驶信号为前行合并右转向信号,则可确定车辆当前处于前行右转状态。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前行合并左转向信号可理解是:在前行状态中所产生的左转向信号,或者是在前行信号后产生的左转向信号。同样的,前行左转向信号可理解为在行驶状态中所产生的右转向信号,或者是在前行信号后产生的右转向信号。此外,车辆行驶状态除了有上述状态外,还包含有倒车合并转向的状态。原车具有倒车影像的车辆,其倒车影像只能采集车辆正后方的影像,如果此时驾驶员需要左转向或右转向,就需要调用增设的车载外设(即360度盲区影像)来观察车辆两侧的影像。车辆处于倒车合并转向状态,就是车辆档把处于倒车档,同时车辆的方向盘处于旋转状态。行车档把处于倒车档时会产生倒车信号,在倒车过程中方向盘发生旋转会生成相应的前行合并转向信号。即倒车合并转向信号可理解是:在倒车状态中所产生的转向信号,或者是在倒车信号后产生的转向信号。此时,根据倒车合并转向信号,确定出行驶状态为倒车合并转向状态。其中,倒车合并转向信号又分为倒车合并左转向信号及倒车合并右转向信号。对应于倒车合并左转向信号及倒车合并右转向信号,确定出的行驶状态又分为:倒车合并左转向状态和倒车合并右转向状态。

上述603中,多个设备可以都是车辆外设,也可以包括部分车载设备及部分车载外设。在具体实施时,可预先的为不同的行驶状态配置相应的设备。例如,通过关联设置界面人为的设置多个行驶状态及各自对应的设备标识,然后根据设置将多个行驶状态与各自对应的设备标识进行关联存储。假设,车辆前行状态对应的设备为行车记录仪;倒车状态对应的设备为倒车影像; 前行合并左转向状态及前行合并右转向状态对应的设备为360度盲区影像;倒车合并左转向状态及倒车合并右转向状态对应的设备为360度盲区影像。这里需要补充的是:360度盲区影像包含有多个摄像头,以采集车辆360度的影像;因此,在前行合并左转向状态、前行合并右转向状态、倒车合并左转向状态及倒车合并右转向状态时,分别启用360度盲区影像中的哪一个或哪几个摄像头,也可自行设置。具体的可根据实际行车需求来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设置完成行驶状态与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后,上述实施例中的603便可依据该对应关系来实现目标设备的选取。即,上述603可具体采用如下方法实现:

根据预设的行驶状态及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行驶状态对应的设备标识;

从所述多个设备中,选出具有所述设备标识的设备作为所述目标设备。

上述604中,具体实施时,可将所述目标设备采集/生成的第一图像通过车载总线发送至车载控制器,然后由车载控制器控制车载显示设备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展现。即由车载控制器在通过车载总线接收到所述第一图像后,向车载显示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指令,以使所述车载显示设备将显示画面切换为所述第一图像。

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口盒,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自动启用所需的目标设备,然后将目标设备采集/生成的图像发送至车载显示设备上进行显示,大大的方便了用户的使用,用户无需手动开启查看相应车载外设的屏幕,有助于行车安全;另外,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口盒,实现了在现有车载显示设备中插入除原厂设置外的视频信号(例如人为添加的车载外设产生的视频信号),且能够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在多个车载外设之间或车载外设与原车设备之间的视频信号切换,使得现有车载显示设备的显示内容更加多样,提高了车辆的显示兼容性。

图7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外设选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 该方法包括:

701、接收通过触控车辆上已有第一控制键或所述接口盒上的第二控制键生成的控制信号。

702、根据所述控制信号,从多个车载外设中选出目标车载外设。

703、将所述目标车载外设采集/生成的第一图像发送至车载显示设备,以使所述车载显示设备将原车默认显示的图像切换显示为所述第一图像。

其中,所述多个车载外设均通过所述接口盒接入所述车辆。所述车载外设可以是行车记录仪、盲区影像设备、倒车影像设备、360度影像设备、夜视仪等等;当然,也可以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等,本实施例对车载外设的具体形态不作具体限定。

上述701中,所述第一控制键可以是车辆上已有的回车控键或是车辆上标有NAV的按键等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预先选取车辆上的已有控制键作为所述第一控制键,并将其对应的响应功能从原车默认设置功能设置为本实施例中的功能,即用户触控该第一控制键时,该第一控制键的响应功能不是原车设置的功能,而是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从多个车载外设中选取目标车载外设的功能。当前,用户还可通过触控接口盒上的第二控制键的方式实现从多个车载外设中选取目标车载外设的功能。所述接口盒通过车载总线接入车辆,车载外设通过所述接口盒接入所述车辆,由接口盒将车载外设采集/生成的图像发送至所述车载显示设备,以在多个车载外设之间或车载外设与原车设备之间的视频信号切换。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上述实施例提到的接口盒。

一种可实现的方案中,第一控制键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当第一控制键为多个时,每一个第一控制键可对应一个车载外设。这样,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选择,触控想要启用的车载外设对应的第一控制键。例如,回车键对应360度盲区影像;标有NAV的按键对应夜视仪;这样,用户若触控回车键,则从多个车载外设中选出的目标车载外设为360度盲区影像;若触控NAV的按键,则从多个车载外设中选出的目标车载外设为夜视仪。当第一控制键为一个时, 可为多个车载外设的切换顺序进行排序。用户每触控一次,便按照切换顺序从多个车载外设中选取下一个车载外设作为目标车载外设。

基于上述内容可知,上述702中根据所述控制信号,从多个车载外设中选出目标车载外设可采用如下两种方式实现。

方式一:存在多个第一控制键,每一个第一控制键对应一个车载外设。用户在触控其中一个第一控制键后生成的控制信号中携带有其对应的外设标识。即上述702中根据所述控制信号,从多个车载外设中选出目标车载外设,包括:获取所述控制信号中携带的外设标识;从所述多个车载外设中,选出具有所述外设标识的车载外设作为所述目标车载外设。

方式二:每触控一次第一控制键,按照切换顺序循环切换至下一车载外设。即上述702中根据所述控制信号,从多个车载外设中选出目标车载外设,包括: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获取最新一次切换的车载外设;按照所述多个车载外设的切换顺序,从所述多个车载外设中选出顺序排在所述最新一次切换的车载外设后一个的车载外设作为所述目标车载外设。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方式二,每次切换完成后,均会记录最新一次切换的车载外设,以便于后续判断下一个切换的车载外设。所述多个设备中各设备的切换顺序可预先设置。例如,用户触控一次第一控制键,切换一次车载外设。假设车载外设的切换顺序为:360度盲区影像、行车记录仪、导航仪。用户第一次触控所述第一控制键,360度盲区影像,并记录360度盲区影像为最新一次切换设备。用户第二次触控所述第一控制键,获取最新一次切换的车载外设,然后选出顺序排在最新一次切换的360度盲区影像后一个行车记录仪。

针对上述方式一,所述方法还可包括:获取触控所述第一控制键或所述第二控制键所生成的所述控制信号;为所述控制信号配置对应的车载外设,以在所述控制信号生成时,所述车载外设的标识被携带在所述控制信号中。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接口盒,用户只需通过触控车辆上已有的第一控制键(例如车控台上原有的回车控键或车辆上的标有NAV的按键)或接口盒上 的第二控制键,即可将通过接口盒接入车辆的车载外设采集/生成的图像在车载显示设备上进行显示,实现了在现有车载显示设备中插入除原厂设置外的视频信号,且能够在多个车载外设之间或车载外设与原车设备之间的视频信号切换,使得现有车载显示设备的显示内容更加多样,方便了用户使用。

一种可实现的方案中,上述实施例从所述多个车载外设中可选出的目标车载外设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多个。当选出的目标车载外设为两个或多个时,可将所述两个或多个目标车载外设所采集/生成的图像均发送至车载显示设备,以使所述车载显示设备将这两个或多个目标车载进行分屏显示。例如,将显示区域划分为多个区域,以在部分区域显示不同车载外设采集/生成的图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