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麦功能的蓝牙助听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8275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麦功能的蓝牙助听器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麦功能的蓝牙助听器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助听设备作用是把外界的声音进行了放大,使听力障碍者可以听得到声音,解决了与人面对面交流的问题。然而,现有的助听设备不具备与电话机互联的功能,这使得在电话通话时会出现较为尴尬的局面:在不戴助听设备的情况下,听力障碍者固然听不清通话内容,即便使用普通的蓝牙耳机,往往也是无法听清的;在戴上助听设备的情况下,由于电话的听筒外放的功率声有限,助听设备还是无法清晰地捕获通话内容。对此,有针对性地研究一款基于手机蓝牙技术的产品,同时解决听力障碍者在与人面对面交谈和手机通话上的问题。

此外,老人在外活动会经常使用耳机,这对耳机的续航性能有着较高要求。面对蓝牙耳机的持续性电量消耗,即便将电池容量做大,也终有用完的时候,而且也会受耳机体积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问题与产品所需的功能,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麦功能的蓝牙助听器系统方案,满足听力障碍者的日常对话和对耳机续航的两重需求,其具体技术内容如下:

一种双麦功能的蓝牙助听器系统,包括:蓝牙助听耳机和收纳盒,该蓝牙助听耳机与收纳盒之间蓝牙连接;该收纳盒包括盒体,盒体内设有与蓝牙助听耳机外形相符的容置凹位,该盒体内置有控制板、电源板和可充锂电池,该控制板集成有拾音模块和蓝牙模块,由该拾音模块拾声后再经由该蓝牙模块传送至蓝牙助听耳机,该容置凹位内设有金属电极以与该蓝牙助听耳机上外露的电极相接触实现供电,该金属电极连接至该电源板,该电源板集成有电源管理模块及与该电源管理模块连接的充电接口,该盒体对应该充电接口开设有窗口。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金属电极为对应正、负极的两顶针。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顶针为弹性顶针。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充电接口包括用于对外部用电设备提供充电续航的Type-c USB接口。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蓝牙模块基于APDP协议。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盒体的底面设有夹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越性体现在:蓝牙助听耳机和收纳盒内分别内置有拾音模块,提升拾音效果,满足听力障碍者的日常对话和电话通话的需求;而且考虑到耳机和手机的充电需求,耳机收纳盒还内置有可充锂电池和电源板,为耳机和手机提供应急的充电,避免因耳机、手机电量耗尽而影响用户的使用,特别是助听功能的缺电丧失容易造成老年人惊慌失措、着急,严重会衍生出意外,故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尤为贴心和重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麦功能的蓝牙助听器系统收纳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麦功能的蓝牙助听器系统收纳盒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双麦功能的蓝牙助听器系统收纳盒的打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双麦功能的蓝牙助听器系统收纳盒的内置电路框架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双麦功能的蓝牙助听器系统蓝牙助听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结合附图1至4,对本申请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附图1至4,一种双麦功能的蓝牙助听器系统,包括:蓝牙助听耳机和收纳盒,该蓝牙助听耳机与收纳盒之间蓝牙连接;该收纳盒包括盒体1,该盒体1由与其枢转连接的盖体2盖合,其底面设有夹子3,盒体1内设有与蓝牙助听耳机外形相符的容置凹位10,该盒体1内置有控制板4、电源板5和可充锂电池6,该控制板4集成有拾音模块41和蓝牙模块42,由该拾音模块41拾声后再经由该蓝牙模块42传送至蓝牙助听耳机,该蓝牙模块42基于APDP协议,该容置凹位10内设有金属电极7以与该蓝牙助听耳机上外露的电极相接触实现供电,该金属电极7连接至该电源板5,具体的,该金属电极7为对应正、负极的两弹性顶针71、72,该电源板5集成有电源管理模块51及与该电源管理模块51连接的电源开关52和充电接口53,该盒体1对应该电源开关52和充电接口53分别开设有窗口。

该充电接口53为用于对外部用电设备提供充电续航的Type-c USB接口。

参见附图5,蓝牙助听耳机包括主体8,该主体8表侧设置有一组电极81、82,该组电极81、82与耳机内置电路相连接,在耳机放置于上述收纳盒时,该组电极81、82对应与该弹性顶针71、72相接触。

收纳盒的夹子设计方便用户将其随身携带,而且考虑到耳机和手机的充电需求,耳机收纳盒还内置有可充锂电池和电源板,为耳机和手机提供应急的充电,避免因耳机、手机电量耗尽而影响用户的使用,特别是助听功能的缺电丧失容易造成老年人惊慌失措、着急,严重会衍生出意外,故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尤为贴心和重要。

上述优选实施方式应视为本申请方案实施方式的举例说明,凡与本申请方案雷同、近似或以此为基础作出的技术推演、替换、改进等,均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