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收线器的工业网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8508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收线器的工业网关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关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具有收线器的工业网关。



背景技术:

工业4.0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工业4.0是由德国政府《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自2013年4月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以来,工业4.0迅速成为德国的另一个标签,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新一轮的工业转型竞赛。

“工业4.0”项目主要分为三大主题:

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

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

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其中工业网关是实现“智能生产”、“智能物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工业网关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通讯协议转换和数据转发的工业网络设备。工业网关通过工业互联网能方便、灵活的把各种生产设备中的数据采集到信息管理系统。工业网关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常规硬件支持串口和以太网两种物理连接方式,通过可插拔的背板,可支持CAN Bus、DeviceNet、Profibus、LonWorks等各种现场总线,实现不同物理连接方式的统一和标准化。

如图1所示,工业网关的背板01上设置有各种插口02,需要将通信连接线一端连接在相应插口02上,相对另一端连接在要使用的仪器上才能够实现工业网关的使用,通常通信连接线都是单独放置,不仅比较容易丢失、损坏,不便于闲置时的收纳和管理,而且容易受工业环境的污染和侵蚀。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收线器的工业网关,将通信连接线固定在工业网关的收线器上,减小通信连接线丢失、损坏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收线器的工业网关,包括机体和背板,背板上安装有收集通信连接线的收线器,收线器包括放置通信连接线的盒体,盒体内安装有收卷通信连接线的旋转轴,盒体上还开设有取出通信连接线的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背板上安装收线器,无需使用通信连接线时可以将通信连接线收集在收线器内,不易造成通信连接线的丢失、损坏,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通信连接线收卷在盒体内的旋转轴内,既有利于通信连接线的整齐收放,也有利于通信连接线的整洁,不容易累积灰尘,同时背板上的插口也不容易沾染灰尘,进一步保证了工业网关的正常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通信连接线和插口的使用寿命;开口便于通信连接线的取放,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盒体与机体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盒体与机体可拆卸连接,便于工业网关插口、盒体和通信连接线的维修、清洁或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体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盒体上设置有滑插入滑槽内实现盒体与机体安装的安装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滑块滑插入滑槽内即可实现盒体与机体的安装方便快捷,提高了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背板上设置有插接通信连接线的插口,通信连接线一端插接在插口上,相对另一端绕过旋转轴设置在开口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信连接线一端始终插接在插口内,无需每次使用前后进行插拔,操作更加简单,客户体验感更好;相对另一端绕过旋转轴设置在开口处,更方便拿取,进一步简化了连接步骤,提高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盒体内靠近插口的一端设置有限制通信连接线自由滑动的限制组件,限制组件包括限制板,限制板上开设有穿设通信连接线的穿孔,穿孔处安装有限制通信连接线自由滑动的弹性阻挡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信连接线穿设在穿孔内并通过弹性阻挡件限制通信连接线的自由滑动,更有利于通信连接线的整齐收纳;在取出通信连接线另一端时也可以缓冲插接入插口的通信连接线一端受到的力,不容易将其拔出,使用过程更加顺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阻挡件与穿孔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阻挡件与穿孔可拆卸连接,更有利于通信连接线的穿设,也更方便调整通信连接线在穿孔两侧的长度;当使用时间比较长,弹性阻挡件弹性变小时也方便对弹性阻挡件进行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制板垂直于背板的方向上开设有将通信连接线滑入或滑出穿孔的弹性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性通道将通信连接线穿设于穿孔内,更方便通信连接线的穿设入穿孔内或从穿孔内取出;利用弹性通道的弹性性能可以将弹性通道设置的相对较小,使通信连接线不容易从通道内自由滑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口处安装有海绵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信连接线使用过程中在盒体外的部分容易沾染灰尘,在收卷通信连接线的过程中海绵块对通信连接线有一定的清洁作用,有利于延长通信连接线的使用寿命;开口处也不容易磨损通信连接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实现通信连接线自动收卷的发条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条弹簧实现了通信连接线的自动收卷,收卷的更加整齐,也提高了通信连接线的整理收纳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限制通信连接线在绕线过程中自由移动的定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件限制通信连接线在旋转轴上自由移动,使通信连接线收卷的更加整齐,也不容易影响周边的线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背板上安装收线器,无需使用通信连接线时可以将通信连接线收集在收线器内,不易造成通信连接线的丢失、损坏,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通信连接线收卷在盒体内的旋转轴内,并通过发条弹簧实现通信连接器的自动收卷,既有利于通信连接线的整齐收放,也有利于通信连接线的整洁,不容易累积灰尘,同时背板上的插口也不容易沾染灰尘,进一步保证了工业网关的正常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通信连接线和插口的使用寿命;

安装滑块滑插入滑槽内即可实现盒体与机体的可拆卸安装方便快捷,提高了安装效率,便于工业网关插口、盒体和通信连接线的维修、清洁或更换;

通信连接线一端始终插接在插口内,无需每次使用前后进行插拔,操作更加简单,客户体验感更好;相对另一端绕过旋转轴设置在开口处,更方便拿取,进一步简化了连接步骤,提高安装效率;

通信连接线使用过程中在盒体外的部分容易沾染灰尘,在收卷通信连接线的过程中海绵块对通信连接线有一定的清洁作用,有利于延长通信连接线的使用寿命;开口处也不容易磨损通信连接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盒体内部开口处海绵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通信连接线连接在盒体内旋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限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中旋转轴的细节结构示意图。

图中:01、背板;02、插口;1、机体;11、背板;111、插口;12、滑槽;2、盒体;21、开口;211、海绵块;22、安装滑块;3、通信连接线;4、旋转轴;41、定位件;5、限制板;51、穿孔;52、弹性阻挡件;53、弹性通道;6、发条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具有收线器的工业网关,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机体1和背板11,背板11上插接有通信连接线3并安装有收集通信连接线3的收线器,收线器包括放置通信连接线3的盒体2,盒体2上还开设有取出通信连接线3的开口21;机体1上开设有燕尾形的滑槽12,盒体2上一体成型有滑插入滑槽12内实现盒体2与机体1可拆卸安装的安装滑块22。

如图4所示,盒体2内侧开口21处安装有海绵块211,通信连接线3使用过程中在盒体2外的部分容易沾染灰尘,在收卷通信连接线3的过程中海绵块211对通信连接线3有一定的清洁作用,有利于延长通信连接线3的使用寿命;海绵块211比较柔软,通信连接线3在开口21的部分也不容易磨损。

如图5所示,盒体2内安装有收卷通信连接线3的旋转轴4,通信连接线3的中间部分粘贴固定于旋转轴4上,其余部分缠绕在旋转轴4上并伸出通信连接线3的两端线,背板11上安装有插接通信连接线3的插口111,结合图6,通信连接线3一端插接在插口111上,相对另一端穿出开口21可与相应的仪器连接。盒体2底部靠近插口111的一端安装有限制通信连接线3自由滑动的限制组件,限制组件包括限制板5,限制板5上开设有穿设通信连接线3的穿孔51,限制板5垂直于背板11的方向上开设有将通信连接线3滑入或滑出穿孔51的弹性通道53,穿孔51处安装有穿设通信连接线3限制通信连接线3自由滑动的中间凹两端大的弹性阻挡件52,且弹性阻挡件52可由弹性通道53滑出实现弹性阻挡件52与穿孔51的可拆卸安装;旋转轴4上设置有限制通信连接线3在绕线过程中自由移动的定位件41,使通信连接线3收卷的更加整齐,也不容易影响周边的线路。

如图7所示,旋转轴4内安装有发条弹簧6实现了通信连接线3的自动收卷,收卷的更加整齐,也提高了通信连接线3的整理收纳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