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耳内式助听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3721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耳内式助听器。



背景技术:

助听器是听力障碍人群必不可少的使用工具,但是目前的助听器不能很好地将外界声音进行收集,并且不能适应各种人群,为使用者带来了较多不便。

目前生产数字式助听器的厂家一般都专注于加大助听器功率以获得较大的音频输出信号或增益、抑制环境噪声、消除声音反馈信号等内容,用来保证输出信号的质量。由于耳内式助听器体积很小,零部件的安置空间非常有限,因此必须将零部件设计和制作得尽可能小,并将其安装得非常紧凑。体积小巧所产生的副作用是助听器功率也因此减小,期望产生的声音增益不大。

全耳道式(CIC) 助听器是一种定制式助听器,需要先在验配中心对每一个听障患者耳道印制耳模,然后将耳模送到工厂手工加工制作成助听器壳体。由于助听器机体没有暴露在耳朵外面,它的隐蔽性强是部分听障患者所追求的目标。但正是由于放置在耳内,其副作用也明显存在,一是由于助听器与耳道全面硬接触不能适应耳道肌肉相对运动而影响佩戴稳定性,二是由于三维复杂耳道生理解剖结构使其难以放置到深耳道。而且其产生的闭塞效应、反馈啸叫等让佩戴者产生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耳内式助听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耳内式助听器,包括接受体,所述接受体的一侧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卡接有卡块,所述卡块远离接受体的一侧连接有橡胶软管,所述橡胶软管内设有连通腔,所述连通腔的内壁上连接有传动杆和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内设有推板,所述传动杆的一端连接有推板,所述连接套的另一侧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远离连接套的一端穿过橡胶软管,所述连杆穿过橡胶软管的一端连接在耳塞块,所述耳塞块的表面粘接有缓冲垫,所述连杆位于接受体内的侧面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接受体内壁之间通过回弹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回弹装置包括伸缩杆和弹簧,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限位块和接受体内壁上。

优选地,所述接受体内设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内安装有声音接受装置。

优选地,所述缓冲垫采用海绵材质。

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使用者可以将耳塞块塞于耳道内,进而可以使接受体接受外界的声音,进而可以通过接受体将接收到的声音通过传动杆和连杆传导至耳塞块上,进而可以使得使用者清晰地听到外界的信息,进而可以高效快速接受外界的信息,给使用者提供了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耳内式助听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接受体、2卡块、3橡胶软管、4限位块、5回弹装置、6耳塞块、7缓冲垫、8传动杆、9连接套、10推板、11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新型耳内式助听器,包括接受体1,接受体1内设有工作腔,工作腔内安装有声音接受装置,可以将外界的声音可以被及时接受,进而可以保证使用者可以快速接收到声音,接受体1的一侧设有卡槽,卡槽内卡接有卡块2,卡块2远离接受体1的一侧连接有橡胶软管3,橡胶软管3内设有连通腔,连通腔的内壁上连接有传动杆8和连接套9,连接套9内设有推板10,传动杆8的一端连接有推板10,连接套9的另一侧连接有连杆11,连杆11远离连接套9的一端穿过橡胶软管3,连杆11穿过橡胶软管3的一端连接在耳塞块6,耳塞块6的表面粘接有缓冲垫7,缓冲垫7采用海绵材质,可以有效地保护使用者的耳朵,并且可以具有弹性效果,连杆11位于接受体1内的侧面连接有限位块4,限位块4与接受体1内壁之间通过回弹装置5连接,回弹装置5包括伸缩杆和弹簧,伸缩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限位块4和接受体1内壁上,使得整个装置可以实现有效地弹性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者使用该装置时,使用者可以将耳塞块6塞于耳道内,进而可以接受体1接受外界的声音,进而可以通过接受体1将接收到的声音通过传动杆8和连杆11传导至耳塞块6上,进而可以使得使用者清晰地听到外界的信息,并且整个装置可以经过回弹装置5实现有弹性的效果,进而可以高效快速接受外界的信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